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集成技术专题设计.

合集下载

控制系统的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

控制系统的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

控制系统的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控制系统的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整合各个子系统,提升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从系统集成的概念、实施过程以及协同设计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提供对于控制系统系统集成与协同设计的深入了解。

一、系统集成的概念系统集成是指将多个独立的子系统或组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完整、协同工作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在控制系统领域,系统集成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集成涉及传感器、执行器、通信设备等硬件组件的集成,而软件集成则涉及控制算法、界面设计、通信协议等软件组件的集成。

通过系统集成,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协同工作,从而实现整个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

二、系统集成的实施过程系统集成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需求分析与确定:通过与用户的充分沟通和了解,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集成系统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组件,并为后续的集成工作做好准备。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整体系统的设计。

包括确定系统的结构框架、选择适应的硬件和软件组件,以及设计相应的通信协议和接口。

3. 子系统集成:将各个子系统逐一集成到整体系统中。

这包括硬件的连接与组装、软件的编写与测试等工作。

在子系统集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联性,保证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4. 整体系统测试与调试:对集成后的整体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在测试和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记录和修复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系统交付与维护:将集成完成的系统交付给用户,并提供后续的维护和技术支持。

系统的交付不仅是整个集成过程的终点,也是开始用户使用的起点。

维护和支持工作的开展,可以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用户满意度。

三、协同设计的重要性在控制系统的系统集成过程中,协同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系统集成设计过程控制程序

系统集成设计过程控制程序

系统集成设计过程控制程序1. 目的对系统集成的设计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设计达到预期目标和设计质量,并符合客户及相关要求。

2. 范围适用于网络系统、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计算机系统、技术安防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服务)的集成设计控制。

3. 职责3.1 系统集成部经理负责对设计的批准。

3.2 系统集成部负责设计开发,对外联络以及对设计进行跟踪管理。

3.3 科技部协助进行评审和确认。

4. 工作程序4.1 设计的策划4.1.1 根据招标安排或合同规定,系统集成部负责与客户就设计需求识别进行沟通。

系统集成部按照客户对项目开发的设想和要求,任命项目经理,由其对系统集成的设计活动进行策划,策划的重点是对设计过程的控制。

4.1.2 策划的内容⑴. 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公司的设计能力和以往的经验等因素,明确划分设计过程的阶段,并规定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包括进度要求、人员安排等)。

⑵. 针对设计过程各阶段应确定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及其安排。

⑶. 规定参与设计活动的人员的职责分工和权限,接口管理。

4.1.3系统集成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为初步设计阶段(技术建议)、方案设计阶段。

应视系统集成的特点、规模和要求进行划分设计阶段。

设计的策划结果填入《设计策划、输入表》中,并保存相关的记录和策划文件。

对方案设计阶段的策划,应与《项目计划书》的内容一致。

4.1.4 随着设计的进展,在可能发生设计要求的变更或者情况有变化时,应及时重新策划,对原策划进行修改。

4.2 设计的输入及其评审w ww .55t op .c om4.2.1 设计输入是对与项目有关的设计依据和客户要求,予以确定并评审。

4.2.2 设计的输入包括以下文件:⑴. 客户对系统集成及其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服务)的功能和性能的需求或期望,如洽谈记录、委托书、任务书、合同等文件;⑵. 适用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⑶. 以前类似系统集成的设计信息及其他参考书籍;⑷. 其它要求,包括估价、行业规则和为竞争目的而自行规定的要求等。

“PLC控制系统集成”课程标准-科创学院

“PLC控制系统集成”课程标准-科创学院

《PLC控制系统集成》课程标准-科创学院1.概述1.1课程的性质PLC控制系统集成课程是自动化设备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用PLC进行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改造的方法,掌握PLC顺序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的方法,掌握PLC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掌握PLC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掌握变频器、步进驱动器与步进电机、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触摸屏等典型PLC外围设备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PLC控制系统的综合开发和应用能力,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制订实施工作计划、分析检查判断、沟通协调、安全与自我保护等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树立良好职业道德与责任心。

1.2课程设计理念1.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始终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对PLC控制系统集成的要求和职责进行分析,确定所需的职业能力,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发课程教学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性工作任务。

2.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习性工作任务,学习性工作任务贯穿课程始终。

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开发充分考虑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上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基本项目为主,鼓励学生开发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

3.工学结合,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本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实施。

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完成本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课程标准的制定、学习情景的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开发、教材的编写、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确保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以职业活动为依据组织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标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1.3课程开发思路本课程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职教师在充分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岗位实际应用需要设计了4个学习情景,对应这4个学习情景开发了由简单到复杂的14个不同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集成电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集成电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集成电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前言集成电路是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信息传输、信号处理和控制的关键作用。

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实际的项目案例,让同砚深度了解集成电路在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 项目名称:智能温控系统设计2. 项目简介:通过集成电路,设计一个智能温控系统,可以依据环境温度自动调整空调的温度,实现节能和舒适的效果。

3. 设计要求:- 应用集成电路控制器实现环境温度的检测和空调控制- 设计一个图形界面,实现用户对温控系统的监控和调整- 提供实时数据传输功能,让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室内温度和空调状态4. 设计步骤:- 确定集成电路型号和控制器- 进行电路设计和毗连- 编写控制程序- 设计图形界面- 测试和调试5. 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集成电路控制器- 传感器和执行器- 电路板- 电脑和程序编程软件6. 时间打算:- 第一周:确定项目内容和设计方案- 第二周:选购材料和设备- 第三周:进行电路设计和毗连- 第四周:编写控制程序和设计图形界面- 第五周:测试和调试7. 考核方式:- 项目报告和演示:包括设计思路、实现过程和效果展示- 设计文档和程序代码:详尽记录项目标设计和实现过程- 参与度和合作能力:团队合作和分工状况三、参考资料1.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李明,电子工业出版社)2. 《数字电子技术》(黄亚楠,高等教育出版社)3. 网络资源:集成电路控制器手册、电路设计软件教程四、结束语通过本项目标设计和实施,同砚将能够深度理解集成电路在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认识。

