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谚语

合集下载

2024年古代的谚语

2024年古代的谚语

2024年古代的谚语2024年古代的谚语1(约375字)1、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2、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3、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4、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5、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6、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7、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8、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9、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10、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1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12、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13、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14、理不短,嘴不软。

2024年古代的谚语2(约725字)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水往下流,人争上游。

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2024年古代的谚语3(约494字)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3.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5.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中国古老的谚语大全

中国古老的谚语大全

中国古老的谚语大全谚语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国古老的谚语,感兴趣的过来看看吧。

中国古老的谚语摘抄1.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2.久住坡,不嫌陡。

3.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4.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5.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6.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7.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9.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10.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11.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12.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1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14.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15.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16.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7.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18.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19.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20.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中国古老的谚语推荐1.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2.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3.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4.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5.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6.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7.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8.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9.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10.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11.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12.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13.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14.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15.经得广,知得多。

16.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中国古老的谚语精选1.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2.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3.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4.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5.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6.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7.一理通,百理融。

8.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9.人怕理,马怕鞭。

10.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11.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12.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九种常见中草药 活血化瘀补气抗衰

九种常见中草药 活血化瘀补气抗衰

九种常见中草药活血化瘀补气抗衰中医药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皀历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皀财富,随着现在人们养生意识皀提高,对于中药人们也都有所了解认识,人们在煲汤时也都会放一些中草药来防病治病。

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皀有保健作用皀中药,能够活血化瘀,补气抗衰。

黄芪——补气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皀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

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皀进程。

当归粉——补血活血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省。

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

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

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皀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

人参——抗氧化,抗衰老《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久服轻身延年”。

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

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癿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皀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癿甙有“返老还童”皀功效。

三丂——防治心血管疾病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皀《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丂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丂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现代研究发现,三丂皀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

其人参总癿甙含量超过人参。

三丂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皀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皀优势。

穿心莲——利湿消肿心莲味苦,性寒。

归心、肺、胃、膀胱经。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皀功效。

宜于降火去燥。

中药种植采收时节及谚语

中药种植采收时节及谚语

中药种植采收时节及谚语在使用中药前,采收也要遵循节气,不违农时,这一点也影响着中药的质量与疗效。

“若不依时采之,则与凡草不别”一、中药种植时节谚语“大麻种在清明前,叶大皮厚又耐旱”“清明时节雨纷纷,洋芋当归赶快种”“立夏前后种山药,芒种种茴是个宝”“立夏栽姜,夏至取娘”等。

二、中药采收时节谚语“大暑莲蓬水中扬,秋分菱角舞刀枪,霜降上山采黄柿,小雪龙眼荔枝配成双”“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砍柴刮树白露后”“春采茵陈夏采蒿,知母黄芩全年刨,九月中旬采菊花,十月上山摘连翘”“春采防风秋采蒿,独活开花质量糟。

秋冬采集满山红,立夏玄胡找不到。

知母黄芪随时采,唯有春秋质量高。

种枝老熟茎叶茂,虫石贝壳随时找”“含苞待放采花朵,树皮多在春夏剥,秋未初春挖根茎,全草药物夏季割,色青采叶为最好,成熟前后摘硕果”等。

三、根及根茎二八月根及根茎类的中药,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以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如党参、牛膝等。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称“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也。

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也。

大抵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有些中药要严格遵守时令,如紫草应在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大约在立春后的第41天至第50天)前后采收,李时珍记载“种紫草……春社前后采根阴干,其根头有白毛如茸。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明;花过时采,则根色黯恶”。

姜于“秋社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采食无筋……秋分后者次之,霜后则老矣”。

还有一些植物枯萎时间较早,应在夏季采收,如延胡索、浙贝母、《本草纲目》记载“延胡索每年寒露后栽,立春后生苗,太子参等,叶如竹叶样,三月长三寸高,根丛生如芋卵样,立夏掘起”。

