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育思想
• 重视教育的作用 • 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 “诲人不倦” • “因材施教”
类型: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1、语录体 。再传弟内子容关有于孔孔子子谈言话行,的答记弟录子,问共及2弟0子篇间。的相
2、对话体。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3、叙事体。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而不是勉强去做。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
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温习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⑫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
仁德
表并列
表并列
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 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个人修养: 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 志,切问而近思。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 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 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几个 走路
选择
表顺承
⑨ 子曰:“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
一定
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
点
其善跟从者、学而习
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 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
之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 本章讲学习态度:虚心好虚。 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 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 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
加字、换字、意译
先生,指孔子
复习, 按时 温习 也、也是
“悦”的 古字,愉
①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快
表顺接, 然后
代指学习的内容
有朋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不 愠,不亦 君 子 乎 ? ”
表转折,却
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人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读一读
翻译课文
文言文翻译
原 则: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 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
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
病。
方法: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 体、生动、优美。
六字歌诀:留、对、换、加、删、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谋划,商量办
wèi
法
②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忠心,尽心
我 泛指多次 自己 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本章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知之者” “好之者”“乐之者”分别指什么样的人?孔子更为欣赏 哪种人?为什么?
“知之者”是指懂得它的人,“好之者”指爱好它的人, “乐之者”是指以它为乐的人。
这三种人中孔子更为欣赏的是第三种人,因为在孔子看 来,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不同的人 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 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 。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河、河流 流逝 这
舍弃
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孔子夜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 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 要珍惜时光。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
吃饭,名词作动词 粗粮
⑧ 子曰:“饭
正当手段
冷水
弯着胳膊
疏食 饮水,曲肱
表顺承
而枕乐趣之,乐 亦在 其中矣。对不于义 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富且乐贵趣,贵也对,就于在我于这 来我中讲间就如了像。是浮用天云不上正的。当浮”的云手一段样得。来” 的富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 ,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 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 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 一样。
⑥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⑪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尽力)信(诚实)习(温习)
这一章讲的是个人修养,古人治学 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 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个问题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而改之。
(第九章)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天下”。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易》、《春秋》
字音字形
论语( lún )
愠( yùn )
罔( wǎng )
殆( dài )
焉( yān )
肱( gōng)
逾矩( yú )( jǔ ) 箪( dān)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 第1句讲学习的方法。 ❖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 第3句讲个人的修养。 高尚的个人修养: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每天
反省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 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孔子嫡系 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 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 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 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 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 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 匹夫不可夺其志 • 择善而从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迷惑、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不 惑惑,五十 而知 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而从
越过、超过
规范
心所欲,不逾 矩。”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 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 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 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 阶段?
代词,学 问
⑦ 子曰:“知 之
喜欢、爱好
者
……的人
不如 好之者,好以…之…者为乐不趣,如名乐词意之动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 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
者乐的。人”。”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 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表转折,却 表转折,却 疑惑
⑤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
迷惑,即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 能有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两 个词有何不同意思?
讨论4个问题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成语归纳
• 不亦乐乎
• 逝者如斯
• 三省吾身
• 四十不惑
• 三十而立
• 随心所欲
• 温故知新
• 箪食瓢饮
• 不舍昼夜
• 博学笃志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切问近思
④ 子曰:“温故 而知 新, 可 以 为 师矣.”
旧的知识
可 凭借
表承接,就 以
做,成为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 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
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 通,举一反三。
常复旧课,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 行巩固。领悟新知。
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军队
普通人
⑪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
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 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shí yú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 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 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广泛
坚守 恳切
不能。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是“他人”,接 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 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 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 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同“又” 表顺承,就
独立做事情
③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
论语十二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
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本文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 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食,能一忍瓢受 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 乐趣
忧孔子,说回:“也颜不回的改品质其是多么高尚乐啊。!一贤箪哉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 啊!”
回也!”
