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与传统之美

合集下载

《伊豆的舞女》日本传统与现代冲突之美

《伊豆的舞女》日本传统与现代冲突之美

《伊豆的舞女》日本传统与现代冲突之美伊豆的舞女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日本文学作品。

它展示了传统与现代冲突的美妙交织,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伊豆的舞女》中传统与现代冲突所带来的美感,以及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影响。

伊豆的舞女是一部由川端康成创作的小说。

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的日本伊豆半岛,描写了主人公-一位正在度假的青年学生与一位舞女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

这个故事通过舞女这一传统职业的人物形象,与当时的社会与价值观念展开了深入的对话。

通过小说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伊豆的舞女代表着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她们沉醉于古老的舞蹈和音乐中,传承着日本独特的艺术形式。

她们身着传统的和服,细腻而高雅。

通过舞女这一形象的展现,小说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感和独特魅力。

然而,伊豆的舞女也被现代社会中的新事物和新思潮所冲击。

小说中的舞女与主人公之间展开的感情纠葛,一方面是她们对传统的忠诚与坚守,另一方面是面对现代价值观念的挑战与困惑。

这种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给小说增添了更多的深度和内涵。

在小说中,舞女通过她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代表着传统的力量。

她们追求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并且坚守着自己的艺术信念。

舞女们在传统舞蹈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表达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守护。

然而,现代世界的冲击也在舞女们的内心中留下了痕迹。

她们面对着现代社会中的急速发展和多元化,感受到了自身的边缘化和无助。

她们开始思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冲突是舞女与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纠葛。

主人公代表着现代社会的清新与冲动,而舞女则代表了传统的纯洁与坚守。

他们之间的感情既是现代与传统的交织,也是理性与情感的碰撞。

正是这种冲突和张力,赋予了小说以独特的美感和吸引力。

通过这段感情纠葛,小说探讨了传统与现代之间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和交流。

主人公通过与舞女的接触,逐渐理解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在珍惜与守护之间找到了平衡。

读《美丽的颜色》有感1000字

读《美丽的颜色》有感1000字

《美丽的颜色》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描绘爱情与生活美学的短篇小说。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美丽的颜色》展示了爱情的美好与纯粹。

在故事中,主人公与他的恋人之间的感情纯真而深刻,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充满了浪漫与温馨。

这种美好的爱情让我深感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珍惜与爱人相处的时光,努力经营彼此的感情,让爱情成为生活中最美丽的色彩。

其次,《美丽的颜色》让我认识到了生活美学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川端康成通过对色彩的描绘,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和谐。

这种对生活美学的关注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去欣赏生活中的风景,体验生活的美好。

此外,《美丽的颜色》还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

在故事中,主人公在追求美丽色彩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种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可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把握每一个当下,努力地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同时,《美丽的颜色》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川端康成以优美的文字和独特的审美观,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文学的魅力,让我更加欣赏文学作品的美,也激发了我继续阅读和学习的热情。

最后,这篇小说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在故事中,主人公与恋人之间的感情充满了关爱与理解,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这种美好的人性让我深感敬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品质,追求真善美,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美丽的颜色》这篇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认识到了爱情的美好、生活美学的重要性、人生的意义以及人性的美好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努力实践这些品质,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继续阅读和学习,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更高的境界。

从传统文化中走来——谈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艺术美

从传统文化中走来——谈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艺术美

地 结合 在 一起 ,精致 而 富有朦 胧 的诗
意 ,其 中贯 穿着一种淡淡 的东方宿命 , 蕴 含着 人生 的徒 然 与美 的终结 ,以及
的古 雅妇 女形 象 。战后 ,在 《 重逢》、 《 才 ( 月》 等作 品中 ,川端康成 将爱情 与 社会 融为 一体 ,保持 一 贯 的孤独 悲 凉
待 自己 的生 活。 《 名人》 中 的秀哉 名 人 ,面 临各种新 规 则 的限制 折磨 ,身 体 日益衰 弱 ,加上 对弈 的失 败 ,堕 入 了悲伤与痛苦 中,而当他坐在棋 盘前 就 进入 了忘我 的境界 ,焕 发精 神 ,直到生 命结束 。作者把他放在 悲与美 中来表 现 孤独 、失意和朦胧的哀 伤情调 ,以此来
表现他那美的心灵 、美 的精神乃 至美 的 消亡 。他 的一系列小说都呈现 出美而悲 的气氛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
现 代 最 负 盛 名 的小 说 家 。 1 9 6 8 年 以
表现 了对 缠绵 悱恻 情绪 的 推崇 。 日本 中世 纪著 名学 者本 居室 长说 : “ 在 人
的种 种感 情上 ,只有苦 闷 、忧怨 、悲
生 。他 总把 这一 切与 美联 系起 来 去表 现 ,构 成一 种 既 美且 悲 、愈 美 愈 悲 、
在 川 端康 成 的小说 中 ,从 处 女作 榴 魂节一 景》 到 ( ( 伊豆 的舞 女》 再到 《 雪国 》 ,作者 刻画 了一 系列 女性形象 ,
以女性 为小说 的主人 公 ,以男 女 恋情 为 主要 内容 ,以美和 悲为 基调 。川 I 端
《 里 宇 国》 、 《 古都》 、 《 千羽 鹤》 三部小
说 获 得诺 贝尔 文学 奖 ,这 不仅 是 日本 文学 家 中的唯一 荣耀 ,在 整个 亚洲 文 学 界 ,也使 川端 康成 上升 到与 印度 诗 圣 泰 戈尔并 驾齐 驱 的地位 。瑞 典 皇家