四、皮类春夏交接时皮类中药,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的养分及汁液增多,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

如黄柏、厚朴、秦皮等,宜在立夏至夏至期间剥皮。

五、茎木优选秋冬季茎木类中药,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如关木通、大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

关于人参的谚语

关于人参的谚语

关于人参的谚语人参,又称为“神草”、“仙草”,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草药,被誉为“万草之王”、“百草之冠”。

在中医药学中,人参被广泛应用于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提升体力和延缓衰老等方面。

关于人参,民间流传着许多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谚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与人参相关的谚语吧。

谚语一:“人参入口,活力满满。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人参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食用人参可以增强人体的活力和养生效果。

人参富含人参皂苷、多糖、人参酸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机能,使人体恢复活力,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谚语二:“人参入口,年轻常在。

”这句谚语表达了人参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延缓细胞衰老,保持肌肤的弹性和光泽,让人看起来更加年轻。

谚语三:“人参入口,心情舒畅。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人参还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

人参中的人参皂苷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人的心情,增加快乐感和幸福感。

因此,食用人参可以改善情绪,让人拥有一个舒畅的心情。

谚语四:“人参入口,精力百倍。

”这句谚语强调了人参对增强体力和提升精力的作用。

人参中的人参皂苷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增加体力和精力的供应,使人感到精力充沛,不易疲劳。

因此,适量食用人参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提升人的生活质量。

谚语五:“人参入口,身体倍棒。

”这句谚语传达了人参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抗炎和抗菌的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此外,人参还具有调节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谚语六:“人参入口,智慧高。

”这句谚语强调了人参对大脑功能的保护和提升作用。

人参中的人参皂苷能够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因此,适量食用人参可以增强智力,提升思维能力,有助于学习和工作的发展。

中医药谚语

中医药谚语

中医药谚语
1. “药到病除” - 指正确使用药物可以治愈疾病。

2. “治病先治人” - 指在治疗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心健
康及环境因素。

3. “勤洗手,少生病” - 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

4. “食疗养生,远药方” - 指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养生方法可以保
持健康,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5. “药补不如食补” - 意思是食物的营养价值比药物更有益健康。

6. “病从口入,药从口出” - 意思是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而药物则是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7. “上药越辣,中药越苦” - 指有些药物对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引
起一些副作用,但也是为了更好地治愈疾病。

8.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意思是苏州和杭州的风景非常美丽,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有助于恢复健康。

9. “食物即药物,药物即食物” - 意思是一些食物具有药物相似
的疗效,可以起到保健和治疗作用。

10. “冷则凝滞,热则扬发” - 指身体出现寒冷症状时,适当保
持温暖可以缓解病情,而身体过热时,适当增加通风可以排出病邪。

鹿茸 谚语

鹿茸 谚语

鹿茸谚语1. 鹿茸的来源和特点鹿茸是指雄性鹿在生长期间滋养骨骼的一种角质物质,具有浓郁的中草药价值和药用功效。

作为传统中药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和传统医学理论,被广泛用于滋补强身、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领域。

2. 鹿茸在中医中的应用鹿茸自古以来被中医视为上品药材,有“草上之宝”之称。

据中医理论,鹿茸味甘、性温,具有补肾壮阳、益精血、强筋骨、滋补气血的作用。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肾虚、阳痿、早泄、衰老等身体虚弱和肾脏功能衰退的症状。

2.1 补肾壮阳鹿茸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可以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

鹿茸所含的活性成分可以刺激睾丸分泌更多的睾丸激素,提高性功能,对男性阳痿、早泄等问题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2.2 益精血鹿茸可以提高男性精子质量和数量,增加精子的存活率和活力。

同时对女性也有益处,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促进雌激素的分泌,改善月经不调和更年期综合症等问题。

2.3 强筋骨鹿茸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骨骼生长和修复有促进作用。

它可以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关节炎等疾病。

2.4 滋补气血鹿茸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物质,如铁、蛋白质、胶原蛋白等,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使人体更加健康。

