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及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及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及说课稿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

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板书:1.草原〕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qiū〕渲染〔xuàn〕迂回〔yū〕蒙古包〔měng〕襟飘带舞〔jīn〕鄂温克〔è〕〔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局部。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

“微〞:中间局部不能少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案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身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快速默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将课有一次∶发现秘密→第二天∶坚持让汤→这天上午∶悲壮牺牲
二、写作背景
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句,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走进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原。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艰苦行军,红四方面军战士终于战胜了严寒和饥饿,胜利地穿越了这片茫茫的草地。
三、初读感知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初读效果,学习重点字词。
和着(huò)青稞(ké)威胁(xié)碗筷(kuài)
搪瓷(táng)鱼饵(ěr)收敛(liǎn)搀扶(chān)
学具
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红军过草地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位炊事班长,他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尽力带他们一起走出草地,而在终于快要走出草地时自己却光荣地牺牲了。那么炊事班长和题目金色的鱼钩有什么联系呢?这里又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地深处,了解当年那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3)1 草原 (6)2 丁香结 (12)3 古诗词三首 (16)4 花之歌 (24)习作变形记 (27)语文园地一 (32)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1)5 七律.长征 (44)6 狼牙山五壮士 (48)7 开国大典 (55)8 灯光 (64)口语交际演讲 (68)习作多彩的活动 (72)语文园地二 (78)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84)9 竹节人 (86)10 宇宙生命之谜 (92)11 故宫博物院 (95)习作 ____让生活更美好 (100)语文园地三 (104)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09)12 桥 (112)13 穷人 (119)14 在柏林 (129)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132)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135)语文园地四 (138)快乐读书吧 (143)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47)15 夏天里的成长 (149)16 盼 (156)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60)习作例文 (163)习作变围绕中心意思写 (166)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168)17 古诗三首 (170)18 只有一个地球 (174)19三黑和土地 (178)20 青山不老 (182)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187)习作书写倡议书 (190)语文园地六 (193)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197)21 文言文二则 (199)22 月光曲 (204)23 京剧趣谈 (210)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212)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216)语文园地七 (220)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223)24 少年闰土 (225)25 好的故事 (232)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36)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41)习作有你,真好 (245)语文园地八 (249)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一9.2—9.6《草原》(3)《丁香结》(3)书法(1)课外阅读(1)二9.9—9.12《古诗词三首》(2)《花之歌》(1)习作(2)《语文园地》(2)三9.16—9.20《七律·长征》(3)《狼牙山五壮士》(3)书法(1)课外阅读(1)中秋节放假四9.23—9.27《开国大典》(3)《灯光》(1)《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五9.29—9.30《语文园地》(2)《竹节人》(3)《宇宙生命之谜》(3)六10.8—10.12《故宫博物院》(1)《习作》(2)书法(1)10.1—10.7国庆节放假七10.1—10.18《语文园地》(2)《桥》(3)《穷人》(3)八10.2—10.25《在柏林》(1)《口语交际》(2)《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九10.28—11.1《夏天里的成长》(3)《盼》(2)《习作》(3)十11.4—11.8《古诗三首》(3)《只有一个地球》(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一11.1—11.15《三黑和土地》(2)《青山不老》(1)《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十二11.1—11.22《文言文二则》(3)《月光曲》(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三12.2—11.29《京剧趣谈》(2)《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四12.2—12.6《少年闰土》(3)《好的故事》(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五12.9—12.1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六12.1—12.20复习(8)十七12.23—2.27复习(8)十八12.30—01.3期末考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

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1.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能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出示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视频,感受“变”的神奇。

(1)提问:看完这段视频,你想说些什么?(2)小结:孙悟空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太神奇了!你们想和孙悟空一决高下吗?今天,老师满足你一个愿望,让你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2.板书题目:变形记。

【设计意图】《西游记》广为学生们所熟知,在视频、音乐的感染下,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变”的神奇意境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审题,自主拟题1.引导审题:请大家阅读习作提示,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课件出示: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1)指名读这段话,并提问:你明白了什么?(2)你想变成什么?为什么想变成它?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2.拟题指导。

