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与微波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Z. Q. LI
4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¾传输线电路模型:L、C、R、G分布系统
x x + Δx
R——两根导线每单位长度具有的电阻, 其单位为Ω/m。
L——两根导线每单位长度具有的电感, 其单位为H/m。
G——每单位长度导线之间具有的电导, 其单位为S/m。
C——每单位长度导线之间具有的电容, 其单位为F/m。
¾ 回波损耗(Return Loss) :传输线上任一点入射功率和反射功率之比
RL( dB
)
= 10 lg⎜⎜⎝⎛
Pi Po
⎟⎟⎠⎞
=
10
lg
⎜⎛ ⎜
⎝
1 Γ2
⎟⎞ ⎟ ⎠
=
−20 lg
Γ
第二章
Z. Q. LI
16
传输线阻抗变换
¾ 基本原理-传输线对阻抗的改变
第二章
Z. Q. LI
17
传输线阻抗变换
Γ (x ) =
V V
− (x ) + (x )
=
V
− 0
e
γ
x
V
+ 0
e
−
γ
x
= ΓL e 2γx
其中
ΓL
=
V
− 0
V
+ 0
= Γ (0 )
¾ 输入阻抗
(( )) Z in
(x ) =
V (x ) I (x )
=
Z0
e −γx + ΓL eγx e −γx − ΓL eγx
Zin
(0)
=
Z0
(1+ (1−
¾ 短截线阻抗变换器(Stub Tuner)
¾ 1/4波长阻抗变换线
第二章
Z. Q. LI
18
二端口网络与S参数
二端口网络是最常见的信号传输系统,包括放大器、滤波器、匹 配电路甚至混频器等。描述一个二端口线性网络需要确定其输入输出 阻抗、正向和反向传输函数这4个参数。根据不同的需要,人们定义 了几套等价的参数来描述二端口网络。
∂v( x,t ∂t
) )
= =
− −
∂v( x,t ) ∂x
∂i( x,t ) ∂x
⎧ ⎪⎪ ⎨ ⎪ ⎪⎩
∂2 ∂x2 ∂2 ∂x2
v(x,t) = i(x,t) =
LC LC
∂2 ∂t 2 ∂2 ∂t 2
v(x,t) i(x,t)
具有波动方程形式,对其求 解可得电压和电流关于时间t 和坐标x的函数。
Z0
Z0
¾ 波的反射
─ 无限长传输线不存在反射 ─ 有限长传输线的负载与特征阻抗(实数)相等时,也不存在反射
第二章
Z. Q. LI
12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¾ 一个熟悉的例子
V
5.0
vp
2.5
V
5.0
vp
2.5
I(mA) 50
vp
z=l
第二章
RS=50Ω 5V
Z0=50Ω l
ωt
+
βx
)
第二章
Z. Q. LI
8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¾ 相速和特征阻抗
─ 相速:定义为行波上某一相位点的传播速度(Phase velocity),对于一个正
弦波 cos(ωt-βx),一定相位可表示为ωt-βx=constant,于是相位速度
vp
=
dx dt
=ω β
= ω
¾ IC Design需要传输线知识吗?