期望同砚能够勤勉对待该项目,取得优异的效果。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息进步,电子控制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集成电路作为电子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援助同砚理解集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方案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方案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系统集成概述 (3)2.1 系统集成原理 (3)2.2 系统集成流程 (3)2.3 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4)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4)3.1 功能需求 (4)3.1.1 系统概述 (4)3.1.2 基本功能 (5)3.1.3 扩展功能 (5)3.2 功能需求 (5)3.2.1 响应时间 (5)3.2.2 精确度 (5)3.2.3 可扩展性 (5)3.2.4 系统稳定性 (5)3.3 可靠性需求 (6)3.3.1 系统可靠性 (6)3.3.2 设备可靠性 (6)3.3.3 数据可靠性 (6)3.3.4 系统安全性 (6)第四章系统设计 (6)4.1 系统架构设计 (6)4.2 硬件设计 (6)4.3 软件设计 (7)第五章控制系统设计 (7)5.1 控制策略设计 (7)5.2 控制算法实现 (8)5.3 控制系统仿真 (8)第六章网络通信设计 (8)6.1 通信协议选择 (8)6.2 通信网络架构设计 (9)6.2.1 网络拓扑结构 (9)6.2.2 网络设备选择 (9)6.3 数据传输与处理 (9)6.3.1 数据传输 (9)6.3.2 数据处理 (10)第七章人机界面设计 (10)7.1 界面设计原则 (10)7.2 界面布局设计 (10)7.3 界面交互设计 (11)第八章系统集成实施 (11)8.1 系统集成调试 (11)8.2 系统集成测试 (11)8.3 系统集成验收 (12)第九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2)9.1 系统运行管理 (12)9.1.1 运行环境监控 (12)9.1.2 运行数据管理 (12)9.1.3 人员管理 (13)9.2 系统维护策略 (13)9.2.1 预防性维护 (13)9.2.2 主动性维护 (13)9.2.3 应急处理 (13)9.3 故障诊断与处理 (13)9.3.1 故障分类 (14)9.3.2 故障诊断方法 (14)9.3.3 故障处理流程 (14)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4)10.1 项目成果总结 (14)10.2 项目不足与改进 (15)10.3 项目未来发展展望 (15)第一章绪论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小型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应用

小型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应用

小型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小型控制系统正逐渐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可以实现对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压力等进行自动化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具有成本低、易于管理、操作简单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小型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应用。

一、小型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小型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1. 传感器:传感器位于控制系统的第一环,在实际操作中负责检测被控制的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控制器。

2. 控制器: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接收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通过处理和比较,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实现对物理量的自动化控制。

3. 执行器:执行器是控制系统的第三环,在接收到来自控制器的信号后,它会对被控制的物理量进行操作,从而实现对物理量的自动化控制。

以上三部分互相配合,完成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二、小型控制系统集成设计的必要性在传统的控制系统里,各个部分都是独立的,需要手动互相配合。

如果在大规模的生产过程中进行控制,则非常容易出现手动过程协调困难、数据混乱等问题,从而影响到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型控制系统集成设计可以帮助实现全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小型控制系统集成设计的应用小型控制系统集成设计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操作等。

具体来说,他们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是目前许多工厂使用的标准工艺,它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小型控制系统可以胜任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各项操作,从而实现协调、高效的生产模式。

2. 机器人操作:小型控制系统可以用于机器人的自主操作,这种应用方式在工业生产、环保清洁等领域中也非常常见。

3. 智能家居:小型控制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通过控制家电的操作,实现对家居生活的自动控制。

四、小型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小型控制系统将继续在高科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控制系统中的系统集成与系统集成技术

控制系统中的系统集成与系统集成技术

控制系统中的系统集成与系统集成技术在现代工程领域中,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控制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对一些复杂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优化控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控制系统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和应用一些系统集成技术。

系统集成是将不同的子系统和组件整合到一个整体系统中,使其能够协同工作,实现预期的功能。

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和调试。

在控制系统中,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控制算法和用户界面等。

通过系统集成,可以将这些硬件和软件部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备智能控制能力的整体系统。

在控制系统的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系统集成技术来解决系统集成过程中的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的子系统和组件可能由不同的厂商开发,其通信协议和接口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和数据交换,需要应用通信技术,例如以太网、CAN总线和Modbus等。

这些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问题。

其次,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进行软件开发和集成。

控制系统通常需要具备一些特定的算法和功能,例如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和状态估计等。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需要进行算法的开发和实现。

同时,还需要进行软件集成,将不同的软件模块整合到一个整体系统中,确保其能够协同工作。

此外,系统集成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

测试是为了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预期要求,调试是为了解决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故障。

在控制系统中,可以使用一些测试工具和调试工具,例如虚拟仿真平台和在线调试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定位和解决系统中的问题,提高开发效率。

总结起来,控制系统中的系统集成和系统集成技术是实现控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关键环节。

通过系统集成,可以将不同的子系统和组件整合为一个整体系统,使其能够协同工作。

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系统集成技术来解决通信、软件开发和集成、系统测试和调试等方面的问题。

系统集成项目技术管理方案

系统集成项目技术管理方案

系统集成项目技术管理方案一、项目概述。

咱们这个系统集成项目啊,就像是搭一个超级复杂的乐高城堡。

要把各种不同的“乐高块”(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组合在一起,让它们完美协作,最后变成一个超酷的、能满足各种需求的大城堡(完整的集成系统)。

二、技术团队组建。

1. 技术大神招募。

咱得找几个技术特别牛的人。

就像组建一个超级英雄团队,要有擅长网络的“蜘蛛侠”,能把网络布线、网络架构这些事儿处理得妥妥当当;还得有精通软件编程的“钢铁侠”,各种代码在他手里就像听话的小宠物。

也不能少了对硬件了如指掌的“绿巨人”,服务器、存储设备啥的,他一出手就搞定。

2. 团队协作培训。

这些大神聚在一起,刚开始可能会有点小摩擦,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刚组队的时候。

