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复习——12分大题.docx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可打印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可打印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历史往往是考生们最为烦恼的一门科目。
这门学科需要考生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及其相关作品等等。
为了方便考生们复习,可打印的历史知识点资料成为了他们的必备工具。
一、古代文明与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代: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形成;活动在黄河中下游地带;出现了封建社会初步阶段。
2. 秦朝:统一六国;推行法家思想;实行阶级统治;修筑长城,内外固守;始建制度化的官僚体制。
3. 汉朝:刘邦、汉高祖;漢武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鼓励农耕;开辟絲绸之路;土地国有化巩固封建制。
4. 三国时期:魏、蜀、吴并存;曹操、刘备、孙权;东晋之前的统一王朝;陈寿《三国志》。
5. 南北朝时期:分成南朝、北朝两个时期,陆续出现了南齐、南梁、南陈和北魏、东魏、西魏等朝代。
6. 隋朝:南北朝时期的北方统一王朝;隋炀帝;开凿运河,进一步加强北方与南方的联系;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隋书》《北史》。
7. 唐朝: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李世民;科舉制度的兴起;外交活动;包括中国古代史的学术研究。
二、中世纪与封建制度1. 五代十国:五代指的是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五个朝代;十国指的是南方的声明朝、吴越、吴国、后蜀国、南唐、南汉、前蜀国、荆南国、南楚国和楚国。
2. 宋朝:北宋、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科技发展;巩固封建社会。
3. 元朝:是一個由色目人建立的大型部落国家,包括元朝的国家;独立于中国历史。
三、近代史与现代史1. 明朝:中國的封建社會;明成祖朱棣;铸造的大型明铜器。
2. 清朝: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郑成功;鳳凰山之戰;礼教文化的追求;开展对外贸易;建立太平天国并冲击中国。
3. 中华民国:民国成立于1912年;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反对外国势力和资产阶级。
4. 1949年以后的中国:人民民主主义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发展;社会历史实践经验的成功探索。
人教版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练习含答案人教版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练习含答案1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 既掌管天文术数, 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 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小史)掌邦国之志,莫系世,辩昭穆。
”《周礼·春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南宋朱熹《陈氏家谱旧序》“谱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伦、睦家族、厚风俗。
”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3.古代儒家思想认为统治者从规范外部行为和调控内心情绪出发,通过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再配以乐的感染,便能统一民心,成就王道。
据此可知礼乐制( )4.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B.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C.颁布细密严苛的法.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5.西汉初年,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
这一举措()“推恩令”“七国之乱”6.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三衙”,收精兵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7、有学者指出: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 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 不敢把政权分散, 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
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由此可见, 元代的行省是()A.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B. 为了监察地方C. 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民族国家D. 为了加强对汉人的控制8、晚清大臣包世臣认为“乾隆、嘉庆之末,英夷两次蓦至天津入贡,骄倨殊甚……目验内地形势”,并据此提醒清廷,英国两次意图觐见清帝未果,游历内地,其有对华作战的可能。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题库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题库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来说,历史学科是一门需要积累和理解的重要科目。
掌握重要考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为大家梳理了一些高考历史的重要考点。
中国古代史部分政治制度是一个重点。
从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到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再到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
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
宗法制则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保障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也极为重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是基础。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到汉代的耦犁和耧车,再到唐代的曲辕犁,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土地制度的演变也是重点,如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
思想文化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
儒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思想家的主张和影响都需要掌握。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中国近代史部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化运动。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张通过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强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最终失败。
高考历史大题知识点大全
