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不同组织器官挥发物质特征

合集下载

桂花的香气成分与嗅觉相关研究

桂花的香气成分与嗅觉相关研究

桂花的香气成分与嗅觉相关研究香气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桂花的独特香气一直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探索桂花香气的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与嗅觉的关系,许多研究人员对该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桂花香气成分与嗅觉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桂花属于植物中的一种花香,它不仅在烘焙食品、茶叶和调味料中广泛应用,还被用作制作香水和香料的重要原料。

桂花的香气是由其中的化学物质所散发出来的。

研究表明,桂花香气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醛、酮、醇、酯等多种有机化合物。

近年来,许多科学家专注于分析和鉴定桂花香气中的主要成分。

他们通常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MS) 来分离和鉴定各种化合物。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令研究人员能够追踪和研究桂花香气的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这些化合物如何影响嗅觉系统。

研究人员发现,桂花香气中的化学成分可以直接与嗅觉受体相互作用。

嗅觉受体位于鼻腔的嗅粘膜上,是一种能够感受和识别化学成分的蛋白质。

当桂花香气中的化学成分进入到鼻腔并与嗅觉受体结合时,这种结合会产生信号传递到大脑,从而引起嗅觉的感知。

鉴于这一发现,科学家还探索了桂花香气成分与嗅觉感知之间的关系。

一项研究发现,由桂花香气散发出来的α-长经桂乙醚和β-长经亚乙醚等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刺激人类主观嗅觉敏感性差异的嗅觉受体影响嗅觉感知的差异。

例如,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激活不同的嗅觉受体增强或减弱人们对桂花香气的感知。

除了与嗅觉受体的作用之外,桂花的香气成分还被发现对人们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产生影响。

一项研究表明,桂花香气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静、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

这些效应被认为是通过香气成分进入人们的嗅觉系统并激活与情绪相关的脑区域所引起的。

这一发现对进一步开展香气疗法和香水设计有着潜在的影响。

总的来说,桂花的香气成分与嗅觉的关系是一个令人感兴趣且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科学家对桂花香气成分的鉴定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物质基础,还能为研发香水、调味料、茶叶等提供指导。

桂花树苗的花香成分与香型研究

桂花树苗的花香成分与香型研究

桂花树苗的花香成分与香型研究桂花,又称金桂、金樱子,是中国传统的芳香植物之一,拥有浓郁的芬芳香气,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领域。

桂花树苗的香气主要来源于其花香成分,对于了解桂花花香的化学成分和香型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桂花树苗的花香成分与香型进行研究探索。

一、桂花树苗的花香成分桂花的香气是由其特定的芳香成分所决定的,科学研究表明,桂花的芳香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性芳香物质、醇类、酸类、酯类等化学成分。

1. 挥发性芳香物质挥发性芳香物质是桂花香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发现的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包括:芳樟醇、木犀草醇、桂琼醇、芬芳萜类化合物等。

其中,芳樟醇是桂花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浓郁的花香、木香和清新的果香味。

2. 醇类桂花中的醇类化合物也贡献了花香的一部分特性。

一些研究发现,桂花中含有糖苷醇、萜醇等醇类成分,如山樟醇、桂糖醇等。

这些醇类物质具有独特的香气特点,为桂花的香气增添了一定的复杂度和独特性。

3. 酸类桂花中的酸类成分也对其香气起到一定的贡献。

已发现的酸类化合物有柠檬酸、酒石酸等。

这些酸类物质具有鲜明的酸味特征,为桂花的香气带来一定的酸爽感。

4. 酯类酯类化合物是桂花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已知的酯类化合物有:醋酸苄酯、乙酸苄酯、异丁酸苄酯等。

这些酯类物质具有丰富的香气特点,为桂花的香气增加了一定的甜美和芳香感。

二、桂花树苗的香型特性香型特征是香味物质的综合效应,描述了一种香气的整体特点和风格。

桂花树苗的香型特性主要包括花香、果香和木香三个方面。

1. 花香型花香型是桂花树苗的主要香型特征。

桂花的花香类型多样,既有鲜花般的甜美香气,也有芬芳扑鼻的木香味。

花香型的桂花树苗通常香气浓郁、高雅,给人以芳香清新的感觉。

2. 果香型果香型是桂花树苗中的次要香型特征。

桂花的果香味主要源自其挥发性芳香物质和酯类化合物。

果香型的桂花树苗在香气中带有果实的甜美和清新感,散发出令人愉悦的香气。

3. 木香型木香型是桂花树苗的次要香型特征之一。

4个桂花品种叶片挥发物成分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

4个桂花品种叶片挥发物成分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

n s‘ O d o r a t u s ’ ,丹桂 f r o g r  ̄ ‘ A u r a n t i a c u s ’ 和 四季桂 f r a g r a m ‘ S e m -
D e r l f o r e n s ’ 叶 片挥 发 物 ( VO C s ) 的 组 分 和含 量 ;同 时采 用 自然 沉 降 法 ,调 查 了 4个桂 花 品种 林 地 空 气 中微 生物 ( 细
( 1 . S c h o o l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Z h e j i a n g A&F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n ’ a n 3 1 1 3 0 0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a ;2 . F o r e s t r y B a s i c E x p e r i m e n t T e a c h i n g 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C e n t e r ,Z h @a n g A& F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n ’ a n 3 1 1 3 O 0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a )
5 . 庚烯. 2 酮 和 壬烷 ;银桂 和 丹桂 主要 成 分 为 ( Z) 一 乙酸. 3 . 己烯 酯 、 己醛 、辛醛 、 壬醛 、癸 醛 、壬 烯 、6 . 甲基 5 一 庚烯 . 2 . 酮和 3 . 己烯 醇 。金 桂 林地 中 细 茵数 量 在 3 ,5 ,7,9和 1 1月 比对 照分 别 降低 4 6 . 6 %,4 8 - 3 % ,6 7 . 6 % ,3 4 . 6 %和 2 6 . 0 %( P <0 . 0 1 ) 。其 他 3个桂 花品 种 林地 中细 菌数 量 在 不 同 月份 与 对 照相 比均 有 不 同程度 的降低 ;金 桂 林 在 3 ,7 和 9月对 真 菌抑制 作 用极 显 著 ( P<0 . O 1 ) , 比对 照分 别 降低 3 3 . 5 %,3 8 . 8 %和 3 4 . I %;4个桂 花 品种 林 对放 线 茵也 具 有 明显的抑 制 作 用。上述 结 果说 明 :4个桂 花品种 树木 可以降低 林 地 空气 中微 生物 的数 量 ,对 改善 空 气质 量具 有 显 著 的作 用 图 3表 1参 1 8 关 键词 :植 物 学 ;挥 发物 ;桂 花 ;热脱 附. 气相 色谱. 质 谱联 用 ;抑 茵作 用

