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复习参考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 与其他细胞相比,神经元有哪些特点?
2. 试比较dentritey 与axon 结构和代谢的特点。
3. 试述astrocyte 的结构和功能。
4. 你如何理解神经胶质在神经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1. 神经元其主要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细胞体内含细胞核和核周质,外被细胞膜。
神经元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根据凸起的多少可将神经元分为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核假单极神经元。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又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2,树突:树突一般多而短,从胞体发出时较粗,越向外周越细
主要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局部兴奋,并向胞体扩散。
轴突: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轴突一般细而长,直径均匀。
轴突是有轴丘发出,起始部位称为始端,离开胞体一段时间后获得腱鞘,成为神经纤维。
主要功能; 传出神经冲动,末梢可释放递质。
3,星状胶质细胞在光镜条件下呈星状,有胞体伸出许多长
而分支的突起,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小分散,故染色较淡,核仁不明显。
星状胶质细胞胞质中没有尼氏体,但具有一般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其中最突出的是含有许多微细交错排列的胶质原纤维,平行走向于胞突中。
星状胶质细胞能合成和分泌20 多种细胞因子,这些分子对维持神经元的生存,发育,再生和分化均有重要作用。
4,神经胶质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分隔,营养的作用,
还与神经元相互作用,对神经免疫,神经再生和神经系统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是神经细胞内除神经元外的另一大类的细胞。
第二章
名词解释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极化阈电位
问答题
1. 静息电位的形成条件
2. 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3. 动作电位的特征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 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极化: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分化,使其性质相对于原来状态有所偏离的现象。
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1.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细胞膜外积累较多的正电荷,模内积累较多的负电荷,两层之间可形成很大的电位差。
形成这种电位差的原因是跨膜扩散条件有两个;1. 钠泵的活动,可形成内外浓度差2. 静息时膜对某些离子,主要是K+具有一定通透性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形成: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动作电位、机制:细胞在静息电位下受刺激产生离子跨膜流动,受刺激细胞外正电荷流入细胞内,成为内向电流,膜内电位负值减小,膜去极化,反之称外向电流,膜复极化或超极化离子跨膜两个因素:1. 膜两侧离子具有一定化学驱动力2. 膜对该离子具有通透性动作电位特点:1、“全或无”只有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去极化是由钠通道开放所
致,因此刺激引起膜去极化,只是使膜电位从静息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与动作电位的最终水平无关。
因此,阈刺激与任何强度的阈上
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这就被称之为“全或无”。
2、不能叠加因为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因此动作电位不可能产生任何意义上的叠加或总和。
3、不衰减性传导在细胞膜上任意一点产生动作电位,那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一次完全相同的动作电位,其形状与幅度均不发生变化
第三章
1. 试述NO的特点和合成?
2. 举例说明NO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1 ,不稳定(3—5s)2 ,有发光反应3 ,与鸟苷酸环化酶有高亲和力4 ,可直接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5,高度脂溶性
合成:
1,L-Arg ,L-OH-Arg 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是合成NO的前体。
2,在组织中,L-Arg 以还原性辅酶II (NADPH)作为电子供体。
3,生成的NO以扩散的方式到达并进入靶细胞。
二,1. 免疫系统产生的NO分子,不仅能抗击侵入人体的微生物,还能一定程度上阻止癌细胞的繁殖,阻止肿瘤细胞扩散。
2,吸入NO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3 ,治疗心绞痛。
第四章
1. 何谓调频编码?何谓调幅编码?
2. 神经如何对刺激强度编码?调频编码有何意义?
1,调频编码:不改变动作电位的幅度而通过改变其频率来进行编码的方式。
调幅编码:只改变幅度而不改变频率的编码方式。
2,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全或无”的,这提示,神经元在接受不同来源、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的刺激时,不是通过改变动作电位的幅度(调幅),而是通过改变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调频)和序列来传递信息的。
意义:单个冲动在序列中的作用较小,因为它只是众多冲动中的
一个,它的缺失或意外的冲动的出现将对冲动序列的平均频率影响较小,所以调频编码方式具有一定的防止错误
第五章
1.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偶联因子是()
A. 钠离子
B. 钙离子
C.DG
2. EPSP的产生基础是()
A. 突触后膜去极化
B. 突触后膜超极化化
3.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碱D.5- 羟色胺
1.B
2.A
3.C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配体核受体膜受体受体上调竞争性抑制受体
二、简答题D. 镁离子
C. 突触后膜复极
C.乙酰胆
1.受体主要有哪些类型?
2. 受体有哪些特性?
配体:同锚定蛋白质结合的任何分子都称为配体。
核受体:细胞内受体分布于胞浆或核内,本质上都是配体调控的转录因子,均在核内启动信号转导并影响基因转录,统称核受体。
膜受体:细胞表面的一种或一类分子,它们能识别、结合专一的生物活性物质(配体),生成的复合物能激活和启动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导致该物质的最终生物效应。
受体上调:在病理条件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变化,或长时期的使用某种激素的激动剂或拮抗剂,可使受体数量增加或反应性增强。
竞争性抑制:指的是有些抑制剂和酶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活性中心,从而抑制酶和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
受体:是一类存在于胞内或胞膜的,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结合进而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的特殊蛋白质。
二、简答题
1. 根据受体本身的结构及其效应体系的不同,可以把受体分为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酶偶联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细胞内受体。
2. 受体的特性有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高灵敏性。
第八章
1. 非联合性学习和联合性学习的概念?
2. 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的概念?
3. 短时习惯化和敏感化的细胞分子机制?
4. 海马早期LTP 的突触机制?
1. 非联合学习: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形成明确的联系的学习形式。
联合性学习: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任何时间上很靠近的重复发生,最后在脑内逐渐形成联系。
2.陈述性记忆:有关时间、地点和人物的知识,这种记忆需要一个清醒的回忆过程,能用语言描述。
陈述性记忆储存的是有关事件或事实的记忆,它有时经过一次测试或一次经历即可形成。
非陈述性记忆:是有关操作某件事情的能力,下意识的
感知及反射,它不需要清醒的回忆。
这种记忆是通过反复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主要变现为行为的改变。
3. 短时习惯化细胞分子机制:(1)突触前膜上N型钙通道失活,钙内流减少。
(2)习惯化使可动员的突触小泡减少,导致递质释放减少。
敏感化的细胞分子机制:敏感化是一个反射回路的兴奋对另外一个回路的影响。
本质是中间神经元释放5-HT,经一系列
步骤使突触传递效能增加。
4. LTP 有两个时相,(1)诱导期:指高频刺激引起突出反应逐渐增强的时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大。
(2)维持期:指突触反应达最大值后维持的时期。
突触前:递质增加
突触后:多种蛋白酶激活,基因转录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