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肾静脉周围结构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

合集下载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刘峰;李东;余卫平【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1)002【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16排螺旋CT 行MSCTA检查后初步诊断为肾动脉狭窄的病例,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两种检查所得图像资料再进行对比,从而分析MSCT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动脉硬化斑块形态、数量等方面的准确率及应用价值.结果 MSCTA图像在狭窄的部位及动脉硬化斑块形态、数量上与DSA完全一致.在狭窄程度上,MSCTA有2例评价过度,完全符合率为91.30%.结论无创性MSCTA对怀疑肾动脉狭窄引起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初步筛选与诊断,基本能替代有创的DSA而作为临床的首选检查方法.【总页数】2页(P247-248)【作者】刘峰;李东;余卫平【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影像科,江苏,江阴,214400;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影像科,江苏,江阴,214400;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影像科,江苏,江阴,21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R692.2【相关文献】1.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 [J], 张杨贵;何旭升;温志玲;陈珊红;高振华;许俊丽2.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及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对比分析 [J], 路春兰;彭芸;温洋;尹光恒3.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比较研究 [J], 赵霞4.对比分析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和CT血管成像(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分析 [J], 刘荣成5.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J], 刘要先;宋太民;王海增;刘刚;许洪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

龙源期刊网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
作者:黄伟兵陆建常
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20期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扫描速度快,通过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多期扫描后拆薄经工作站三维处理后,能直观、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病变,易接受,能比静脉肾盂造影(IVP)提高诊断阳性率。

为比较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阳性率的优缺点,现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0月间在该院行静脉肾盂造影与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吕晓蕾【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98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128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检查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情况。

结果以CAG为"金标准",CAT诊断结果显示,77例为阳性,22例为阴性,诊断准确率为90.82%;敏感性为95.71%,特异性为78.57%;CTA诊断结果显示,974段血管正常,115段轻度狭窄,107段中度狭窄,90段重度狭窄,整体准确率为87.64%。

结论 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存在局限性。

【总页数】3页(P54-56)【作者】吕晓蕾【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昆山 21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崔楚坤;李家欢;曾鹏程;汪剑晖;杨金生;郭嘉亮2.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不同病变部位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J], 邹明洋;曾玉蓉;余煜栋;叶新苗3.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J], 陈晓明4.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 [J], 徐陆飞;刘中棋;邹亚毅5.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刘英峰;叶自青;胡满意;赵雪;李召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脑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

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脑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

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脑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脑动脉瘤是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发病后致死、致残率极高,亦是引起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它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尤为重要。

随着16、64及以上多层螺旋CT的飞速发展,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angiograghy. 3D-CTA)凭借其无创、检查快速、方便、经济等优点能较好诊断脑动脉瘤,使其检出率明显增加。

日前,3D-CTA作为相对无创的检查方法,在脑动脉瘤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已成为诊断脑动脉瘤的常用方法。

该文将综述3D-CTA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研究进展1 脑动脉瘤的概述脑动脉瘤的定义为--脑动脉的局部异常扩张,同时伴有管壁变薄。

以往认为其发生主要由管壁先天性缺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引起,而有学者则认为,血流动力学因素(如血流剪切力动脉压力和搏动)均参与脑动脉瘤发生过程。

脑动脉瘤首次发生破裂出血后即约有8%-32%患者死亡,1年内残死率在60%以上,2年内残死率在85%以上。

早期诊断和治疗脑动脉瘤成为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2 3D-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2. 1 3D-CTA简介CTA是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通过螺旋CT连续薄层扫描,将所得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重建脑血管及其颅骨结构的三维立体影像,从而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方法。

1980年Axel等首先提出CTA,由于当时CT设备扫描速度的原因,CTA只能显示局部小范围的血管影像。

随着CT设备的发展,16层、64层及以上的螺旋CT应用于临床,使CTA技术用于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结构成为可能。

而近些年在多层螺旋CT基础上又开发出了新型的后处理技术:数字3D-CTA(DSCTA),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获取空间数据相同的平扫和增强扫描2个序列数据,用工作站上常用工具软件进行像素对像素的减影,得到一组去骨(减影)原始数据,再用这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得到DSCTA 图像,进一步提高了颅底区域动脉瘤的检出率和瘤体特征观察。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

多层螺旋CT 尿路造影(CTU)扫描速度快,通过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多期扫描后拆薄经工作站三维处理后,能直观、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病变,易接受,能比静脉肾盂造影(IVP)提高诊断阳性率。

为比较多层螺旋CT 尿路造影(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阳性率的优缺点,现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0月间在该院行静脉肾盂造影与多层螺旋CT 泌尿系统成像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在该院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 泌尿系成像(CTU)患者35例,临床症状有腰痛、血尿等泌尿系统疾病征状,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43岁。