浅谈《山本》中的色彩叙事

浅谈《山本》中的色彩叙事

浅谈《山本》中的色彩叙事在《山本》这部小说中,作者川端康成通过对色彩的精细描绘,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

色彩在小说中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表现,更是一种丰富的象征,通过色彩的叙事,川端康成成功地深化了故事的意义,增强了读者对小说的感知。

红色在《山本》中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

红色在小说中常常出现在与山本、女主人公和他们的感情相关的场景中。

红色象征着激情、爱情和欲望,能够引起人们强烈的情绪共鸣。

在小说的开始,山本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后,他与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孩重逢,他们的感情逐渐复燃。

这时,红色的出现随着他们感情的升温而愈加明显,比如作者经常用“红色的柚子”来形容女主角的姿态,以此暗示她对山本的吸引力。

红色不仅仅代表了两人之间的激情,也象征了他们的命运和亲密无间的感情纽带。

绿色也是《山本》中重要的色彩之一。

绿色一般用来描绘山野田园的景象,与红色的激情相对应,绿色展示了一种平和、宁静的意象。

在小说中,山本经常与别人一起参观大自然,享受它的美丽和宁静。

绿色还代表了山本追求的自由与宽广的心灵世界,他希望通过与大自然的亲近来摆脱尘世的束缚。

小说中用绿色的描写来展示山本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

白色也是川端康成经常使用的色彩之一。

白色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常常出现在与主人公内心的纯净和无辜相关的场景中。

女主人公常常穿着白色的衣裙出现,以此来突出她的纯洁和清新的美。

白色也常常与山本的思考和反省相关,在他感到困顿的时候,他往往会回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纯洁,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他能够洗涤自己内心的烦忧,重新找到平衡。

黑色在《山本》中扮演了相对较小的角色,但它仍然有自己的重要意义。

黑色通常与暗示和悲伤有关,它常常出现在山本的心情低落和内心困惑的时候。

在小说的结尾,山本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但他也感到了沉重和无助。

黑色的描绘在这里暗示了他内心的悲伤和困扰,以及他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美

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美

1382017年/第07期/3月(上)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美张粲依(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提起川端康成的小说,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必定要数其小说中所蕴含的色彩语言。

色彩美是川端康成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也正因为川端康成对色彩语言有着独特的造诣,才使得他成为日本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缕“奇观”。

色彩是人类艺术文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人类美学意识的重要感知内容。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将色彩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起到了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川端康成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川端康成小说中关于“黑色”、“红色”、“绿色”以及“白色”的描写,深入分析其小说中所体现的色彩美,进而挖掘隐含在色彩美学背后的情感内涵,并探析日本民族文化的审美取向和色彩感受。

关键词川端康成色彩美《雪国》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3.065On the Beauty of Color in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ZHANG Canyi(Zhengzhou Fengya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Zhengzhou,Henan 450001)Abstract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the most amazing must be the number of the color language contained in his novels.The beauty of color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s of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and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his uni-que knowledge of color language that Kawabata Yasunari made him a "miracle"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Japanese culture".Col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and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human aesthetic consciousness.In Kawabata Yasunari's literary works,especially in the novel,the color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play the most incisive,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can not be compared.This paper takes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Kawabata Yasunari's novels about "black"and "red"and "green"and "white"description,in-depth analysis of color beauty embodied in his novels,which implied emotional connotation in the color aesthetics behind,and analy-sis of the Japanese national culture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sense of color.Keywords Kawabata Yasunari;beauty of color;"Snow country"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川端康成《古都》日本传统文化之美

川端康成《古都》日本传统文化之美

90川端康成《古都》日本传统文化之美薛雁文 电子科技大学摘要:川端康成的名字,对于世界和中国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了,其作品也被传颂已久。

这当然是因为他所建构的艺术世界充满了巨大的魅力和强健的艺术生命力。

本文选取了川端康成发表于1962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古都》,通过对其中自然描写和审美情趣的分析,力图揭示川端康成文学中的日本传统文化之美探索流淌在川端康成世界里的东方美。

关键词:川端康成;审美情趣;自然描写;传统文化《古都》是川端康成于1961年开始创作的作品。

由于1945年日本二战战败,日本社会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动荡与变化加上美国驻军带来的欧美文化,以及美国驻军对日本古老文化风貌的损伤让川端康成更加依恋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的追求。

川端康成对传统文化的失落内心隐藏着莫大的悲哀。

于是川端康成经过长期的酝酿,把京都作为原型,以京都的文化风貌为北京写出了《古都》这一中篇小说。

《古都》的魅力之处就在于不仅集中体现了人情美、自然美,也将日本特别是东方的传统之美进行糅合。

川端康成对于自然之美非常敏感,十分敬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他用那支带灵气的笔,把日本四季变化和主人公传统的内在气韵的美都在《古都》里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为此,川端康成独具匠心地将小说的故事,放置在京都的风物的画面上展开。

