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七
(总分:100 考试时间:257分钟)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从第1小题到第2小题每题2分小计4分;共计4分。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在句后的括号内用“T”“F”表示。
《死海不死》一文的标题新颖,引人入胜,既是文章的内容概括,又是文章的结构线索。“死海”的“死”,指没有鱼虾、寸草不生。“不死”的“死”,指人不会被淹死,可以开发利用,出现生机。
()
2、判断下列四字词语,正确的打“T”,错的打“F”
攘除奸凶:铲除奸邪凶恶的人。
()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从第3小题到第9小题每题2分小计14分;共计14分。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②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③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④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⑤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⑥除此之外,就是寂静。⑦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⑧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本段中有多少比喻句?正确的说法是
[ ]
A.有六个比喻句。
B.有七个比喻句。
C.有八个比喻句。
D.只有五个比喻句。
4、选择正确句意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
A.表现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的憎恨。
B.表现小弗郎士的心理有了变化。
C.表现小弗郎士成为了一个爱国的孩子。
5、下列多音字的拼音、组词有错误的一项是
[]
6、《木兰诗》故事的主人公木兰,千百年来,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下面对木兰替父从军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表现了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她具有爱国精神,而且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7、阅读段落,回答文后问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概括本段内容要点。
[ ]
A.愚公率子孙移山,邻人跑来帮助。
B.移山的艰苦情形以及移山得到人们的拥护。
9、为下列各句加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A.卑鄙
B.庸俗
C.目光短浅
D.轻视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0小题为2分;第11小题为3分;共计5分。
10、下列句中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
B.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
C.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
D.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进去。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为2分;第13小题为4分;第14小题为8分;共计14分。
1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3、区别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1)碌碌无为(2)卑劣(3)正义(4)口是心非
(5)招是搬非(6)废寝忘食(7)艰苦奋斗(8)辛勤
(9)怨人尤天(10)残酷(11)美德(12)深恶痛绝
(13)高贵(14)弄虚作假
A.褒义词:B.贬义词:
14、指出句子中的错误
(1)这台机器改造后耗电量减少了两倍
( )
(2)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二本小说。
( )
(3)我们俩个在一个学校学习
( )
(4)敬爱的老师们,感谢您们对我们的辛勤培养。
( )
五、阅读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为4分;第16小题为6分;第17小题为12分;共计22分。
1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您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③“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1)以上三段文字集中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由于观察条件的不同,作者对鲁迅外貌描写的粗细、详略也不同,以下理解分析恰当的项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