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诊断歌诀
499首针灸歌诀整理

499首针灸歌诀整理2020-04-15 峨眉佛光展开全文来源:《499首针灸歌诀》学习中医者,历来都有诵读中医歌诀的习惯,盖因医学知识枯燥乏味,强记诚难若融书本内容于韵律优美之歌诀中,则韵味顿生而脍炙人口一经熟读.历久而不忘有时思路不通,往往于吟哦声中,句诀一泻而下,记忆的窍门豁然开朗,故歌诀之功用,妙不胜言。
皮肤外科病症针灸歌诀实用整理!赶紧收藏学习吧~皮肤外科病症——(一)风疹凤疹疏风与和营,曲池合谷委中行;阴交血海能和血,天井膈俞合用灵。
主症:皮肤出现成块、成片的风团,此起彼伏,瘙痒异常。
慢性者风团时隐时现,缠绵难愈。
用法:疏风清热,凉血和营。
处方:曲池、合谷、委中、三阴交、血海、天井、膈俞。
方义:曲池、合谷疏风清热;血海、三阴交调营活血;委中为血郄,膈俞为血会,能清血分之热;天井属少阳,能调三焦经气。
随症选穴:呼吸困难配天突,呕吐配内关,胃肠不适配天枢。
灸法:曲池、合谷、风市、三阴交行艾炷无瘢痕灸。
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行艾卷温和灸。
慢性者行神阙温和灸或拔火罐。
(二)痤疮肺经血热痤疮成,化湿还将血热清;阳白太阳还四白,曲池合谷内庭宁。
主症:颜面,胸背部出现粉刺、结节、囊肿、脓疱等皮肤病变。
治法:宣肺清热,化湿活血。
处方:阳白、太阳、四白、曲池、合谷、内庭。
方义:合谷、曲池清泻阳明之热;四白、阳白疏通面部气血;内庭清泄阳明经气,肺与大肠相表里,阳明经疏通则肺经之热可清,肺热清则痤疮愈。
随症选穴:肺经风热配少商,脾胃湿热配阴陵泉,冲任不调配血海。
(三)疔疮郁于热毒发疔疮,身柱灵台合谷扛;刺血委中能泻热,毒随热泄治能康。
主症:疔疮红、肿、热、痛,发病迅速,数日内脓肿形成。
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和血。
处方:身柱、灵台、合谷、委中。
方义:身柱、灵台疏泄阳邪火毒,两穴为治疗疔疮的经验效穴;合谷清泄阳明火毒;委中为“血郄”,刺血可清泄血热之邪。
阳邪火毒与血热皆清则疔疮可愈(四)乳痈土壅木郁乳生痈,理气疏肝治有功;三里期门和少泽,梁丘肩井内关同。
针灸必背8首歌诀

针灸必背8首歌诀针灸是一种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中医疗法。
在学习针灸的过程中,背诵一些与针灸相关的歌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针灸的知识。
下面是针灸必背的8首歌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首歌诀:「星屑情深拳无歌,九针奇功养生多。
静心定神寻腧穴,调理经络保健康。
」这首歌诀告诉我们,针灸疗法是一门深奥的技术,可以通过调理腧穴和经络来维护我们的健康。
它能够帮助我们静心定神,促进身体的自愈功能。
第二首歌诀:「太阳之火消阴毒,阳亏阴盛神摇曳。
斜劲针刺养阴阳,平衡气血齐生发。
」这首歌诀讲述了阳气与阴气的相互关系。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斜劲刺激来调理阴阳,平衡气血,促进身体健康。
第三首歌诀:「十二经脉穿云凿,上下途中经络通。
取穴痛处调阴阳,碰痛肌肉可放宽。
」这首歌诀告诉我们,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在十二经脉中选择适当的穴位来调理身体。
只有找准痛处并调动阴阳,才能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第四首歌诀:「风湿寒热筋骨重,湿热瘀血痛如梦。
祛风散寒活血脉,调理机体迎接春。
」这首歌诀指出了针灸疗法在治疗风湿、寒热、瘀血等疾病方面的作用。
通过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使机体调整,更好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第五首歌诀:「固本培元增免疫,针刺腧穴送药丸。
补气养血益阳和,调理内外强身体。
」这首歌诀强调了针灸疗法在增强免疫力、补气养血方面的作用。
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起到传递药物的作用,进而调理我们的身体。
第六首歌诀:「五脏六腑奇经络,肾心肺肝脾脑络。
针刺穴位调阴阳,调理脏腑保健康。
」这首歌诀告诉我们,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理五脏六腑的经络来维护人体健康。
通过刺激适当的穴位来调整相应脏腑的功能,达到保健身体的目的。
第七首歌诀:「寒湿阴虚要去湿,燥热阳亢可扶阳。
寒热湿症三气退,阴阳调和保健康。
」这首歌诀指出了针灸疗法在治疗寒湿、阴虚、燥热、阳亢等症状上的应用。
通过去湿燥、扶阳退三气的方法,可以达到调和阴阳、维护健康的效果。
最后一首歌诀:「针灸护脑身心愉,穴位腧穴疗病愈。
针灸歌诀

