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的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
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教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因此,要备好一堂课,必须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老师自己、备教学反思。
科学的备课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层次清晰,过渡自然主要还是背,但一般来说每个单元都会有一定联系,要把握好线索,懂得归纳,这对主观题很有用,条理要清晰。
但历史只要下功夫,应该不难我感觉初中历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在这之上要培养学生的各种高尚情操或者为人处世的基本规矩。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设计学生的阅读、写作等小活动以及各种历史故事。
关于教材中的死知识点无所谓的。
传统教案管理形式化,强调规范、标准,没有给教师留有足够的创造空间。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既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又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相互沟通,共同智慧的结果。
因此,对目前历史备课设计要重新加以审视。
(1)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
共性教案就是在同年级的历史教师中明确分工,每堂课由一人主备,写出教学目标、难点、教与学的思路、过程及练习设计等等,形成活页教案、电子教案,供其他教师补充改进。
各人再根据班情、学情、教情,对共性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从而形成个人风格的教学设计。
(2)教案设计单一性与整合性相结合。
要重点考虑五种设计:课堂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设计、课堂知识的逻辑结构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设计,课堂教学安排的节奏设计、课堂中师生双方的情绪结构设计,要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归类整理,使教学设计一直处于审视自我、共同矫正、共同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又使教师逐步形成以课改理念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备课观、教案观。
教师为什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因为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
我非常认同史绍典主任上次说的一个观点,“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
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
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
《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
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本。
古人说高效方能为师“,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缆众山小”的感受,而不象是走进了一片大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晕头转向,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万是历史知识,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或者单纯的线,它应该是网络式的,主体式的十分丰富。
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
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有效教学的前提-----充分的课前准备黄堡小学谢尚秀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教学只能是低效的。
做好课前的有效准备工作,将使课堂的教学过程更为顺利,也会使更多的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反之,则可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混乱的状况,并导致学生不知该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课前准备工作通俗的讲就是指教师的备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任务的布置,教学环境的布置。
其实学生课前也应做好的相应的准备工作,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一、有效的教师准备足够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换一届又一届,知识一天天更新,教师不能用昨天的知识应对今天的学生,即使教授同一课程,任需认真备课,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我认为教师准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认真研读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南,对各阶段教学的重点、目标以及可采用的教学模式都颇具建设性的建议。
研读课程标标,对各阶段的教学有一个宏观地把握,才能制定教学的长远计划,确定各单元各课时的具体目标。
例如我们常说的要落实双基,这是老课标的表述,新课标已变为四基了,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内容。
再如在学习方式的表述上老课标表述的,“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新课标则表述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此外,还有很多的地方做了修改,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准确把握要求,指导教学。
2、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内容依据。
为了保证教学的序列性、连续性、科学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有必要研读整套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弄懂本册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册教材的衔接情况,把握重点难点和进度。
弄清各阶段、各单元的培养目标。
吃透每小节内容,确定每一小节、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组织教学。
力求做到目标单一,一课一得,避免打盲目仗才能在讲解教材的时候拿准尺度,讲解练习和新课的时候更加熟练。
如何做好课前准备
如何做好课前准备第一篇: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如何做好课前准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预则立”,这都是说明了提前做好准备,打开做事情的第一炮。
同样,上课也是这样,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课前准备做好了,上课才能稳下心来,不至于手忙脚乱,而是有条不紊!能提高上课质量。
如果课前准备做不好,打铃了,手忙脚乱,这个找不到,那个带不当,很影响上课的心情和质量。
因为我深知上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所以我给孩子讲清这个道理,然后是具体措施。
首先,下了课,在离开座位之前,把下节课上课的书等学习用品摆放在桌子的右上角,同桌互相提醒(这是成为最佳搭档的一个首要条件),然后再出教室门。
上课音乐响起后,坐到座位上做拍手动作(经了解拍手有很多好处,手上有很多穴位,经常拍打,可以提高免疫力,提高思维速度,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状态),为此我们专门设立了这样一个管理岗位,叫拍手管理员,这两个在讲台上专门拍手的学生,领着大家一起拍,节奏是:一二三,我坐端。
但是不出声,只在心里默念,光有拍手的声音,然后有一个专门记录人员,看一下哪一个组拍手拍的最好,可以得一颗星,得星多的组就是优秀拍手组,这样直到拍到第二遍铃声响,管理人员喊停,全体同学做好,老师上课,这样根本不用老师整纪律,课前准备也特别好,非常有秩序开始上课,节省了很多时间。
第二篇:做好课前准备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欣荣小学校本培训材料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课前准备,从广义上讲,是上课之前,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做的所有工作,如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
从狭义上说,课前准备专指上课前,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根据教案为上课进行的有关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主要包括:1、物质准备,如电教设施(硬件、软件)的调试待机、准备教具等。
2、学生要做的准备,如预习、教材、作业本的待用、准备学具等。
课前备战:教师如何做好教案的准备工作?