故事的背景就是古都四季变化更替自然风光,自然美为古老的都城增添了几分俏丽。

而古都的风韵就体现在这初春风和丽日的复苏之美,夏天枝繁叶茂的活力之美,深秋果实累累的金色之美,寒冬白雪皑皑的纯净之美。

川端康成热爱自然的情怀同时也是生活在京都的人们的浓浓依恋。

一、《古都》的创作背景《古都》从1961年10月8日开始,到1962年1月27日为止在《朝日新闻》上连载了107回。

川端康成笔下的《古都》是从风和日丽的春天到白雪皑皑的冬季这一年的京都,实际上,川端康成设定的时空背景,远远超越于此,川端康成康是把古都放置在美军占领日本的大时空的背景之下的,美军让日本古老文化风貌的损伤让内心隐藏着莫大悲哀的同时更加炽热的追求阐释出日本传统文化。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传统美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传统美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传统美【摘要】川端康成作为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有着西方现代文学的特色,然而更重要的是他能使其作品深深扎根于日本传统文化之中,并不断继承和发扬日本的传统之美。

【关键词】川端康成;风雅;好色0 前言1899年6月14日川端康成诞生于日本大阪府三岛郡丰川村,祖辈在当地颇有名望。

川端康成的父亲毕业于东京医科学校,但在川端康成出世翌年便患病去世。

3岁时川端康成的母亲去世,从此被祖父母带回大阪抚养,而他唯一的姐姐则被寄养在另一亲戚家。

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寄养在别人家的姐姐去世,16岁时祖父去世,此后无依无靠的川端康成住进了学校宿舍。

坎坷的遭遇使川端康成的性格受到严重扭曲,但却由此催生川端康成的创作才华。

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大学英文系,后转入国文系。

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与横光利一等人创刊《文艺时代》,发起了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发表了新感觉派纲领性论文《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

《伊豆的舞女》的发表,展现了川端康成在创作手法上的突破,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逐步升级,日本法西斯政府建立了”战时新体制”,川端康成的写作也受到政府的干预,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水晶幻想》,《抒情歌》,《禽兽》,《花的圆舞曲》,《母亲初恋》,《雪国》等等。

《雪国》的出现奠定了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成为他登峰造极的作品之一。

不知道究竟出于什么原因,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公寓内含煤气管自杀,结束了自己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一生。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也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独特的孤儿经历及复杂多变的时代使川端文学深深地扎根于日本的传统之中,同时他又是一战后遍布全世界的现代派艺术潮流中的弄潮儿,这些都造成了川端文学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1 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日本传统之美1.1 “风雅”“风雅”作为日本传统的美学范畴之一,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川端康成也感受到风雅文学的魅力,他曾经说过:“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川端康成——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川端康成——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

川端康成——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他在《文学自叙传》中说:“我没有无产阶级作家那种幸福的理想。

既没有孩子,也作不了守财奴,虚名儿也有了。

在我,唯有一颗爱恋之心,才是我生命之本”。

……从他一九二五年发表的《伊豆的舞女》直到晚年的创作,除几部描写自家身世的作品外,无不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人物,男女的恋情为小说的主要内容,死亡与悲哀为作品的不变基调。

…………川端康成自己宣称,是立足于“日本的传统美学”。

他很早就表示“决心要成为日本式的作家,希望能继承日本的美学传统……”(《独影自命》)在战后,并说要以“余生”不遗余力地去表现这种“日本的传统美”。

……日本的审美趣味,着眼点不是华丽,而是淡雅,讲究余情余韵,务求在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深意。

尽管一个民族前朝后代的美学理想有其共通之处。

但是,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体现不同的社会风尚和美学特点。

即以日本文学而论,上古时代的万叶诗歌,其风格朴直壮美;中古时代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散文文学,则侬纤哀婉;而中世的和歌,读来幽玄妖艳,余情袅袅;近世的俳句,既有谐谑之趣,又以古雅闲寂的情韵见长。

……川端康成在《发扬日本的美》一文中说:“平安的幽雅侬纤,固然是日本美的源流,但是也还有镰仓的苍劲,室町的沉郁,桃山、元禄的华丽,递传而下,一直绵延到引进西方文明以来一百年后的今天”。

从这段话里,已隐约可以看出川端康成的美学倾向。

……在川端作品里,表现的是对往昔贵族阶级美学情趣的无限留恋的追怀,是颓废没落的情绪,是窄到无可再窄的男女爱欲世界,缺少的正是那种现实主义精神。

正如他本人在《文学自叙传》中说的,“我写评论时,虽然也用真实或现实这类字眼,可是我每每感到难以下笔,因为我对现实,既不想弄懂,也无意于接近,我只求云游于虚幻的梦境。

”……作家在对待人生与艺术的关系中,倘若不求其真,结果便只能以表现美为他的文学职志。

在川端看来,美可以无关乎道德,无所谓美恶,在真善美三者中,他纯以美为追求目标。

川端康成的文学特点

川端康成的文学特点

川端康成的文学特点
1. 内省性强:川端康成的作品常常探讨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境遇。