高考历史大题知识点大全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1.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3. 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启示二、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和组织结构3. 太平天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4.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教训三、洋务运动(1861-1895年)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和政策措施3. 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局限四、戊戌变法(1898年)1.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2. 戊戌变法的内容和目标3.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意义五、辛亥革命(1911年)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2.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3.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六、五四运动(1919年)1. 五四运动的原因和背景2. 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和口号3.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七、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背景和历史条件2.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活动3.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4.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八、抗日战争(1937-1945年)1.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发展2.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略3. 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意义九、解放战争(1946-1949年)1. 解放战争的爆发和发展2. 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略3. 新中国的成立和意义十、中国历史上其他重要事件和人物1. 辽金战争和金朝的灭亡2.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3. 明朝的兴衰和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4. 清朝的建立和清朝的政治制度5. 中国近代史上的其他重要人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总结:高考历史大题知识点大全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各个重要阶段和事件,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解答历史大题和提高整体成绩非常重要。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每个知识点,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相关影响,为解答历史大题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考生能够注重历史知识的积累和理解,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取得优异的成绩。
名师总结全国卷高考历史必背高频考点
名师总结全国卷高考历史必背高频考点全国卷高考历史必背高频考点说明:1、全国卷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的梳理要紧针对高考历史选择题部分,以近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真题为依据,按高考历史题目出现顺序梳理。
2、高频考点梳理只梳理了高考题所涉及的教材主干知识点,考查角度未分析。
3、因个人能力有限,高频考点梳理只整理了考点而没有具体知识点的整理和拓展。
4、难免有简单重复、考虑不周和错漏之处,敬请谅解和指正。
一、中国古代政治:1、分封制特点、阻碍;宗法制阻碍,夏商西周政治特点。
2、秦汉地点政治制度及其阻碍;郡县制阻碍,汉武帝削藩措施意义;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区别。
3、明朝内阁设置缘故、地位、职权、演变、演变的缘故和阻碍;明代宦官权力上升。
二、中国古代经济1、古代的重农意识;小农经济进展的缘故、特点、地位和阻碍;农业与古代社会关系。
2、宋代商品经济进展表现及阻碍;明清商品经济进展表现及阻碍。
3、古代商品经济进展的阻碍,专门是对社会秩序和等传统念的冲击,对市民文学的推动。
4、古代工商业政策的务实性和灵活性,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程度的时代性。
5、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1、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儒家共同点。
2、董仲舒主张的背景、内容及特点,罢黜百家的实质和阻碍。
3、朱熹的主张,王阳明的主张。
宋明理学的地位和阻碍。
4、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缘故,明清思想共同主张,专门黄宗羲主张。
5、中西科技特点对比;6、宋元明清的市民文学。
四、中国近代政治1、近代外交观念形成的缘故和表现。
2、维新变法背景、目的、主张、阻碍、康有为和严复宣传变法的特点。
3、辛亥革命背景、阻碍;清末新政。
4、中共开创的革命道路;近代民主革命的目的和曲折性。
5、抗日战争。
五、中国近代经济1、自然经济解体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2、洋务运动目的、阻碍、洋务企业特点。
3、民族工业初步进展时刻、缘故;民族工业黄金时代时刻、缘故、表现;民族工业地位及阻碍。
4、抗日战争期间国、共、日三方的经济政策;5、解放战争期间中共解放区的经济。
2023高考历史复习易考知识点
2023高考历史复习易考知识点高考的历史知识点大全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高考历史大题常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历史大题常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历史学科一直是高考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尤其是常考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考历史大题常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方便考生复习备考。
一、中国古代史常考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流派。
3. 秦统一六国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
4. 西汉、东汉及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
6.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
二、中国近代史常考知识点1. 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 北洋政府与国共两党的斗争。
4.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建立。
6.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三、世界史常考知识点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2.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宗教改革。
3. 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
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5. 冷战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6. 当代社会问题的全球性影响。
四、历史研究方法与历史文化常考知识点1. 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 史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3.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精神。
五、注意点与复习建议1. 注意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经过等基本信息。
2. 建议结合历史教材进行系统性的复习,重点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演变过程。
3. 大量阅读历史相关的书籍、文章,扩大历史知识面。
4. 制作复习提纲,将重点、难点与知识点整理出来,提供复习的便利。
5. 做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和模拟题,了解考点,熟悉考题形式。
通过对历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上提到的知识点是高考中经常考察的重点。
考生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整理成笔记,不断回顾巩固。
同时,指导教师的复习建议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对历年高考的出题规律非常了解。
复习历史要有系统性,注重培养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全国卷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全国卷近年来,高考历史考试一直是考生们最为关注的科目之一。
作为一门扎实的基础学科,历史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熟悉历史必考知识点成为每一位考生备考的必备任务。
本文将重点讲解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含义。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高考历史考试中的重中之重。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各个王朝所采用的政治制度,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等。
