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课件
合集下载
教材图文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_PPT课件
中指端揉,称揉乳根。 【次数】揉50~100次。 【功用】宣肺理气、化痰止
咳。
图1-4-18 按揉乳根
胸腹部穴位
4、膻中
【位置】在胸骨上,平第四肋 间隙处,相当于两乳头连线 之中点,属任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揉, 称揉膻中;两手拇指自穴中 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 膻中;用示指、中指自胸骨 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 中。
胸腹部穴位
﹡ 1、天突 【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 【操作】①按揉天突,用中指指端按或
揉,称按天突或揉天突,或先按继而 揉之称按揉天突。②点天突,以示指 或中指指端微屈,向下用力点之。③ 捏挤天突,用两手拇、示指捏挤天突 穴。 【次数】按揉30次;点3〜5次;捏挤至 皮下瘀血呈红紫色为止。 【功用】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止咳平 喘。
图1-4-16 按揉天突
胸腹部穴位
﹡ 2、乳旁 【位置】乳头外侧旁开0.2寸。 【操作】医者以两手四指扶患
儿之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 位上揉之,称为揉乳旁。 【次数】揉50~1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图1-4-17 按揉乳旁
胸腹部穴位
﹡ 3、乳根 【位置】乳头直下0.2寸,平
第五肋间隙。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指或
梢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头 阴阳。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 止头痛。
图1-4-6 推坎宫
头面部穴位
3、太阳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 后约1寸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 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或 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 方向揉运为补,向耳方向揉运 为泻。
﹡5、山根
【位置】印堂之下,两目内 眦之间。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 掐山根。
咳。
图1-4-18 按揉乳根
胸腹部穴位
4、膻中
【位置】在胸骨上,平第四肋 间隙处,相当于两乳头连线 之中点,属任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揉, 称揉膻中;两手拇指自穴中 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 膻中;用示指、中指自胸骨 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 中。
胸腹部穴位
﹡ 1、天突 【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 【操作】①按揉天突,用中指指端按或
揉,称按天突或揉天突,或先按继而 揉之称按揉天突。②点天突,以示指 或中指指端微屈,向下用力点之。③ 捏挤天突,用两手拇、示指捏挤天突 穴。 【次数】按揉30次;点3〜5次;捏挤至 皮下瘀血呈红紫色为止。 【功用】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止咳平 喘。
图1-4-16 按揉天突
胸腹部穴位
﹡ 2、乳旁 【位置】乳头外侧旁开0.2寸。 【操作】医者以两手四指扶患
儿之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 位上揉之,称为揉乳旁。 【次数】揉50~1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图1-4-17 按揉乳旁
胸腹部穴位
﹡ 3、乳根 【位置】乳头直下0.2寸,平
第五肋间隙。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指或
梢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头 阴阳。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 止头痛。
图1-4-6 推坎宫
头面部穴位
3、太阳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 后约1寸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 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或 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 方向揉运为补,向耳方向揉运 为泻。
﹡5、山根
【位置】印堂之下,两目内 眦之间。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 掐山根。
小儿推拿PPT(比较全面)
口气臭味→脾胃积热;腥臭→口疮、齿痈 大便酸臭→伤食;不臭伴完谷不化→虚寒泻 小便臊臭→湿热下注;清长如水→脾肾阳虚证 呕吐酸臭→乳食积滞;臭秽如粪→肠结气阻
三、问诊 1.问年龄:与病情、用药剂量相关。
• 生后1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疮等; • 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 • 6个月以后的婴儿易患麻疹; • 6-12个月婴儿易患幼儿急疹; • 婴幼儿易患泄泻; • 学龄前儿童易患水痘、百日咳等; • 12岁以后疾病谱基本接近成人。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 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拍法】
用虚掌拍(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称为拍法。
【捏法】
1.捏脊法
捏法正位手势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
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 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 泻等说法。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 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2.时间: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 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3.补泻:补→顺上轻缓,泻→逆下重急 4.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等 5.顺序:上肢→头面→胸腹、腰背→下肢 6.处方:手法+穴位+时间(或操作次数)
三、问诊 1.问年龄:与病情、用药剂量相关。
• 生后1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疮等; • 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 • 6个月以后的婴儿易患麻疹; • 6-12个月婴儿易患幼儿急疹; • 婴幼儿易患泄泻; • 学龄前儿童易患水痘、百日咳等; • 12岁以后疾病谱基本接近成人。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 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拍法】
用虚掌拍(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称为拍法。
【捏法】
1.捏脊法
捏法正位手势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
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 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 泻等说法。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 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2.时间: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 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3.补泻:补→顺上轻缓,泻→逆下重急 4.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等 5.顺序:上肢→头面→胸腹、腰背→下肢 6.处方:手法+穴位+时间(或操作次数)
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附每个穴位图ppt课件
• 【操作】两手握住小儿手掌,两拇指并列,指 面按在总筋穴上,朝左、右两边分推20~30 次,称分阴阳,又名手部分阴阳。
• 【功效】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气导滞。
• 【应用】分推阴阳也列为手部常规手法。多用
