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的不明的心肌疾病,也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或猝死为基本特征,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及50%。

我国南市1992年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60岁以下人口中的年发病率为1.3/万。

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因此,加强对DGM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研究,加深对DGM在基础与临床上进展的认识,对提高DGM诊治水平很有裨益。

本文拟结合国外有关文献并就我国近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有关DGM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做简要概述。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DG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可以是特发性、家族或遗传性、病毒感染和(或)免疫性、酒精性或中毒性。

但已确认一些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肠道病毒感染、免疫机制以及遗传因素等。

目前认为,在DCM的众多病因和发病机制中,除主要与免疫介导(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家族遗传因素有关外,以病毒感染(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致病毒性心肌炎的转化与导致和诱发本病关系最为密切,认为病毒持续感染对心肌组织的持续损害及其诱发的免疫介导的心肌组织损伤可能是重要致病原因和机制。

最近,我们在DCM患者的心肌中也检测到有多病毒感染包括肠道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以及有肠道病毒蛋白VPI的存在。

传统上认为特发性DCM多为散发流行,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有群聚现象,通过家系调查及超声心动图对DCM患者亲属筛查证实,约25%~30%的DCM为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后者可表现为不同基因多种突变产生的遗传异质性、遗传方式多样性以及临床表现型的多样性。

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15个家系84例发病,家族中最大累及5代成员,并表现为多样遗传方式,说明DCM的存在有显著的遗传学基础。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进展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进展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进展摘要: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为多见的疾病。

其病因未明,预后不良,现代医学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

近年来中医学者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收到较为满意疗效,笔者从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及治疗(单方验方、自拟方、中成药),综述了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治疗进展,说明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显现出一定的特色及优势。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治疗;综述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虚为气虚、阳虚,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血虚和阴虚,甚至阴阳两虚;明代医家刘纯在《伤寒治例》中云:“气虚停饮,阳气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悸也”。

阐述了阳气虚是本病病机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标实指外感六淫,血瘀,痰阻,气滞。

王仁平[1]认为其心气不足,外邪侵袭致使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结闭塞心络为其病机;郭维琴[2]认为本病总的病机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五脏同病。

严世芸[3]认为气虚血瘀、心肾阳虚是其主要病机。

王振涛认为初为心气亏虚,日久及阳,心阳不振,外邪侵袭致使气虚血瘀、水湿停滞。

综上所述,本病的基本病机是在正气内虚的基础上,感受外邪,伤及脾肾阳气,为本虚标实之证,心之阳气亏虚为本,瘀血、水湿、寒凝、气滞、痰阻为标。

2 辨证分型由于扩张型心肌病的病机复杂,临床医家根据各自的经验分型论治,效果显著。

曾垂义等[5]将该病分为: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血瘀型,气虚血瘀水停型,阳虚血瘀水停型;王朝宏[6]治疗心气阴虚证用生脉散加减,分为阳虚水泛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衰证。

廖蔚茜[7]等辨证方法采用虚实辨证;虚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实证分为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

3 治疗进展3.1 单、验方治疗冯辉[8]用苓桂术甘五味汤:黄芪30g,人参、麦冬、桂枝、泽兰、丹参、淫羊藿各12g,五味子、白术、玉竹各10g、茯苓15g、五加皮、炙甘草各6g、葛根18g。

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医治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效果

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医治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效果

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医治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效果芪苈强心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补脾益气、强心健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衰、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通心络胶囊也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本文将从全面性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角度探讨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的治疗效果。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为特征的心肌病,常常表现为心肌松弛度增加、心脏容量增大、心室壁厚度减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DCM的发病和进展与心肌细胞的损伤、心肌纤维的肥厚和纤维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而在中医认为,DCM的发病不仅与先天禀赋有关,更与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情志因素有很大关系。

中医治疗DCM的方法主要是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益气固本。

通心络胶囊含有丹参、三七、当归、赤芍、桑寄生等多种中药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抗氧化等功效。

其中丹参和三七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赤芍能凉血止血,当归和桑寄生具有调经养血、强筋壮骨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心脏微循环,提高心肌的供血供氧,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脏功能。

芪苈强心胶囊和通心络胶囊在治疗DCM心衰方面,可以协同作用,互补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芪苈强心胶囊能够调和气血、益气固本、强心健脾,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功能,增强心脏收缩力和排血功能,从而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和修复能力。

而通心络胶囊则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改善微循环,减轻心肌损伤,促进心肌细胞再生,修复受损心肌组织。

临床研究表明,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DCM心衰,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心绞痛、气促、心悸、水肿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项针对DCM心衰患者的临床实验显示,辅助使用芪苈强心胶囊和通心络胶囊治疗的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肌供血供氧功能均有所改善,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均有所增加,心肌纤维化情况得到明显减轻。