所以要给他们搞个团队协作培训,让他们明白在这个项目里,大家是一个整体,不是单打独斗的。

三、技术选型。

1. 硬件选择。

比如服务器,我们要考虑它的处理能力、存储容量、可靠性等。

是选物理服务器还是云服务器呢?这就像在纠结是自己盖房子(物理服务器)还是租房子(云服务器),得根据实际情况来。

2. 软件选择。

软件呢,就像是城堡里的各种功能房间。

有操作系统这个“大框架”,要选稳定、安全、兼容性好的。

就像选房子的整体结构,得靠谱。

还有各种应用软件,就像不同功能的房间,办公软件是办公室,数据库软件是仓库等等。

要根据用户需求来选,是要开源的软件还是商业软件呢?开源软件就像自己动手做家具,成本低但可能要费点劲;商业软件呢,就像买现成的高档家具,好用但要花钱。

四、技术架构设计。

1. 整体架构规划。

我们要画一个超级详细的城堡设计图(技术架构图)。

这个图得把各个部分怎么连接、怎么交互都画清楚。

从底层的硬件基础设施,到中间的网络传输层,再到上层的软件应用层,就像从城堡的地基、楼梯到各个房间一样,层层分明。

要考虑可扩展性,就像城堡以后可能要加盖新的楼层或者房间一样,我们的技术架构得能轻松应对未来的变化。

2. 接口设计。

控制系统的分散化与集成化设计

控制系统的分散化与集成化设计

控制系统的分散化与集成化设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分散化和集成化是两个重要的设计方向,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控制系统的分散化与集成化设计。

1. 分散化设计分散化设计意味着将控制系统分为多个子系统,在不同的位置独立工作。

这种设计方式的优势在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由于各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即使某个子系统发生故障,其他子系统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系统的可用性。

此外,分散化还使得系统的维护更加方便和灵活,可以针对某个子系统进行维修,而不需要停止整个系统的运行。

然而,分散化设计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

由于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它们需要通过网络或其他通信方式来进行数据交换和协调工作。

这就要求系统具备高效可靠的通信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和正确性。

其次是系统的一致性和一体性问题。

当系统涉及到多个子系统时,需要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一致性,以避免数据冲突和不一致现象的发生。

因此,在分散化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确保系统整体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2. 集成化设计与分散化设计相反,集成化设计将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集成化设计的主要优势在于系统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通过将各个部分集中管理和控制,可以简化系统的结构和管理,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此外,集成化设计还能够实现系统的灵活可扩展,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添加或删除某些功能模块,从而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然而,集成化设计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系统的可靠性和冗余性。

由于各个部分集中在一起,当系统的某个部分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设计冗余机制和备份系统,以确保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切换和恢复。