课前备战:教师如何做好教案的准备工作?一位优秀的教师不光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更要注重课前备战的准备工作。
只有把教案准备工作做好,才能够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要如何做好教案的准备工作呢?让我们一一分析。
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在每堂课之前,先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
教学目标是教师布置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依据。
要达到教学目标,先要确立目标。
第二步:编写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指教学计划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的纲领。
根据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编写也有所区别。
编写教学大纲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化,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编写。
教学大纲的编写,可以遵循“明确、逻辑严密、系统化”的原则。
第三步: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其设计需经过反复斟酌和打磨,完善其功能和形式。
设计教学课件时,要遵循“简洁实用,层次分明”的原则,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第四步:备好教学资料教学资料是教学的基础,缺少教学资料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资料包括课程教材、教辅资料等,准备教学资料时应注意其品质、可靠性和适用性。
第五步: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同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组织良好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第六步:加强课堂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评估包括测验、考试、问卷调查等。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完善的评估方案,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课前备战是保障一次成功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位忙碌的教师,在参考以上几个步骤,认真准备好教案后,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使他们从中受益终生。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决定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决定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决定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大量的事实证明。
课前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切合学生实际。
课前准备体现老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工作:一老师做好充分准备的好处:(一)、课前准备工作使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这样使教师能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工作最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这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使教师知道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该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教学。
这样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每节课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如:七(下)Unit1涉及到国家,我让学生从字典上、电脑上、或地理课本上找出所涉及的国家的国旗,课上展示给大家,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增加了趣味性;八(上)Unit9有关邓亚萍,Jordan等世界级体育明星的年龄和其他相关信息。
我便安排学生用好网络及询问亲朋好友;九年级英语Unit7SectionA3a谈论话题,我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名片,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表达和描述,而且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通过这样精心的准备,促进了学生主动预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质量好坏的保证。
(二)、课前准备工作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课前准备工作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机械过程,要想备好课就必须根据《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才能突出重点。
除此之外,课前准备工作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课前准备工作不仅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我主要是把直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和趣味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渗透到每堂课中。
例如:在讲Starter Unit3中,我用了学生的文具、衣服、书等教室里可以利用的一切物品。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直观的运用着所学知识,记忆尤其快速和深刻。
备好课的三个方面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备好课的三个方面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只有做到这三个方面,才能确保备好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体验。
1. 全面分析教材全面分析教材是备好课的第一步,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下面是一些教师在全面分析教材时应该考虑的要点:•教材目标:了解教材所设立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和重点难点,确定每个部分的学习重点。
•教学顺序:合理安排教材的学习顺序,确保知识点的递进和学习过程的连贯性。
在全面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细致的拆解和梳理,确保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确和深入。
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全面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以下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教材目标相一致。
•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讲授、演示、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多媒体、实验器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有趣有深度。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备好课不仅需要全面分析教材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以下是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合作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个性化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课前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课前准备包括哪些方面第一篇:教师课前准备包括哪些方面教师课前准备包括哪些方面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前准备是关键,认认真真写好了教案,这只是纸上谈兵,若没有重视课前那几分钟合理的准备,很容易使课堂出现随意性,很难圆满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谈不上使课堂教学步骤紧密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养成懈怠、松散的不良学风。
因此课前准备要做到:(1)精心备课。
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备好课,就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梳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备课的直接产物和表现形式是教案,精心设计教法,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编写出切合本班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
我们必须适应教改的形势要求,深钻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精心备课,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正如备课要求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我们只有紧密围绕做好这三备工作,写出来的教案才是算合格的教案,才是拿得上讲台的教案。
(2)准备教具。
教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
上课需要用到哪些教具,我们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于上课前准备好。
如果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必须在课前检查一下电器是否正常,所要用到的软硬件是否已安装并可正常运行。
上课时,教具摆放的位置,演示的时间也要考虑好。