患者在接受芪苈强心胶囊和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总体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B型钠尿肽(BNP)均有所下降。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边汝涛1,王振涛2摘要:从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㊁发病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该病的病名认识㊁病因病机㊁现代名医名家对本病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在中医药的防治提供方向㊂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标准;病因病机;综述中图分类号:R 542.2 R 256.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02/j .i s s n .1672-1349.2019.12.016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肌异质性疾病,主要特点为在无异常负荷状态下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以伴有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㊂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及非遗传因素如炎症因子㊁自身免疫等有关,病人体内自身抗体及炎症因子对心肌重构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1]㊂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㊁室性心律失常或室上性心律失常㊁胸闷㊁活动能力受限等,也是导致血栓形成㊁心力衰竭㊁猝死等继发疾病的原因之一[2]㊂西医对本病多采用利尿㊁抑制心室重构及外科手术等对症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3]㊂近年来中医对该病治疗有独特优势,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提高病人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等,现对近几年中医药防治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㊂1 中医对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认识1.1 中医病名 扩张型心肌病根据症状㊁体征及临床表现与中医 喘证㊁心悸㊁胸痹㊁心胀㊁水肿 等病证相对应㊂‘灵枢㊃胀论“云: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㊂黄帝曰:愿闻胀之舍㊂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4]㊂故部分医家在此基础上提出 心胀 病名[5]㊂如‘华佗神医秘传“曰: 心胀则短气,夜卧不宁,时有懊恼,肿气来往,腹中热,喜水涎出㊂凡心病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6]㊂ 因此现代部分医家以 心胀 对应于西医的 扩张型心肌病 进行辨证论治[7]㊂1.2 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在心,常累及肺㊁脾㊁肝㊁肾等脏腑㊂以气虚㊁阳虚为本,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体虚,致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温热毒邪内作者单位 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00);2.河南省中医院通讯作者 王振涛,E -mail :wzht62@ 引用信息 边汝涛,王振涛.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2):1826-1828.陷于心,而心气亏虚㊁暗耗心血心阴,最终心阴阳两虚而出现一系列症状㊂病机主要为虚实夹杂,心气亏虚,心阳不振为本, 痰 瘀 水 等病邪为实㊂根据疾病阶段和临床表现,可将本病进行分期:早期以心肺气虚为主,痰瘀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心慌㊁气短㊁乏力等;中期发展为心肾阳虚,可有心悸乏力㊁畏寒肢冷㊁水肿等症状;晚期以阴阳俱虚为主,病人出现精神困倦㊁动则气促㊁心悸㊁脉沉弱等表现[8-9]㊂翁维良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㊁邪毒侵袭,或因饮食失调㊁劳倦过度,导致气血㊁阴阳功能失调,病位主要在心,与肺㊁脾㊁肾相关[10]㊂扩张型心肌病以心㊁肾阳虚为主,肾阳为元阳,心肾不交,久病损耗肾阳,心肾阳虚,温煦失职,肾气开合失司,水湿泛溢,故可见畏寒肢冷㊁乏力㊁尿少㊁水肿等表现㊂正所谓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五脏气虚,气不行血,而致瘀血积聚;气不行津而致津液宣发布散异常;心为阳中之阳,其阳也虚,水饮不化,痰湿停留,继而导致心体胀大㊂2 名医名家对于本病的认识及辨证分型目前中医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辨证分型无统一规定,现代医家多结合古籍及自身的临床经验辨识本病㊂李德新教授认为: 心阳不足,母病及子,心脾两虚 是本病主要病机[11]㊂与心脾关系最密切,主要病理基础是心阳不足,失于温煦,血行不畅,心病及脾,脾阳亏虚,气血生化不足,则血阻经脉,水谷运化不利,则痰湿中阻,而至心失所养,心血瘀滞诸证㊂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脏腑阴阳亏虚情况,分为心阳虚衰㊁心脾俱虚及气阴两虚等证型,治疗时以大剂量黄芪与桂枝㊁制附子㊁炙甘草相配伍以温补心阳㊂于左盈教授认为本病与心㊁脾㊁肾关系密切,病因与痰饮㊁水湿㊁瘀血关系密切[12]㊂外感六淫邪毒,直犯或传变于心,瘀血内生;脾失健运,蕴生痰湿;肾阳亏虚,肾水上犯,水饮凌心㊂心为阳而用阴,肾为阴,少阴经 少血多气 ,故亏损后难以补充,故心肾之真阳亏虚是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根源㊂临床分为心气亏虚证和阳虚水犯证㊂故用药遵循气血双补原则,兼顾气血盈虚,方能收获良效㊂王振涛教授认为,本病以心脏损害为主,以心气㊁心阳虚衰为㊃6281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J u n e 2019 V o l .17 N o .12本[13]㊂心气亏虚为本病之基础,心阳不振为后期根本;血瘀㊁水湿为病理产物,是疾病发展及加重的重要因素,发病多虚㊁瘀㊁水湿交杂㊂本病以虚实为纲,从气血津液辨证论治㊂临床分为气虚血瘀型㊁气阴两虚血瘀型㊁气虚血瘀水停型和阳虚血瘀水停证等㊂因心气虚是本病的根本,补益心气为治疗之基础,瘀血㊁水湿㊁邪毒为标,活血㊁利水㊁解毒以祛邪㊂3中医治疗3.1单味药治疗通过分析单味药物在方剂或药理学方面的作用靶点,更好地指导临床组方及新药的开发应用㊂侯王君等[14]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国期刊数据库关于扩张型心肌病以中医药治疗的135首方综合分析发现,药性多偏温㊁平,药味甘苦辛为主,药用多以益气温阳㊁健脾利水㊁活血化瘀等中药为主;使用频率>10次的中药共39味,居前10位为黄芪㊁茯苓㊁丹参㊁白术㊁桂枝㊁麦冬㊁附子㊁炙甘草㊁五味子㊁当归,以上药物多具有益气温阳㊁健脾利水㊁活血化瘀㊁宁心安神等功效;药物关联性分析发现居前5位的为黄芪-茯苓㊁丹参-黄芪㊁白术-茯苓㊁黄芪-白术㊁丹参-茯苓,且黄芪-茯苓使用了80次,故推断补气㊁利水㊁活血之药广泛用于本病㊂陈可冀等[15]研究发现黄芪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具有增强有效性,降低病人心率,增加活动耐量等功效㊂3.2经方治疗经方在临床许多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根据扩张型心肌病的不同病机,辨证论治㊂临床常规治疗联合经方应用,疗效明显㊂刘海峰等[16]通过对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联合炙甘草汤加味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改善心功能分级及临床症状,降低B型钠尿肽(BNP)水平和心胸比,改善心肌纤维化程度等㊂严世芸教授运用真武汤㊁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后病人症状明显减轻,效果显著[17]㊂谢舜名等[18]通过对本病常规治疗合用真武汤对比对照组统计分析发现,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㊂余希文等[19]采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治疗3周后发现病人心功能㊁中医证候积分㊁LVEF等方面明显改善㊂3.3自拟方治疗现代医家根据扩张型心肌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结合临床经验,探索出各自的经验用方,临床应用取得不错的疗效㊂曾垂义等[20]对扩张型心肌病病人采用基础西药联合抗纤益心方治疗,抗纤益心方每日1剂,6个月后观察疗效,比较单纯西医治疗可增加抗交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较好地维持病人血压,提示抗纤益心方在部分病人加大西药量可较好地稳定血压,并有效改善临床表现,延缓病情发展及改善预后㊂李七一教授[21]自拟心衰Ⅰ号方以专治扩张型心肌病之心力衰竭,方由(生)黄芪㊁(炙)黄芪㊁山茱萸㊁麦冬㊁海藻㊁桂枝㊁蒲黄㊁路路通等药物组成,临床效果显著㊂薛军民等[22]使用自拟稳心汤配合基础西药治疗,治疗12个月后,病人临床症状减轻,利尿剂㊁洋地黄类制剂用量明显下降,LVEDD 及再入院率均明显下降,说明自拟稳心汤可减少西药毒副作用发生,并降低再入院率㊂阎谊[23]对扩张型心肌病阳虚水泛型病人给予自拟苓泻强心汤联合基础治疗,治疗14d后发现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运动耐量增强,心功能分级改善㊂3.4中成药治疗中成药多为具有明显疗效的自拟方或经方加减化裁而来,临床常用的包括麝香保心丸㊁芪苈强心胶囊㊁通心络胶囊㊁心力复颗粒㊁复方丹参滴丸等,效果明显㊂陈亚青等[24]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运用芪苈强心胶囊和通心络胶囊,治疗12周后,观察组心搏量㊁LVEDD㊁BNP均明显降低,LVEF㊁6min 步行距离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㊁一氧化氮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提示芪苈强心胶囊和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及血管内皮功能㊂梁晓鹏等[25]通过观察心复力颗粒对扩张型心肌病病人LVEF的影响发现,治疗90d后,联合应用心力复颗粒病人LVEF明显提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㊂王明军等[26]采用螺内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表现和心功能参数LVEF等改善明显㊂3.5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是利用现代技术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一种新剂型,具有起效快㊁缩短医药时间特点,多在住院病人中应用,临床常用的包括黄芪注射液㊁参麦注射液㊁生脉注射液㊁参芪注射液等㊂朱浩等[27]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运用黄芪注射液20mL,治疗28d后结果发现,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㊁LVEDD㊁BNP及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提示黄芪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㊂吴嘉瑞等[28]通过对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Meta分析发现,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可显著提高病人治疗有效率和LVEF,改善心排血量等㊂3.6其他辅助疗法刘龙华等[29]通过比较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对本病的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组6㊃7281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年6月第17卷第12期min步行距离㊁BNP㊁LVEF㊁心排量等改善明显,提示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病人活动能力和心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㊂魏贵红等[30]通过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对本病干预效果发现,联合运用心脏康复训练病人,训练6个月后,心功能分级㊁射血分数㊁6min步行距离㊁心胸比等较对照组改善显著,说明心脏康复训练对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康复有积极意义㊂4小结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以常规治疗为主,如控制心律失常㊁改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等,但治疗时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如药物性心律失常㊁低血压㊁药物中毒等㊂一些新型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㊁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尚未成熟且经济花费较大,临床普及尚需时间㊂然而中医存在一定局限性:①缺乏标准化病名㊁分型㊁用药及临床评价标准;②临床多以结合西医辅助治疗为主,单纯中医治疗较少;③具有中医特色的辅助治疗如针灸㊁导引术等尚缺乏研究;④现代中医药临床研究样本量有限,缺乏长期㊁多中心的跟踪研究,且科研设计有不严谨之处,尚未提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㊂证候是中医辨证的核心,因此明确中医疾病㊁证候㊁治疗标准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㊂参考文献:[1]PINTO Y M,ELLIOTT P M,ARBUSTINI E,et al.Proposal for a re-vised definition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hypokinetic non-dilatedcardiomyopathy,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ESC working group on myocardial and peri-cardial diseases[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6,37(23):1850-1858.