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9)
2019年黑龙江省省本级及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2019年黑龙江省省本级及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经济实力: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全国产业经济布局,黑龙江省形成了以能源、装备、石化和食品为主导的工业体系,长期以来第二产业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由于经济重心南移、资源日趋枯竭等因素影响,传统支柱产业日渐式微,地区经济增长趋缓;现阶段,黑龙江省仍处于经济转型期和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期,加之省内人口流失、新旧动能转化滞后以及投资拉动作用减弱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2018年,黑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万亿元,经济规模仍位居全国各省市第21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
当年,黑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为4.19万元,同比增长5.0%,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6万元)。
2019年上半年度,黑龙江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61.0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
从政策环境看,长期以来受益于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黑龙江省持续获得中央各项政策扶持,且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黑龙江省有望更为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将自身打造为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中心枢纽,地区发展面临较好的政策机遇。
从下辖地级市(地区)(简称“地市”)情况看,黑龙江省各地市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比相对较高,二产发展受资源枯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以及环保政策加码等因素影响,占各地市经济比重持续下滑。
2018年基建投资增长乏力、固投拉动能力减弱,全省各地市经济增速普遍出现下行;且由于居民收入普遍偏低,居民消费缺乏财富基础支撑,省内各地市消费市场增长压力较大。
从规模看,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首位度显著,2018年GDP 占全省比重达38.5%;大庆系省内第二大城市,2018年大庆工业增长低迷,服务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速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低位(3.5%)。
2019年广东省省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广东省省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经济实力: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3万亿元,已连续30年居于全国首位。
由于经济外向度高,2018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变数增多以及自身结构调整升级影响,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当年GDP增速较2017年下降0.7个百分点至6.8%,但仍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高于排名第二、三位的江苏、山东0.1个和0.4个百分点。
2019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影响,广东省外贸经济承压,进出口出现负增长,但在基建投资拉动下,投资增速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7.72万亿元,增速6.4%,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
但广东省民营经济活跃,市场活力较强,同时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领先,产业结构更趋高级化;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落地,为区域产业升级及协同发展提供良好契机,未来发展潜力可期。
广东省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较分化,同时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步伐先后不一,各地市在人口吸引力以及承载力方面差异较大,深圳、广州作为省内两大一线城市,人口持续净流入,近五年常住人口增长率分别为4.8%和3.3%;此外,珠海放宽落户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2018年人口增长率达7.1%,相比之下偏远山区的汕尾、潮州则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就业发展机会相对薄弱,近五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负。
2018年受宏观形势影响,各地市经济增长普遍承压,经济增速呈现“3升18降”。
深圳高端产业优势显著,经济规模自2017年首超广州后2018年领先优势进一步拉大。
佛山、东莞两市GDP处于全省第二梯队,经济发展较稳定。
惠州、中山、茂名、湛江、江门、珠海等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其中珠海、江门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经济增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8.0%和7.8%,但汕头、佛山、茂名2018年增速有明显回落。
其余粤东西北地市中除肇庆、揭阳GDP 超过2000亿元,其余均在1600亿元以下,其中尚有汕尾、云浮未过千亿,同时经济增速普遍低于5%,区域发展后劲略显不足。
2019年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2019年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经济实力: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连接成渝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战略支持,全省经济处于快速赶超阶段,后发优势显著,但由于历史上属传统农业省份,工业基础较为单薄,目前经济体量在全国占比仍相对较小。
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总量分别为1.48万亿元和1.15万亿元,经济增速分别为9.1%和8.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水平2.5和2.5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来看,贵州省目前形成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煤炭、电力、烟草等四大传统支柱行业和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型建筑和建材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格局,2018年四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力,加之以旅游业、金融业和“互联网+”新兴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突出,二、三产业形成合力驱动贵州省经济增长。
经济动力上,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5.8%和5.8%,分别高于全国9.9和0.4个百分点,投资拉动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固定资产投向仍以基建领域为主。
贵州省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未来将继续对接“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投资空间仍然较大,区域发展前景看好。
贵州省作为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省份,省内发展较不均衡,部分地区欠发达。
2018年贵州省下辖各州市经济规模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各州市经济总量排名保持不变。
其中省会城市贵阳依旧处于领先地位,铜仁市和黔东南州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安顺市以849.40亿元水平排名最后。
但从经济增速来看,除黔东南州外,其余州市相较上年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六盘水市降幅最大,由11.10%降至8.80%,其余州市增速降幅介于0.5-2.0个百分点之间,面临一定经济下行压力。
从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看,除黔东南州外,投资对各州市的经济拉动作用继续凸显,但各州市投资增速及消费增速均出现明显下降,进出口方面,各州市经济外向度低,对外经济情况不容乐观。
2020年辽宁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
2020年辽宁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经济实力:辽宁省是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引擎,已建立起以石化、冶金、装备制造及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但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且对国有企业依赖程度高,民营经济不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