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沉思、矛盾、孤独、失落、绝望等情感表达。

2. 形象感强:川端康成擅长以生动的细节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使得诗意和意象层出不穷。

他在小说中经常使用象征手法,让读者从深层次理解人物和情境。

3. 意境营造:川端康成的小说以独特的意境营造魅力十足。

他通过独特的语言和节奏,营造出一种虚幻与真实相结合的氛围,使得小说更具吸引力。

4. 传统美学:川端康成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日本传统美学,如雅趣和精神内涵。

他注重印象派的写作技法,注重平和、简洁、生动的自然描述。

5. 主题复杂:川端康成的小说的主题很复杂,常常是与自然、文化、社会、爱情、孤独等相关。

他的小说表达出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使得作品更加含蓄和深邃。

谈川端康成《雪国》中“美”的多重性

谈川端康成《雪国》中“美”的多重性

谈川端康成《雪国》中“美”的多重性川端康成历经1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雪国》被誉为“巅峰之作”,小说所塑造的具有人格和心灵美的主人公“驹子”成为日本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是美的化身。

作品中所表达的“美”不仅仅局限于外在之美,更是灵魂、理想之美,这种“美”具有多重性。

标签:女性;美;多重性女性一直是文学作品中不衰的“美”的化身,美的形式有很多种,或外表艳丽妖娆,或内心纯洁质朴,都可以称为美。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所塑造的人物,汇聚了各种美的形态,从外而内、由浅及深。

在川端的笔下,人物所体现出的美多重而丰富。

一、外在之美驹子,小说的主人公之一,“后领空开,从脊背到肩头仿佛张开了一把白色的扇子……看起来像棉绒,又像什么动物”,可谓热情奔放、野性十足,处处散发着成熟女人的魅力。

作者从男性的視角,透视着“驹子”所代表的女性美,“她那抹上了厚脂粉的肌肤,丰满得令人感到一种无端的悲哀”,显然,这种肉体的美,是美到了极致,甚至成为一种“悲哀”,这种美不言而喻。

二、心灵之美“驹子”的心灵之美,主要通过她的知恩图报来表现。

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着生计的她,被好心的琴师赎买,终于脱离苦海,但当琴师的儿子身患重病时,驹子毅然地选择了成为艺妓。

相信,在苦海中挣扎无数的她一定知道“艺妓”意味着什么,但是,为了救人、报恩,她选择了烟花柳巷,选择把不幸留给自己。

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样,“与其说是她的艳丽,倒不如说是她的洁净”,驹子的内心是无比纯洁、善良的。

三、理想之美理想之美首先体现在对生活理想的追求。

驹子,15岁被卖身为女侍者;百尝辛酸后终于被赎身、解脱,然而正当她想要重新生活、成为一名舞蹈老师时,爱人的因病去世让她再度陷入不幸;好心的琴师将她再次赎出不久,却因琴师的儿子身患重病而再次成为艺妓……命运的如此捉弄,却没有将她打败,当一次次被命运捉弄时,她是乐观的、坚韧的,她不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一直在以惊人的毅力与命运不断斗争,一直朝着自己内心所憧憬的美好生活而努力着。

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

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

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东方美、日本美的基础上,与他对东方和日本的传统的热烈执着是一脉相通的,其美学基本是传统的物哀、风雅与幽玄。

川端文学的美的“物哀”色彩是继承平安朝以《源氏物语》为中心形成的物哀精神,往往包含着悲哀与同情的意味。

即不仅是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而且还包含哀怜、怜悯、感动、感慨、同情、壮美的意思。

他对物哀这种完整的理解,便成为其美学的基本原则,它在川端的审美对象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他经常强调“平安朝的风雅、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

他的作品中的“悲哀”,就大多数表现了悲哀与同情,朴素、深切而感动地表露了对渺小人物的赞赏、亲爱、同情、怜悯和哀伤的心情,而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咏叹的方法表达出来的。

即他以客体的悲哀感情和主体的同情衷感,赋予众多善良的下层女性人物的悲剧情调,造成了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

作家常常把她们的悲哀同纯真、朴实联系在一起,表现了最鲜明的最柔和的女性美。

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少女的悲哀是非常真实的,没有一点虚伪的成分。

这种美,有时表面上装饰得十分优美、风雅,甚或风流,内在却蕴藏着更多更大的悲伤的哀叹,带着深沉而纤细的悲哀性格,交织着女性对自己悲惨境遇的悲怨。

作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暧昧对象和自己的距离,将自己的同情、哀怜融化在对象的悲哀、悲叹的朦胧意识之中,呈现出一种似是哀怜的感伤状态。

可以说,这种同情的哀感是从作家对下层少女们的爱悯之心产生的,是人的一种最纯洁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源氏物语》所体现“物哀”“风雅”成了川端文学的美的源流。

尽管川端受《源氏物语》的“物哀”精神的影响,多从衷感出发,但并非全依靠悲哀与同情这样的感情因素的作用,也有的是由于伦理的力量所引起的冲突结果导致悲剧。

他塑造的某些人物,在新旧事物、新旧道德和新旧思想的冲突中酝酿成悲剧性的结局,他们一方面带上悲哀的色彩,一方面又含有壮美的成分,展现了人物的心灵美、情操美、精神美,乃至死亡的美。