另外,还要了解每个王朝的兴衰原因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例如,周朝的分封制度为后世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唐朝的开元盛世为中国古代开启了一个繁荣的时代等。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与农业中国古代的经济与农业也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商业交流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三、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是高考历史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其他方面,比如古代的书法艺术、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等。
四、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是高考历史中的必考知识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历程,以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科学技术,如水利工程、冶金技术和纺织技术等。
五、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革命和变革,如西周的商代革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解放,如汉朝的儒学与道学的争鸣、宋朝的理学与 neo理学的争论等。
综上所述,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内容丰富,需要考生们扎实掌握。
通过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与农业发展、文化传统、科学与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考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高频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生考点习题演练考点55斯大林模式【试题】Word含答案
考点55 斯大林模式【试题】【课堂练习】:一、基础训练:1.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2.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二、巩固提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这表明他()A. 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B. 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C. 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D. 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2.“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
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人民生活 D.环境保护3.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C.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4.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考点汇编 期末专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考点汇编期末
专题复习(含答案)
1. 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 答案: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特点主要包括:奴隶制社会的形成、青铜器的盛行、文字的出现和发展、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等。
-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包括:封建农业经济的统治地位、封建王朝的相继建立、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实行以及儒家思想的主导等。
2. 中国现代史
- 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其意义包括: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开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新篇章等。
- 中国的成立时间是?
- 答案:中国成立于1921年。
3. 世界近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
-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主要包括:帝国主义的竞争、军备竞赛、民族矛盾和殖民地问题等。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什么?
-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主要包括:盟军战胜轴心国、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结束、联合国组织成立等。
以上是一些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总结和考点汇编,希望对你的期末复有所帮助。
2024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二篇)
2024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备考高考历史考试,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历史知识点。
下面是一个1500字的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五代七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 秦朝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对外扩张。
2.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国内外的影响。
-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国内外的影响。
- 唐朝的变法运动,如玄宗、肃宗、武则天的改革措施和成效。
3.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912年)- 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国内外的影响。
- 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国内外的影响。
- 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国内外的影响。
- 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国内外的影响。
- 明朝与清朝的社会矛盾和变革运动。
4. 近代史(公元1839年-公元1949年)- 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的原因。
- 辛亥革命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及其领导的抗日战争。
5. 新中国的成立及建设(公元1949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事件和成就。
- 文化大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改革开放及其影响。
6. 当代世界史- 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及冷战。
- 东南亚国家的独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非洲和拉美国家的独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科学发展观。
以上是一个关于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1500字归纳总结。
备考时,学生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成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以下是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完整汇总:1. 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和主要特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的两大文明起源地,黄河文明以中原王朝为代表,长江文明以楚汉为代表。
古代中国文明的主要特点是农业经济、封建社会、五行学说和礼制文化。
2. 历史上的朝代及其主要特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发展了文治政府和科举制度;隋朝统一了南北,开通了大运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实行科举制度和开放政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王朝,发展了宋代经济和科技;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族王朝;明朝实行严格的科举制度,开展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是其鼎盛时期。
