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电影影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流浪地球>的原著粉,在去年知道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银幕的消息就很期待,同时也很忐忑。

所有的原著粉大概都有这种心情吧,就像一个少女等着和心爱的少年郎见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况且这么宏大的科幻主题更是极难驾驭,和好莱坞的驾轻就熟相比中国在科幻电影上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失败的电影改编毁经典的例子也不少。

在几个月前看到了<流浪地球>的剧照和宣传片,多少放下心来,至少在特效和场景上已经很接近读者心中的在"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中地球的景象了。

大年初一就去看了Imx巨幕厅,在特效技术上<流浪地球>呈现出现阶段中国电影史上的最高水平,很多场面震撼到我了,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不为过,但用"经典"、"伟大"这样的词来形容着实远远达不到。



编剧在改编中基本只保留了流浪地球这个概念的设定,其他的情结做了大幅的删改。基本完全拿掉了大刘在原著中都透露出旧有社会道德消解的末世生活的描写和对人性的反思反讽,飞船派和地球派两派持续几百年的分歧和战争、最后处决地球派领导人……

这些内容肯定会引发更多的思考,把这部电影带向伟大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我也能理解,这样做确实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一个投资巨大的商业片对市场做出些妥协,决定把剧情的落脚点放在家庭、亲情和希望这些更容易被目前中国大众接受的立意上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家庭是物种文化的最小细胞,从中也是可以以小见大的。

然而这个改编最大的缺陷就是拿掉了原著中宏大的视野和对人性的思考,却没有补上对人物、情感更为丰富细腻的刻画。

描写细腻的情感和刻画鲜活的人物不是大刘的强项,透过宏大的视野,引发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反思才是。

抽走了原著中的支撑点,又没有补上新的支点,结果导致所有的角色都是扁平的。

看完后没有任何一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人都是面目模糊的。你不会觉得是一群鲜活的人物推动着剧情在走,因为这个人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剧情必须这样发展。

就像当年有个读者给托尔斯泰写信说,“可不可以不要让安娜卡列尼娜死掉?”托尔斯泰回信说“她非要死,我也没办法”,因为这样性格的人物一定会说这样的话,干这样的事。

而有些作品里的人物是为了完成剧情的发展而存在的,观众不明白为什么他要这么干,为什么要愤怒,为什么要离开,角色的反应变得莫名其妙,最后只能解释为:没办法,导演让他死,导演让他离开。



2

接下来的内

容有大量剧透,没看过电影的朋友请收藏后迅速撤离。

---------我是有剧透内容的分割线---------

刘启(屈楚萧扮演)的爸爸刘培强(吴京扮演)作为空间站的航天员二十年没回家,爸爸要回家了,儿子拉上妹妹离家出走,出走的理由是为了不见到爸爸,这个行为之下支持的情感是对父亲巨大的愤怒怨恨,那这个怨恨到底来自于哪里?



因为爸爸做了决定放弃了妈妈治疗,让妈妈安乐死?还是爸爸离开他二十年不管不顾?影片里的交代是十分模糊粗糙的,观众无法理解这个恨意,那么刘启的不想见父亲而离家出走的行为就十分莫名其妙,而最后父亲牺牲之前和儿子在电话里的和解也就必然变得寡淡且例行公事一般了。

男主角设定为一个拯救了地球的年轻人,但在影片全程这个人物是没有任何成长的,整个过程唯一的情绪就是愤怒,对父亲的、对救援队长的。再无其他丰富的情感。



从独自上路到最后拯救地球,所有过程都发生的那么顺利,所有的情节的偶然发生和任务完成都是因为强大的主角光环,所以一路运气好到爆。

不仅是刘启,吴京扮演的刘启的父亲刘培强这个角色也是同样单调呆板。

最后他做了牺牲自己和航空站的决定。在联合政府总指挥的质疑下,他坚定的说"没有人类的文明是没有意义的"。然后就义无反顾的启动飞船去行动了,最后任务成功,拯救了地球和地球上的人类。

这样的剧情和台词放在如此宏大的设定下实在显得太过苍白单薄了。



这就是这部电影远远称不上伟大的原因,每个人在自己做决定时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坚定不移。

地球上的人类是人类,飞船上在休眠的宇航员不也是人类吗?

那要多少数量的人类才算有意义呢?

这里面是不是必须有自己的孩子才算有意义呢?

这个意义到底是对人类的意义还是你个人的意义呢?

那些装载在“领航者”号的航天飞船上的千万份的植物和动物的基因样本是不是唯一存留的样本?驾驶着空间站撞向木星这个决定是不是把地球上所有的物种生命带入到从宇宙中彻底抹去,万劫不复的境地,这个冒险到底值不值得?

如果在现场有另一个宇航员能犀利的质问刘培强,而刘培强开始反思自己打算牺牲自己帮助儿子和队员们完成救援任务,这份巨大的无私背后是不是隐藏了同样程度自私的呢?

如果他在做最后决定之前,出现一丝彷徨或自我反思,那么这个人物和剧情立刻就丰满起来了。这部电影的深度立刻就会不同了。



3

没有什么决策在一开始制定的时候就能确定未来一定会成功,再强大的人都会在某个时刻经历内心的挣扎和彷徨,承

认无论多么强大的控制力,未来的结果都无法彻底掌控。

承认这种不确定,面对在宇宙面前人类的无力和渺小感,承认内心的怀疑和恐惧,最后依然超越这些做出的决定,我们才称其为勇气。

否则只是莽撞和自负。

每一种决策后面都有一种价值观的推动,不计代价救援地球上现存的人类是一种价值取向,保留航空站上的现存人类和地球生物的基因样本,寻找新的栖息地延续"火种"也是一种价值取向。

伟大的作品中都有一个共性,在这其中能呈现出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能给出更多元的视角。透过不同的角色向观众展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不会急不可耐的标榜某种价值观对错高低。

而是赋予角色以复杂的面向,好人有狭隘冲动的一面,坏人也有柔情担当的一面,通过这些多维的呈现,让观众读者暂时离开忙碌日常生活,去参与到那些被琐碎生活覆盖掉的,生命中更为深层的思考中。

无论如何那些已经开始行动的人总是值得尊敬的,郭帆凭着一腔热血和对科幻的热爱啃了这个硬骨头,即使一开始是笨拙漏洞百出的,但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成长就开始了,也会有更多优秀成熟的作品跟随而来。

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真的会出现担得起"伟大"二字的科幻作品来自中国制作。

而我认为一部伟大的电影作品的产生,这不仅仅是电影人需要进步,也是中国本土观众需要共同成长的,看到失望的电影,不是只发泄情绪,各种吐槽。

也不需要仗着支持国产的口号,不尽的溢美之辞,过度保护,抗拒一切质疑的声音。中正理性的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也是观众的责任。

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有水准的观众准备好了有水准的作品才会诞生。不同的群体意识形态自然会创造出与之匹配的文化作品。

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