桂花的有效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桂花的有效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1桂花的有效成分1.1挥发性成分通过对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2-5] ,目前发现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十六碳酸、二十碳三烯酸甲酯、3- (3-羟基丁基)-2,2,4-三甲基-2-环己烯-1-酮、γ-葵酸内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芳樟醇、二氢-β-紫罗兰酮、牛儿醇、橙花醇、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辛酸乙酯、十氢萘、对羟基苯乙醇、黄樟油素、异薄荷酮、榄香树脂等。

1.2不挥发性成分文献研究显示[6-7]主要非挥发性成分有尼克酰胺、D-阿洛醇、5-羟甲基-2-呋喃甲醛、乙酰氧基齐墩果酸、苯甲酸、麦角甾-7,22-二烯-3-酮、β-谷甾醇、borreriagenin、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C-veratroylglycol、甲基-2-O-β-吡喃葡糖基苯甲酸、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羟基香豆素、咖啡酸甲酯、齐墩果酸、(-)-襄五脂素、莳萝油脑、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2α-羟基齐墩果酸、桦木酸、白桦脂醇、3,3'-Bisdemethylpinoresinol、羽扇豆醇、Boschniakinic acid 、Ursolaldehyde、Augusticacid、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 酸、5-羟甲基-2-呋喃甲醛、异高山黄芩、6,7-二羟基香豆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5,7-二羟基色原酮、柚皮素、乙酰氧基齐墩果酸、绿原酸、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对羟基桂皮酸、丁香脂素、3,4-二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酸乙酯、咖啡酸、贝母兰宁、对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酸甲酯.2桂花的药理作用历史记载:桂花是常用的药材。

桂花与课本知识点总结

桂花与课本知识点总结

桂花与课本知识点总结引言桂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和园林观赏植物,具有浓郁的芬芳和独特的药用价值。

而课本知识点,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基础,它们贯穿于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数理化、语文、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

本文将结合桂花和课本知识点,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此总结桂花与课本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桂花概述桂花,学名为“桂花”,别名为“月桂”、“香桂”、“栀子”,是桂花科桂花属的植物,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材和花卉观赏植物。

桂花善于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属于温暖地区的植物,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省份。

桂花花语为“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桂花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药用价值,传统上被用来入药治疗感冒、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同时,桂花也被用来制作花茶、香精油、香包等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桂花的分类和特点1. 分类:桂花科桂花属植物包括有丰富的品种,如金桂、银桂、水仙香桂、一串红香桂、岭南香桂等。

这些品种在花朵颜色、香气强弱、生长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 特点:桂花是一种常绿灌木,树形修剪整齐,生长习性强健,早春开花,鲜花百日,独具艳丽的景观价值。

桂花的香味清雅,花朵小巧玲珑,香气可远传,引来蜂蝶等昆虫为其授粉。

三、桂花的栽培和药用功效1. 栽培:桂花的栽培技术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日常的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

桂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耐阴性强,适宜在温度15-25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

在栽培时,应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进行栽培,及时修剪并保持通风透光。

2. 药用功效:桂花能够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等功效,传统上被广泛用于中医的药方中。

桂花富含挥发油、挥发油酮类、芳香醇等成分,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现代研究也证实桂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四、课本知识点总结1. 语文知识点: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涵盖文学、语言、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

桂花生物学

桂花生物学
分类
桂花品种繁多,主要分为金桂、 银桂、丹桂、月桂等四大类,每 类下又有多个品种。
桂花分布及生态环境
分布
桂花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四川、云南 、广西等地,现广泛栽种于长江流域 及以南地区。
生态环境
桂花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耐寒、耐阴、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在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中 生长最佳。
枝条生长
桂花枝条生长具有明显的顶端 优势,侧枝生长相对较弱。
花芽分化
桂花花芽分化需要特定的温度 和光照条件,通常在夏末秋初
进行。
开花与结果
桂花在秋季开花,花香四溢, 果实为核果,成熟后呈紫黑色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 2 3
光合作用
桂花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 成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遗传多样性评价方法
采用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等多 种方法,对桂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揭示其遗 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遗传结构分析
利用现代遗传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桂花的遗传结构进行 深入分析,为优良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优良品种选育策略
优良性状选择
01
根据桂花观赏、经济和生态等多元价值,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
桂花遗传育种研究
通过基因编辑和分子标记辅助 育种等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 状的桂花新品种。
桂花生态功能研究
深入研究桂花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如桂花对环境的净化作 用、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等。
桂花文化产业发展
挖掘和传承桂花文化,推动桂 花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桂花旅
游、桂花节庆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桂花食品研发与创新
将桂花应用于糕点、糖果、饮料等食品中,增加食品的风味和营 养价值。

桂花挥发性成分分析

桂花挥发性成分分析

桂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摘要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鉴定化合物, 能够提高定性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桂花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 并采用多维定性分析思路对检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 结果共确认出多种挥发性成分, 其中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要组分。

该定性分析策略准确可靠, 可以广泛应用于复杂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分析中。

关键词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桂花挥发性成分桂花(学名:Osmanthus fragrans,英文Sweet Olive),木犀科木犀属。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为温带树种。

叶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树叶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

花簇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

桂花香气幽雅浓郁、芬芳香甜、沁人心脾。

从桂花中提取的浸膏和净油具有浓郁的桂花香气, 是一种高档的食用和日用化妆用天然香料, 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中, 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气相色谱的流动向为惰性气体,气-固色谱法中以表面积大且具有一定活性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

当多组分的混合样品进入色谱柱后,由于吸附剂对每个组分的吸附力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也就不同。

吸附力弱的组分容易被解吸下来,最先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而吸附力最强的组分最不容易被解吸下来,因此最后离开色谱柱。

如此,各组分得以在色谱柱中彼此分离,顺序进入检测器中被检测、记录下来。

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电荷-质量比)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