3.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诗词和戏曲等。
4.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演变为田赋制和均田制。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贸易。
5. 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京长江大桥事件、九一八事变、五一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等。
6. 近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皇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重大军事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7.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和封建制度的废除;土地改革和农村合作社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帮的兴起。
8. 当代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在1978年开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高考历史必考题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必考题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掌握一些必考题知识点,有助于提高成绩。
下面将对高考历史必考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为考生们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 三皇五帝时期:了解伏羲、神农、黄帝等三皇五帝的传说,以及华夏族的起源和发展。
2. 夏、商、西周和东周时期:了解夏、商、西周和东周时期的王位交替、贵族特权和奴隶制度等。
3. 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国家兼并以及儒、道、法三家的兴起和发展。
4. 秦朝:了解秦朝的统一和中央制度的建立,以及秦始皇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
5. 西汉:了解西汉的统治和儒家复兴,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对外文化交流。
6. 东汉:了解东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以及黄巾起义和三国时期的战乱。
7. 魏晋南北朝: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统治、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以及外族民族的入侵和中原社会的动荡。
8. 隋朝和唐朝:了解隋朝和唐朝的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和文化繁盛,以及唐朝的外交关系和对外贸易。
9. 五代十国和北宋:了解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的政治斗争、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以及北宋的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
10. 南宋和元朝:了解南宋和元朝的政治统治、社会状况和文化变迁,以及元朝的对外征战和对内统治。
11. 明朝:了解明朝的政治治理、社会制度和文化繁荣,以及明朝的对外战争和海上贸易。
12. 清朝:了解清朝的政治统治、社会制度和文化变迁,以及对外侵略和近代化改革。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和影响,以及对中国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起、对清朝的影响,以及战争的结果和农民起义对近代历史的影响。
3.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了解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以及对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4. 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政治变革。
5. 抗日战争: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全面抗战和抗战胜利,以及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贡献。
高考历史复习必背42个高频考点
一、中国的政治文明【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高频考点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高考历史学科高频考点资料
高考历史学科高频考点资料高考历史学科高频考点常用资料距离考试越来越近,考生越应该把课本的知识点多过几遍,进行查漏补缺工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一、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②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③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立法、救济、复兴)①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②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和“蓝鹰运动”③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产量以控制市场价格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振:通过《社会保障法》,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3)新政的特点:政府大规模的干预经济(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①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②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节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③新政式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
④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①背景: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②措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2)福利改革①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②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③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④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⑤评价: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但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①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暴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后果;斯大林逝世②内容:农业:允许农庄庄员拥有一定的自留地和饲养牲畜;开恳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买给农庄。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归纳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归纳历史属于文科类的科目,需要大家记住的知识点比较多,历史科目知识点广泛,为挂念大家节省时间,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期望大家宠爱!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一、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进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今被废除。
(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高校士,但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把握。
(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把握。
2.清代专制皇权进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进展的重要标志。
