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唐风·椒聊》原文翻译及鉴赏
《诗经》115山有枢116扬之水117椒聊118绸缪
《诗经》115山有枢116扬之水117椒聊118绸缪《诗经》115 山有枢嘲讽守财奴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间白榆长。
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装。
你有车子又有马,不驾不骑放一旁。
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享受心舒畅。
山上长有臭椿树,菩提树在低洼处。
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水来不扫除。
你家有钟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无。
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占有心舒服。
山坡上面有漆树,低洼地里生榛栗。
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乐器。
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
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得意进你室。
1、枢(舒shū)、榆(余yú)、栲(考kǎo)、杻(扭niǔ):皆为树木名。
2、《集传》:“枢,荎(池chí),今刺榆也。
”陈藏器《本草拾遗》:“《诗》之枢,即刺榆;《诗》之榆,即大榆,白榆。
”3、曳(叶yè):拖。
娄:即“搂”,用手把衣服拢着提起来。
《正义》:“曳娄俱是着衣之事。
”4、宛:通“菀”,萎死貌。
5、《毛传》:“栲,山樗(初chū,臭椿)。
杻,檍(亿yì)也。
”《传疏》:“山樗与樗不同。
……叶如栎木,皮厚数寸,可为车幅,或谓之栲栎。
”6、廷:指宫室。
7、埽(扫sào):通“扫”。
8、考:敲。
9、保:占有。
10、永:《集传》:“永,长也。
……饮食作乐,可以永长此日也。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晋昭公,说晋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埽,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以刺之也”。
这一说法毫无史实根据,不足为信。
我们从诗歌本身来考察,认为它该是嘲讽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的作品,郝懿行《诗问》云:“《山有枢》,风(讽)吝啬也。
”可谓一语破的。
也有人以为这首诗是“刺俭而不中礼”之作(如季本《诗说解颐》、方玉润《诗经原始》),这与“讽吝啬”说相去不远,但似较拘牵,不及前一说那么圆通无碍。
至于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为答前篇《蟋蟀》之作,“盖以答前篇之意而解其忧”,“盖言不可不及时为乐,然其忧愈深而意愈蹙矣”。
椒聊唐风国风诗经注释译文赏析
注释
椒聊之实:椒,花椒、山椒。聊,同“莍”,草木 结出的串串子实。实,结实。 蕃衍盈升:蕃衍,生长众多。盈,满。升,古代容器 量具。 硕大无朋:硕,大、壮。朋,比。 椒聊且:且,读音(ju),句末助词。 远条且:远条,香气四溢。一说枝条蔓长。 匊:古字“掬”,双手合捧为掬。一说二升为一掬, 也通。 笃:厚重、诚恳。
Hale Waihona Puke 诗经 国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 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 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译文
花椒结实一串串,孳生盛多 满盈升。那个人儿啊,高大强 壮无匹。椒聊之香,飘飞远扬。 山椒结实真繁盛,滋长茂 盛实盈捧。那个人儿啊,高大 强壮笃重。椒聊之香,飘扬悠 长。
延伸解析
对《椒聊》诗义的认识也是歧议众多。单从字面意 思来看,该诗是在赞美某个男子家族人丁兴旺,本人也强 壮诚恳、受人尊敬。 个人赞同古人以为该诗和晋国大小宗相争,曲沃姬族 人丁兴旺、势力强盛有关。 一种可能性如古人所猜,这是晋人赞扬曲沃桓叔家族 昌大或者讽喻晋君警惕小宗野心的作品。 再一种可能性是与晋献公剪灭“桓庄之族”、强化专 制的事件有关。或者是事前提醒晋献公限制公族(因为他 们“蕃衍盈升、硕大无朋”),或者是事后感伤公族凋落、 故意以“椒聊”反讽。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唐风诗经
。公元前531年至公元 前526年在位。 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昭公为恢复霸业,与齐 国争夺霸主,召开平丘之会,会见刘子、晋侯、齐侯 、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 薛伯、杞伯、小邾娄子等十多国代表。会中齐、晋二 国有冲突,齐国宰相晏婴提出“盟无常主,惟有德者 居焉”。晋将羊舌肸说:“德虽不足,而众可用也。 ”晋国最后失去了盟主的地位。晋昭公时,赵简子为 大夫,专管国事政务,《史记》记载扁鹊为赵简子看 过病。据《史记》,昭公死后,六卿强而公室弱,国 家大权旁落至赵、魏、韩、智、范、中行六家手中。
唐风 椒聊
诗经 国风
.