近10年来全省经济呈“V”型增长,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 49万亿元,同比增长5. 5%,低于全国水平,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排名第15 位。
2019年,辽宁省投资和消费增长,进出口贸易下降。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5%,较上年降低 3. 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0万亿元,同比增长6. 1%,较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实现0.73 万亿元,同比下降4.0%。
2020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万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 1%,较2019年同期下降6. 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 1%,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5%,较上年同期下降7.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7. 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实现0.49万亿元,同比下降7. 3%。
总体看,辽宁省经济增长持续承压。
从下辖地级市情况看,2019年,受区域经营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辽宁省各地市经济除抚顺市外均保持增长,但14个地级市中有9个增速低于全国水平。
其中,大连和沈阳经济实力在省内依然保持显著领先地位,投资、消费和出口规模在全省均占据绝对优势,系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o2019年大连和沈阳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001. 7 亿元和6470. 3亿元,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全省总量的50%,同比分别增长6. 5%和4. 2%;鞍山、营口、盘锦和锦州地区生产总值均在千亿元以上,排名第二梯队,抚顺跌出千亿元;位于内陆辽西北的阜新地区生产总值仅448. 1亿元, 在全省各市垫底o2020年上半年,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辽宁省各地市经济除盘锦和阜新实现增长外,其余均下降。
山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7)
山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7)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公共融资部郭燕区域概况:山东省地处我国胶东半岛,位于渤海、黄海之间,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农业和人口大省。
2016年末,全省土地面积15.7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64%;总人口9947万人,位列全国各省市1第二位,仅次于广东省,较上年末增加99万人。
行政区划方面,山东省下辖济南、青岛两个副省级市、以及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十五个地级市;下辖县级单位137个(包括市辖区54个、县级市27个、县56个),其中龙口市、荣成市、广饶县、胶州市等22个县(或县级市)为全国百强县。
整体看,依托较好的工业和农业经济基础,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山东省经济体量大。
经济实力:2016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万亿元,仍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三位,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仍相对较小,全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占比有所降低。
当年,山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77万元,是全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1.25倍,排名全国各省市第九位;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为7.6%,较上年下滑0.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9.0%,较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
从下辖各市经济情况看,2016年山东省内各市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经济发展格局仍呈现为沿海和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内陆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均衡,以采矿、钢铁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实力偏弱。
当年,经济总量排名前四位的仍然是青岛市、烟台市、济南市和潍坊市,GDP均大于5500亿元,其中青岛市作为计划单列市,经济实力强,GDP规模已超万亿元;对采矿业、钢铁等传统产业依赖度较高的日照市、莱芜市经济实力仍偏弱,在省内排名垫后,GDP均小于2000亿元;除上述地区外,省内其余各市经济总量分布相对较均衡,GDP均处于2000亿元至4500亿元之间。
2020年湖南省省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湖南省省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经济实力:湖南省支柱产业分散度较高,已形成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铅锌硬质合金及深加工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同时以金融、商业服务、文化和创意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湖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
2018年以来,湖南省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万亿元,经济总量超越河北省居全国各省第8位,同比增长7.8%,经济增速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1.2个百分点;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万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年同期持平,高于全国水平1.6个百分点。
2018年,湖南省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40.9:48.4调整为8.5:39.7:51.8,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5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主要受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幅下降及缺少重大项目支撑等因素影响,2018年以来湖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明显放缓,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8年,湖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均增长10.0%,增速较上年分别下降3.1个百分点和下降0.6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0%、56.9%和-1.9%,分别较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上升3.5个百分点和上升0.1个百分点。
从下辖各州市情况看,2018年以来,湖南省下辖各州市经济保持稳步发展,但大多数州市经济增速主要受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放缓等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湖南省下辖各州市经济实力分化程度仍较高,2018年各州市经济总量排序较上年保持一致,长株潭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较高。
其中长沙市经济实力保持全省绝对领先地位,2018年长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69万元,分别是全国和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2.12倍和2.59倍。
2023年山西省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
2023年山西省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山西省自然资源禀赋良好,产业结构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2023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两万亿;受益于煤炭行业景气度提升以及2023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等因素,2023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快速增长,规模居于全国中游,财政收入质量较高但自给能力一般,近年来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减少,综合财政实力对上级补助较为依赖;山西省近三年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但整体债务负担较轻,偿债能力强。
2023年1—6月,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位列全国第二位。
在节能降耗和污染防治硬约束逐步趋紧的大背景下,山西省面临较大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压力。