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泉,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其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四总穴歌>>是: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再加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内关,就称为“五要穴”了。
针灸学 歌诀

针灸学歌诀
针灸学歌诀:
上实摄于经脉,中虚补于经络。
下应取于局部,排散行于奇胜。
真阳来补阳明,真阴来补阴阳。
顺经以通络,以经则络专精神。
五脏六腑各分部,诊治疗法须明。
四窍畅通气血行,疾病则可治愈。
刺灸之法毋忘驱风,针配火以温通。
切不可误伤经脉,谨遵循检穴处。
扣吸出针有讲究,得法灸敷居中要。
穴位辨证明思辩,和四气以通调。
病根散则表里灭,气血通则证消除。
针灸学乃至精深,学此者当谨细勤。
注意:以上歌诀仅供参考,具体医疗操作需要专业医生指导。
针灸学 歌诀

针灸学歌诀
针灸必背歌诀如下:
五输穴歌:
肺经少商鱼际衔,太渊经渠尺泽连。
大肠商阳与二间,三间阳溪曲池章。
胃经厉兑内庭随,陷谷解溪足三里。
脾经隐白大都连,太白商丘阴陵泉。
心经少冲少府邻,神门灵道少海寻。
小肠少泽前谷续,后溪阳谷小海依。
膀胱至阴通谷从,束骨昆仑与委中。
肾经涌泉然谷宜,太溪复溜阴谷毕。
心包中冲劳宫乐,大陵间使连曲泽。
三焦关冲与液门,中渚支沟天井匀。
胆经窍阴侠溪行,临泣阳辅与阳陵。
肝经大敦与行间,太冲中封与曲泉。
针灸的原理:
第一:疏通经络。
人体有十二正经,还有八个奇经八脉,它主要是疏通经络,经络不通畅就容易引起各种疼痛、不舒服。
第二:调整阴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身体就会处于正常的状态。
第三:扶正祛邪,通过针灸可以扶正气、祛邪气,而达到有病治
病,无病防病的目的。
所以针灸主要有三大原理,能够治疗365种以上的疾病。
它在治疗疾病时,既能够做主角也能够做配角,就是内、外、妇、儿各种疾病,它都能够介入进行治疗。
当然有些它是起主要作用,有些是起辅助的作用。
26首中医针灸穴位歌诀