椒聊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掬。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椒聊且,远条且。
.
题解
‘椒’音之训 《尔雅》训木篇云:“椒,樧,醜,莍(即‘丑’,在《诗经》中训诂为‘楚 ’字最恰当)、。”‘莍’应该训诂为‘楚椒’, ‘辣椒’的楚音,称为‘板莍 ’( bǎn jiǔ),bǎn jiǔ)。‘板莍’两字,根据易理,音训为字器‘伴九’, 即‘伴九阳而行’,最为妥帖。《周易· 乾卦》云:“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楚音的高贵,归在音雅上,读《周易》、《诗经》、《楚词》,都离不开楚音的 支撑。‘椒,樧,醜,莍’合训为‘咎杀筹逑’,大意为‘子为政,何言杀,杀 之源,在敌对双方筹谋内外,具体是指秋音在绸缪上的运用,一为君子好逑,二 为君子好囚’。君子好逑的是‘好德如好色’的道德文章,君子好囚的是‘约我 以礼’的道德规范。 ‘椒jiǔ’音在《诗经》中运用的最高境界在《鹊巢》一诗中,《鹊巢》云‘鸠 ’曰:“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 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这哪里是云‘鸠’, 那是云‘究天文、识地利、谋伟业、成大就’。 杜牧在其名篇《阿房宫赋》中有句话,到出了jiǔ音与lan音的奇妙组合:“烟 斜雾横,焚椒(jiǔ)兰也。”《鹊巢》一诗,就在‘二南’之中,楚音‘nán’、 ‘ lan’向来不分,文人三友‘梅、兰、菊’,都是春秋音训与‘花鸟草木之名’ 结合的产物。梅、兰、菊,就是‘美经、总揽、诸和’的谐音。
《诗经》中的食谱文化
《诗经》中的食谱文化作者:唐黎标来源:《烹调知识》 2019年第1期《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和保存了周初至春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按照《风》《雅》《颂》的体例编撰而成。
《诗经》中的作品,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深厚而丰富的文化积累,食谱文化也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从其中涉及到的食谱,可以感受到先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食物养生、祭祀等观念,也可以了解到周人们对食文化的重视。
下面就从《诗经》中涉及到的食物来研究食谱文化。
一、《风》中食物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从十五国风中,可以得知有关食物的篇目有以下这些:《诗经·周南·卷耳》云:“采采卷耳”。
“卷耳”是植物名,今名苍耳,嫩苗可吃,也可作药用。
《诗经·召南·有梅》云:“有梅,其实七兮。
”朱熹《诗集传》曰:“梅,木名,华白,实似杏而酢。
”梅子是先民较早认识的调味品。
本首诗论及食物配料。
《诗经·唐风·椒聊》云:“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椒”,花椒。
果实红色,种子黑色,可入药或调味。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云:“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苌楚”,即羊桃、猕猴桃,蔓生植物,实可食。
《诗经·桧风·匪风》云:“谁能亨鱼?之釜。
”“亨”,古时和“烹”通用。
“釜”,锅。
“”,大锅。
这里意思是说用锅煮食物。
《诗经·豳风·七月》云:“六月食郁及,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郁”,蔷薇科小灌木,果实名郁李。
“”,野葡萄。
《诗经·豳风·七月》云:“黍稷重,禾麻菽麦。
”“黍”,糜子,小米。
“稷”,高粱。
“重”,早种晚熟的谷。
“”,晚种早熟的谷。
“禾”,黍等。
二、《雅》中食物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通读《诗经》,很清楚的得知,其中有一些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而大部分燕飨诗存于《小雅》《大雅》中,这些燕飨诗中有相当丰富的食谱知识和文化。
诗经-风-国风·唐风12篇(原文译文)
诗经-风-国风·唐风12篇(原文译文)蟋蟀所属分类:国风·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以大康。
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注释】聿〔yù〕:语气助词,无实义,后同。
莫〔mù〕:古同“暮”,傍晚,引申为迟、晚、将尽。
除:流逝,过去。
已:甚,很,后同。
大〔tài〕康:安泰康乐。
职:专主,专门,后同。
一说得、要。
居:处所,引申为本职、本分。
无荒:此指不荒废本职之事,后同。
瞿瞿〔jù jù〕:勤勉谨慎貌,一说惊视瞻顾貌。
迈:时光流逝。
蹶蹶〔jué jué〕:勤勉貌。
役车:古代平民所乘的服役出行之车。
慆〔tāo〕:消逝。
【翻译】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度过。