1.2检查方法1.2.1常规IVP 检查设备为锐柯(改装)DR 机。

常规IVP 检查先摄腹平片一张,再经过肘静脉注射76%泛影葡胺40mL 后压紧压迫带,7min、15min、30min 各拍双肾区1张,30min 解开压迫后拍腹平片一张。

尿路不显影,可延长到60min 或120min 再摄腹平片。

1.2.2CTU 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CT 扫描仪。

扫描前空腹喝清水800~1000mL,常规横断面平扫,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

扫描参数:120KV,250~300mA,层厚10mm,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速率为3mL/s 注入对比剂优维显80mL,30s 后扫描肾区为肾皮质期。

为了减少病人接受射线的辐射,肾皮质期、肾髓质期仅扫描肾区,用铅片遮盖没有扫描的地方,扫描结束后,嘱咐患者不能排尿,30min 后进行延迟扫描全尿路。

尿路显影情况不良患者可延迟60min 或120min 进行扫描。

所得数据经拆薄1.25mm 后均传入ADW4.3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合横断面图像可以很好地显示病灶。

1.3评价方法在常规IVP 和CTU 两种检查方法中,均由3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对该组病例的常规IVP、CTU 检查图像进行双肓法分别阅片,统计两种方法诊断阳性率。

256层螺旋CT观测左肾静脉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256层螺旋CT观测左肾静脉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256层螺旋CT观测左肾静脉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耿航;牟焕晨;许传斌;杨絮【摘要】目的:讨论256层螺旋CT对左侧肾静脉的基本解剖及其临床学意义.方法:分析500例前来就诊患者的256层螺旋CT影像病例资料,评价左侧肾静脉解剖、变异及临床诊断学意义,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血管显示清晰500例中458例正常者,42例变异,变异发生率8.4%,其中左肾静脉变异14例,右肾静脉变异28例,变异发生率2.8%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左肾静脉的影像特征,对肾脏移植,肾脏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39)003【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左肾静脉;X线计算机体层技术;肠系膜上动脉【作者】耿航;牟焕晨;许传斌;杨絮【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左侧肾静脉(LRV)在肾门区向右侧穿行于腹主动脉(AA)前方,经由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间隙,经下腔静脉左侧壁收集汇合。

与以上解剖结构不相同称之为变异。

目前多采用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和出血少等优点,术前对左肾静脉进行正确评估,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1.1 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选取2014-10~2015-06随机抽取500例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室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或CTA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

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先天性位置及发育异常;(3)肾脏疾病;(4)内脏转位;(5)腹主动脉病变;(6)心功能障碍。

显示清晰的肾血管患者500例,男283例,女217例,年龄18~80岁,平均62岁。

多层螺旋CT腹腔血管造影诊断“胡桃夹”现象

多层螺旋CT腹腔血管造影诊断“胡桃夹”现象
维普资讯
20 年第 l 卷第 4 08 2 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unl f l i l ein rci ora o i c dc ei Pat e C naM i n c 诊 断 “ 桃 夹 " 象 胡 现
扫 描 技 术 : 用 S E NS S mao S n a 采 I o tm e s—
rT rl l 。另 3 / 例下腔静脉 ( 肾静脉 汇合处平 面) 左 可 见 梭形 扩 张 。排 除 9例 中 , 主 动 脉与肠 系膜 上 腹
动 脉交角 为 5 。 9 。 左 肾静 脉腹 主动 脉左 侧部 0- 5,
1 ~3 l 6岁 , 均 1 平 5 5岁 。1 6例 患 者有 不 同程 度
之 比为 25 -83 :。7例 腹 主动脉 前壁见弧形 .0 .4 1
压迹 , 8例左 肾 静 脉 上 方 肠 系 膜 上 动 脉 可 见 弓形
隆起 ,1 左 肾静 脉 上 下 径 拉 长 , 长 达 1 .8 0例 最 8 9
应 有价值 。
2 结

2 例 患者 中 , T诊 断 “ 桃 夹 ” 象 1 5 C 胡 现 6例 ,
排除 9 例。l 例 中男性 1 例 , 6 5 女性 1 例。随访
1 肉眼血尿 消失 , 下 4例无 法 随访 。1 例 中 2例 余 6 左 肾静脉 ( R 明 显 受 压 , 上 下 径 加 长 , 主 L V) 其 腹
系膜 上 动脉和 腹 主 动 脉 之 间 夹 角 的 大小 有 关 , 还
射器速率为 3mL s 扫 描范 围与平扫相 同。第 /,

