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每天 反省
谋划,商量办法
wèi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忠心,尽心
泛指多次
自己
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 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 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同“又” 表顺承,就
先生,指孔子
复习, 按时 温习
也、也是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表顺接,然后 代指学习的内容 “悦”的古字,愉快
有朋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了解
志同道合的人
“不亦……乎?”:“不也是……吗?”
而不 愠,不亦 君 子 乎 ? ”
表转折,却 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 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 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 子的行径吗?
. 4、人一不个知人而总不有愠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 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
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即把单音节词换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者而改之。”
研读品析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归类整理
• 1、《论语》中的很多语句已经固化为成语,至今仍活跃 在现代汉语中,请再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 2、文言现象梳理
• 通假字 多义词 词类活用 式(倒装句,省略句)
归类整理
归类整理
• (4)古今异义词 • ①学而时习之,习,古义:__________;今义:学习 • ②吾日三省吾身,三,古义:________;今义:数词,三 • ③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______;今义:可能,许

拓展延伸
•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 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 这两章都写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赞叹,后者是孔子的自 述心志。
• 这两章都描写生动,情趣盎然,表现了高尚的节操,高洁的品 性。
• 这两章都写了“乐”。坦然的心境,表现了开阔的心胸,表现 了内心的强大。
研读品析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关于孔子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灵王廿一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孔父叔 梁纥,孔母颜征在。丘乃殷商苗裔,故丘尝言“殷人也。”"曾祖孔防叔 避宋乱去鲁。父曾任陬邑宰。人称“陬人纥。”
• 丘,三岁丧父。弱冠任委吏,任乘田。而立之年收徒授课。三十五岁,因 鲁内乱首次离鲁适齐。后返鲁任中都宰,有政声。升司空乃至大司寇。五 十五岁复离鲁,周游列国。历经卫、曹、宋、陈、蔡诸国。六十八岁返鲁 。人称“第子三千”。丘为儒学创基,延续数朝。其言论即《论语》。成 书于战国。乃先秦显学之一。汉初有版本三。时人初学必读书。先习《孝 经》、《论语》,再习《五经》。宋后列为经。丘乃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代表。逝后数千年, 谥号十余称。鲁称尼父 ,汉谓宣尼父,唐称文宣王,历朝皆谥。至清乃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俗 间呼为孔夫子。民国五四运动号为孔老二。“文革”更甚。后平反。现尊 称孔子,美称尼甫。全球建“孔子学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今:数词,三
有关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逝者如斯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匹夫不可夺志
Hale Waihona Puke 箪食瓢饮 富贵浮云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注意朗读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
孔子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与战国时期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
《论语》和四书五经
经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学习方法:
文言知识归纳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 ,愉快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指有才德的人 今:泛指品 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 可
古今异义
吾日三省吾身 古:泛指多次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据说为儒家门徒所写,是记 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为语录体。共20篇。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王彩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王彩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第一、二单元已学习了简单的古诗文,有学习古文的基础;其次,论语学生已不陌生,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第二阶段:自主探究听录音,要注意听准生字的读音。

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参考: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5)》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5)》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 2.通假字。
•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字·词·音
3.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知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学到的东西)
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文中 指代学问和事业)
字·词·音
4.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分别译作“旧的知 识”和“新的理解和体会”)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学经典、用经典,我们要将《论语》中的好的学 习方法、正确 的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的道理用来指导 我们的学习和做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本课小结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推荐阅读
《论语》
论语十二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
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本文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贰 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十一、十二章文意疏通: 讨论重点词,进行文句口译,标示出不清楚的 地方。
• 【交流点拨】①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理解与 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人能当我 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 ③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人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 ④饭疏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教学环节
二 课堂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道不远人
教学 环节
消除学生文言文的畏 难心理
为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学理念综述
语文课堂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连系学生 与文本的纽带。
语文的两大功能:言志
载道
用国学文化点亮语文课堂。
文本解读 孔子知多少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 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 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十二章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点词 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 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 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 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 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 此输入您的文本。
• 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 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
• 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 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 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 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 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 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译文: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 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凭
此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 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 ,就会疑惑(对自己的学业有害)。