(1)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关注感受、地点、时间等关键词,发现趣味。

课件出示: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①引导:你最喜欢哪个题目?说说理由。

②指导:如果你变成了地球或变成了蚯蚓,你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呢?在一个月朗星稀或狂风暴雨的夜晚,大树下会发生什么呢?有一天,你突然变成了一个轻悠悠的物体,飘上天空,在天空飘着的日子里感觉怎样呢?(2)学生拟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一章节《草原的美丽》。

详细内容为:描述草原的辽阔、美丽,通过对草原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激发他们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讲解生字、词语。

b.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作者描绘草原的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讲解和赏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草原2. 板书生字、词语:辽阔、美丽、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

3. 板书文章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语。

b. 根据课文内容,用一段话描述你对草原的印象。

2. 答案:a. 辽阔、美丽、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

b. 示例:草原辽阔无垠,一碧千里,让人心旷神怡。

那里的天空湛蓝,白云飘荡,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第1课时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第1课时精品教案

《草原》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段音乐描写的是哪里的自然风光?2.学生交流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板书:草原)3.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张自忠》等。

设计意图:以蒙古民乐导入,创设情境,把在音乐中得到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为下面“想开去”做准备。

二、整体感知听读任务1.认真听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

(1)随文识字。

①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渲(xuàn)染勾勒(lè)陈(chén)迂(yū)回蒙(měn g)古包鄂(è)温克族羞涩(sè)②读准多音字:蒙。

点拨:“蒙”字,读mēn g时,表示欺骗,胡乱猜测,昏迷,神志不清,如:欺上蒙下、蒙骗、瞎蒙、头发蒙;读mén g时,表示遮盖,蒙蔽,受到,蒙昧,姓,如:蒙头盖脑、蒙哄、蒙难、启蒙;读měn g时,指蒙古族,如:蒙古包、蒙医。

练习:送词语宝宝“回家”:欺上蒙下、蒙哄、启蒙、蒙医、蒙难、蒙骗、蒙古包、头发蒙。

(2)练读字词。

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玻璃衣裳彩虹马蹄热乎乎礼貌拘束举杯感人会心微笑2.整体感知草原景色及风情,理清课文脉络,说说课文主要描绘了哪几个场景?(板书: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识字,练读字词,讲练结合,扫清字词障碍,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案(统编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案(统编本)

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1 草原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重点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

如“蹄、腐、裳、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阅读理解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

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表达运用学生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领略草原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感受,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夏天里的成长”。

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文章中心句,了解各段所写内容,再逐段品读,从动植物、事物、人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品读描写各种事物生长的语句,进而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获取知识、能力、经验,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累累硕果是需要在夏天用力生长才能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由果实累累的秋天自然引出夏天,为出示课题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自读要求。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并指导个别语句的语调,为学生做好范读。

3.学生齐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4.自由读,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5.简单说说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多次读文,可从读中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夏天是怎样的季节吗?出示课件: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齐读这句话)(板书)这句话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讲述的呢?(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而明确文章是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轨、孩子等方面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写的。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总第 1 课时主备教师:修改教师: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1. 会认会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境界、皮鞭、彩虹、马蹄、羞涩、摔跤、”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3.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提问揭题二、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

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词语的单音变四声”的教学内容。

2.能够正确辨认及使用四种声调。

3.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四种声调的发音规则,并运用于实际的语言交流中。

教学难点:学生需要辨认和运用四种声调,同时在口语表达中保持准确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展示一张插图,上面有四个同样的图案,但是图案上分别标有一、二、三、四。

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四个图案有何不同之处。

2.引导学生,发现所标数字的读音有所不同。

3.通过讨论,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呈现(10分钟)1.教师用黑板或幻灯片等方式呈现四个不同的汉字,例如:高、刚、篮、瓜。

2.通过读出这些字的音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讲解(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声调变化规律,即“词语的单音变四声”。

2.讲解清楚每个字的四种声调是如何发音的。

四、练习(2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词语或句子,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四种声调,正确朗读。

2.分组竞赛形式,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巩固(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对话或小故事,在师生互动中,鼓励学生使用正确的声调进行表达。