26首中医针灸穴位歌诀
1. 人中央,隆冬腮;太阳穴,舒通血脉。
2. 耳垂下,迎香馥;听官穴,疼痛损寿。
3. 整齐眉,天柱峰;本神门,调和情绪。
4. 丝竹状,外关丹;阳白穴,头痛神清。
5. 人墙描,掌中心;中腔穴,消食去痰。
6. 肩井穴,委中尖;大椎背,舒缓疼痛。
7. 辨正膝,足三里;太乙穴,治疗气滞。
8. 衡门穴,中极会;窗脉穴,头晕快散。
9. 苦参穴,金堂棱;太冲穴,寒湿亡。
10. 足堂穴,下兑膀;液门穴,调经止痛。
11. 气舒郎,仰山岗;阴囊穴,行气通阳。
12. 幽门穴,黄帝第;颊车穴,解除牙痛。
13. 通谷穴,中央谷;丰隆穴,舒经血脉。
14. 提肓穴,不去汤;大溪穴,镇定心慌。
15. 血穴鱼,相三里;关元穴,益精无疲。
16. 海仓穴,下谷操;腹结穴,去肠胀痛。
17. 俞府穴,太阳台;百会穴,疏风明目。
18. 承山穴,神仙洞;仰鱼状,止泪光。
19. 心穴腹,大椎狮;肾俞穴,益生发育。
20. 下巨源,负心谷;冲门穴,月经不调。
21. 陶道穴,与溪索;地摊穴,消散湿气。
22. 廉泉穴,本体关;太平山,平衡腰痛。
23. 五劳藏,中膻关;命门穴,壮阳补肾。
24. 阳池穴,三阳侧;地机穴,安胎固宫。
25. 建里穴,男女间;大包穴,通经活血。
26. 四白草,消胸痛;巨阙穴,调节气机。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1. 《穴位分布口诀》一背头面五官穴,睛明攒竹丝竹空。
二记上肢手上穴,合谷曲池肩髃中。
三想下肢脚上穴,足三里和三阴通。
四忆胸腹穴位多,膻中中脘气海逢。
五思腰背穴位密,肾俞命门大肠俞。
六念四肢关节处,环跳阳陵阴陵谷。
七记特殊穴位妙,人中涌泉百会好。
八背经络走向线,手三阴来手三阳。
九记穴位功效奇,止痛安神与调气。
十要反复多温习,针灸知识心中记。
2. 《针灸手法口诀》一针轻刺像蚊虫,慢慢推进不疼痛。
二提微微向上抽,感觉针下轻且松。
三捻左右旋转动,如同螺丝慢慢攻。
四插深深往里送,谨慎小心莫匆匆。
五捣如同鸡啄米,快速轻点有作用。
六刮针柄轻轻划,好似竹枝把风刮。
七弹针尾轻轻弹,微微震动经络欢。
八摇针体左右摆,好似小船水中来。
九飞进出针速度快,眨眼之间穴位在。
十留留针时间要恰当,病情不同细思量。
3. 《经络走向口诀》一手太阴肺经走,从胸走向手外头。
二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行至头面中。
三足阳明胃经忙,头面一直到足旁。
四足太阴脾经行,从足走向腹内停。
五手少阴心经连,从胸走向手下端。
六手太阳小肠经,从手通往头侧迎。
七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到足经脉成。
八足少阴肾经通,从足行至胸当中。
九手厥阴心包经,从胸到手路途定。
十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行至头侧情。
4. 《穴位定位口诀》一找眉间印堂穴,两眉之间很明确。
二寻鼻翼外迎香,鼻旁五分记心房。
三定耳屏前听宫,张口凹陷在其中。
四察手腕太渊处,桡侧横纹脉搏抚。
五测膝盖外犊鼻,屈膝就能找得齐。
六量外踝尖申脉,轻松定位不费猜。
七探肚脐下关元,四指距离正中边。
八寻肘横纹曲池,屈肘骨头外凸起。
九观背部大椎突,低头最高骨节处。
十认内踝尖照海,凹陷之中把它待。
5. 《常见病症针灸口诀》一遇感冒针灸帮,风池大椎合谷良。
二有头痛寻太阳,印堂百会效果强。
三患咳嗽肺俞用,列缺膻中止咳功。
四逢胃痛选中脘,足三里穴疼痛缓。
五遇失眠针神门,三阴交和安眠寻。
针灸歌诀全汇总

针灸歌诀全汇总
针灸歌诀全汇总,分部位、病症、操作技巧如下:
一、头部:
1.针灸头痛,脑门三分,太阳、风池、承浆;
2.眼疾眩晕,太阳、攒竹、肝俞;
3.耳鸣耳聋,太阳、听会、耳门;
4.面瘫口眼斜,趺跖、颊车、四白;
5.鼻塞流涕,大椎、印堂、迎香。
二、颈部:
1.肩颈痛楚,肩井、风池、天柱;
2.痰喘咳嗽,夹脊、风门、肺俞;
3.颈椎不适,风府、大椎、太阳;
4.眩晕目眩,风池、攒竹、迎香;
5.头晕烦躁,百会、大椎、足三里。
三、背部:
1.肩背疼痛,颈肩、肺俞、脊中;
2.腰背酸痛,大椎、腰俞、中脘;
3.乳腺增生,膀胱俞、丰隆、涌泉;
4.背部道素,大椎、脊中、腰俞。
四、手臂:
1.手臂酸痛,肩井、劳宫、外关;
2.手指麻木,心俞、极泉、大椎;
3.手腕扭伤,手三里、内关、神门;
4.肘骨折伤,深邃、内关、肘髎。
五、腰部:
1.腰椎间盘,肾俞、中脘、命门;
2.腰肌劳损,腰俞、大椎、肺俞;
3.坐骨神经痛,大殿、膀胱俞、承山;
4.男性阳痿,伏兔、气海、命门。
六、腿部:
1.膝关节疼痛,阳陵泉、曲池、足三里;
2.脚肿水泡,太溪、涌泉、荥穴;
3.脚底肌肉疼,太溪、足三里、夹足;
4.腿筋扭伤,风池、曲骨、膝关、外关。
十二针灸口诀顺口溜大全