期 为动脉 晚期 3 ~4 ,第 二期 延 迟 期 10 0 0S 4 ~ 后 处理方 法 : 扫 描 获 得横 断位 图像 传 输 至 将

胡桃夹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评价

胡桃夹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评价

胡桃夹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评价王贵勤;付建国【期刊名称】《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08)001【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人和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行MSCT检查,分别对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LRV)受压狭窄程度较正常人明显;左肾静脉中心平面处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之间距离分别为(3.16±0.62)cm、(12.97±1.36)c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RV左肾门处内径与最狭窄处血管内径比值(a/b)分别为(4.82±1.33,1.76±0.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A与从的夹角分别为(29.36±8.32)°,(49.97±11.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能精确地评价左肾静脉狭窄程度,有助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总页数】3页(P28-30)【作者】王贵勤;付建国【作者单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襄樊,441021;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襄樊,44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影像评价 [J], 黄锦炽;刘东旭;赵欣;罗立镇;2.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胡桃夹综合征的判别分析 [J], 卢道延;黄伟;冯宇;葛高华;徐益明3.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J], 邱凯涛;黄德成;姚海东4.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J], 唐雪娣; 冯浩; 巫恒平; 刘玉建5.多层螺旋CT四期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优势 [J], 田进军;赵锋;王万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 CTU 与静脉肾盂造影 IVP 对比性研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 CTU 与静脉肾盂造影 IVP 对比性研

究一、研究背景CTU(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和IVP(静脉肾盂造影)是两种常见的医学成像技术,主要用于检测人体腹腔内的肾和尿路的状况。

CTU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诊断技术,其通过扫描出患者体内的尿路构成,使医生可以来检测肾、输尿管和膀胱中液体的存在与状况。

而IVP则是一种传统的成像技术,其通过在病人体内注入比较剂,使得肾脏等器官在成像时更加清晰,以便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

虽然两种成像技术的侧重点不同,但其在临床应用上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值得进行比较和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CTU(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和IVP(静脉肾盂造影)这两种成像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其在体内成像的应用价值、精度、侵入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成像技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三、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文献均来自PubMed、MEDLINE、EMBASE等公认的权威医学数据库。

主要检索关键词为“CTU”、“IVP”、“比较研究”、“尿路成像”、“肾盂造影”等。

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各文献进行文本分析,综合报道中的定性和定量数据,收集资料并进行整合比对。

四、比较研究结果1.应用范围和检测对象CTU适用于检测肾结石或异物、输尿管狭窄等症状,对于肾小管癌、膀胱癌等的检测也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而IVP则主要用于检测肾和输尿管中的畸形、扩张或肿瘤等症状。

其通常在疾病早期进行筛查和诊断,并可以评估腺体的功能情况,便于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

2.成像效果CTU成像的清晰度较高,可以用于评估尿路与肾功能的完整性。

其所采用的不侵入性成像方式可以更好地检测出体内的病变部位。

而IVP的成像效果虽然也较好,但其所需的比较剂会影响到患者的肾功能。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患者肾功能不良或过敏反应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成像效果不佳,影响医生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3.安全性CTU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其成像过程中不需要注射或食用任何比较剂,因此可以大大减少患者对常规X-ray检查过程中的受辐射量。

3D-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椎动脉走行迂曲130例

3D-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椎动脉走行迂曲130例
肘静 脉或 足背静 脉注 入碘普 罗胺 9 5 m L, 造影 剂浓 度
径的迂曲使得其在走行途径 中容 易受各种 因素 的干
扰 是导致 椎 动 脉供 血 不 足 的 主要 因 素 之 一 L 2 J 。目 前椎 动 脉检 查 的 主要 方 法 有 多 层 螺 旋 C T血 管 造 影 ( c o m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 a n g i o g r a p h y , C T A) 、 数字 减 影血 管造 影 术 ( D i g i t l a S u b s t r a c t i o n A n g i o g r a p h y , D S A) 、 经 颅 多普 勒 超 声 ( T r a n s c r a n i a l D o p p l o r , T C D) 及 磁 共 振
2 方

