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第一章:心理危机概述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应对各种生活事件或心理压力时,产生严重困扰或无法应对的心理状态。
心理危机可能由各种原因引发,如重大生活转变、突发事件、人际冲突等。
本手册将为读者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指导,以帮助其有效应对并缓解心理危机状态。
第二章:心理危机干预原则心理危机干预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尊重个体权力和选择权:在干预过程中,要尊重个体的权力和选择权,不强迫其接受帮助,而是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进行干预。
2. 保护个体隐私和机密:个体在分享心理困扰时,需要保证其隐私和机密性,不将其问题传播给未经授权的人。
3. 聆听和理解:干预者应当倾听并试图理解个体的感受和经历,以建立信任和共情的基础。
4. 维持安全环境:在干预过程中,要确保个体的安全,避免出现进一步危机的情况。
第三章:心理危机干预步骤心理危机干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辨认危机信号:了解心理危机的常见信号,如情绪波动、社交隔离、失眠等,以便及早发现个体的困扰。
2. 建立联系:与个体建立联系,表达关心和支持,让其感到被理解和接纳。
3. 评估风险:通过谈话和观察,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自杀或自伤的风险。
4. 提供情绪支持:通过倾听、安慰和鼓励,提供情绪上的支持,让个体感到被关心和支持。
5.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心理危机较为严重的个体,建议引导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第四章:心理危机干预技巧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可以使用以下技巧来帮助个体应对心理困扰和恢复心理健康:1. 积极倾听:倾听是干预的关键,要注意用非判断性和非指导性的语言与个体对话,让其自由表达内心感受。
2. 情绪管理:教授个体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冥想等,以帮助其缓解压力和焦虑。
3. 问题解决:引导个体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帮助其找到应对困境的积极策略。
4. 情感支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与个体共情并鼓励其表达情感,以促进情感的宣泄和放松。
应急心理干预应急预案
一、编制背景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降低心理危机对人民群众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心理干预目标1. 提高心理危机应对能力,降低心理危机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2. 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心理状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增强社会心理支持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三、应急心理干预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科学评估,精准干预。
3. 全程参与,协同合作。
4. 尊重隐私,保护权益。
四、应急心理干预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心理干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应急心理干预工作。
2. 设立应急心理干预专家组,负责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评估干预效果。
3. 建立应急心理干预队伍,包括专业心理工作者、志愿者等。
五、应急心理干预措施1. 心理危机预防(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
(2)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工作,及时发现潜在心理危机。
2. 心理危机应对(1)迅速启动应急心理干预机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2)针对不同类型心理危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3. 心理危机干预(1)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受灾群众缓解心理压力。
(2)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心理状态。
(3)开展心理康复训练,提高受灾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4. 心理危机后期干预(1)关注受灾群众心理状况,持续开展心理干预。
(2)开展心理康复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
六、应急心理干预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心理干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应急心理干预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危机的认识。
4.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确保应急心理干预工作有序开展。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心理干预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本预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心里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目的与原则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原则:(1)预防为主,积极干预;(2)以人为本,关爱生命;(3)统一领导,分工协作;(4)快速反应,科学处置。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和决策。
2. 设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1)组长: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和决策;(2)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具体实施;(3)成员: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信息收集、资料整理等。
三、心理危机干预流程1. 信息收集:发现或接到心理危机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收集相关信息。
2. 初步评估: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初步评估,判断危机程度,确定干预措施。
3. 干预措施:(1)心理疏导:由专业心理老师对危机个体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稳定情绪,调整心态;(2)心理治疗:对心理危机严重的个体,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3)心理支持:为危机个体提供心理支持,包括家庭、朋友、同学等;(4)心理教育:对全校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危机。
4. 持续关注: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持续关注,确保危机个体恢复正常生活。
5. 总结反馈: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
四、心理危机干预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配备充足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2. 资金保障:学校设立心理危机干预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3. 设施保障:提供心理咨询室、心理治疗室等设施,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硬件支持。
4. 沟通保障: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五、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卫生部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全文)
卫生部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全文)*导读: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卫生部现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hzh {display: none; } 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
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本次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危机事件日益增多。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提高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2. 及时发现、有效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影响。
