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问题导读—评价单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一、文学常识1、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的一种专用文体。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所写的一篇奏章(奏疏),他以直言进谏的精神而名垂青史。
2、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这一“镜”,是三镜中的以人为镜。
3、“载舟覆舟”,典出于《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二、选择题1.下面与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则思.正身以黜恶B、欲流之远.者C、宏.兹九德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D)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大)B、简.能而任之(选拔)C、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深)D、虽董.之以严刑(正)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C )A.面对、对着B.适合C.主持,掌管 D.抵御,阻挡.②善始者实.繁(D )A.实际,真实B.果实C.真诚,诚实 D.确实③克.终者盖寡( D)A.战胜,攻破B.完成,成功C. 克制,制约D. 能够④⑤⑥4.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A、副词,大概/连词,表示原因,是由于;C、代词,指代天下、江山/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动词,用、行/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克终者盖.寡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者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终苟免而.不怀仁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居安思危,戒著以.俭 臣闻求木之.长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5.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B 介词,凭借,用;其他,连词,表目的,用来)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虽董之以.严刑 C.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6.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动词,行,用;其他:介词,凭借,用)A.振之以.威怒B. 何以.知之 C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戒奢以.俭7.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助词,的;其他:代词,代动作对象。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答案1.《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易失民心原因的句子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3.《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章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4.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5.《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劝诫皇帝要不骄不躁,恪守职分,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7.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要端正自身的句子是”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8.《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言不要盘游懈怠,要始终谨慎。
9.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10.《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11.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2.《谏太宗十思疏》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13.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排比句阐明知人善任、简能择善效果的语句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全文注释、分析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全文注释、分析谏太宗十思疏魏徵魏徵(580-643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
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为人正直,直言敢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臣闻求木之长①者,必固其根本②;欲流之远者,必浚③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④,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⑤乎!人君当神器之重⑥,居域中⑦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⑧。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⑨,承天景命⑩,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作品注释】①长(zhǎng):生长。
②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③浚(jùn):疏通,挖深。
④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⑤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全解:鉴赏说明、课后练习解答、教学建议及课文相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全解:鉴赏说明、课后练习解答、教学建议及课文相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全解:鉴赏说明、课后练习解答、教学建议及课文相《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全解●课文研讨及鉴赏说明一、写作背景隋朝在农民起义中的覆灭的历史,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自鉴录》)这段话,虽然是对古人有关议论的发挥,但也足以见得他对这个问题的深思。
他还作过一篇《民可畏论》,其中说道:天子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诚可畏也。
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求得治国方略,朝廷广开言路,积极纳谏。
在众多谏臣中,魏徵是最杰出的一个。
他有胆识,有智谋,敢于直言诤谏,据理力争,不怕触怒皇帝。
一开始,唐太宗听着很不顺耳,曾发誓杀死魏徵。
后来渐渐领悟出,他的犯颜直谏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就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且越听越爱听。
魏徵一生先后上疏言事二百多次,其文字大部分保留在《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书中。
这篇奏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
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徵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徵手诏》,称魏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
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
(弦、韦是用以警戒之物,《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魏徵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徵没,朕亡一镜矣!二、内容分析第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学习目标]1.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2.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一)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必浚其泉源浚:(2)必积其德义德义:(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而:(4)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5)人君当神器之重当:(6)将崇极天之峻①崇:②峻:(7)永保无疆之休休:(8)戒奢以俭以: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必固其根本固:(2)欲流之远者远:(3)人君当神器之重重:(4)居域中之大大:(5)不念居安思危①安:②危:(6)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长: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2)而况于明哲乎!译文:环节二:分析文理5.下列对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