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而致的寒精热选往编来辑p、pt 烦躁
37
三、脾经
• 【位置】拇指指腹螺纹面。
• 【功效】祛风散寒、发汗解表、止咳化痰定惊、 安神除烦。
• 【主治】感冒、头痛、烦躁不安、惊风、咳痰多 等。
• 【临床应用】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 用。
精选编辑ppt
12
八、人中
• 【位置】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 2/3交界处。
• 【操作】用拇指甲或食指甲掐之, 掐5~10次或醒后即止,称掐人中。
• 【作用】掐人中:醒神开窍。常用
于急救,对于昏迷不省、窒息、惊
厥或抽搐,多与掐十宣、掐老龙等
合用。
精选编辑ppt
13
九、印堂
• 【位置】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 中。
• 【操作】用拇指甲掐或按之,掐按 后加揉。掐按3-5次,揉20-50次。
• 【功效】提神醒脑,祛风通窍。
• 【应用】感冒、头痛多用按揉法; 抽搐、昏迷多用掐揉法。
•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 【操作】用拇、食、中指做提拿法。 3~5次或用中指按揉法30~50次。
• 【功效】行气止痛。
• 【临床应用】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
要法,常用于寒痛、伤食痛。本法具
有较强刺激,一般拿或按3~5次即可,
操作次数不可太多。为防止患儿精哭选闹编辑ppt
22
八、中脘
•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 处。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PPT(精品版)38页
4、肝穴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32、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3、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5、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 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23、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盗汗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32、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3、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5、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 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23、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盗汗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
24
四肢部穴位
21.萁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
推萁门。 应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可用按法或拿法,分别称按百虫、拿百虫。 应用: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
30—50次。 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 4. 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
(2)本法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 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
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推100—500次。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 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 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 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 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7
便秘
一,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 味,肠胃积热,气滞不行。 (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
四肢部穴位
21.萁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
推萁门。 应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可用按法或拿法,分别称按百虫、拿百虫。 应用: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
30—50次。 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 4. 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
(2)本法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 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
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推100—500次。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 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 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 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 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7
便秘
一,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 味,肠胃积热,气滞不行。 (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ppt)
(二)坎宫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线状) 操作:推坎宫,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
分推,推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坎 宫
(三)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揉耳后高骨,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揉30—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四)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
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可灵活掌 握。
常用手法
(一)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
位上作直线推动。分直推、旋推、分推。 (二)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
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揉动。分鱼际揉、掌根揉、指揉。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
丹 田
肚 角
常用穴位
二.腰背部穴位
(一)脊柱: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推脊,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
推,推100—300次;捏脊,用三指捏或二 指捏,自下而上,捏3—5遍。
主治: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发热、 呕吐、疳积、厌食等
脊 柱
(二)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推上七节骨,用食中二指或拇
大 肠
(四)小肠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补小肠,自指尖直推向指根;清小肠,自
指根直推向指尖。补清均为100—300次。 主治:本穴多用清法,主治小便赤涩、水泻、遗
尿、尿闭。 (五)肾顶
定位:小指顶端。 操作:揉肾顶,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揉100— 500次。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脑积水)。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 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