2.提问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出现的汉字,并正确朗读。

六、总结(5分钟)1.教师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巩固和复习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四种声调进行交流,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扩展活动:1.教师可以在学校组织语文角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游戏和互动,巩固所学内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并编写一份关于声调的小知识手册,分享给同学们。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的教学安排和活动内容,希望能对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祝教学顺利!。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节人的传说和文化内涵;2.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3.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竹节人的传说和文化内涵;2.运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难点1.感悟竹节人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课外阅读法;3.课内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竹节人的形象和传说,让学生初步感受竹节人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和文化内涵。

2.讲解(20分钟)教师介绍竹节人的传说,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竹节人的形象、寓意、艺术表现等方面。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媒介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竹节人的传说和其所蕴含的特有文化内涵。

3.阅读(4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篇目,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感悟竹节人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交流(30分钟)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可以采用表演、绘画等形式进行,鼓励学生大胆挥洒创意和想象,更好地体验、感悟竹节人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

5.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本,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竹节人的形象、寓意、艺术表现等相关内容,重点概括竹节人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六、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自由、积极,思维活跃;2.学生能够理解竹节人的传说和文化内涵;3.学生能够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想象;4.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奶茶:奶茶原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

自元朝起传遍世界各地,目前在中国、印度、阿拉伯、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都有不同种类奶茶流行。

中国境内的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和蒙古族等均有制作奶茶的习惯。

新疆奶茶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

乌孜别克族烧奶茶一般用铜壶或铝锅,先将茶水煮沸,然后加入牛奶烧煮,搅匀,待茶乳完全交融后,再加适量的食盐即成。

饮时把奶茶盛入碗中,稍加酥油或羊油、胡椒即可。

藏族、蒙古族的奶茶以砖茶、羊奶或牛奶、和以酥油煮成,加盐调理使味道偏咸。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教案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教学()分钟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一、二自然段,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解析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2)解析课文第二自然段,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景色。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我喜欢春天的公园。

阳光洒在绿草如茵的地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在微风中摇曳,小朋友们欢快地奔跑着,放风筝、捉迷藏,欢声笑语回荡在公园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设计。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示例。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5篇《草原》是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写这六个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有关草原的图片、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关草原的图像,激发学生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笔下,感受草原的独特之美。

请同学生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词。

3、通过刚才的读,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景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自读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怎么从中具体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的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学生谈出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表示我的愉快”中感受到草原的美时,引导学生通过原句和“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对比,体会两个“那么”对草原空气和天气清鲜、明朗程度的描写,并指导读出这种开阔明丽的感觉。

若学生谈“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一句时,可相机点拨“一碧千里、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指导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阔无垠的美。

在老舍笔下草原无边无际,而作者为什么说它并不茫茫呢引导学生在继续感受中体会。

若学生谈出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中感受到草原美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画国画,体会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所带给人的饱满、润泽、青翠之美,并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11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11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11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带着感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学会积累语言。

3.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熏陶,我被教育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团结。

培养学生对美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情豪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会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1)草原的景色如何?(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3)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二、读课文,学课文1.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很多。

现在就带着我们的好奇心来草原吧。

阅读和思考。

这篇课文描述了草原的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3、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境界:事物的程度和表现。

文章指的是碧空如洗、空气清新、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

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克制:过分克制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清单。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快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尝试根据阅读任务有目的地阅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明确单元要素。

(1)观察:课件出示第三单元篇章页,看看插图画了些什么,自由读上面的文字,说说你对杨绛女士说的“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的理解。

(2)教师小结:读书好比到作者家串门,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翻开书本,就闯进了大门。

经常去书里“串门儿”,可以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

(3)推想:本单元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关于阅读和习作的要求?(指名读)课件出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2.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家范锡林爷爷家“串门儿”,尝试着有目的地去阅读吧!(板书:竹节人)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目的地阅读。

这样的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使学生对本单元整体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初读课文。

