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合集下载

矿井有害气体及瓦斯检查防治讲解

矿井有害气体及瓦斯检查防治讲解

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检测及防治第一节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及检测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氮、硫化氢、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甲烷等。

本节将重点介绍其中的部分气体性质、危害、浓度标准和检测方法。

一、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及其基本性质(一)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7, 微溶于水,能燃烧,当体积密度达到13%-17%时遇火源有爆炸性。

一氧化碳有剧毒。

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比它与氧气的亲和力大250-300倍,因此,人体吸入含有一氧化碳的空气时,一氧化碳首先与血红素相结合,阻碍了氧气的正常结合,从而造成人体血液缺氧引起窒息和中毒。

一氧化碳的中毒程度与中毒浓度、中毒时间、呼吸频率和深度及人的体质有关。

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和中毒浓度的关系如下表:一氧化碳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一氧化碳中毒除上述症状外,最显著的特征是中毒者黏膜和皮肤呈樱桃红色。

(二)硫化氢(H2S)硫化氢是无色、微甜、略带臭鸡蛋味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当浓度达4.3%-46%时具有爆炸性。

硫化氢有剧毒,它不但能使人体血液缺氧中毒,同时对眼睛及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鼻炎和飞、气管炎和肺水肿。

当空气中其浓度达到0.001%时可嗅到臭味,但当浓度较高时(0.005%-0.01%),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臭味“减弱”或“消失,” 反而嗅不到。

硫化氢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如下表:硫化氢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矿井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有:坑木等有机物的腐烂;含硫矿物的水化;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

有些的矿区的煤层中也有硫化氢涌出。

(三)二氧化硫(so)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强烈硫磺及酸味的气体,当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0005%时即可嗅到刺激气味。

它以溶于水,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32,是井下有害气体密度最大的,常常积聚在矿井下巷道的底部。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煤矿井下有害气体及防治
张建光 工程硕士 通风专业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对财产与人的 健康、生命造成危害。我国政府不但成立了专 门的政府机构,而且还相继出台并实施的《安 全生产法》与《职业病防治法》等法津、法规 ,以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创造安全、健康 的工作环境,防止各种伤害和爆炸事故,保护 国家资源和财产。
一、煤矿井下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分 析
有毒气体是指在足够时间内吸人足够浓度会使 人致残、致死的气体。根据它们对身体的作用 机理分为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和毒性气体 三大类。窒息性气体包括CO、CH4、H2S、 CO2等气体。这些化合物进入机体后导致的组 织细胞缺氧各不相同。CO进人体内后主要与 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以致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从而使组织细胞 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一、煤矿井下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分 析
短期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急性中 毒,而长期接触低浓度则可造成慢性损伤。急性 刺激性气体中毒通常先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 状,如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咽干、咳嗽、 胸闷等症状,随后这些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经过 几小时至3天不等的潜伏期后症状突然重现,很快 加重,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肺炎、肺水肿 ,表现为剧烈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 吸困难、发绀等,可因肺水肿或并发急性呼吸窘 迫症等导致残废。
二、矿井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及来源
煤H2矿S、井N下O常2、见S有O毒2等有。害气体有:CH4、CO、CO2、 瓦到斯类(似C苹H4果)是的无香色味、,无这味是、由无于臭芳的香气族体的,碳但氢有气时体可同以瓦闻
斯同时涌出的缘故。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 在标准状态下瓦斯的密度为0.716 kg,所以,它常积 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顶处。瓦斯的渗透能力是空气的 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 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瓦斯的燃烧、爆炸性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瓦斯 (的C气H4体)是,在瓦成斯煤是过煤程矿中井形下成危的害,最并大大的量气贮体存。于煤层之中

井下各种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井下各种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井下各种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井下作业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对矿工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来保护矿工的安全。

下面是井下各种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的一些例子:
1.二氧化碳(CO2):井下作业中矿石的破碎和爆炸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了防止二氧化碳的积累,可以在井下设立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

此外,矿工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和呼吸器。

2.硫化氢(H2S):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常常在地下矿山中存在。

为了防止硫化氢的中毒,可以使用除臭剂来降低气味。

此外,还可以在井下设立气体检测仪,及时检测硫化氢的浓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常常由燃烧产生。