其次是系统的复杂性和管理问题。

随着系统的不断集成和扩展,系统的复杂性也会不断增加。

PLC技术模式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与实现

PLC技术模式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与实现

PLC技术模式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与实现马㊀斌摘㊀要:PLC技术作为重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技术ꎬ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和集成搭建中有着关键作用ꎮ文章旨在通过对PLC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中的应用ꎬ以及可靠性测试方面分析来为进一步研究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基础支持ꎮ关键词:PLC技术ꎻ自动化控制系统ꎻ集成设计㊀㊀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ꎬ电气自动化作为其配套学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ꎬ并逐渐成为当前的热门学科ꎮ在这一背景下ꎬ在工业化生产中ꎬ智能自动化成为推动行业变革ꎬ提升生产效率ꎬ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撑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ꎬ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越高代表其核心竞争力越大ꎬ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会处于有利地位ꎮ设计符合智能时代发展的可靠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于工业生产智能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ꎮ鉴于此ꎬ文章依托PLC技术模式ꎬ开展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研究工作ꎮ一㊁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优化设计(一)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作用在于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ꎬ并不断满足生产过程中对系统控制的基本要求ꎬ如工艺要求等ꎮ因此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ꎬ要充分考虑设计原则和生产工艺需求ꎮ首先ꎬ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高度安全性能ꎮ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安全作为设计前提需求和原则来不断提升系统质量ꎮ其次满足工艺需求是具体设计实现的最终目的ꎮ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制对象的工艺需求是优化设计的初衷ꎮ对此要求在设计前做好需求分析ꎬ并充分掌握应用环境和基本用途ꎬ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ꎬ从而形成合理的设计方案ꎮ此外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是系统设计的价值体现ꎬ对此要求在工艺需求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ꎬ充分考虑各种额外因素ꎬ从而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ꎬ提升系统的鲁棒性ꎮ因此ꎬ一般在设计过程中ꎬ在满足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和工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ꎬ以此实现运营成本和生产效率及质量之间的最大均衡ꎬ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客观的利益ꎮ(二)PLC技术PLC技术作为自动化系统设计重要技术ꎬ主要在于实现对编程器件进行编程控制ꎬ从而依托软件平台实现对硬件电路的设计实现ꎮ该技术衍生与计算机科学ꎬ作为一种面向工业生产的新兴技术ꎬ目前应用领域不断被拓宽ꎬ技术逐渐成熟ꎮ在该技术的支持下ꎬ电气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控制实现电路的可编程控制ꎬ依托软件编程的自动智能化特点ꎬ以实现硬件电路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控制ꎬ从而提升硬件系统设计效率和质量ꎮ对此可以根据用户需求ꎬ依托程序指令和逻辑顺序进行软件编程控制ꎬ通过少量的线路连接便可实现大型设备的自动化控制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设计性能ꎮ二㊁PLC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一)软件设计1.平台数据持久层设计该层设计主要依托Factory模式或者抽象的DAOFactory模式ꎬ后者则是在不同数据库基础上进行接口端的设计ꎮ该模式主要思路就是通过配置文件对各大数据对象进行创建ꎬ并获取应用程序数据库类型ꎮ2.平台服务层设计BLL作为整个平台服务层核心环节ꎬ其主要在于推动系统开发运行以及代码管理过程ꎬ这对于在PLC模式下开展自动化系统设计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ꎮ服务层主要用于构建复杂架构的数据ꎬ并通过输入输出端口来实现服务实体的有序排布ꎮ(二)硬件设计1.集中监控设计该设计主要是将系统中功能块进行有机结合ꎬ并实现各个功能块之间的优化配置ꎬ以实现最优的设计理念ꎮ集中监控设计目的在于对工业生产中所属电气系统设备进行监控ꎬ其系统简约ꎬ易于维护ꎬ便于统一化管理ꎮ2.远程监控设计远程监控是当前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需求ꎮ传统远程监控主要依托线缆进行有限的调控ꎬ带来大量的线缆成本ꎮ依托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很好地拜托对线缆的束缚ꎬ能够在更为广度的空间距离下实现实时监控ꎬ这显然有助于降低设备运营成本ꎮ3.现场总线监控设计当前基于因特网以及以太网等计算机网络ꎬ能够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现场总线监控提供技术支持ꎬ例如自动化集成系统就是典型的设计架构ꎬ通过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ꎬ结合大量的输入输出设备来实现数据输入输出ꎬ而控制过程可通过PLC设计来实现控制时序命令的发布ꎬ从而形成有序的控制命令集ꎬ来推动整个控制过程循环往复ꎮ(三)系统设计实现通过上述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形成可靠的系统架构ꎬ依托对各功能模块的集成式设计来最大化实现功能资源的优化配置ꎬ以显著提升设备系统的转化效率ꎮ对此文章深入分析和构建了新型信息集成平台ꎬ其如图1所示ꎮ从中可知ꎬ文章所构建设备能够有效改善系统开发㊁创建以及运行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ꎬ能够相比传统的自动化集成控制系统在上述方面有着优越表现ꎮ在PLC模式下ꎬ文章构建的自动化控制集成系统有助于提供我国工业化高效生产ꎮ图1 文章构建的集成系统同传统系统对比三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一)现场测试现场测试法主要是在现场环境中对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测试分析ꎬ其主要依托测量的相关数据来做比照分析ꎬ从而获取设备的可靠性相关的参数数据ꎮ这一㊀㊀㊀(下转第169页)工程的进度ꎮ(二)联动调试后运行管理联动调试运行是机电设备安装使用的最后一个环节ꎬ在运行前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ꎬ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指标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ꎬ当电流过大或过小㊁温升㊁异响㊁异味等情况出现时ꎬ需要立即停止运行ꎬ并且及时进行故障原因的检查工作ꎮ在机电设备的后期运行管理中ꎬ还需要制订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制度ꎬ保养的计划也需要进行仔细的制订ꎬ还需要做好保养的记录ꎬ把定期巡视的运行情况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填写和记录ꎮ根据多年的水厂管理经验ꎬ为了方便管理ꎬ自来水厂需要组织人员完成水厂部分汇编手册制作ꎬ具体涉及«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规范»«在线仪表巡视维护规范»等ꎮ为整个厂内所有设备的统一性㊁规范性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ꎮ四㊁自来水厂提高机电设备的关键措施(一)自来水厂需要重视操作人员的培训学习ꎬ提高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ꎬ但是需要增加各个方面的知识储备ꎬ包括机械和电子以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的技术ꎮ所以ꎬ自来水厂需要定期给操作人员组织学习和培训ꎬ让工作人员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ꎮ同时ꎬ还需要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ꎬ让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能够认识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ꎬ让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ꎮ此外ꎬ安全教育也是重要的环节ꎬ平时需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ꎬ让他们树立起安全的意识ꎬ充分的调动起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ꎬ让所有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能够在工作中充满热情ꎮ(二)自来水厂需要创新设备管理的方法目前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ꎬ很多供水公司都在建立智慧水务建设ꎬ设备管理系统也被加入到智慧水务的服务平台建设之中ꎬ并且发挥了良好的应用效果ꎮ在这个基础上ꎬ开展进一步的故障维修和定期检修ꎬ能够对于设备运行的周期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管理ꎬ并且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ꎬ让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ꎬ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保养和维修的成本得到了降低ꎮ在这个过程中ꎬ对于设备档案管理也进行了完善ꎬ并且还可以提供精准的信息ꎬ提高了设备的维修效率ꎬ特别是在智能统计分析功能的辅助之下ꎬ让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都能够清晰的展现出来ꎬ保障了供水设备能够平稳的运行ꎮ五㊁结语自来水厂的机电设备安装及调试不但能够保证机电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ꎬ还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稳定性ꎬ让水厂的安全生产和供水得到了有效的保障ꎮ根据自来水厂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具有综合性和技术性的特点ꎬ所以ꎬ一定要对设备的选择和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控和管理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ꎬ自来水厂的智能服务系统也需要得到发展和完善ꎬ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ꎬ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ꎬ才可以保障设备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ꎮ参考文献:[1]张少锋.浅谈现代化水厂机电设备的安装及调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ꎬ2019(11):119-120.[2]陈茂洪.自来水厂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的思考及实践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ꎬ2018(3):150.作者简介:孙爱国ꎬ宝应粤海水务有限公司ꎮ(上接第167页)方法作为当前可靠性测试的重要方法去ꎬ其不需要其他的设备进行辅助测试ꎬ而仅仅只需要通过对运行设备的相关测试来获取实际运行数据来反映其运行性能ꎬ这一方法对应的测试成本极低ꎬ并且工序简单ꎬ对整个设备系统的影响较小ꎬ对应的数据较为真实客观ꎬ可以说是一类非常实用的测试方法ꎮ(二)实验室测试实验室测试法测试法主要是通过对相应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实际工作环境的有效模拟ꎬ来获取对应的数据ꎬ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分析ꎬ以此来获取其对应的可靠性能ꎮ这一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通过模拟的手段使得其对应的环境情况更为丰富ꎬ相比现场测试法来说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ꎬ因而对应全面掌握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整体性能有着非常有效帮助ꎮ但是其对应的缺陷也是不能够完全忽视的ꎬ这一缺陷就是实验室测试主要依托模拟方式开展工作ꎬ但是实际情况是非常复杂的ꎬ任何逼真的模拟都是模拟无法对真实情况的真实反映ꎬ导致测量的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ꎬ因而对应的可靠性能的评估也会由于同实际情况的差别而有所出入ꎮ(三)保证测试保证测试法则是对未出厂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开展监测工作ꎬ尤其是对其可能存在的故障的检查ꎬ以此为整体设备性能的保障提供基础支撑ꎮ一般来说ꎬ电气自动化设备由于其具备高度的复杂性ꎬ导致对应的故障出现可能性随着设备量产而增加ꎬ这一具备很大随机特征的故障出现是影响设备整体性能的最大阻碍ꎮ针对这一问题ꎬ保证测试法能够帮助电气自动化设备自主发现故障并进行有效修复ꎬ从而提升设备的整体可靠性ꎮ这一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能够降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营失效的可能ꎮ其对应的缺陷则是测试的时间比较长ꎬ因而主要应用于小规模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测试中ꎮ此外其对外界条件要求较高ꎬ需要在规定的条件下开展相关工作方可获得有效的测试结果ꎮ四㊁结语PLC技术作为一种依托硬件描述式的程序逻辑控制实现对大型硬件设备的智能自动化控制ꎬ从而实现系统设计效率和可靠性提升ꎮ鉴于此ꎬ文章在PLC技术背景下ꎬ重难点分析了PLC技术以及PLC自动化控制系统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系统设计过程ꎬ如硬件设计㊁软件设计ꎮ最后从设备实现的可靠性测试方面ꎬ探讨了自动化系统测试方法步骤ꎬ从而为PLC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提供建设性思路ꎮ参考文献:[1]金明宇.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ꎬ2019(3):243-244.[2]玉河.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运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ꎬ2019(19):22-23.[3]袁酉亮.PLC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ꎬ2019ꎬ40(12):97-99.[4]徐小贤.基于矿山电气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应用的探究[J].中国金属通报ꎬ2019(10):74-75.作者简介:马斌ꎬ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ꎮ。

