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2(1)

合集下载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1)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1)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0 分)DUS,选择育种,聚合杂交,杂种优势,体细胞杂交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⑪、⑫、适应性强;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⑬、⑭、群体品种和⑮;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⑯、⑰、⑱;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⑲;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

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

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⑪衰退⑫增强⑬不变⑭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⑪无孢子生殖⑫二倍体孢子生殖⑬不定胚生殖⑭单性生殖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⑪大⑫小⑬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⑪有效⑫无效⑬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⑭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⑪好⑫不好⑬易行(成本越低)⑭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⑪显性假说⑫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⑬超显性假说⑭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⑪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⑫花粉⑬种子⑭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⑪种间杂交⑫属间杂交⑬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⑭)亚种间杂交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⑪优势小种⑫次要小种⑬生理小种⑭)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⑪不同变异类型的形成⑫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⑬轮回选择⑭)回交育种11.迄今为止,一切基因工程的载体都是由()来充任。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

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doc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doc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O (2)任务:A、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种质资源B、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优息品种、杂交种以及新作物C、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实现生产用种良种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A、自花授粉是指痛-•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 不超过4%o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有棉花、廿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夭然异交率在5%——50% 之间。

(3)无性繁殖的营养繁殖,即是利用营养体繁殖后代的方式,代表作物有甘薯、马铃薯、木薯、甘蔗等。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1)类型:A、自交系品种;B、杂交系品种;C、群体品种;D、无性系品种。

(2)育种特点:A、自交系品种:a、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法;b、拓展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B 杂交系品种:a>包括白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b、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c、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2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2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二、填空题绪论1、生物进化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和。

与是进化的内因与基础,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3、无性繁殖有和两类繁殖方式。

4、依作物授粉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作物、作物和作物。

5、一般将自然异交率%的为自花授粉作物,如等作物;自然异交率%的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如等作物;自然异交率%的为异花授粉作物,如等作物。

6、自然异交率测定时,选用遗传简单的由控制的性状作为标志性状。

通过选用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品种间异交情况进行测定。

一般作法为:选具性状的品种作母本,用具纯合性状的另一品种作父本。

按父、母本成间行或围绕式种植,任其自由授粉,从植株上收获种子,统计F群1体中显性性状个体百分率,即为自然异交率。

7、同一朵花中的花粉传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一株花粉传到同株花的雌蕊柱头上都叫,由此引起的受精称这样的植物称。

8、雌蕊柱头接受异株的花粉受粉称,由此而产生的受精称,这样的植物称。

9、同时依靠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称,这种植物通常以授粉为主,授粉为辅。

10、具有完全花并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称。

11、植物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

12、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异花授粉作物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如果群体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不管原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如何,经过一个世代的,基因型频率即可达到。

13、农作物的品种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和,简称DUS。

14、根据作物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的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及利用方式,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和。

15、群体品种包括下列4种类型:、、和。

16、选育和应用近等基因系多系品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对作物造成的损失和防止品种抗性的丧失。

17、杂交种品种的选育包括和两个育种程序。

18、利用无性系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可以采用和相结合的育种方法。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部分)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部分)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作物育种学的学科性质①人工进化的科学。

②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③应用科学,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种子种苗的科学3、生物进化,分为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4、植物授粉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自花授粉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马铃薯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异花授粉: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

常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5-50%的植物。

)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繁殖后代异花授粉作物:玉米,甘薯,木薯,甘蔗,甜菜,蓖麻,大麻常异花授粉作物:棉花,高粱,蚕豆,粟,油菜5、现代农业对植物品种性状的基本要求①高产②稳产③优质④适应机械化⑤适应性强、熟期适当4、作物品种的类型: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四大类型种质资源的分类,按照来源分类,种质资源可以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种质资源搜集种质资源的方法(有四种):直接考察搜集,征集,交换,转引6、育种的基本过程:制定目标、选择种质资源、创造变异、选择和固定变异自交系育种概念(如果这种方法用于自花授粉植物是称为纯系育种。

)从现有品种群体中选出优良个体,种成系统(个体选择),通过试验鉴定,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自交系育种基本过程: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套袋自交、农艺性状的选择、配合力测定杂交育种:通过品种间杂交、人工创造变异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程序的各个圃:①原始材料圃②亲本圃③选种圃④鉴定圃⑤品种比较试验圃⑥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7、自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杂交去雄异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优良自交系的获得8、诱变的原理: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影响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可能发展出新的品种或改进现有的品种。

