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题答题之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
全国通用2024_2025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生态安全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15 生态平安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选题(2024·浙江·高考真题)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
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
完成下面1-2题。
1.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削减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改变影响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2.在湿地爱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滩【答案】1.A 2.B【解析】1.据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对污水处理厂,不须要建设厂房设施和运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须要大量的土地,并没有削减土地占用面积,B错误;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处理实力也有季节差异,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净化,速度较慢,D错误。
故选A。
2.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快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亡,A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可提高湿地涵养水源实力和自净实力,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爱护,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可能导致水污染加剧,C错误;清除全部河滩,河床袒露,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B。
(2024·山东·高考真题)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
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
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探讨(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①灌丛草地②草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3.B 4.A【解析】3.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分散林地和农场面积增大,A错误;雨林景观变得破裂,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B错误,C错误;雨林遭遇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D 错误。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有答案)(精)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知识点梳理: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2.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
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 酸雨。
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 , ②使土壤酸化 , 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 , 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 , 钢材 , 造成建筑物损坏4. 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 SO2的回收与利用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二、水污染1. 水体富营养化 :(1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2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3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2. 海洋石油污染(1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 2mm ,造成大气污染3.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4.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十、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⑴ 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沉没的危急 .⑵ 火地岛(新西兰南北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⑶ 赤潮问题:发生赤潮的缘由:自然缘由:春夏暖和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外因)人为缘由: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养分化(根本缘由)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带来危害:①海水富养分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 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⑷ 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① 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干脆威逼;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改变,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改变。
⑸ 酸雨带来的影响:①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
⑹ 削减酸雨根本途径:削减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⑺ 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缘由:自然缘由: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 地表植被稀有;③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人为缘由: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 改善自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安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 小流域综合治理。
⑻ 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缘由:自然缘由: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③ 鼠害,蝗害。
地理环境保护生态问题答题模板
地理环境保护生态问题答题模板地理帝编辑一轮复习之区域地理复习后,进入选修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学习。
虽然高考不在突出模板,但模板依然是考验一个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三类?①环境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废热、放射性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和臭氧的破坏等;③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哪些?(按必修2教材:理论+具体实际)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③人口压力;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按选修6教材)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原因)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哪些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②过程的不可逆性:如地面下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已经灭绝的物种等等。
③规模的全球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4.为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唯一必然的选择?我国面临着: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严重的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思想、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概念】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包括三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②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共同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
【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6. 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答题模板7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备战2023高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原卷版)
备战2023高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答题模板7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命题角度】角度一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角度二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角度三生物生存条件分析某区域生物生存条件评价可以从生长环境、食物、天敌、人类活动四个方面入手。
【模板构建】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答题模板2.【例题分析】[例1]〔2023·辽宁大连·统考二模〕阅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乌伦湖形成于第四纪晚期,由乌伦古湖和吉力湖两局部组成,为北疆最大的内陆湖泊〔以下图〕。