十二针灸口诀顺口溜大全
十二针灸口诀顺口溜大全包括:
1.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 胸胁弱有病,授予内关经,酸痛取阿是,百病用膏肓。
3. 天枢足三里,胀满还后溪,脉病取血海,脾伤找公孙。
4. 伤寒过经期,气海当相宜,诸般中毒症,可以下涌泉。
5. 刺在腰俞上,多行气血通,鸠尾针出血,能使痢疾松。
6. 中风须防己,热病大椎当,黄疸取阳陵,腹满刺中脘。
7. 伤寒并堆积,期门穴有功,妇人心下痛,少府穴最灵。
8. 委中出血主腰痛,项强反张风府中,脾胃生病归足三,腹胀公孙与内关。
9.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10.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胸背痛宜先,膻中内关大椎间。
11. 肾强腰痛不能行,须把委中穴下针。
12. 眩晕欲倒不用慌,太阳印堂并风池。
针灸歌赋大全详解

针灸歌赋大全详解如下:1. 肚腹三里留,小腹三阴谋,心胸取内关,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外伤阳陵泉,腿痛阳陵透。
这个歌诀描述了针灸治疗常见疾病和症状的取穴方法。
其中,“肚腹三里留”指的是在肚腹部疾病的治疗中,足三里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小腹三阴谋”则指的是在小腹部的疾病治疗中,可以选用三阴交这个穴位。
“心胸取内关”指的是在治疗心胸疾病时,内关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腰背委中求”则指的是在治疗腰背部疾病时,委中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头项寻列缺”指的是在治疗头颈部疾病时,列缺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面口合谷收”指的是在治疗面部和口腔疾病时,合谷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外伤阳陵泉”指的是在治疗外伤性疾病时,阳陵泉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腿痛阳陵透”则指的是在治疗腿部疼痛时,可以选用阳陵泉透刺的方法。
2.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这个歌诀描述了回阳九针的取穴方法。
其中,“哑门劳宫三阴交”指的是在哑门、劳宫、三阴交三个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
“涌泉太溪中脘接”指的是在涌泉、太溪、中脘三个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
“环跳三里合谷并”指的是在环跳、足三里、合谷三个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
这九个穴位合称为“回阳九针”,主要用于治疗阳气虚脱、寒凝气滞等病症。
3.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这个歌诀描述了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取穴方法及其主治病症。
这十二个穴位包括: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昆仑、飞扬、承山、承筋、足临泣、丘墟、太溪。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主治病症,如申脉主治目疾、金门主治胁痛、足通谷主治头痛等。
通过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治疗各种杂病。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各论歌诀
针灸学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它以针刺和灸烧的方法来
治疗疾病。
要学好针灸学,需要对各论歌诀有一定的了解。
1.面诊论:面色青黄是寒热,脉来缓急是虚实。
脾胃积滞面板滑,中焦血少面赤热。
2.推拿论:身疼有寒用温推,身热有痛用凉按。
疼涌须重按不顶,移动须缓少用力。
3.针灸论:气下路开阳明,阴阳调和扶正气。
清热降气止呕逆,
解肌消肿止痛惊。
主穴配从提神益,调节营卫固本根。
手掌脚底凡百病,脏腑病证一样看。
4.方论:方中有草硷,轻重相当对证用。
毒药去芥为内,戒慎用
法防误伤。
5.五输论:以察脉知五输,以用针调逆顺。
肺经手太深灸,脾胃
脉平输下针。
肝经少波手太过,心经手心针灸法。
肾经手神先投入,
别动手原地推锤。
6.经络论:十二经络识别清,三阴三阳归经定。
经脉平行决取穴,络脉紧贴窥探龙。
好针发挥慢且准,惊蛰一针英雄变。
这些各论歌诀是学习针灸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需要不断地学习和
掌握。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
和穴位进行治疗。
只有掌握了各论歌诀,才能更好地应用针灸学来治
疗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针灸中诊歌诀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3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保1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体2资2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写5交、卷重底电保要。气护设管设装备线备置4高敷、调动中设电试作资技气高,料术课中并3试、中件资且卷管包中料拒试路含调试绝验敷线试卷动方设槽技作案技、术,以术管来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 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针灸学歌诀