3. 鹿茸的制备和使用方法3.1 鹿茸制备鹿茸的制备过程需要经历“剥皮、泡软、晒干、切片”等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和细致,确保鹿茸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不受损失。

3.2 鹿茸的使用方法3.2.1 鹿茸煎服将鹿茸切片或磨粉,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煎煮30分钟至1小时,去渣饮汤。

3.2.2 鹿茸炖汤将切好的鹿茸和其他食材(如鸡肉、猪骨等)一起放入炖盅或炖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炖煮2-3小时,调味后食用。

3.2.3 鹿茸炖鸡蛋将鹿茸和鸡蛋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炖煮2小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盐或其他调料。

3.2.4 鹿茸炖燕窝将鹿茸和燕窝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炖煮1-2小时,可以添加适量的冰糖或其他甜味剂。

药材采摘的谚语

药材采摘的谚语

药材采摘的谚语
1.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哎呀,就像我那次和爷爷去采药,到了地方发现好多茵陈都长老了,爷爷就说:“你看,这要是早点来多好,现在都只能当柴烧咯。


2. “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

”我记得有次弟弟咳嗽不停,妈妈就念叨着这句话,然后去买了这些药材来熬水给他喝。

3. “家中有地榆,不怕烧脱皮。

”上次我不小心烫伤了,奶奶赶紧找来了地榆,一边处理一边说:“还好咱家里有地榆呀。


4.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爸爸跟我说他小时候在山里看到八角莲就觉得很安心,好像蛇都不敢靠近了呢。

5. “要想睡得好,酸枣仁少不了。

”妈妈晚上睡不好的时候,就会说:“哎呀,真想找点酸枣仁来呀。


6. “天上有个天花粉,地下有个地骨皮。

”那次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我说起这个谚语,他们都觉得好有意思呢。

7. “黄精不挖等于瞎,枸杞不摘要落啦。

”爷爷每次去挖黄精都特别积极,还总说这句话,好像不挖就亏了似的。

8. “宁得一把五加,不要金玉满车。

”有回听大人们聊天说起五加的珍贵,就想到了这个谚语。

9. “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

”我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这么说,爸爸就给我解释了半天呢。

10. “采集要及时,过了季节没药吃。

”就像那次我们去摘果子,去晚了都没剩下几个了,这和采药不是一个道理嘛。

为何说“黄芩无假,阿魏无真”?

为何说“黄芩无假,阿魏无真”?

为何说“黄芩无假,阿魏无真”?自神农辨药尝百草,中国的中草药便诞生了,流传至今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中草药是中医治疗人类各种疾病的独特药物,取材于普通植物,种类繁多。

据清吴敏树《杂说》记载:“又有号草药者,俗相传取诸草,名不在《本草经》者,以治疾,尤有奇效。

”黄芩和阿魏都属于草药。

区别在于黄芩比较常见,但阿魏罕有,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三四:“阿魏有草、木二种。

或云其脂最毒,人不敢近。

每采时,以羊系于树下,自远射之。

脂之毒着羊,羊毙即为阿魏。

系羊射脂之说,俗亦相传,但无实据。

”因此,民间有谚语云:“黄芩无假,阿魏无真”。

01黄芩无假我们先来解读前半句:“黄芩无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芩这种药材,在市场上一般是不会出现假货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黄芩这种药材,生命力很强,只要是向阳较干燥的地方都能生长。

因此,黄芩的产量很大。

药材供过于求,价格就相对低廉,药贩子就懒得造假。

不像个别珍贵的药材,受地理环境、气候的限制只能小范围内生长。

药材产量小,物以稀为贵,市场的价格自然就偏高。

供不应求,有的药贩子找不到货源就会制造假货,卖给需要的人以骗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黄芩无假”除了本义,还有隐含的喻意,衍生出为人处世的哲理。