为了防止一氧化碳的中毒,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燃烧完全。

此外,还可以使用氧气监测仪来监测一氧化碳的浓度,及时采取措施。

4.甲烷(CH4):甲烷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常常在煤矿中存在。

为了防止甲烷的爆炸,需要进行通风控制,保持井下空气中的甲烷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使用甲烷检测仪来监测甲烷的浓度,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5.氰化物气体:在金矿等工作中,常常使用氰化物来提取金属。

为了防止氰化物气体的中毒,需要加强对氰化物的管理和储存,确保其不泄漏到井下空气中。

此外,还可以使用氰化物检测仪来监测氰化物的浓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总之,井下各种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包括通风系统的建设、气体检测仪的使用、防护装备的佩戴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害气体对矿工的伤害,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浅淡煤矿矿井有害气体来源及防治措施

浅淡煤矿矿井有害气体来源及防治措施

所 以 井 井下 一氧 化碳 的 来 源是 井 下 火 灾 , 瓦斯 、 煤 下能很 快 与 空 气 中的氧 化合 成 二 氧化 氮 ,
尘爆 炸 , 爆破 工作 。由于 瓦斯 、 煤 尘爆 炸会迅 速 生 下的氧 化 氮主要 以二氧 化 氮为主 。
成 大量 的一 氧化碳 , 因此 对人 危 害最 大 。
0、 N 0 和 N 2 0 5 等 ,除 N 2 0 5 为 白 色 固体 常结 合 , 使 得人 体 各 部 分 组 织和 细胞 产 生 缺氧 现 还 有 N
象, 引起 窒息和 中毒 以至死亡 , 其 中毒 的特征是 外, 其它氧化氮在常温下都是 气体。
嘴 唇 呈桃 红 色, 两颊有 红 斑点 。 1 1 一 氧化 氮是 一 种 极 不稳 定 的 气体 , 在 常温
够的氧呼吸 ; 二是稀释并排 除井下的有毒有 害气
体和 矿 尘 ; 三是 创 造 良好 的 井下 气候 条 件 与 工 作风 不 仅是 预 防 瓦斯 、 粉 尘等
地 面 空 气进入 井下后 , 要发 生 一 系列 的 物理 事故和治理高温热害, 创造舒适 气候环境 的基本
的毒 性 是 因为人 体 内红 血 球 所 含 血 色素 对 它 的 爆破 生 成 。
亲和 力 比对氧 气的 亲和 力 大 2 5 0 - 3 0 0倍 。因此一
3 . 4氧化 氮( N O、 N O 2 ) 氧 化 氮主要 是 指 一 氧化 氮和 二氧 化 氮 , 其 它
氧 化 碳被 吸入 人 体后 , 就 阻碍 了氧 和 血 色素 的正
3矿 井 内常见 的有 害气体 分析 及来 源 矿 井空 气 中主要 有 害 气体 有 一氧 化 碳 、 硫 化
氢、 二氧化硫 、 二氧化氮和 沼气等 , 通常存在 于通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1.加强通风,将各种有害气体浓度稀释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以下。

⑴机电队必须按规定定期检查主要通风机运行情况,确保主要通风机连续运转。

主通风机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启动备用通风机。

凡因机电事故而突然停电造成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必须及时启动《兴通煤矿事故应急预案》,将无风区内的所有人员撤至全风压进风巷中,并设置栅栏揭示警标。

恢复通风必须按规程及措施规定进行,严禁无风作业、无风放炮。

⑵通风队对矿井通风系统、通防设施等要建立巡查制度,通防队每旬至少全面检查测定一次矿井、主要进回风巷及采掘工作面等地点风量,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用风地点的风量必须满足煤业公司、作业规程和措施的要求。

⑶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井下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及必须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并自动切换。

⑷煤矿井下实施爆破时,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加强通风增加工作面的风量,及时排除炮烟。

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前,必须把工作面的炮烟吹散稀释,并在工作面洒水。

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新鲜风流中,并在回风侧挂警戒牌。

2.加强个体防护,佩戴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

3.加强采空区管理。

工作面采空区应及时予以封闭,设立警示牌,需要进入时,必须首先进行有害气体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作业的,必须先通风、后作业。

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

4.加强瓦斯排放和巷道贯通管理。

杜绝盲巷,停风超过24小时的盲巷必须立即封闭。

5.坚持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配备齐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6.采掘工作面必须按规定设置甲烷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并定期标校。