山西省下辖各地市的经济及财政实力差异较大,太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远高于其他地市。
山西省各地市政府债务余额均呈增长趋势,晋城市增长最快。
2023年,山西省各地市的负债率同比均有所下降,债务负担仍处于较轻水平。
2023年上半年,除太原市外,山西省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有所增长。
山西省发债城投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城投债存量规模较小,有存续债券的城投企业主体信用级别主要集中于AA和AA+。
大部分地市发债城投企业整体债务负担较轻,但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多有所弱化,整体流动性趋紧。
山西省各地市“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GDP均低于35%,债务负担较轻;各地市财政收入对城投企业2023年到期债券的支持保障能力较强,集中偿付压力较小。
山西省各地市地方综合财力对“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整体支持保障能力较强。
一、山西省经济及财政实力1.山西省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山西省自然资源禀赋良好,形成了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冶金、装备制造、电力、化工等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
2023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两万亿。
2023年,随着原煤、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山西省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大幅上升,在节能降耗和污染防治硬约束逐步趋紧的大背景下,山西省面临较大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压力。
山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9)
山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9)经济实力: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黄河中下游,北接京津冀地区,南邻长三角经济圈,拥有较优越的区位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及制造业基础稳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人口大省。
2018年以来全省服务业主导型经济结构进一步巩固,消费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经济实现较平稳增长,保持了全国第三大经济大省的地位。
但在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全省以重工业和传统行业为主的工业经济仍面临较大环保及转型升级压力,高耗能行业投资持续减弱,经济增速总体有所放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8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万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仍列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期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名靠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0%。
2019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23万亿元,同比增长 5.4%,低于全省同期水平 1.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仍呈较低速运行态势,当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5%;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服务业占比超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0%。
从三大需求看,受累于工业投资的放缓,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2019年1-8月投资呈现负增长;2018年以来全省消费和对外贸易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
从下辖各市经济情况看,山东省内各市经济仍呈现为沿海和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内陆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均衡的发展格局。
2018年山东省各市经济均保持增长,但经济增速均有所放缓,过半地市经济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滨州市、资源型城市东营市等工业生产面临较大压力,经济增长承压。
2018年山东省各市经济增速均值为 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9年黑龙江省省本级及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2019年黑龙江省省本级及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经济实力: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全国产业经济布局,黑龙江省形成了以能源、装备、石化和食品为主导的工业体系,长期以来第二产业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由于经济重心南移、资源日趋枯竭等因素影响,传统支柱产业日渐式微,地区经济增长趋缓;现阶段,黑龙江省仍处于经济转型期和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期,加之省内人口流失、新旧动能转化滞后以及投资拉动作用减弱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2018年,黑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万亿元,经济规模仍位居全国各省市第21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
当年,黑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为4.19万元,同比增长5.0%,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6万元)。
2019年上半年度,黑龙江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61.0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
从政策环境看,长期以来受益于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黑龙江省持续获得中央各项政策扶持,且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黑龙江省有望更为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将自身打造为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中心枢纽,地区发展面临较好的政策机遇。
从下辖地级市(地区)(简称“地市”)情况看,黑龙江省各地市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比相对较高,二产发展受资源枯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以及环保政策加码等因素影响,占各地市经济比重持续下滑。
2018年基建投资增长乏力、固投拉动能力减弱,全省各地市经济增速普遍出现下行;且由于居民收入普遍偏低,居民消费缺乏财富基础支撑,省内各地市消费市场增长压力较大。
从规模看,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首位度显著,2018年GDP 占全省比重达38.5%;大庆系省内第二大城市,2018年大庆工业增长低迷,服务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速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低位(3.5%)。
山西省财政科学研究院(山西省财政数据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一、采购需求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9~2023-08):
项目数(个)
21
同比增长:162.5%
项目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669161.98
同比增长:9191.6%
平均金额(万元)
¥35219.05
同比增长:3812.3%
平均节支率
2.2%
同比增长:214.3%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目标单位: 山西省财政科学研究院(山西省财政数据中心)
报告时间:
2023-09-01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供应 商、代理机构、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招标采购行为分析,为目标单位招标采购管理、采购效率 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帮助目标单位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快速了解目 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竞争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单位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TOP1
山西省财政科学研究院(山西省财 政数据中心)12357 客服中心服务 的合同山西省财政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财政数据中心)1235...