[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3]黄猛珣,李丹,王联发.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5,14(2):207-209.[4]陆曙,戴飞.‘灵枢“ 心胀 探析 新成果㊃新进展㊃新突破 [C].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3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2013:1.[5]韩丽华,王振涛,莫晓飞,等. 心胀 浅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62-63.[6]王春月.华佗神医秘传[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7]杨宝,张行,杨传华.浅析 心胀 中医辨证论治[J].天津中医药,2017,34(4):242-244.[8]周玲凤,张琪.张琪教授治疗心胀病经验[J].中医研究,2013,26(11):45-47.[9]张磊,刘迎迎,李运伦.从水火失济论治扩张型心肌病[J].中医杂志,2017,58(16):1375-1377.[10]程苗苗,翁维良.翁维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2):250-252.[11]段盈竹,于睿,李德新.李德新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经验撷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9):2165-2167.[12]于清华,刘淑荣,孙颖,等.于作盈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经验[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1):88-89.[13]曾垂义,王振涛,韩丽华.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0):2590-2592.[14]侯王君,庄贺,庄慧魁,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扩张型心肌病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5):1244-1246.[15]陈可冀,付长庚.黄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5):509-511.[16]刘海峰,鞠静,杜武勋,等.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5):614-618.[17]马文欢,陈丽云,郭美珠,等.严世芸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中药数据挖据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214-217.[18]谢舜名,周浩.经方真武汤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0):84-86.[19]余希文,吴宁波.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58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3):65-66. [20]曾垂义,王振涛.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6,31(8):1186-1188.[21]高红勤,李七一.李七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1,52(23):1998-1999.[22]薛军民,田卫中,杜志春.自拟稳心汤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79-81.[23]阎谊.苓泻强心汤治疗阳虚水泛型扩张型心肌病7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311-1312.[24]陈亚青,刘丹,陈亚静,等.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3):332-335.[25]梁晓鹏,马杰,陆培培,等.心复力颗粒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s1):142. [26]王明军,云美玲,刘正旺,等.螺内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心肌病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4):2165-2167.[27]朱浩,何本鸿,袁德培.黄芪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40例[J].河南中医,2016,36(8):1349-1351.[28]吴嘉瑞,胡晓,王凯欢,等.基于Meta分析的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11):1448-1451;1456.[29]刘龙华,蒙冠云,周黎明.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J].右江医学,2017,45(3):320-323.[30]魏贵红,林邹琼.心脏康复训练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1):21-22.(收稿日期:2018-04-27)(本文编辑薛妮)㊃8281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J u n e2019 V o l.17 N o.12。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42-02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常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猝死,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