7.杜绝失爆,提高供电质量,消灭无计划停电停风。

8. 凡揭露或接近老空区、废弃巷道均需制定专门的防治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措施。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剧毒,是煤 矿井下最具危害的有毒气体之一,可引起人体急性中毒和 慢性危害。
02
CATALOGUE
煤矿井下常见有毒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
产生来源
煤不完全燃烧,井下爆破 作业,煤炭自燃以及瓦斯 、煤尘爆炸。
危害
CO中毒,导致人体缺氧、 窒息甚至死亡。
检测方法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概述 • 煤矿井下常见有毒有害气体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措

CATALOGUE
目 录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应急处 理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利用与 资源化
01
CATALOGUE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利用 与资源化
有毒有害气体的利用途径
燃料
煤矿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等,可以作为燃料用 于发电、供暖等。
工业原料
部分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用 于生产化学品、肥料等。
环保领域
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可以用于环保领域 ,进行脱硫脱硝等处理。
氮气
产生来源
煤本身含有微量的氮气,同时由于井下设备的运转和空气流动, 也会使氮气浓度升高。
危害
空气中氮气浓度过高会导致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检测方法
使用便携式N2检测仪或固定式N2报警器进行检测。
03
CATALOGUE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对人体的健康危害
窒息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可能导致缺氧, 从而引起窒息。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
是一种用于对井下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系统。

这个制度旨在保护工人免受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这个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首先需要确定在井下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例如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等。

2. 监测设备的选择:根据井下矿井或其他工作场所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是传感器、探测器或监测仪器,能够准确测量和监测有害气体的浓度。

3. 定期监测和记录: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对井下的空气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下来。

监测记录可供监管机构和工作人员参考,并用于进行风险评估和改进工作条件。

4. 报警装置和应急措施:在监测设备发现有害气体超过安全限值时,应及时触发报警装置,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例如疏散工人、提供呼吸器具等。

5. 培训和意识提高: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使其了解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和监测制度的操作,提高他们对有毒有害气体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

6. 定期维护和检修:监测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对于设备故障和报警事件也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记录。

这样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可以帮助确保井下工作场所的安全,并减少工人受到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风险。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要点二
对环境的危害
煤矿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也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例如,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从而引发气候变化等问题。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它的 大量排放不仅会加剧温室效应,还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 。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的必要性
提高作业安全性
煤矿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对其进行防治是 非常必要的。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或消除这些气体的危害,提高作业安全 性。
防尘、防水一体化设备
03
针对矿工在复杂环境下作业的需求,可选择防尘、防水一体化
设备。
中和、吸收等设备与技术
中和反应器
用于处理酸性或碱性气体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将有 毒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 质。
吸收塔
利用吸收剂吸收有毒有害 气体,如用碳酸钠溶液吸 收二氧化碳。
吸附剂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 有毒有害气体吸附,如活 性炭吸附苯等有机气体。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Chapter
建立健全防治制度
制定严格的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分工和防治措施要求。
建立煤矿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体系,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 异常情况。
定期进行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 意识和操作技能。
加强气体监测和检测
安装气体监测仪器和设备,实时 监测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浓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事故案例分析
河南新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2019年,河南新密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造成27人死亡、11人受伤。事故原因主要为矿井通风系统不 完善、瓦斯检查不规范等。
山西晋中煤矿透水事故