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PPT课 件(完整版)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小儿推拿概述 • 常用手法介绍 • 常见病症治疗 • 操作注意事项 • 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 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
2
01
小儿推拿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2024/1/26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小儿体表 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推广成功案例
将成功应用小儿推拿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享,让家长更加 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27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01
制定小儿推拿行业 标准
明确小儿推拿的定义、范围、操 作规范等,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 保障。
0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0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 小儿推拿行业的发展,如提供资 金支持、减免税收等。
案例三
针对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分享如何通过推拿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2024/1/26
22
失败案例剖析
案例一
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 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 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2024/1/26
案例二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消化 不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教训,如未注意调整饮 食、治疗时机不当等。
手法力度掌握
2024/1/26
轻柔为主
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 的效果。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小儿推拿概述 • 常用手法介绍 • 常见病症治疗 • 操作注意事项 • 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 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
2
01
小儿推拿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2024/1/26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小儿体表 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推广成功案例
将成功应用小儿推拿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享,让家长更加 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27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01
制定小儿推拿行业 标准
明确小儿推拿的定义、范围、操 作规范等,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 保障。
0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0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 小儿推拿行业的发展,如提供资 金支持、减免税收等。
案例三
针对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分享如何通过推拿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2024/1/26
22
失败案例剖析
案例一
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 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 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2024/1/26
案例二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消化 不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教训,如未注意调整饮 食、治疗时机不当等。
手法力度掌握
2024/1/26
轻柔为主
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 的效果。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ppt
清大肠,从虎口直推至食指尖。补清均为 100—300次。
主治:补大肠主治腹泻、脱肛;清大肠 主治便秘、食积、身热下痢。
38
大 肠
39
(四)小肠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补小肠,自指尖直推向指根;清小肠,自
指根直推向指尖。补清均为100—300次。 主治:本穴多用清法,主治小便赤涩、水泻、遗
(二)脐 定位:肚脐。 操作:揉脐,用中指端或掌根揉;摩
脐,用四指或全掌轻摩揉100—300次,摩5 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积、便秘、呕 吐、腹泻
22
脐
23
(三)丹田:(面状) 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 操作:用全掌或四指摩或揉,揉50—100次,
摩5分钟。 主治:腹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尿
主治: 呕吐,恶心,项强,发热,咽痛,惊风。
17
天 柱 骨
18
常用穴位
二.胸腹部穴位
19
(一)腹: 定位:腹部。(面状)
操作:摩腹,用全掌或四指轻摩之; 分推腹阴阳,用两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
脘至脐部向两旁分推。摩5分钟,分推 100—200次。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 吐。
20
腹
21
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可灵活掌 握。
6
常用手法
(一)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
位上作直线推动。分直推、旋推、分推。 (二)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
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揉动。分鱼际揉、掌根揉、指揉。
7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
主治:主治本脏所主疾病。
34
主治:补大肠主治腹泻、脱肛;清大肠 主治便秘、食积、身热下痢。
38
大 肠
39
(四)小肠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补小肠,自指尖直推向指根;清小肠,自
指根直推向指尖。补清均为100—300次。 主治:本穴多用清法,主治小便赤涩、水泻、遗
(二)脐 定位:肚脐。 操作:揉脐,用中指端或掌根揉;摩
脐,用四指或全掌轻摩揉100—300次,摩5 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积、便秘、呕 吐、腹泻
22
脐
23
(三)丹田:(面状) 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 操作:用全掌或四指摩或揉,揉50—100次,
摩5分钟。 主治:腹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尿
主治: 呕吐,恶心,项强,发热,咽痛,惊风。
17
天 柱 骨
18
常用穴位
二.胸腹部穴位
19
(一)腹: 定位:腹部。(面状)
操作:摩腹,用全掌或四指轻摩之; 分推腹阴阳,用两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
脘至脐部向两旁分推。摩5分钟,分推 100—200次。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 吐。
20
腹
21
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可灵活掌 握。
6
常用手法
(一)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
位上作直线推动。分直推、旋推、分推。 (二)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
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揉动。分鱼际揉、掌根揉、指揉。