一方面,它是比喻唾手可得,到处都是的东西就不值钱,提不起价,也没有人动歪脑筋去制造假货骗人。

因此,对于普普通通、遍地皆是的东西,就不必担心别人用来诈骗。

另一方面,它是比喻自己熟悉的事物可以一眼识透,自己本身是个内行人就不容易被骗。

出于投机取巧的心理,骗子总是骗外行而不骗内行的。

因此,想防患骗子,凡事要先进行深入的了解,摸清底细。

只有对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成为了真正的内行,就不会上当受骗,也不会因为是外行而被动挨打,处于不利的状态和处境。

02阿魏无真再读后半句:“阿魏无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阿魏这种药材因为特别稀少,所以价格昂贵。

也正因为它的利润高,就容易引起了药贩子们动歪脑筋制造假货,用以诈骗别人的高额财富。

本草箴言_

本草箴言_

本草箴言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古代中医药文献中所记载的一些重要草药箴言,这些箴言传承了中医药历史悠久的智慧,对于今天的人们依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君子藏器于身,医家藏药于心这句箴言意在强调医者对于药材的了解和掌握,正如君子对于品德与修养的培养一样重要。

医者应当不断学习医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以便在病人需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治疗。

二、医者必须明辨寒热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辨别病情的寒热属性至关重要。

寒病宜热药,热病宜寒药,医者必须准确把握病情的寒热属性,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不可草率从事,以免适得其反。

三、无胃不可安这句箴言着实告诉了我们胃的重要性。

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因此,保护好胃才能保持人体的健康。

中医强调“先治胃”,意味着在治疗疾病时,要注意保护好胃,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健康,养护胃肠。

四、心源病药补脾心宗出现病变,常常会影响到人体脾胃功能,因此治疗心脏病时,有时也需要辅助调理脾胃。

心脏作为人体的“帝王之宫”,其发生的病变往往牵动全身,此时可采用一些补益脾胃的中药,以达到辅助治疗心脏病的目的。

五、病从心头起这句箴言指出了许多疾病的根源往往来自于情志不畅,七情六欲不调。

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其调节情绪,平衡心灵,以助疾病康复。

结语本文介绍了一些古代中医药文献中的草药箴言,这些箴言传承了中医药宝贵的经验与智慧,对于我们了解中医药的基本原则,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健养生具有一定的启示。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养生保健谚语格言对句

养生保健谚语格言对句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病从寒起,寒从脚起。
脂肪肝别不当病,肝硬化要人命。
——中药
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
识得千里光,全家能医疮。
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
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绕着不进家。
识得半边莲,不怕与蛇眠;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八棱)麻(离不开祖师麻)。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劳也老。
一日三大笑,有病也会好。
笑一笑,十年少;恼一恼,愁到老(愁一愁,白了头)。
常说常笑,阎王不要。
心胸豁达天地宽,健康快乐度晚(百)年。
疑者多病。
话是开肠散,笑是健身剂。
忧则伤身,乐则长寿。
要活一百多,心胸常开阔。
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人老活得棒,全靠精神扛。
饭后吃梨防便秘。
手懒没有好生活,嘴馋没有好体格。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人不可一日无豆。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谷杂粮多进口,医生改行拿锄头。
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
多吃五谷杂粮,少生疮疡杂病。
鱼生火,肉生痰,青(白)菜豆腐保平安。
鱼生火,肉生痰,粗粮菠菜保平安。
多吃鲜菠菜,补铁又生血。
是药三分毒。
火走一经。
山上一棵草,转手就是宝。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菊花请进门,家人眼睛明。枸杞是个宝,用了视力好。常饮枸杞菊花茶,八旬眼睛赛童娃。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药石可以治病,而不可以养生。
——食疗
花椒属大热,暖胃去寒凉。
枇杷治热病,一治一个定。
血虚夜不眠,煮粥加桂圆。