浅析日本传统美在川端康成作品中的体现_以_我在美丽的日本_雪国_为中心

浅析日本传统美在川端康成作品中的体现_以_我在美丽的日本_雪国_为中心

摘要川端康成作为追求新技巧的“新感觉”派作家登上日本文坛,但使他扬名于日本和世界文坛的却不是源自他在技巧上的突破,而是在于他对日本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技巧的完美结合。

本文试以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我在美丽的日本》和《雪国》为中心,浅析日本传统美在川端文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日本传统美川端文学我在美丽的日本雪国文章编号:1671-0703(2009)08-001-03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诺贝尔文学奖金评选委员会评语),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

川端康成一方面善于在作品中运用各种西方现代艺术技巧,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继承和发展日本传统文化的因子,尤其体现在他对美的“物哀”精神、“幽玄”的理念和自然与人一体化的美意识的传承上。

本文试通过川端文学的代表作《雪国》和《我在美丽的日本》,简要探讨川端作品中所体现的日本传统美。

一、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美的探索过程在日本独特的岛国环境中,日本人形成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特性和崇尚悲哀、喜好风雅的气质,并由此产生了包括“物哀”精神、“幽玄”美的理念在内的特有的美意识。

这些美意识也影响了不少作家的创作,川端康成就是其中之一。

纵观川端康成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作品虽没有明显的断层,但探索日本传统美这一创作风格的确立,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初登文坛的川端康成,受到过早失去双亲养成的“孤儿气质”影响,创作了很多带有浓厚的日本近代“私小说”色彩的作品。

1924年他大学毕业后成了专职作家,当时正值日本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日益显露、社会动荡、人们的思想陷入混乱之际。

敏感的文艺界知识分子开始对既成文学产生怀疑,希望寻找一条新的文学道路。

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人受到西方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等先锋派艺术思潮的影响,在文学上提倡新的技巧,掀起了一场“新感觉”文学运动,翻开了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第一页。

从2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文坛呈现出无产阶级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既成文学“三足鼎立”的状况。

简述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简述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简述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川端康成一生的小说创作,始终都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美的追求,形成了一种风格独异的川端式的美的文学。

由于早年孤独悲伤的生活经历和他对于政治的淡漠与超然的态度,他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基本上就是他自己的生活、与他自己直接相关的人物的生活,和他自己对于这些生活的主观感受和意识,这使得他的文学具有明显的孤独的主观色彩,并且总是渗透着忧郁伤感凄凉的情绪,而这也成就了其小说充满抒情色彩的特有之美。

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1)独特的美学追求川端康成在文学精神上继承了日本平安文学幽雅纤细、哀愁伤感的美学传统。

他善于描写孤儿的哀愁,下层女子如艺伎的不幸,表现这些人物内心委婉而细腻的伤痛,具有“物哀”的传统审美特点。

此外,川端康成描写自然景物,致力于表现自然与人物的统一、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

他曾将日本美术的特色之一简洁地概括为“雪夜花时最怀友”的诗句。

“雪夜花”这三个字表现了四季时令变化的美,包括山川草木、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一切以及人间的情感美在内。

这是日本的传统。

川端康成力图继承这个民族文化传统,力图将自然与人物联系在一起,将自然美与人情美联系在一起,以便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因此,他的作品经常以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丰富多变的季节转换为衬托,使之与故事情节的推移、人物命运的变化和人物感情的波动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2)重视对微妙细腻心理的刻画①长于刻画卑贱者的形象,表现他们的生活和感受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美。

②另外,擅长描写女性形象,往往以女性为中心,以男性形象为陪衬。

③善于灵活处理模特儿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④注重感觉,刻画细腻。

川端康成是以新感觉派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的,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感觉派文学的特色,即重视人物的主观感受。

例如《雪国》中注重人物纤细的感情和瞬间的感受,常常从细微处进行捕捉和表现。

(3)结构布局方面,“单纯而自然”特点川端的优秀短篇小说,无论是采用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方式,还是采用正叙和倒叙、插叙,现实和梦境、联想交织起来的方式,在结构布局上的基本特点是单纯而自然,看似信笔写来,实则匠心独运,读来毫无斧凿之痕,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川端康成与日本传统美

川端康成与日本传统美

川端康成与日本传统美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受到高度评价,同时也对日本的文化和传统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以及其描述的日本传统美的角度进行探讨,并列举以下九个提纲标题。

1. 川端康成的文学风格川端康成是一位以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为主的作家,他的作品重视对人性、人生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和探索。

他约束的语言和极致的描绘技巧为他的作品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2. 川端康成作品与传统美的关系川端康成所描绘的日本传统美,主要基于自然美、精神美和道德美三个方面。

他通过将人类和自然相融合的方式,将传统美娓娓道来。

3.《草枕》对日本传统美的描绘《草枕》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是对日本传统美最完美的描绘之一。

作品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对自然的细致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日式美的无限魅力。

4. 日本传统美对川端康成的启示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美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深刻启示了他的文学创作,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更为深刻而又纯粹的文化内涵。

5. 《伊豆的舞女》中的日式美《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另一部代表作,呈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不同的美学。