7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
主治:主治本脏所主疾病。
34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PPT课件
9
常用穴位
一.头面部穴位
Point on the Head and Face
10
(一)攒竹(天门)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线状) 。
操作:推攒竹,两拇指自下向上交
替 直推,推30—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不
振、
11
天 门
12
(二)坎宫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线状) 操作:推坎宫,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 作
最后是下肢。 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可灵活掌 握。
6
常用手法
(一)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 位上作直线推动。分直推、旋推、分推。 (二)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 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揉动。分鱼际揉、掌根揉、指揉。
7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
分推,推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13
坎 宫
14
(三)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揉耳后高骨,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揉30—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四)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 穴。 操作:拿风池,用拇、食指拿。拿5—10次。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颈项强痛
丹 田
肚 角
25
常用穴位
二.腰背部穴位
26
(一)脊柱: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推脊,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 推,推100—300次;捏脊,用三指捏或二 指捏,自下而上,捏3—10遍。
主治: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发
热、呕吐、疳积、厌食等
27
脊 柱
常用穴位
一.头面部穴位
Point on the Head and Face
10
(一)攒竹(天门)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线状) 。
操作:推攒竹,两拇指自下向上交
替 直推,推30—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不
振、
11
天 门
12
(二)坎宫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线状) 操作:推坎宫,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 作
最后是下肢。 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可灵活掌 握。
6
常用手法
(一)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 位上作直线推动。分直推、旋推、分推。 (二)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 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揉动。分鱼际揉、掌根揉、指揉。
7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
分推,推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13
坎 宫
14
(三)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揉耳后高骨,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揉30—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四)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 穴。 操作:拿风池,用拇、食指拿。拿5—10次。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颈项强痛
丹 田
肚 角
25
常用穴位
二.腰背部穴位
26
(一)脊柱: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推脊,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 推,推100—300次;捏脊,用三指捏或二 指捏,自下而上,捏3—10遍。
主治: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发
热、呕吐、疳积、厌食等
27
脊 柱
完整全套小儿推拿课件
揉法
总结词
以指端吸定于一定穴位或部位上 ,作腕部放松、前臂旋转的回旋 运动,作用于特定穴位,具有调 和气血、舒缓肌肉紧张等作用。
详细描述
揉法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之 一,通过柔和的旋转动作,刺激 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 紧张和疼痛。
捏法
总结词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对用力,将皮肤 捏起,随捏随提,作用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具有舒缓肌肉紧张、调和气血 等作用。
04
CATALOGUE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环境要求
小儿推拿时应选择安静、舒 适的环境,避免外界干扰,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宝宝受 凉。
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时应根据宝宝的年 龄、体质和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推拿手法,力度适中, 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
饮食调整
小儿推拿期间应适当调整宝 宝的饮食,避免过度喂养和 不当饮食,以清淡、易消化 为主。
的的中医外治方法。
小儿推拿主要通过对小儿的特定 穴位进行刺激,激发小儿自身的 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
果。
小儿推拿具有安全、有效、无副 作用的特点,对于小儿常见病症 如感冒、咳嗽、发烧等有良好的
治疗效果。
小儿推拿的历史与发展
小儿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经 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小儿 推拿理论和方法。
完整全套小儿推拿课件
汇报人:
202X-12-26
CATALOGUE
目 录
• 小儿推拿基础知识 • 小儿推拿手法详解 • 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治疗 •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 小儿推拿的实践与应用
01
CATALOGUE
小儿推拿基础知识
小儿推拿的基本概念
完整小儿推拿ppt课件
原理及作用
扶正祛邪
通过增强正气、祛除邪气,提高小儿免疫 力,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原理
小儿推拿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穴位,激发经 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 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
平衡阴阳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阴阳平衡,改善小儿 体质。
疏通经络
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缓解局部症状。
操作注意事项
01
推拿前需明确诊断,根 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推拿 手法。
02
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平 稳、着实,避免使用暴 力或过度刺激。
03
注意推拿的禁忌症,如 皮肤破损、骨折、结核 、肿瘤等。
04
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 手法和力度。
实践经验分享
01
02
03
04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重与患儿 的沟通和交流,消除其恐惧和
05
小儿推拿在家庭保健中应 用
家庭保健意义及作用
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调 和气血,促进小儿身体发育和健
康成长。
增强小儿免疫力