十二经脉名称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名称三大要素手足+阴阳+脏腑十二经脉分布规律重点:四肢部的分布框架:内外,前中后内外:四肢内侧→阴经;四肢外侧→阳经前中后: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上肢外侧(手三阳经):前缘→手阳明大肠经;中缘→手少阳三焦经;后缘→手太阳小肠经(阳,少,太)上肢内侧(手三阴经):前缘→手太阴肺经;中缘→手厥阴心包经;后缘→手少阴心经(太,厥,少)下肢外侧(足三阳经):前缘→足阳明胃经;中缘→足少阳胆经;后缘→足太阳膀胱经(阳,少,太)下肢内侧(足三阴经):前缘→足太阴脾经;中缘→足厥阴肝经;后缘→足少阴肾经(太,厥,少)特例:组内踝上8寸以下:厥,太,少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肺大包焦心小肠,脾胃肝胆肾膀胱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联络眼角:目外眦→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少阳侧头痛目外眦)目内眦→足太阳膀胱经(睛明)入耳中: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交头接耳胆小鬼→焦胆小)舌:连舌本,散舌下→足太阴脾经夹舌本→足少阴肾经(肾两个夹着)齿:上齿→足阳明胃经下齿→足阳明大肠经入络脑:足太阳膀胱经环阴器: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举手向上:阴升阳降)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十二经脉大体交接部位相表里的阴经阳经→手足末端(指,趾)同名阳经→头面部(诸阳之会)相互衔接的阴经阴经→胸中十二经脉交接部位规律相表里的阴经阳经,同名阳经:看下条经脉起始穴部位(两处特殊:大肠→胃,膀胱→肾)阴经与阴经:看下条经脉对应脏腑奇经八脉名称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督,任,冲脉起于胞中,同出会阴,一源三岐)奇经八脉分布督脉:腰背正中(总督六阳经,阳脉之海)任脉:胸腹正中,上抵颏部(阴脉之海)冲脉:肾经并行,环绕口唇(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胁下,绕腰一周(约束纵行诸脉)阴,阳维脉:维系全身阴,阳脉阴,阳跷脉:调节下肢运动,司寤寐十二经别分布(离,合,出,入)四肢肘膝关节附近正经别出(离);经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脏腑联系(入);浅出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表里阳经经脉(合);“六合”经络学说临床应用诊断:分经辩证:前额→阳明;侧头→少阳;枕部→太阳;巅顶→足厥阴治疗:针灸治疗: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药物归经:如头痛(太阳→羌活;少阳→柴胡)腧穴分类十四经:归属十四经,总称“经穴”;固定名称位置;明确主治;组成362个穴奇穴:有的十四经,有的不是;固定名称位置;主治单一;可多个穴点组成(阿是穴基础)阿是穴:压痛点取穴,天应穴,不定穴;无具体名称位置;病变附近,也可较远;无定数腧穴主治特点近治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睛明→眼病);共同特点远治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合谷→近上肢,远头面);十二经脉四肢肘膝关节下腧穴特殊作用:双向调节和特异治疗(天枢→泄泻,便秘;内关→升心率,降心率);某些腧穴(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原穴,络穴组成手太阴肺经:太撕心裂肺→太渊,列缺手厥阴心包经:大内侍卫→大陵,内关手少阴心经:心神通→神门,通里足太阴脾经:姜太公→太白,公孙足厥阴肝经:太离谱→太冲,蠡沟足少阴肾经:太大声→太溪,大钟手阳明大肠经:大谷粒→合谷,偏历手少阳三焦经:阳关道→阳池,外关手太阳小肠经:小腕正→腕骨,支正足阳明胃经:欧阳锋→冲阳,丰隆足少阳胆经:虚度光阴→丘墟,光明足太阳膀胱经:经常飞→京骨,飞扬任脉:络穴鸠尾散于腹督脉:络穴长强散于头脾之大络:大包布于胸胁原穴,络穴临床应用原络配穴法:肺经先病原穴太渊,大肠后病络穴偏历;大肠先病原穴合谷,肺经后病络穴列缺背俞穴,募穴组成背俞穴:什么脏腑→什么俞;心包背俞穴→厥阴俞募穴:六脏:肝→(肝癌晚期)期门;心→(巨开心)巨阙;脾→章门;肺→(肺腑之言)中府;肾→(肾精不足)京门;心包→(鸡蛋皮)膻中六腑:胆→(日月神教)日月;小肠→(大观园)关元;胃→中脘;大肠→(两天枢)天枢;膀胱→(尿急)中极;三焦→(三重门)石门五俞穴(井,荥,输,经,合)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八脉交会穴(肘膝以下)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腧穴定位骨度分寸(1寸=1等分)体表标志(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之间取膻中)活动标志(张口取听宫,闭口取下关)指同身寸(中指,拇指,横指同身寸(一夫法))。
针灸学歌诀汇总

针灸学歌诀汇总针灸学歌诀汇总如下:
1. 经穴总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少商鱼际及太渊;
尺泽孔最列缺处,经渠尺泽在臂前;
大椎陶道三四间,肺俞身柱在肩端;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在乳上动脉边;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间;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一寸连;
鱼际掌侧横纹头,太渊掌后纹下安;
鱼际直上横纹处,少商穴在大指端。
2. 十二经脉歌诀:
手太阴肺中府始,少商穴止于拇指端;
手阳明经商阳始,少泽穴止于食指端;
足阳明经厉兑始,至迎香于鼻翼端;
足太阴经隐白始,至大包于腋窝端;
手少阴心起于极泉,神门穴止于掌中端;手太阳经小海始,至听宫于耳前端;
足太阳经至阴始,束骨穴止于脚趾端;
手少阳经天井始,至耳门于耳前端;
足少阳经光起始,止窍阴于脚趾端;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终止于中指端;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于小指端;
足厥阴肝经大敦始,止于蠡沟于脚内踝端;足少阴肾经涌泉始,止于俞府于胸前正中线。
针灸学必背歌诀