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1. 实验部分1.1 仪器、试剂与材料安捷伦7890A – 5975C型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色谱柱为HP - 5MS(30 m ×0. 25 mm ×0. 25μm)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回流提取相关设备,恒温水浴锅,0.45μm微孔过滤膜。

4个桂花品种叶片挥发物成分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

4个桂花品种叶片挥发物成分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

4个桂花品种叶片挥发物成分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林富平;周帅;马楠;张汝民;高岩【摘要】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金桂Osmanthus fragrans‘Thunbergii,,银桂O.fragrans‘Odoratus’,丹桂O.fragrans ‘Aurantiacus’和四季桂O.fragrans‘ Semperflorens’叶片挥发物(VOCs)的组分和含量;同时采用自然沉降法,调查了4个桂花品种林地空气中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表明:金桂叶片VOCs中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辛醛、壬醛、癸醛、6-甲基-5-庚烯-2-酮和3-己烯醇;四季桂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苯甲醛、壬醛、癸醛、6-甲基-5-庚烯-2-酮和壬烷;银桂和丹桂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辛醛、壬醛、癸醛、壬烯、6-甲基-5-庚烯-2-酮和3-己烯醇.金桂林地中细菌数量在3,5,7,9和11月比对照分别降低46.6%,48.3%,67.6%,34.6%和26.0% (P<0.01),其他3个桂花品种林地中细菌数量在不同月份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金桂林在3,7和9月对真菌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比对照分别降低33.5%,38.8%和34.1%;4个桂花品种林对放线菌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说明:4个桂花品种树木可以降低林地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To clarify the functions of plan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on bacteriostasis and air decontamination ,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VOCs in leaves of four cultivars of Osmanthus fragrans : 'Thunbergii', 'Odoratus', ' Aurantiacus' and ' Semperflorens' were analyzed under near-natural conditions usingthe thermal -desorption cold trap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technique. The airborne microorganism count (bacteria, fungi, andactinomycetes) for the four cultivars and a control of open ground were determined for March, May, July, September, and November in 2011 using natural sedimen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VOCs as follows: (Z)-acetate-3-hexen-l-ol, hexanal, octanal, nonanal, decanal, 6-methyl-5-hepten-2-one, and 3-hexenol in 'Thunbergii'; (Z)-acetate-3-hexen-l-ol, hexanal, benzaldehyde, nonanal, decanal, 6-methyl-5-hepten-2-one, and nonane in 'Semperflorens'; (Z)-acetate-3-hexen-l-ol, hexanal, octanal, nonanal, decanal, nonene, 6-methyl-5-hepten-2-one, and 3-hexenol in ' Odoratus' and ' Aurantiacus'. Compared to a control of open ground, the 'Thunbergii' stands for the five data collection month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1) bacterial counts; the 'Thunbergii' stands for March, July, and September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1) fungal counts; and all four cultivars for the five data collection months h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1) actinomycete counts. Thus, the four O. fragrans cultivars could reduce the quantity of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thereby improving air quality.【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0)001【总页数】7页(P15-21)【关键词】植物学;挥发物;桂花;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抑菌作用【作者】林富平;周帅;马楠;张汝民;高岩【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临安 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6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化学信息传递作用[1-2],并且对环境空气质量、微生物生长[3-4]及人体健康等具有一定的影响[5-6]。

桂花的栽培与药用知识及繁殖技术

桂花的栽培与药用知识及繁殖技术

将接穗与砧木紧密结合,用塑料薄膜绑扎, 保持湿度和温度适宜。
嫁接成活后,及时解除绑扎物,修剪砧木上 的萌蘖。
养护管理
光照控制
根据不同品种的桂花习性,合理安排光照时间, 避免过度暴晒或缺乏光照。
温度管理
桂花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过高或过低的温 度都会对其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水肥管理
根据桂花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控制水分和养分 供给。幼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成株期需注意排 水防涝,定期施肥以促进植株生长。
桂花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桂花盆栽
桂花树姿优美、四季常绿,是制作盆栽的优良植物。在盆栽 中加入适量的桂花,可为家居环境增添宜人的香气和美感。
桂花园林造景
在城市园林、公园等公共空间中,桂花被广泛用于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通过合理配置桂花品种和数量,可营造出宜人 的景观效果。
THANKS
扦插方法
将插条插入基质中,深度约3-5厘米 ,用手指压实土壤,浇透水。
养护管理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阳光 直射,定期喷水,等待生根发芽。
嫁接法繁殖
选择砧木
选取接穗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良好的植物作为砧木, 如女贞、白蜡等。
选择健康的桂花母树,剪取一年生枝条作为 接穗,保留2-3个芽点。
嫁接方法
解绑与修剪
桂花在当代文化中的应用
桂花被用作城市和园林的绿化树种,为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 和宜人的环境。
桂花也常被用作盆栽观赏植物,以及用于制作香料、食品等 。
05
桂花的开发利用
桂花食品的开发
桂花糕点类
利用桂花的香气和特有的风味,可制作桂花糕、桂花饼、桂花糖 等传统食品。
桂花茶饮
桂花可与茶叶一起制成桂花茶,其香气浓郁,具有提神醒脑、舒 缓情绪的作用。

