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综合实验答案
M.气垫导轨综合实验.05
实验名称气垫导轨综合实验一、前言气垫导轨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在机械,电子纺织,运输等工业生产中已有广泛应用。
它在各项应用(如空气轴泵、气垫船、气垫运输线等)中都充分显示了几乎无摩擦的特点。
由于摩擦的存在,力学实验的误差往往很大,甚至使某些力学实验无法进行。
采使气垫技术可克服摩擦的影响。
由于气垫的漂浮总作用,物体在导轨上运动时,它与气垫面的实际不发生任何接触,这就大大减少了运动时摩擦阻力。
可对一些力学现象和过程进行交精密的定量研究。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气垫导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掌握气垫导轨的调平方法。
2、学习气垫导轨和电子计时仪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运用气垫导轨验证有关物理规律。
4、用电压输出法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
三、教学重点1、掌握计时测速仪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掌握气垫导轨的调平方法。
五、实验原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如果系统所受的和外力为零,则该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如果系统所受的合外力在某个方向的分力为零,则此系统的总动量在该方向守恒。
考虑在水平气垫导轨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滑块,由于气垫的漂浮作用,它们受到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
它们在平直的气垫导轨上沿直线方向发生碰撞,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 10和v 20,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1102201122m v m v m v m v +=+ (1)实验测出 m 1、m 2、v 10、v 20、v 1、v 2,就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的特点是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因此有(2) 联立式(1)和式(2),求解得102021v v v v -=- (3)式(3)表明两滑块弹性碰撞前的接近速度(1020v v -),等于它们碰撞后分离速度(21v v -)。
若m 1=m 2,v 20=0,由(1)、(2)、(3)式解出12100v v v ==,即两滑块彼此交换速度。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5光现象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5 光现象实验(解析版)类型一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方法技巧】考点:(1)验证三线共面。
(2)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入射角变化时反射角的变化规律总结、光路可逆性。
技巧:解答时从实验器材的特点入手,通过纸板的翻折验证出三线共面、根据两角的关系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专项训练】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 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 折转,ON 垂直于平面镜.(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 沿AO 射向平面镜上的O 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 和反射角r ,记录如上表.比较r 和i ,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 沿BO 射到O 点,光沿图中的OA 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答案】(1)等于 (2)同一平面内 (3)可逆 (4) 漫反射【解析】(1)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是因为折转时左右两侧不在同一平面,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实验时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05-升华与凝华探究练习
实验05-升华与凝华探究1、(2018秋•鼓楼区校级期中)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在开水里如图甲,观察到玻璃泡内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该同学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老师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乙,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内部气泡是(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或“空气”);“白雾”产生原因是。
2、小常与小谷在家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1)根据看到的现象填写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打开冰箱下面冷冻室内壁上附着的一层白色霜是现象,若放进冰箱内的果蔬用保鲜膜包裹好,冰箱应该(选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
(2)利用冰箱制作冻豆腐。
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冷冻后豆腐的形状由图中的①变为②,可以看出水在凝固后体积。
(3)探究盐水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为解决测量凝固点不方便的问题,可以采取先将不同浓度的盐水放入冷冻室速冻,然后再取出测量它们的熔点,从而得到凝固点,这样做的理由是;(4)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插入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
一小时后取出发现部分盐水已经凝成冰,此时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他观察温度计错误之处是,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可以初步得出盐水浓度增加时其凝固点可能会。
(5)将放有冰的试管直接置于空气中熔化时,发现所用时间较长,为了加快冰的熔化,有同学建议用图⑤所示方法加热,请你认为此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
05习题及答案.doc
第五章化学平衡(-)辅导:1.重要概念⑴.标准平衡常数K© :在指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压力商.(2) .平衡转化率又称理论转化率或最大转化率,指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百分数. (3) .平衡产率也称理论产率或最大产率,指当反应达平衡后,指定产物的实际产量与按反应式计算应得量Z 比.(4) .化学平衡:在指定温度及压力卜;参与反应各物的组成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 重要公式⑴.标准平衡常数定义:K e(2).范特霍夫等温式:(3).由范特霍夫等温式定义标准平衡常数:K 0 =exp(-A r G^ /RT)或=-RTlnK 0⑷.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In = 学K1(5). Ke,K e p ,K e x ,K^,K c ^K n 间的关系: K 3 =K 3p =Y[^ =K p (P e y^p—n %)j (务)DTK ,(务)工*< =§ RD% 口(涉=# RT^Vj K :=(加D K c 耳)-(七)“口"八 宀)“岛pnpnpdlnK 0 A H 0(6) .范特霍夫方程:=2dT RTQlnK?(7) .标准平衡常数与压力的关系:(----- )r =0dp ⑻.浓度平衡常数与压力的关系:(匹红)丁 =(匹乞)『=0dp dp(9).物质的量商及摩尔分数常数与压力的关系:(警)厂(警)"丑opopP例I 1. p280.已知1000K 时生成水煤气的反应:C(s) + H2O (g )= CO(g) + H2(g )在2X101. 325 kPa 时,由2mol 水蒸汽与过量炭反应,其平衡转换率a = 0.7438.求:=-RTWK° +RT\nJ p =平衡兀屛加o/ 2(1-a) 2a la 2(1 +a)所以:K e p即2x3.85%a — --------------1 + 3.85%=7.415xl02(1).标准平衡常数K壯(2).平衡压力为101. 325kPa时的平衡转化率.解:⑴.据题有:C(s) + H 20(g) == CO(g) + H2(g)总量/mol平衡分压旳一-1 + Qi山i “0 (Pco IP°)X(P H I U p a2 p 贝i:K p =才= -T^x-T =——P H.O1 P6I" P°I F P°1+ Q或・K—K (丄产=3)2 x[—P—尸=丄』戏卩A np e) 2(1-a) L2(l + «)/J1-a2p eJ斗旦—Q1-a2 p e 1-0.74382p e⑵.