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整理)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发展的动因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化概念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业);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空间形态、农村空间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环境.3、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小于30%左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中期阶段(30%~60%或以上):快速发展期;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1、分散发展(指通过新建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的发展):1、田园城市(霍华德)2、卫星城、新城(恩维等)3、有机疏散(沙里宁)4、广亩城(赖特)2、集中发展:柯布西埃:指望通过对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概念⏹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以解决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和城市自发膨胀、土地投机等问题。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改进的卫星城。
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所需,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3、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案、技术手段和特点指导思想: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也应当成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0个知识点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个理论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迈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5)经济全球化理论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相当集中、相当分散、绝对分散。
3、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
物质环境优化表现为可达性、外部效应。
4、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5、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英:费希尔、克拉克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2)美:贝尔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6、城市化含义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程,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镇积聚。
城市化后期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的进步等。
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美英格尔斯 :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9、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
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6.隋唐长安
宇文恺规划 完整体现了《周礼· 考 工记》的城市形制规 则 先测量定位,后筑城 墙、埋管道、修道路、 划定坊里。
宫城居中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规整的方格路网 居住形式采用坊里制, 108坊。坊门坊墙,东 西两市。
7.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三套方城:内城、皇 城、宫城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 宫城居中
结合街道景观建设的需要形成标准的住房平面及街道设施;
成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
4.城市美化运动
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入城市中,出现了围绕 城市公园布置联列式住宅的布局方式;
奥姆斯特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
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博览会为起点,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 改进为标志的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全面推广。
6.有机疏散理论——分散主义理论
1943年沙里宁出版《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主要思想:
(1)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 ;
(2)城市规划是动态的 ; (3)城市的功能产生离心力和向心力,当分散的离心 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时就会出现分散发展的现象; (4)他认为,以往的城市是把有秩序的疏散变成无秩 序的集中,有机疏散可以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 的分散。 实践:大赫尔辛基规划
(2)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人口3万人,占地4404.7hm2,城市外围有 2023.4hm2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牧业生产用; (3)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 地20 hm2的公园。沿公园也可建公共建筑物,其中包括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 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再外一圈为住宅,最外围建设各类工场、仓库和市场 ;
2.古罗马时期 建造大量的营寨城 (提姆加 得)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1、城市的含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2、城市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城市化几个阶段: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1)田园城市理论:英国霍华德提出。
意义: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有机平衡的。
原则;动态管理的观点。
(2)卫星城镇理论:昂温提出。
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
(3)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4)马丘比丘宪章:重视人与人的联系。
(5)邻里单位: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规划原理》PPT课件
6、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局 部地区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 基础设施的配置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7、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 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 事实所作的安排。
--精品--
纽约
--精品--
重庆
--精品--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内涵
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内容: 1、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战略研究; 2、土地使用的配置及城市空间组合; 3、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及各项基础设施的综
--精品--
(三)、城市分散与集中发展的统一: 1、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2、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作用; (四)现代城市空间理论: 1、区位理论; 2、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3、地租与竞租理论; 4、邻里单位与居住小区; 5、行为空间理论; (五)现代城市规划方法论。
--精品--
霍华德田园城市
--精品--
概念规划
--精品--
第二节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合安排; 4、城市政策的设计与设施; 5、城市发展的时序安排和建设的规划管理。
--精品--
城市规划的任务: 1、从整体利益出发,合理、有序配置城市空
间资源; 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运作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确保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原则,确保各项
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 控制的区域。 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 发建设、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开发区: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 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 的统称。
城市规划原理自己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城市与城市规划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2.劳动大分工:第一次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第二次是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城市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也可以叫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期,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城市。
4.对城市有影响的因素:4.1.社会形态:如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
明显的如卡洪4.2政治制度:如封建社会,中国大多数都城的繁荣都是政治因素4.3经济发展:如东方的小农经济,欧洲的封建领主制5.城镇化的最简单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换的现象和过程6.城镇化进程表现特征:6.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6.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6.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7.城镇化的S形曲线(又叫诺瑟姆曲线):超过30%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超过60%进去稳定发展阶段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中国古代的思想:1.1夏代(公元前21世纪起):对“国土”进行全面的勘探,天文学,水力学和居民点建设技术为中国沉思建设规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商代(公元前16世纪):开始出现城市的雏形,如河南偃师商城,还有位于今天郑州的商城和今天湖北的盘龙城,安阳的殷墟。
1.3周代:结束游牧生活,兴建丰、稿两京。
召公和周公曾去相土勘探定测,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城市建设。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1.4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技术了周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市场的大小为一夫之地,方百步(140*140))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1.5战国时期,规划思想多元化:1.吴国国都阖闾城(苏州)—伍子胥利用江南水乡2.越国的范蠡利用孙子兵法为国都选址3.齐国临淄城,因地制宜,考虑自然地形4.江南淹城,城与河浑然一体,利于防御战国时期的著作1.《管子.度地篇》:居民点选址: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是革命性著作,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还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2.《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问题做了阐述。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 ppt课件
4《雅典宪章》 1933年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自动
解决城市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城市 规划和必要的申请、审核 报批、发证等程序和手续 ,对各项当前建设活动进 行合理安排和综合部署, 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3
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 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 地下的违法用地和违 法建设,保证城市建 设有秩序的进行。
及时掌握城市建设情况, 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 的控制,同时对城市规划 进行实践检验和反馈,使 城市规划趋于完善、合理 和现实。
15
城市的总体规划
城市的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以对
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2024/8/2
16
2024/8/2
城市分区规划
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 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 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讨论:你所知道的分区规划的城市?