C.“而况于明哲乎!”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二)阅读课文第2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凡百元首凡百:(2)承天景命①承: ②景:(3)能克终者盖寡①克: ②盖:(4)虽董之以严刑董:5)所宜深慎宜: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 今义:尽情(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 今义:指走路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能克终者盖寡终:(2)貌恭而不心服①貌: ②心: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译文:(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译文:5.下列各句中,属于分析人君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的一项是①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③夫在股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情以傲物④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⑤怨不在大,可畏惟人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④⑤6.下列对第2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指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从正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布置预习时,要求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认真阅读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现在,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三个段落。
其他同学看看他们的诵读有没有体现文言文诵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指名三位学生分别诵读课文三个段落)师:请一位同学对他们的诵读作一个简要的评点。
生:读文言文要注意断句,以及字音和现代文的不同。
这一点,他们都已经注意到了,可是读得不是很流畅。
(听课文录音)(教师诵读课文)师:好,请同学们对录音的诵读和我的诵读作一个比较和评价,说说你认为谁读得更好。
哪位同学先说?生:我更喜欢老师你的诵读,因为我感觉这是魏徵对太宗说的话,你的诵读体现了他对太宗所作所为的着急以及他激动的心情。
师:激动的心情,很着急,愿望很迫切?生:对。
师:谢谢。
其他同学呢,有没有不同意见?生:我也认为黄老师你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抑扬顿挫比较明显,而录音读的时候,感觉读起来好像比较平,比较柔。
(学生笑)师:谢谢同学们的肯定。
不过,我还想听听不同的意见。
生:我觉得还是温柔一点比较好。
如果他怕掉脑袋的话,他应该温柔一点吧。
师: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篇课文,应该是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呢?是“柔”一点还是“刚”一点?(板书:基调)或者说,如果魏徵上书要当朝读这篇奏议,他诵读时的感情应该是怎样的?生:应该很着急,希望能说服唐太宗。
师:对,这是他的目的。
其实,我倒觉得我和录音的诵读,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还是比较一致的。
有些同学也已经体会出来了。
(转向一位学生)你体会出这篇文章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生:我觉得应该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整体语言都是慷慨激昂的。
生:我觉得语言形式上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师:能具体从句子的形式上说说特点吗?生:第三段运用了一系列的排比来论述事理,很有气势。
师:很好,其实修辞的运用都和语言形式有着紧密的关联。
比如排比,从句子形式角度来看,常常都是整齐的句式,也叫整句。
魏征这篇奏议把整句和长短交错的散句结合,非常有表现力。
《谏太宗十思疏》训练题
《谏太宗十思疏》【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进谏./饯.别疏浚./俊.俏殷.忧/殷.红B.崇.高/鬼祟.竭.诚/应届.苟.免/污垢.C.朽.索/珍馐.谦.冲/悭.吝懈.怠/携.带D.谗.邪/禅.意黜.恶/雏.鸟谬.赏/绸缪.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自我约束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D.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垂拱:拜谒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何必劳.神苦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必固其根本..根本:树根 B.人君当.神器之重当:主持,掌管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大 D.虽董.之以严刑董:懂得5.下列各句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长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③居域中之.大④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因.为诬上,卒从吏议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其.皆出于此乎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今守之而.不足D.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董之以严刑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浚.其泉源浚:疏通 B.而况..于明哲乎而况:何况C.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冲:前进,进取 D.能克.终者盖寡克:能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役聪明之.耳目之:结构助词,“的” B.必固其.根本其:指示代词,“它的”C.戒奢以.俭以:介词,“用” D.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而:连词,表并列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则思知足..以自戒C.则思虚心..以纳下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B.作为一名君主,奖赏和刑罚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D.治理天下要任人唯贤,放手让百官自己去处理职责内的事务,不必干涉。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了多篇关于“谏太宗十思疏”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从中能找到对您有所帮助的内容。
相关资料一 :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通假字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同“震”,震慑。
,)2.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
3.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同“毋”,不要。
[5]古今异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以纵情:,放纵情感,即“”;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14.承天景命景:古义:重大。
今义:景色。
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亲人。
今义:自己的身体。
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 :以(之)为;把......当作。
今义:认为。
[5]7.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古义:特指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权。
今义:泛指祭祀用品。
8.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
谦词。
今无此意。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指表面上。
心:指内心里。
2. 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做君主,统治。
3. 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形容词作名词,责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位置。
惧谗邪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可行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小人、不好的行为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安:形容词作名2词,安逸的环境。
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情形。
4. 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穷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长:长远。
克终者盖寡终:坚持到底。
5. 形容词使动用法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
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现象、默写、翻译及答案【部编版必修15课文】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15课】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教材的两篇古文。
精心编辑了这两篇古文的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翻译、理解性默写习题,后附有答案。