设此时的平衡转化率为%,则前步得:K :x £_l-a2 p3代入已知数据得:2.477 = -^x^-,解之得:a = 0.844l-a2 p d攸!J 2: P448. 5.合成氨时所用的氢和氮的比例按3:1,在673K, 10132. 5kPa压力卜;平衡混合物中氨的摩尔百分数为3. 85%.⑴.求N2(g) + 3H2(g)=== 2NH3(g)的K;.⑵.在此温度下,若要得到5%的氮总压应为多少Pa.解:解法一.(1).设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a,则有:小仗)+ 3日2仗)==2A®3(g)l-a 3(1 - a) 2a则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总量为:1 — a + 3(1 — a) + 2tz = 2(2 - a)据题给条件知:—=3.85%2(2 —a)则"K吩产r <;L)严;心16a"2-a)2 p^_ 2 _ 16x0.07415"2-0.07415)2 101325 227(1-A)4p _ 27(1-0.07415)4 1013250 ⑵.由: = 1.644x1072a2(2-a)得: a = 2x5% =0095241 + 5%代入:1 砂(2-叭心2 =1 644x10^ 27(1-cr)4p得:p= ______3A/3X1.644X10-4 (1 - a)24x0.09524x(2-0,09524)x1013253J3xl.644x10^(1 — 0.09524)2=1.348 xlO6(P«)解法二(1).设反应达平衡时的NH3的摩尔分数为X,则:N2(g) + 3H2(g)==2NH3(g)1 3—(1 — x) — (1 - x) x4 4K e=K (丄)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L)2仁几二疋尸” x p e, (17)3(17)3 \昇3\l-x yp,4 4256x0.03852 , 101325 门,一” in_4= ------------------------- x ( ------------ ) =1.644x1027x(1 — 0.0385)4 1013250d4 r2 0(2).由:—_-—- (^―)2 = 1.644 x 10 “33(1-X)4P得:P =42xp03A/3X 1.644 x IO-4 (1 - x)216x0.05 xx 1013253A/3X 1.644 x IO-4 (1 - 0.05)2=1.348xl06 (Pa)某合成氨厂用的氢气是由天然气CH4(g)与水蒸气H20(g)反应而而来,其反应为:CH4(g) + H2O(g)== CO(g)+3H2(g)已知此反应在1000K时进行,其平衡常数= 26.56.若起始时CH/g)与H2O(g)的物质的量比为1:2,试求算欲使CH/g)的转化率为78%,反应系统的压力应为多少?解:设甲烷CH/g)的物质的量为lmol,且转化率为a ,则:CH/g) + H 20(g) = CO(g) + 3H2(g)1-a 2-a a 3a由:治K”(气)D 27/np 总的物质的量3 + 2a(l-a)(2-a)、3 + 2a)p°K°(l — a)(2 —a) (3 + 2a) e、' P3a226.56x(1-0.78)(2-0.78) (3 + 2x0.78)、,““*X - X JL U JL 3/D3x0.782= 3.902x10’伙Pa)据: 即K( P= x(l + x)” np e (l-x)(5-x) =5.509x2 -68x + 55 = 0,解之得:x =0.921 l(mo/)干燥气量2+ .x据:K e n 0= X(l + X)”np9 (1 - x)(/z -x)=5.50注意:此吋H 20(g)的转化率为:| = 39%.(1).即使是对同一条件下的同一化学反应,转化率对不同的反应物,其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其计量系数的比值相同时,各反应物的转化率才相同.⑵.在温度和体系总压及反应物的总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条件下,反应的转化率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Z 比的变化而变化,呈现■条向上凸起的有极值的曲线.可以证明,其极值点正是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系数之比的情况.亦即说明,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时,反应具有最大的转化率!例:由1. Omol CO(g)和1. Omol H2(g)组成的水煤气与5. Omol的水蒸气混合,在500°C及下,通过催化剂发生下列反应:CO(g) + H2O(g) == CO2(g) + H2(g) K e = 5.50反应后将混合气体冷却使剩余的水蒸气凝结而得到干燥的气体.试计算:(1).所得干燥气中CO(g)的摩尔分数为若干?⑵.若在500°C及5 P9下进行,则CO(g)的转化率为多少?⑶.如欲将组成为1:1的水煤气中的CO(g)转化为生(8),且转化后的干燥气体中,CO(g)的体积比低于1%,则H20(g)的量该如何控制?解:(1).设反应掉的的CO(g)的量为xmol,则:CO(g) + H2O(g) == CO2(g) + H2(g) 总的物质的量1-x 5-x x 1 + x 7mol由于冷冻T燥只是去掉水蒸气,其它气休可以认为没有损失,则CO(g)在干燥气体中所占的摩尔分数为:1-x 2 + x1-0 9211= =0.02701 = 2.701% 2 + 0.9211(2).因本反应中有:工片=0,即K x = K n=K^=K9 ,即反应不因其压力的变化而发生移动, 故CO(g)的转化率与上题相同,即:Xa 一= 92.11%1⑶.如欲使转化后的干燥气体中CO(g)的体积比低于1%,设需加的水蒸气的量为n mol,则:CO(g) + H2O(g)==CO2(g) + H2(g)平衡气总量1 一x n -x x 1 + x n + 2y 1 _ r而:co(g)=——<0.01,即:X > 0.9703Y朗噪气体2 + x 所以:(1 + X)、c crcc 「l+ 0.9703 [n = x[————+ 1]> 0.9703 x [ ------------------------------------ +1]5.50(1-%) 5.50x(1-0.9703)=12.674(加引)即:n > I2.614molv dV dS 旦 dT — 吕 dp v , T dT p dp△〃S巴dT a唧,I n X B,0 X Bn .n 8X B _ X B,0,nm l一叫,0-哮m lm 8 W ;_W B ,O,mdlnp _ \apH m dTRT 2n x l B -XgdlnK 0 A H e r m dTdT RT 2QlnK 'T dp V ;K 宀"np例:已知反应:C(s) + 02(g) = C0?(g) Kf2CO(g) + O 2(g)== 2CO 2(g) K :试求反应的:C(s) + *。
2020年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05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含解析
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05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原理:H2O2在水浴加热、FeCl3溶液中的Fe3+和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加速分解。
2、实验过程和现象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其催化效率更高。
3、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人为改变的变量,如上述实验中FeCl3溶液、肝脏研磨液。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如上述实验中H2O2分解速率。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如试剂的用量、实验室温度等。
考点一: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例一、(2018·廊坊高一上月考)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所用肝脏必须是新鲜的,若放置时间过长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会减少B.实验中用到的滴管,必须先吸取氯化铁溶液再吸取肝脏研磨液,这样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C.过氧化氢在温度高的环境中分解速度比常温下会加快D.实验的自变量是试管中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和卫生香的复燃情况【答案】 C【解析】肝脏放置时间过长,过氧化氢酶会分解失活,A错误;吸取氯化铁溶液和吸取肝脏研磨液的滴管不能混用,B错误;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分解速率会加快,C正确;试管中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和卫生香的复燃情况是因变量,D错误。
考点二:实验的变量分析技巧例一、关于下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装置是实验组,乙装置是对照组B.H2O2溶液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C.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试管快D.两支试管中H2O2溶液的体积应相同【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过氧化氢酶生理作用的相关实验。
用新鲜肝脏研磨液处理的为实验组,加清水的为对照组,其他的变量,如H2O2溶液的浓度等引起反应速率改变的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应遵守等量原则。
例二、(2018·河北安平中学月考)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表所示。
第05讲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解析版)