西医对该病治疗目前仍无有效确切的治疗手段从根本上逆转心肌细胞损害,改善心功能,仅是针对心衰、心律失常、栓塞等对症治疗。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dcm 在此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可行性选择。

1 中医研究进展1.1 中医病名探讨: dcm早期仅有气促、心悸、乏力表现。

存在心功能不全时,症见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血等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归属为“咳喘证”、“痰饮证”;当右心功能不全时,症见食欲不振、腹胀、下肢浮肿等,可归属为“水肿证”。

晚期常同时见到上述左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是全心衰竭,可综合归属为“咳喘、水肿证”。

dcm中心律失常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或为首发症状。

常见心律失常有室性或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各种传导阻滞、心动过速等,根据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和慢速型心律失常,均属于“心悸”、“怔忡”范畴。

部分患者可因心律失常而发生晕厥,归属于“厥脱证”。

猝死也可见于dcm,常多发生在大龄儿童和年轻成人,也是引起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严重心血淤阻,而致心气心阳暴脱的“厥脱证”。

1.2 中医病因病机:病因为正虚邪恋。

正虚,多由先天禀赋虚弱和后天失养所致。

正虚即人体的阴阳气血之虚,dcm表现为心的气血阴阳虚弱,其中尤以心气虚心阳虚为主。

心气虚则运血无力,易致血行淤滞,或瘀血,导致心脏血淤或血脉淤阻之证,症见气短或气促、心悸、乏力。

心气虚,久之可致肺气虚而卫外失职,易招致外邪侵袭而加重病情。

同时心气虚渐致心阳亦虚,心阳虚可渐致脾肾阳虚,致使脾失运化水湿,肾失温化水湿,从而痰饮、水湿内停。

以上瘀血、痰饮、水湿、外邪之侵袭俱为有形之实邪,实邪久恋,更伤正气,最终形成正虚邪实之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张米镎;寇兰俊;刘畅;孙飞【摘要】介绍扩张型心肌病(DCM)中西医病因病理、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临床上广泛使用中成药制剂辅助治疗DCM有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DCM病人反复住院的重要原因,服药依从性差、劳累、感染、饮食不当等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因素,应加强针对性调护干预.【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16)019【总页数】5页(P2804-2808)【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病因;病机;中西医结合;治疗;调护进展;综述【作者】张米镎;寇兰俊;刘畅;孙飞【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原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R256.2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心肌病的常见类型,指原因不明的以左室、右室或双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的复合型心肌病。

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可致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进行性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甚至猝死,预后极差,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为心血管系统疾病一大治疗难题。

现对近年来DCM的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及调护做一综述,以期为DCM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病因病机1.1 西医病因病理目前,DCM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主要观点以遗传和非遗传因素为主。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中25%~30%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即表明遗传因素在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明确的致病基因有:常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X连锁遗传致病因素;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及线粒体DNA基因[1]。

遗传因素外的致病机制主要有病毒的持续感染与自身的免疫应答,其中又以柯萨奇B病毒引发的病毒性心肌炎最终转化为DCM较为常见。

中医辨证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一次剂量为0.125 mg的地高辛片,口服,1次/d;给予患者一次剂量为25 mg的双氢克尿噻片,口服,1~3次/d;给予患者一次剂量为5~10 mg的依那普利片,口服,2次/d;给予患者初始剂量为6.25 mg/次的美托洛尔,2次/d,如果没有副作用产生,逐渐增加使用剂量,直至剂量达到25 mg,2
次/d。

1.2.2 治组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所应用的中药包括枳壳、延胡索、香附、当归、川芎等,以起到理气止痛和活血化瘀的功效;(2)对于痰浊内阻型的患者,所应用的中药有瓜蒌、半夏、川芎、桂枝、丹参等,以起到行浊化痰、宣痹通阳之功效;(3)对于心气不足型的患者,所应用的中药有当归、黄芪、桃仁、川芎等,以起到通络止痛、益气养血之功效;(4)对于心阳虚衰型的患者,所采用的中药有干姜、人参、熟附子、肉桂、白术、茯苓等,以起到益气生脉等功效;(5)对于心阴亏虚型的患者,所应用的中药包括丹参、五味子、天冬、生地、柏子仁、
人参、玄参等,以起到养心安神、滋阴清热之功效。

1.3 效果评价标准
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如果经治疗,患者心功能改善了两级,则治疗效果为显效;如果经治疗,患者心功能改善了一级,则治疗效果为有效;如果经治疗,患者心功能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病情有所加重,则治疗效果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涉及到的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应用x2检验,以P。

扩张型心肌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扩张型心肌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扩张型心肌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心肌病的类型,其特征为心腔扩大、心肌肌纤维稀疏,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

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对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诊疗指南。

一、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酒精滥用等。

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心肌细胞损伤、心肌肌纤维重构、心肌细胞凋亡等。

这些机制导致心肌肌纤维稀疏、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力下降。

二、中西医结合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依据1. 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

体检时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等体征。

2. 心电图(ECG):ECG检查可显示心电图异常,如ST-T改变、QRS 波宽大畸形等。

3.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手段,可显示心腔扩大、心室壁运动异常等特征。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原则1. 中医治疗: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改善气血运行等方面,对扩张型心肌病具有一定疗效。

常用中药有养心安神、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方剂。

2.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常用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手术治疗包括心脏移植、心脏辅助装置植入等。

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1. 中医与西医的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的重要原则,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同时结合西医药物和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 个体化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如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都应纳入考虑。

3.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常与其他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2019 年10月第6卷/第28期V ol.6, No.28 Oct. 2019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37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董利沙1,王振涛2(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省中医院心血管科,河南郑州 450002)【摘要】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为特征的一种异质性心肌病[1],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从中医药角度探讨本病极具意义。

本文从中医学病名、病因病机、辩证论治、专方专用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等方面对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9.28.37.02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临床常见的心肌疾病之一,居心力衰竭病因的第3位。

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

2002年中国分层抽样调查全国9个地区8080例正常人群,其患病率为19/10万[2]。

近年来中医药在延缓本病病情发展、改善预后等方面作用日益突出,因此从中医药方向研究本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中医药治疗DCM的最新研究综述如下。