一、《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魏徵,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为镜,可以,以古为镜,可以,以人为镜,可以。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二)文言现象积累:1、重点字解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2.臣闻求木之长.者:3.必固.其根本:4.必固其根本.:5.欲流之远.者:6.必浚.其泉源:7.必浚其泉源..:8.根不固.而求..木之长:9.臣虽在下愚..:10.人君当.神器之重:11.居域中之大.:12.塞源而欲流长.也:13.承天景.命:14.善始者实繁.:15.克.终者盖寡:16.克终者盖.寡:17.克终者盖寡.:18.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19.则纵情以傲物..:2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1.虽董.之以严刑:22.振.之以威怒:23.诚.能见可欲:24.将.有作:25.将有作.:26.则思谦冲.以自牧:27.则思谦冲以自牧.:28.惧满溢..:29.则思江海下.百川:30.乐.盘游:31.则思慎始而敬.终:32.虑壅蔽..:33.惧谗邪..:34.则思正.身以黜恶:35.则思正身以黜.恶:36.则思无因喜以谬赏..:37.宏兹.九德:38.宏.兹九德:39.简.能而任之:2、一词多义善:①择善.而从之:②善.始者实繁:则: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则.智者尽其谋: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虽.董之以严刑:长: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②塞源而欲流长.也:下:①则思江海下.百川:②必竭诚以待下.:诚:①诚.能见可欲: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以:①纵情以.傲物:②戒奢以.俭: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⑤虽董之以.严刑:⑥振之以.威怒:⑦则思知足以.自戒:⑧则思知止以.安人:⑨则思谦冲以.自牧:能:①诚能.见可欲:②简能.而任之:3、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振.之以威怒: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③居安.思危: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⑥则思正.身以黜恶:⑦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⑨则思正身以黜恶.:⑩慎谗邪..:⑪宏.兹九德:⑫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而况于明哲乎: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④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⑤则思三驱以为度: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⑧戒奢以俭:⑨诚能见可欲:⑩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三)理解性默写: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
4.《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新课标必背72篇)
4.《谏太宗十思疏》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4.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要赏罚得当。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基础知识测试《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
文言基础知识测试《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1.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 .辟邪说,难壬人 C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 .不复一一自辨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 A.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B. 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 C.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D. 以致..天下怨谤也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故:原因,缘故B .以致天下怨谤.也 谤:诽谤,指责C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恤:顾虑,考虑D .度.义而后动度:计划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终必不蒙见.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C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D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固.其根本 理固.宜然 B. 人君当.神器之重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C. 居.域中之大 居.则曰:“不吾知也” D. 有善.始者实繁 不如因善.遇之 6.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③.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③.振之.以威怒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③.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③.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③.牛何之. 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 B. 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 C. 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D. 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7.下列各项中,划线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将崇极天之峻今日之事何如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其皆出于此乎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吾尝终日而思矣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董之以严刑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信.者效其忠烟涛微茫信.难求B. 求.木之长者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莫.不殷忧而道著莫.之能御也D.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凡.六百一十六言9.下列词语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择善.而从之B. 江海下.百川智者尽.其能C. 必固.其根本道.芷阳间行D. 人君当神器之重.知止以安.人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永保无疆之休.休:安宁B. 情不胜.其欲胜:超过C.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物:别人D.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美好的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虽董之以严刑董:惩罚莫不殷忧而道著著:显著B. 有善始者实繁繁:多能克终者盖寡克:坚持C. 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终苟免而不怀仁苟:苟且D.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因:因此可以尽豫游之乐豫:安乐12.下面对句式分类正确的是()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e.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f.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g. 至于怨诽之多h.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A.ac/beh/dg/fB.ad/beh/c/g/fC.ad/bce/fh/g D ac/bedh/f/g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秦时与臣游.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不如因善遇.之C.于反覆不宜.卤莽至于颠覆,理固宜.然D.举.先王之政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见”字的意义解释与例句相同的项是()例.今君实所以见.教者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B .冀君实或见恕 C. 终必不蒙见察D.见笑于大方之家15.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项是( ) A. 故今具道所以 具:详细 B. 冀君实或见恕也 冀: 希望 C. 辟邪说,难壬人 难:排斥 D.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强:强行16.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项是( )A. 于反覆..不宜卤莽 反覆:一遍一遍,又多次重复。
苏教版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评课稿
苏教版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评课稿引言《谏太宗十思疏》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作者孟郊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本文将对苏教版必修三所选的《谏太宗十思疏》进行评课,探讨该篇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
一、文本介绍《谏太宗十思疏》是孟郊所著的一篇辞章,共分为十个部分,每个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政治、社会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和忧虑。
这篇文本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受后世人的喜爱和推崇。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谏太宗十思疏》,学生应能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容。
2.掌握理解古文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思考能力。
4.培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本背景通过讲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当时政治和社会的特点,为学习文本打下基础。
2. 文本解读通过逐段解读和分析,《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每个部分都应得到充分的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并就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和句子进行深入讨论。