第05讲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进一步巩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利用纸带测量瞬时速度。
2.探究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能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并会用图像法分析数据,从而形成结论。
一、实验目的1.巩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如何从实验中获取数据,学会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
3.知道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1.利用纸带计算瞬时速度:以纸带上某点为中间时刻取一小段位移,用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表示这点的瞬时速度。
2.用v-t图像表示小车的运动情况: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画出小车的v-t图像,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如果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复写纸、纸带、导线、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槽码、刻度尺、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槽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4.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5.增减所挂槽码,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五、数据处理1.纸带的选取与测量(1)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
(2)为了便于测量,一般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计时起点(0点)。
(3)每5个点(相隔0.1s )取1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图所示,相邻两点中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4)采集数据的方法:不要直接去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d 1、d 2、d 3⋯然后再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x 1=d 1;x 2=d 2-d 1;x 3=d 3-d 2;x 4=d 4-d 3⋯2.瞬时速度的计算(1)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时间间隔很短时,可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 =x n +x n +12T 。
05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精选试题(高考必备)
备考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05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填空题(共4题;共9分)1.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取若干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打印点未标出),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x1=30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4=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上,选取一段如图所示,实验员告知同学们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图中每两点中间还有四点没有画出;用刻度尺量得A到B、C、D、E各点的距离依次为:1.23cm、3.71cm、7.44cm和12.42cm,则打C点时物体的瞬间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2(以上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若实际上交流电的频率为51Hz,则上面计算出的加速度值比实际值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偏”)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的交流电源.经过测量得:d1=3.62cm,d2=8.00cm,d3=13.20cm,d4=19.19cm,d5=25.99cm,d6=33.61cm.则计算v F=________ m/s;计算得a=_____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某同学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纸带。
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各计数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由纸带可知(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C点的速度= ________m/s;(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二、实验探究题(共9题;共38分)5.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________ .(2)图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为依次选中的计数点(各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在打出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计算结果均保留位有效数字)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专题05物态变化实验分析
专题05 物态变化实验分析(解析版)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1)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玻璃管、水银和刻度;(2)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3)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状态变化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实验器材:晶体(海波或者水)、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停表。
(3)实验步骤:步骤①在小试管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试管中晶体粉末不宜过多,只要全部熔化后仍能浸没温度计测温泡即可。
);步骤②在大烧杯中注入足量的温水(35~40℃之间),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步骤③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海波,当海波温度升到 40 ℃时,每隔 1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几分钟,然后撤去酒精灯和热水);步骤④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解题方法与技巧考点导航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和状态变化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停表(秒表)。
(3)实验步骤:步骤①安装实验仪器;步骤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步骤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步骤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中考化学专题05 试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挑战2023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秘籍(解析版)