书中不仅有自然之美,还有女性的悲哀之美以及武士道精神之美。

6. 日本传统美在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中的体现川端康成的小说大多以长篇为主,这也为他的作品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感性思考。

他笔下的人物和场景,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日本传统美。

7. 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史中的地位川端康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更是山花、野菜、木炭等日式文化的代言人。

8. 川端康成的文化遗产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他个人的文化遗产,更是日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用作品向世人传递着日式美的魅力。

9. 川端康成对当代文学的启示川端康成在其经典的作品中,展现了对人类和世界的深度哲学思考,给当代文学与文化领域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让我们在走向未来的路上,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川端康成日本传统美学特征

川端康成日本传统美学特征

川端康成日本传统美学特征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作家。

他一生共创作了120多篇小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以及二三十部中,长篇小说。

其中《伊豆的舞女》《雪国》《山音》《千鹤》《古都》《睡美人》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他曾经是日本现代文坛革新运动中的“新感觉派”的一员,他的创作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其作品也明显地显示出他重视的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纯粹的日本传统文学模式的倾向。

川端康成曾经在西化和日本传统之间几经徘徊,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创作之路。

也是在多年的探索之中,逐渐确立了其立足于东方和日本的传统的文学理念。

追求所谓物哀,幽玄和寂静等相融和相通的境界,以求表达民族心理深层的古朴典雅和自然返真等气质。

研读他的作品,可以清晰的看到“物哀”“幽玄”“风雅”的日本传统美学精神深深的积淀于其中。

一物哀的文学精神“物哀”是在日本太古文化中的“诚”的美学观念上受到佛教影响而发展出的一种独特的美学理念。

佛教传入之前,日本文化正处在很不发达的太古文化之中,佛教端丽的佛像,微妙的音乐,富于比喻和幻想的佛经故事和超乎实用的美的世界都让日本人深深着迷。

佛教给人灌注了人生虚幻感和追求极乐世界之情,同时日本中世之初的社会动荡以及空虚感都加深了日本人心中的无常观和厌世感。

乐观而现实的“诚”的美学观念受到冲击,随之而起的是渗透着浓重的佛教悲观意识的“哀”的精神。

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其作者紫式部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时时用“菩提即烦恼”来勾勒任务,安排其命运。

“哀怜”一词在《源氏物语》中,出现达一千余次。

可以说紫式部的创作促成了日本“物哀”的审美意识最终形成。

自那以后,“物哀”的精神便成为了日本文学传统美学的特征之一。

“物”是客观事物,而“哀”是主观情感。

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即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

从传统文化中走来——谈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艺术美

从传统文化中走来——谈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艺术美

从传统文化中走来——谈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艺术美作者:朱珂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2期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朱珂摘要:川端康成立足于日本文化传统,继承学习日本古典文化优秀的传统,汲取充分营养,同时适时引进西方现代创作方法,写出了具有浓郁民族气息、展示日本传统文化多方面特质的一系列小说,体现出其高超的艺术技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表现了民族的灵魂。

关键词:川端康成;以悲为美;情景交融;民间风情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现代最负盛名的小说家。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羽鹤》三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不仅是日本文学家中的唯一荣耀,在整个亚洲文学界,也使川端康成上升到与印度诗圣泰戈尔并驾齐驱的地位。

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在向川端康成致授奖辞时突出强调:“川端康成先生的获奖,有两点重要意义。

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其二,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

”他虽然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洗礼,但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并将两者融会贯通。

川端康成的小说以其敏锐的感受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以其艺术上的创新和独特的美学风格,充分展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内在美,他的小说将凝重与冷清、浓艳和颓废,不可捉摸地结合在一起,精致而富有朦胧的诗意,其中贯穿着一种淡淡的东方宿命,蕴含着人生的徒然与美的终结,以及无端的人生哀愁,从而使小说产生了一种空幻而无从把握的艺术美感,并致使其在艺术上创新和形成独特的美学风格。

一、以悲为美,且悲且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形成以女性为主题的抒情文学纵观日本文学,从上古文学《万叶集》到中古的《源氏物语》,以至近代和现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普遍地表现了对缠绵悱恻情绪的推崇。

日本中世纪著名学者本居室长说:“在人的种种感情上,只有苦闷、忧怨、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

川端康成小说《湖》的色彩意蕴

川端康成小说《湖》的色彩意蕴

第36卷第1期Vol.36,No.1滨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Binzhou University2020年2月Feb.,2020【语言文学艺术研究】川端康成小说《湖》的色彩意蕴李伟萍(滨州学院人文学院,山东滨州256603)摘要:川端康成晚年的作品《湖》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回忆、幻觉与现实交错,主题含蓄不明,常被认作颓废。