如今我不快乐,日月不停流逝。
不要过于安泰,得要专想本分。
喜乐不误职事,贤士勤勉谨慎。
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完结。
如今我不快乐,日月不停迁变。
不要过于安泰,得要专想外事。
喜乐不误职事,贤士勤勤恳恳。
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终尽。
如今我不快乐,日月不停褪去。
不要过于安泰,得要专想忧患。
喜乐不误职事,贤士安然和乐。
【解读】《蟋蟀》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判为对晋僖公的讽刺,认为他“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
宋人王质《诗总闻》则提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亦言:“盖士大夫忧思深远,相乐相警,勉为良士之诗”,这一观点较为公允。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采用复沓结构,各章仅动五字。
各章皆以“蟋蟀在堂”起兴,实际上已经暗示了一岁将尽的时节背景。
此后诗人数言自己“不乐”,自然引出日月流转、岁月易逝的慨叹,以及贤良之士要居安思危、谨慎勤勉的主题。
本诗多用连绵词,且交错押韵,极具韵律之美。
诗经《椒聊》原文、翻译及鉴赏
诗经《椒聊》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椒聊》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椒聊之实,①花椒果实连成串,蕃衍盈升。
诗经《椒聊》译文及鉴赏《椒聊》赏析
诗经《椒聊》译文及鉴赏《椒聊》赏析《椒聊》此诗的第二章几乎是第一章的再现,只是调换了两个字,这种复沓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反复吟诵,可以收到一唱三叹、情意深致的艺术效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椒聊》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椒聊》先秦:佚名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译文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采来可把升装满。
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形象高大不能表之以言。
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
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两手采来一捧满。
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诚实高大而且忠厚良善。
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
《椒聊》注释椒:花椒,又名山椒。
聊:同“莍”,亦作“朻”、“梂”,草木结成的一串串果实。
闻一多《风诗类钞》:“草木实聚生成丛,古语叫作聊,今语叫作嘟噜。
”蕃衍:生长众多。
盈:满。
升:量器名。
硕大:指身体高大强壮。
无朋:无比。
且(jū):语末助词。
远条:指香气远扬。
一说长长的枝条。
条:长。
匊(jū):“掬”的古字,两手合捧。
又,《周礼·考工记·陶人》疏引《小尔雅》云:“匊,二升。
”亦通。
笃:厚重。
形容人体丰满高大。
《椒聊》鉴赏根据胡长青的说法,把此诗理解为赞美男子的诗应更为切合诗旨。
他说,因为《诗经》所产生的时代,属于父系社会,男子早已享有无上的权威,这时期的生殖崇拜是以男性为主题的,称赞子孙众多,是对男性生殖能力的颂扬。
把生育单纯地归之于妇女,囿于现代的认识习惯,不免惑于事物的表象了。
再考察一下诗的本身,通观全篇,并不存在一处描写妇女某种特征的字句,况且“硕大无朋”“硕大且笃”,不是描绘妇女的词语。
如果与《卫风·硕人》对妇女身材的描写相对照,更可明了二者的区别。
此诗首先以兴的手法,抒写景物之美。
粗大虬曲的花椒树,枝叶繁茂,碧绿的枝头,结着一串串鲜红的花椒子,阵阵清香,随风飘动,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采摘下来,足有满满的一升。
诗经名句及成语
诗经名句精选及翻译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追求的)对象。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
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
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
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
诗经唐风椒聊翻译含义
诗经唐风椒聊翻译含义
摘要:
1.诗经唐风椒聊的概述
2.诗经唐风椒聊的翻译
3.诗经唐风椒聊的含义
正文:
1.诗经唐风椒聊的概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唐风椒聊是诗经中的一篇,属于唐风系列,该系列共有十二篇诗。