这些工作做得充分和细致一点,可以避免因教具准备做得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3)静心想课。
写好教案不等于就能上好课,想课是备课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
如果我们写好教案后在头脑中回忆教案的整个过程,像看了电影后重现一样,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通盘教虑,进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增补、删减等工作。
可以说这是对教案的再加工,它会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结构更严密,条理更清楚。
如何教授课程
如何教授课程在教授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参与。
本文将讨论如何教授课程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
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成功教授课程的基础。
首先,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和教学大纲,确保自己对课程内容有清晰准确的理解。
其次,教师应该预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资源等。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背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课堂教学在教授课程时,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或开展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互动式教学工具等,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展示方式,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和可理解性。
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课后巩固课后巩固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通过布置作业、提供参考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学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困难,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型讨论会、作业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起来,如何教授课程是一项需要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经验的任务。
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等方面下足功夫,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参与度。
通过这些努力,教师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
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课前准备
如何展开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展开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使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猜测,再经过自己的验证,持续产生探究的欲望,持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从而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究竟如何展开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实行充分的课前准备,确保学习内容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
首先,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
同时教师要对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要自觉地广泛涉猎相关的知识,增加一些能够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实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
其次,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白学生想学到什么,以此确定我们教学的目标,从而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让孩子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认真对学生生活及兴趣实行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实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新知识表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情境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师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对于教学的高效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仔细准备课前资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将分为十二个小节来探讨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准备。
一、理清教学目标在开展任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理清教学目标。
明确自己想要教授学生的知识点和技能,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分为识记型、理解型、应用型和创造型几个层次,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二、查阅相关教材为了提供内容丰富、连贯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事先查阅相关教材。
通过阅读教材,教师可以了解每个知识点的详细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三、编写课件或教案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展示知识点,教师可以编写课件或教案。
课件可以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呈现,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点。
教案则更侧重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安排。
四、准备教学用具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还需要准备教学用具。
例如,物理实验课需要准备实验器材,语文课需要准备课外阅读材料等等。
合理准备教学用具,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备课笔记备课笔记是教师的宝贵财富,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助手。
教师可以将教学要点、难点和重点以及教学方法等记录在备课笔记中,以便回顾和总结。
备课笔记还可以作为教师在下一次教学中的参考和优化依据。
六、布置预习作业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预习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七、针对学生差异设置不同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差异,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让他们更好地跟上教学进度。
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有效课前准备”训练培训心得体会
“有效课前准备”训练培训心得体会参加了一次关于“有效课前准备”的训练培训,对于教师如何充分准备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心得体会:首先,合理安排时间是课前准备的关键。
课前准备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了解学生的学情,并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在培训中,我们通过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了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做到高效的课前准备。
其次,课前准备需要有系统性。
在培训中,我们学会了建立一套完整的备课系统,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
从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整理、教学资源的准备等方面来考虑,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条理和连贯。
通过培训,我明白了系统性备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做。
还有,灵活应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是课前准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和技术,比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利用、教具和实物的运用等等。
通过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些教学辅助工具,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在课前准备中,我需要深入学习和熟练应用这些工具,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培训中还强调了与同事的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与同事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同事共同备课和讨论,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提高教学的水平。
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合作讨论和实践操作,真正体验到了合作备课的好处和重要性。