17
详细规划
18
2024/8/2
LOREM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概念 二、主要内容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 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 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 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 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 型、色彩等要求。
19
城
市
修
建 性
05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详
04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 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 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 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 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 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
4
城乡规划
•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 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 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城市规划原理 第二章PPT课件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居住、工作、交通 与游憩。它认为,城市活动可以划分为居住、工作、 游憩和交通四大部分,提出这是城市规划研究的“最 基本分类”
(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古建筑。
(4)城市规划要以区域規划为依据,要从居住者的要求 出发,进行功能分区
五、马丘比丘宪章
于1977年12月在秘鲁的首都利马召开了国际性的 学术会议,在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山上签署了《马 丘比丘宪章》。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1922年他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
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 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 动的思潮中引发了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 基本构思。
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 线形城市是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提出的。原
则中的第一条是最主要的:“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 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
在城市空间的组织中,他更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 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西谛在研究城市建设的艺术问题时提出“我们必须以
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我们必须研 究过去时代作品并通过寻求古代作品中美的因素来弥补 当今艺术传统方面的损失,这些有效的因素必须成为现 代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4)格迪斯的学说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内容概述:第一章城市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 城市规划的组织机构与程序第二章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与形成机制-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与调整第四章城市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用地规划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用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用地规划的分类与方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与步骤第五章城市生活与社区规划- 城市生活空间的需求与特点- 城市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城市社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社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与特点-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控制与管理第七章城市环境与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环境规划的评价与监测第八章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景观规划的保护与管理第九章城市保护与保护规划- 城市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保护规划的原则与步骤- 城市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监测第十章城市更新与更新规划- 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动因- 城市更新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更新规划的实施与评价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路径-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监测-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展望附录:国内外城市规划实例分析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20
二.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在前人的基础上,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 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 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21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 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 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 3)综合规划首先是一项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 38 手段。
② 分离渐进规划
渐进规划思想方法的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 主义思想的结合。
这种方法在日常的决策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 它尤其适合于对付规模较小或局部性的问题解 答,在针对于较大规模或全局性的问题时,主 要是通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甚至将它 们分解到不可分解为止,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从而达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
•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16
2.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
流行,1833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
18
4. 城市美化
• 城市美化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 统。自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 和连续的联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坊中只有点 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意。在此情形下兴 起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 入到城市之中。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重点
第一章城市产生与城市发展城市最为本源和最为主要的特征是:聚集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非农人口数量、产业规模和行政管辖的意义。
我国一般按行政建制设立中央直辖(省级)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及县级市四个级别。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并不是与城市同时产生的,它是在区域内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镇体系的构成一般具备以下条件:①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之间在地域上是邻近的,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
②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均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③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系统内部的等级序列,而系统本身又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的特征:城市发展十分缓慢绵延时间很长,城市结构较为简单,城市成长主要采取有机生长方式,规划成长很少,城市的主要作用是政治的而不是经济的。
现代城市的主要特点:1城市趋向现代化、生态化、宜人化、家园化……2城市地域结构趋向分散,由单中心变为多中心城市;3城市职能倾向两极化:职能叠加和职能分化。
4城市个数继续增多,城市规模空前膨胀。
5城市化波及整个世界,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市发展基本规律:一、城市发展的经济规律二、城市发展的人口规律三、城市发展的区域空间增长规律四、城市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与完善的过程。
