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现象,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物质变化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技能也有待提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物质变化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试剂等。
2.课件:教材的相关内容、实验过程的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如烧水、烧煤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规律?物质变化时会发生哪些现象?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如烧杯烧水、酸碱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现象。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材的指导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精品教案
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会伴随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引起的。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响时,铁钉的颜色和溶液的颜色都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有些化学变化并不一定有这些现象出现;有这些现象出现时也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观看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视频资料。
拓展提高:蛋壳上的图案
实验材料:红壳鸡蛋、棉签、烧杯、石棉网、小刀、白蜡、食用醋或醋精、筷子。
实验步骤:
1取一只红壳鸡蛋颜色偏红的鸡蛋壳比拟硬,洗去外表脏物,再把水擦干。
2取适量的白蜡可用平时照明用的蜡烛,压成碎屑放入一个小烧杯中。将小烧杯置于石棉网上,用微火使白蜡熔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上往伴随产生各种不同的现象。
1.归纳常见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2.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往往伴随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和产生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观察浸入前铁钉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3将一局部硫酸铜溶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空杯子中,以便和与铁钉反响后的溶液进行比拟。
4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并将其一局部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2)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6课。
本课教学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二是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及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学习过程中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并且能总结这个变化的现象。
过程和方法:经历“提问—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教学难点】观察并描述硫酸铜溶液和铁丝的变化,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1号试管、2号试管(都装有1/3的硫酸铜溶液)、一根铁丝、盘子一个、科学记录单一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反应较长时间的硫酸铜溶液和铁丝。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那么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生:物理变化只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不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你能说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吗?(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物质的溶解性、下雨、木柴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落下、电灯发光、冰山消融、水的电解……)板书:伴随的现象(板书课题)二、科学探究(一)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特征。
(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液体。
(2)今天参与实验的是比铁钉更加细的铁丝。
(化学反应中一般我们会选用铁丝,因为它与液体的接触面比较大,容易反应,现象也明显。
教科版科学六下《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他们对化学变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强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
2.能够运用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2.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安全注意事项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实验器材:准备教科书、实验器材如试管、药品、火焰等。
2.课件和教具:制作课件和教具,辅助教学和展示。
3.实验室安排: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实验器材的齐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现象,如烧水时水壶发热、点燃蜡烛时火焰闪烁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和教具,向学生介绍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使学生对这些现象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引导。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材简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第4课。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同时从观察与实验中发现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如产生气体、水和其他物质。
本课是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观察铁钉生锈的变化过程以及更多物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上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最终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难点在于许多物理变化也像化学变化那样伴随着一些现象的产生。
那么,如何区别哪些现象是化学变化产生的?哪些现象是物理变化产生的?教科书分别呈现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几种典型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物质变化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比如,铁钉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许多现象发生,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判别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依据证据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科学实践:能坚持长时认真细致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探究铁钉生锈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态度责任]尊重证据,当结论不一致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对于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加以关注,知道人们能利用科学与技术干预物质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描述物质的变化,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判断这些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难点]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变化现象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铁钉生锈阅读资料;牛奶、白醋、红墨水、清水、搅拌棒、静置的泥水。
[学生]白醋、牛奶、“铁钉生锈过程”记录表、铁钉生锈阅读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教科版【教课目的】:科学观点:化学变化会陪伴各样现象,依据这些现象能够初步判断物质能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响,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持续学习“假定—查验“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式。
感情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凭证的关系,领会凭证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课要点】认识化学反响的一般现象。
【教课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响实验【教课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教课过程】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直入实验,察看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响:介绍硫酸铜溶液。
察看特点。
二、自主研究合作学习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干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察看它们的反响,记录下来,注意不要所有浸入溶液,这样能够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察看要仔细,记录要清楚。
三、报告沟通排疑解惑反应沟通:大家看到了如何的现象?着重比较和推理。
指引思虑: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响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凭证证明?生答补充。
四、回归教材评论小结能够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能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五、自主研究合作学习初步概括化学变化陪伴的现象察看 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易方法。
六、报告沟通排疑解惑回首整理:跟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陪伴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陪伴的主要现象实质特点12345七、回归教材评论小结不论哪一种化学反响,在反响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陪伴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
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原因是什么?八、拓展延长稳固应用阅读43页:在课本资猜中的化学反响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6.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案.doc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6课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一、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现象已经有所了解,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新的物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课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本课中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仍然是延续了这样的思维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单单看表面现象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寻找证据来支持结果。