门禁监控系统集成方案

门禁监控系统集成方案

门禁监控系统集成技术方案目录第1章系统总体设计 (3)1.1 总体设计思路 (3)1.2 系统整体架构 (3)第2章系统集成方案 (4)2.1 门禁控制系统 (4)2.1.1设计思路 (4)2.1.2拓扑结构 (5)2.1.3点位部署 (5)2.1.4传输系统 (7)2.1.5控制系统 (7)2.1.6系统功能 (8)第1章系统总体设计1.1 总体设计思路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安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技术要求规定,智能化综合安防集成系统的规划建设要本着“高起点、高效率”的原则,以安防事件的事前防范、事中处理、事后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为基本要求,建立起“人防部署严密、物防设施完善、技术手段先进、联防协调统一、应急处置高效”的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体的监所安全保障体系,对各类事件做到预知、预判、预防、预警和有效处置,切实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

本方案以海康威视iVMS-8300监所安防集成平台为核心,方案综合集成了视频监控、综合报警、门禁控制、监听对讲、智能分析、围墙电网、公共广播、电子巡更、智能监舍、人员定位、监外押解就医等多个安防应用子系统,通过上层综合管理系统的统一协调实现各应用子系统间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并与罪犯信息系统实现无缝链接,还可根据需要融合教育管理及日常办公等系统,从而达到管理便捷性、数据直观性,实现跨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联动响应。

同时站在安防与运维管理的高度,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实现对监所安全防范的集中管理,从根本上提升监所安全防范能力,提高监所安全防范的整体联动响应能力和智能化管理程度,最终实现监所内各安防应用子系统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统筹调度,形成监所综合安防统一大平台局面。

1.2 系统整体架构智能化综合安防集成系统是一个集硬件、网络、软件等多类应用产品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集成系统。

考虑到综合技防能力直接体现着系统管理水平,是安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智能化综合安防集成系统集成的整体科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集成开发技术研究

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集成开发技术研究

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集成开发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集成开发技术研究的背景十分重要,其在当前海上物流行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量的增加,港口作为货物集散地和转运中心的地位日益重要。

传统港口设备的控制系统存在着效率低、安全性差、人工干预多等问题,迫切需要更新和改进。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将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运营模式。

对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集成开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市场前景。

1.2 研究意义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集成开发技术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智能港口建设和发展。

随着全球贸易量的增加,港口作为货物流通的重要枢纽,其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对整体物流运输的效果和效率至关重要。

而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作为港口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的集成开发技术,可以实现港口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从而有效优化港口运营流程,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升港口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对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集成开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将为港口建设和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港口智能化发展,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

【研究意义】2. 正文2.1 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概述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港口内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和港口业务的复杂化,传统的手动操作已经不能满足港口设备管理的需求。

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执行机构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提高了港口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港口设备控制系统通常包括设备监控与调度、设备故障诊断与预警、设备维护与保养等功能模块。

机械工程中的系统集成与控制

机械工程中的系统集成与控制

机械工程中的系统集成与控制机械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学科,涉及到机械设计、制造、系统集成与控制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工业中,机械工程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机械工程中的系统集成与控制这一重要主题。

一、系统集成在机械工程中的意义系统集成是指将各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或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机械工程中,系统集成是实现机械设备高效运行的关键。

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如传动系统、控制系统、液压系统等。

这些子系统之间需要紧密配合,协同工作,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系统集成的目标是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集成,可以减少能量损失、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此外,系统集成还可以优化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提高设备的可维护性和可操作性。

二、控制在机械工程中的作用控制是机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机械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现代制造业中,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需要机械工程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算法的原理和应用,能够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和算法。

同时,机械工程师还需要熟悉各种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能够对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

三、机械工程中的制造技术制造技术是机械工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涵盖了各种加工、装配和测试技术。

在现代制造业中,高效、精确的制造技术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机械工程师需要熟悉各种制造工艺和设备,能够根据产品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制造方法。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加工工艺的原理和特点,能够进行工艺规划和工艺优化。