针灸学必背歌诀1. 头面颈项九针病,三阴三阳十二分。
2. 胸胁八针中间取,背俞华佗腹募寻。
3. 四肢肘膝以下藏,五输穴内更来问。
4. 脏腑经络记住位,募原别使要记真。
5. 记住穴位能治病,学医针灸是妙法。
6. 针灸之法真奇妙,十二经脉是纲领。
7. 奇经八脉横配合,脏腑器官是基础。
8. 疾病性质有寒热,虚实补泻巧施针。
9. 经脉循行有方向,手指同身寸法量。
10. 配穴方法有主客,上下左右各有道。
11. 毫针之法须精通,补泻得当有奇效。
12. 针灸治疗讲配穴,配穴得当病自消。
13. 配穴方法有原则,掌握原则是关键。
14. 阿是之法也须知,病变在阿是刺之。
15. 胸胁病变取背俞,心腹疾病取募原。
16. 头项病变取手足,腰背疾病取对应。
17. 耳部疾病取手足,目部疾病取肝俞。
18. 小肠中气不足病,心经有热神志病。
19. 大肠经病主津液,胃经积热口齿病。
20. 膀胱经热小便赤,肝经受病两胁痛。
21. 三焦火热主气发,胆热口苦眼不明。
22. 心经火热舌难伸,脾经积热口唇病。
23. 肺经受病皮毛焦,肾经受病耳聋鸣。
24. 脾经虚弱不摄血,肝经积热月经病。
25. 小肠经虚小便频,膀胱虚弱小便病。
26. 三焦虚弱津液脱,胃经虚弱唇口干。
27. 肺弱喘促咽喉病,大肠虚弱为泄泻。
28. 肾弱为肿膀胱病,心火过旺口舌烂。
29. 心弱心烦口舌病,脾弱腹胀胃火盛。
30. 肺弱受风自汗出,肝弱则为头目病。
当然,以下是另外30条针灸学必背歌诀:1. 头面病治宜浅针,胸背俞穴深刺寻。
2. 肩肘腕掌求中渚,脊背膀胱用俞募。
3. 腰骶宜用环跳针,膝关阳陵要当记。
4. 足下三里及解溪,踝上四穴太溪觅。
5. 胸胁胀满求内关,脘腹疼痛刺公孙。
6. 心悸神昏取神门,心包募穴在膻中。
7. 半身不遂求肩髃,发热恶寒合谷收。
8. 癫狂针灸求内关,人中百会不可缺。
9. 口眼歪斜取颊车,地仓合谷针向斜。
10. 泄泻痢疾求中脘,天枢大肠莫错过。
11. 咳嗽气喘取肺俞,太渊列缺双穴撮。
每日背记针灸歌诀完整版汇总

每日背记针灸歌诀完整版汇总针灸歌诀是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记忆针灸的原理和穴位,便于学习和记忆。
下面是每日背记针灸歌诀完整版,供参考:第一天:针灸起源有中医,知脉络,祖师针谱传古今。
百病诸凡皆能愈,良医针法得工夫。
第二天:经络与穴位十二经络共脉络,通血气之万川河。
千百穴位疗万病,选得对应得万寿。
第三天:经络与腧穴要知所行所从,阴阳经络分最明。
腧穴聪明依经络,气血畅通治疾病。
第四天:气血与经络阴阳调养气血和,经络畅通有健康。
轻灸温经活脉络,推气行气万病愈。
第五天:针刺深浅痛痒酸胀实是穴,有气随针而入流。
避神经突起浅刺,一指以深不后悔。
第六天:得气与取气得气取气功夫多,得气取之要按法。
得气数字是重要,取气深浅有差别。
第七天:顺逆与气滞气滞失调须要顺,观察顺逆寻奇穴。
顺与逆法功效待,气滞疗法奇效见。
第八天:寒热与针灸阳虚则寒寒格,寒者热则热祛火。
阳热寒者宜降火,热则寒寒气温热。
第九天:气血虚实气虚则声微促气弱,血虚则菲沛面色东。
气虚血虚气血亏,益气养血针灸好。
第十天:气化与活血气化运调疏经络,活血仿佛流江河。
气滞气痛联络通,血瘀血痛流行波。
第十一天:泻法与补法泻法疏通助顺畅,补法滋养助生津。
进补虚者用补法,滋阴壮阳治真人。
第十二天:病机与定位寒湿缠绕识病机,阳虚阳亢看形神。
气血滞络辨适宜,针灸调理选择明。
第十三天:常见疾病与穴位头痛人多用合谷,目疾百会曾治愈。
口干鼻燥用涌泉,腰疼膝软用肾俞。
以上是每日背记针灸歌诀的完整版汇总,共13首歌诀。
每天背记一首,循序渐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针灸的原理和穴位。
针灸歌诀 pdf