推拿能够激发小儿自身的免疫功 能,提高抵抗力,减少生病几率
。
缓解小儿常见病症
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腹泻、消 化不良等常见病症,推拿可起到
缓解症状、加速康复的作用。
02 推拿手法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 天河水等。
03
治疗过程
04
首先进行开天门,从患儿两眉中 点处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然后进 行推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 成一横线来回推动,接着揉太阳 ,最后清天河水,从患儿腕横纹 中点推至肘横纹。
疗效评估
经过推拿治疗,患儿感冒症状得 到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余三法(推攒竹,推眉弓,揉耳后高骨)合用。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4
迎香
• 【位置】两鼻翼外缘,鼻唇沟凹陷中。 【操作方法】 1. 按揉法:以食、中两指或两拇指分别在鼻翼两旁穴位上按
揉,称按揉迎香。 2.搓摩:以食、中两指分别在鼻翼两旁穴位上,作上下搓
摩动作,称黄蜂入洞法。 【次数】30~50次。 【功用】宣肺发汗,开通鼻窍。 【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无汗,鼻炎,鼻塞,流涕等。
• 2.摩法:以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脐,称摩脐。 • 3.捏挤法:以拇指与食中指抓住肚脐,向里捏挤肚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摩法:3~5分 钟;捏挤法3~5次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2
天枢
•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称按揉天枢。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7
天柱骨
• 【位置】颈后,后发际中点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 【操作方法】
1.推法: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力度可较大 些),称推天柱骨。
2.擦法:以食、中二指或四指面向下擦,称擦天柱骨。 【次数】100~300次。 【功用】降逆止呕,清热解表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8
天突
• 【位置】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 • 【操作方法】
• 【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0
腹
•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 1.推法:①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 ② 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 阳。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纳少,便秘,疳积,恶心,呕吐等一切消化系 统疾病。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穴,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 与其他手法合用。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1
脐(神阙)
• 【位置】肚脐。 【操作方法】
• 1.揉法:以中指端或掌根揉脐,或用拇指与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 统称揉脐。
• 2.一指禅推法:用拇、食指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作一指禅推 动作。 【次数】按揉法:100~300次;一指禅推法:1~2分钟。 【功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主治】腹胀,腹泻,腹痛,便秘,食积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3
丹田
• 【位置】脐下2.5寸。 • 【操作方法】
1.揉法:用手掌根或中指或拇指面揉本穴,称揉丹田。 • 2. 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本穴,称摩丹田。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2
眉弓(坎宫)
• 【位置】两眉头至眉梢成两横线。 • 【操作方法】分推法:以两拇指面自两眉头向两眉梢分推,称分
推眉弓(分推坎宫)。 •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醒脑明目。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神志异常,目赤痛,近视眼等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3
太阳
• 【位置】两眉后凹陷中。 【操作方法】揉法:以两中指或拇指端揉,称揉太阳。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清热明目。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近视眼等。 【临床应用】揉太阳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之一,常与
1.按揉法:用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天突。 2.捏挤法:用双手拇食指捏挤本穴,称捏挤天突。 • 【次数】按揉法:10~15次;捏挤法:3~5次。 【功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9
中脘
• 【位置】肚脐直上4寸。 【操作方法】 1.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或手掌揉本穴,称揉中脘。 2.摩法:用全手掌或食、中、无名、小指面摩本穴,称摩中脘。 3.推法:用食、中二指自喉向下直推至中脘,称推中脘。 【次数】揉及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3.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面或偏峰一指禅推本穴,称一指禅推 丹田。 【次数】揉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一指禅推法: 2~3分钟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4
大椎
• 【位置】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大椎。 2.捏挤法:用双手拇、食指同时捏拿起穴位处皮肉,用力向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5
百会
• 【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操作方法】 1.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按揉百会。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次数】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6
风池
小儿推拿 穴位、手法、治疗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
攒竹(天门)
• 【位置】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推法:以两手拇指自两眉中点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 际,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
•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镇静安神,醒脑开窍。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等。
里捏挤,称捏挤大椎。 【次数】按揉法:20~30次。捏挤法:3~5次。 【功用】清热利咽,解表发汗。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5
脊柱
• 【位置】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 【操作方法】
1.推法:用食、中二指面自大椎推至尾椎,称推脊柱。 2.捏法:用拇指后按,食中二指在前,或用食指屈曲,以 中节桡侧后按,拇指在前,两手自下而上捏脊柱穴,称捏 脊,一般捏3~6次,第1~最后1次只捏不提,中间第2~4 次需捏3次提拉皮肉1次(腰以上不提),捏后可分别在心、 肝、脾、肺、肾俞穴上点按2~3次,再轻轻搓摩背部数下。 • 【次数】推法100~300次。捏法:3~6次。 【功用】推法:清热导滞;捏法:调阴阳,理气血,和脏 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体。 【临床应用】推法:清热导滞;捏法:调阴阳,理气血, 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体。 【主治】疳积,厌食,腹泻,便秘,腹痛,夜啼,烦躁, 发热,遗尿,惊风,慢性咳喘,脱肛等。