桂花花冠裂片结构及其花期表皮细胞变化

桂花花冠裂片结构及其花期表皮细胞变化

桂花花冠裂片结构及其花期表皮细胞变化张泽宏;郭世群【摘要】运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制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花冠裂片的基本形态解剖结构以及释香过程中细胞的变化,并将桂花花冠和成熟叶片的部分数量特征进行了测量比较,探讨了桂花释放香气的细胞结构基础.结果表明:(1)桂花花冠裂片主要由上表皮、基本薄壁组织、分枝较小的维管系统和下表皮几部分组成,表皮细胞微向外突起,且其细胞表面布满规则的突起条棱.(2)桂花花冠与成熟叶片的解剖结构存在差异.(3)在桂花开放过程中,花冠裂片表皮细胞发生变化,且基本薄壁组织增厚,细胞不断膨大,但未发现异细胞.花冠裂片的这些结构及变化与桂花散发香气有一定的相关性.%The basic morphological anatomy structure of corolla lobes of Osmanthus fragrans and the changes of cell in the process of aroma releasing were studied under optical microscope by using the blade isolation method and the paraffin section method, and som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olla lobes and mature leave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o discuss the cellular structural basis of aroma releas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rolla lobe is composed mainly of three parts—the upper and lower epidermis, parenchyma and slightly basic branches of the vascular system. The epidermal cells are slightly outward, and the cell surface is covered with the rules of the protruding ribs. ( 2)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corolla lobes and mature leaves are different. (3) The epidermal cells of corolla lobes are changed in the process of flowering. The basic parenchyma cells become thick and the cells continue to expand, but there are no idio?blast.These structures and changes have a role in distributing fragrance of Osmanthus fragrans.【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5)012【总页数】5页(P112-116)【关键词】桂花;花冠裂片;石蜡切片法;解剖结构【作者】张泽宏;郭世群【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漳州363000;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4.58桂花为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经济树种,是木犀科木犀属模式种植物[1],花簇生,3~5朵生于叶腋,花冠分裂至基部,香气浓郁.全世界约有桂花品种40余种,我国桂花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有27种[2],目前主要分布在南岭以北至秦岭以南的广大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3].桂花的花是其最重要的观赏和利用器官,国内在桂花的花器官发育以及花香方面开展了不少研究[4],但多以桂花净油或浸膏为研究对象[5-7],较少有从花冠裂片的显微结构方面去研究其在开花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与香气释放的相关性.本试验通过桂花成熟叶片及花冠裂片的显微观察,初步研究桂花花冠裂片的基本解剖结构以及香气释放过程中细胞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桂花释香机理,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桂花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规范桂花的适宜采摘时期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1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所用桂花花冠裂片和成熟叶片均采自闽南师范大学校园内,根据花冠裂片自然开张状况和香味程度分为5个时期采取整朵花:Ⅰ期,苞片完全包裹着花冠,无香味;Ⅱ期,苞片包裹着花冠,但花冠略展开,微香;Ⅲ期,苞片脱落,花半开放,浓香;Ⅳ期,花冠饱满,完全展开,浓香;Ⅴ期,花冠裂片发黄,有余香.在树上选择上述形态特征的花朵,采摘后立即带回实验室固定.叶片选取桂花的成熟叶片.1.2 试验方法1.2.1 叶表皮制片取叶浸水0.5h,叶中部切成1cm×1cm的小块,放入2%的NaOH溶液中,室温下过夜,蒸馏水冲洗,剥离表皮,10%的H2O2溶液漂白5~10min,蒸馏水冲冼,1%番红酒精溶液染色5min,1%甘油封片.1.2.2 石蜡制片叶取最宽不超过1.5cm,叶脉居中的局部叶片,洗净,用锋利刀片截为纵长3~4mm的片段.花为整朵,不做处理.然后经过固定及保存→整染→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展片及粘片→脱蜡→复水→染色→脱水及透明→封藏等程序,完成制片全过程并保存备用.1.2.3 显微观察及测量将叶的横切面,叶的上、下表皮细胞,不同开花阶段的花冠裂片的横切面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成熟叶片的测量:叶片厚度,上、下蜡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细胞长度和宽度,海绵组织细胞长度和宽度.花冠裂片的测量:不同开花阶段的花冠裂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基本薄壁组织厚度,基本薄壁组织细胞的长度和宽度.2.1 花冠裂片基本结构及其特点对桂花花冠裂片的切片观察可知,其横切面由外到内主要由上下表皮、基本薄壁组织和维管系统几部分组成(如图1),各部分均可见细胞核.花冠裂片的上表皮细胞微向外凸起,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较大,细胞较饱满,大多呈长圆形、椭圆形和方形等不规则状,下表皮细胞较小,形状较规则,上下表皮细胞均有密集的条纹刷状毛(如图2).基本薄壁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大小不一,但无异细胞存在.2.2 花冠裂片与叶片显微结构差异比较桂花的花冠裂片实质上是一种变态叶,但与叶片的功能不同,在解剖结构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对桂花的花冠裂片和成熟叶片的显微结构观察发现,其结构差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花冠裂片表皮细胞无蜡质层(如图1),成熟叶片表皮细胞具蜡质层,该蜡质层在光镜下形成一条清晰的亮带(如图3).(2)成熟叶片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有腺毛分布,多个长圆形的腺毛细胞呈辐射状排列,腺毛周围的细胞呈二到多层同心环状排列在腺毛周围,腺毛细胞与周围的表皮细胞一起构成花环式结构(图4).叶片表皮细胞垂周壁光滑,没有密集的条纹刷状毛,而成熟的花冠裂片表皮层无腺毛和花环式结构,上下表皮细胞上均有密集的条纹刷状毛.(3)花冠裂片基本薄壁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不含叶绿体,无石细胞,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而成熟叶片叶肉中含叶绿体和石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如图5).栅栏组织由2~4层柱状细胞构成,排列整齐紧密,含叶绿体较多.在海绵组织中,紧靠下表皮的一层细胞排列较紧密,其它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桂花花冠裂片与成熟叶片解剖结构的数量特征差异有:(1)花冠裂片的表皮比叶片的更厚.叶片顶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和大小极不一致,下表皮细胞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而花冠裂片的上下表皮细胞顶面观大小与形状均较为一致.(2)花冠裂片基本薄壁组织细胞与成熟叶片海绵组织细胞的形状相似,长宽比均为1.25左右,但基本薄壁组织细胞要大很多.详见表1、表2.2.3 释香过程中花冠裂片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对桂花自然开放的5个时期花冠裂片横切面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见图6-10):(1)从Ⅰ期开始,表皮细胞便可见条纹刷状毛,随着花的开放程度增加而稍微变粗.在开花过程中,花冠裂片上、下表皮细胞先变饱满,呈凸状,随后又由凸变凹,Ⅴ时期与其余时期相比,上、下表皮细胞出现内陷、变形,细胞缩水.(2)在桂花开放过程中,基本薄壁组织增厚,细胞不断膨大,但无异细胞产生,到Ⅴ时期基本薄壁细胞全部胀破(见表3).花冠裂片的这些结构变化与桂花香气释放之间的分子机理,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体内的芳香油并非均匀分布,有的集中分布于根部和块茎内,有的以茎干中含量较高,有的以花中含量较高[8].有研究表明,某些植物花瓣的基本薄壁组织或部分特殊表皮细胞的内含物具有挥发性香气,该内含物可能为不溶性淀粉复合物或其它储藏物[9-10].张丽霞等[11]用电镜扫描观察不同释香阶段的离体茉莉花瓣,发现茉莉花瓣细胞含有大量颗粒状内含物,随着香气释放进一步加剧,其内含物数量不断减少,直至消失.由于实验仅采用普通生物光学显微镜观察,因而未能发现花冠裂片中存在颗粒状细胞内含物,只能观察到花冠裂片基本薄壁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大小有差异,未发现异细胞,并且在不同释香阶段,基本薄壁组织细胞不断膨大,甚至胀破.推测细胞的这种形态结构变化与释香进程有关,这有待于利用性能更高的电镜对花冠裂片进行扫描观察,探讨其颗粒状细胞内含物的具体化学成分,以及在细胞中的产生、形态、数量及位置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挥发性香气的前体物产生与存在的部位和香气挥发的途径.通过切片观察,在桂花花冠裂片表面发现具有条纹状皱褶形成的刷状毛,类似腺毛结构.植物的分泌结构主要有内分泌结构和外分泌结构两种类型[12],腺毛属于外分泌结构,这说明桂花的分泌结构是一种外分泌结构,其所分泌的芳香油类物质通过花冠裂片细胞间隙和细胞表面的刷状毛向外溢出,再挥发到空气中.这与尚富德[13]对桂花进行切片观察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在合适的时间段采摘桂花,可以利用更多的芳香油,从而较好保持其品质.根据花冠裂片显微结构观察结果,结合不同开花阶段桂花的香味程度可知,Ⅲ期和Ⅳ期桂花处在释香浓烈阶段,芳香油的含量最丰富,香气的品质最好,因此,在半开期和盛开期阶段采收桂花较为适宜.【相关文献】[1]周媛,姚崇怀,王彩云.桂花切花品种筛选[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23(6):660-663.[2]刘玉莲.桂花品种资源及其分类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0,27 (S1):26-31.[3]胡绍庆,邱英雄,吴关洪,等.桂花品种的ISSR-PCR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Z1):71-75.[4]常炳华,胡永红,徐业根,等.桂花花冠裂片表面的超微结构观察[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5):533-537.[5]刘虹,何正洪,沈美英.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桂花净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1996,25(3):127-131.[6]巫华美,陈训,何香银,等.贵州桂花净油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97,19(2):213-216.[7]麦秋君.桂花净油化学成分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0,17 (1):73-75.[8]戴启金,戴启银.植物的芳香性与分泌结构[J].生物学通报,2005, 40(3):10-11.[9]EFFMERTU,GROßEJ,RÖSEUSR,etal.Volatilecomposition,emissionpattern,andlocalizationoffloralscentemissioninMirabi⁃lisjalapa(Nyctaginaceae)[J]. AmericanJournalofBotany,2005,92 (1):2-12.doi:10.3732/ajb.92.1.2.[10]KOLOSOVAN,SHERMAND,KARLSOND,etal.Cellularand subcellularlocalizationofS-adenosyl-L-methionine:benzoicacidcarboxylmethyltransferase,theenzymeresponsibleforbiosynthesis ofthevolatileestermethylbenzoateinsnapdragonflowers[J].PlantPhysiology,2001,126(3):956-964.[11]张丽霞,施兆鹏,刘德华,等.茉莉花瓣解剖结构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4(5):370-374.[12]刘捷平.植物形态解剖学[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107-111.[13]尚富德.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生物学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桂花的花瓣发育与生物化学变化