针灸歌诀以下是一段针灸歌诀:针灸歌诀,十四经穴。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尺泽孔最列缺穴,太渊鱼际和少商。
大指内侧爪甲根,是名少商太阳照。
手阳明经二十穴,商阳二三间合谷。
阳溪偏历四八髁,温溜下五三六中。
陷谷六七内庭治,二八池边三八过。
九六四一上廉中,五七巨骨二七承。
合谷之后复溜前,二一三间三阳络。
四十五穴居胸侧,手针可刺留针约。
足阳明经六十六,二十二个鼻旁取。
承泣四一巨髎直,地仓四四条口举。
下关张口取二七,颊车耳下八分取。
大迎耳下六分近,下关耳前一寸寻。
头维四五丝竹空,维阳二寸耳上引。
率谷耳后角尖取,天冲耳上三分地。
浮白耳后入发际,窍阴耳后叠筋里。
完骨耳后发际中,本神神庭旁一寸。
阳白眉上一寸间,眉尾直上五分近。
上行一寸五分在,外廓斜方七分论。
大迎头维行曲鬓,地仓下关颅际边。
闭口取之抬下颏,抬颏开口泻不眠。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一分至阳顶。
百会前顶囟会连,上星神庭五分等。
眉冲直上五分取,曲差发际一寸行。
五处直上定痫惊,承光五分通天径。
络却玉枕各一寸,天柱项后大筋双。
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督六椎下寻。
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小肠十六胱俞对。
脉气相通尺泽内。
大肠十九关元俞,二十中膂白环内。
上次中下四髎穴,第一腰孔第二椎。
第三椎下命门穴,悬枢脊中相依随。
督脉旁边二十穴,六对夹脊各等齐。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中医针灸必背口诀 1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 2一、治感冒病歌诀感冒风池补合谷,太阳大椎泻复溜,鼻塞迎香上星加,尺泽咳嗽二商喉。
大椎、风池穴对外感风寒有较强的发散作用。
补拉稀滑会让你出汗。
鼻塞,额头疼痛可以加迎客香,星星。
咳嗽和尺子。
喉头疼痛加上烧伤和商鞅(这是第二个商),刺出血。
二、治咳喘歌诀治咳肺俞加中府,内关尺泽三里伍,气喘骤刺,痰多合谷。
舒菲和中府是肺的俞和募,内关是治疗胸胁疾病的主要穴位。
加入赤泽、足三里,能补土,产生金清肺热。
哮喘发作时,取上穴,再加突突、中突。
痰多则可刺丰隆、合谷。
三、治胃肠病歌诀胃肠之病俞募全,三里巨虚加内关,腹泻隔奏灸神阙,酸多公孙并行间。
中医针灸学歌诀汇总