此外,机械工程师还需要熟悉各种测量和检测技术,能够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测试。

控制与监测系统集成设计

控制与监测系统集成设计

控制与监测系统集成设计一、引言控制与监测系统集成设计是针对现代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中各种复杂的设备和设施的集成化管理需求而提出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集成实施等角度对控制与监测系统集成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二、需求分析1. 功能需求控制与监测系统集成设计的主要功能需求包括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数据采集、报警与处理等。

通过对关键设备或设施的监测,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远程控制和报警处理,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性能需求控制与监测系统集成设计需要具备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扩展性等性能需求。

这些需求可以通过采用分布式架构、冗余备份、容灾措施以及合理的系统设计和部署来实现。

3. 条件需求控制与监测系统集成设计的条件需求包括环境条件、安全条件和通信条件等。

根据用户需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对系统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和网络环境等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控制与监测系统集成设计的系统架构应该包括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监测与控制中心等。

传感器节点负责实时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控制模块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通信模块负责传输数据和指令,监测与控制中心负责数据分析和报警处理。

2.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控制与监测系统集成设计中,数据采集与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采集设备,采集来自不同设备和设施的数据,并根据需求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提供给控制模块和监测与控制中心使用。

3. 远程控制远程控制是控制与监测系统集成设计的核心功能之一。

通过与设备或设施连接,并通过通信模块传输指令,实现远程对设备进行控制。

需要确保控制指令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并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非法操作和数据泄露。

四、集成实施1. 硬件设备采购与搭建根据系统设计需求,从合适的供应商采购各类硬件设备,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搭建和安装。

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成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成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成设计一.尾气脱硫工艺背景整套工艺系统主要由五个子系统构成(1)烟气系统(2) SO2吸收系统(3)工艺水和氨水制备系统(4)硫酸铵分离系统(5)压缩空气系统(1)烟气系统图为烟气系统流程图(2)SO2吸收系统SO2吸收系统是整个脱硫系统的核心,原烟气在这里进行脱硫反应,成为净烟气排放到大气。

本系统较为复杂,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浓缩塔系统和脱硫塔系统。

浓缩塔系统约200℃的热烟气经增压风机后,进入预洗涤塔(即浓缩塔),与来自脱硫塔的硫酸铵溶液并流接触,烟气被冷却到70℃~80℃并除掉一部分灰尘进入脱硫塔,同时由于硫酸铵溶液中水的蒸发而浓缩硫酸铵溶液,预洗涤塔循环液对SO2只是预吸收,其作用主要是烟气降温,除尘,吸收液浓缩结晶。

从预洗涤塔中取出的浓缩液为含有~35%硫酸铵浓度的溶液和少量烟尘,送往过滤系统再送到硫铵回收系统。

脱硫塔系统:烟气由浓缩塔通过连接烟道,进入到脱硫塔中,在脱硫塔内首先进行脱硫反应。

脱硫塔底部持液槽内的大量浆液(含有氨水/亚硫酸铵/硫酸铵浆液)被四台脱硫循环泵送入到四层喷淋层的雾化喷嘴,雾化喷嘴将浆液雾化成细小的液滴,并向脱硫塔下方成雾罩形状喷射,形成液雾高度叠加的喷淋区, 下降的浆液雾滴与上升的烟气形成逆向流,烟气与喷淋的浆液在气液相接触界面产生化学反应,SO2气体被大量吸收,烟气得到净化,同时,烟气中的大部分的固体尘粒也被洗涤下来。

经净化的烟气再连续流经两级除雾器除去所含浆液雾滴,在每级除雾器的前后分别布置了清洗喷嘴,每个一段时间清洗喷淋水将带走除雾器顺流面和逆流面上的固体颗粒,防止除雾器结垢,同时补充原烟气增湿带走的水分,以维持浆液池的液位。

为了维持塔内的水平衡以及吸收硫酸铵气溶胶,设置了一层工艺水层,专门用于补充工艺水,在补充过程中也直接将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逃逸的氨捕捉下来。

在烟气与脱硫浆液逆流接触、洗涤过程中,SO2被浆液吸收,并发生如下总反应:SO2+(NH4)2SO3+H2O=2NH4HSO3NH3+NH4HSO3=(NH4)2SO3在塔底持液槽(氧化池)内,亚硫酸铵被鼓入的氧化空气氧化,生成硫酸铵:2(NH4)2SO3+O2=2(NH4)2SO4由于烟气中氧气含量很少,在没有鼓入空气时,循环吸收浆液主要是由SO2- 3、HSO3-和少量SO2- 4组成的缓冲液系统。

自控系统集成总体专项方案

自控系统集成总体专项方案

自控系统集成总体方案一、 系统组成本项目智能化集成系统由一个平台、五个系统组成,包含:智能化集成平台、能源站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电力监控系统、CCTV 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

能源站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电力监控系统、CCTV 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分别为功效完全独立子系统,经过分布式计算机网络集成到智能化集成平台。

智能化系统配置冗余数据服务器,保留历史数据,和监控中心工作站组成C-S 结构,工作站直接从服务器读取数据,远端用户机经过外网访问服务器,浏览系统数据和运行工况。

二、 系统架构及数据传输1、 系统架构本项目标独立功效子系统集成到智能化系统平台,底层采集和控制子系统含有高可靠性和高速性能,而智能化系统作为管理层,需含有强大集成能力和大容量存贮容量和高速、可靠通讯能力。

本项我们设计系统架构以下图:TCP/IP根据本架构,我们将自控系统网络从硬件设计上分三个层次,即:管理层、自动化控制层、现场层。

三个层上设备均能独立完成对应任务。

网络结构详见“网络拓扑图”。

1.1管理层即中央监控系统,本项目中央监控系统设在能源站监控室内。

配置有:能耗数据服务器、磁盘阵列、工作站、能耗分析工作站、计费计量工作站、电力监控工作站、视频监视硬盘录像机、视频监视工作站、大屏幕、一卡通工作站、报表打印设备、关键交换机、在线UPS不间断电源等,并可经过路由器等路由设备在其它外部网络上经过登陆授权,采取WEB方法进行远程实时监视。