采用 1 6 层螺旋 C T 扫描仪 ( 西门子 ,
当椎动脉因各种原 因导致供血不 足时会 引发颈性 眩 2 . 1 检查方法
晕(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v e r t e b r l a a r t e i f o p a t h y , C S A) 、 后
E m o t i o n l 6 一 s l i c e德 国 ) , 扫 描 范 围为 主 动脉 弓至 Wi l l i s
循环 缺血 ( p o s t e i r o r c i r c u l a t i o n i s c h e m i a , P C 1 )等疾 病 。
3 7 0 m g・ m L ~, 注射速率 3 . 5~ 4 . 5 m L・ S 一, 在注射
的 同时启 用 团注 跟踪 。选 主 动 脉无 钙 化 层 面 为 感 兴 趣 区, 触发 阈值 1 2 0—1 5 0 H u 。 2 . 2 图像 后 处 理 扫 描 后 图像 以 0 . 7 5 m m 层 厚 及 O . 7 5 m m 间隔重建 , 卷 积核 t MO S中等 +, 数据发 送 到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Va l u e o f MS CT A f o r d i a g n o s i n g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r t e r i o v e n o u s ma l f o r ma t i o n s
Y AO We i L , ZH ANG Zi — y i n 、 - I 1 Ch e n g
【 关键词】 脑动静脉 畸形 ; 多层 螺 旋 C T; 血 管 造 影 术
D 0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4 . 0 2 . 0 0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4 ) 0 2 — 0 1 5 5 一 O 2
j i e , Y ANG J i n g , T ANG Ji a n — j i a n 。, y ANG Ku n。 , XI E Xu e — me i ( 1 . De p ar t me n t o f Ra d i o l o gy, 3 6 3 Ho s pi t a l o f Ch i n a Av i a t i o n I n du s t r y, Ch e n g du , Si c h u a n 6 1 0 0 4 1, Ch i n a; 2 . De p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s u r g e r y, Af J ’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Ha i n a n Me di c a l C o l l e ge, Ha i k o u, Ha i n a n 5 7 0 1 0 2, C h i n a; 3 . De p a r t me n t o y Pa t h o l o g y, Fi r s t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i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病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病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病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诊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或手术证实120例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病人的16层螺旋ct平扫和血管造影原始资料。

将原始数据传输至adw4.2 工作站行后处理,重建方法包括遮盖容积重建(s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ctve)等各种后处理技术重建。

结果:主动脉夹层79例,主动脉瘤23例,主动脉瘤合并动脉夹层18例。

结论:mscta能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病。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主动脉瘤;动脉夹层【中图分类号】r8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96-02近年来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多层螺旋ct(msct)出现,其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并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进行图像重建,获得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的影像信息,从而使主动脉mscta检查得以实现。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120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病人或主动脉瘤合并动脉夹层的16层螺旋ct平扫和血管造影资料,现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120例,年龄16-71岁,男83例,女37例。

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92例有胸痛、背痛症状,其中72例感撕裂样前胸疼痛或/伴后背疼痛,70例有血压升高、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率加速等症状,22例病人发现水冲脉等周围血管征;15例长期咳嗽、咳痰、胸痛;27例反复心慌、胸闷、气促、双下肢软困、乏力,于活动时或夜间平卧时明显,伴左肩胛区酸胀不适,休息后可好转;47例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其中19例为体检发现腹部肿块,17例肺部体检胸片疑主动脉病而进一步行ct检查。

另有32例术后复诊者。

1.2 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参数:120kv,250ma,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80-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优维显),注射速度为3.0ml/s,使用smartprep对比剂示踪软件进行自动触发扫描,扫描延迟时间20-28秒,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耻骨联合下缘,重建层厚1.25mm,重建间隔0.50mm。

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唐雪娣; 冯浩; 巫恒平; 刘玉建【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05【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MSCT; NCS; LRV【作者】唐雪娣; 冯浩; 巫恒平; 刘玉建【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自贡6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syndrome,NCS)又称为左肾静脉(LRV)压迫综合征,多发生于男性,且集中于9~45岁人群,临床通常解释为LRV穿过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形成的夹角时因受到压迫而引起的LRV压力增高的压迫综合征[1]。

NCS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左腰部疼痛以及伴发因左侧生殖静脉压力增高而导致的系列症状,而部分患者并未有明显症状[2]。

本文采用MSCTA检查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3例NCS患者与正常者的图像资料作对比分析,并分析NCS患者LRV、SMA与AA夹角及周围血管状况,以期为临床检查与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或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例NCS患者的病历资料及MSCT影像学资料,多以反复左腰部不适或隐痛、无症状性持续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间断性蛋白尿、急性左肾绞痛、肋腹痛等为临床主要表现,均经超声检查排除肾小球病变、肾结石、炎症及发育畸形等疾病。

13例患者设为NCS组,其中男11例(84.62),女2例(15.38%),年龄11~52岁,中位年龄36岁,体质量指数为(17.51±2.01)kg/m2;另选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名为对照组,男7例(70.00%),女3例(30.00%),年龄11~52岁,中位年龄38岁,体质量指数为(19.22±3.25)kg/m2;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多层螺旋CT成像研究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多层螺旋CT成像研究

n trc e ydo etemendsac ee (.3 01 )c T edf rne ees nf at 『< .5. h rs r fteL V w s ucak rsn rm h a i n ew r 03 _ . t + O m. h iee csw r i icn P 00) T epes eo R a g i u h af tdb h n l o MA a dA ad tedsac b ten teu preg flf rnlvi (R )n h o e deo MA f ce ytea ge fS n A n h i n e ew e h p e d eo e ea en L V ad telw re g fS e t t
LRV.M e ho s t d Th a e o 1 7 pai n s wh r e f r d CT c n ta t e h n e c n i b o n a d 4 pai n s wi u c a k r e d t f 5 t t o we e p r me o sr s n a c d s a n a d me n t t t n t r c e e o e h
师, 主要从事血管 C A的影像研究工作 。 T
者 , 中男性 1 , 其 例 女性 3 , 例 平均年龄 (7 ± .) 4. 3 5 0