本课最后归纳了四种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的现象,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道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变化;2.了解化学变化会伴随的各种现象。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变化实验【教学难点】通过概括和总结出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物质的变化包括了哪些变化?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师:物理变化是物质的形状、大小、物态等方面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而化学变化伴随着一些现象,产生了新物质。
师:化学变化会伴随着哪些现象呢?(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本课以问答互动、知识复习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同时,提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聚焦学生的思维。
二、探索新知实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实验。
1.师(教师展示硫酸铜):描述“硫酸铜”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观察方法:①向烧杯内加入两药匙硫酸铜;②仔细观察硫酸铜;③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学生观察并进行描述。
师:硫酸铜是一种蓝色的晶体物质。
2.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①向装有硫酸铜晶体的杯子内加入60ml的水,并搅拌;②观察硫酸铜溶液,说一说它是一种怎样的液体呢?学生观察并进行描述。
师: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3.实验步骤:①用镊子夹取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②过2分钟后,取出铁钉,观察铁钉的变化。
4.教师展示实验记录表:师: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的研究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并让学生做实验,认识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2.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启发他们在课外继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3. 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加强学生同伴合作,提问、设想、表达、交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化学反应中的一般现象。
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三、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坩埚、少许淀粉、酒精灯、少量白醋、小苏打、少量碘伏。
教师演示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激趣引入1. 复习物质变化的两大类及其特点。
2. 展示小实验并揭示课题。
(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1.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1)出示实验方案。
(2)观察实验桌上的硫酸铜溶液和铁钉,描述你所观察到的这种物质的特征。
(4)设疑猜想,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会发生什么现象呢?(5)教师讲解实验过程,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6)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小结。
2. 碘伏溶液与淀粉反应(1)出示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2)根据实验方案,学生分小组完成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改变颜色)3. 酒精灯的燃烧(1)出示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2)根据实验方案,分小组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汇报实验结果。
(发光发热)4. 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1)出示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2)根据实验方案,分小组完成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汇报实验结果。
(产生气体)5. 观察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1)出示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2)根据实验方案,分小组完成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汇报实验结果。
(产生沉淀)6. 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主要有四类:产生沉淀、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
(三)知识迁移、学以致用1. 生活实际联系题。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产生气体等。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和理解物质变化的伴随现象,为深入学习化学变化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物质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描述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感受物质变化的伴随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描述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
2.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物质变化的伴随现象,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感受物质变化的伴随现象。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锈蚀、变色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物质变化的伴随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
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学生自主实验和小组合作交流的部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分享意识。
4.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难点: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讨论法: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小组准备实验所需的物质和仪器。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物质变化现象。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伴随现象的兴趣。
例如,教师展示一个颜色变化的实验,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接着,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化学变化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对化学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学会观察和判断化学变化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2.难点:对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并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剂等。
2.课件:相关化学变化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烧碱与醋的反应,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学习。
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各种化学变化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
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分享对化学变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
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辨认化学变化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现象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一些基本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2.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达到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材料和仪器。
2.准备一些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相关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让学生对这些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并记录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中的现象有哪些应用?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3.理解化学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具实验器材、白板、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利用实验器材示范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观察学生的反应。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实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属于什么类型?Step 2 学习新知1.展示教科书上的相关内容,介绍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
2.让学生听录音或观看视频,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
Step 3 小组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Step 4 深化学习1.让学生对比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结构,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探究化学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Step 5 归纳总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
2.与学生一起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和化学变化与物质性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Step 6 拓展延伸1.给学生布置一道拓展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的化学变化现象。
Step 7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认学生的掌握情况。
2.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Step 8 课后作业1.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2.思考并记录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课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6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吗?明确:湿衣服朗干了:水由液体变成气体,属于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燃烧产生光和热,属于化学变化铁钉生锈:铁锈和铁是两种不同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瓷罐打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回答聚焦问题,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1、实验器材:硫酸铜、铁钉、水、镊子、烧杯2、实验步骤:①配置一杯硫酸铜溶液将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或者五水硫酸铜(又叫胆矾,蓝色晶体)溶解于水中,即可得到硫酸铜溶液。
25 0C时,硫酸铜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3. 05克,准备器材实验操作让学生知道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的物质产生,不是化学变化。