重点词语 故:旧知识
以:凭借
罔:迷惑
殆:疑惑(有害 )
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本章大旨】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 不可偏废其一。
译文:孔子说:学到的 (知识)能时常温习,不也 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 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 人不了解(自己),(自己 )却不怨恨,不也是很有修 养的人吗?
重点词语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说:“悦”的古字,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
乐:愉快、高兴 知:了解,知道
愠:生气,恼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 “不也是……吗?”
是世界十大孔文孟化名人之首。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 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孔子还是一 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 《诗》、《书》,定 《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孔子 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 / / / 四十 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 / 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
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 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 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十二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
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本文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 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的思想:“仁”心的道德学说 。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我)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表转折 生气,发怒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 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 吗?
第1句讲 第2句讲 第3句讲
学习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知识、修养、精神境界 不断提升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高度统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诵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经典语录手中拿,温故知新传佳话;儒家思想明今古,半部论语治天下。

本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后六个章节,去触摸经典,感受智慧。

二、展示目标三、书声琅琅感知经典台湾省博士生导师王财贵教授对学习经典作品有两个观点:“孩子的启蒙教材应该是《论语》。

”“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

”那我们怎样做才能把《论语》这一重要东西放到肚里呢?------诵读积累1、名家范读,要求:认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悟韵味。

2、学生自由诵读,感知经典。

要求:读准读顺,注意节奏,准备展示。

3、学生配乐朗读展示4、无标点朗读(读准节奏)5、全班共同背读填文。

四、咬文嚼字解读经典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试结合课下注释及课前预习,小组合作交流进行翻译,准备做好小组抢答和必答题的比赛。

2、抢答题:(小组代表抢答,解释黑体字)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斯夫笃志夺帅3、必答题:(小组选号,翻译句子)小组选号每组推荐两名同学,一生读一生译翻译过程中,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翻译学生在翻译理解中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解读经典中的智慧精华。

文中成语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逝者如斯等教师归纳总结:先哲智慧:乐学,安贫乐道,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珍惜时间,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德。

五、拓展链接感悟经典先哲智慧包括了学习方法,学习的态度更有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而这些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结合图片,引用文中经典名句进行评判2、引用文句,送与自己或同学以作共勉句式:我把()这句话,送给(),希望()六、缅怀先贤吟诵经典这堂课我们与经典同行,在文中看到了一位乐学,安贫乐道,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珍惜时间,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德的圣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 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有才法 • 第2、3句讲 个人修养
第二章
分析文义
每天
自我检查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
替 谋划
为人 事谋情
第四章
分析文义
复习 旧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温习 形容词作名词表顺承形容词作名词
• 子曰:“温

而知 新,
可以 凭借 成为,做 可 以 为师矣。”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先生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 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 本章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第五章
分析文义

迷惑,意 思是感到

表转折
迷茫而无 所适从
表转折
疑惑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先生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 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
分析文义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课文解读
第一章
分析文义
然后
按时
复习,
学习 表顺承(名词作状语)温习
• 子曰:“学 而 时
习之,不
也是 同“悦”,喜悦
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却 了解 表转折 生气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十二章》,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

深入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熟练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深入剖析《论语》中各章的内涵。

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生活实际,深刻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和开阔的胸怀,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精确理解《论语》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扎实积累文言词汇。

2. 透彻领悟《论语》中蕴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切实体会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2.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提升自身修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导入语)同学们,“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句诗高度赞誉了一位伟大人物,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明月皎皎,辉耀千年。

孔子恰似那明月,散发着世界文明的光华。

(屏显)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北宋开国宰相)中国的孔子,宛如哲学界的华盛顿。

——艾默生(美)2.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积极探讨孔子的深远影响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孔子及《论语》的浓厚兴趣。