山西云信纳德网络 科技有限公司
TOP2
山西省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信息 山西云信纳德网络 化业务 12357 客服中心的结果公 科技有限公司 告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山西省财政科学研究院(山西省财 山 西 云 信 纳 德 网 络 政数据中心)12357 客服中心服务 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省各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山西省各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下辖的 11 个地级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和潜力。
首先来看省会太原市。
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原在经济发展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其产业结构相对多元化,不仅在传统的能源、冶金等领域有着坚实基础,还在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太原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交通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公路、铁路网络发达,这对于促进区域内外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同市以煤炭资源丰富而闻名,长期以来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近年来,大同在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不断努力,加大了对煤炭深加工和清洁利用的投入,提高了煤炭产业的附加值。
同时,大同积极发展旅游业,凭借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如云冈石窟、恒山等,吸引了大量游客,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阳泉市同样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但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资源逐渐枯竭和产业转型的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阳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等,努力摆脱对煤炭的过度依赖。
长治市的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工业基础扎实,涵盖了机械制造、化工、医药等多个领域。
同时,长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晋城市在煤炭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产业链,发展煤化工、煤层气等相关产业。
此外,晋城的制造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朔州市凭借丰富的煤炭和风力资源,在能源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朔州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忻州市在农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山西省的重要粮食产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
近年来,忻州市也在积极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努力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吕梁市是革命老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同时在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上不断发力。
年度盘点新世纪评级2018年研究成果汇集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零售行业 2018 年度信用展望 房地产行业 2018 年度信用展望 汽车制造行业 2018 年度信用展望 旅游行业 2018 年度信用展望 出版发行行业 2018 年信用展望 水泥行业 2018 年度信用展望 纺织服装行业 2018 年度信用展望 电气设备行业 2018 年度信用展望 港口行业 2018 年度信用展望 电力行业 2018 年度信用展望 收费公路行业省级企业集团信用质量专题分析 2018 年广东省收费公路信用质量分析 港口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旅游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煤炭开采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出版发行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水泥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互联网游戏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纺织服装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房地产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零售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家用电器行业 2019 年信用展望 造纸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医药制造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汽车制造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钢铁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电气设备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基础化工行业 2019 年信用展望 收费公路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信息技术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民航机场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航空运输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食品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水务行业 2019 年度行业信用展望 化肥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饮料制造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有色金属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电力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建筑施工行业 2019 年度信用展望
大连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9)
大连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9)经济实力:大连市是我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城市,石化、造船等重工业经济基础较好。
受产业转型升级及东北地区的市场环境待改善等影响,2018 年全市经济增速略低于全国水平,投资、消费增长平稳,进出口在外贸扶持政策落地的刺激下大幅增长。
2018 年,大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68.5 亿元,位列东北三省各地市首位,在全国5 个计划单列市中位列第4位,在全国15 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1 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6.5%,增速低于全国水平0.1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0.8 个百分点,在5 个计划单列市中列末位;人均GDP 为10.96 万元,较上年增长6.4%,为全国水平的1.70 倍,为辽宁全省水平的1.89 倍。
2018 年,大连市第二产业在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增长带动下实现增加值3241.6 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较2017 年提升3.6 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表现强劲;投资增长平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较上年下降5 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1.5%,增速较上年提高15.6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9%;全社会零售总额为3880.1 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全省1.1 个百分点;得益于大连市大力推进外贸扶持政策落地,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全市对外贸易持续向好,大连市自营进出口总额实现4132.2 亿元,同比增长21.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7.46 个百分点,增速在5 个计划单列市中居首位。