中医针灸学歌诀汇总针灸是一门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调节气血营养,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针灸学包含了广泛的知识和技巧,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学问,人们总结出了一些易于记忆的歌诀。
以下是中医针灸学的歌诀汇总。
一、针灸得神明,穴位要先明。
起始藏空窍,行脉道经脉。
一头入分肉,一头会经脉。
合穴是决窍,互补是通脉。
二、得气各首寻,穴府随奇经。
十四奇冲通,四尺常将依。
转子属耳齿,四海各归一三、部位来承抗,深浅考根底。
筋穴与脉络,肌肤与楞丝。
阳道入盆腔,阴经通手指。
四、五脏与六腑,顺行上下午。
命门穴加思,上冲完二部。
后脊骨侧内,凡穴良寿补。
五、五经通男女,府穴是根据。
阴阳平交换,配合才奇特。
出总坐冠顶,千般总会有。
六、出脏经侧腹,上肩腕包含。
骨中无他经,每经总有相。
部位九九九,巡行无形象。
七、阳脉盘腹内,三里多推丰。
足阳明先刺,乌骨区平挺。
太阳寸口边,中盘满下颌。
八、少阳中鱼腰,经脉阴阳交。
光明韩玉泉,阳当三阳上。
曲池挟钟枢,发际现所在。
九、阳明代陈琥,合穴自相补。
头臂背腹肚,出入皆主舞。
一筋通庆带,穴穴皆有名。
十、胆经有六浊,排毒有妙方。
涌泉两眉间,络脉耳巴黄。
胆道穴无数量,缺损自往来。
总结:以上是中医针灸学的一些歌诀汇总,这些歌诀以押韵的形式,简单明了,易于记忆。
针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深奥而丰富。
汇总这些歌诀有助于学习和记忆中医针灸知识,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内关 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
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后溪 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
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申脉 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
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脾主胃客
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廖,体重不摇心事妄,
疟生振粟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胃主脾客
腹 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
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列缺 痔疟变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
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照海 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番便紧。
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十二原穴歌
20、真虚假实: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
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
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 Nhomakorabea体无泽。
针灸版:针灸歌赋笔记四总穴歌
针灸歌赋笔记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
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
肺之主大肠客
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
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大肠主肺客
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牢脉沉实大弦长,阴寒内实少思量,沉细极软为弱脉,濡之沉者不虚才怪
-------------------------------
不足四至已一息,迟则为寒辨实虚
脉来缓慢乱止为结,阴盛气结寒痰瘀血
往来艰涩难流利,轻刀刮竹病蚕饥,有力血瘀兼气滞,无力便是精血虚
一息四至应指徐,平缓从容病无力,或风或湿或脾虚
举之不足按之空虚,气血脏腑虚而又虚中取应指细如线,气血劳损虚可见,热入心营兼数象,不忘湿邪遏脉关,脉微欲绝细软极,若有若无好依稀,轻取似无是阳微,重按似无竭阴气
止有定数代脉中,良久复来再前行,脏气衰微难接续,损伤惊恐痛与风
首尾俱短难满部,气虚气滞短脉主
-------------------------------
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临泣 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疼头旋。
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外关 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
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浮而柔细方为濡,精血不荣湿气阻,浮大中空乃是芤,失血亡阴葱管候
弦硬搏指革浮取,外坚中空按鼓皮,男子亡血失精候,妇人半产漏下疾
浮散无根飞杨絮,按之全无至难齐,元气离散是大虚
-------------------------------
举之不应按有余,沉脉虚实皆为里,推筋着骨始得伏,厥证痛极属邪闭
真心主小肠客
少阴心痛并干嗌,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
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小肠主真心客
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
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肝主胆客
气少血多肝之经,丈夫 疝苦腰疼,妇人腹膨小腹肿,甚则嗌干面脱尘,
所生病者胸满呕,腹中泄泻痛无停,癃闭遗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宁。
胆主肝客
胆经之穴何病主?胸胁肋疼足不举,面体不泽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如雨,
颈项瘿瘤坚似铁,疟生寒热连骨髓,以上病症欲除之,须向丘墟蠡沟取。
24、气逆:气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呕恶嗳气呃逆胃,肿逆昏厥头晕眩。
25、血虚证: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热证:身热夜甚烦不眠,目红鼻衄发疹斑。舌质红绛脉细数,月经先期崩漏连。
27、血瘀:肿胀刺痛有定点,日轻夜重面色暗。口唇舌质青紫暗,舌边尖部瘀点斑。口干嗽水不欲咽,肢体麻木或痉挛。脉沉细涩为要点,部位不同随政见。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脉八穴治症歌
公孙 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番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脐痛腹痛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脾募章门为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自编二十八脉歌诀 是用来对付考试的
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记诵濒湖脉学(二十七脉,没有疾脉)
三焦主包络客
三焦为病耳中聋,喉痹咽干目肿红,耳后肘疼并出汗,脊间心后痛相从,
肩背风生连膊肘,大便坚闭及遗癃,前病治之何穴愈,阳池内关法理同。
包络主三焦客
包络为病手挛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胁满腋肿平,心中淡淡面色赤,
目黄善笑不肯休,心烦心痛掌热极,良医达士细推详,大陵外关病消释。
-------------------------------
数脉一息五六至,数则为热分虚实;动脉专司痛与惊,厥厥动摇如豆形,滑数有力指下明
一息七八便为疾,阳极阴竭脱元气;脉来急促止无常,阳盛热实细端详,有力痰食与肿痛,无力虚脱又何妨
-------------------------------
肾之主膀胱客
脸黑嗜卧不欲粮,目不明兮发热狂,腰痛足疼步艰履,若人捕获难躲藏,
心胆战兢气不足,更兼胸结与身黄,若欲除之无更法,太溪飞扬取最良。
膀胱主肾之客
膀胱颈病目中疼,项腰足腿痛男行,痢疟狂颠心胆热,背弓反手额眉棱,
鼻衄目黄筋骨缩,脱肛痔漏腹心膨,若要除之无别法,京骨大钟任显能。
28、气滞血淤:气滞血淤肝郁成,太息易怒胁胀痛。月经不调胁痞块,舌紫脉虚诊可凭。
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