作物育种学II基本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II基本知识点

玉米育种学基本知识点一、名词解释2、一环系在育种中,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良群体中选出的自交系为一环系3、二环系从自交系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为二环系4、顶交种5、三交种6、双交种7、玉米自交系从一个玉米单株经过连续多带自交,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上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8、杂种优势模式12、测验种13、测交种14、轮回选择15、糯玉米16、甜玉米17、超甜玉米18、杂种优势群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利于基因频率较高有较高、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19、杂交种20、马齿型玉米21、硬粒型玉米22、普通甜玉米23、一般配合力24、特殊配合力二、填空题1、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大幅提高产量、同时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2、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

3、玉米起源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现代玉米起源于有种质渐渗、自然选择、人工进化。

4玉米品质育种的分类包括:高产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和其它特殊目的品质育种。

5.根据开花授粉习性,玉米属于异化授粉—作物。

6.栽培玉米有条染色体,是倍体作物5.玉米的杂交、自交授粉过程主要包括,。

7、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甜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8、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杂种F2代呈比例。

9、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10、玉米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与基因所控制,胚乳色泽有现象。

12、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而对O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受隐形主基因rhm 基因所控制。

14、目前育种工作中所选育普通甜玉米主要是由隐形纯合su1su1 基因或 su2su2 基因所控制的,超甜玉米主要是由纯合隐性基因所控制的,加甜基因se必须是在 su1su1 基因的遗传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共18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绪论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性质: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 性质: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7、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优良品品种是指在—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生产上所谓良种,应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优良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同样的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采用产量潜力大的良种.一般可增产10%或更高,在较高栽培水平下良种的增产作用也较大。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遗传改良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

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的品种选择是农民取得丰收的关键。

因此,掌握作物育种学的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作物育种的意义作物育种的意义在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更抗病虫害、耐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生产力和抗逆能力。

此外,作物育种还可以改善作物的质量特性,如提高粮食的蛋白质含量、改善果实的口感等,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二、作物遗传与育种作物遗传是作物育种的基础,它研究的是作物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规律。

作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包括基因和染色体。

基因是决定作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而染色体是基因的携带者。

通过对作物遗传物质的研究,可以了解作物性状的遗传规律,为作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作物育种的方法主要有自交法、杂交法和突变法。

自交法是指将同一品种的两个自交亲本进行自交,通过连续自交多代,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纯系。

杂交法是指将两个不同品种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杂合优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突变法是指利用自然或人工诱变,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突变体,再通过杂交或自交固定,形成新的品种。

三、作物育种的技术作物育种的技术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遗传工程等。

选择育种是指通过对大量作物个体进行观察和评价,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不同品种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杂合优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遗传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作物的遗传物质进行改造和调控,以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转基因作物。

四、作物育种的挑战与展望作物育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病虫害的抗性、逆境环境的适应性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作物育种需要加强对作物遗传物质的研究,提高育种技术的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展望未来,作物育种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作物育种总复习

作物育种总复习

作物育种总复习
绪论:1,概念
2,品种的作用
3,作物育种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1,概念
2,作物的繁殖方式类型、主要代表作物、遗传特点。

3,作物的品种类型
4,育种的目标;现代品种的特点。

第二章:1,概念
2,以来原划分种植资源的种类及特点。

3,主要作物的起源中心。

4,种植资源的保存方式。

第三章1,概念
2,引种的主要理论
3,作物的生态类型的种类、主要代表类型。

(气候、土壤、共栖生态型)4,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南北引种的规律。

第四章1,概念
2,选择的变异来源
3,选择的基本方法及优缺点。

第五章,1,概念
2,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原则
3,利用系谱法处理杂种后代的方法、主要工作内容。