椒聊是篇名,它的主题是赞美唐尧的德行。
全文共四句,采用四言诗的形式,韵律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唐尧的崇敬之情。
2.诗经唐风椒聊的翻译
诗经唐风椒聊原文如下: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维常之依。
彼路斯行,自彼成败。
载芟载柞,乃事其父。
翻译如下:
椒树的果实,繁茂丰硕。
那些子孙,都是常道的依靠。
那些道路,成败都在其中。
割草伐木,都要孝敬父亲。
这首诗通过赞美椒树的果实丰收,寓意唐尧的子孙繁多,继承了唐尧的美德。
诗人表达了对唐尧的敬仰之情,同时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3.诗经唐风椒聊的含义
诗经唐风椒聊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赞美唐尧的德行:通过赞美椒树的果实丰收,寓意唐尧的子孙繁多,继承了唐尧的美德。
(2)强调孝道:诗中提到“载芟载柞,乃事其父”,强调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表明在唐尧的时代,孝道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美德。
(3)歌颂唐尧时代的社会风气:诗人通过赞美唐尧的德行和强调孝道,歌颂了唐尧时代的社会风气,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向往。
总之,诗经唐风椒聊以赞美椒树的果实为引子,寓意唐尧的子孙繁多,继承了唐尧的美德。
同时,诗中强调孝道,歌颂唐尧时代的社会风气。
《诗经·唐风》的五个基本特征
《诗经·唐风》的五个基本特征0 引言梁惠王讲:“晋国, 天下莫强焉。
”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事实。
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先进的区域, 为天下人士所向往。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所云“虽楚有材, 晋实用之”便是例证。
是以从历史、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等多方面研究考察晋国, 对于我们现在两个文明的建设都会产生有益的启示和促进的作用。
本文则从文学的角度对晋国文化作一些探讨。
不当之处, 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说起晋国的文学, 可以探讨的话题很多。
比如:从文章方面看, 《尚书》中的《文侯之命》就是重要的文献和文章。
周幽王宠褒姒、废申后、逐太子宜臼, 宜臼奔申。
申侯与犬戎杀幽王, 朝廷大乱, 晋文侯与郑武公迎宜臼立为王, 迁都洛阳, 是为平王。
周平王于是以晋文侯为方伯, 赐以秬鬯、弓矢、名马, 其策命洋洋洒洒, 有波澜, 有感情, 是西周时期少有的一篇优美散文。
从小说方面看, 则《师旷》为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 它是关于晋国大音乐家师旷的故事集, 情节复杂, 叙述明晰, 描写生动, 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又表达了对开明政治与民本思想的追求。
不过, 若从纯文学的角度讲, 最能反映晋国文学成就和特点的还是《诗经》中的《唐风》。
《唐风》是十五国风之一。
风, 即音乐的调子。
十五国风, 即十五个地区的音乐调子, 和各个国家的领地并不完全吻合。
唐风, 便是古代陶唐氏的区域, 即山西晋南盆地大部分地区的音乐调子。
这也是晋国主要的领地。
十五国风中还有《魏风》, 是中条山以南的地区, 今山西芮城一带的音乐调子。
由于晋献公十六年才灭的霍、魏、耿, 入晋较迟, 所以说晋国文化的源头则需由《唐风》开端。
《唐风》反映的是晋国人民的心灵世界。
由于古代音乐的散失, 《唐风》所提供的只是歌词。
这给我们理解每一首诗歌的主旨和内容造成困难。
古今对其解读也是五花八门。
那么, 如何准确把握古代晋国人民的心灵世界?本文围绕一个核心, 紧抓五个基本特征。
诗经名句及成语
诗经名句精选及翻译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贞洁漂亮好姑娘,正是君子好(追求的)对象。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建议的人只假如好心的,即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建议的人即便没有对方所提的弊端错误,也值得引认为戒。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娇艳明媚一树桃花。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译:微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认识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虑;不认识我的人,认为我有什么要求。
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飞扬春风荡。