─ 空气中1GHz信号的波长为30cm,芯片的尺寸以mm计,因此在这个频 段附近(lower GHz)的RFIC内部通常还不需要考虑传输线效应 ─ 空气中10GHz信号的波长为3cm,芯片的尺寸以mm计,不能满足l << 0.1λ条件,需要考虑传输线效应
第二章
─ 不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和应用范围
第二章
Z. Q. LI
10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¾ 有损耗的传输线
由于导体的电导率和介质的电阻率都是有限的,损耗不可避免
─ 经过同样的推导过程,可以得到
( ) ( ) ( ) ( ) ⎧V
⎪
x
= V0+e−γ x + V0−eγ x = V +
x
+V−
x
= V0+
e−γ x + ΓLeγ x
( ) ( ) ( ) ( ) ( ) ⎨
⎪I ⎩
x
=1 Z0
V0+e−γ x − V0−eγ x
= I+
x
− I−
x
= V0+ Z0
e−γ x − ΓLeγ x
γ = (R + jωL)(G + jωC ) = α + jβ 称为传输常数(propagation constant)
β即为相位常数;α称为衰减常数,表示传输线的衰减特性,单位为(Np/m),
Np与dB的关系为1dB=8.686Np
ΓL = V0− V0+ 表示传输线在负载端(x=0)的反射系数
第二章
Z. Q. LI
11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 特征阻抗不再是一个实数
─ 当R<<ωL, G<<ωC时,β 和Z0近似于无损耗的情况
=V
+
(x)
+V
−
(x)
⎨ ⎪⎩I
(
x)
=
β ωL
⎡⎣V0+e−
jβ
x
−
V0−e
jβ
x
⎤⎦
=
I
+
(
x)
−
I
−
(
x)
入射电压:V +( x ) = V0+e− jβx 入射电流:I +( x ) = βV0+ e− jβx
ωL
反射电压:V −( x ) = V0−e jβx 反射电流:I −( x ) = βV0− e jβx
─ 对应的时间函数表示为
v(x, t) = Re[V (x)e jωt ] = Re[V0+e−α xe− j(β x−ωt) + V0−eα xe j(β x+ωt) ]
i(x, t) = Re[I (x)e jωt ] = Re[V0+ e e −α x − j(β x−ωt) − V0− eα xe j(β x+ωt) ]
Z. Q. LI
2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 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电路中存在较长的连线,或者需要精确分析电路的 工作情况,即使是IC设计也不得不使用传输线理论 ─ IC与外界连接时(不论是测试还是实际应用)都将用到传输线 ─ 传输线现象是典型的高频现象,传输线理论是理解高频电路、信号和系统 的基础和重点
¾ S-参数(散射参数)
— 入射波和反射波 (a和b 的平方即为入射和反射波的功率)
第二章
Z. Q. LI
6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¾ 传输线在正弦激励下的稳态特性
⎧ jωLΔxI (x) + V (x + Δx) = V (x) ⎨⎩I (x) − V (x + Δx) jωCΔx = I (x + Δx)
⎧ ⎪⎪ ⎨ ⎪ ⎪⎩
jω jω
LI ( CV
x) (x
第二章
Z. Q. LI
19
二端口网络与S参数
¾ z-参数
¾ y-参数
¾ h-参数和ABCD-参数(级联参数)
第二章
Z. Q. LI
20
二端口网络与S参数
¾ z、y和级联参数的应用情况
第二章
Z. Q. LI
21
二端口网络与S参数
¾ 高频网络参数测量遇到的问题
─ 这些二端口参数必须在某个端口开路或短路的条件下,通过测量端口电 压电流的方法获得。
第二章 射频与微波基础知识
¾ 传输线 ¾ 传输线阻抗变换 ¾ 二端口网络与S参数 ¾ Smith圆图 ¾ 阻抗匹配
第二章
Z. Q. LI
1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¾ 分布(distributed)系统与集总(lumped)系统
─ 环路电压和节点电流定律在任何时候都成立吗? 当然,如果模型正确的话。
( ) ( ) ⎪⎧Vmax = V
⎨
( ) ( ) ⎪⎩Vmin = V
x max = V0+ + V0− = V0+ 1 + Γ L x min = V,0+ − V0− = V0+ 1 − Γ L
VSWR = Vmax
=
I max
1+ =
ΓL
Vmin Imin 1 − ΓL
ΓL
= VSWR −1 VSWR +1
z
Output V
5.0
2.5
z
Input V
5.0
2.5
z T=l/vp 2T
Z. Q. LI
Open
t t
13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第二章
Z. Q. LI
14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¾ 反射系数
传输线在x处的反射系数用Γ(x)表示,坐标原点定义在负载处
Z. Q. LI
9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 特征阻抗计算:
对于同轴电缆,
Z0 =
μ / ε0 ln⎜⎛ b ⎟⎞ = 377 ln⎜⎛ b ⎟⎞ 2π εr ⎝ a ⎠ 2π εr ⎝ a ⎠