请认真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威风凛凛疙瘩疲倦呆头呆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得意扬扬弄巧成拙大步流星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1)学生读词语,相机正音。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草原》的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优秀教案
二、阅读文本,寻找联想
1.学生自主阅读《七月的天山》《济南的冬天》《草原八月末》三篇文本的片段。
教师提问:文中哪些景物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景物是他联想到的?请用笔做好标记,用“”勾画出作者亲眼看到的,用“~~~”勾画出作者联想到的。(阅读时间:10分钟)
2.学生交流汇报,朗读自己勾画出的句子并说明自己的看法——是作者“看到的”,还是“想到的”?
2.把学到的方法如何运用到习作中。
难点教学方法
1.认识、了解文本中的不同联想方法。通过范文学会区分相似、对比、接近联想。
2.结合五感去展开大胆想象。
3.能够在写作中学会运用不同的联想手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草原》,和你见过的草原是一样的吗?一起看看文中是如何描写的?男女生读作者看到的与联想到的文中句子。
(1)、相似联想
是指由一个事物外部构造、形状或某种状态与另一种事物类同、近似而引发的想像延伸和连接。例如看到鸟想到飞机。
(2)、相对联想
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具有相反性质的联想。例如看到白色想到黑色。
(3)、相近联想
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存在很大关联或关系极为密切的联想。例看到学生想到教室、实验室及课本等相关事物。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男生读第一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女生读第二句)
2、送给大家第一个锦囊,描写时别忘记五感(耳听、眼看、嘴尝、鼻闻、心感)的想象描写。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说一个词或一句话一段话一幅图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说出联想到的内容以后,还能判断自己是从哪方面展开联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教学方法探究法
课题名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境界。

学情与教材分析
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学生有一定语文基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4课描写了美丽的张家界人、动物、自然和谐发展。

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教学目标
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及其带出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一、谈话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1、以前我们学习过《迷人的张家界》,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过渡:是的,仙境般迷人的张家界有着举世罕见的自然风光,实在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到张家界市的另一个主要景点——索溪峪去看看好吗?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1)“野”是什么意思?(2)野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是“着重”的意思,指导学生个别、齐读课题。

)(3)索溪峪野在什么地方?即课文围绕“野”写了哪些内容?
4、在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先让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二、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自学理解生字新词:
1、学生自学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上述的几个问题。

2、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是否发现课文特别多生字词?它们是我们阅读的障碍,我们齐心合力把这些障碍都搬了。

(出示课件“我来读读”,检查生词读写:“赋予”“淑女”“撅屁股”“老叟”“荡涤” 指名读,齐读。


3、这些小石子都踢开了,看这些大石块能不能搬开。

(出示词语:断壁悬崖、拔地而起、胆颤、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浩气长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窈窕淑女、怦怦直跳指名读、齐读)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索溪峪的“野”:
1、这些词放在课文中再读,相信能读得更好,对索溪峪的野会领略得更好。

2、抽一组同学合作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检查是否收到应有的效果。

3、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学们读得太好了。

相信理解得也不错。

先看看这些词语在课文中你能不能理解呢?(老师出示图片,有“千峰万仞”“窈窕淑女”“抱伙成团”“直
插云天”“绵亘蜿蜒”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加以形容,还可以追问:你为什么能想到是这个词呢?4、词语理解得不错。

看看刚才那几个问题都找到答案了没有。

5、指名回答并板书四、小结: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这种“野”实际指的是什么?1、同桌讨论后回答,课文从索溪峪的山美,水美,动物和人可爱。

这种野实际指的是“美”。

2、这种美是怎样的美呢?这种美是野性的美,自然的美,不加修饰、天然的、质朴的、纯真的美。

板书设计
老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爱护自
然溪流——妹妹访友白云——大嫂保护环境(和谐共处)瀑布——大哥悬崖——爷
爷热爱生活
作业或预习
1.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2.有感情朗读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反思
“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为此,我在开篇的时候设置了这样的环节。

“朗读课文,想像课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几位朋友?”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内容以及
结构。

接着是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思考“你觉得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里体会到了?”。

以这个问题带动学生感受文中语言文字的情感。

学生在默读、汇报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

在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的同时,一并让学生体会当中的表达方法特点。

在第一课时里,我就让这两个问题作为主线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中表达方法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