3. 语言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夹叙夹议等。
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
4. 阅读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整体把握、分析句子成分和短语解释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
四、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和理解,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课堂演讲通过课堂演讲,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多媒体辅助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如播放相关视频、音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现象、选择、简答【统编版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习题【统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重点字解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2.臣闻求木之长.者:3.必固.其根本:4.必固其根本.:5.欲流之远.者:6.必浚.其泉源:7.必浚其泉源..:8.根不固.而求..木之长:9.臣虽在下愚..:10.人君当.神器之重:11.居域中之大.:12.塞源而欲流长.也:13.承天景.命:14.善始者实繁.:15.克.终者盖寡:16.克终者盖.寡:17.克终者盖寡.:18.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19.则纵情以傲物..:2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1.虽董.之以严刑:22.振.之以威怒:23.诚.能见可欲:24.将.有作:25.将有作.:26.则思谦冲.以自牧:27.则思谦冲以自牧.:28.惧满溢..:29.则思江海下.百川:30.乐.盘游:31.则思慎始而敬.终:32.虑壅蔽..:33.惧谗邪..:34.则思正.身以黜恶:35.则思正身以黜.恶:36.则思无因喜以谬赏..:37.宏兹.九德:38.宏.兹九德:39.简.能而任之:2、一词多义善:①择善.而从之:②善.始者实繁:则: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则.智者尽其谋: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虽.董之以严刑:长: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②塞源而欲流长.也:下:①则思江海下.百川:②必竭诚以待下.:诚:①诚.能见可欲: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以:①纵情以.傲物:②戒奢以.俭: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⑤虽董之以.严刑:⑥振之以.威怒:⑦则思知足以.自戒:⑧则思知止以.安人:⑨则思谦冲以.自牧:能:①诚能.见可欲:②简能.而任之:3、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振.之以威怒: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③居安.思危: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⑥则思正.身以黜恶:⑦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⑨则思正身以黜恶.:⑩慎谗邪..:⑪宏.兹九德:⑫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而况于明哲乎: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④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⑤则思三驱以为度: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⑧戒奢以俭:⑨诚能见可欲:⑩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之长.(zhǎng)者浚.(jùn)其泉源B.虑雍.(yōng)蔽正身黜.(chù)恶C.克终者盖.(gài)寡董.(dǒng)之以严刑D.垂拱.(gǒng)而治仁者播.(bō)其惠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强聒.(ɡuā) 卤莽.(mǎnɡ) 见恕.(shù) 辟.邪(pì)B.拒谏.(qiān) 汹.汹(xiōnɡ) 盘庚.(ɡēnɡ) 膏.泽(ɡāo)C.不恤.(xù) 怨谤.(bànɡ) 利弊.(bì) 会晤.(wù)D.胥.怨(xù) 儒.生(rú) 挑衅.(xìn) 怨诽.(fěi)3、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浚.其泉源(jùn)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yōng)C.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D.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buō)4、下列四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项王日:“沛公安.在?”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君臣固.守以窥周室D.得不厚而望国之治.劳心者治.人,劳人者治于人5、下列四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B.善始者实.繁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不同C.振.之以威怒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D.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不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6、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则思知止以.安人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塞源而.欲流长也D.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勇者.竭其力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盖在殷忧,必竭诚..,承天景命..以待下B.凡昔元首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休闲)B、虽董.之以严刑(督责)C、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D、役.聪明之耳目(劳损)9、下列四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君臣固.守以窥周室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1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2、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诚的人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1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山峦为晴雪所.洗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5、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 B.善始者实.繁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春华秋实.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叶徒相似,其实.不同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长也振.长策而御宇内流.水不腐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源不深而望流.之远16、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克终者盖.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而.况于明哲乎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D.而况于.明哲乎臣闻求木之.长者青取之于.蓝17、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克终者盖.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不以.物喜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笑而.遣之D.善始者.实繁陈胜者.,阳城人也,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盖在殷忧,必竭诚..,承天景命..以待下B.凡昔元首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B、承天景.命(大)C、盖在殷.忧(深)D、克终者盖.寡(能够)20、下列句子所包含的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1、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谏太宗十思疏的评论
《谏太宗十思疏》的评论1.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魏征评论:“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
考之于今,其风近坠……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
”典型史实:王珪谏太宗出美人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
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
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 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魏征评论:“陛下贞观之始,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民犹子,每存简约,无所营为。
顷年已来,意在奢纵,勿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典型史实:张玄素谏修乾阳殿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幸,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
深愿陛下思之……”太宗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
且陛下初平东都,太上皇敕大殿高门并宜焚殿,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于贫人。
事虽不行,然天下翕然,讴歌至德。