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乌伦古河为该湖主要水源,湖水平均深度为8米,距额尔齐斯河2.1公里。
湖区鱼类种类丰富,产量占鱼产总量的1/3以上,但原生鱼种类仅7种且总量逐年下降。
20世纪60年月以来,湖面水位下降,湖滨的沼泽面积渐渐削减,乌伦湖生态环境渐渐恶化。
(1)推想乌伦湖原生鱼群种类较少,如今鱼类种类较多的缘由。
(2)分析乌伦湖原生鱼总量下降的缘由。
[思维流程][答案参考] (1)原生鱼群种类较少的缘由:地区经纬跨度小,水温条件差异小,生存环境相像;水深较浅,垂直方向上温度和光照差异不显著;环境相对封闭,外来鱼种〔非人工方式〕难以进入。
如今鱼类种类较多的缘由:人工放养外来大量鱼种,增加了鱼群种类。
(2)外来物种侵占原生鱼类的生存环境,阻碍原生鱼类繁衍;〔外来鱼类争夺食物,食用原生鱼类鱼卵,阻碍原生鱼类繁衍〕湖泊水量削减,生存空间缩小;人工捕捞,种群数量下降;湖水矿化度提高,水质下降,不相宜原生鱼类生存;水利设施修建,阻碍鱼类洄游繁殖。
[例2]〔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猜测〕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盐沼是生长有盐生植物的沼泽,常形成于气候干旱或半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带的盐湖边或低湿地上。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盐沼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
以下图为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材料二盐〔碱〕尘暴是地表富含可溶盐〔含有大量盐碱粉尘及重金属元素等物质〕的细粒沉积物经风仙作用扩收到大气中形成的一种特别沙尘暴。
高考地理专题讲座 大题答题集锦
• ②不合理的水利 ⑤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 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 )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 • 干旱:春旱月,气温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 洪涝:月,降水集
中,多暴雨地势低平 • 盐碱:水盐运动 春秋反盐,夏淋盐 冬稳定 • )、问题 • ⑴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 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因洼制宜 鱼塘—台田模式) • 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 • ⑵水资源短缺 • ⑶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 ()自然原因: • ①降水变率大; • ②春季蒸发旺盛。 • ③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 ()人为原因: • 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 ②水污染严重; • 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 治理措施: • ①南水北调; • ②修建水库; •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④治理水污染,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 • ⑤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 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
术
• ⑦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 ⑧提高技术,发展海水淡化等。
、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
• ②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
• 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
• ③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 防当治地措的施植: 物生存。
①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 ②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③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④节约用水
、酸雨 分布:西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
• 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 燃料。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有答案)(精)知识讲解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知识点梳理: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①北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2.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
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 酸雨。
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 , ②使土壤酸化 , 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 , 毁坏森林④腐蚀材 , 钢材 , 造成建筑物损坏4. 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 SO2的回收与利用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二、水污染1. 水体富营养化 :(1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2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3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2. 海洋油污染(1怎样清除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 2mm ,造成大气污染3.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4.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复习之:生态问题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复习之: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中国的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农业制度不合理;采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中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原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牲畜承载能力;创建“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人工草地;促进轮牧;禁止切割发菜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和缺水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因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天的种植消耗大量的水。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为什么中国东北没有春旱?)4、土壤次生盐碱化中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答题模板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题答题模板一、土地退化的防治土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包括气候异常和全球变暖;人为原因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等。
土地退化的表现有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和土壤质量下降等。
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也不同,西北地区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和草地退化,北方地区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和土壤侵蚀,南方地区主要是土壤侵蚀和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青藏地区主要是寒漠化。
我国的三大生态问题是石漠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和喀斯特地区。
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自然原因包括坡度陡峻、土层浅薄、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等;人为原因包括过度砍伐、毁林开荒、陡坡开荒等。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
以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自然原因包括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人为原因包括植被破坏、不合理地利用土地等。
江南丘陵区的红色荒漠也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引起的。
自然原因包括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等;人为原因包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过度樵采、人地矛盾突出等。
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
自然原因包括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生态环境脆弱等;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等。
治理措施包括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开发新能源、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合理利用水资源、设置沙障等。
二、森林的保护森林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答题规范与增分策略: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答题规范与增分策略: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一般形成过程成因:一是自然原因引起的生态灾难,例如气候变化、重大灾害造成的生态问题;二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例如由于人类过度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造成某一类要素减少,导致生态问题。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促进作用保护措施:一是预防潜在的生态问题,二是积极治理已经出现的生态问题,三是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态环境。