2019 年前三季度,大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40.6 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较2018 年同期上升0.1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4 个百分点;但固定资产投资受部分大型工业项目2018 年末已竣工、上年同期基数较大影响,同比大幅下降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42.2 亿元,同比仅增长0.7%,低于全省5.3 个百分点;受进口下滑幅度较大影响,全市进出口3147.4 亿元,同比下降7.7%,大连市经济增长仍承压。
1-4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析
月份全省_般公共预算收支分析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收入情况4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增收22.8亿元。
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2.9亿元,为年初预算的37%,比上年增长9.7%,增收792亿元。
分项目看,税收收入完成667.1亿元,为年初预算的37.7%,增长17.5%,增收99.3亿元;非税收入完成225.8亿元,为年初预算的35.3%,下降&2%,减收20.1亿元。
分级次看,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0.4亿元,为年初预算的37.3%,增长2.3%,增收5.9亿元;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2.5亿元,为年初预算的36.9%,增长13.1%,增收73.3亿元。
(二)收入特点及原因分析1•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但恢复速度不及预期。
I月份全省_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度完成年度计划的37%,超序时进度3.7个百分点;收入累计增长9.7%,环比上月增幅提高了0.6个百分点,高于全年计划目标(5%)4.7个百分点。
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我省收入恢复到疫情前的九成,仍然下降10.3%,恢复速度相对较慢,其中主要是税收收入恢复较慢,仅达到2019年同期的85.7%,非税收入已达到并超过疫情前水平。
2.税收收入增幅持续提高,但对标全国仍有差距。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加上“就地过年”因素、上年同期基数低,带动税收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月份,全省税收收入累计分别增长2.6%、12.1%、14.7%、17.5%,增幅逐月提高。
如剔除跨期税款、免抵调库、留抵退税等不可比因素,比上年累计增长29.3%,基本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
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税收收入下降]4.3%,仅恢复到疫情前的八成多。
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相比,增幅还差9.1个百分点,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仍需4步增强。
3.多数行业恢复情况良好,煤炭行业增速慢于非煤。
分产业看,17月份一产、二产、三产税收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分别增长95.6%、15.2%、21.7%,增收额占税收增收总额的0.5%、57.1%、42.4%,其中一产、二产增速、增收贡献均有提高,三产略有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9)公共融资部 谢宝宇经济实力:山西省依托丰富的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优势和地处中部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煤炭工业的比较经济优势和能源工业基础,构建起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冶金、装备制造、电力、化工等为辅的工业体系;但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于矿产资源和环境资源消耗,经济效益不高。
经历了煤炭“黄金十年”的上涨之后,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14-2016年间大幅下滑且低速波动,各项支柱产业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
近两年山西省积极优化升级以煤炭、焦炭等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等非煤产业,工业经济运行由“疲”转“兴”。
能源基地建设和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原材料大量输出,推动了山西省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规模扩张,旅游消费持续活跃,第三产业对地区经济形成较大贡献。
2018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万亿元,排名全国第22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经济增速略超全国GDP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居于全国第17位。
当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740.6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7089.2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8988.3亿元,增长8.8%。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5.2:41.3:53.5调整为4.4:42.2:53.4。
2019年前三季度,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6%,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相对平稳。
由于煤炭资源禀赋的因素,山西省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全省共有13个地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资源型城市,包括除太原市外的其余10个地级市、太原市代管的古交市、临汾下辖的霍州市和孝义市,该些地区对煤炭相关工业依赖度较高。
2018年,受益于煤炭相关行业企稳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经济提速发展。
太原市为山西省省会城市,经济实力在省内一直处于显著领先地位,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84.4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国民经济总量占全省的20%。
2019年前三季度,山西省各地市经济总体仍呈平稳向好发展。
财政实力:2018年,在地区经济运行好转、企业经营效益提升的背景下,山西省税收收入增加,另有“两权价款”一次性收入等非税收入增大,共同推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提升。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92.60亿元,同比增长22.8%。
但山西省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仍不高,收入结构稳定性一般,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给率偏低,2018年为53.50%,主要依赖上级补助收入维持收支平衡。
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较上年增长11.3%至845.71亿元,但对于整体财力的补充程度依然有限。
2019年前三季度,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延续增长态势。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2018年山西省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大幅增加;土地市场升温推动大部分地区基金收入持续增长。
当年太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全省地级市中依然居于首位,分别为373.23亿元和374.26亿元。
2019年以来,绝大部分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扩大,但区域经济转型过程漫长,加之煤炭及相关行业易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可能影响区域财政实力。
债务状况: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186.8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963.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93%,其中省本级债务余额516.62亿元,各市债务余额2447.05亿元。
截至2018年末,全省政府债务率52.7%,省本级政府债务率48.5%,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山西省自发自还的政府债券对优化政府债务结构、缓解债务本息偿付压力起到积极作用。
山西省下辖地级市政府债务管理严格遵循限额原则,2018年末大部分债务限额已使用。
年末各地市中,太原、大同、晋中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太原、晋城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对债务偿付保障度相对较高。
山西省已发行一定规模的城投债,截至2019年9月末山西省城投债存续数量103支,存续余额1014.10亿元、位列全国各省市第20位。
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山西省各地级市财力对存续期内城投债的覆盖程度较强,省本级、太原市、和临汾市等下属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相对偏高。
