鼻炎药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夷、荆芥、薄荷、桔梗、柴胡、苍耳子、白芷、川芎、黄芩、栀子、茯苓、川木通、黄芪、龙胆草等。(次重点)

苍耳子、辛夷、薄荷、白芷、黄芩、栀子、柴胡、细辛、川芎、黄芪、川木通、桔梗等13味。(重点)

苍耳子散加味:苍耳子15克,辛荑15克,白芷10克,薄荷6克,桔梗10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银花15克,芥穗10克。

处方:生黄芪30克,生白术9克,青防风9克,苍耳子9克,辛荑花9克,香白芷9克,薏苡仁30克,制附子9克,败酱草15克,生甘草3克。

方用苍龙通鼻饮(苍耳子散加味):苍耳子12克,地龙15克,白芷10克,辛荑12克,薄荷12克,川芎9克,丝瓜络10克,桂枝6克。

苍耳子、辛夷、防风、连翘、白芷、细辛、麻黄、桔梗、野菊花、黄柏等14味。(重点)

苍耳子(炒)120g 防风 90g 黄芪 150g 白芷 90g辛夷90g 白术(炒)90g 薄荷 30g

当归白术赤芍茯苓泽泻黄芩辛夷花白菊花干地龙甘草薄荷川芎

苍耳子10克,辛夷6克,鸭跖草10克,薄荷6克,桑叶10克,芦根10克,白芷6克。

药方如下:紫草10克,茜草10克,徐长卿10克,旱莲草10克,蝉脱3克。症状严重者,加地龙10克,乌梅12克。鼻涕多者,加石榴皮10克,益智仁10克,诃子肉10克。体虚者,加黄芪30克,百合15克。(此方系名医干祖望提供的脱敏汤)

薄荷(后下)、石菖蒲各6克,桔梗、牛蒡子、辛夷各9克,荷叶、连翘各12克,细辛3克,元参15克

苍耳子散:方药组成 :苍耳子 10克 ,辛夷 10克 ,白芷 10克 ,川芎 10克 ,黄芩 10克 ,薄荷 10克 ,川贝母 (或浙贝母 ) 10克 ,淡豆豉 10克 ,菊花 10克 ,甘草 10克

药方:黄芩汤合苍耳子散加味。黄芩30克,白术、淡豆豉、桔梗、薄荷各10克,桑白皮、栀子、赤芍、辛夷、白芷、地骨皮各15克,连翘、荆芥各12克,甘草3克。

药方:补中益气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当归、陈皮、薄荷各12克,柴胡、升麻、桂枝、苍耳子、辛夷、桔梗各10克,茯苓、白芷各20克,甘草6克。

桔梗元参汤: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偏过敏性鼻炎、风寒型)

五味石膏汤:治肺热鼻塞,浊涕粘黄者。用法:煎半杯,热服;胃寒,加干姜。成分:五味(一钱)、石膏(三钱)、杏仁(三钱)、半夏(三钱)、元参(三钱)、茯苓(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黄芩贝母汤:治鼻孔发热生疮者。用法:煎半杯,热服。成分:黄芩(三钱)、柴胡(三钱)、芍药(三钱)、元参(三钱)、桔梗(三钱)、杏仁(三钱)、五味(一钱)、贝母(三钱,去心)。

苓泽姜苏汤:治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用法:煎半杯,热服。成分:茯苓(三钱)、泽泻(三钱)、生姜(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二钱)、橘皮(三钱)、柴苏叶(三钱)。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1.鼻甲肥大导致的鼻塞,干氏认为“微循失畅,鼻甲留瘀”。取用化瘀法治疗,岂非与刘氏的“鼻塞治心”中西医结合得很好吗?

方中升麻、柴胡升清化瘀。菖蒲、路路通开窍通络。马兜铃宣通肺经之耳中结穴笼葱。

丹参、茺蔚子养血活血。

方选玉屏风散,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固表,配防风以升阳达表。

乌药行气,山药健脾,

均能助肾气化水。另用肉桂、诃子、鱼啮石,意在加强温肾敛涕。太子参补脾。白芷引诸药上行鼻窍。唯百合一味,乍看费解,实则为从阴中求阳,取其养阴以助益气也。

苍耳子10克、辛夷6克、鸭跖草10克、薄荷6克、桑叶6克、芦根30克、白芷6克。如鼻塞不通及嗅觉障碍(须以滞涕排空后为准)者,加菖蒲、路路通。

用桑叶以清肝胆风热,更引药入经。

蝉衣疏风,地龙镇静,俱有良好的脱敏作用。

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190.辛夷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闻,通窍之剂。177.射干味苦,逐瘀通经,喉痹口臭,痈毒堪凭。166.苍耳子苦,疥癣细疮,驱风湿痹,瘙痒堪尝。173.茅根味甘,通关逐瘀,止吐衄血,客热可去。154.山豆根苦,疗咽肿痛,敷蛇虫伤,可救急用。156.紫草苦寒,能通九窍,利水消膨,痘疹最要。161.泽兰甘苦,痈肿能消,打扑伤损,肢体虚浮。145.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晕目赤,收泪殊功。

147.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疼收泪,仍止鼻血。

149.羚羊角寒,明目清肝,却惊解毒,神志能安。110.桃仁甘平,能润大肠,通经破瘀,血瘕堪尝。

121.蝉蜕甘寒,消风定惊,杀疳除热,退翳侵睛。122.僵蚕味咸,诸风惊痫,湿痰喉痹,疮毒瘢痕。

131.红花辛苦,最消瘀热,多则通经,少则养血。

66.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68.菖蒲性温,开心利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82.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106.莪术温苦,关善破痃,止痛消瘀,通经最宜。

52.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57.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分有热,无汗骨蒸。

58.玄参甘苦,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59.丹参味苦,痈肿疮疥,生新去恶,祛除带崩。

61.龙胆苦寒,疗眼赤疼,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134.百合味甘,安心定胆,止嗽消浮,痈疽可啖。

139.桑皮甘辛,止嗽定喘,泻肺火邪,其功不浅。140.杏仁温苦,风寒喘嗽,大肠气闭,便难切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