28 ・ 5
实 用 医学 影 像 杂 志 2 1 0 2年 8月 第 1 3卷 第 4 期
J M 。u ut 0 2V L 3 N . P IA gs2 1 。 o 1. o 4
me n a geo MA w s( 3 1 ) i 5 ains w i ai t w t u ca k rsn rmete m a n l o MA a 3 ± ). h a n l f S a 5 _ 7 。 n 1 7 p t t, h l i 4 p t n s i n trc e y d o h e n a ge f + e en e h S w s( 1 4 。 T e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TV)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0例临床诊断单侧DTV的患者,采用MSCTA检查,CT螺旋扫描从下腔静脉远端至足踝部,总结患侧与健侧CT血管造影表现,并将CT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比较。

结果 10例患者CT血管造影均显示DTV,对DTV的检测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

结论 MSCTA对DTV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栓形成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血管造影【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29-01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创伤或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于双下肢及盆腔深静脉者占全部深静脉血栓的90%,尤以双下肢多见。

临床上大多数肺动脉栓塞是由下肢或盆腔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1]。

常规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DTV的“金标准”,但由于具有创伤性和碘对比剂过敏的风险,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多层螺旋CT的诞生,以其扫描速度快,对比剂用量少,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获得直观、立体的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图像,诊断及时准确,从而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认可。

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对我院10例DTV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

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8~70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

1.2方法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 层厚0.6mm,螺距1.2,扫描视野50cm。

扫描条件:电压120kv,电流220~300mA。

患者仰卧位,头先进,对比剂按1.5~2.0ml/kg,总量100~120 ml,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快速推注,速率4.0~4.5 ml/s。

扫描范围自下腔静脉远端至足踝部,用智能团注追踪法,监测点定在下腔静脉,阈值100Hu,螺旋扫描原始数据采集后先做层厚0.6mm、螺距0.4mm基础重建,重建结束后进行CTA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等方法进行血管显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探讨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探讨
3 讨 论
使 血管 图像更加 清晰 、 真实 , 对 显示血 管本身病 变及其与肿瘤
的关 系具有很大 的优势[ 1 ] 。 我院应用 多层螺旋 C T血管造影诊断 和治疗腹部病变 , 取得了较 为理想 的效果 ,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腹部肿瘤与血管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 , 以前 通常使用数 选择 2 0 1 1 年 5月一 2 O l 2年 5月在我 院 字减影 血管造影显示血 管 , 其 有一定 的创 伤性 , 患者需要长 时 间暴 露在射线 中, 对健康影 响较 大 , 且 方法复杂 , 费用较 高 , 在
图像显示上也很单一。多层螺旋 C T的出现在很多方面超过了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 随着技术 的不断进 步 , 有望取 代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检查。 3 . 1 多层螺旋 C T血管 造影在 肾癌 中的应用 肾癌是 常
1 . 1 一般 资料
应用 P h i l i p s B r i l l i a n c e多层 螺旋 c T进 行腹部扫描 , 且经病理 或 手 术证 实 为腹部 病 变 的患者 6 O例 , 男3 2例 , 女2 8例 , 年龄
■ 固既目嘧露
鞠 多 层 螺 旋 C T 血 管 造 影 在 王 晓 腹 波 部 病 变 的 应 用 价 值 探 讨
( 晋 中市第二人 民医院 , 山西 晋中 0 3 0 8 0 0 )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多层 螺旋 C 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 变中
建, 观察相关血管 , 分析影像特征。
2 结 果
的应 用价值。方法 选择 2 0 1 1 年 5月一 2 O 1 2 年 5月在我 院应
用P h i l i p s B i r l l i a n c e多层 螺 旋 C T进行腹部扫描 , 且 经病 理 或 手 术 证 实为 腹 部 病 变 的 患 者 6 0 例, 采 用动 脉 期 、 门静 脉 期 与 平 衡 期三期扫描方式 , 容积再 现、 最 大 密度 投 影 、 多平 面 重 建 技 术 进

256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56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56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6--01随着螺旋CT的扫描速度和后处理功能的不断提高,其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用无创的方法探讨病理生理状态下泌尿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改变。

本文对我院自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所做的40例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的泌尿系统疾病进行分析,探讨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岁~68岁,平均41.3岁。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其中输尿管结石10例,输尿管癌2例(均为移行细胞癌),膀胱癌侵犯输尿管下端2例(1例为移行细胞癌,1例为高分化鳞癌),输尿管良性狭窄6例(其中5例为单纯性狭窄、1例为迷走血管压迫性狭窄),先天性巨输尿管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重复肾盂输尿管2例。