一、山西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一)山西省经济实力分析山西省位于中部地区的黄土高原,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冶金、装备制造、电力、化工等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中部欠发达省份,投资是山西省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和进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逐步增强。
2018年以来山西省以煤炭、焦炭等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不断优化升级,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非煤产业快速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不过地方经济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性仍较强。
山西省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
2018年末,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25个市辖区、92个县(市),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全省常住人口3718.34万人(含城镇人口2171.88万人)。
山西省经济对煤炭相关产业依赖度高,2018年以来煤炭价格高位震荡,加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总体延续上年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经济体量在全国仍处于中等偏后。
当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万亿元,排名全国第22位1;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经济增速略超全国GDP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居于全国第17位2。
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3万元,较上年增加4771元,但总量仅为全国水平的70.12%,位居全国2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万元,增长6.5%,总量为全国水平的79.07%,排名全国第23位。
2019年前三季度,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6%,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图表1.2009-2018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数据来源:Wind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图表2.2018年山西省与全国其他省(区、市)GDP及增速对比数据来源:Wind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70种已查明资源储量,36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
全省煤炭保有资源储量达2767.85亿吨,1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下同。
2 2018年,山西省和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为6.7%,共同排名第17位。
占全国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的20.1%;煤层气保有资源储量1825.16亿立方米,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88.2%;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14.16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36.5%。
山西省丰富的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优势和地处中部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煤炭工业的比较经济优势和能源工业基础,历年的重点建设促使原材料和重型制造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构建起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冶金、装备制造、电力、化工等为辅的工业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于矿产资源和环境资源消耗,经济效益不高,在经历了煤炭“黄金十年”的上涨之后,工业增加值增速于2014-2016年间大幅下滑且低速波动,各项支柱产业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推进,近两年工业经济运行由“疲”转“兴”,工业增速重回合理区间。
此外,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和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原材料大量输出,推动了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规模扩张,旅游消费持续活跃,共同推进服务业增长,第三产业保持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作用。
2018年,山西省第一产业增加值740.6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7089.2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8988.3亿元,增长8.8%。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5.2:41.3:53.5调整为4.4:42.2:53.4。
2019年前三季度,山西省第一产业增加值519.0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5377.6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6791.8亿元,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仍快于第二产业。
具体来看,在第二产业方面,2018年山西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退出煤炭过剩产能3090万吨,年底煤炭产能9.6亿吨;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打造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
同时着力推进发展非煤产业,重点发展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并初见成效。
2018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
从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0.3%,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8.2%。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五大行业中,能源工业3增加值增长2.4%、材料与化学工业4增加值增长5.0%、消费品工业5增加值增长5.8%、装备制造业6增加值增长14.5%、其他工业增加值增长21.1%。
工业效益指标保持较快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355.9亿元,比上年增长34.0%。
其中,能源工业实现利润948.4亿元,增长37.7%;材料与化学工业实现利润257.1亿元,增长29.3%;消费品工业实现利润61.9亿元,增长11.3%;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93.5亿元,增长25.2%;其他工业亏损5.0亿元,比上年减亏1.6亿元。
2019年前三季度,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0%。
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 5.8%,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3煤炭工业、煤层气采掘业、炼焦工业、电力工业、热力燃气工程4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5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纺织品工业6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装备制造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6.4%;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材料与化学工业增长5.1%,消费品工业增长11.6%,装备制造业增长8.3%。
山西省主要重点产业一直均具有周期性波动特征,需持续关注相关行业景气度变化对山西省第二产业的影响。
第三产业方面,山西省交通运输、邮电、批发零售、旅游等产业发展较快,对地区经济贡献率偏高。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对外运输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全省货物运输量为21.15亿吨,增长11.6%;从运输方式看,铁路货物运量8.53亿吨,增长14.3%,公路货物运量12.62亿吨,增长12.4%,水路运输量23.2万吨,增长14.9%,民航货物运量6.2万吨,增长12.7%。
此外,山西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省内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占全国的23.3%,位居第一。
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