挑战中考化学压轴之秘籍专题05 试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典例分析】【典例1】(2022秋•重庆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N2与CO2闻气味B鉴别O2与CH4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C除去CO2中少量CO点燃D除去KCl中的KClO3加入少量MnO2,加热A.A B.B C.C D.D【答案】B【解答】解:A、N2与CO2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向两种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气体能燃烧的是甲烷,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错误。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变式1-1】(2022秋•斗门区期末)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利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去除色素和异味B.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C.用6B铅笔芯代替石墨电极连接导线D.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盘子可制得炭黑【答案】B【解答】解:A、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该选项正确。
B、碳酸钙不能和氯化钠反应,不能制取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
C、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6B铅笔芯代替石墨电极连接导线,该选项正确。
D、蜡烛不充分燃烧能够产生炭黑,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盘子可制得炭黑,该选项正确。
故选:B。
【变式1-2】(2022•南通)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CO2中混有的CO:向混合气体中通入过量氧气后点燃B.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C.测肥皂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D.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取50mL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和50mL水(密度为1g/cm3),在烧杯中混合均勾【答案】C【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过量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部编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题05简单机械实验(含答案详解)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型专题复习实验题05简单机械实验(含答案详解)关键词:①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②探究定、动滑轮使用是的特点+③测量滑轮组、斜面、杠杆的机械效率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杠杆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实验过程中,总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2)如图乙所示,若每个钩码重0.5N,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N;(3)如图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由M位置倾斜至N位置时,杠杆继续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如图丁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侧同时各去掉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选填“左”或“右”)端将上翘。
2.在“探究轻质杠杆的动力与动力臂的关系”的实验中:(1)实验中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2)调节好的杠杆如图甲,在杠杆A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0.5N,用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竖直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读数为_______N;(3)保持A点钩码数量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数据,绘制了F1-l1的关系图像,如图乙。
请根据图线推算,当l1为8cm时,F1为________N;(4)如图丙,工人在使用扳手时,在扳手手柄上加了一个长套筒,通过实验,小东明白这是通过______的办法省力,图中工人在C处沿不同方向施力均能把螺丝拧起,则F a_______F b。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______,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若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是/不是)处于平衡状态;(2)调节杠杆平衡后,在左侧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1N,在右侧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
高三物理05_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知识点解析、解题方法、考点突破、例题分析、达标测试
【本讲主要内容】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1. 自由落体运动v a g 00==,,习惯上选竖直向下为坐标正方向。
v gt h gt v gh t t ===,,12222 2. 竖直上抛运动(1)全过程研究:v 0竖直向上,a =g 竖直向下,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以竖直向上的v 0方向为坐标的正方向。
v v gt t =-0 h v t gt v v gh t =-=-02202122, 说明:a v t v g h v gt m .最高点:,,(以后质点向下运动)上===02002 b v v h t v gv h t t .落回抛出点:,位移,,之后质点继续向下,、=-==0002均为负值。
v t 、h 的正负号表示方向跟规定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三个公式概括了竖直上抛运动的往返运动全过程。
注意:由于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所以物体在通过同一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
这是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2)分阶段研究:上升阶段为v t =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
上升时间t 上=g v 0,最大高度H=g2v 2对称性:t 上=t 下,v t =-v 0,在同一高度v 上=-v 下(3)分运动研究:由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v 0)和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两个分运动合成,设向上(v 0方向)为正方向,则 v v gt s v t gt t =-=-00212, 注意v t 、s 的“+、-”的含义。
【解题方法指导】例1. 以初速度为30m/s 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求抛出4s 内的位移。
(取g =10m/s2) 解析:可先求出小球抛到最高点的时间及其高度,再减去下落高度,亦可将竖直上抛运动作为一个整体处理,此法较为简便。
解法一:小球抛到最高点的时间及高度分别为:t v g s s ===030103; h v g m m==⨯=02223021045故小球下落1s ,下落高度为h gt m '==⨯⨯=1212101522 抛出4s 内的位移为:s =45-5=40m若求出s 为负值,则末位置在抛出位置之下。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题型05 定量实验探究-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题型特训(解析版)
题型05 定量实验探究1.【2019年葫芦岛市】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答案】B【解析】A、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正极得到的是氧气,故A错误;B、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负极得到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B正确;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D错误。
故选B。
2.【2019年哈尔滨市】分类、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化学实验的方法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
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B.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C.甲烷在空气里燃烧D.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答案】B两个实验都进行的是定量实验【解析】(1)A、C实验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B实验通过定量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实验通过定量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B分为一类,依据是:两个实验都进行的是定量实验。