3.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1)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自然原因:①坡度山壁②土层肤浅③降水多样,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原因:①过度采伐②毁林垦荒③陡坡垦荒。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①毁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砖厂中不特别注意环保④人地矛盾注重。
(3)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自然原因:①降水强度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形复杂,地表起伏大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人为原因:①毁林垦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注重(4)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外力作用------风蚀促进作用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耕作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特别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注重(5)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工程措施:修筑水库,修成梯田,淤地坝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
20个重要的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问题
20个重要的高考地理《环境保护》问题1、试分析若尔盖草原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自然然因:①气候不断变暖,必使地表水蒸发加速;②若尔盖草原鼠虫的危害严重;③高寒草原,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农垦③在草地上采挖药材和开采矿产。
2、我国的酸雨问题(以硫酸型酸雨为主)严重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成因:自然——盆地,风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如贵州、四川盆地)人为——①化石燃料燃烧;②金属冶炼;③含硫原料的工业生产;④尾气排放3、为了维护我国石油安全,你认为有哪些可行的措施?科技创新,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加快开发和利用海外油气资源的步伐。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①对西部的意义:a. 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b.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c.调整产业结构;d. 增加就业机会;e 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F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②对东部地区:a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c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d.调整产业结构;e 增加就业机会;f 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5、简述三峡水库建成对重庆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有利于库区局部气候的改善;湿度增大,降水略有增加;气温的年、日较差减小;水库养殖水面增大,鱼类产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多;水流变缓,航道加深、加宽,通航能力提高。
6、防治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依法管理,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7、我国西南、海南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试从地形、地貌方面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西南石灰岩广泛分布,形成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
地面起伏大,地势较陡,地表水容易流失。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10 分)【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莱湖区 1950 年和 2010 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该地 60 多年来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并简析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湖泊面积减少(2分);居住用地增加(2分);工农业用地增多(2分)。
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或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增加(2分);工业废水的排放,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
【解析】读图比较,2010年比1950年湖泊面积减少,聚落等居住用地增加,工农业用地增多。
湖泊面积减小,对气候的调节能力,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增加。
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
2.(10分)环境保护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之一。
某企业为确保盐产品外运道路不为沙漠所侵吞,采用资金补助牧民种树护路的方式,从而拉开了“库布齐治沙模式”的序幕,现如今,该企业硫化碱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结合材料,说明库布齐治沙模式是“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模式。
(10分)【答案】植树种草,改善了生态环境(2分);发展盐业、药材和饮料加工、旅游等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2分);延长了产业链(2分),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牧民收入,(就业)(2分);社会可持续发展(2分)。
【解析】仔细读图,图中左边有人类活动场所,右边是主要产业。
生态表现为植树种草,治理荒漠,改善了生态环境。
经济体现为发展盐业、药材和饮料加工、旅游(景区)等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民生从提高牧民收入,增加就业等方面分析。
库布齐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模式实际上体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3.(10分)环境保护2013年3月,武汉市环保局发布的《2012 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城区湖泊水质较往年有所好转,但形势不容乐观(如图)。
高考地理-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 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 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 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 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 政策措施
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 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 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思考方向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技术措施
必背术语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 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 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 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 建筑物等;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 汽车站、港口等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规范答题能力】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问题 水土 流失
荒漠 化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 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坡地开垦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 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 人为原因 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态环境问题含答案
生态环境问题1.我国某村庄自古以来一直利用有限的井水灌溉部分耕地,下表为该村灌溉地与非灌溉地主要作物收获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斗是体积单位:1斗约10升。
灌溉地与非灌溉地主要作物收获量。
(1)该村庄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云南B.河北C.内蒙古D.广东(2)该村庄小麦灌溉可能导致( )A.土地沙漠化B.土地盐碱化C.土地石漠化D.土地风蚀化2.沙漠化威胁着人类生存,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沙漠化防治技术包括机械防沙技术和生物固沙技术等。
机械防沙技术主要是设置机械沙障,常见的是塑料网格沙障和土沙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生物固沙技术相比,下列地区更适合采取机械防沙技术的是( )A.沙漠边缘地带B.城市集中分布地区C.沙漠深处交通线沿线D.土地沙漠化地区(2)干旱沙区机械沙障设置后,设置区内( )A.沉积沙粒较小B.地下水位下降C.土壤肥力增加D.空气湿度增大3.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历史上种满柳树,称为“柳村”。
