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教育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教育对象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总方向

4、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至于、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5、教师的人格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是指凝结在教师身上的带有个人特色的稳定的个体修养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的人格素质是促进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关键因素。理想的教师人格素样,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归结为“三心”,即:爱教之心、爱生之心、爱学之心。

6、学生: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学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一方

7、师生关系: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8、班级: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细胞,是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在一定数目范围的集合体,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与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

9、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作用表现在他是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联系班上各个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苦干力量。

10、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学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她链接教师与学生,既是老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根据。

教育影响的具体因素包括: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核心因素)、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教育环境等。

11、课程:(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12、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13:潜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是指那些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内容

14、课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15、课程计划:也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文件,他从整体上规定者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可是安排、教学效果的评价及课程管理办法

16、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时代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以道德影响,使一定的社会意识和带的规划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活动。

17、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缩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1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同受教育者原有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9、教学(教育过程)的概念: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创造能力和体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20、教学工作的准备环节——备课: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它是上课成败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1、备课的方法:(1)做好三项工作: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2)制定三种计划: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单元/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

2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必须具备的条件: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语言清晰5组织严密6积极性高

23、教学工作的辅助环节——作业与辅导教学工作的检查环节——学习成绩的测评

24、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

25、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6、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并发现知识,发展能力。

27、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的所示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叫法与学法的统一。

2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实验法6参观法7实习作业法8读书指导法9练习法等

29、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授、讲解、讲读”三种。

30、谈话法: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通过相互对话,是学生获得、巩固、检查知识的方法。

31、教学策略: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织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论述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是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地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成阶段(3)教育学的不断发展阶段

2、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论(二)心理起源论(三)家庭起源论(四)劳动起源论

3、教育的发展:(一)原始教育(二)古代教育(三)现代教育

4、教育的特点:(一)永恒性(二)社会性<包括历史性>(三)阶级性(四)发展性(五)长期性(六)长效性(七)前瞻性

5、教育的主旨:

(一)教育要解放人的身心

(二)教育要发展人的潜力

(三)教育要提升人的素质

6、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变成现实的劳动力,教育史劳动力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三)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四)教育还是生产心动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

7、人的发展的概述及规律:

人的发展:指人在生命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5)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

8、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一)人的先天因素对人的发展产生可能性影响1先天因素是造成人的差异的原因之一2先天因素为个体提供来自主题的足够的条件3先天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从总体上而言呈减弱趋势

(二)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产生可能性影响1环境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基于、条件、对象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因个人的作用方式不同而不同

9、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教育促进人社会化1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2教育促进人的能力社会化3教育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

(二)教育促进人个性化1教育具有开发人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教育具有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功能

10、全面发展学说的含义: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有生产劳动方面的意义,而且也应该包括意识、精神,道德、个性等方面的意义,具体来讲,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2)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

(3)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11、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