矿井通风学习情境1 矿井有害气体防治与气候条件改善

矿井通风学习情境1 矿井有害气体防治与气候条件改善

26
2)矿井温度测定 ①掘进工作面空气的温度测点,应设在工作面距迎 头2m处的回风流中。 ②长壁式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的测点,应在工作面 内运输巷道空间中央距回风道口15m处的风流中。 采煤工作面串联通风时,应分别测定。 ③机电硐室空气温度的测点,应选在硐室回风道口 的回风流中。
27
(2)矿井空气的湿度 1)矿井空气的湿度 表1-12 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时的饱和水蒸气量、 饱和水蒸气压力
12
13
(2)试验内容与步骤 1)试样气体制备 一氧化碳试样气体制备的方法如图1-3所示, 在长颈漏斗中盛蚁酸,圆底烧杯中盛浓硫酸并加 热,其反应式如下
14
图1-3 一氧化碳试样制备方法
15
图1-4 二氧化碳试样制备方法
16
2)测定方法 (3)实训数据记录表格 表1-6 CO,NO2,H2S,SO2,NH3浓度记 录表
2
表1-1 地面干空气组成成分
3
二、矿井空气 1.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基本性质 (1)氧气 表1-2 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
4
பைடு நூலகம்
(2)氮气 (3)二氧化碳 表1-3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5
2.工业卫生标准 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中,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 对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生产影响很大,所以 《煤矿安全规程》(2009版)(以下简称《规 程》)对其浓度标准做了明确规定。主要如下: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条规定:井下空气 成分符合下列要求: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 气浓度不低于 20% ,二氧化碳浓度不超0.5% 。
1
任务 1 矿井空气主要成分识记 一、地面空气 地面空气又称为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 体。大气中除了水蒸气的比例随地区和季节变化 较大以外,其余化学组成成分相对稳定,尽管随 时间、地点和海拔高度有所变化,但变化不大。 一般将不含水蒸气的空气称为干空气,它的组成 成分和体积百分比分别为氧气(20.96%)、氮气 (79%)和二氧化碳(0.04%)。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矿的有毒有害气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煤的腐烂和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气体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煤矿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一、气体监测和检测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气体问题,煤矿应该及时建立完善的煤矿气体监测系统,对矿井内的气体进行监控和检测。

在矿工进入井下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气体检测,以确保排放的毒气浓度不超过安全标准。

同时,也需要配备煤矿气体监测设备,定时进行气体监测,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各种危险气体的存在。

二、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煤矿最重要的设施之一,它不仅可以排除一些危险气体,还可以提供清洁的新鲜空气,从根本上解决煤矿气体污染问题。

通风系统包括主风机、副风机、转换室、瓦斯抽采系统等,对于不同的煤矿,还需要进行不同的配置和设计。

通过通风系统,能够保持矿井内空气流动,减少煤矿有毒有害气体的积聚,保证工作地点的清洁且舒适。

此外,良好的通风系统还能有效降低煤矿事故率。

三、气体抽采和净化针对有毒有害气体的不同特点,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气体抽采和净化方法。

其中,瓦斯抽采是减少气体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的关键手段。

现代瓦斯抽采技术包括集中式尾巷抽采、分散式抽采、瓦斯井龙骨式排放等。

在瓦斯抽采的同时,也要进行净化处理,以去除污染物质和有害气体。

目前,常见的净化工艺包括吸附、氧化、脱硫、铜钯催化剂等。

四、工业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为了减少煤矿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煤矿应该积极推广工业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措施。

对于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量。

此外,煤矿还可以借助新型技术,如蓄电池驱动、有机液体降噪等方法,减少振动和噪音污染。

总之,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不仅需要依靠通风系统、气体监测和检测、瓦斯抽采和净化等手段,还需要通过技术、管理和环保治理等措施,实现减少排放量,保障矿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维护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矿井空气中主要的有害气体

矿井空气中主要的有害气体

矿井空气中主要的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氨气(NH3)、氢气(H2)煤矿的五大灾害:煤矿的五大灾害是瓦斯、煤尘、水、火和顶板灾害。

1.瓦斯是指井下各种有毒、易燃易爆的气体;2.煤尘是指能爆炸的煤尘和浓度达到可以导致尘肺的煤尘;3.水是指可以导致煤矿淹井或出现人员伤亡的涌水或透水;4.火是泛指井下发生的各种火灾;5.顶板灾害是指煤矿巷道或采区顶上的岩层发生的各种垮塌或冒落事故。

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一、必须证照齐全,严禁无证照或者证照失效非法生产。

二、必须在批准区域正规开采,严禁超层越界或者巷道式采煤、空顶作业。

三、必须确保通风系统可靠,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冒险作业。

四、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瓦斯超限立即撤人,严禁违规作业。

五、必须落实井下探放水规定,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

六、必须保证井下机电和所有提升设备完好,严禁非阻燃、非防爆设备违规入井。

七、必须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确保员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禁违章指挥。

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十条禁令”一、禁止煤矿无证无照、证照不全、证照暂扣等非法生产建设行为二、禁止核准建设30万吨/年以下的高瓦斯矿井和45万吨/年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建项目三、禁止应进行瓦斯抽采的矿井在瓦斯抽采未达标区域进行采掘活动四、禁止在综合防突措施效果不达标的突出煤层进行采掘活动五、禁止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经防突能力评估擅自组织生产六、禁止矿井瓦斯超限作业七、禁止擅自降低矿井瓦斯等级八、禁止矿井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的情况下进行采掘活动九、禁止采掘工作面无风、微风作业十、禁止使用国家命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煤矿瓦斯防治的八项规定一、完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管理体系二、严禁超瓦斯抽采达标能力组织生产三、严格矿井瓦斯等级管理四、加强瓦斯防治薄弱环节管理五、落实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六、保障瓦斯防治资金落实七、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八、加大瓦斯隐患监督检查力度。