3. 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素养。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 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小组,负责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指导和咨询。
3. 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队伍,负责心理危机事件的现场干预。
四、干预原则1. 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2. 科学评估,精准施策,个性化干预。
3. 保护隐私,尊重意愿,尊重文化。
4. 团队协作,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五、干预流程1. 信息收集与评估(1)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医疗机构等渠道,收集心理危机事件信息。
(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属于心理危机事件。
2. 现场干预(1)接到心理危机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队伍赶赴现场。
(2)对当事人进行初步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
(3)根据当事人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3. 心理危机干预(1)开展心理疏导,缓解当事人情绪,帮助其树立信心。
(2)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协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调整心态。
(3)开展心理教育,提高当事人心理素质。
4. 后期干预(1)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完善干预措施。
(2)对当事人进行长期跟踪,防止复发。
六、干预措施1.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提高干预能力。
2.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为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3.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素养。
4. 加强与医疗机构、社区、学校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心理危机干预合力。
5.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拓宽心理危机干预渠道。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1. 理解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就像生活中的小意外,总是在你最没准备的时候出现。
可能是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甚至是一句无心的话,都能把人推向崩溃的边缘。
大家都有过那种感觉,心里像是藏了个小炸弹,一不小心就“嘭”地炸了。
这时候,我们就得学会怎么应对了。
1.1 心理危机的表现危机的表现五花八门,可能有焦虑、抑郁、失眠,甚至是情绪失控。
想象一下,刚刚吃完一碗热腾腾的面,突然被一阵焦虑袭来,心里仿佛冒出了无数个问号,真是“心烦意乱”。
这些表现不仅影响情绪,还可能让人感到身体上的不适,像头痛、心慌,甚至想要躲起来不见人。
1.2 面对危机的态度面对心理危机,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态度。
记住,遇到问题并不可怕,逃避才是大忌。
就像喝了凉水却被冰了肚子,还是要勇敢面对,及时找出解决办法。
很多时候,跟朋友聊聊、倾诉一下,就能让心情好转不少。
别把问题憋在心里,那就像让气球越充越大,最后只会“噗”的一声炸开。
2. 紧急干预技巧当危机来临,我们需要一些“小妙招”来应对。
心理干预可不只是专业人士的工作,咱们自己也可以做点事情,帮助自己或者身边的人。
2.1 保持冷静首先,保持冷静非常重要。
就像在暴风雨中要找到一块稳固的地方,冷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情况。
可以试试深呼吸,吸气时心里默念“放松”,呼气时想象把烦恼都吹走。
这个过程就像把心里的“杂草”拔掉,让自己清爽起来。
2.2 倾听与陪伴其次,倾听和陪伴也是关键。
当你发现朋友有心理危机时,别急着给出建议,先耐心听他们诉说。
说不定,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耳朵”来倾诉心声。
就像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柜子,满满的秘密和烦恼,倾诉就像是把柜子打开,清理出一部分,心里顿时轻松不少。
3. 寻求专业帮助当然,有些情况下,自我干预可能不够,这时候寻求专业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别害怕,心理医生可不是“妖怪”,而是帮助你走出困境的伙伴。
3.1 专业的力量心理咨询师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应急心理干预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2. 原则:(1)预防为主,及时干预;(2)以人为本,关爱生命;(3)协同作战,资源共享;(4)科学评估,合理应对。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心理干预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监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 设立应急心理干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各方资源和信息汇总。
3.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包括专业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志愿者等。
三、干预流程1. 信息收集与评估:(1)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心理危机相关信息,包括媒体报道、政府公告、社区反映等;(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确定危机等级和干预需求。
2. 干预实施:(1)根据危机等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2)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3)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关注,提供心理支持;(4)对有自杀倾向者进行危机干预,防止悲剧发生。
3. 教育与培训:(1)对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干预能力;(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心理素质。
4. 信息发布与宣传:(1)及时发布心理危机干预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
四、应急响应1. 预警:当发生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事件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心理准备。
2. 应急启动:根据危机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现场处置:组织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开展现场心理疏导和干预。
4. 后期跟进: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防止心理问题恶化。
五、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组建专业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提高干预能力。
2. 资金保障: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所需资金,为干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 设备保障:配备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设备,提高干预效果。
4. 信息保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信息畅通。
5. 宣传保障: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严重的心理困扰或者创伤时出现的心理和情绪紊乱状况。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危机越来越普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积极有效地干预心理危机,帮助个体恢复心理健康,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原则以及具体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个体出现心理困扰时,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干预和辅导,以帮助个体度过难关,恢复心理健康。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是缓解个体的负面情绪,减少危机对其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并帮助其重新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1. 及时性原则:心理危机需要在第一时间得到干预。
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帮助个体尽早恢复。
2. 个体化原则:心理危机干预需要针对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不同个体在心理危机面前有着不同的需求和适应方式,因此干预措施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量身定制。