3.如图为电解水的装置。
(1)a管和b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通电前,为增强导电性加入了少量的硫酸钠,再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
通电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b试管中的水溶液呈红色,说明b试管中溶液pH_______7(填“>”、“<”或“=”)。
【答案】(1)2:1(2)氧气(或O2)>【解析】(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2)a试管连接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水中加入了酚酞,实验过程中b试管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pH>7。
专题05 金属冶炼及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解析版)
高分专练05 金属冶炼及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1.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查阅资料】氯化亚铜的氨水溶液能和CO反应,产生红色固体。
【问题讨论】(1)实验装入药品前应先。
(2)写出如图1中装置A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使通入装置D的气体是干燥的,可在装置C中装入液体药品。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装置(选填“A”或“D”)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
【实验评价】整套装置还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5)甲同学建议在F处放置燃着的酒精灯以点燃尾气,同学们认为在点燃之前,应对尾气先以确保安全。
(6)乙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吸收处理,于是设计如图2装置与F相连,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填序号“①”或“②”)。
【解析】(1)实验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要使通入装置D的气体是干燥的,可在装置C中装入液体药品是浓硫酸;(3)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中观察到红棕铯固体逐渐变为黑色;E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装置D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防止发⽣液体倒吸;(5)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之前,应对尾气先验纯以确保安全;(6)因为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而氯化亚铜的氨水溶液能和CO反应,产生红色固体,所以最合理的装置是①。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C+CO22CO;浓硫酸;(3)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CO2+Ca (OH)2=CaCO3↓+H2O;(4)D;防止发⽣液体倒吸;(5)验纯;(6)①。
2.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1)高铁开通运营,有效延伸我市发展空间。
专题05 实验基础操作-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母题题源解密(广东专版)(解析版)
专题05 实验基础操作【母题来源】2021年高考广东卷【母题题文1】测定浓硫酸试剂中H2SO4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20.00mL待测液,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
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A B C D【答案】B【试题解析】①中量取浓硫酸需要用到量筒,稀释需要用到玻璃棒、烧杯;②中转移需要用到玻璃棒,定容需要容量瓶和胶头滴管;③中移取溶液需要用到量筒,标准液为碱性,需要用到碱式滴定管,同时还需锥形瓶。
A、容量瓶,用于定容,故不选A项;B、分液漏斗, 上述操作不需要该仪器,故选B项;C、锥形瓶,用于滴定,故不选C项;D、碱式滴定管,用于滴定,故不选D项。
故答案为B。
【母题题文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操作或做法目的A 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制备NOB 将密闭烧瓶中的NO2降温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C 将溴水滴入KI溶液中,加入乙醇并振荡萃取溶液中生成的碘D 实验结束,将剩余NaCl固体放回原试剂瓶节约试剂【答案】B【试题解析】A、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发生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2H2O不能制备NO,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B、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2NO2 = N2O4,NO2为红色,N2O4为无色,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N2O,的方向移动,红色逐渐减弱,可用于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B符合题意;C、Br2、I2都溶于乙醇,乙醇溶于水,故将溴水加入KI溶液中,加入乙醇振荡不能达到萃取溶液中生成的碘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D、已取出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免污染试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命题意图】考查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中某一操作的目的,落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命题方向】高考仍然会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来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预计2022高考会保持对传统知识点的考查,如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气体的净化、干燥、收集、尾气吸收,气密性检查等,仍然会注重对萃取、分液、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要领和容量瓶、滴定管等重要仪器用法的考查。
精做05 第30题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型剖解)-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大题精做(浙江专用)
精做05 第30题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第30题为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常以物质制备为载体,结合流程图或实验装置图考查化学实验基础与《化学实验》相关内容,涉及化学仪器选择、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操作步骤排序、实验装置连接、实验现象、物质检验、原因分析、定量分析、误差分析、化学计算等。
其中操作步骤中常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抽滤、结晶等)、滴定(滴定管或移液管使用、操作)等细节进行考查。
此题主要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依托,常以陌生物质制备为背景,需理解题目给出的信息,理解陌生物质制备为背景,需理解媞给出的信息,理解陌生物质的性质。
利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物质的检验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考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利用实验药品选择、实验仪器与装置考查辨识能力,利用实验数据(图象)处理考查计算能力,利用实验误差分析考查判断能力。
物质制备实验综合题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指导思想,把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准确迁移到类似的实验中去,在一定程度考查创新思维能力。