通过这次关于“有效课前准备”的培训,我对于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准备充分和系统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与同事合作交流,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掌握教学节奏: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步骤详解
掌握教学节奏: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步骤详解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支持性作用。
课堂教学步骤的合理设定,成为提高必须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步骤的详细设定,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参考。
一、课前准备课前的准备是一堂好课的前提。
每堂心理健康课的课前准备应包括以下五部分: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课程目标、教学需求等方面来制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 准备教材与教具: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主要是行为和情感的调节,而这些调节和培养往往需要依靠众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准备一些好的课视频和图片,以及练习材料和实践活动用品等,提高课堂的实际性和趣味性。
3. 教学环境设计:心理健康课堂属于个性化的课堂,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安静而温馨的环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专注学习。
在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布置教室、打开音乐、调整灯光等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4. 学生情况了解:在教学前,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家庭背景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控教学节奏和信息传递。
5. 选好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并注意将这些教学方法融合到具体的课程内容中。
二、教学节奏设置教学节奏的合理设置,是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节奏应从以下七个方面适度关注:1. 教学热场:教案已经准备好,教师已经抵达教室,如何抓住学生的关注度,成为的首要问题。
通过幽默风趣的开场白、引人入胜的口号、一些热身小游戏等,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打个故事的大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生动展示: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从生活出发,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选择大量的案例进行介绍和解析。
如何生动地描述案例、合理展示情感的表达和行动,是教师在这个环节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有句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点不假,在我们讲台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精彩课堂来自精心准备,上课前的准备对于课堂教学很重要,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课前的准备主要就是教学设计,要在对课程目标、课程体系的总体把握下,在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和教师本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清晰地阐明教学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案,合理地拟定教学进度,使教学活动在人员、时间、设备使用面取得最佳的效益。
下面我就丛以下几点说明课前作那些准备1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科为特点,2深入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范例,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正确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知识范围、编排特点以及各学段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各章节的目的要求、重点,估计难点并拟定难点处理的方式。
3研究分析学生学生总是以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经验并安排自己的学习,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研究,从而有放矢,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4制定教学方案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操作程序、方法、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概念密切相关。
它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目的性和相对概括性等特点。
5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其主要特征有:①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②源于教学实践,升华为理论后反过来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贵在得法”③教学方法脱离不了教学规律和教学实践,不同的情形、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教法,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才可能在上课时成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师生双方都在课堂中获得提高和发展。
浅谈教师上课前的准备
浅谈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举足轻重,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责任。
而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则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只有充分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功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引。
本文将从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教师应如何进行准备以及准备的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浅谈。
我们来谈谈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言行。
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就好比一个演员上台前的背台戏,只有把所有的细节都准备好,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色。
课前的准备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更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充分的准备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条不紊、从容自信地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来探讨一下教师应如何进行准备。
要做好课前的准备,首先要有一颗严谨的心。
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准备,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和系统性。
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要熟悉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还要了解相关的拓展知识,以便能够对学生提出问题时能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课程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把握教学时机,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要关注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等方面的准备,并在课前检查一切教学设施的完备,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我们来具体谈谈教师上课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准备,确保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师需要准备教学用具,例如教学PPT、实验器材等,确保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教学辅助设备来支持自己的教学。
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尤其是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教师还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演和应对方案的制定,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在上课前,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以便于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教学管理制度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教学管理制度学习心得体会五篇教学管理制度学习心得体会一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才能够精通,而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系统更是需要教学管理的顺畅和有力支持。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关于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心得体会。