二、作者作品1.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博学多才,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初识《论语》提问:《论语》究竟记载了些什么内容?它与孔子有着怎样的关联?依据十二章的句子结构(每一章前面是“某人曰”,后面是冒号),引导学生推断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并明确该书并非孔子亲笔所写。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这十二章语录对学子的勤奋自励、谦虚进取,学习方法的机敏灵 阅读启示 活和品德修养的自律豁达,论述得言简意深,富有哲理。它像一个路
标,给每位求学之子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考点演练
名句默写
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匹夫不可夺志也 2. 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论语》中反映颜回面对博很学差而的笃物志质条件与常人态切度问截而然近不思同的句子是:____仁___在__其___中__矣___,
32
33
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 而枕之,3乐4 亦在其中矣3。5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乐在其中。
【字词解释】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34
肱(ɡōnɡ):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35
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3”6(《述而》) 37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而言有如浮云。”
(2)文字言简意赅。“温故知新”“博学笃志”等已经成为成语 并被广泛使用。
续表
本文所收录的十二章语录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真实地记 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这些言行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 文章主旨 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 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24
一箪 食2,8 一瓢饮,在 陋巷,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 小屋里, 人 不堪 其忧, 回也不改 其乐。 别人都受不了那29穷苦的忧愁,颜回却自得其乐,长久不变。 贤哉,回也!”(《雍也》) 颜回真是个贤人啊!”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 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 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相传有弟子三千 人,贤者七十二人。
《论语》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与《大 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其主要内容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 修身作人,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 部《论语》治天下”。
修身做人:要厚道仁义、坚贞守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想想 说说
在本文论述的学习方法 和学习态度中,你认为最有价 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 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 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最早是由儒家提倡的 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对此 ,有人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 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迷惑疑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 情
能听得进不同 意见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越过超过
理解:人的道德修养伴随人的一生,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培养。
4.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学过的(知识)得到
可以
为 师 矣。”
凭借(这一点) 做,成为
• 重视教育的作用
• 提倡“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
• “诲人不倦”
• “因材施教”
板书设计
修身 交往
学习
君子之德 君 子 之 道
君子之风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独学:3分钟
3分倒钟计时间时 到
群学:5分钟
5分倒钟计时间时到
三、体会精神
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 的是什么?为什么?
我们身边有这样充满光辉 的人吗?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完了这十二章论语。 你还能试着说说以下论语的意思吗?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 (2)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味古文的韵 律和音乐美。
2.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 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 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 化的热情。
自学导航一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
说给小组的人听,并试着说一说它的
意思。
2.全班同学依照朗读要点,以组
为单位两两进行朗诵比赛。请小评委
们比一比谁读得更好,理由是什么?
3.全班一齐流利的充满情感地朗
读课文。
独学:3分钟
群学:2分钟
3分倒钟计时间时到
2分倒钟计时间时 到
自学导航二
析读课文,试着给十二章分类
1.你能试试在课文中找寻成语的影子 吗?
2.同学们试作课文批注,提出自己的 疑惑,并试着解答对方的疑惑。
返回
五、再忆孔子
五、课后作业
①课外了解更多的论语小故事。 ② 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 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被夺去志气。
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
切问而近思,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仁在其中矣。 仁德就在其中了。 12、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 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
的事情。
文言文词语学习 方法:
通假字: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春秋》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悦”)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生气,恼怒,不也是
君子(有才德的人)吗?
1、讲学习的方法、交友的乐趣和为人的态度。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趣就在其中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
云一样。
8、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 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
忙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2005年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为此,全世界包括中 国、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等 地都举行了盛大的祭孔活动。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他为“圣人”。
《论(lún)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 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论语》十二章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 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 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小故事1:
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一次,孔子被困在陈、蔡一带,一连七天没有尝过粮食的滋味。 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 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 说:“刚才梦见祖先了,也许他会保佑我们。你拿干净的饭来,我要祭祀 祖先。” 颜回一听,连忙说:“不行。刚才我看见有柴灰掉到锅中,弄脏了饭 粒,扔了可惜,就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相信的是眼睛,而 眼睛也有不可信的时候;人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可靠的时候,了解 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2、本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强调了 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强调了学思结合与复习。是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等 语句中看出来的。
3、阅读文章,说说颜回的“ 贤”表现在哪里。
好学精神;安贫乐道; 乐观的人生态度。
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 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5)子曰:“学而迷惑不,思意思则是感罔到迷,茫而思无而所适不从。学则殆。”— —《为政》
疑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 有疑惑。"