矿井硫化氢(H2S)的预防治理方案

矿井硫化氢(H2S)的预防治理方案

矿井硫化氢(H2S)的预防治理方案一、硫化氢(H2S)赋存情况根据《安全专篇》我矿井井下有毒、有害气体除瓦斯外,还有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等有毒有害气体。

据精查报告采集瓦斯样分析和2005年5月由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地质矿产堪察开发院进行的复核工作对百灵煤矿矿井瓦斯调查,百灵煤矿属高沼气矿井,且H2S气体含量较高,随煤层赋存深度的增加,沼气含量还会增加。

本井田内有的煤层含有少量的H2S气体,开采时必须对H2S气体进行防治,确保井下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硫化氢(H2S)的性质及危害矿井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有:坑木等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遇水分解;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爆破工作中产生。

硫化氢( H2S)是一种极毒的可燃气体,无色,带有臭鸡蛋气味。

它具有强烈毒性,能使人的血液中毒,对眼睛、粘膜以及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人体受硫化氢中毒时的征兆如下: 1、H2S浓度达到~%时,流唾液和清水鼻涕、瞳孔放大、呼吸困难。

2、H2S浓度达到%~%时,经5~8分钟后,引起眼、鼻、喉、黏膜的强烈刺激,昏睡、呕吐、头痛、四肢无力。

3、H2S浓度达到%时,经30分钟就失去知觉,痉挛,脸色变白,不进行急救就会死亡。

4、硫化氢极毒,人吸入浓度为1g/m³(%)的H2S在数秒钟内即可死亡。

三、硫化氢(H2S)危害的防治硫化氢毒性极大,但硫化氢比空气重(相对密度为,且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氢硫酸。

故地势低处危险性比高处大;下风向硫化氢浓度大,上风向则浓度低等;在突发事故中用湿毛巾等捂嘴鼻、向高处避毒、向上风向撤离等,均可避免或减轻伤亡。

(一)井下硫化氢(H2S)危害的防治: (1)建立独立的通风系统。

对于H2S气体异常浓度不超过1%掘进面或采煤工作面,改变通风方式,增加异常区的供风量,掘进回风石门与总回风下山沟通,使乏风直接进入总回风系统不影响其它工作面。

2024年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3篇)

2024年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3篇)

2024年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摘要:煤矿瓦斯中的硫化氢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有毒气体,它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主要从硫化氢的形成机理、危害效应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策略。

1.引言煤矿瓦斯是矿井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硫化氢。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味的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

在矿井中,硫化氢的浓度通常很高,一旦泄漏或积聚超过一定浓度,就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2.硫化氢的形成机理煤炭中的有机硫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过破碎和燃烧等过程,被氧化为硫化氢。

此外,煤矿瓦斯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会与地下水中的硫酸盐反应,生成硫化氢。

因此,煤矿瓦斯中的硫化氢来源非常复杂,包括有机硫的化学变化和无机硫的氧化反应等多种机理。

3.硫化氢的危害效应硫化氢是一种高度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为4.3%~46%。

当硫化氢浓度达到10~20%时,就会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极易引发爆炸事故。

此外,硫化氢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等造成损伤,可导致眼睛灼烧、呼吸困难、肺水肿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4.硫化氢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4.1 技术措施(1)改进矿井通风系统:采用强化通风、增加通风设备等措施,有效降低矿井中硫化氢的浓度,减少泄漏和积聚的可能性。

(2)矿井内部装置硫化氢检测仪器:及时监测矿井中硫化氢的浓度,一旦超过安全阈值,即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利用化学储氢技术:将硫化氢转化为相对无害的化合物,如硫酸盐。

4.2 管理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矿工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硫化氢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2)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应急处理措施,以确保在发生硫化氢泄漏或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3)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煤矿瓦斯治理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证安全生产。