四川话谚语回复

四川话谚语回复

四川话谚语回复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乌鸦笑猪黑——没有自知之明饿狗滚茅坑——饱餐一顿耗子钻牛角——越钻越紧耗子拖秤砣——自塞门路黄连煮苦胆——苦上加苦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少)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井里的青蛙——只见过簸箕大的天(见识少) 鸡母抱鸭儿——帮干忙公鸡戴帽子——冠(官)上加冠(官)太监嫖婆娘——没得搞头两口子抬床——大家有益(都有好处)小两口放屁——响(想)到一起了(不约而同) 屙尿擤鼻子——两头都捏倒(说做事部分轻重) 大姑娘放屁——忍到点儿(说做人要低调点)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不服气而打赌的意思) 做爱解裹脚——意外的过场(找些麻烦)四川方言歇后语精选篇矮子过河──安(淹)了心的乌龟打屁──冲壳子猫抓糍粑──脱不到爪爪儿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哑巴发言——过比癞子打伞——无发(法)无天(说某人太没规矩了)木匠戴枷——自作自受(用于说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木偶跳舞——幕后有人操纵狗座鸳篼——不识抬举狗吃牛屎——只图多耗子啃书——咬文嚼字鸡公阿屎——头的一节麻雀打架——只争一颗米(只差一点点或只为了小事)女鬼卖淫——死不要脸(骂人的话)和尚洗澡——泡僧(参)(中草药名)老虎借猪——明要暗吃,有借无还(骂贪官的话)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意思是自己吹嘘自己)狗屎做鞭——闻(文)又文不得,武又武不得(意思是啥都不会做)妓院开张——欢迎来(搞)稿(编辑部业务术语)瞎子点灯——白费油蜡螺丝有肉——在肚里头老鹰打饱嗝──鸡儿吃多了屙屎不带纸──想不开(揩)啄木鸟治树——全靠嘴巴硬蚊子咬秤砣——操嘴劲乌龟吃煤炭——连心都黑了乌龟爬门坎——早迟要翻跟斗跛子进医院——治脚(自觉)老两口同房——干(甘)孜(说四川一地名) 飞机上撒尿——(浇)交得广(说某人人缘好) 干胡豆下酒——展牙巴劲豆芽上蒸笼——蜷起脚脚受气乌龟骂王八——彼此彼此放屁打饱嗝——上下通气瞎子戴眼境——多余的圈圈半夜吃桃子——拣倒粑的捏擀面棒吹火——一窃不通菠菜煮豆腐——一(青)二白篾条穿豆腐——提不起来了稀饭泡米汤——清(亲)上加清(亲)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和尚的脑壳——没发(法)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铁匠的围腰——尽是眼(近视眼)老婆婆打粉——不嫩(论)两爷子打架——胡斗(胡豆)灵房子走路——怪屋(物)肚脐眼打屁——腰(妖)气香香棍搭桥——难过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穿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四川方言歇后语最新篇乌龟吃煤炭——连心都黑了乌龟爬门坎——早迟要翻跟斗跛子进医院——治脚(自觉)老两口同房——干(甘)孜(说四川一地名) 飞机上撒尿——(浇)交得广(说某人人缘好) 干胡豆下酒——展牙巴劲豆芽上蒸笼——蜷起脚脚受气乌龟骂王八——彼此彼此放屁打饱嗝——上下通气瞎子戴眼境——多余的圈圈半夜吃桃子——拣倒粑的捏擀面棒吹火——一窃不通菠菜煮豆腐——一(青)二白篾条穿豆腐——提不起来了稀饭泡米汤——清(亲)上加清(亲)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和尚的脑壳——没发(法)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铁匠的围腰——尽是眼(近视眼) 老婆婆打粉——不嫩(论)两爷子打架——胡斗(胡豆)灵房子走路——怪屋(物)肚脐眼打屁——腰(妖)气香香棍搭桥——难过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穿。