• 【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始部中间凹 陷中。 【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分别放在两穴 上拿之,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等。 【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扇门则发汗作 用更强。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4
迎香
• 【位置】两鼻翼外缘,鼻唇沟凹陷中。 【操作方法】 1. 按揉法:以食、中两指或两拇指分别在鼻翼两旁穴位上按
揉,称按揉迎香。 2.搓摩:以食、中两指分别在鼻翼两旁穴位上,作上下搓
摩动作,称黄蜂入洞法。 【次数】30~50次。 【功用】宣肺发汗,开通鼻窍。 【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无汗,鼻炎,鼻塞,流涕等。
• 2.摩法:以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脐,称摩脐。 • 3.捏挤法:以拇指与食中指抓住肚脐,向里捏挤肚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摩法:3~5分 钟;捏挤法3~5次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2
天枢
•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称按揉天枢。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7
天柱骨
• 【位置】颈后,后发际中点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 【操作方法】
1.推法: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力度可较大 些),称推天柱骨。
2.擦法:以食、中二指或四指面向下擦,称擦天柱骨。 【次数】100~300次。 【功用】降逆止呕,清热解表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8
天突
• 【位置】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 • 【操作方法】
• 【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0
腹
•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 1.推法:①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 ② 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 阳。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纳少,便秘,疳积,恶心,呕吐等一切消化系 统疾病。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穴,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 与其他手法合用。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1
脐(神阙)
• 【位置】肚脐。 【操作方法】
• 1.揉法:以中指端或掌根揉脐,或用拇指与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 统称揉脐。
• 2.一指禅推法:用拇、食指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作一指禅推 动作。 【次数】按揉法:100~300次;一指禅推法:1~2分钟。 【功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主治】腹胀,腹泻,腹痛,便秘,食积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3
丹田
• 【位置】脐下2.5寸。 • 【操作方法】
1.揉法:用手掌根或中指或拇指面揉本穴,称揉丹田。 • 2. 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本穴,称摩丹田。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2
眉弓(坎宫)
• 【位置】两眉头至眉梢成两横线。 • 【操作方法】分推法:以两拇指面自两眉头向两眉梢分推,称分
推眉弓(分推坎宫)。 •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醒脑明目。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神志异常,目赤痛,近视眼等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3
太阳
• 【位置】两眉后凹陷中。 【操作方法】揉法:以两中指或拇指端揉,称揉太阳。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清热明目。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近视眼等。 【临床应用】揉太阳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之一,常与
1.按揉法:用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天突。 2.捏挤法:用双手拇食指捏挤本穴,称捏挤天突。 • 【次数】按揉法:10~15次;捏挤法:3~5次。 【功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9
中脘
• 【位置】肚脐直上4寸。 【操作方法】 1.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或手掌揉本穴,称揉中脘。 2.摩法:用全手掌或食、中、无名、小指面摩本穴,称摩中脘。 3.推法:用食、中二指自喉向下直推至中脘,称推中脘。 【次数】揉及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3.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面或偏峰一指禅推本穴,称一指禅推 丹田。 【次数】揉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一指禅推法: 2~3分钟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4
大椎
• 【位置】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大椎。 2.捏挤法:用双手拇、食指同时捏拿起穴位处皮肉,用力向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5
百会
• 【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操作方法】 1.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按揉百会。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次数】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6
风池
小儿推拿 穴位、手法、治疗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
攒竹(天门)
• 【位置】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推法:以两手拇指自两眉中点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 际,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
•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镇静安神,醒脑开窍。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等。
里捏挤,称捏挤大椎。 【次数】按揉法:20~30次。捏挤法:3~5次。 【功用】清热利咽,解表发汗。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15
脊柱
• 【位置】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 【操作方法】
1.推法:用食、中二指面自大椎推至尾椎,称推脊柱。 2.捏法:用拇指后按,食中二指在前,或用食指屈曲,以 中节桡侧后按,拇指在前,两手自下而上捏脊柱穴,称捏 脊,一般捏3~6次,第1~最后1次只捏不提,中间第2~4 次需捏3次提拉皮肉1次(腰以上不提),捏后可分别在心、 肝、脾、肺、肾俞穴上点按2~3次,再轻轻搓摩背部数下。 • 【次数】推法100~300次。捏法:3~6次。 【功用】推法:清热导滞;捏法:调阴阳,理气血,和脏 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体。 【临床应用】推法:清热导滞;捏法:调阴阳,理气血, 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体。 【主治】疳积,厌食,腹泻,便秘,腹痛,夜啼,烦躁, 发热,遗尿,惊风,慢性咳喘,脱肛等。
• 【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始部中间凹 陷中。 【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分别放在两穴 上拿之,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等。 【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扇门则发汗作 用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