一、减压过滤(吸虑或抽滤)【例1】ClO2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常将其制成NaClO2固体,以便运输和贮存,过氧化氢法制备NaClO2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已知: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ClO2熔点﹣59℃、沸点11℃;H2O2沸点150℃请回答:抽滤法分离NaClO2过程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滤纸被腐蚀,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进行抽滤B.先转移溶液至漏斗,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C.洗涤沉淀时,应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沉淀D.抽滤完毕,断开水泵与吸滤瓶间的橡皮管,关闭水龙头.【解析】氯酸钠(NaClO3)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生二氧化氯,ClO2与氢氧化钠溶液和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2,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晶体NaClO2•3H2O。
【教材实验热点】05 氯气的实验室制取含答案
【教材实验热点】05 氯气的实验室制取专题05 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材实验梳理】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装置①发生装置: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等组装的固液加热型制气装置。
①净化装置: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气体,浓硫酸除去Cl2中的水蒸气。
①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①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以防Cl2污染空气。
(2)验满方法①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收集Cl2的集气瓶瓶口,若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收集满。
①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若观察到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则证明已收集满。
①根据氯气的颜色判断是否收集满:若观察到整个集气瓶中充满黄绿色的气体,则证明已收集满。
(3)反应原理MnO2+4HCl(浓)ΔMnCl2+Cl2↑+2H2OMnO2也可用KMnO4、K2Cr2O7等氧化剂代替,如: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4)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注意事项①为了减少制得的Cl2中HCl的含量,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l的挥发。
①制取时一定要注意反应条件是“浓盐酸”和“加热”,一旦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将不再发生。
①尾气吸收时,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Cl2,因为澄清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不完全。
工业上常采用石灰乳来吸收Cl2。
2.氯气实验室制法的本质(1)若无浓盐酸,可用NaCl和浓H2SO4代替:MnO2+2NaCl+3H2SO4(浓)ΔMnSO4+2NaHSO4+Cl2↑+2H2O。
(2)反应物若无MnO2,可用其他强氧化剂如KClO3、Ca(ClO)2、KMnO4等代替:KClO3+6HCl(浓)=KCl+3Cl2↑+3H2O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答题技巧】规范书写装置中试剂的作用装置中试剂的用途回答时一般包括直接作用和根本目的两部分内容,根据各部分装置的用途不同,可采用下列模板回答:发生装置生成……产生……制取……↓除杂装置除去(吸收) ……防止……干扰(影响)除去……中的杂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性质实验装置与……反应验证……说明……比较……检验……↓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吸收……防止……的污染(影响)【典例讲解】1.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已知: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而氯化氢不溶)(1)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b接,___接___,___接a。
中考化学1轮复习专题05 水组成的实验探究 水的净化 爱护水资源(解析版)
专题05水组成的实验探究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知识网络】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 组成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分类用肥皂水区分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常见的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等自来水生产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活性炭吸附---消毒--自来水工业上:“三废”的任意排放水的污染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水污染防治措施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考点梳理】考点一、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2和试管1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
3.检验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l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试管2中的气体接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是氢气。
4.实验结论:(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2H2O2H2↑+O2↑(2)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考点诠释】1.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的气体可巧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因为当氢气中混有空气时,点燃混合气体就可能发生爆炸,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4.2%(即空气中混有氢气的体积分数为4%~74.2%)。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为: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才表明氢气已纯净。
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要再检验时,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氢气检验纯度,因为试管内氢气火焰可能没有熄灭,使发生器内不纯的氢气燃烧发生爆炸。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05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装置中,最适合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答案D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A装置时氧气应该从长导管进入;用B装置时氧气应该从短导管进入;用C装置收集时,导管应该伸到接近底部。
2.(2022上海青浦期中)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A.加热时用外焰加热B.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C.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D.集中加热前先给试管均匀受热答案B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试管受热均匀,不会炸裂;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试管受热不均匀,可能炸裂;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集中加热前先给试管均匀受热,试管不会炸裂。