1 中医病名DCM根据其证候与临床表现,多归属于中医学“心胀”、“心悸”、“心水”、“喘证”、“心痹”等范畴[3]。

如《灵枢•胀论》[4]言:“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素问•逆调论》曰:“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

《素问•水热穴论》曰:“水病,下为肘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5]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景岳全书•喘促篇》[6]曰:“虚喘者,气短而不息……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

2 病因病机《灵枢•本脏》[4]云:“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指出其病因为外感于邪,邪气客心。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王佑华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王佑华
目前国内中医对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辨证分型尚不 统 一 ,根 据 古 籍 与 现 代 医 家 对 本 病 病 因 病 机 的 认 识 ,阎 玲等 从 [14] 气血 阴 阳 出 发,以 温 通 心 阳、活 血 利 水 为 治 疗大法,将 DCM 分 为 气 阴 两 虚 型,主 方 生 脉 散 加 减; 气血 两 虚 型,主 方 保 元 汤 合 归 脾 汤 加 减;气 虚 血 瘀 型, 保元 汤 合 血 府 逐 瘀 汤 加 减;阳 虚 水 泛,主 方 真 武 汤;病 至后 期 出 现 心 阳 衰 竭 证:治 法 为 急 救 回 阳、大 补 元 气, 方药用四逆加人 参 汤 加 味,亦 可 用 生 脉 注 射 液 或 参 麦 注射液。宫进亮等 根 [15] 据长 期 观 察,按 累 及 脏 腑 将 扩 张型心肌病分为 3 个基本证型,心肺气虚型,保元汤合 春泽 汤 加 减;心 肾 阳 虚 型,真 武 汤 合 四 逆 汤 加 减;气 阴 两虚型,生脉散 合 百 合 知 母 汤 加 减。 另 外 根 据 病 情 进 展,也可将 DCM 分为早期 阶 段 及 治 疗 后 恢 复 阶 段,多 为气 虚 血 瘀 证,治 以 补 气 活 血;若 气 损 及 阴,或 邪 毒 耗 伤阴 液,可 表 现 为 气 阴 两 虚 夹 瘀 证,治 以 气 阴 双 补、活 血化瘀,可予生脉散、桃红四物汤等;DCM 发展到心衰 阶段 时,多 出 现 气 虚 血 瘀 水 停 证,治 宜 补 气 利 水、活 血 化瘀,可加用五苓散利气行水。DCM 发展到心衰失代 偿 期 ,多 属 阳 虚 血 瘀 水 停 证 ,治 以 温 阳 利 水 、活 血 化 瘀 , 可选真武汤温阳利水。DCM 发展到终末阶段,多出现 阴竭 阳 脱 证,治 以 回 阳 救 逆,可 加 用 参 附 龙 牡 救 逆 汤、 独参汤。 4 中 医 治 疗 4.1 经 方 治 疗 刘 海 峰 等 对 [16] 炙 甘 草 汤 加 味 治 疗 DCM 疗效及安全性 的 Meta分 析 显 示,常 规 西 医 治 疗 联用炙甘草汤加 味 临 床 疗 效 优 于 常 规 治 疗 对 照,并 显 著提高左室 射 血 分 数 (LVEF),降 低 左 室 舒 张 末 期 内 径,改善心脏 NYHA 分级,缩小心胸比,增加6min步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指心脏肌肉的扩张与心脏功能受损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室容积增大和心肌收缩力减弱。

中医结合西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药和西医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健脾、祛湿、通络等途径来改善心脏功能。

针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中医药可以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

具体可采用补气、补血、健脾益肾、温阳散寒等方剂来调节心脏功能。

可以使用加味五丹方加减的方剂,以益气补血,温养心脏,改善心脏功能。

中医还可采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经络系统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推拿则可通过推拿心脉、经络等部位,改善心脏功能,并促进血液循环。

在西医治疗中,药物疗法是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心脏强化剂等。

利尿剂可减轻心脏负担,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缓解心脏扩张;血管扩张剂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供血量,改善心脏功能;心脏强化剂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泵血功能。

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心脏移植手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心脏移植可以通过取出患者病变心脏,移植新的健康心脏,以恢复患者心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针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不同病情,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物理疗法和手术等方法,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个性化治疗。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利水 , 通络开痹 , 方以栝蒌薤 白白酒汤合五苓汤加减 。
3 专方专治
定 的特色及优势。笔 者将 目前 中医 药治 疗 扩张 型 心肌
病 的概况综述如下 。
1 病 因 病 机
3 . 1 经方应 用 : 余希 文等 治 疗 1 1 6例扩 张型 心肌病 随
机分为两组 , 治疗组在 常规西药基 础上 加用茯苓 杏仁 甘草 汤加 味水 煎服 , 治疗 后 两组 间疗效 在 改善心 功能 、 中医证
山西中医 2 0 1 4年 2月第 3 0卷第 2期