桂花的花瓣发育与生物化学变化

桂花的花瓣发育与生物化学变化桂花(学名:Osmanthus fragrans)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被广泛栽培和赏览。

它以其独特的花香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花中之王”。

然而,桂花花朵的美丽和香气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涉及到桂花的花瓣发育及其背后的生物化学变化。

花瓣是花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通常是吸引传粉媒介的结果。

桂花的花瓣是由薄膜状的细胞层构成的,这些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

首先,桂花的花瓣在形态上经历了多个发育阶段。

最初的阶段是花瓣的分化阶段,花蕾中的原始细胞开始形成花瓣的结构。

随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花瓣开始变得可见,并在偏散细胞之间形成分界。

然后,花瓣进入膨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细胞逐渐扩大并形成特定的花瓣形态。

最后,花瓣进入成熟阶段,颜色变得鲜艳,花瓣的形态固定下来。

桂花花瓣发育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生物化学变化。

在花瓣的分化阶段,细胞开始表达特定的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着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其中包括花瓣形态的遗传因子、花瓣颜色的合成酶等。

这些基因的表达决定了花瓣的形状、颜色和香味。

花瓣的色彩是由其中的色素分子决定的。

桂花的花瓣色彩主要来自于花青素类化合物的积累。

花青素主要分为姜黄素和花青素两大类。

姜黄素是一类黄色素,负责桂花花瓣的黄色;花青素则是一类花朵中常见的深蓝、紫色素,负责桂花花瓣的紫色。

在桂花花瓣的色素合成过程中,酚类物质的积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酚类物质是一类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化合物,可以保护植物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

其中,总黄酮和花色苷是桂花花瓣中常见的酚类物质,它们的存在不仅赋予花瓣各自的颜色,还对花瓣的香气产生影响。

此外,桂花的花香也来源于花瓣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常由脂肪酸代谢产生,通过特定的途径进入花瓣细胞液或花瓣表面。

桂花花香的主要成分是香兰素和香兰醇。

香兰素是一种具有强烈花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而香兰醇则具有一种淡雅的花香。

综上所述,桂花花瓣的发育和生物化学变化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上海市售鳜不同组织器官中总汞含量分布特征及食用安全性