管理层设计为冗余主干网,配置二台高性关键交换机,采取TCP/IP协议,工业以太网,网络带宽为1000Mbps。

1.2自动化控制层控制层指控制器间通信层,本项目是指能源站主控制器(CUP414H)、北区能源站主控制器(CUP414H)、换热站主控制器(CUP412)之间通讯网络;和工作站和服务器之间通讯网络等。

自动化控制层采取工业以太网,采取TCP/IP协议,网络带宽为1000Mbps,各能源站交换机和中央监控室关键交换机经过光纤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专题设计报告课程名称:控制系统集成技术专题设计啤酒线灌瓶机控制系统设计班级12-自动化卓越二班姓名常涛学号********指导教师贾超自动化学院2015年12月一、课程设计目的、意义二.设计任务三、设计进度计划课程设计正文一.总体设计方案1、啤酒线生产的工艺流程自动化啤酒罐装部分是指在不直接进行人工处理的情况下, 自动地完成啤酒的理瓶、洗瓶、灌装、旋盖、贴标的系统, 它以传送带和伺服电机机械手为主体, 以成套灌装设备为基础, 是集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机电技术于一体的高效率、大容量灌装机构。

自动化啤酒罐装的出现, 实现了啤酒罐装功能从多人工、长工时向高效率,高质量的转变。

用PLC控制的自动化啤酒罐装生产线达到灌装技术的全面自动化。

啤酒罐装部分基本由以下部分组成:理瓶机:主要用于对杂乱摆放的啤酒瓶进行整理,并使其有次序有方向的排列在输送带上,高速高效的经传送带输送到下一个工段。

冲瓶机:通过成套冲瓶机设备,由电机带动通过机械方式对空瓶进行翻转冲洗,然后空行滴定,排除瓶内的残留水分。

灌装机:灌装机通过贮液缸内的压力高于瓶中压力即压力差的原理,使液体靠压差流入啤酒瓶内。

旋盖机:主要用于对灌装好的啤酒瓶进行旋盖或者压盖,本次毕业设计是采用安全可靠地瓶口带螺纹的塑料瓶进行啤酒罐装,所以采用旋盖方式进行封装。

贴标机:主要用于对灌装旋盖好的啤酒瓶进行圆周贴标,是啤酒罐装部分的最后一道工序。

输送带系统:是啤酒灌装部分重要的外围设备,负责将啤酒瓶运送到各个单独工段。

输送机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履带输送机,辊道输送机,链条输送机,升降台,分配车,提升机,皮带机等。

自动控制系统:驱动啤酒罐装部分各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

目前以采用现场总线方式为控制模式为主。

组态控制系统:通过对控制系统进行组态,能够实现对自动化设备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

它能从自动化过程和设备中采集各种信息,并将信息以图形化等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显示,将重要的信息以各种方式传给有关人员,对信息进行有关的存储和处理,并发出控制指令。

2、灌装部分设计基本步骤啤酒灌装部分系统设计与调试的主要步骤,如下图1所示:在啤酒罐装部分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主要要考虑以下几点:1.深入了解和分析啤酒罐装部分的工艺条件和控制要求。

2.确定I/O设备。

根据啤酒罐装部分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

3.根据I/O点数选择合适的PLC类型。

4.分配I/O点,分配PLC的输入输出点。

5.设计啤酒灌装部分系统的梯形图程序,根据工作要求设计出周密完整的梯形图程序,这是整个啤酒罐装部分系统控制设计的核心工作。

6.将程序输入PLC进行软件测试,查找错误,使系统程序更加完善。

图1 灌装部分系统设计流程图二.设计内容(1)分析当前啤酒生产线灌装部分的理论发展状况,国内外灌装控制设备的整体建设状况以及在啤酒灌装部分的应用情况;(2)掌握PLC的使用方法,熟悉PLC编程工具[1];(3)基于实物建立灌装工段的模型,采用恰当的控制方法,设计灌装部分的控制策略;(4)根据设计的灌装部分控制策略编制该部分的控制程序,并编制用于显示和控制的组态界面,完成灌装部分控制系统的实际运行。

并实现与啤酒生产线灌装部分的联动运行。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1、灌装机介绍灌装机:啤酒灌装机采用等压灌装方式,灌装精度高、速度快。

全程实现自动化,适用于塑料瓶和玻璃瓶的灌装啤酒。

各部分的适用调整轻松自如,简便快捷。

本灌装机采用和利时LM系列PLC进行控制实现自动运行,以及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

该工段的原理是瓶子从洗瓶机出来进入灌装机的进瓶螺杆,经分瓶星盘送至回转台的托平气缸上,升高瓶口在定位装置的到乡下紧压灌装阀的下料口形成密封。

瓶子再被抽真空后贮液缸内的背压气体二氧化碳被冲入瓶中当瓶中气体压力与气缸压力相等时,阀门在弹簧的作用下开启。

此时啤酒通过回气管上伞型反射环的导向作用下自动灌入瓶内,瓶内的二氧化碳被回注到贮液缸内。

当瓶内达到一定高度并将回气管封闭时,自动停止下酒。

然后将液阀和气阀关闭,排掉瓶颈部位的压力气体以防止带气酒液在瓶子下降时喷涌溢出。

这便完成了整个灌装部分。

具体见图2图2 灌装机实际图2、系统控制面板为了便于接线和以及系统硬件调试和啤酒罐装部分整体联调,本次毕业设计没有采取传统的硬件控制柜的形式,而是采取了前端控制面板的形式,这样的设计形式既方便系统调试,又便于实际演示且能很好的控制成本,所有硬件设计能一目了然。

具体见图3图3 系统控制面板3、灌装工段硬件接线电气原理图根据实验室设备的具体链接图,找出线编号的连接方式绘制草图,最后采用CAD软件绘制硬件接线图。

灌装工段硬件接线电气原理图如图4所示图4 灌装工段硬件接线电气原理图4、PLC选型在PLC系统设计时,首先应该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其次的工作就是PLC工程设计选型。