肾脏病变16例,其中肾癌9例,血管平滑肌瘤1例,肾结核3例,多囊肾1例,肾炎2例。

1.2 螺旋CT扫描技术采用飞利浦128排256层螺旋CT机。

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水平,病人取仰卧位。

增强扫描的患者自病人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优维显,成人剂量为100ml,儿童剂量为1~1.5ml/kg,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为2.5~3ml/s。

通常在开始注射对比剂2~5min 后进行扫描,令病人屏气,扫描参数取:120KV,200mAs,层厚为5mm,螺距1.725,360°/s。

根据尿路显影情况可加做延迟扫描,最长可延长至90min。

1.3 图像后处理将原始数据重建为层厚1.2mm,间隔0.5mm,然后将图像传送至独立工作站,在充分观察和分析原始图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并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从而获得满意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或任意角度的泌尿系图像。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价值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价值
建 ( P 、 大 密 度 投 影 ( P 等 多种 图像 , 时 C R)最 MI) 同 进行平 衡 期横 断位 12 薄层 重 建 。测 量 腹 主 、5mm 动脉 ( O) 肠 系膜 上 动 脉 (MA) 间的 夹角 ; A 与 S 之 测 量A O左侧 扩 张 的左 肾静脉 ( R 最大 径 ,MA后 L V) S 方 的受 压 狭 窄 的 L V最 小 径 , 计 算 二 者 之 间 的 R 并
应用 MS T平 扫 、 C 增强扫描及 多种 图像 后处理技术能够 清晰 、 面、 全 准确地显示 A O及 其分支 S MA与受压的 L V R 三者之 间的解剖关 系 , 并能发 现增 强扫 描平衡 期 双 肾实质 密度差 异 及 卵巢静 脉 或精 索静 脉 曲张 等表 现 , 并且
MS T为无创性检查 , C 说明 MS T在左 肾静脉 压迫综合征诊断 中具有 明显的优势 , C 可作为诊断左 肾静脉压迫综合
凝 血时 间 、 肾功能 、 肌酐与尿 钙分析均 正常 。 尿
2 2 方法 .
使用 G E公 司 1 螺 旋 C 6排 T对 患 者 进 行 平 扫 及 增 强 扫 描 。 扫 描 条 件 : 压 10 k 管 电 流 电 2 V, 2 0mA, 距 系 数 10, 阵 52 ×5 2 视 野 2 螺 . 矩 1 1, 3 . m, 描层厚 和 间 隔均为 1 50c 扫 0mm, 扫描 体位 为 仰 卧位 , 增强 时从 肘前 静 脉 团注 欧乃派 克 8 , 0ml速 率 为 25~ . / , . 30mls分别 在 2 5s7 进 行 扫 5S5 、0S n
[] 5 蔡军 , 张宗军 , 朱宗 明, 多层 螺旋 C 等. T腹腔血 管造影
诊断 “ 胡桃夹” 象 [ ] 实 用 临床 医药杂 志 ,0 ( : 现 J. 2 8 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评价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评价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
对显示 周 围血管 有很 大 的临床应 用 价值 n。 1
1 C T血 管造 影检 查技 术参数 的选 择
f )螺距 : 多层 C T由于单位 时 间 内覆盖 范 围长 ,
可 以考 虑缩 小 螺距 以进 一 步提 高 图像 质量 ,1 右 左 比较合 适 。
g )重建 间 隔 : 常不 能大 于 5 % , 通 0 否则 会 导致 C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像 中血 管边 缘不 锐利 、光整 ,出现 阶梯状 伪 T
部 分取 代 了常 规血 管造 影术 , 由于单层 螺 旋 C T扫 描 速度 较慢 , 以快速追 踪对 比剂 ; 难 球管 热 容量低 ,
的辐 射剂 量过 多 和扫描 时 间延 长等 弊病 。扫 描延迟
时 间一般 为 2 5—4 【。 0s 1 2
对 于静 脉性 疾 病而言 , 高压 注 射器 以 1 / 用 s mL
变。
2 图像 后处 理技 术及 其价 值 后 处理最常用 的重建技术 是多平 面重建 ( R) MP , 曲面重建 ( P 、 C R)最大 密度投影 法 ( P 、 面遮 盖显 MI )表
c )对 比剂总 量及 注射 速率 : 比剂常 选用 非离 对
子碘造 影剂 ,对 比剂 总量 决定 峰值 的延 续时 间 ,总
流 率 注 入 5 L对 比剂 ( 刺 足 背 静 脉 或 手 背 静 0m 穿
扫 描范 围小 ;图像 的 z轴 分辨 率低 ,难 以克服部 分
容 积效 应和 阶梯 状伪影 ,使其 在较 大范 围 的 中小 血
脉 )用橡皮 筋结 扎踝 部或 前臂 以使 对 比剂经 深静 脉 ,
回流。 延迟时 间为 6 7 , 0~ 0S扫描条件 同动 脉系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MDCTA表现。