瓦斯及有害气体实施方案

瓦斯及有害气体实施方案

瓦斯及有害气体实施方案瓦斯及有害气体是矿井生产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秩序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并实施瓦斯及有害气体的防范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瓦斯及有害气体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矿井生产提供有力的指导和保障。

一、瓦斯及有害气体监测。

瓦斯及有害气体监测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当配备高效可靠的瓦斯及有害气体监测设备,确保其准确灵敏。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包括定期巡检、实时监测等措施,确保瓦斯及有害气体的监测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瓦斯及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瓦斯及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为了控制瓦斯及有害气体的排放,首先要加强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确保通风系统的畅通有效。

其次,要采取有效的排放控制措施,如安装瓦斯抽放设备、设置瓦斯抽放孔等,以减少瓦斯及有害气体的积聚和排放。

三、瓦斯及有害气体事故应急预案。

瓦斯及有害气体事故是矿井生产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立健全的瓦斯及有害气体事故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首先,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警、疏散逃生、救援处置等各个环节。

其次,要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确保矿工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四、瓦斯及有害气体防护装备配备。

为了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必须配备完善的瓦斯及有害气体防护装备。

首先,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装备,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其次,要加强对防护装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矿工在作业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护。

五、瓦斯及有害气体安全教育培训。

瓦斯及有害气体安全教育培训是矿井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首先,要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对瓦斯及有害气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其次,要定期组织瓦斯及有害气体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瓦斯及有害气体的实施方案是矿井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对瓦斯及有害气体的监测、排放控制、应急预案、防护装备配备和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有效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安全生产。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范文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范文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范文**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一、引言现如今,井下作业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气体已成为最主要的安全隐患之一。

为了保障矿井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一个有效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并提出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应对可能的危险。

二、目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矿井工作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以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监测范围1. 井下空气中的主要有毒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甲烷和一氧化碳等。

2. 监测范围包括矿井的主运输通道、作业区域以及其他可能存在有害气体积聚的区域。

四、监测基准根据国家标准和矿井安全规程,制定以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监测基准:1. 二氧化硫:不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浓度。

2. 甲烷:不高于1.25%。

3. 一氧化碳:不高于30ppm。

五、监测方法1. 安装固定式传感器:在矿井的关键位置安装固定式传感器,通过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气体浓度,并发送警报信号。

2. 定期采样分析:定期对矿井空气进行采样,并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安全监测员巡查:安排专门的安全监测员进行定期巡查,通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矿井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六、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1. 风险评估: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评估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危险程度。

2. 控制措施:a. 气体排除: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b. 防护设备:要求矿井工人必须佩戴合格的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防护眼镜等。

c. 培训和教育:对工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七、事故应急预案1. 事故预警: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安全基准时,即刻发出警报信号。

2. 疏散措施:矿井内应设立疏散通道,并制定详细的疏散方案,确保工人能够安全撤离。

3. 救援和医疗: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救援和医疗机制,为受伤的工人提供紧急救助并送往医院治疗。

煤矿硫化氢防治措施

煤矿硫化氢防治措施

煤矿井下作业硫化氢治理措施1、加强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让工人了解井下作业可能导致硫化氢中毒的危害因素,掌握硫化氢中毒的特点和自救互救自我保护知识等。

2、工作面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携带化学氧自救器。

3、加强对硫化氢气体的检查,工作面专职瓦斯员配备便携式H2S 检测仪、每班至少检查两次,时刻关注作业地点的硫化氢气体,严禁在H2S气体超限情况下作业。

采煤队管理人员应经常观测气体变化情况,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每班由采煤机司机携带一台便携式H2S检测仪。

测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头部不应低于巷道底板500mm以下的地方测定,以防测定人员中毒。