今若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
五六年间,趋舍顿异,何以昭示子孙,光敷四海?”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魏征评论:“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己从人,恒若不足。
顷年已来,微有矜放。
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明,心轻当代。
”典型史实: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贞观三年,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孔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
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上,求访能事。
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以唐太宗的名义给魏征的秦疏写一篇评语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以唐太宗的名义给魏征的秦疏写一
篇评语
对于魏征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视,说它是“言穷切至”,使得自己“披览亡倦,每达宵分”。
他还曾使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训戒太子。
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经常拜读这篇奏疏,用以规戒自己。
由此可见它在封建时代的重要意义。
即使到了现代,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也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这篇奏疏,在写作上很有其特色,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文章根据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之后,逐渐骄傲自满,生活日趋奢靡地情况,指出了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不可以“竭诚以待下”,必然会使“骨肉为行路”,最后导致至亲疏远,君臣解体,离心离德,难于保守天下。
奏疏不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危害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对症下药,提出“十思”的措施,既明确具体,又实用而不空泛,针对性很强。
《谏太宗十思疏》问题导读—评价单
《谏太宗十思疏》问题导读—评价单《谏太宗十思疏》问题导读——评价单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2.过程和方法: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1、诵读提纲的梳理。
2、作者语气的体会。
3、体会作者用典的效果。
学法提示1、学习和运用有效教学的方法进行结构化预习(查、划、写、记、练、思)。
2、学习和运用有效教学的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魏徵,字玄成。
初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
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
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
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
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徵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
有诗文流传于世。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徵病卒。
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徵没,朕亡一镜矣!”但是后来好像太宗又把魏征的碑给亲自砸毁?2、题解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自鉴录》)他还作过一篇《民可畏论》,其中说道:“天子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诚可畏也。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徵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高一语文(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一)-3学习任务单
《谏太宗十思疏》(一)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积累关于魏征及奏议类文体“疏”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3.结合文本,赏析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说理效果。
【课前预习任务】结合注释、工具书,通读全文,梳理文意。
【课上学习任务】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积累魏征,字玄成,是(朝代)著名的家,以直言敢谏著称,历史上称其为“”。
魏征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于其手,有“”之称。
2.文体知识积累“疏”是古代奏议类文体的一种,专指臣下向国君的奏疏。
“疏”有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之意,文学史上“疏”类名篇有晁错的(篇名)、贾谊的(篇名)等。
二、听读正音浚.()其泉源塞.()源殷.()忧载.()舟懈怠..()()壅.()蔽谗.()邪黜.()恶谬.()赏鸣琴垂拱.()三、研读文本(一)阅读《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二)阅读《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课后作业】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段一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①,当时谏舜禹者十有余人。
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太宗曰:“卿言是矣。
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
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
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取材于《贞观政要·求谏》)【注】①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文段二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
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
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
平定虽同,人情则异。
《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
《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第一篇:《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太谷二中“三 五 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2012级语文学科组设计《谏太宗十思疏》问题解决—评价单设计人:卜秀瑞审核人:高一语文学术小组课时数:3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3.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学,诵读课文,疏通文言。
2.小组合作,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师生探究,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1.积累文言现象。
2.理解“十思”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模块一、初高中知识衔接:一、文学常识:疏,疏,疏条理,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后作为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奏疏。
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
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表,古代臣下给皇帝奏章的一种文体。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疏,重在“议事”;表重在“陈情”。
)“谏”是规过劝善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对上。
规劝的言论也可以称为“谏”,如同学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就是“规劝的言论”的意思。
“谏”古代专指用于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规劝其改正不当的言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动词,尽。完。 )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动词,胜利,取胜)
(5)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滕王阁序》 (形容词,盛大的)
(6)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动词,胜过,超过)
(7)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形容词,优美的,美好的)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魏徵,字玄成。初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
17 年,以
“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 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
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
管文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实:的确 克:能够)
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傲视别人)
8、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督责
振:通“震” ,震慑)
景:大
殷忧:深忧)