它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呈现如下主要特征:1、发展速度快且呈现持续加速的趋势;2、以20世纪中叶为界限,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大城市迅速膨胀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主导地位;我国城市发展政策新趋势: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2.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3.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章城市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城市规划定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1 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2 城市的形成: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来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3 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4 城市的发展(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西的区别):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制,各朝代都城规模都很大、布局严整,这些都城都是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超经济的手段,役使人民在短期内建成的。
除了都城外,府、州、县就是不同行政管辖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间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小,直至17世纪建立君权专制国家,都城才有较大的发展。
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
而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5 城镇化(一节)——结合课本看1)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结果。
3)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起步阶段;加速阶段;稳定阶段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农业发展(原始动力)、工业化(根本动力)和第三产业崛起(后续动力)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吸引。
5)中国已经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
6)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方针: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
正确思想:大城市有一个适度规模问题,积极发展小城镇应尽快使其达到适度规模,而不是遍地开花。
这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城市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逐步形成的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的基本方针。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首次从区域角度阐述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问题的书籍是()。
A. 《管子•度地篇》B. 《周礼•考工记》C. 《商君书》D. 《建筑十书》: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是()。
A. 建筑十书B. 空想社会主义C. 田园城市理论D. 卫星城镇理论:3、下列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源于莫尔的“乌托邦”概念B.莫尔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不合理的社会C.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欧文、傅里叶等人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并通过实践来推广这些理想D.傅里叶于1817年提出“协和村”的方案,并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他的“协和村”:4、下面对“田园城市”的描述不妥的是()。
A.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B.通过田园城市来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田园城市绿地率,改善生态环境D.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5、《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B.物质空间决定论C.综合多功能D.公众参与6、《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出()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A.保证基本生活质量B.与自然协调C.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D.有机综合多功能7、下列属于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是:()A.田园城市理论B.卫星城镇理论C.大城市带理论D.有机疏散理论8、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勒•柯布西埃B.赖特C.霍华德D.伊利尔•沙里宁9、城市规划面临的趋势不包括()。
A.城市全球化B.空间市场化C.信息网络化D.城市土地集约化E.全球城市化10、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A.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B.强调社会公平C.强调经济增长D.强调环境保护11、以()为标志,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A. 勒•柯布西埃提出的现代城市B. 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C. 恩维提出的卫星城D. 赖特提出的“广亩城”12、《雅典宪章》核心的规划思想是()。
ZY-城市规划原理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城市规划】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春秋战国时期❖(1)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组成中轴线构成城市的骨架;平面布局:以宫城的内城为中心,其外再建外城。
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2)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2、案例:1)长安城规划布局特点:总体布局: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中轴对称;宫城居中偏北,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工业作坊与军营。
宫城、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用城墙分隔,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思想。
道路系统:完整的方格网的棋盘式道路。
宽度极大,纯交通性道路。
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
里坊管制严格,面积大;在建城时巳划定,然后逐步填满;坊里中有很多大的府第及寺庙。
商肆集中设置东市和西市,对称布置。
大小与附近的坊里相同,但内部呈井字形,宽度不大。
市中设有管理机构,管平价、收税及治安。
同样的商店,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
2)开封规划布局特点:总体布局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三套城墙。
宫城居正中,为皇室办公、居住服务,城南正门为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内城又称里城,呈不规则方形,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
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主要作防御之用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基本上是方格网形,但不对称、不规整。
道路宽度小,主要街道宽40—50m。
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
居住区是由街巷联系的一群院落,在街巷入口处设牌坊。
商肆东京的商市成商业街形式布置,城内还有一些瓦子,集中着饭馆、旅店、杂耍、游艺等,沿着通航的河道也有商业街,还有晓市及夜市。
3)元大都规划布局特点:(1)继承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没有给定的居民点(穴居与树居等);母系氏族群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劳动集体,但无固定居民点;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固定居民点出现二、城市的形成(奴隶社会)私有制出现;城、沟、池的出现-—防卫性功能“筑城以卫君”;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商业、手工业分离,促使城市的出现三、城市的定义1。
城市是以非农业生产、人口集聚为重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界定的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以及城市设施、人口密度。
3.我国城市规模顶级:特大(≥100万)、大(100>X≥50)、中(50>X≥20)、小(<20)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防御要求、社会形态、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都对城市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中记载有关城市建设与防攻战术的内容、“西安城墙”是其发展代表;商都“殷城"、曹魏“邺城”体现了所处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各级府州县城市为政治体制的影响产物;苏州、扬州等为经济发展促生的城市国外:古巴比伦城;卡洪城、罗马城;神权统治中心——教堂;商业城市意大利威尼斯城二、近代城市的发展的四大影响要素:人口聚集、布局变化、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三、总结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条件(耕地肥沃、地势、淡水供应、阳光)、经济条件(商业、交通)、政治条件(法律、管理机构)各时期城市形成的特点:早期城市(具有军事、政治色彩,沿河分布,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代城市(工业革命促使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形成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促使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促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城市、大都市连绵区、城市群)第三节:城市化一、含义: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 型曲线 3 阶段1.城市的概念: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3.城市的特征: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1)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2)近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城市布局变化;城市与环境;居住条件恶化;卫生条件差;环境污染;交通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 ----- 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单中心----- 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城市:集聚效应 ----- 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辐射效应----- 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5.城镇化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3)“S”型曲线: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缓慢加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的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考试大纲要求1。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 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知识结构体系(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城市的历史约有5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东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儒家、道家和法家都自此形成并发展。