对于微带线, Z0 =
μ / ε0 h = 377 h εr w εr w
(忽略边缘效应)
¾ 抽象的传输线
─ 一根信号线和地(线或面)就组成了传输线 ─ 电磁波将沿信号线传输并被限制在信号线和地之间
第二章
Z. Q. LI
3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¾ 具体的传输线
─ 同轴线或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平行双线(twin-lead, two wire) ─ 微带线 (microstrip),共面波导(co-planar wave guide, CPW)
I ( x)
R1
L1
I (x + Δx)
V (x) R2
x
G L2
V (x + Δx) x + Δx
第二章
Z. Q. LI
5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¾ 无损耗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
⎧⎪⎪v( x,t) ⎨ ⎪⎪⎩i( x,t)
= =
LΔx CΔx
∂ ∂t ∂ ∂t
i(x,t) v(x +
ωL
对它们进行相量域到时间域的反变换可得电压和电流的时域表达式:
[ ] ⎧
⎪
v
(
x ,t
)
=
Re
V
(
x
)e
jω t
=
V
+ 0
cos(
ωt
−
βx
)
+
V
− 0
cos(
ωt
+
βx )
[ ] [ ] ⎨
⎪⎩i( x ,t ) =
Re
I ( x )e jωt
=β ωL
V
+ 0
cos(
ωt
−
βx
)
−
V
− 0
cos(
+ v(x + Δx,t) Δx,t) + i(x + Δx,
t
)
⎪⎪⎧− ⎨ ⎪⎪⎩−
v( x + Δx,t ) − v( x ,t ) = L ∂ i(
Δx
∂t
i( x + Δx,t ) − i( x,t ) = C ∂ v(
Δx
∂t
x,t x+
) Δx,t
)
⎧ ⎪⎪
L
⎨
⎪⎪⎩c
∂i( x,t ∂t
ω LC
=
1 LC
但是我们知道, v p = λf 因而
β = 2π λ
─ 传输线特征阻抗(Z0):定义为入射电压和入射电流的比值
Z0
=
V +(x) I +(x)
=
ωL β
=
L C
在没有反射波的情况下,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为特征阻抗。 由于无限长传输线没有反射波,因此其输入阻抗等于特征阻抗。
第二章
ΓL ΓL
) )
=
ZL
ΓL
=
ZL ZL
− +
Z0 Z0
¾ 在距负载 d 处无损耗传输线的阻抗为
(( )) (( )) ( ) Z in − d
= Z0
eγd + ΓL e −γd eγd − ΓL e −γd
= Z0
1 + ΓL e −2γd 1 − ΓL e − 2γd
第二章
Z. Q. LI
15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 任何电路、元器件、连接线本质上都是分布系统,在某些条件下它们 的分布特性可以被忽略,正如在某些条件下微积分可以简化为四则运算 ─ 对于一条长度为l的低损耗连接线和波长为λ的信号
• 当l << 0.1λ,连线可以看成理想的电路连接线(阻抗为0的集总系统) • 当l > 0.1λ,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分布系统——传输线
β 2V (x) = 0 β 2I (x) = 0
其中 β = ω LC
称为波的相位常数,单位为rad/m,它表示了在一 定频率下行波相位沿传输线的变化情况。
第二章
Z. Q. LI
7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s)
方程的通解:
⎧V ⎪
(x)
= V0+e−
jβ x
+ V0−e jβ x
─ 但是当信号频率很高时,由于寄生元件的存在,理想的开路和短路很难 实现,尤其在宽频范围内实现理想的短路和开路会更加困难。
─ 即使可以做到接近理想的开路和短路,电路也很有可能因此而不稳定。
─ 由于信号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测量点上幅度和相位都可能不同。
─ 这些问题使得基于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难以应用。 ─ 因此,人们提出了散射参数(Scattering Parameters)的概念
传输线无损耗 γ = α + jβ = jβ
(( )) (( )) Z(d) =
Zin (− d ) =
Z0
1 + ΓLe−2γd 1 − ΓLe−2γd
= Z0
1 + ΓLe−2 jβd 1 − ΓLe−2 jβd
=
Z0
(Z L (Z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jZ 0 jZ L
tan tan
βd βd
) )
¾ (电压)驻波比
= − d V(x) dx
) = − d I( x ) dx
⎧ ⎪⎪ ⎨ ⎪ ⎪⎩
jωLI( x ) jωCV ( x
= +
− V ( x + Δx ) −V ( x ) Δx
Δx ) = − I( x + Δx ) − Δx
I(
x
)
⎧ ⎪⎪ ⎨ ⎪ ⎪⎩
d2 dx2 d2 dx2
V (x) + 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