4,回交育种的优缺点,主要方法及工作内容。

第六章1,概念
2,杂种优质利用的一般方法及主要内容。

杂种优势计算方法。

3,杂交种的种类及特点
4,利用三系制种的方法及工作内容。

第七章1,概念
2,诱变育种的特点和主要方法。

第八章1概念
2,抗病虫育种抗性特点击鉴定方法。

3,水平抗性与垂直抗性的特点及育种特点
第九章,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利用
1,主要概念
2,分子标记的类别特定。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供参考)第一章1、如何测定作物的自然异交率㈠测定授粉方式的方法①确定授粉的方式(花器构造、开花习性等)②人工自交观察衰退情况(套袋,强迫自交)③测定异交率(4%以下是典型自花授粉作物.50~100%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4~50%常异花授粉作物)㈡①父本--显性标志性状.母本---相应隐性性状②父母本行间种植或父本种在母本周围③收母本植株种子播种㈢F1中显性性状个数∕F1总个体数﹡100%2、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自交的遗传效应:①杂合的基因型趋向纯和②后代发生性状分离③后代生活力衰退异交的遗传效应:①形成杂合基因型②后代生活力增强3、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含义DUS①特异性:本品种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其它品种的形态②一致性:品种内同株性状整齐一致③稳定性:品种的特异性和一致性在繁殖后保持不变4、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①自交系(纯系)品种a创造遗传变异丰富和性状分离的大群体,从中进行单株选择b自花授粉结合单株选择,即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和优良基因型②杂交种a自交系育种b杂交组合育种③群体品种a对后代群体一般不进行单株选择b保持较大的随即样本群体,多代自由授粉下积累有益基因改良群体④无性系品种a有性杂交+无性繁殖b利用芽变5、.不同授粉方式作物的遗传特点及育种方法(一)自花授粉作物:如水稻、小麦、大麦、燕麦、大豆、绿豆、豌豆、花生、异交率为0~4%。

花器构造特点①是两性花, 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②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③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遗传特点:⑴个体基因型纯合⑵群体内基因型单一⑶群体内个体之间表现型整齐一致(4)遗传稳定育种与良繁方法:⑴利用自然变异和天然异交⑵人工强迫异交与单株选择相结合------杂交育种⑶人工强迫异交-------杂优利用(不易去雄)⑷良繁时隔离距离要求不严格,适当隔离。

(二) 异花授粉作物:异交率>50%,甚至高达95%或100%。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品种:遗传稳定,形状一致,适于一定生态条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直接用于生产的作物群体。

2. 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3. 变种:指基本特征性状属于某一个种的范围,而在某些遗传性状与该种有一定差别的群体。

4.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求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5.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6. 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特性。

7. 种质资源: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8. 起源中心: 野生植物最先被人类栽培利用或产生大量栽培变异类型的比较独立的农业地理中心。

9. 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

10. 经济产量:植物的整个生育过程中所累积的看直接供人们食用或用于其他用途的产品重量。

11. 收获指数:作物收获时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又称经济系数。

12. 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13.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14. 经济性状:指符合人类的生产要求,与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最密切的动植物性状。

15. 衍生系谱法:从F2或F3某一个单株繁衍出的异群体。

16. 回交:杂种后代与双亲之一连续多代杂交。

17. 一般配合力:一个纯系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产量或其他性状的平均表现。

18. 特殊配合力:某杂交组合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差。

19. 远源杂交:将植物分类上用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20. 多倍体:体细胞中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个体。

21. 一环系:由地方品种、综合品种和人工合成群体分离出的自交系。

作物育种学(总论)章节内容概括

作物育种学(总论)章节内容概括

作物育种学(总论)必须掌握的内容(一)第一章1 有性繁殖、无性繁殖2 无融合生殖及其类型?生产上的意义?3 自交的遗传效应。

正确理解P14的“Xn =(1-1/2 r)n *100%”。

4 “自交引起后代生活力衰退”,为什么?这对自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来说有何异同?5 品种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

6 作物品种一般可分为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论述四种类型品种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育种特点?7 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自交不亲和性第二章1.种质资源的概念,存在的类型或形态。

2 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型很多,从遗传育种的角度,按育种实用价值可以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原始栽培类型、野生近缘种、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等;按亲缘关系可分为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

3. 举例说明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

4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是在De Candolle(1886)的观点上发展起来的。

瓦维洛夫从1920年起采集到30万份作物及其近缘种属的标本和种子,用地理区分法观察这些植物种类和变种的分布情况,发现了物种变异多样性与分布的不平衡性,于1951年提出了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5 简述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4点)。

6 根据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是怎么划分的?7 “为了很好地保存和利用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和充实育种工作和生物学研究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工作的首要环节和迫切任务是广泛发掘和收集种质资源并很好地予以保存”。

谈谈你对这句好的理解。

第三章1 育种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育种方法)。

2 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3 制订育种目标要考虑的因素。

4 一个品种若能在生产上推广,应具备的优良特征。

第四章1 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2 植物的发育特性3 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4 低温长日照作物的引种规律;高温短日照作物的引种规律5 Johannsen提出了纯系学说,这是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适宜条件下,穗粒多,和可能增产;若是引夏、秋播品种,则生育期变晚,甚至抽穗结实,所以应引进早熟品种好。

(2)低温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时,若引的是春性、弱冬性品种,则可能发生冻害,不结实;若引冬性、强冬性品种,则会因温度降低,日照变长,因此变现为早熟,所以应引进晚熟品种好。

B: (1)高温短日照作物北种南引时,生育期变短,植株变矮,抽穗早,穗粒小,粒重降低,经济性状不好,应引晚熟品种好。

(2)低温长日照作物北种南引时,生育期延迟,若是半冬性品种,即使通过春化,也会延迟拔节,甚至不能抽穗,应引进春性、弱冬性品种较好。

4.. 什么是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所利用的变异来源有哪几种?
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群体中直接利用自然变异,选择出优良的变异单株,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一系列试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自然变异引起基因重组;(2)自然变异;(3)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