此刻回来路程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
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平和?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念总不断。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商议,如美玉经过思索。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建议的人只假如好心的,即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
国学宝典《诗经》的详细介绍
【导语】《诗经》是产⽣于中国奴⾪社会末期的⼀部诗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部诗歌总集。
下⾯就给⼤家详细介绍下《诗经》,欢迎阅读! 诗经的简介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6⾸只存篇名⽽⽆诗⽂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编订。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铎深⼊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
周代贵族⽂⼈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部分。
《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
2008年⼊藏清华⼤学的⼀批战国⽵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篇有密切关系。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思征⼈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常⽤复沓的⼿法来反复咏叹,⼀⾸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
《雅》分《⼤雅》、《⼩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雅》的作者是贵族⽂⼈,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外,也写出了⼀些反映⼈民愿望的讽刺诗。
《⼩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价值。
孔⼦曾概括《诗经》宗旨为“⽆邪”,并教育弟⼦读《诗经》以作为⽴⾔、⽴⾏的标准。
先秦诸⼦中,引⽤《诗经》者颇多,如孟⼦、荀⼦、墨⼦、庄⼦、韩⾮⼦等⼈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以增强说服⼒。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
《诗经》“椒”字解--兼谈字意与诗意的互解
《诗经》“椒”字解--兼谈字意与诗意的互解张翠丽【摘要】《诗经》中有三首涉及“椒”意的诗篇,这里的“意”,不仅指它的实意,还包括丰富的文化内涵。
《唐风·椒聊》中“椒”字,据诗意可断非赞男子“子孙众多”而为祝福或赞美女子多子。
《陈风·东门之枌》之“椒”字,考民俗有“赠送祝福或传情”之意,并涉及“巫用降神”之意。
《周颂·载芟》中的“椒”字则非实指意象,乃通假用法。
这里也涉及到诗意与字意之间的关系,我们多从诗意去考字意,但若从相反方向作考察,单个字意的解读也会影响甚至决定诗意。
%There’re three poems involving the meaning of“Chinese red peer”in The Book of Songs.This“meaning” not only refers to its real meaning, but also it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em, the meaning of word“Jiao” in Tang Feng: Jiao Liao is not praising man for“many sons” but the blessing or praisefor women’s fertility. On the basis of folk custom, the meaning ofword“Jiao” in Chen Feng: Jiao Liao is“to bless or to express emotions as a gift”, which also involves the discussion abou t whether or not the meaning of“Jiao” is“a witch makes the gods come with Chinese red peer”. The word“Jiao” in Zhou Song: Zai Shan is not real imagery but a interchangeable word. This also involv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oem and the word meaning. Generally speakcing, meaning of a word is always explained from the poetic meaning, but if it is explained from the reverse direction, the meaning of a single word may also affect and even decide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poem.