3. 综合性原则:心理危机干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心理危机干预不仅仅是简单的心理辅导,需要结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辅助等,综合施治,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方法1. 情绪的引导和疏导在心理危机中,个体常常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
通过情绪的引导和疏导,可以帮助个体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内心压力。
情绪的引导可以采用放松训练、呼吸法等技巧,通过身体放松和情绪释放来达到情绪疏导的效果。
2. 认知重建在心理危机中,个体常常会出现消极的认知方式,对事情持悲观态度。
通过认知重建,可以帮助个体重新审视问题,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
认知重建可以通过思维导图、问题解决技巧等方法进行,培养个体的积极思维方式。
3. 社会支持心理危机时,社会支持对于个体的恢复至关重要。
通过与家人、朋友、同事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帮助个体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提升其自尊和自信心。
同时,社会支持也可以提供实际的帮助和解决方案,减轻个体的负担。
地震灾祸心理危机干预建议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贝y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
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三、制定干预方案(一)目的。
1.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2.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3.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本次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
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
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第一章心理危机干预总论一、灾难事件及其分类1.灾难事件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
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
2.灾发灾难事件分类灾发灾难事件可以分为公共危机事件和个人危机事件两大类。
(1)公共危机事件?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等。
?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核辐射、环境污染等。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安全、职业危害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如危机公共安全的刑事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
(2)个人危机事件个人危机事件包括自杀、抢劫、性侵害、创业失败而破产、突然死亡、重大疾病等。
3.群体受害者分级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
第一、二级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二级受害者:指现场目击者或幸存者;?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间接受害人员,主要是医生、护士、战士、警察等;?四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二级受害者家属等(也包括参加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师、政府官员、其他学校的学生);?五级受害者: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人(主要是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举例: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受害人群分级?第一级人群:地震灾难的直接幸存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危机事件也时有发生。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心理危机,保护个体和公众的心理健康,本文提出一份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应对心理危机的指导原则、干预流程和方法,以提供科学、合理的心理支持和援助。
二、指导原则1.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2.预防为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
3.及时干预:在发现心理危机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干预。
4.专业指导:依托专业心理机构和专家,提供科学、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援助。
三、干预流程1. 预警与识别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事件。
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识别是否存在心理危机风险。
2. 应急响应在确认心理危机事件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心理干预团队赶赴现场。
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确保信息畅通,资源共享。
3. 现场处置干预团队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通过专业沟通技巧,稳定当事人情绪,防止事态恶化。
同时,对现场其他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4. 后期跟进在现场处置结束后,对当事人进行持续的心理关怀和辅导。
定期回访,评估心理状态,确保当事人恢复正常生活。
同时,对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完善应急预案。
四、干预方法1.倾听与理解: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诉求,理解其情绪和困境。
2.情绪稳定技术:运用专业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帮助当事人稳定情绪。
3.心理支持:给予当事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支持,增强其应对困境的信心。
4.认知重构:协助当事人调整不合理认知,建立积极、健康的思维模式。
5.行为激活:鼓励当事人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6.资源整合:帮助当事人整合家庭、学校、社区等资源,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7.专业转诊:当当事人需要更专业的心理治疗时,及时转诊至专业机构,确保得到全面、深入的帮助和治疗。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制度
一、总则
1.1本预案旨在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降低心理危机造成的损害,保障广大师生心理健康。
1.2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以及相关单位。
1.3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心理健康;
20.1定期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工作经验和教训。
20.2结合国内外心理危机干预发展趋势,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规划。
20.3深入推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改革,不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20.4积极探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新思路,为构建和谐心理健康环境贡献力量。
二十一、信息化建设
21.1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信息化建设,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7.4联合社会力量,为特殊群体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
十八、心理健康教育
18.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提高师生心理健康素养。
18.2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主题活动,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
18.3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
18.4结合实际案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增强教育实效。
14.1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监督机制,对干预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