9、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 10、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危:高 谦冲:谦虚 1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壅蔽:堵塞、蒙蔽) 12、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兹:这 简:选拔)
(四)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词语
1、必固其根本(固:形容词是动用法,使牢固)
2、德不厚而思国之治(治:动词作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
3、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崇:形容词作动词,提高
)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动词作名词,行路的人,陌路人)
5、君人者(君:名词作动词,作君王)
6、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象、句式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
1 、诵读提纲的梳理。 2 、作者语气的体会。 3 、体会作者用典的效果。
学法提示
1、学习和运用有效教学的方法进行结构化预习(查、划、写、记、练、思)
。
2、学习和运用有效教学的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牧:自我约束)
13、信者效.其忠(效:献出) 二、实词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 (二)古今异义
,震慑)
1、臣闻求木之根本..(古义:树根 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欲
今义:尽情地)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义:高,很高的位置
) )
) )
)
2、胜
(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谏太宗十思疏》 (
(2)沛公不胜杯勺。 《鸿门宴》(
)
(3)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
(5)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滕王阁序》 (
(6)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
)
(7)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
德昭著,一旦取得功成后道德就随之衰退了。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 ,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
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
4、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译:当国君的人, 如果真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 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 将要兴建什么,
3、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君人者(
)
6、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7、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8、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9、亏无为之大道哉(
) )
)
) ) )
)
三、虚词
1、其
(1)必固其根本(
)
(2)必疏浚其泉源(
)
(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
(4)则智者尽其谋(
)
4
《谏太宗十思疏》问题导读——评价单
参考答案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 (固:使牢固 2、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 ) 3、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治:治理得好,太平)
本:树根)
4、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休:美好)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凡百:大凡、所有的
今义:认为)
(三)一词多义
1、安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
(3)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
(6)沛公安在哉?《鸿门宴》 (
)
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 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有利于初唐的强 盛。
本文以 “思” 为线索, 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 文理清晰, 结构缜密。 并运用比喻、
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预习评价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 (
今义:发生某种不良情况的危险性高)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将……作为
今义:认为)
(三)一词多义
1、安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形容词,安定,太平)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形容词,安稳,安定)
(3)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动词,安然,安适)
(5)其为惑也终不解意(
)
(6)其皆出于此乎(
)
(7)其可怪也欤(
)
2、者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君人者(
(3)则智者尽其谋(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6)此三者,吾遗恨也(
(7)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 )
) )
) ) )
四、句式
1、 省略句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
2、 倒装句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2)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3)虽董之以严刑,镇之以威怒(
3
) ) )
五、难句翻译 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4、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译: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
就要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
来斥退奸恶小人。
7
1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12、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13、信者效.其忠(
)
二、实词
) )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 )
(二)古今异义
1、臣闻求木之根本..(
)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将……作为
)
2
)
) ) )
3、克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
)
(2)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
)
(3)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
)
(4)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 (
)
(5)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 (
)
(四)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词语
1、必固其根本(
)
2、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5
3、克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动词,能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动词,战胜,攻破)
(3)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动词,克制) (4)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 (动词,成功) (5)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
(动词,通“刻” ,刀刻,雕刻)
夫,封郑国公。魏徵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据史载:贞观十
七年,魏徵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
“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
但是后来好像太宗又把魏征的碑给亲自砸毁?
2、题解 唐太宗即位初期, 因隋鉴不远, 故能励精图治。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 “舟所以比人君,
( 3)虽董之以严刑,镇之以威怒
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道德培养得不够深厚,感情不能战胜物欲。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
6
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译:(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那个不是忧心忡忡却因而道
2、 必浚.其泉源(
)
3、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
)
4、 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
) )
5、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
6、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7、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8、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