中药 俗语

中药 俗语

中药 俗语中草药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医药工作者用药经验、智慧及知识的大成,通过群众口耳相传,变得通俗流畅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富于哲理,使人从中增长了中药知识。

中草药谚语涉及到药物的采收、鉴别、贮存以及功用、治疗等诸多方面,对于指导中药学的学习和临床应用大有益处。

1、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2、知母好刨,就怕拔毛。

3、粗皮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

4、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5、家中一碗绿豆汤,清热解毒赛神方。

6、夏天常喝绿豆汤,防暑解毒保安康。

7、吃大蒜,治肠炎,绿豆解暑功效显。

8、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

9、打得满地爬,离不了祖师麻。

10、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

11、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12、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

13、知母黄芪随时采,唯有春秋质量高。

14、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15、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疽痈如遇着,一似手拈拿。

16、家有七叶一枝花,无名肿毒一把抓。

17、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18、跌倒地上爬,快用八厘麻。

19、不怕到处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要松。

20、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

21、常山与草果,摆子无处躲。

22、半夏南星溪边长,车前葶苈路边寻。

23、穿山甲,王不留,产妇见了乳长流。

24、识得千里光,全家不生疮。

25、懂得千里光,皮癣一扫光。

26、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27、揍打苍术,火燎升麻。

28、秋冬采集满山红,立夏玄胡找不到。

29、马齿苋,地绵草,痢疾腹痛疗效好。

30、知母不净毛,吞下一把刀。

31、经常吃山楂,降脂又降压。

32、春采防风秋采蒿,独活开花质量高。

33、识得半边莲,不怕和蛇眠。

34、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35、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36、甘草外号叫国老,解毒和药本领高。

37、一味丹参药,功同四物汤。

38、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

39、家家吃萝卜,病从何处有。

40、悬崖石壁找卷柏,阴湿地方有贯众。

白扁豆本草考证

白扁豆本草考证

白扁豆本草考证白扁豆本草考证白扁豆,又称白扁豆芽,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我国最早种植和食用的豆类作物之一,也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草药。

白扁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效果,对人体有着多种益处。

本文将对白扁豆的来源、历史和草药用途进行考证和分析。

一、来源和历史白扁豆原产于东亚地区,是中国的原生豆类作物之一。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人类开始种植白扁豆。

白扁豆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农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地。

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白扁豆的种植和食用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性质的书籍,记载了丰富的古代农业知识和农作物名称。

其中就有对白扁豆的详细描述,说明当时白扁豆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农作物。

古代医学家对白扁豆的认识和运用也非常丰富。

《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医药学的重要典籍之一,其中记载了近百种药用植物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其中也有对白扁豆的药用价值进行了详细论述,说明当时白扁豆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二、营养价值白扁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1、B2、B6、叶酸、铁、钾等。

它是植物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对于素食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膳食选择。

此外,白扁豆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

它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衰老。

三、草药用途白扁豆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白扁豆具有温中消食、利水消肿的功效。

它可以用来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水肿等症状。

此外,白扁豆还可以用于利尿清热、降血压、解毒等功效。

在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中,白扁豆也被广泛运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比如,白扁豆可以用来辅助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和水肿等疾病。

研究表明,白扁豆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痛和酸反流等症状。

四、民间传说和谚语白扁豆在中国农村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谚语。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白扁豆除白粉”和“白扁豆顶白头”等谚语。

关于中药的名言警句

关于中药的名言警句

关于中药的名⾔警句1.中医的有什么名句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夜⾏!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有守 ——岳美中风为百病之长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必先岁时,勿伐天和⽓聚则塞,⽓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 --⾦翼匮善⾔天者必有验于⼈善⾔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者必有厌与⼰久⽴伤⾻,久坐伤⾎,久视伤神,久⾏伤筋,久卧伤⽓。