小说色彩描写丰富,用白与红、白与黑、红与黑等描绘主人公银平及其跟踪的对象,表达了川端康成对美的理解:梦幻是美的,现实是丑的,美唯其短暂才获得永恒。

银平对美的寻求,暗喻了川端康成战后对日本传统美的执着探索。

关键词:川端康成;《湖》;色彩;日本;传统美中图分类号:I313.074文献标识码:A《湖》是川端康成晚年的作品。

小说的主人公银平是一个中年男子,其最重要的特点是长了一双又黑又硬的丑陋大脚,因此他有深深的自卑,于是想通过跟踪美貌的女子来摆脱丑陋的困扰。

他跟踪过三个漂亮女子,第一个是他的学生玉木久子,第二个是26岁却做了70多岁有田的情妇的水木宫子,第三个是美女中学生町枝。

她们的外貌都很漂亮,但她们的心灵有诸多扭曲,同银平一样都是“魔界”的居民。

奇妙的是,银平跟踪美少女,最终反被丑陋的中年女子所“跟踪”。

这部小说情节并不明显,回忆、幻觉与现实交错,主题含蓄不明,且有田老人枕着美女胳膊才能入睡的怪癖描写,因此,常同《一只胳膊》《睡美人》等作品一道,被冠以颓废、虚幻的定位,导致至今学界尚无针对该作品的专属评论。

“感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础,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色彩的感觉,则是感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⑴"大和民族的审美情感极为细腻,常用色彩语言表达不同的情感并赋予其一定的道德内涵。

在日本的色彩语言中,白色淡雅,最值得崇尚,常用来表达纯洁、神圣等含DOI:10.13486/ki.1673-2618.2020.01.012义。

与白相反,黑和红是异常浓郁的色彩,不为日本人所喜爱,日本民俗中就有“黑不净”“赤不净”的传统观念。

川端康成 日本传统美学特征

川端康成 日本传统美学特征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作家。

他一生共创作了 120多篇小小说, 近百篇短篇小说, 以及二三十部中,长篇小说。

其中《伊豆的舞女》《雪国》《山音》《千鹤》《古都》《睡美人》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他曾经是日本现代文坛革新运动中的“新感觉派” 的一员, 他的创作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 但其作品也明显地显示出他重视的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 维护并继承纯粹的日本传统文学模式的倾向。

川端康成曾经在西化和日本传统之间几经徘徊, 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创作之路。

也是在多年的探索之中, 逐渐确立了其立足于东方和日本的传统的文学理念。

追求所谓物哀, 幽玄和寂静等相融和相通的境界, 以求表达民族心理深层的古朴典雅和自然返真等气质。

研读他的作品,可以清晰的看到“物哀” “幽玄” “风雅” 的日本传统美学精神深深的积淀于其中。

一物哀的文学精神“物哀” 是在日本太古文化中的“诚” 的美学观念上受到佛教影响而发展出的一种独特的美学理念。

佛教传入之前, 日本文化正处在很不发达的太古文化之中, 佛教端丽的佛像, 微妙的音乐, 富于比喻和幻想的佛经故事和超乎实用的美的世界都让日本人深深着迷。

佛教给人灌注了人生虚幻感和追求极乐世界之情, 同时日本中世之初的社会动荡以及空虚感都加深了日本人心中的无常观和厌世感。

乐观而现实的“诚” 的美学观念受到冲击, 随之而起的是渗透着浓重的佛教悲观意识的“哀”的精神。

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其作者紫式部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时时用“菩提即烦恼”来勾勒任务,安排其命运。

“哀怜”一词在《源氏物语》中,出现达一千余次。

可以说紫式部的创作促成了日本“物哀”的审美意识最终形成。

自那以后, “物哀”的精神便成为了日本文学传统美学的特征之一。

“物”是客观事物,而“哀”是主观情感。

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即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色彩与传统之美
摘要: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久浸于日本传统文化的滋养,具有敏锐的艺术感受力,能捕捉万物色彩丰富微妙的变化,由其色彩所反映出的真诚、物哀、幽玄等特色,贯穿他一生的创作,展现出日本文学的传统之美。

关键词:川端康成;小说;色彩;传统美
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川端康成笔下自然万物的色彩都细腻、优美,他的小说创作深深扎根于日本传统文学和美学的土壤之中。

“一般认为,真诚、物哀和幽玄是贯穿日本文学传统的三大美学理念”[1]这三大美学理念影响着川端康成的创作。

一、“修辞立诚”?自然而然?人性之真
“真诚”即“修辞立诚”,是日本上古时代的美学理念,它是指在创作上通过艺术手法,自然而然地展现出人性之真。

川端康成就是一个表现人性之真的作家,小说中处处流露着他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其对色彩多角度、多层次的表现正是这种情感最直观的表达。

在他的小说中,同一色彩往往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与感情基调。

比如白色,有时代表女性的纯洁美好,如《伊豆的舞女》中舞女“洁白的裸体”,
带给“我”荡涤心灵的力量;有时营造一种死亡的气氛,如《参加葬礼的名人》中“我”对姐姐全部的印象便是那在空中飘动的白色的东西;有时充满神秘的幻想性,如微型小说《雪》就借助白色构建了一个梦幻王国。

白色在川端小说中丰富、深刻、立体的艺术效用与其古典文学素养与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川端对白色的审美认识体现着禅宗的影响,也与日本传统的茶道、花道所崇尚的素简之美相同,白色象征纯洁、清高。