【期刊名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椒;诗经;多子;赠送;巫用;通假【作者】张翠丽【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诗经》中仅有三首涉及“椒”的诗篇:《陈风·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评注《诗经·唐风·椒聊》
評注《詩經·唐風·椒聊》椒聊之實①,蕃衍盈升②。
彼其之子③,碩大無朋④。
椒聊且⑤,遠條且⑥。
椒聊之實,蕃衍盈匊⑦。
彼其之子,碩大且篤⑧。
椒聊且,遠條且。
注:①椒(jiāo花椒樹。
芸香科植物。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具香氣。
單數羽狀複葉,果實作調味料,並可提芳香油入藥。
種子可榨油,葉制農藥。
古人用椒比喻婦人多子女。
聊:本義為耳鳴。
此處為語助詞,無實義。
一說:聚”說文》聊,耳鳴也。
實:果實,子實。
毛《傳》椒聊,椒也。
鄭《箋》椒之性芬香而少實,今一梂(qiú櫟實)之實,蕃衍滿升,非其常也。
爾雅•釋木》木毀,大椒。
郭璞注: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木毀。
陸璣《草木疏》椒樹似茱萸,有針刺,葉尖而滑澤。
蜀人作茶,吳人作茗。
皆合煮其葉以為香。
本草綱目》李時珍[釋名]秦椒,大椒,木毀。
[集解]秦椒,最易蕃衍。
其葉對生,尖而有刺。
四月生細花。
五月結實,生青熟紅,大於蜀椒,其目亦不及蜀椒目光黑也。
例:唐•杜牧《阿房宮賦》焚椒蘭也。
禮記•祭統》草木之實。
注:菱芡榛栗之屬。
詩•周頌•載芟》實函斯活。
箋:種子也。
明•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複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
②蕃衍(fányǎn即繁衍。
滋生眾多。
盈:滿。
升:量具名。
鬥的十分之一。
即容量單位。
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鬥。
說文》蕃,草茂也。
段玉裁注:左氏傳》曰:其必蕃昌。
小爾雅》兩匊謂之升。
說文》升,十龠也。
從鬥,亦象形。
按,十合也。
朱熹《集傳》椒之蕃盛則采之盈升矣。
說文》衍,水朝宗於海貌也。
又“盈,滿器也。
廣雅》盈,滿也。
禮記•祭義》樂主其盈。
注:盈,猶滿也。
例:荀子•天論》繁啟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藏於秋冬。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灤水闊不盈丈,而中甚深。
《诗经》风雅颂简介赏析
《诗经》风雅颂简介赏析诗经被称为经是在什么时候?《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所以《诗经》在先秦时本称“诗”或“诗三百”,称为“诗经”,成为经典开始于西汉初。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风雅颂简介《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诗经椒聊原文翻译赏析
赏析
• 《椒聊》诗以复叠、夸张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表达 了人们对婚恋和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也间 接地表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含蓄美。诗作 者在丰收时节看见结成一串串可爱的花椒果实和 采集花椒的健美姑娘,便从眼前的丰收景象联想 到未来的生活,希望能和这位理想伴侣采椒姑娘 结为夫妻,将来也会像花椒一样生下一群子女。 因此不禁脱口说出赞美的诗句“椒聊且,远条 且。”意为花椒串串,其香气远飘四方。虽然只 说椒聊,但同时也赞美采椒的姑娘。而且用词简 洁而语意双关,抒情含蓄而意味浓郁。
2019/1/22 4
赏析
• 其次,此诗也表明在古代农业社会里,人 们的审美情趣和择妻标准是身材高大健壮、 肤色红润、心地善良、诚实厚道,而不是 身材娇小、弱不禁风。因为在建设美好家 园的进程中,健美妇女能顶半边天。
2019/1/22
5
2019/1/22
2
赏析
• 唐风是东周和春秋时代在山西中部的唐国民歌。地处黄 河流域的唐国后来因为有“晋水”而改称晋国。当时的 平民主要从事农耕和渔猎。由于战乱频繁和天灾,人口 稀少,田园荒芜,需要休养生息,人们便希望多生育, 增加劳力来建设美好家园。 • 《椒聊》是一首以物比人,托事于物的咏物诗。它具有 触物联想又兼比赋的特点。诗人常常借自然界的鸟兽草 木,山川日月来歌咏人事,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以表 现其歌颂或暴露之意。“椒”是指花椒,它是落叶灌木 或小乔木,果实球形,暗红色。种子黑色,可作调味香 料,也可入药。“聊”是指果实丛生密集。闻一多先生 在《风诗类钞》里说:“草木实聚生成丛,古语叫聊。” 椒聊就是一串串的花椒。