上海市售鳜不同组织器官中总汞含量分布特征及食用安全性

上海市售鳜不同组织器官中总汞含量分布特征及食用安全性詹倩云;史永富;黄冬梅;韩峰;田良良;沈晓盛;于慧娟;蔡友琼【摘要】对上海市售鳜(Siniperca chuatsi)进行取样,测定其不同组织器官中总汞含量,并对消费者食用鳜导致的汞暴露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汞在鳜体内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含量存在差异:心脏中的总汞含量最高,含量范围为0.016~ 0.085mg/kg;肝脏中总汞含量次之,含量范围为0.032~0.041 mg/kg;肌肉中总汞含量范围为0.011~0.064 mg/kg;其他内脏器官含量较低.检测结果发现总汞在鳜体内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即心脏>肝脏>腹部肌肉>尾部肌肉>背部肌肉>鳃>肾脏>肠>脾脏>胰腺>生殖腺>脑.鳜肌肉中总汞平均含量约为0.025 mg/kg,低于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标准限量值.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参考摄入量(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对鳜的食用风险进行分析,发现普通成年人(体重以60 kg计)平均每周通过鳜摄入总汞的量相当于PTWI的1.13%,说明该批样品对于一般人群不会带来汞暴露风险.本研究可为监管、生产、科研等部门了解鳜体内总汞含量、食用风险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期刊名称】《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年(卷),期】2016(006)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鳜;总汞;含量;分布;食用安全性【作者】詹倩云;史永富;黄冬梅;韩峰;田良良;沈晓盛;于慧娟;蔡友琼【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汞在常温下易挥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形式存在,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高毒性重金属[1]。

桂花解剖实验报告

桂花解剖实验报告

桂花解剖实验报告桂花解剖实验报告引言:桂花是一种具有浓郁芳香的植物,常被用于制作茶饮和糕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桂花的结构和生长特点,我们进行了一次桂花解剖实验。

通过对桂花的解剖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桂花的内部构造和生长过程。

实验方法:我们选择了一朵成熟的桂花进行解剖实验。

首先,我们用剪刀将花瓣和花萼分离,以便更好地观察花蕊。

然后,我们将花蕊切成薄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最后,我们记录了观察到的结构和特点,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桂花的解剖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结构和特点:1. 花瓣和花萼:桂花的花瓣和花萼呈黄色,具有鲜艳的颜色。

花瓣和花萼的结构相似,都由细胞组成,形成了花的外部保护层。

花瓣较大,而花萼较小。

2. 花蕊:桂花的花蕊位于花瓣和花萼的中心,由许多细长的雄蕊和一个雌蕊组成。

雄蕊是花蕊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雄蕊上都有花粉囊。

雌蕊位于雄蕊的中心,具有柱头和子房,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

3. 花粉囊:花粉囊是雄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花粉产生和储存的地方。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花粉囊呈黄色,形状呈囊状,内部充满了细小的花粉颗粒。

4. 子房:子房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之一,位于花蕊的底部。

我们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子房呈绿色,具有较大的体积。

子房内含有许多胚珠,是花的胚胎发育的地方。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桂花的解剖观察,我们对桂花的内部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桂花的花瓣和花萼起到保护花蕊的作用,同时也为花提供了鲜艳的颜色。

花蕊由雄蕊和雌蕊组成,是花的重要部分。

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产生花粉,而雌蕊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接受花粉并进行受精。

花粉囊是雄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储存着花粉。

花粉是植物进行有性繁殖的重要媒介,通过风或昆虫的传播,完成花粉与雌蕊的结合,从而实现受精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之一,承载着花的胚珠。

胚珠在受精后会发育成种子,从而完成植物的繁殖过程。

结论:通过本次桂花解剖实验,我们对桂花的内部结构和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漫谈桂花

漫谈桂花

漫谈桂花
漫谈桂花
桂花属木樨科,灌木或小乔木,高达三丈。

叶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革质、全缘,最幼时边缘有锯齿,背面有网脉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叶柄长达六分,是我国特产,在我国已有二千
"金桂",
",就是桂花馥香飘洒的写照。

它经浸制提取而成的桂花浸膏是配制香精的原料,也是熏制花茶的好材料;花朵可提炼高级化妆香精及润发,又可作蜜饯、糕点(如桂花糕)、食品配料,桂花具有化痰、散瘀之效,能治咳喘,风虫牙痛等症;"桂花露"可疏肝、理气、醒脾开胃,它是上等饮料。

桂花在净化环境上也为人类作出了贡献,它对光化学烟雾、氯、二氧化硫、硫化氢均有不同程
度的抗性。

桂花木材细致美观,具有光泽,是雕刻和木制工艺良材。

桂花香传千里,本自苦寒来,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对桂花更是推崇赞颂,她把桂花同"岁寒三友"
中的梅花和"孤芳傲世"的菊花相比,得出了"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出冠中秋"的词句。

个人简介:菅薇女1975年生人河北散文学会会员,保定作家协会会员。

习作刊于《中华文艺传承》、《散文选刊》、《雨花文艺》、《营口日报》、《雷雨文学》、《十堰作家》、《保定晚报》、《泾渭文艺》、
《时
---文章来源网络。

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生物学研究

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生物学研究
cultivars groups were farther than those among diffbrent cultiVars in the same cultivars group This conclu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raditional cultiVar classincation.
of
root.Exodennis and endodermis exist obViously The mot is named as pentarch.The
secondary growm of root is huge.There is a linle of phloem fibre in secondary mot
of cellular type.The mature seeds have ricb endosperm.
DsmnH珑“s加gm以s 4.The number of the som“c chromosome of
is 2n=46.The
basic nunlber of chromosome is x=23.
substances and waCer.
3.The meiosis of microspore mother cell of 0sm矾腩“J加gmns‘ziyingui’is“
simultaneous type.ns tapetum is called as secretory t印etum.The micmspores show a
20040601
摘要
本文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了桂花生物学。利用野外观察、徒手制片、石蜡切片 等实验手段,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对桂花的营养器官根、茎、 叶和繁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利用压片法,研究了桂花 的核型;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河南桂花品种的亲缘关系;同时,还初步 总结r中国独特的桂花文化。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桂花(晚银桂、贵妃红和窈窕淑女)挥发性成分分析

桂花(晚银桂、贵妃红和窈窕淑女)挥发性成分分析
c nt nt o e sofwhih e e d t r i e e pe tvey b a r a no m aia i e ho c w r e e m n d r s c i l y pe k a e r l ton m t d.The r l tvec t nt c ou e z ea i on e s a c nt d t 7 96 、71 83 O 9. . a nd 83. 61 o a r a i he vo a ie gr f pe k a e n t l tl oup. Con lson: cui T he v a i o tt n s r oltl c ns iue t a e e
Meh d : Th oa i o siu n s fo t e f wes o to s e v lte c n t e t r m h l r fO. f a a s o r we e a ay e y h a — p c oi l t o r gr n L u . r n lz d b e d s a e s l d
Ke r s PM E;Voai o siu n s ywo d :S lt ec n tte t ;Os nh sfr g a sLo r l ma t u a r n u
木 犀 科 木 犀 属 植 物 桂 花 ( s nh s rg a s O ma tu a r n f
L u . 原产 我 国西 南 部 , 食 用 及 化 妆 用 香 精 不 可 o r) 是
桂花 ( 晚银 桂 、 妃 红 和 窈 窕 淑 女 ) 发性 成 分 分 析 贵 挥
杨 宇婷 , 晓红 , 武 田璞 玉 , 文 艺 康
( 南 大 学 药 学 院 天 然 药 物 研 究 所 , 南 开 封 4 50 ) 河 河 7 0 4