测定结果同时告知现场工作人员和当班班组长。

4、在采煤机割煤时,内外喷雾必须打开,回风巷道的净化水幕也要及时开启。

5、当发现少量硫化氢气体时,用水冲刷煤壁.尽量稀释溶解H2S,降低其浓度。

适当降低采煤机切割速度,减轻硫化氢气体的涌出。

6、采煤时,若闻到臭鸡蛋味,跟班领导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工作面。

利用H2S气体比空气重、极溶于水等特点,调整采煤工作面风量和喷水等措施稀释、溶解H2S,降低其浓度,保证能安全生产。

7、降低气体浓度。

工作面应备足量的生石灰,每班在硫化氢积存处抛洒一遍,覆盖整个积水范围,使其产生水雾溶解硫化氢气体,降低其浓度。

8、要经常性的排水,巷道不应长期积水,要及时的把水排干,以防气体溶于水而产生隐患,此外要注意加强观测水仓及周边硫化氢的含量。

9、对的进、回风巷道掘进期间揭露的硫化氢涌出地段,打超前钻孔,提前释放硫化氢气体。

并在钻孔内注石灰水,以降低硫化氢涌出强度。

10、为了保证职工的健康。

工作人员应注意不要长时间停留在硫化氢积存范围内进行作业。

11、硫化氢中毒的现场急救处理:1)迅速脱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及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安静,平卧休息,注意保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重的及时升井送往医院治疗。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停工停产、采空区密闭中均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为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安全,特编制煤矿防治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安全措施。

一、矿井正常生产中1、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向井下连续借给新鲜风流,使用有毒有害气体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安全浓度以下。

1、每年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

2、矿井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瓦检员,必须严格执行“气体浓度瓦检员现场说了算”等有关规定。

3、瓦检员必须持证上岗,在井下指定地点交接班,严禁空班、漏检、假检,严禁虚报瓦斯。

4、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使用中的机电设备的设置地点、有人员作业的地点都应当纳入检查范围。

5、所有瓦斯检查地点都要有瓦斯检查记录牌板,瓦斯检查要做到:手册、牌板、报表“三对口”。

6、各地点的甲烷及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定》第171-176条规定。

7、停风区中甲烷浓度超过1.0%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甲烷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 3.0%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

停风区中甲烷浓度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3.0%时,必须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在排放瓦斯过程中,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得超过 1.5%,且混合风流经过的所有巷道内必须停电撤人,其他地点的停电撤人范围应当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只有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甲烷浓度不超过 1.0%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 1.5%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和采区回风系统内的供电。

8、瓦检员必须熟悉通防业务,对现场的通防工作负责全面监督。

9、瓦检员到岗、离岗都必须向通防科值班室及井口信息站汇报现场的通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10、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即装药前、放炮前、方炮后检查瓦斯)和“三人联锁放炮”(即:放炮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当班班组长,由班组长检查顶板与支架情况、派人警戒、将放炮命令牌交给瓦检员,瓦检员检查瓦斯和煤尘情况、将放炮许可证交给放炮员,放炮员发出放炮口令后进行放炮,放炮后三牌各归原主,升井时三牌统一回交瓦检员)制度。

有毒有害气体标准

有毒有害气体标准

一、有毒气体1、一氧化碳:这种气体主要产生在矿井发生火灾及瓦斯、煤尘爆炸过程中。

它无色、无味、无臭,比一般空气轻,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是一种毒性很大的气体。

当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4%时,短时间内会使人丧失知觉,很快死亡。

人中毒昏死后,脸、嘴唇粉红色,大腿、腋下有皮下小红点。

《规程》第101条规定:井下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0024%(24ppm)。

2、二氧化氮:这种气体主要来源于井下放炮工作。

纯的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井下的二氧化氮已经被风流冲淡了,所以一般为灰白色,它有强烈的刺激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它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的眼睛、呼吸道及肺部组织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引起肺水肿、肺心病等。

当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0.025%时,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死亡。

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气体中毒往往有拖后性,常在升井4—6小时后发作,必须引起重视。

《规程》规定:井下二氧化氮不得超过0.00025%。

3、二氧化硫:它主要由含有硫磺的煤炭氧化和煤炭自燃产生,以及在含硫煤层中进行爆破时产生。

这种气体无色,有强烈的硫磺气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二氧化硫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当它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5%时,会引起支气管炎、肺气肿,严重的短时间内能造成人的死亡。

《规程》规定:井下的二氧化硫不得超过0.0005%。

4、硫化氢:硫化氢气体经常存在于煤层中,在落煤过程中自然放出,井下有些物质腐烂和含有硫的矿物遇到水时也可以分解出硫化氢。

这种气体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它是一种有强烈毒性的气体,对人的眼、鼻、喉的粘膜有刺激作用。

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1%时,短时间内会使人死亡。

《规程》规定:硫化氢不得超过0.00066%;另外,个别煤矿井下有氨气,《规程》规定井下氨气不得超过0.004%。

二、有害气体1、氮气:煤层中本来就有,另外井下坑木腐烂也产生一部分,氮气是井下有害气体的一种,空气中约占79% 。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建立气体检测数据实时传输系 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
定期进行气体检测和监测
定期进行气体检测,全面了解矿 井内有毒有害气体的分布和浓度