川端康成非常欣赏的俳人松尾芭蕉在游历那谷寺时写下:“比起石山石,秋风色更白”[2],把白色之美描摹到了极致。

然而,川端康成的童年不断经历着亲人死别,他对夭折的姐姐芳子唯一的印象就是葬礼上素裹全身的白色丧服。

因而,白色又让他联想到了死亡。

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忠于自己、忠于生活,他用色彩诠释了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他对色彩的尊重和热爱恰恰显示了他为人的坦率与真诚,令人敬佩。

二、“感伤自然”?同形感应?爱怜之情
“物哀”是日本中古时期的美学观念,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同形感应中抒发纤细优美的哀怜之情。

自然万物都会触动川端敏感纤细的神经,他把一切放在心中细细咀嚼、品味其情致。

《古都》中,川端康成把千重子与植物的色彩融合在一起。

小说伊始,老枫树上的紫花地
丁让她不禁思考上下两株会不会相识、相认,于是联想到自己和失散多年的孪生姐妹,忧伤萦绕心头。

紫花地丁象征着苗子和千重子坎坷的命运,预示着她们相聚只是昙花一现。

随着“紫花地丁”这一意象反复出现,小说被紫色层层包裹,淡淡的哀愁也逐渐弥漫。

这种莫名的哀思也是一种贵族情调,川端康成有着非常准确的色彩捕捉能力,他让千重子身穿紫色的和服,尽显高贵优雅,也烘托出她优裕的家世和良好的修养。

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通过紫藤花阐述了自己的紫色情结,他认为紫藤花极具日本情调、品味奇高,体现了平安王朝的灿烂文化,奠定了日本古典美的基石。

被川端康成视为日本最优秀的作品――《源氏物语》,集中诠释了“物哀”这一美学理念。

作者紫式部运用了大量的紫色意象,如贵族在重要场合所穿的服饰的颜色,源氏用的紫色的藤壶等等,字里行间充满了幽怨、清雅而纤细的情调,平淡的意味中满溢着朴素的审美情趣,奠定了日本传统审美风格的基础。

川端把物哀视为日本美的源流,悲哀同美是相通的。

三、“余情面影”?幽雅朦胧?深远空灵
“幽玄”是日本中世纪的美学特点,指内容的蕴藉性、意义的不确定性、有与无、虚与实对立统一。

读者在阅读川端作品时,会有种将完未完、似了非了的感觉。

由此折射出川端文学的一个特点,也是日本民族的一个典型特征――暧
昧。

[3]
川端康成常常对事物进行粗线条的勾勒,赋予其深奥莫测的象征意义,使之具有朦胧感。

如其精微的色光影艺术,将色彩附着于光影,营造出一种模糊朦胧的意境。

《名人》中川端描写名人的遗容时,通过侧面的光照射到名人脸上形成黑白分明的阴影:右脸颊黑色的大痣、唇髭里夹杂的白胡子、额头与暴出的血管的灰暗阴影……这一系列黑、白、灰的组合,极为简单的勾勒,便让人体会到名人浓重的压抑和深沉的寂寞。

平安时代的经典和歌集《古今集》所表现出的美的意识和川端的艺术表现有极大的相通之处。

日本文化学者梅原猛总结《古今集》的美学特征时指出:“这种美学不是和事物的直接接触,而是设置一个‘无’的桥梁,通过它去看事物。

这个中介物也不是什么坚实的事物,它柔和地包围着事物,同时又像多少能显露出形状的面纱一样。

”[4]川端康成小说中的光、影、玻璃就是“中介物”,色彩穿透过“中介物”失去其本色,多了一分深远朦胧。

四、结论
从日本传统文学到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我们见证了历代日本文人对于美的深刻体会和不懈追求,那是真诚,是物哀,是幽玄,是千年之美的传承与发扬。

川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其小说中探索色彩世界,体现了他对古典的尊
重与回归。

参考文献:
[1] 王琢.川端康成在日本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J].海南
大学学报,2000(3).
[2]松尾芭蕉等著.日本古典俳句选[M].林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31.
[3]周阅.人与自然的交融――[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24.
[4] 梅原猛.美与宗教的发现[M].集英社,1982:147-148.
第一章总体概况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外饰主要由石材干挂幕墙形成。

从外观上看,该大厦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富有层次感。

幕墙加上浮雕的烘托,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设计独具匠心的风格。

作为大楼至关重要的外墙装饰,对该楼的整体效果和外观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公司愿意为此奉献全部的智慧和劳动,使之成为玉门市的优质高标准的城市景观工程。

二、工程要求
1、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强制性要求。

2、工期要求:自工程开工之日起100天。

三、结构特性
1、结构特点
依据相关规程、规定对建筑幕墙承载力与变形的要求,严格保证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并保证在各种荷载情况下,均不存在结构损坏变形。

2、防腐性
钢连接件与埋件的焊接处刷两道环氧富锌防锈漆作为防腐处理,和幕墙固定的紧固件均采用镀锌钢角码和穿心螺栓,其它部位均采用螺丝或轻质铝附件,不同金属材料的接触处采用高强度橡胶垫片隔离,以防电位差腐蚀。

3、幕墙的防静电防腐蚀性能
为避免因异种金属间的电位差而产生电化腐蚀,附件除使用不锈钢外,均经镀锌处理,并且在连接处加放胶塑垫片以隔断不同金属材料。

4、幕墙的防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