4、产生沉淀物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产生沉淀、颜色也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小结: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三、合作探究:制作饮料把一个去皮的橙子榨成汁,加入少量的水,配成一杯橙汁饮料。
味道还不错,就是有点酸,如果加勺糖,会比商店里买来的橙汁还好喝呢!在一杯水中,加入两勺糖、少量的柠檬酸,再加入一小勺小苏打,做成的饮料会冒气泡,这就是柠檬汽水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展开,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等。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变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学生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一些基本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2.难点:对化学变化中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安排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变化的现象。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发现。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剂等。
2.实验药品: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3.PPT课件: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实验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变化中的一些基本现象。
3.操练(15分钟)教师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②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设计一个前后对比实验,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丝在反应前后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寻找到证据证明这个反应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我们就知道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了。
③实验注意事项:补充硫酸铜溶液的特点,提醒实验注意安全。
3、指导开展实验步骤,完成实验研究:①实验步骤一:跟随指导视频,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
②实验步骤二:从颜色、透明度、光泽度、状态等方面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丝,并将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知识与能力训练》第29页的表格中。
③整理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特点。
④实验步骤三:跟随实验指导视频,进行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知识与能力训练》第29页的表格中。
⑤观看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1小时发生的变化视频,补充实验证据。
4、寻找证据,证明猜想: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吗?我们用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①整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②验证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跟随实验指导视频操作方法用磁铁验证铁丝表面产生的棕红色物质是不是铁。
5、整理证据,得出结论:结合实验结论和查阅的资料,得出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产生的红色物质是一种新物质----金属铜。
这个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观察、描述、记录硫酸铜溶液和铁丝在反应前的外观特征。
跟随指导视频,完成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观看视频,补充实验记录。
整理观察到的现象,跟随视频检验红色物质是不是铁。
倾听,检验自己的记录结果,整理得出实验结论。
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思路与操作方法。
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对比反应前后溶液与铁丝的变化来说明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2、读题,出示答案并讲解。
课堂评价七、课堂评价1、出示本节课自我评价量表请学生仔细阅读评价标准并对今天这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提醒:非常符合打三颗星,把获得的星星数量记录在课本中。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能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化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析化学现象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能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难点:分析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的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实验药品: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等。
3.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比较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并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四种最常见现象,并认识到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经历“提问—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实验准备和课堂教学中改进措施;(4)亮点特色
环节三: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指向目标2)
学生活动4
1.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化学变化有哪些?
2.归纳整理:将所有学过的化学变化和它们伴随的现象列举出来并填写在表格中。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3.交流讨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几种常见现象。
4.阅读教科书第43页的资料,了解上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并和小组组员说一说。
环节五:课末练习(指向目标1,2,3)
1.填一填:
(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等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连一连
煤气燃烧 化学变化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
烧水过程中冒泡 物理变化
面粉放入水中变浑浊
教师活动6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材简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的第六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的变化”中“化学变化”的范畴。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二是“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这节课主要通过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现象已经有所了解,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新物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很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出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需要着重考虑的地方,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指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们认识化学变化是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两枚铁钉、镊子、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聚焦:复习旧知,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1.回顾: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变化有哪两种形式?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2.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的现象出现。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现象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揭示课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板书)二、探索: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硫酸铜晶体、烧杯、玻璃棒、水、药匙、铁钉2枚、镊子等]1.教师演示配制硫酸铜溶液,并介绍该溶液,学生观察其特征。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道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3. 分辩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2.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三、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硫酸铜溶液、细铁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形式。
(出示图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 提问: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二者区别:变化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 小结: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做了几个实验,每次实验都要求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有很多现象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的。
那么,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二)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1. 这是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请你仔细观察,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小结: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液体;铁钉是灰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请填写到实验观察记录表中。
2. 下面我们要来研究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说一说,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出示图片: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3. 分组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视频: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4. 交流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看到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后,铁钉由原来的灰白色变成了棕红色,硫酸铜溶液颜色也变淡了。
5.提问: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吗?小组讨论一下,拿出你们的证据!(小组研究,寻找证据,填写实验记录)6. 请实验小组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出示图片:实验现象)学生猜测:铁钉表面由原来的灰白色变为了棕红色,说明这已不是铁金属了,这是一种新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6课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教学过程】
一、植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
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总结拓延:
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
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
阅读43页:
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