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SSD)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

结果 7例中2例为StandfordA型,5例为B型。

其中1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在三维重建中均可清晰显示。

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范围、类型、真假腔、内膜片、破口等解剖细节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

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主动脉夹层图像后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232-02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一处或多次撕裂,破口可呈横向或环状,导致管腔内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假腔所致,其中近侧的内膜破口称为入口,远侧者为出口或再破口。

本文总结了7例从2009年至20113年5月经我院CTA检查的主动脉夹层病例,其中男4女各3例,年龄为60-73岁,其中两例是经MRI平扫提示后做的CTA,一例由CT平扫发现胸主动脉内膜瓣钙化内移后作的CTA,另两例做胸部平片发现胸主动脉增粗后进行CTA检查,另俩例由临床提示而做的CTA,患者有3例以胸背痛、一例以背部不适、一例以心绞痛、一例以腹痛、一例以咳嗽来诊,患者5例有高血压病史。

1.2 检查方法患者先做CT平扫,其目的是观察是否有内膜瓣钙化内移位,是否是高密度的主动脉壁内血肿(IMH)。

患者取仰卧位,扫描方向从头侧到足侧。

CT机采用德国Siemens16排螺旋CT,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上2-3cm一直扫到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病人最好屏气,层厚3mm,螺距为1.75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肾静脉周围结构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目的测量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内径等正常值范围。

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测量35例正常检查者卧位状态下SMA与AO之间的角度和左肾静脉内径。

结果35例正常人SMA与AO夹角A’的平均值为(37.80±10.55)°。

左肾静脉穿过夹角处的前后径为(0.65±0.24)cm。

左肾静脉下缘SMA与AO之间的距离为(1.79±0.79)cm。

结论MSCTA能直观显示左肾静脉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同时能够精确测量SMA和AO之间的夹角和左肾静脉内径。

SMA夹角A’和BMI、年龄之间存在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

左肾静脉穿过SMA夹角处的前后径和SMA夹角之间亦存在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angle between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and inside diameter of left renal vein and so on in nomal cases. Methods The angle between SMA and AO and inside diameter of left renal vein were measured in 35 patients without abnormal CT findings in the supine position using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scanner. Results The average angle between SMA and AO of 35 normal cases was (37.80±10.55)°.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left renal vein through the angle was (0.65±0.24)cm. At the level of inferior margin of left renal vein,the distance between SMA and AA was (1.79±0.79)cm. Conclusion Anatomical around left renal vein can be observed clearly with MSCTA,and MSCTA allows accurately measure the angle and distance between SMA and AO and inside diameter of left renal vei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ngle of SMA and BMI and age.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left renal vein through the angle and the angle between SMA and AO.[Key words] Left renal vein;CT angiography随着超声、CT、DSA等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胡桃夹综合征(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已逐渐被医务工作者重视。

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的夹角过小时会压迫左肾静脉而引起胡桃夹综合征[1],正常SMA的夹角及左肾静脉内径的定量测量对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具有重大意义[2]。

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测量左肾静脉穿过SMA夹角处及其前段最宽处内径、SMA的夹角、截面积以及SMA和AO之间在左肾静脉下缘水平的距离,并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与SMA和AO夹角是否有线性相关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35例于2008年1月~2014年10月在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行常规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者,其中男24例,女11例,基本资料见表1。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体质指数(BMI)是反映人体重与身高的关系的、从而判断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标[3],正常范围为18.5~25kg/m2。

1.2 检查方法CT机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Hispeed螺旋CT。

腹部CT扫描常规准备,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Omnipaque300,剂量 1.5~2.0mL/kg,注射速率3mL/s。

采用容积扫描方式,均行三期扫描,用1.0mm层厚及1.0mm间距重建图像,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分别测量十二指肠中点水平和左肾静脉和与AO之间的距离、SMA和AO的夹角和左肾静脉穿过该夹角处及其前段最宽处内径、截面积;测量结果取2名有经验放射科医师测量的平均值。

因为SMA从AO发出以后呈弧形向前下方行走而不是直线行走,因此本研究采用两种方法测量SMA与AO夹角,如图1所示,夹角A是SMA起始段的切线与AO的夹角,夹角A’是直线(经左肾静脉下缘作垂直于AO)与SMA的交点和SMA起始部的连线与AO的夹角。

1.3 统计学方法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反映体型的体重指数和SMA与AO的夹角之间是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检验标准α入=0.10,α出=0.15。

以a1为应变量,A、A’为自变量,分析左肾静脉穿过夹角处的前后径a1和夹角A、A’之间的线性相关性。

2 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晰地显示左侧肾静脉及其周围结构(如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的解剖全貌(图2),35例正常检查者的左肾静脉内径、截面积、SMA夹角和距离的测量结果见表2。