14.2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渎职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14.3定期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评估,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14.4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投诉举报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十五、持续改进与优化
15.1根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十三、隐私保护与伦理关怀
13.1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当事人隐私。
心理救援干预应急预案范文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和应对心理危机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的救援干预工作。
三、预案组织机构1.成立心理救援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成立心理救援干预专家组,负责心理危机事件的评估、干预和培训等工作。
四、预案内容1.心理危机事件识别(1)了解事件背景,分析事件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
(2)关注受害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心理危机信号。
2.心理危机干预原则(1)以人为本,尊重受害者隐私。
(2)及时、有效、有序地进行心理干预。
(3)尊重受害者意愿,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3.心理危机干预措施(1)心理疏导:为受害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2)心理治疗:针对心理危机,进行专业心理治疗。
(3)心理咨询: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心理问题。
(4)心理评估:对受害者进行心理评估,确定心理干预方案。
(5)心理援助:为受害者提供心理援助,包括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
4.心理危机干预流程(1)接到心理危机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预案。
(2)心理救援干预专家组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心理危机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心理干预方案。
(4)实施心理干预,确保受害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5)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总结,形成报告。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定期组织心理救援干预专家、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2.定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1.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预案。
2.将修订后的预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七、应急预案的监督与考核1.领导小组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2.对心理救援干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预案的执行效果。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5)实际协助。目标:给重点人群提供实际的帮助,协助重点人群调整和接受因灾难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尽可能地协助重点人群解决面临的困难。
(6)重建支持系统。目标:帮助重点人群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建立联系,获得帮助。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四)目标人群评估、制订分类干预计划。
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目标人群分为普通人群、重点人群。
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危机援助。
(五)干预时限。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二)在已有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地方,继续按照方案开展干预;还没有制订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地方,抓紧制订干预方案。
(三)分小组到需要干预的场所开展干预活动。
在医院,建议采用线索调查和跟随各科医生查房的方法发现心理创伤较重者;在灾民转移集中安置点,建议采用线索调查和现场巡查的方式发现需要干预的对象,同时发放心理救援宣传资料;在灾难发生的现场,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发现心理创伤较重者并随时干预。
(四)使用简易评估工具,对需要干预的对象进行筛查,确定重点人群。
【收藏】张海音教你心理危机干预的10个原则
【收藏】张海音教你心理危机干预的10个原则
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面对任何一个处在危机的个案,我们心里都要有一个工作框架。
张海音老师谈到10条原则:
1、脱离创伤事件;
2、讨论创伤事件中发生了什么;
3、提供对创伤事件的典型反应的宣教,指导在事件后的几个小时和几天中怎样应对最好;
4、鼓励通过家人、同学或朋友讲述有关的经历来面对这种创伤;
5、急性应激反应在短期内会过去;
6、社会支持非常关键;
7、应用简单的放松方法;
8、鼓励逐渐面对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情绪;
9、建议不要使用药物或酒精来应对创伤反应;
10、确保得到随访及咨询。
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
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一、引言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突然或重大的生活事件时,所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
这种状态可能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
为了及时有效地帮助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个体,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至关重要。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1、稳定情绪:帮助当事人迅速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其情绪状态恢复相对稳定。
2、提供支持:让当事人感受到关心和支持,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3、解决问题:协助当事人寻找解决当前危机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其应对危机的能力。
4、预防复发:通过干预,降低当事人再次陷入心理危机的可能性。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1、及时性原则: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干预,以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2、专业性原则:由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工作者实施干预。
3、保密性原则:严格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不泄露其个人信息和干预内容。
4、尊重性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感受、意愿和选择,不强迫其接受干预。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团队组建1、心理专家:具备丰富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经验,能够对复杂的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和诊断。
2、心理咨询师:能够为当事人提供具体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3、社会工作者:协助解决当事人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4、志愿者:经过相关培训,为当事人提供陪伴和基本的帮助。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1、危机评估收集信息:通过与当事人及其周围人员的交流,了解危机事件的经过、当事人的情绪反应、身体状况等。
评估风险:判断当事人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确定是否存在自杀、自残等危险行为的风险。
2、制定干预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明确干预的目标、方法和步骤。
确定干预的时间和频率。
3、实施干预心理支持:倾听当事人的倾诉,表达理解和关心,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认知调整:帮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和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引导其进行积极的思考。