S I - I A N X I J O FT C M F e b . 2 0 1 4 V o 1 . 3 0 N o . 2
・ 5 9・
Hale Waihona Puke 综 述 ・ 中 医药 治疗 扩 张型 心肌 病 的研 究进 展
梁 东勇
关键词 : 扩张型心肌病 ; 中 医药疗法 ;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R 5 4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7 1 5 6 ( 2 0 1 4 ) 0 2— 0 0 5 9— 0 3
2 辨 证 分 型 论 治
数( L V E F ) 指标, 并 与常规 西药 治疗 对 照组 进行 对 比。结 果治疗组用药后 L V d的总有效 率为 7 8 . 9 %, L V E F的总有 效率为 9 1 . 8 %, L V d和 L V E F治 疗前 后 比较 ,P值 分别 为 0 . 0 0 1 和0 . O O 4, 有统 计 学意 义。冯 辉等 ” 应用 苓桂 术 甘 汤和 五味 子汤 加减成 苓桂 术甘 五 味汤 , 配合 西药治 疗 , 两

减; ⑤心 阳衰竭型 , 治以 四逆加 人参 汤加味 ; 曹玉 山 以瓜

黄永胜主任使用炙甘草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举隅

黄永胜主任使用炙甘草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举隅

黄永胜主任使用炙甘草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举隅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心悸炙甘草汤扩张型心肌病(DCM)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产生心力衰竭。

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年死亡率25%~45%,猝死发生率30%。

近十余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发展呈增长趋势,年发病率为5~10/10万,男性多于女性(2.5∶1),平均发病年龄约40岁。

今年以来,黄永胜使用炙甘草汤治疗DCM数十例,疗效满意,现仅举较典型的1例,借以说明心肌病中医的理论及临床基础。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42岁,工人,患者于1979年1月因两次感冒发烧后觉得心慌、气短,活动劳累后加重,逐渐不能从事劳动。

曾在某医院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近日来上述症状加重,胸闷、气短,伴有头晕目眩,夜寐不宁,呕吐、咯血、自汗、尿少浮肿。

既往无心绞痛及晕厥史。

家族中同胞兄弟6人,皆患本病而早年相继去世。

父母去世较早,情况不详。

体检:血压90/80mmHg,脉搏112次/分。

面色黄白,舌淡少苔,脉结代。

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弱,心尖部闻及III级收缩期杂音,心律不齐。

肝肋下3.0cm,质软,腹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化验检查:WBC1.76×109/L,N0.75;尿蛋白(+),白细胞1~2,管型0~1,非结晶尿酸盐(+++)。

谷丙转氨酶(++),血清钾3.97毫当量/升,尿素氮17.5mg%,二氧化碳结合力52容积%。

余正常。

X线检查,心影呈球形扩大,以左室为主,心搏减弱,肺门充血,心胸比率65%。

心电图示:I、aVL、V5见异常Q波,窦性心动过速,多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伴室性融和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半支阻,心肌老损,左室高电压,S-T段压低(V1、V5下移0.15~0.35mV),T波倒置。

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厚1.0cm,左室腔明显扩大(60mm),左室后壁弹力减弱,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

西医临床诊断为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周亚男;徐燕;严世芸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常伴有心律失常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其病因未明,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现代医学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

目前中医学者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收到较为满意疗效,笔者从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方法(包括辨证论治、古方今用、自拟方、中成药液等)综述了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治疗进展,说明中医药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存在一定的优势。

【总页数】4页(P1783-1786)
【作者】周亚男;徐燕;严世芸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J], 梁东勇;伍志敏
2.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樊华;居励之;王佑华
3.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J], 宋轶群
4.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J],
5.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J], 董利沙; 王振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防治扩张型心肌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扩张型心肌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扩张型心肌病研究进展薛红莉;赵鹏【摘要】扩张型心肌病以左心室、右心室或双侧心室腔扩大和心脏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常伴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预后不良.一般认为,现代医学的扩张型心肌病与中医的心胀病相似,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往往虚实夹杂.文章从古籍探析、名家经验、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防治进展,说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调整心功能及提高患者存活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06【总页数】3页(P148-150)【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胀;综述【作者】薛红莉;赵鹏【作者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西医教研室,郑州451191;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西医教研室,郑州451191【正文语种】中文扩张型心肌病以左心室、右心室或双侧心室腔扩大和心脏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常伴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病因可为特发性、家族遗传性、感染/免疫性、酒精/中毒性等,持续病毒感染致心肌细胞损害及免疫介导的心肌损伤是扩张型心肌病重要发病原因和机制。

《灵枢·胀论》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可见心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胸胀满、心烦、心悸、气短、不得平卧等。

《灵枢·胀论》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歧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可见,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及六淫外侵是导致心胀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研读古籍,结合本病的特征,无论是从心胀病的字面含义,还是从其临床症状、病因病机上看,心胀病与现代医学的扩张型心肌病相似。