5 水稻品种A综合性状优良但不抗白叶枯病,请你设计一个回交育种方案(图示),把品种B中的显性抗白叶枯单基因(R)导入A,要求育成的品种非轮回亲本遗传成分少于2%,共需要几个季节(开花前能鉴别白叶枯病抗性)?
6
6. 简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概念并填写下表(10分)
表5×7格子方试验35个F1的平均产量以及一般配合力和特殊
配合力
A: B: C: D: E:
7. 什么是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缺点?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

优点
1、缩短育种年限
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3、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
4、合成育种新材料
8. 种质资源工作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举例说明种质资源对育种的重要性。

主要包括搜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几个方面
重要性:(1)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2)是突破性育种的关键;(3)是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4)为避免品种的遗传基础的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基因资源,维持和提高作物品种的生产力;(5)是有关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
8. 简述基因对基因学说
针对寄主植物的每一个抗病基因,病原菌迟早会出现一个相对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其相应的抗性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益。

在寄主----寄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

9. 简述利用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进行小麦轮回育种的方法。

10. 简述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机械混杂;(2)自然杂交;(3自然变异;(4)微效基因分离重组;(5)自然
选择;(6)不正确的人工选择;(7)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表型变化。

克服方法:(1)严格执行防杂保纯措施;(2)采取合适的隔离措施,不但不同品种的种子田要彼此隔离,就是与同一品种级别较低的种子田和可能发生天然杂交的异种植物也要隔离;(3)采取合理的选择和留种方法;(4)在尚未稳定的群体中选株自交,使之达到纯合,增加品种群体中个体的遗传稳定性,然后从自交系中选株混合,建立一个优良而整齐一致的基础群体,同时从中选择多个自交株系,混合繁殖;(5)尽量减少长期的自然选择,保持品种原有的遗传平衡状态,或者加强人工选择,保留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6)人工选择时注意原品种的典型性,不宜强调单一性状的选择,同时,要选留较多的个体,以免发生随机漂移,对产量性状的选择,应兼顾到几个有关的产量因素,选择标准应接近于群体的平均值,或按众数选择。

三、综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手头有一份水稻核质互作型不育系材料和它的保持系,同时拥有一系列水稻纯系材料,如果你是育种者,如何开展杂交稻的选育工作?
2. 试比较系谱法、混合选择法和单粒传法的优缺点。

(1)系谱法,从杂种的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进而进行连续性的单株选择,知道选得性状优良而又整齐一致的系统,升入产量比较试验。

程序:亲本选配,配置组合;点播、组合编号,评定优良组合、淘汰不好组合,拔除假杂种、杂株、劣株,分组合混收,脱粒;按组合点播,确定优良组合,选优良单株,分株收获和脱粒,编号;F2中选单株点播种成株行,选出优良系统,再从中选择优良单株,分株收获、脱粒;按系统把中选单株播成系统,选优良单株,分株收获、脱粒,少量稳定品系,进行产量试验;边试验边选择;稳定品系,进行生产试验,繁殖种子,示范推广。

优点:?能较早集中精力于优良株系,可及时组织试验、示范、繁殖;?系统间的亲缘关系十分清楚,便于查源,便于研究。

缺点:?中选率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易丢失;?工作繁重。

(2)混合法:在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收种植,不加选择,知道估计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F8),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成为系统(株系),然后选拔优良系统进行升级实验。

程序:亲本选配,配置组合;混合播种,混收,混脱粒;F2混合播种,混收,混脱粒;F3混合播种,混收,混脱粒;F4混合播种,混收,混脱粒;混合播种,开始选株单收、单脱;F5入选单株,种成株行;产量试验,繁种。

优点:?早代不选,混收混种,工作简便;?与系谱法比,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不易丢失。

缺点:?可能丢失早熟、耐肥、矮杆等类型;?单株难选,因为对单株的上下代历史关系不清楚,不能行比较,优良类型不易确定,评定取舍较难;?育种年限较长。

(3)单籽粒传法
(一)方法
从F2开始每株收一粒种子,混合种植,至F5~F6时选择大量单株种成株系,再选择优良株系升级进行产量试验。

优点:
①早期世代节省人力、物力;
②便于室温和异地加代;
缺点:(与系谱法比)
①对家系选择机会少,缺乏系统观察,单株选不准;
②晚期试验较庞大,由于只经一次选择,必须保留较多的品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③缺乏系内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