工艺流程的要求以及特点还有应用是设计选型的主要依据。

因此,工程设计选型和估算时,应详细分析工艺过程的特点、控制要求,明确控制任务和范围确定所需的操作和动作,然后根据控制要求,估算输入输出点数、所需存储器容量、确定PLC的功能、外部设备特性等,最后选择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PLC和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2]。

1.输入输出(I/O)点数的估算I/O点数估算时应考虑适当的余量,通常根据统计的输入输出点数,再增加10%~20%的可扩展。

余量后,作为输入输出点数估算数据。

实际订货时,还需根据制造厂商PLC的产品特点,对输入输出点数进行圆整。

根据估算的方法故本次毕业设计的啤酒罐装部分每个工段的I/O点数为输入30点,输出21点。

2.存储器容量的估算存储器容量是可编程序控制器本身能提供的硬件存储单元大小,程序容量是存储器中用户应用项目使用的存储单元的大小,因此程序容量小于存储器容量。

设计阶段,由于用户应用程序还未编制,因此,程序容量在设计阶段是未知的,需在程序调试之后才知道。

为了设计选型时能对程序容量有一定估算,通常采用存储器容量的估算来替代。

存储器内存容量的估算没有固定的公式,许多文献资料中给出了不同公式,大体上都是按数字量I/O点数的10~15倍,加上模拟I/O点数的100倍,以此数为内存的总字数(16位为一个字),另外再按此数的25%考虑余量。

因此本课题的PLC内存容量选择应能存储5000条梯形图,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改造过程中有足够的空间。

3.控制功能的选择该选择包括运算功能、控制功能、通信功能、编程功能、诊断功能和处理速度等特性的选择。

根据本课题所设计的自动门控制的需要,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功能的选择。

(1)控制功能PLC主要用于顺序逻辑控制,因此,大多数场合常采用单回路或多回路控制器解决模拟量的控制,有时也采用专用的智能输入输出单元完成所需的控制功能,提高PLC的处理速度和节省存储器容量。

(2)编程功能离线编程方式:PLC和编程器公用一个CPU,编程器在编程模式时,CPU只为编程器提供服务,不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

完成编程后,编程器切换到运行模式,CPU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不能进行编程。

离线编程方式可降低系统成本,但使用和调试不方便。

在线编程方式:CPU和编程器有各自的CPU,主机CPU负责现场控制,并在一个扫描周期内与编程器进行数据交换,编程器把在线编制的程序或数据发送到主机,下一扫描周期,主机就根据新收到的程序运行。

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但系统调试和操作方便,在大中型PLC中常采用。

五种标准化编程语言:顺序功能图(SFC)、梯形图(LD)、功能模块图(FBD)三种图形化语言和语句表(IL)、结构文本(ST)两种文本语言。

选用的编程语言应遵守其标准(IEC6113123),同时,还应支持多种语言编程形式,如C,Basic 等,以满足特殊控制场合的控制要求。

(3)诊断功能PLC的诊断功能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诊断。

硬件诊断通过硬件的逻辑判断确定硬件的故障位置,软件诊断分内诊断和外诊断。

通过软件对PLC内部的性能和功能进行诊断是内诊断,通过软件对PLC的CPU与外部输入输出等部件信息交换功能进行诊断是外诊断。

PLC的诊断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对操作和维护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影响平均维修时间。

4.机型的选择(1)PLC的类型和利时LM系列可编程控制器主机分为14、24、40点三档,对应的每档都有继电器输出和晶体管输出。

同时还有各种输入和输出扩展单元,这样在增加I/O 点数时,不必改变机型,可以通过扩展模块实现,降低了成本投入。

本课题设计的啤酒罐装部分控制系统有输入信号40个,输出信号21个。

其中,外部输入元件包括:检测元件、按钮、取、送、急停、限位开关、超限位保护等等;输出有伺服电机的正反向、动作指示、错误显示等等。

按照上述配置,所选I/O点不得低于61点,结合实际情况,所选I/O点为80点。

因此我所选型号为和利时LM 系列的LM3106A。

LM3106A是和利时专门为涉及运动控制的用户设计的一款小型PLC,该PLC有14点数字量输入(DC24V),10点数字量输出(晶体管型)。

LM 系列PLC具有独特的掉电保护功能,可以实现用户程序和掉电保持区数据永久保存,彻底消除由于掉电而导致数据丢失的现象;同时支持五种国际化编程语言,适合不同编程人员的需要;LM系列应用领域广泛,有良好的用户基础,所以可靠性高,安全系数高[3]。

(2)经济性的考虑选择PLC时,应考虑性能价格比。

在考虑经济性的时候,应同时考虑应用的可扩展性、可操作性、投入产出比等重要因素,进行比较和兼顾,最终选出较满意可靠的产品。

输入输出点数对价格有直接影响。

当点数增加到某一数值后,相应的存储器容量相应增加,因此,点数的增加对CPU选用、存储器容量、控制功能范围等选择都有影响。

在估算和选用时应充分考虑,使整个控制系统有较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本课题所设计的啤酒生产线灌装部分属于小型控制系统,结合经济性的考虑因此选择整体型PLC。

5、灌装机软件设计(和利时编程软件特点)PowerPro 软件是和利时公司专为LM系列PLC所开发的基于Windows的编程工具。

PowerPro软件具有控制方案的编辑和仿真调试功能,是LM系列PLC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的标准软件包。

PowerPro与传统的PLC编程软件相比,有如下一些特点和功能:(1)程序语言标准化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IEC发布了自动化行业程序语言的国际标准。

先是IEC1113-3标准,后来修订为IEC61131-3标准,以帮助PLC、NC及DCS等自动化行业统一编程语言,促进编程技术的进步[4]。

PowerPro是完全符合IEC61131-3标准的编程软件,具有IL、LD、ST、FBD、SFC、CFC等多种语言编程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