(2)加强思想把握: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进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进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①乐观: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进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沟通。
高考历史知识点题库及解答
高考历史知识点题库及解答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政治制度具有哪些特点?解答: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夏朝已经有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解答: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内容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影响是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但后期诸侯势力过大,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混战。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解答: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是什么?解答: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不断加强和完善;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也容易导致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3、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带来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解答: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2)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和作用是什么?解答:运行机制是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作用是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解答:内容是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意义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解答: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解答: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高考历史高频知识点整理(12)
高考历史高频知识点整理(12)11.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香港的回归。
12.①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③1954年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13.①1954年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②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万隆会议14.中美关系问题:①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的合法席位。
②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成为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④1978年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5.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
第一位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是邓小平。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关系正常化。
17.中美关系最大的阻碍是台湾问题。
中日关系最的阻碍是历史问题。
18.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①“另起炉灶”主要特点是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主要特点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为巩固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③“一边倒”主要特点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9.新时期的外交政策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②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复习——42 题专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表 1 2018 年世界品牌500 强榜单节选名次品牌年龄国家行业1亚马逊23美国互联网2各歌20美国互联网3苹果42美国计算机与通讯4微软43美国软件5美国电话电报141美国电信6奔驰118德国汽车与零件7可口可乐132美国食品与饮料8耐克46美国服幕服饰9丰田85日本汽车与零件10麦当劳63美国餐饮30国家电网16中国能源39腾讯20中国互联网41海尔34中国物联网生态请从上述品牌的相关信息中提炼出一个关于现代化的启示,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14— 20 世纪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分布时间中心城市所在区域14— 15世纪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北意大利17世纪阿姆斯特丹荷兰18— 19世纪中后期伦敦英国20世纪初—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华盛顿、纽约等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东京、新加坡等亚太地区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深圳等——摘编自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阅读材料,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
( 要求:论题明确合理,阐述恰当,史论结合。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表2中国鸦片战争后,开设宗教、西学等课程的西方教会学校在中国出现。
19 世纪 60 年代,京师同文馆成立;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机械学校等出现。
19 世纪 70 年代,清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1895 年,盛宣怀创立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仿造西方学校体系,分为初、中、高级,具有近代三级学制维形。
1898 年,梁启超、经元善创立上海经正女学,兼修中西学科。
1898 年,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文,设立京师大学堂。
20世纪初,清政府公布了第一个近代中国学制“癸卯学制” ;随后又废除科举制中国学制“癸卯学制” ;随后又废除科举制度,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1912 年,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提出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23 年陶行知与晏阳日初等倡导推行平外国19 世纪 30 年代,普鲁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公立中小学教育体系。
1848 年,法国教育部长卡诺向国会提交关于普及义务教育的改革方案。
1861 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出版《教育论》,提出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19 世纪中后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全人教育”理念,指出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之上。
19 世纪下半叶,在曼彻斯特等城市涌现了私立的、男女均可入学的新大学。
1899 年,英国成立教育委员会,初步完成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
1906 年,法国教育家涂尔干指出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为工业经济输送技术工人,二是通过文化传递整合社会,提出要注重道德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洲出现“新教育运动”,代表人物有爱伦、罗素等人,关注妇女、儿童、平民,注重教育民主化、品性化。