原文之实, 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 硕大无朋。 椒聊且, 远条且。 椒聊之实, 蕃衍盈匊。 彼其之子, 硕大且笃。 椒聊且, 远条且。 花椒结子一串串, 一粒繁衍满 一升。 那边的那位姑娘, 身材高大无人比。 花椒结果一串串, 花椒香远飘四方。 花椒结果聚成串, 一粒繁衍一大捧。 那边的那位姑娘, 身材高大又厚道。 花椒结子聚成串, 花椒香远飘四方。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的意思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的意思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是一句出自《诗经》的名言,意为“花椒和藩子的果实,丰盛茂盛,满满地盛了一升”。
这句诗描写了古代中国农民种植的农作物丰收的情景。
其中,“椒聊之实”指的是花椒和藩子这两种农作物的果实,因为它们在当时的农业社会中非常有价值。
花椒是一种重要的调味料,能够增添食物的味道,而藩子则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可以为人们提供生计。
“蕃衍盈升”则强调了这种丰收的情景,表示农作物的产量非常高,丰硕茂盛,满满地盛了一升。
这个词语“蕃衍”也可以理解为“繁衍、繁殖”,表示丰收的景象也是一种生命力的繁衍和延续。
这句诗表达了古代中国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丰收的喜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
花椒的诗词
花椒的诗词
【实用版】
目录
1.花椒的诗词背景
2.花椒在古代诗词中的意象
3.花椒在现代诗词中的应用
4.花椒诗词的传承与创新
正文
1.花椒的诗词背景
花椒,作为一种独特的调味品,自古以来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在古代诗词中,花椒不仅是一种美食佳品,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先秦诸子百家的典籍,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各类文学作品,都有花椒的身影。
2.花椒在古代诗词中的意象
在古代诗词中,花椒往往寓意着美好、热烈、多子多福等吉祥寓意。
如《诗经》中的《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意指花椒果实繁多,象征着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景。
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也提到:“椒房殿阁重重闭,禁闭昭君辞汉主。
”这里的椒房,指的是后宫中种植花椒的宫殿,寓意着深宫禁闭的昭君。
3.花椒在现代诗词中的应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花椒在现代诗词中的意象更加丰富多样。
现代诗人在创作中,不仅传承了古代诗词中花椒的美好寓意,还赋予了花椒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
如现代诗人郭沫若的《炉边杂忆》中写到:“椒香弥漫暖人身,此时无端念诗人。
”诗中的椒香,既表现了现代生活中的美好享受,又引发了对古代诗人的怀念之情。
4.花椒诗词的传承与创新
花椒诗词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续发掘花椒在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将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传承下去。
同时,我们还要在创作中注入时代精神,让花椒诗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之,花椒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诗词创作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国风·唐风·椒聊》原文翻译及鉴赏《国风·唐风·椒聊》
先秦:佚名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椒聊且,远条且。
【翻译】
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采来可把升装满。
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形象高大不能表之以言。
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
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两手采来一捧满。