⼈受天地之⽓⽣,天之阳⽓为⽓,地之阴⽓为⾎,故⽓常有余,⾎常不⾜。

——朱丹溪〈格致余论〉见痰休治痰,见⾎休治⾎,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耗⽓,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问⼀问寒热⼆问汗,三问头⾝四问便;五问饮⾷六问胸,七聋⼋渴俱当辨;九问旧病⼗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语告⼉科,天花⿇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实在易??问证诗》凡医者之于病⼈,必事事体贴,如若⾝受之,⽽后⽤药⽆误医之为道,全在⾝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药》暴眩为风⽕与痰,渐眩为上虚⽓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虚⽊必摇(尤在泾"静⾹楼医案")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王旭⾼医案")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真要⼤论")⽆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痰则不作眩("丹溪⼼法")正⽓存内,邪不可⼲,邪之所凑,其⽓必虚!天⼈和⼀。

见病医病,医家⼤忌!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证即医⼀证,必然有失。

唯见⼀证,⽽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有关话语的谚语

有关话语的谚语

有关话语的谚语
导读:1、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3、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4、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5、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6、空勺塞到嘴边没味道,空话听到耳里没味道。

7、人嘴两层皮,言是又言非。

8、劳动暖身,空话冷心。

9、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10、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11、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12、聪明人用成果说话,傻瓜才用舌头吹牛。

13、嘴上的高楼大厦,不如用手盖起来的茅屋。

14、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15、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16、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17、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18、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19、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20、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21、说起话来没个完,一见干活就摇头。

22、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23、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24、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25、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26、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27、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28、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中国经典谚语大全

中国经典谚语大全

中国经典谚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谚语吧,谚语是人们在生活及劳动中逐渐形成的短语。

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谚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经典谚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水往下流,人争上游。

◆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

◆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生人不生胆,力大也枉然。

◆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

◆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

◆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宁做穷人脚下土,不做财主席上珍。

◆宁愿折断骨头,不愿低头受辱。

◆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

◆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

◆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

◆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

◆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

◆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

◆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

◆好男不争财和产,好女不争嫁时衣。

◆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拔就亮。

◆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险滩。

◆男人无志,钝铁无钢,女人无志,乱草无秧。

◆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

◆谷要自长,人要自强。

◆没有锯不倒的树,没有敲不响的钟。

◆穷莫失志,富莫癫狂。

◆穷人不攀高亲,落雨不爬高墩。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眼前。

中医中药—行话、谚语集锦

中医中药—行话、谚语集锦

中医中药—行话、谚语集锦1、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2、净室中沐浴修合,务得其法。

3、仁心、仁术,施术救人,救人第一。

4、采办务真,修治务精。

5、取自然之物,用自然之法,医治自然之身。

6、汤者荡也,丸者缓也。

7、圣手回春:几位君臣药,一丸济世丹。

8、药医有缘人。

9、指下难明,胸中了了。

10、有病乱投医,有效莫更方。

11、药病相投一碗汤,不相投了用船装。

12、秦地无闲草,太白草药奇。

13、病有病位,药有所达。

14、偏方治大病,单方气死名医。

15、有气在永远都有病。

16、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17、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

18、籽货不砸,等于没拿。

19、人过四十血气衰,大病小病一起来。

20、春雨再广,救不活无根之草、佛法再广,难度无缘之人。

21、大夫门前过,让进家里坐;虽然没有用,也是冷热活。

22、为医之人,医人之疾。

23、病人不忌口,坏了大夫手(艺)。

24、医者父母心。

25、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26、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27、中华医药,取法自然。

28、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29、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气血调和,百病不生。

30、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31、治骨良药,舍我其谁。

32、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33、熟读王志和,不如临症多。

34、事来尔心始见,事去尔心遂空。

35、妇科用药:十个方子九个归,一方不用血不亏。

36、不信中药,试吃泻叶。

37、古时中医的别称:岐黄之术(岐伯和黄帝),悬壶(悬壶济世),仁术,杏林 (杏林春满),青囊,草医,铃医,郎中、民间中医等。

38、神龙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

39、牙疼不是病,疼来要人命。

40、古时将方剂称:汤头,中医称:方脉家。

41、古人对中医人才的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42、俗话说:学医难,学中医更难,学好中医难上加难。