本文将分五个方面来探讨。
一、课前的准备准备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上课前,尤其是首节课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教材的准备,教材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例子,或者是一段有趣的视频或图片,但是需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是教具和提问的准备,教具可以是幻灯片、文化衫、小棋盘等,创响式的提问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清晰的思路剖析能够让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好。
最后是教学环境的准备,教室的布置与安排,温馨有序的教学环境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集中注意力和引导思路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这也是教学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调动不同的方式,常常变换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风趣博学的讲课方式、思考题的引入、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媒介的运用等。
这些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引导思路也是教学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师需要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通过针对性的分析、情景对游进行引导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思维层次。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
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和习惯相互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习的进程。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礼品、游戏等方式进行奖励,让学生了解“劳有所得”的原则和思想。
当学生了解到自己具有的潜力并将其转化为热情和兴趣时,学习会变得更有意义和乐趣。
四、建立合适的评价系统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构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建立合适的评价系统,通过“认知、技能和品德”等维度进行多方位评价。
同时,制定评价标准时,应该避免个人喜好或情绪的影响,评价要公平;同时还要注重积极鼓励学生,并及时给予回馈,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学得不够好,同时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改进,提升学习能力。
掌握教学的关键环节
掌握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教学的关键环节,并提供相关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任务。
首先,教学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课前准备。
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
这包括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并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
此外,教师还需要预先规划好教学进度和课堂安排,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只有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信心十足,举重若轻。
第二个关键环节是课堂管理。
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参与。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确保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这包括建立明确的纪律规范并严格执行,以及设计有趣的活动和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只有做好了课堂管理,教师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并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个关键环节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每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并设计相应的任务和评价方式。
教学设计应该灵活多样,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游戏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设置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活动,提供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是课后反思。
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回顾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思考哪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效果较好,哪些需要改进。
教师还可以进行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以便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备课
龙源期刊网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备课作者:姜红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20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019-01大教育学家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备课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
备课的过程不仅是教师艰苦的劳动过程,而且也是教师学习、分析、研究、处理教材的过程。
因此,备好课是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通过数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1.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基本材料,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备好课、上好课,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
钻研教材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备课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整个教材的整体结构,分清重点章节和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因此,钻研教材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读教材内容。
教师要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通晓全部教材内容,了解教材的来龙去脉,了解每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對教材中的定义、公理、公式和法则等基本理论内容要逐字、逐句地推敲,并抓住提示其本质属性的关键“字眼”,搞清其间的逻辑结构。
在阅读时,要问中有思,思中有答,真正悟出其中道理。
对每章节的习题要全部做出答案。
掌握并且熟悉各种题目的解法、难易程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训练学生和留课后作业。
第二,确定教学目的。
教师在精读教材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虑教学目的。
其中,它包括要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掌握哪些基本技能与技巧,通过教学培养什么样的观点和思维方法,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等等。
在教学实施的三个步骤中
在教学实施的三个步骤中引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经历三个重要的步骤来确保有效的教学。
这三个步骤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个步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每个步骤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实施。
1. 课前准备在进行任何一堂课之前,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有序传达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并确保它们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相匹配。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收集教学资源:收集和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材、练习题等。
确保教学资源的内容准确、与教学目标一致,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如小组讨论、实验、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制定教学评估方案:确定适当的教学评估方法,以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设计测验、作业、项目等形式的评估活动,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直接互动的阶段,也是知识传授与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实例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幽默、情感激励等手段,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加感兴趣。