2.1陆曙教授分期辨证论治陆曙教授认为心胀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见心气不足、心阳不振、阴血亏虚,标实多由邪毒、瘀血、水湿、痰饮所致,并根据本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将其分为早、中、晚三阶段。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王华;卢青;陈新宇【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0)001【总页数】3页(P79-81)【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痛;中药;治疗【作者】王华;卢青;陈新宇【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心肌病主要分为扩张型、肥厚型和限制型三种,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1]。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2],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基本特征,然而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十分复杂,诊断较困难。

目前西医对DCM 患者主要采取强心、利尿、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扩血管等常规治疗,而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对治疗本病也已取得肯定的疗效。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对DCM病因病机的认识趋向一致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气不足、心肾阳虚,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心阴虚,甚至阴阳两虚。

标实为外邪、瘀血、痰浊、水饮。

王仁平认为,心气不足,外邪侵袭致使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结闭塞心络为其病机[3]。

许彦来认为,本病病机比较复杂,主要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以脾肾阳虚,心阳不振为本;外邪、瘀血、痰浊、水饮为标[4];外邪毒气乘虚而入,侵犯心肺则发咳喘、心悸;若有心阳不足,心脉痹阻则为胸闷心痛。

脾阳不运,运化失权,水湿停聚发为水肿,或上凌而见咳喘心悸,其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脾、肺、肾诸脏。

病情严重的可发展为心阳暴脱,甚至阴阳离决而猝死。

徐伟建等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气不足,心肾阳虚;标实为邪毒、瘀血、痰饮相互交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治疗进展【摘要】扩张型心肌病病因不明,病机复杂,预后不良,病死率高,5年病死率高达50%,现代医学缺乏特效疗法。

文章从辨证论治、基本方、自拟方、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等几方面综述了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治疗进展,说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调整心功能及提高患者存活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治疗;综述
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为特征的一类原发性心肌病,其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

本病的发生目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心肌肥厚、心腔扩大和心肌纤维化。

根据临床不同表现,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水肿”“喘证”“胸痹”等范畴。

目前现代医学对扩张型心肌病尚无针对性的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调整心功能及提高患者存活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现将近年来有关该病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目前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辨证分型报道较少,尚无完整统一的
分型标准。

对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在证型分布,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中,均表现为气虚证和血瘀证为主[1]。

根据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病机,可分发作期、缓解期两期进行论治:在发作初期主张以生脉散合桂枝甘草汤治疗,发作晚期主张以真武汤加参、芪,方中白芍换赤芍,全方温肾祛寒,健脾利水;缓解期则长期服用参苓白术散散剂[2]。

但在分期上,亦有分为3期的,即早、中、晚3期,病机以正虚为主,邪毒、瘀血、水湿为标,并应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早期以邪毒入侵为主,治疗应着重清泄邪毒,佐以扶正驱邪;中期以正虚邪恋为主,病性多为虚实夹杂,治宜虚实兼顾,着重补气化瘀、宁心复脉或补气温阳、化瘀行水;晚期正气虚衰,标实加重,且常累及肺、脾、肾诸脏,治疗以调整脏腑功能,祛除病理产物为主[3]。

2 基本方加减治疗
根据扩张型心肌病的不同病机,选用不同的治法,以基本方为主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采用益气养阴法,以炙甘草汤为主加味(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火麻仁、大枣、黄芪、附子、茯苓、白术、丹参)治疗12个月后,其疗效高于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5)[4]。

而以生脉饮为主加味(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丹参、生地黄、当归、枣仁、甘草)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0例,痊愈4例,好转6例[5]。

采用
温补心肾、化气行水法,选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化裁(制附子、茯苓、白术、桂枝、白芍、丹参、黄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效率达83.3% [6];选用真武汤加味方(茯苓、生姜、白术、附子、白芍、黄芪、丹参、葶苈子)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总有效率为90. 9%,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P&lt;0.05)[7]。

对于气虚血瘀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则运用补阳还五汤(炙黄芪、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随证加减治疗,总有效率94% [8]。

而血瘀兼有痰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桃仁、红花、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柏子仁、炒酸枣仁、桔梗、大枣、炙甘草)治疗,两周后与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

3 自拟方加减治疗
临床上也有不少医家根据自己的经验,自拟方药加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如采用自拟靖心汤(人参、五味子、麦冬、云苓、猪苓、炙甘草、熟附子、肉桂、黄芪、葛根、丹参,肿甚者加牵牛子、泽泻,有肺气肿者加麻黄、射干,高血压者加钩藤、牛膝、杜仲)、自拟缩心汤(三棱、莪术、桃仁、鳖甲、穿山甲、黄芪、人参、天冬、麦冬、五味子、蜈蚣、五灵脂、蒲黄)治疗,总有效率在95%~98%[10,11]。

而采用自拟心肌活力饮(黄芪、丹参、生地黄、三七、黄连、连翘、桂枝、茯苓、牡丹皮。

心肺气虚证加党参,气虚血瘀证加牛膝,阳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