部编人教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康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人教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康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康靖
十二章之我的最爱
内容理解 情感流露 语言技巧 文言之美
十二章之我的最爱
内容理解: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学而思 温故而知新 择善而从 切问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 好之者 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修身做人——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三十而立 回也不改其乐 富贵浮云 逝者如斯夫 匹夫不可夺志
十二章之我的最爱
情感流露 重视友情 爱学生、惜才 触景生情
语言特色 对比——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 三军 匹夫 知之 好之 乐之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比喻——逝者如斯夫 于我如浮云 白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文言之美 文字简约,一字一意象,一语一乾坤 成语:不亦乐乎 三十而立 不惑之年 耳顺之年 随心所欲 富贵浮云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志
万世师表之我看孔子
虚胸怀坦荡、 大度包容
安贫乐道、 富贵浮云
积极进取、 进德修业
讲究诚信、 严于律己
国学热之我的主张
“闻言思人,见人识志”,谈谈你对《论 语》的认识。
今天的学习是否为同学们打开了自主阅读 《论语》的方法之路呢?课下阅读《论语》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作业
小作文:闻言识人——我看孔子 课下继续读《论语》,作业本上摘抄不同
于课本的十章语录,做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是“他人”,接 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 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 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 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同“又” 表顺承,就
独立做事情
③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
⑫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
仁德
表并列
表并列
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 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个人修养: 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 志,切问而近思。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 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 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2)教育思想
• 重视教育的作用 • 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 “诲人不倦” • “因材施教”
类型: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1、语录体 。再传弟内子容关有于孔孔子子谈言话行,的答记弟录子,问共及2弟0子篇间。的相
2、对话体。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3、叙事体。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
讨论4个问题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成语归纳
• 不亦乐乎
• 逝者如斯
• 三省吾身
• 四十不惑
• 三十而立
• 随心所欲
• 温故知新
• 箪食瓢饮
• 不舍昼夜
• 博学笃志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切问近思
谋划,商量办
wèi

②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忠心,尽心
我 泛指多次 自己 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代词,学 问
⑦ 子曰:“知 之
喜欢、爱好

……的人
不如 好之者,好以…之…者为乐不趣,如名乐词意之动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 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
者乐的。人”。”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 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④ 子曰:“温故 而知 新, 可 以 为 师矣.”
旧的知识
可 凭借
表承接,就 以
做,成为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 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
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 通,举一反三。
常复旧课,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 行巩固。领悟新知。
迷惑、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不 惑惑,五十 而知 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而从
越过、超过
规范
心所欲,不逾 矩。”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 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 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 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 阶段?
表转折,却 表转折,却 疑惑
⑤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
迷惑,即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 能有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两 个词有何不同意思?
天下”。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大学》《论语》《中源自》《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字音字形
论语( lún )
愠( yùn )
罔( wǎng )
殆( dài )
焉( yān )
肱( gōng)
逾矩( yú )( jǔ ) 箪( dān)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 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孔子嫡系 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 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 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 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 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 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而不是勉强去做。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
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温习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笃( dǔ )
不亦说乎( yuè )
三省吾身( xǐng ) 传不习乎( chuán )
为人谋( wèi )
十有五( yòu )
逝者如斯夫( fú ) 好之者( hào )
划分朗读节奏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本章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知之者” “好之者”“乐之者”分别指什么样的人?孔子更为欣赏 哪种人?为什么?
“知之者”是指懂得它的人,“好之者”指爱好它的人, “乐之者”是指以它为乐的人。
这三种人中孔子更为欣赏的是第三种人,因为在孔子看 来,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不同的人 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 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 。
“罔”侧重于迷惑而无所得,就是对知识的理解不明确, 掌握不牢固;“殆”侧重于疑惑、有害,就是不学习知识而 成天胡思乱想会使人有陷入邪说的危险,要比“罔”影响更 坏,危害程度更深。这两个词反映出孔子在“学”与“思” 两个方面,更重视“学”,反对离开“学”的胡思乱想。
品质高尚
⑥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⑥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⑪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军队
普通人
⑪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
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 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shí yú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 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 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广泛
坚守 恳切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河、河流 流逝 这
舍弃
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孔子夜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 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 要珍惜时光。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 第1句讲学习的方法。 ❖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 第3句讲个人的修养。 高尚的个人修养: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每天
反省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尽力)信(诚实)习(温习)
这一章讲的是个人修养,古人治学 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 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个问题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吃饭,名词作动词 粗粮
⑧ 子曰:“饭
正当手段
冷水
弯着胳膊
疏食 饮水,曲肱
表顺承
而枕乐趣之,乐 亦在 其中矣。对不于义 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富且乐贵趣,贵也对,就于在我于这 来我中讲间就如了像。是浮用天云不上正的。当浮”的云手一段样得。来” 的富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 ,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 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 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 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