1924 年英国发布《哈多报告》,“人人受中等教育”的理想模式被广为接受。
民教育,关注农民和乡村的教育问题。
——根据周采《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整理上表为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期的中外教育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考察自公元1000 年以来社会发展的根源,有三种创新驱动力能够影响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创新的步伐和力量,在最近几个世纪,三种创新驱动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齐心协力创造了强有力的、新的协同效应。
包括:增强的交换网络。
在人口、货物、观念广泛交流的社会,创新也就更多。
通讯和运输的改善。
社会储存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增强,可以促进创新。
创新动机的增加。
创新动机指社会中促进或阻碍创新的因素。
——据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创新驱动力与某地区的历史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材料在世界近代史上,存在着多根,些有交叉,有平行,涉及方方面面,如生展、斗争、思想冲突、政治革等等,我可以用所有些来察世界,察世界上生的多重大事件;但所有些,所有些事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几百年的化,到20 世,欧美国家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文明,并把世界了一个新的期,即我通常所的“近代”(The Modem Times) 。
——摘自乘旦《世界近代史的主是代化》材料,合世界史的具体史,自,并就所行述。
( 要求:明确写出,述史合。
)6.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西方中国的迁西方教士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 科 ) 开明,极少宗教争,16—18 世物生活丰富。
19世西方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麻木的中国称“睡”,封、邪、停滞、堕落。
20世初教士、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困、、混乱、残暴、危的地。
20世三、美国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朴、智慧的四十年代社会,“崛起的英雄” 。
——摘自邱世兵《中国国境的史迁——略西方的中国的演》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定一个,并就所行要述。
( 要求:明确,史合,清晰。
)7.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17 世当科技革命出,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情地同通科学追求“知与技能”,但他同指出,种追求“ 卑和仁慈” 地行,不是“ 了心情的愉悦,或了争,或了比人越,或了利益、名誉、力或了生命的利益和价” ,并提醒人注意科技的潜在性,提防它的危。
——摘自斯塔夫里阿斯《全球通史》等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科学技与人文精神”自行定一个具体的,并就所行要述。
( 要求:明确写出所,述有史依据。
)材料改世界的七种元素:代表着力量又具有攻性的;成生命又放量的碳;折射着人婪欲望的金;世界留下影像的;藏巨大能量的;造白色空的;以及催生互网世界从而底覆人生活的硅⋯⋯元素和利用元素的史,也是人步革新和婪狂的史,在促人繁荣的同,也改着人的本性,引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
元素在人社会的表形式碳木材、木船、、煤炭、冶、石油、天然气、烟、二氧化碳⋯⋯具、冷兵器、蒸汽机、路、工厂、大楼、机器、船、、坦克⋯⋯金品、金属、掠、( 国 ) 、金本位、金融体系⋯⋯品、金属、掠、( 国 ) 、本位、影⋯⋯机、潜艇、涂料、化、塑料、癌症⋯⋯原子、核站、放射性、医⋯⋯硅装、瓷器、玻璃、建筑、算机、互网、肺病⋯⋯——据 ( 英 ) 翰·布朗《我如何走到今天:改世界的 7 种元素》运用所学史知,在上述七种元素中任意一种,概括其表形式的化,指出史上与其相关的史事,并合史明其生的史影响。
( 要求:要概括表形式的化,写出至少一例与其相关的史事,合具体史明史影响。
)(12 分)9.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老舍作的《茶》刊于 1957 年,其中多情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史象,如下:第一幕:茶开。
常四因一句“大清国要完” ,被特宋恩子和吴祥子抓。
秦仲,开工厂才能抵制外,才能救国!太,圣旨下来,嗣同!第二幕:茶衰落。
常四坐牢出来了,宋恩子、吴祥子成了的走狗。
吴祥子,“ 而今,要我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洋炮,怎能打起仗来呢?” 崔久峰:“今天王大打李大,明天大又打王大。
是叫他打的?是洋人!”第三幕:抗束。
秦仲,“日本人在儿,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去了。
咱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成了逆。
”常四等相来到茶互不幸,含着泪自己撒起了。
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从上述中提取一个情,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史象,并概述和价史象。
( 要求:要写出所提取的情及史象,史象的概述和价准确全面。
)10.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世界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 1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阶段时间主要涉及地区主要表现第一阶段:形成16世纪— 19 世纪中叶由欧洲到北美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第二阶段:发展19世纪中叶— 20 世纪逐渐波及世界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和扩散中叶解放运动的兴起第三阶段:在全20世纪中叶— 20 世纪亚、非、拉地区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球的确立90年代欧洲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第四阶段:陷入20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困境和新发展区间民族矛盾突出——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等从表 1 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族主义的发展予以说明。
(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帝国的年代:1875— 1914》是它的第三部,其中的第一章概述如下:资本年代的矛盾渗透并支配了1875 年至 1914 年这一帝国时代。
一方面,凯歌高奏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日趋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实现了科学、艺术的伟大革新,并将其经济和军事上的霸权正式转化为有系统的征伐、兼并和统治,使世界进入一个殖民帝国的时代。
另一方面,这一切又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反叛和革命的合并力量。
工人阶级大规模、有组织的运动在这一时期突然出现,并且要求推翻资本主义。
帝国格局也慢慢演变成一种越来越恶化,而且超出各国政府控制能力的国际形势,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从上述内容中提取一个叙述,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叙述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2. (12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 17 世纪到 20 世纪的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7世纪上半叶,荼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
18世纪,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
社会底层的人民娱乐活动主要是看斗鸡、斗牛,去小酒店喝劣质的烈性酒。
上层人士的消遣有打猎、赛马,赌博是各个阶层都普遍参加的活动。
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各种体育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垒球、足球、田径运动纷纷诞生,特別是足球和田径比赛,不但吸引了许多参加者,而且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成了各阶层人士喜爱的消遣。
20世纪以后医生和律师是备受欢迎和尊重的职业。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中提取两个信息,并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简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