3.(2022河南永城月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做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火柴刚点燃就立即伸入集气瓶中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答案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火柴点燃后需要等到火柴快熄灭时再伸入集气瓶,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无法完成实验;排水法收集氧气后,为了避免造成倒吸,需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4.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答案C装置④属于固体加热型,且在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可用于高锰酸钾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装置②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来收集。
5.(2022河南周口月考)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管B.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C.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D.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答案A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组装装置时要先左后右,先下后上,要先放置酒精灯,后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要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反应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05-09北京模拟实验汇编验证动量守恒(已排版附答案)
验证动量守恒1.(07朝阳二模)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
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
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A、B两球的质量之比m A:m B=3:1。
先使A球从斜槽上固定位置G由静止释放,在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落点痕迹,重复10次,得到10个落点。
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的末端R处,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释放,与B球碰撞,碰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10次。
A、B两球在记录纸上留下的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①碰撞后A球的水平射程应取_____________cm。
②本实验巧妙地利用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表示小球的水平速度。
下面的实验条件中,可能不能使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表示为水平速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使A、B两小球的质量之比改变为5:1 B.升高固定点G的位置C.使A、B两小球的直径之比改变为1:3小球D.升高桌面的高度,即升高R点距地面的高度③利用此次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计算碰撞前的总动量与碰撞后的总动量的比值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08石景山期末)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相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甲②按照如图所示的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
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水平。
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 I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记下小球m1和小球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D、E、F)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
图中D、E、F点是该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 D、L E、L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16分)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为探究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一)实验步骤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A、B,A管加入1% CuSO4溶液和pH6.8缓冲液各1mL,B加入 C 各1mL。
②往两支试管各加入1%淀粉溶液1mL。
③往两支试管各加入1%淀粉酶溶液1mL, D 。
④取出试管,各加入1%碘溶液3滴,观察颜色变化(二)讨论与分析(1)实验中设置B管的目的是,“实验步骤”中C处应为;D处为。
(2)两支试管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A管色,B管色。
(3)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4)有同学提出由于CuSO4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请你提出另外的一种结果检测方法并预估实验结果。
①检测方法:②预估结果:A管:_____________;B管:_____________29.(16分,每空2分。
)(1)对照蒸馏水和pH6.8缓冲液放入37℃恒温水浴(或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适宜)时间(2)(深)蓝色无色(浅蓝色)(3)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4)①取出试管,各加入斐林试剂1mL,60℃恒温水浴2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2分)②A管无砖红色(或蓝色),B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2分)29.(16分)有调查显示某山区某些蛙的数目在减少,且在高海拔地区尤为显著。
科学家A猜测这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海拔地区温度上升明显,使得蛙受精卵的性别分化异常所致。
(1)根据A的猜测,某蛙的种群,导致出生率下降,使得个体数目减少。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这种温度的变化属于方向的调整。
(2)蛙受精卵要经历细胞的分裂、(1分)过程,才能发育成蝌蚪。
细胞的(1分)导致蝌蚪的尾巴消失。
蛙的细胞分裂方式有种。
(3)科学家S猜测生活在海拔2000m的雨蛙减少的原因,是由于臭氧层空洞使照射到地表的紫外线(UV-B)增强,导致蛙胚胎的成活率下降。
现求证S的猜测是否成立:实验器材:雨蛙早期胚胎,滤光片A(仅能过滤掉UV-B),滤光片B(仅允许UV-B通过)等。
(注:以上器材数目均充足。
)实验步骤:①在海拔2000m的雨蛙生活环境集中放置小型人造水池3个,编号甲、乙、丙;②在三个水池中放入的雨蛙早期胚胎各50个;③;④培养胚胎3周,每周定时计数存活胚胎数目2次,并计算。
实验分析:如果实验结果为:,则证明S的猜测是正确的。
29.(16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1)性别比例失调自然选择(2)分化(1分)凋亡(1分) 3(3)实验步骤:②发育状况相同③甲组给予正常太阳光照,乙组、丙组分别给予经滤光片A 、滤光片B 过滤后的太阳光照 ④胚胎的成活率实验分析:甲组(或正常光照组)的成活率(明显)高于丙组(或滤光片B 组),且明显低于乙组(或滤光片A 组)(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29.(16分)回答下列实验问题:Ⅰ.甲、乙、丙三人:甲患肾小球肾炎(主要病征为蛋白尿),乙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丙健康。
某同学用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和CuSO 4溶液检测三人尿液中的异常成份,设计如下实验(“+”表示添加):加入物质① ② ③ ④ 甲尿液 + +乙尿液 + 丙尿液 + NaOH 和CuSO 4的混合液 + + + 先加NaOH ,后加CuSO 4+(1)①号试管起 作用。
(2)②号试管置于常温下,③号试管60℃水浴加热,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分别是和 。
(3)利用④号试管能否测定甲尿液中主要异常成分?请说明理由。
Ⅱ. 酶的活性除了受温度和pH 影响外,还常受某些无机盐的影响,如Cl -(酶的激活剂)、Cu 2+(抑制剂)。
请以狗的唾液(狗的体温为38.5℃)、0.05g/mlNaCl 溶液、0.05g/ml CuSO 4溶液、碘化钾-碘液、蒸馏水、淀粉液等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验证Cl -和Cu 2+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1)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①②③;(2)分别向每支试管各加入1ml 狗的唾液,在温度为 条件下水浴保温; (3)向①号试管中加入0.05g/ml NaCl 溶液1ml ,②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0.05g/ml CuSO 4溶液,③号试管加入 ,摇匀;(4)向3支试管各加入1%的淀粉溶液1ml ,摇匀后 ; (5)观察并记录 。