对高浓度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及 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建立监测数据档案,为事故调查 和预防提供依据。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有毒有害气体泄漏 、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应急预案。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引言 • 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及来源 • 防治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煤矿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 的产生和扩散对矿工的生命安全 和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02
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有毒 有害气体对矿工的影响,是煤矿 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处 置能力。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确保在紧急情 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04
案例分析
某煤矿气体泄漏事故分析
事故经过
某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发生 气体泄漏事故,导致井下 多名矿工中毒。
事故原因
经调查发现,事故原因是 通风系统故障导致有毒有 害气体无法及时排出。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甲烷会随着矿井内的空气流动而逸出 ,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甲烷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通风,降低矿井内的甲烷浓度; 使用甲烷探测器,及时发现并处理甲烷聚集;以及采取抽 放和利用等措施,减少甲烷排放。
一主要来源于矿井内的煤尘和瓦斯燃
烧不完全。
防治硫化氢的措施包括加强通风,降低矿井内的硫化氢浓度;使 用硫化氢探测器,及时发现并处理硫化氢聚集;以及采取化学和 生物等方法,减少硫化氢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林煤矿防治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管理措施
总工程师:田丰2013年1月10日
安全副总:童加伟2013年1月9日
通瓦副总:黎国友2013年1月9日
安监处:袁海龙2013年1月8日
生产科:许元龙2013年1月8日
通瓦科:唐学伦2013年1月7日
通风队:程刚2013年1月7日
编制:彭凌云2013年1月6日
二○一三年一月六日
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为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矿井安全正常生产,特编制东林煤矿防治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安全措施。

1.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向井下连续供给新鲜风流,使有毒有害气体达到《规程》规定的安全浓度以下。

2.发生爆炸、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时,必须迅速及时的佩带自救器,防造成井下大量人员造成中毒伤亡事故。

3.每年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

4.矿井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瓦检员,所有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地点的瓦斯检查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5.瓦检员必须持证上岗,在井下指定地点交接班,严禁空班、漏检、假检,严禁虚报瓦斯。

6.所有瓦斯检查地点都要有瓦斯检查记录牌板,瓦斯检查要做到:原始记录、井下牌板、瓦斯日报表“三对口”。

7.采掘工作面和其它工作地点做到无瓦斯超限作业,无瓦斯积聚(瓦斯浓度在2%或以上,体积达到0.5m3),瓦斯超限时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

(1)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处理。

(3)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
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爆破。

(4)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8.瓦检员必须熟悉通防业务,对现场的通防工作负责全面监督。

9.瓦检员到岗、离岗都必须向通风队值班室及井口信息站汇报现场的通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10.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即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检查瓦斯)和“三人联锁放炮”(即:放炮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当班班组长,由班组长检查顶板与支架情况、派人警戒、将放炮命令牌交给瓦检员,瓦检员检查瓦斯和煤尘情况、将放炮许可证交给放炮员,放炮员发出放炮口令后进行放炮,放炮后三牌各归原主。

11.《瓦斯日报》每天送矿长、总工程师审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施工单位负责及时挪移瓦斯断电仪探头。

瓦检员每班用光学瓦斯检定器对瓦斯监测探头至少校对三次,二者显示值不一致时,以高显示值为准,误差大于0.2%时,必须在8h内进行处理,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停用瓦斯监测装置。

13.加强回采工作面进风隅角和回风隅角的瓦斯管理。

回风隅角必须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或设置瓦斯监测探头。

回风隅角瓦斯浓度达到0.8%时,要立即进行处理。

对于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隅角,采煤单位负责及时拆除、回收支护材料(包括锚索锁具、锚杆螺母、钢带、
锚网等)、必要时要悬挂并管理好风障,以稀释回风隅角瓦斯,通风队负责相关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14.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 1.5%,方可恢复掘进巷道正常通风。

15.排放瓦斯实行分级管理:
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控制风流排放瓦斯。

停风区中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时,必须制定专门安全排放瓦斯措施并按规定进行报批,由矿山救护队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

16.排放瓦斯必须执行“撤人、断电、限风量”三原则,严禁一风吹。

在排放瓦斯过程中,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 1.5%,且乏风流经区域必须停电撤人,其他地点的停电撤人范围应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