鸭脚木及桂花的通气组织

鸭脚木及桂花的通气组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发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通气植物
通气植物在缺氧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未来可以进一步发掘具有优良性状 的通气植物,为农业、林业、环保等领域提供新的生物资源。
加强通气组织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如高通量测序、代谢组学等, 对通气组织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为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桂花的通气组织结构
桂花通气组织的分布
桂花叶片
桂花叶片中的通气组织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中。
桂花茎
桂花茎中的通气组织主要分布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中。
桂花通气组织的结构特点
细胞间隙
桂花叶片和茎中的通气组织由细胞间隙组成,这些间隙连 接着叶片的上下表面和茎的木质部与韧皮部。
01
细胞壁
通气组织的细胞壁较薄,有利于气体交 换。
目前对于通气组织的研究主要采用组织解剖、显微观察、生理生化等方
法,未来可以借助分子生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物信息学等手段进一步深入研究。
对植物通气组织的研究展望
深入探究通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通气组织的超微结构、气体运输机制以及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关 系等方面,为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对植物通气组织的认识总结
01
鸭脚木和桂花通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鸭脚木和桂花通过发达的通气组织,实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根系和地
上部分的运输,满足了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需求。
02
通气组织在植物中的普遍性
通气组织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结构,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具有重要意义。
03

每天学中药——桂花

每天学中药——桂花

每天学中药——桂花桂花,别名,银桂、木犀、九里香,为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桂花以花、果实及根入药。

秋季采花;冬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别晒干。

桂花具有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的功效。

【中药名】桂花 guihua【别名】木犀花。

【英文名】Flos Osmanthi【药用部位】木犀科植物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的干燥花。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或灌木,最高可达18米。

树皮灰褐色。

小枝黄褐色,无毛。

叶对生,叶柄长0.8~1.2厘米;叶片革质,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

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2,宽卵形,质厚,长2~4毫米,具小尖头,基部合生;花梗细弱;花极芳香;花萼钟状,4裂长约1毫米,片稍不整齐;花冠裂片4,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橘红色,长3~4毫米,花冠管仅长0.5~1毫米;雄蕊2,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0.5毫米。

果歪斜,椭圆形,长1~1.5厘米,呈紫黑色。

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原产我国西南部。

【采收加工】9~10月开花时采收,拣去杂质,阴干,密闭贮藏。

【药材性状】花小,具细柄;花棒细小,浅4裂,膜质;花冠4裂,裂片矩圆形,多皱缩,长3~4毫米,淡黄至黄棕色。

气芳香,味淡。

以身干、色淡黄、有香气者为佳。

桂花的作用:中医认为,桂花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古人说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

桂花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作用,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痔疮、痢疾、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

红茶性温,有暖脾胃、助消化的功能,可以促进食欲;红糖具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风散寒,活血化淤之效,特别适于产妇、儿童及贫血者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不同组织器官挥发物质特征
摘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连用仪 ( SPME-GC-MS) 分析桂花花冠、花蕊、花托、花萼及叶片挥发性物质,其目的是评价桂花不同器官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特征。

花冠主要成分为?-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叶醛、?-紫罗兰酮、?-紫罗兰酮、薰衣草醇、己醛和( Z) -乙酸叶醇酯; 花蕊主要成分为安息香醛、?-芳樟醇、?-紫罗兰酮、薰衣草醇、反式-氧化芳樟醇、?-紫罗兰酮、2-辛酮和己醛; 花托主要成分为青叶醇、( Z) -乙酸叶醇酯、己醛、顺式-罗勒烯、叶醛、?-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薰衣草醇和?-紫罗兰酮;花萼和叶片主要成分为已醛、叶醛和 ( Z) -乙酸叶醇酯,这些物质在花冠、花蕊、花托、花萼及叶片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但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存在差异。

结果显示不同组织器官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可能具有与其形态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生理、生态和协同进化的功能。

关键词: 桂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GC-MS) ; 挥发性物质; 特征
中图分类号: O657.63 文献标识码: A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提高自身保护和生存竞争能力、协调与环境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植物为了健康生长,次生代谢产物在其组织中保持一定组成、含量及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但是,解释目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格局的细微结构及变化,还需进一步认识和完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挥发性物质是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分布于植物不同组织器官中,具有包括化感,自我防卫,与昆虫协同进化等重要的生理、生态及其协同进化功能。

花作为重要的植物生殖器官,其形态和结构对物种繁衍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代谢累积大量的挥发行物质,如吸引昆虫授粉,吸引天敌抵抗害虫危害等,然而,这些物质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是否在花各器官中均匀分布,还是与花器官形态结构有某种适应性,其相关的报道还十分有限。

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 是木樨科常绿灌木或乔木,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湖南、贵州、湖北、江西以及安徽等地。

其含多种挥发性物质使得香气清可绝尘,浓能溢远而文明于世,并且用于化妆品、香料以及多种美食; 也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癌及抗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

这些重要功能和作用促使人们聚焦在药效及香精香料和化妆品等方面研究,从而推动桂花挥发性物质的广泛认识,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目前,桂花挥发性物质研究主要聚焦在桂花品种、采花时间等因素对鲜花挥发性化学成分品质的影响,其目的主要是基于桂花加工品质。

而其花各器官中挥发物质的分布状况以及与其相互联系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

因此,本文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连用仪 ( SPME-GC-MS) 分析桂花不同组织器官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阐明挥发性物质在花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状况,探讨挥发性物质与器官的相互联系。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材料
手动固相微萃取进样器和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 ( DVB-CAR-PDMS,75 靘) 萃取纤维头均由美国 Supelco 公司制造; 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 GCMS-QP2010 气质联用仪; 色谱柱: Fac-torFourTM: Capillary Column VF-5ms,30 m × 0. 25mm × 0. 25 靘。