本章谈的是个人修养,赞扬 了颜回乐于学习、淡泊名利、安 于贫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 质。
“罔”侧重于迷惑而无所得,就是对知识的理解不明确, 掌握不牢固;“殆”侧重于疑惑、有害,就是不学习知识而 成天胡思乱想会使人有陷入邪说的危险,要比“罔”影响更 坏,危害程度更深。这两个词反映出孔子在“学”与“思” 两个方面,更重视“学”,反对离开“学”的胡思乱想。
品质高尚
⑥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笃( dǔ )
不亦说乎( yuè )
三省吾身( xǐng ) 传不习乎( chuán )
为人谋( wèi )
十有五( yòu )
逝者如斯夫( fú ) 好之者( hào )
划分朗读节奏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重视教育的作用 • 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 “诲人不倦” • “因材施教”
类型: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1、语录体 。再传弟内子容关有于孔孔子子谈言话行,的答记弟录子,问共及2弟0子篇间。的相
2、对话体。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3、叙事体。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而不是勉强去做。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
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温习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⑫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
仁德
表并列
表并列
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 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个人修养: 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 志,切问而近思。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 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 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几个 走路
选择
表顺承
⑨ 子曰:“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
一定
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
点
其善跟从者、学而习
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 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
之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 本章讲学习态度:虚心好虚。 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 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 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
加字、换字、意译
先生,指孔子
复习, 按时 温习 也、也是
“悦”的 古字,愉
①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快
表顺接, 然后
代指学习的内容
有朋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不 愠,不亦 君 子 乎 ? ”
表转折,却
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人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读一读
翻译课文
文言文翻译
原 则: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 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
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
病。
方法: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 体、生动、优美。
六字歌诀:留、对、换、加、删、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谋划,商量办
wèi
法
②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忠心,尽心
我 泛指多次 自己 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本章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知之者” “好之者”“乐之者”分别指什么样的人?孔子更为欣赏 哪种人?为什么?
“知之者”是指懂得它的人,“好之者”指爱好它的人, “乐之者”是指以它为乐的人。
这三种人中孔子更为欣赏的是第三种人,因为在孔子看 来,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不同的人 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 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 。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河、河流 流逝 这
舍弃
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孔子夜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 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 要珍惜时光。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
吃饭,名词作动词 粗粮
⑧ 子曰:“饭
正当手段
冷水
弯着胳膊
疏食 饮水,曲肱
表顺承
而枕乐趣之,乐 亦在 其中矣。对不于义 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富且乐贵趣,贵也对,就于在我于这 来我中讲间就如了像。是浮用天云不上正的。当浮”的云手一段样得。来” 的富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 ,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 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 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 一样。
⑥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⑪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尽力)信(诚实)习(温习)
这一章讲的是个人修养,古人治学 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 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个问题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而改之。
(第九章)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天下”。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易》、《春秋》
字音字形
论语( lún )
愠( yùn )
罔( wǎng )
殆( dài )
焉( yān )
肱( gōng)
逾矩( yú )( jǔ ) 箪( dān)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 第1句讲学习的方法。 ❖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 第3句讲个人的修养。 高尚的个人修养: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每天
反省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 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孔子嫡系 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 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 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 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 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 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 匹夫不可夺其志 • 择善而从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迷惑、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不 惑惑,五十 而知 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而从
越过、超过
规范
心所欲,不逾 矩。”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 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 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 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 阶段?
代词,学 问
⑦ 子曰:“知 之
喜欢、爱好
者
……的人
不如 好之者,好以…之…者为乐不趣,如名乐词意之动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 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
者乐的。人”。”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 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表转折,却 表转折,却 疑惑
⑤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
迷惑,即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 能有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两 个词有何不同意思?
讨论4个问题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成语归纳
• 不亦乐乎
• 逝者如斯
• 三省吾身
• 四十不惑
• 三十而立
• 随心所欲
• 温故知新
• 箪食瓢饮
• 不舍昼夜
• 博学笃志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切问近思
④ 子曰:“温故 而知 新, 可 以 为 师矣.”
旧的知识
可 凭借
表承接,就 以
做,成为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 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
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 通,举一反三。
常复旧课,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 行巩固。领悟新知。
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军队
普通人
⑪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
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 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shí yú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 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 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广泛
坚守 恳切
不能。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是“他人”,接 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 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 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 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同“又” 表顺承,就
独立做事情
③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
论语十二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
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本文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 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食,能一忍瓢受 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 乐趣
忧孔子,说回:“也颜不回的改品质其是多么高尚乐啊。!一贤箪哉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 啊!”
回也!”
本章谈的是个人修养,赞扬 了颜回乐于学习、淡泊名利、安 于贫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 质。
“罔”侧重于迷惑而无所得,就是对知识的理解不明确, 掌握不牢固;“殆”侧重于疑惑、有害,就是不学习知识而 成天胡思乱想会使人有陷入邪说的危险,要比“罔”影响更 坏,危害程度更深。这两个词反映出孔子在“学”与“思” 两个方面,更重视“学”,反对离开“学”的胡思乱想。
品质高尚
⑥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笃( dǔ )
不亦说乎( yuè )
三省吾身( xǐng ) 传不习乎( chuán )
为人谋( wèi )
十有五( yòu )
逝者如斯夫( fú ) 好之者( hào )
划分朗读节奏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