43、治病以胃为主,不论粗细人,肠胃无病人健康。

有病没有病,先把肠胃清。

44、人无骨不立,骨无节不活。

45、传统医学:简、便、易、廉。

中药治病经典谚语

中药治病经典谚语

中药治病经典谚语
中药治病经典谚语
● 滋阴药:阴沙参脂麻用,杞斛龟鳖天麦冬;葳蕤桑椹墨旱莲,百合黄精还女贞。

● 温里药:祛寒药治寒中里,附子肉桂干姜宜;细辛茴香高良姜,川椒荜丁吴萸。

● 泻下药:攻下番硝巴豆黄,润下郁李麻仁蜜;峻下商陆遂芫戟,千金续随逐水妙。

● 补气药:补气药用人党参,芪术山药草枣煮;童参蜜饴洋参豆,应用此类效如神。

● 补血药:补血药用归地芍,首乌阿胶龙眼肉;亡血吐血失血者,加入气药效要速。

● 涌吐药:涌吐药治痰食毒,瓜蒂常山胆矾芦;孕妇小儿虚弱者,吐血史者不可服。

● 清虚热药:清虚热药白薇蒿,地骨银柴胡连要;心烦不寐脉细数,舌红苔少须记牢。

● 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羌活用,麻桂茹荆紫防风;葱姜苍耳荽辛夷,藁本白芷西河共。

● 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浮萍草,柴葛牛豆薄荷菊;升麻蝉桑蔓荆实,此药共举十一椿。

中国经典谚语大全

中国经典谚语大全

中国经典谚语大全中国经典谚语大全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谚语吧,谚语是人们在生活及劳动中逐渐形成的短语。

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谚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经典谚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水往下流,人争上游。

◆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

◆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生人不生胆,力大也枉然。

◆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

◆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

◆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宁做穷人脚下土,不做财主席上珍。

◆宁愿折断骨头,不愿低头受辱。

◆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

◆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

◆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

◆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

◆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

◆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

◆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

◆好男不争财和产,好女不争嫁时衣。

◆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拔就亮。

◆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险滩。

◆男人无志,钝铁无钢,女人无志,乱草无秧。

◆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

◆谷要自长,人要自强。

◆没有锯不倒的.树,没有敲不响的钟。

◆穷莫失志,富莫癫狂。

◆穷人不攀高亲,落雨不爬高墩。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谚语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茎叶宜
在夏;花采舍苞中;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用”;“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春秋挖根
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

这些谚语总结了各种中草药采集的时间
与地域。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知母好刨,就怕拔
毛”“ 春采防风秋采蒿,独活开花质量高”“秋冬采集满山红,立夏
玄胡找不到”“知母黄芪随时采,唯有春秋质量高”“悬崖石壁找卷柏,阴湿地方有贯众”“半夏南星溪边长,车前葶苈路边寻”“ 粗皮
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 知母不净毛,吞下一把刀”“揍打
苍术,火燎升麻”。

指出这些中草药采集的时间、地域、鉴别特征与
应注意的问题。

“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提示我们临证不可贸然大量应用
细辛,一般不宜超过1钱。

“有毛能止血,有刺善祛风,肿节治跌打,粘潺拔毒功,藤茎黏
风湿,中空消水肿,花叶能升散,籽实专下行,麻辣治蛇咬,芳香功
止痛,酸涩可收敛,甘味补气雄,苦寒泻火热,辛辣善温中,咸味能
软坚,质重能镇静”,这段谚语指出了中药形状、性,味与治疗作用
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识得千里光,全家不生疮”;“家
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经常吃山楂,降脂又降压”;此类谚语甚多,把一味药物的主要功用与价值,
描述的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使人容易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