柳村曾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局面,故改名“河田”,下图为河田镇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题。
(1)柳村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原因是( )A.山体滑坡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土地盐碱化(2)为缓解河田镇的生态问题,当地可采取的对策是( )A.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B.禁止坡地地区进行耕作C.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4.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绿化方法。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边坡绿化客土法最显著的优势是( )A.防治滑坡B.恢复植被C.美化环境D.成本低廉(2)适合边坡绿化客土法的植物特征有( )①植株高大②根系发达③性喜温凉④生长迅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南方地区边坡喷播草种后,需在上方覆盖无纺布,主要目的是( )A.加大昼夜温差B.减少土壤板结C.防止雨水冲刷D.增加水分下渗5.乌海市(106.36°E~107.05°E,39.15°N~39.52°N)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西部,与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相邻。
高考地理总复习 答题模板12 生态环境分析类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 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 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 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 (2)李老师介绍说,近十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汛 后蓄水影响,鄱阳湖水位变化明显。分析长江上游干支流水 库建设对鄱阳湖沙山的影响。
• (3)与当地村民进一步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当地对沙山 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应减少人类活动,加强治理;另一
• 【答案】(1)冬春季节,河湖水位低,滩地裸露,沙源丰 富;沙山以北湖泊谷地走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狭管效应 显著,风力增强;强盛的东北风将滩地沙尘搬运到沙山,受 沙山和植物阻挡,风速降低,沙尘沉降,年复一年,沙山逐 年“长高”。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板12 生态环境分析类
【典题体验】
• (2018年海南高考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 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 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 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 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 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 “小老头树”。
展相结合,发展以旅游养治沙、以治沙招旅游的生态经济模 式,将自然景观旅游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 材料 2019年寒假,李老师带领研学 小组的同学们去江西鄱阳湖考察。冬天 的鄱阳湖芳草萋萋、百鸟争翔、牛羊徜 徉,一片大草原景观。当到达都昌县多 宝乡时,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一片片小型 “沙漠”出现在田间地头。李老师介绍,
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读下图“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图中沙漠形成主导缘由相同的地区是( )①阿拉伯半岛的沙漠②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③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④塔里木盆地沙漠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图示季节,沿河流各段及周边区域地理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③②②河段正值丰水期A.①→①③②③河段水量削减B.②→①③②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黄C.③→①③②⑤河段森林茂密D.④→答案:1.A; 2.C解析:1.读图,依据经纬度可以推断,图示区是尼日利亚,沙漠位于北部,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限制形成的。
阿拉伯半岛的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都是受副热带高压带限制形成,①、③对。
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是因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②错。
塔里木盆地沙漠是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形成的,④错。
A对。
B、C、D错。
2.依据图中的风向分析,此时北半球应是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形成的图示的西南风。
风来自海洋 ,携带水汽多,给沿岸地区带来较多降水。
①→②河段正值丰水期,A正确。
②→③河段流经沙漠区,蒸发、下渗水量多,又缺少水源补给,所以水量削减,B正确。
③→④河段此时是雨季,沿岸草木茂密,C不正确。
④→⑤河段是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茂密,D正确。
所以选C。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
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3-5题。
3.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4.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5.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实行的措施是(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C; 4.B; 5.B解析:3.图中甲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大于丁处,结合丁位于德干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等学问,可推断答案。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第3部分第1讲答题规范14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答题规范14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思 维 建 模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描述2.提出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答 题 规 范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答题模板 生态问题答题方向及术语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破坏环境 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截留改向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 生物多样 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出现、演化及消亡的过程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答题思路答题方向答题要点答题术语工程措施农业工程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修水利设施防洪工程建立分洪、蓄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生物措施植树、退耕、建保护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深耕、科学灌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沼气池、省柴灶、燃料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产业结构、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移民、投入、规划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环保措施生态治理、立法、提高环保意识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提升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之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
⑴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⑵火地岛(新西兰南北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⑶赤潮问题:发生赤潮的原因: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外因)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带来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⑷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⑸酸雨带来的影响: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
⑹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⑺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⑻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③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过度开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②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⑼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⑽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①控制抽取地下水;②实行雨季回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