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变通2. 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的典型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到近百万。
①中轴对称。
②东西两市。
③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通城门的道路为主干道。
④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
元大都①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②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借助京杭大运河舟车之利,促进了什刹海商业区的形成。
明清北京城①北部收缩2。
5km、南部扩展0.5km。
②突出8km中轴线。
③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
④皇城南形成商肆。
(二) 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
奴隶制社会古希腊的城市①公元前5世纪,经历奴隶制民主政体,形成城邦国家-—民主、平等的城邦精神。
②代表城市——米立都城.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由希波丹姆(Hippodamus)所提倡与系统化了的方格网式街道网布局形式③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
古罗马的城市①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②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
③城市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2. 封建社会的中世纪城市的有机发展中世纪的欧洲——众多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城堡的出现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成为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
10世纪以后,一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公共建筑(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不少城市(如佛罗伦萨)突破封闭的城堡,不断向外扩张.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3.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14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意大利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代表作品: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建立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巴黎-—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宫殿、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成为当时典范。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考试大纲要求1。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2。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3.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4. 熟悉战后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知识结构体系(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
社会经济背景关键词: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18世纪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病”——城市中住房短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匮乏,导致传染病流行(19世纪三四十年代蔓延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霍乱)。
2. 知识背景19世纪开始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展,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制度等方面的基础。
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乌托邦”概念,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
“欧文1817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实践的“协和村"方案.博立叶1829年提出以“法郎吉”为单位及1 500—2000人组成的“大社会”。
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的实践。
法律基础—-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实践基础-—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
英国公园运动—-西谛.奥姆斯特—-纽约中央公园。
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
2.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300万人口的城市。
中部为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楼中,周围有大片绿地。
外围是环形居住带,60万人居住在板式住宅.最外围是居住200万人的花园住宅。
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
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来联系。
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思想集中体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3. 其他的理论探索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1882年提出。
①基本原则--运输经济,通勤耗时最少。
②城市形态——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③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④实践——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斯大林格勒等城市的规划实践中得到运用;哥本哈根(1948年)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年)轴向延伸等都是线形城市模式的发展。
戈涅尔的工业城市法国建筑师戈涅20世纪初提出、1904年展出、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专著.基本思路——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建,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①通过城市空间各个构成要素的研究,在城市建设中强调入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②在经济和艺术之间,他强调城市规划不能走向任一极端——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则强调土地的最经济使用。
格迪斯的学说生物学家格迪斯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
①通过生态学研究,揭示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
这一思想经美国学者芒福德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②提出城市规划的工作模式——调查—分析—规划.(三)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1. 《雅典宪章》(1933年)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主题“功能城市"—-发表《雅典宪章》-—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则可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
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人手,对城市恬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城市看成丁一种产品的创造,物质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蓝图。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
强调入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不应当把城市当做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城市规划成为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是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基本意义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3。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四)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城市规划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城市规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仅凭感性认识是不适宜的,要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科学地预测城市的未来发展,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城市规划理论涉及内容如下:功能理论—-城市形态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