•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增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及时反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讨论结果等方式提供反馈,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多媒体支持: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例如使用投影仪展示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多媒体可以提供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的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作者:翟毅熊辉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4期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关系。
如何保证40分钟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呢?我认为,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目的的实现。
那么,课前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呢?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广泛查阅资料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仅仅依据课本作为蓝本,直接从课本照搬到教案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市面上各种教学参考书、板书设计以及报刊、杂志、网站上刊登的教学参考资料,大都是基础课的,专业课的很难找到。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借鉴这些资料,根据教育专家们提出的各种合理化教学建议和科学的教学思路来指导我们的备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概括我们的教材。
专业教师多是非师范院校毕业,不少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前提下开展教学,就可以避免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也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材教法。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由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专业教材远远滞后于现场,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传授给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是——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思维方式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特有的综合素质。
二、深入现场调研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铁路建设也迈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不少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断地更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由专一型向一专多能型转变,由单师型教师转为“双师”型教师。
由于不少专业教师忙于教学工作,与现场的联系太少,“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门来教学,仅仅依靠陈旧的教材来讲述,造成教学与现场的脱节,达不到现场单位的培训要求,从而导致现场单位对学校的教学丧失信心,造成学校生源日益萎缩,严重威胁到学校的存亡。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出路是:想现场所想,急现场所急,切切实实为现场服务。
前些年,我们接到承办高铁职工岗培班的任务。
当时,我和其他部分专业教师还没看过高铁铁路,更别提为
现场服务了。
为此,我们专门到部分高铁单位,深入了解现场的设备、机具、安全、人员素质等情况,针对现场遇到的问题认真分析,及时找出对策,从而保证了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因此,学校领导应将专业教师的现场调研作为一项常规工作,长抓不懈。
教师应以解决现场需要为己任,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现场,认真分析、解决现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走过场,以调研为名去游山玩水。
这样,教师才能永保教学的青春,学校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精心备课编教案
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要备好课,就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虑教材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备课的直接产物和表现形式是教案。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进行教学的依据,它使每一堂课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计划性和合理性。
编写教案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然而,有的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或是把别人的教案移植到自己的教案上;或是将课本中的大小标题内容通抄到教案中;或是一本教案年年用、次次用。
这些应付式的偷工减料的做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害无利的。
编写教案,既不是教材的抄录,也不是参考资料的拼凑,而是对教材和各种教学参考资料进行创造性地加工而形成的成果。
教学工作本身是创造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每一堂成功的课例都充分体现了教师新颖的设计和独特的创新。
四、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不同的课程各自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在《铁路桥隧》课的教学中,考虑到很多学生没有认真看过桥梁,如果仅仅靠图样、模型来讲解钢梁桥的结构,将会有不少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因此,我除了在课堂上认真讲授外,还将学生带到现场进行现场教学,结合实物具体讲解,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由于教学氛围生动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由于受施教人员素质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生接受的能力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遵循课堂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确定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注意把教学与教育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力求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
五、充分利用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措施。
借助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媒体的类型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如:图片、黑板、模型、标本等),又有现代的(如:幻灯、投影、视频、多媒体电脑等)。
究竟选择什么媒体呢?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时,应该从实用性、发展性、综合性、最优性等方面全盘考虑,协调好教学媒体和教学其他方面的关系,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媒体的功效服从于整体教学设计,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铁道概论》的教学中,对铁路的概况、基本设备、发展多采用视频教学,其效果直观易懂、一目了然;如讲授桥梁、线路、通信设备等比较复杂的设备时,采用模型讲解结合现场教学效果较优;讲授列车运行图时,采用图表讲解的效果较理想。
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学生的素质,周密思考,反复斟酌所选的教学媒体。
选择教学媒体时注意扬长避短,对教学媒体与其它内容的配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在上课前精心准备好。
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准备工作做得不足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干扰,以免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六、课前静心想课
写好教案不等于就能上好课。
想课是备课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
如果我们写好教案后在头脑中回忆教案的整个过程,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板书设计、教学步骤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进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增减等工作。
这是对教案的再加工,它会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结构更严密,条理更清楚。
想课,这一环节对于初上讲台或上新课的教师来说更为重要。
因为他们对所讲的教材内容并不很熟悉,通过课前静心想课,上课时才会变得主动、自如。
精心编写的教案将得以在课堂中体现和实施,避免只限于纸上谈兵的局面。
综上所述,备课是一种艰苦、细致、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长期不断的积累。
课前准备做得越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
这一点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我在教学中获得的一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