在α=0.05水平上,夹角A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之间没有直线相关关系,和体重指数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356,F检验结果F=4.779,α=0.036;A’和性别、身高、体重之间没有直线相关关系,和年龄、体重指数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年龄=0.602,F 年龄=9.10,α年龄=0.001,R体型=0.523,F体型=12.40,α体型=0.001。

按照α入=0.10,α出=0.15的水准,a1和A没有显著直线相关关系,和A’有显著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36,F=13.327,α=0.001。

以A’为应变量a1和左肾静脉穿过夹角处的截面积S1作为自变量分析其相关性,按照α入=0.10,α出=0.15的水准则把变量S1剔除。

3 讨论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非常快,配合合理的扫描时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获取腹部多期容积图像,其MPR图像趋于各向同性[3-6],可清晰显示左肾静脉及其周围结构,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在日常检查中有望取代传统血管造影。

舒健等[7-12]认为MIP显示小动脉较好,其显示率及程度低于MPR,高于VR,空间关系也较好,但MIP缺乏立体感,不能反映血管的真实走行。

我们认为将MPR和MIP结合起来应用对显示血管剖面很有帮助,即在MPR显示血管满意的层面上,将其转换成薄层MIP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血管的断面,有利于各种角度和经线的准确测量。

左肾静脉正常解剖是通过SMA和AO所形成的夹角下方,然后跨越腹主动脉前方汇入下腔静脉,该区域有胰腺钩突、十二指肠第三段、淋巴结及脂肪等组织充填,使左肾静脉无压迫。

SMA自AO腹侧发出后,即以弧形向前下方行走,SMA起始段和AO形成的角度A及其向前下方行走的弧度,不同的个体差异较大,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体型较瘦长的人SMA相对较直,角度A相对较小,而肥胖体型的人SMA有个较大的曲度,角度A也相对较大。

我们认为角度A仅仅反应了SMA起始段的空间信息,不能准确反应SMA和AO之间解剖关系的空间信息,而A’包含了SMA和AO 夹角大小以及二者在左肾静脉下缘之间的距离两方面的信息,且和左肾静脉穿过SMA夹角段的前后径有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MSCTA能够方便准确地测量这个角度,因此可以推广应用这种测量方法。

Baril等[13]追踪观察了一部分血尿缓解的NCS患者,认为BMI是影响左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因素。

陈浩等[6]用B超对218例健康人体的SMA夹角做了测定,并用粗略目测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胖、中、瘦三组,研究认为性别、体型与SMA夹角没有显著性差异。

我们按照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作量化处理以后,发现人的体型和SMA的夹角(包括A和A’)有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和性别没有直线相关关系,其中A’尚和年龄之间有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和单独的身高、体重之间均无显著直线相关关系。

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左肾静脉穿过夹角处的前后径a1和SMA夹角之间有显著直线相关性,而该处截面积和SMA夹角则无显著直线相关性,说明在正常人体,随着SMA夹角变小,a1相应变小,但是S1并没有同等程度变小,因而血液回流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1)MSCTA能直观显示左肾静脉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同时能够精确测量左肾静脉内径和SMA和AO之间的夹角。

(2)正常人SMA夹角A’和体型、年龄之间以及存在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

(3)左肾静脉穿过SMA夹角处的前后径和SMA 夹角之间亦存在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1] 颜祥卿,徐美花.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胡桃夹现象”的实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7):112-113.[2] 陈小霞.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现象的临床诊断及意义[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7):2-3.[3] 许浩,江文凯.对江苏省成年人BMI指数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22(6):39-43.[4] Jae IIS,Jee MP,Soon ML,et al.Factors affecting spontaneous resolution of hematuria in childhood nutcracker syndrome[J].Pediatr Nephrol,2005,20:609-613.[5] 史河水,樊艳青,韩萍,等.多层螺旋CT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0):1082-1084.[6] 陈浩,管清,邓肖群,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4):264-266.[7] 舒健,张小明,黄小华,等.肠系膜上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11(2):110-114.[8] 温阿明,杨学东,张志良.多排螺旋CT在治疗不典型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2):101-104.[9] 张庆海,孔晓静,蔡幼铨,等.胡桃夹综合征在多层螺旋CT的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4(6):442.[10] 陈志新,张汉国,梁立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CT解剖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50-151.[11] 杨清,杨红玲.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优势[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6):53-55.[12] 李峰,杨刚,朱宗明,等.双源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对胡桃夹综合征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0,30(7):73-74.[13] Baril DT,Polanco P,Makaroun SM,et al.Enldowasular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slenosis following left renal vein trans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Nuteracker syndrome[J].J Vasw sung,2011,53(4):1100-1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