29.(16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Ⅰ.(1)对照(1分) (2)由蓝色变为紫色 由蓝色变为砖红色沉淀 (3)不能(1分) 测定蛋白质必须先加NaOH ,摇匀,后加CuSO 4 Ⅱ.(2) 38.5℃ (3)等量蒸馏水(无“等量”得1分) (4)加等量碘化钾-碘液的混合液(5)溶液颜色变化(1分)及变化速率(1分) 29.(16分)主动运输是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
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 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 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
请分析回答:(1)请写出ATP 水解的反应式 。
试 管号(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
(3)本实验的名称是 。
(4)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 。
(5)实验得到如右图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 。
②乙组和甲组结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
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
29.(16分)(1)ATP 酶 ADP+Pi+能量(2)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和消耗能量(3)探究HgCl 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只写一个因素1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4)温度、pH 、溶解氧、溶液的用量、胡萝卜片的数量等(写出其中两项就得4分) (5)①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②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或能量供应不足会影响主动运输) ③幼嫩组织供能少,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载体少(或幼嫩组织新陈代谢不及成熟组织 旺盛,产能少)29、(16分)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 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 后失活。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试剂、仪器:略。
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将酶溶液置于 ,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洁净、相同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注:+ 表示碘液变蓝色,— 表示碘液不变色)。
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 1 2 3 4 5 6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mL)1 1 1 1 1 1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 - + + + + + 研磨:5g 萌发的小麦种子+少量石英砂+10mL 蒸馏水 离心分离 获取酶溶液(含上述两种酶)(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溶液的主要原因是小麦种子萌发时。
(2)请补充步骤二的具体操作。
(3)从该实验能否推断出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 。
理由是。
(4)该实验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原因是。
(5)如果想了解淀粉酶是否属于蛋白质,可用试剂,加入该试剂后,溶液呈(颜色)。
29.(每空2分)(1)淀粉酶的含量较多(2)70℃条件下15min(3)不能实验设定的温度梯度较大,只能说明在60℃时酶的活性较其他实验温度时高,但不能说明比未实验的那些温度高(4)不能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温度)(5)双缩脲试剂紫色29.(16分)猪笼草以其分泌物消化所捕食的昆虫。
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有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 cm3瘦肉块,向甲试管中注入2ml 新鲜的分泌物,向乙试管中注入2ml 清水,振荡两支试管,然后将两试管下半部浸入35℃左右的温水中,2 小时后观察发现,甲试管内瘦肉块明显变小,乙试管内肉块无明显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分泌物中可能含有酶。
(2)甲、乙两试管中,为对照组。
(3)若要验证温度对分泌物活性的影响,可再取丙、丁两支洁净的试管,两试管内均应加,并将两试管分别放入中,2 小时后观察试管内瘦肉块的变化。
(4)若要验证pH 对分泌物活性的影响,可再取戊、己两支洁净的试管,两试管所加入的成分与丙、丁试管相同,向戊、己两试管中分别加入溶液,然后将两试管下半部放入的温水中,2 小时后观察两试管瘦肉块的变化。
(5)该同学为鉴定该分泌物含蛋白质,向试管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和4滴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然后加入2ml 新鲜的分泌物,在水浴中加热到60°以上,观察溶液的颜色。
请指出其中两处错误:①;②。
29.(16分)(1)蛋白(2)乙试管(3)1cm3瘦肉块+2ml新鲜的分泌物;(只写瘦肉块+新鲜的分泌物不给分,同甲试管成分相同也给分)沸水和冰水(只答一点不给分)(4)适量且等量的NaOH和HCI35℃左右(5)①不应把双缩脲试剂A液和2mL双缩脲试剂B液先混合②不用加热29.(16分)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可以水解掉衣物中的蛋白质等有机污渍。
请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碱性蛋白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碱性蛋白酶的合成场所位于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
(2)由上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
(脸盆编号洗涤物(等量)洗涤温度洗衣粉(等量)水量洗净所需时间1 油污布45℃加酶2L4min2 油污布45℃普通2L7min3 油污布5℃加酶2L9min4 油污布5℃普通2L8min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②若实验组1号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分钟,最可能的原因是。
(4)下列衣料不适宜用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有。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腈纶织品④蚕丝织品(5)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两项提高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措施: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6分)(1)①将整个培养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2分)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分)③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或者没有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2分)(2)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分裂(只答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给1分)(2分)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的对照组,观察并比较结果(2分)(3)两个不同视野所看到的处在分裂各期的细胞数目(2分)10.2h(2分)(4)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答有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无染色单体,等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29.(16分)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示意图,受多种激素调节,从而维持血糖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