问题解决:与当事人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实际的帮助和建议。
心理危机干预的三原则:适当爱,适当放,适当收
心理危机干预的三原则:适当爱,适当放,适当收发布时间:2019-01-06适当爱,适当放,适当收——从几起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说起心理危机分为两大类,一是危机事件引起的群体性集体性心理危机,二是因个人特殊状况导致的突发性、紧急性的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本文主要指后者。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应急、适度、灵活是十分重要的三大注意事项。
而在适度的原则中,尤其要注意“适当爱,适当放,适当收”三个原则,如此,方能真正化危机为转机,化转机为机遇。
危机干预,从危机说起——德兰修女说:“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而是指爱心的渴求;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一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每一个心理危机个案的背后,都是对生命的绝望,对生活的无望,对人生的绝唱!中国是仅次于冰岛的自杀率高发国家。
据调查,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五位死因。
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我国每年有28万人死于自杀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其中有13.5万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
200万人自杀未遂。
自杀行为的人并不是绝对性的,自杀意念随时都有可能改变。
他认为如果试图自杀者与辅导员有良好的工作关系,那么自杀者的自杀意念增强时,辅导员的介入将发挥更大的效用。
自杀者的入院干预可视对方的情况而定,如果自杀者处于极度抑郁的状态、又或其配偶或亲友刚死亡、又或感到非常无望无助等等,这种情况下,安排入院对自杀者会有帮助。
学者Fawcett认为较难与人相处及建立关系的个体自杀危机较高,他认为自杀企图是由于人际互动关系中出现矛盾而直接产生,而这种矛盾情况涉及当事人在心理上的一种特有的关联。
亲人及重要他人是重要的心理资源,对自杀者的求生意愿是极具影响性的。
心理危机(个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以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原则等
二、学校成立“武备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包括:生命第一原则,即发现危机情况后,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亲属参与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全程监护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分工协作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灾难之后,人们往往会经历家园的损坏、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的伤害。
幸存者会出现一些身心反应,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大多数人在灾难过去数周或数月之内这些反应都会自行缓解。
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恐惧和担心,害怕灾难会再次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无助感,感觉人类是多么脆弱,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迷茫,觉得世界末日到来或一切转眼成空;悲伤,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内疚感,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能够避免亲人的死亡;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不理解自己的痛苦;强迫性的重复回忆,一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灾难事件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最恐惧最悲伤的画面;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
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一种爱的失落感,对死亡亲人的怀念常有如针扎心般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
则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为有效应对和处置因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心理障碍,或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心理救援医疗队,心理救援医疗队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调度。
(二)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
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各种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
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
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四)目标人群评估、制订分类干预计划。
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目标人群分为普通人群、重点人群。
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危机援助。
(五)干预时限。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限为灾难发生后的4周以内,主要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和心理危机援助。
(六)制定工作时间表。
根据目标人群范围、数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数,安排工作,制订工作时间表。
四、组建队伍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
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可有临床心理治疗师、精神科护士加入。
至少由2人组成,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人员优先入选。
配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
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也可以作为其他医疗队的组成人员。
(二)救灾地点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护士和社会工作者为辅。
适当纳入有相应背景的志愿者。
在开始工作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短期紧急培训。
五、出发前准备
(一)了解灾区基本情况,包括灾难类型、伤亡人数、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二)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搬运、创伤止血等。
(三)明确即将开展干预的地点,准备好交通地图。
(四)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五)制定初步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实施计划。
(六)对没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队员,进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七)准备宣传手册及简易评估工具,熟悉主要干预技术。
(八)做好团队食宿的计划和准备,包括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配备等。
(九)尽量保留全部发生的财务票据。
六、现场工作流程
(一)接到任务后按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接受当地救灾指挥部指挥,熟悉灾情,确定工作目标人群和场所。
(二)制订干预方案。
(三)分小组到需要干预的场所开展干预活动。
(四)使用简易评估工具,对需要干预的对象进行筛查,确定重点人群。
(五)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应激反应较重的人员及时进行初步心理干预。
(六)对筛选出有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进行治疗及随访。
(七)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救灾工作的组织者、社区干部、救援人员采取集体讲座、个体辅导、集体心理干预等措施,教会他们简单的沟通技巧、自身心理保健方法等。
(八)及时总结当天工作。
每天晚上召开碰头会,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计划次日的工作,同时进行团队内的相互支持,最好有督导。
(九)将干预结果及时向当地救灾指挥部负责人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开展救灾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十)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并汇报给有关部门,全队接受一次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