样品采于贵州师范大学校园内,经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余正文教授鉴定,将采集桂花的花冠、花托和花蕊分别置于样品瓶中密闭,在 4℃下冰箱中保存。

1.2、样品的顶空固相微萃取 ( HS-SPME)
萃取纤维头在分析前,根据生产厂家使用说明,在分析条件下老化,老化温度: 220 ℃; 时间为 40min。

根据实验设计,取约 0. 1 g 样品加入到 4 mL顶空瓶中密闭,然后置于水浴锅中水浴,温度为: 60℃,将萃取纤维头插入顶空瓶中吸附,吸附平衡时间为: 50 min。

然后立即把 SPME 注入到 GC 进样口中在220 ℃下进行解吸,解吸时间为3 min。

在每次取样之前,纤维头在220 ℃下在 GC 进样口活化5 min。

1.3、GC-MS 分析条件
GC 条件: 色谱柱: FactorFourTM: Capillary Col-umn VF-5ms,30 m × 0. 25 mm × 0. 25 靘,Partnumber: CP8944; 载气: 高纯度氦气 ( 99. 999 % ) ;流速: 0. 60 mL·min- 1; 进样口温度: 230 ℃; 分流比: 10∶ 0; 升温程序: 40 ℃,保持 5 min,以 6 ℃·min- 1升温至 210 ℃,保持 10 min。

MS 条件: EI: 70 eV; 离子源温度: 200 ℃,离子源电压: 1. 2 KV; GC-MS 传输线温度: 250 ℃,扫描范围 m/z: 33 ~450。

定性和定量分析: 挥发性物质的定性主要通过其色谱峰与数据库 ( NIST27 及 NIST147) 检索的可信度、文献资料比较。

离子流产生是依靠化合物的特征,以此定量是不完全真实,但是,GC-MS 获得的结果适用于研究植物生物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组织的次生代挥发性物质的比较。

定量分析基于相对峰面积归一法的百分比表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1.4、统计分析
所有分析样品均 3 次重复实验,数据采用 Excel和 SPSS 18. 1 软件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的数据均为 3 次重复数据的平均值。

2、结果与分析
结果表明花冠、花蕊和花托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有显着的差异,花冠和花蕊中?-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和?-紫罗兰酮以及薰衣草醇为主要成分,这些物质的释放具有明显的化感作用,安息香醛在花蕊具有较高的含量,在花冠和花托中含量很少。

花托中己醛、叶醛、顺式-罗勒烯、叶烯醇和( Z) -乙酸叶醇酯具有较高的含量,而在花蕊含量很少。

这些物质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在花冠、花蕊和花托中的差异分布,说明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可能与花的形态结构特征具有相适应的生理、生态以及协同进化功能。

不同时间同株桂花花冠、花蕊和花托的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显示花冠、花蕊和花托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在不同时间呈现差异,并且有些物质的含量差异显着。

花冠中?-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和叶醛在早上和下午的含量分别为 37. 69 和 44.10 % 、18. 29 和 14. 15 % 以
及 8. 99 和 11. 19 % ,其差异显着,并且叶醛和?-芳樟醇的含量为: 下午>早上,而反式-氧化芳樟醇则相反,其他物质含量差异不显着; 花蕊中叶醛、安息香醛、?-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薰衣草醇、?-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在上午和下午其含量分别为 0. 23 和16. 31 %、20.76 和 26. 00 % 、18. 59 和 23. 22 % 、6. 71 和 8. 39% 、10. 30 和13. 43 % 、3. 36 和 8. 85 % 以及 12. 36和 15. 44 %,差异显着,并且其含量均为: 下午>下午,安息香醛在上午和下午的含量变化差异极显着;花托中叶醛和 ( Z) -乙酸叶醇酯在上午和下午的含量分别为 10. 18 和33. 32 %、13. 56 和 18. 81 %,差异显着,其含量为: 下午>上午,而其他物质的含量差异不显着。

植物中挥发性物质的产生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如水、光、化学物质、营养、温度等) 密切相关,由于桂花的生长受到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外界环境、生态因素变化的影响以及由于生理需要受到生理因素的调控,可能导致这些挥发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其含量差异,并且有些物质其含量差异显着,因而表现出在花冠、花蕊和花托中挥发性物质的分布差异。

不同株桂花的花冠、花蕊和花托的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统计分析见图 2,统计分析花冠、花蕊和花托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平均含量及比例关系分别与单株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好、含量及比例关系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如?-芳樟醇在花冠和花蕊为主要成分,而在花托中含量较少,安息香醛在花蕊中为主要成分,花托中己醛、叶烯醇和 ( Z) -乙酸叶醇酯为主要成分,在花冠和花蕊中含量较少。

在花冠、花蕊和花托中挥发性物质分别形成相对稳定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表明是受遗传因素的调控,而外界因素( 包括环境、生态和生理等) 诱导这些成分含量显示一定的差异,挥发性物质在花冠、花蕊和花托表现出分布差异的状况,这可能暗示受遗传环境以及生态因素影响的挥发性物质在花冠、花蕊和花托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是与桂花不同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所具有的功能相适应。

导致其挥发性物质的分布差异。

不同植株桂花花萼和叶片的挥发性物质分布的统计分析,其花萼和叶片中已醛、叶醛和( Z) -乙酸叶醇酯的含量占主要成分并且有含量分别为 11. 21 和 6. 04 %、57. 49 和 40. 6 % 以及 29.34 和 26. 7 % ,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较少,与花冠和花蕊含量差异显着,这表明叶片和花萼挥发性物质相对一致的组成,含量及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与花冠和花蕊挥发性物质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的显着差异,也可能暗示在叶片和花萼中的挥发性物质具有与花冠和花蕊不同生理生态功能。

花托的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即具有与花冠和花蕊相一致的主要成分有具有与花萼和叶片相一致的主要成分,说明可能暗示花托在花萼和花冠之间的结构特征相一致。

3、结论
通过对桂花花冠、花蕊、花托、花萼和叶片的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显示挥发性物质在不同器官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存在差异分布,显示不同组织器官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可能与其形态结构特征相适应以及具有与其相适应的生理、生态和协同进化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