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诚实高大而且忠厚良善。
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
【鉴赏】
根据胡长青的说法,把此诗理解为赞美男子的诗应更为切合诗旨。
他说,因为《诗经》所产生的时代,属于父系社会,男子早已享有无上的,这时期的生殖崇拜是以男性为主题的,称赞子孙众多,是对男性生殖能力的颂扬。
把生育单纯地归之于妇女,囿于现代的认识习惯,不免惑于事物的表象了。
再考察一下诗的本身,通观全篇,并不存在一处描写妇女某种特征的字句,况且“硕大无朋”“硕大且笃”,不是描绘妇女的词语。
如果与《卫风·硕人》对妇女身材的描写相对照,更可明了二者的区别。
此诗首先以兴的手法,抒写景物之美。
粗大虬曲的花椒树,枝叶繁茂,碧绿的枝头,结着一串串鲜红的花椒子,阵阵清香,随风飘动,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采摘下来,足有满满的一升。
接着,以此为铺垫,以椒喻人,赞美那个高大健壮的男子,人丁兴旺,子孙像花椒树上结满的果实那样众多。
比喻新奇、妥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后两句又回到了对花椒的抒写上,但因有了中间比喻部分的过渡,已不同于前两句的单纯起兴,而是比兴合一,人椒互化,前后呼应,对人物的赞美进一步深化,含蕴隽永,有余音袅袅之感。
而语尾助词“且”的连用,更是增强了情感的抒发,企慕之意,可谓一往情深。
此诗的第二章几乎是第一章的再现,只是调换了两个字,这
种复沓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反复吟诵,可以收到一唱三叹、情意深致的艺术效果。
此诗另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
比兴的运用,不但使诗的开篇较为自然,没有突兀感;而且以人所共知的美好事物喻人,较含蓄通俗地表现出被赞美主体的品性内涵,易于为人理解、认同。
这在《诗经》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王逸《楚辞章》),也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所普遍接受。
扩展阅读:《诗经》社会功用
《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
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通过赋诗来进行外交上的来往,在春秋时期十分广泛,这使《诗经》在当时成了十分重要的工具。
《左传》中有关这方面情况记载较多,有赋诗挖苦对方的(《襄公二十七年》),听不懂对方赋诗之意而遭耻笑的(《昭公二十年》),小国有难请大国援助的(《文公十三年》)等等。
这些引用《诗》的地方,或劝谏、或评论、或辨析、或抒慨,各有其作用,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凡所称引之诗,均“断章取义”——取其一二而不顾及全篇之义。
这种现象,在春秋时期堪称“蔚成风气”。
这就是说,其时《诗经》的功用,
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赋诗言志”。
想言什么志,则引什么诗,诗为志服务,不在乎诗本意是什么,而在乎称引的内容是否能说明所言的志。
这是《诗经》在春秋时代一个实在的,却是被曲解了其文学功能的应用。
赋诗言志的另一方面功用表现,切合了《诗经》的文学功能,是真正的“诗言志”——反映与表现了对文学作用与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早期阶段的雏形。
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
《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等。
诗歌作者是认识到了其作诗的目的与态度的,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从而达到歌颂、赞美、劝谏、讽刺的目的。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赋诗言志,也是使赋诗言志真正切合《诗经》的文学功能及其文学批评作用。
《诗经》社会功用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包括士大夫与朝廷统治者)利用它来宣扬和实行修身养性、治国经邦——这是《诗经》编集的宗旨之一,也是《诗经》产生其时及其后一些士大夫们所极力主张和宣扬的内容。
孔子十分重视《诗经》,曾多次向其弟子及儿子训诫要学《诗》。
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阳货》)这是孔子对《诗经》所作出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兴、观、群、怨”说,也是他认为《诗经》之所以会产生较大社会功用的原因所在。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阐明了《诗经》的社会功用,
既点出了《诗经》的文学特征——以形象感染人,引发读者的想像与联想,又切合了社会与人生,达到了实用功效。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