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一课至第五课判断题(有答案) 旧人教版
高二政治-高二哲学常识第一课测试[原创] 最新
高二哲学常识第一课测试一、单项选择题(2╳16)1.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具体科学对哲学有反作用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性B.物质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3. 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在其《道德经》中教导人们:师法自然。
即以自然为师。
这里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人对自然无能为力,只能做自然的奴隶B. 认识自然界的主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改造自然界C. 人应该成为自然的朋友D. 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应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和基础4. 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 目的. 动机决定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A. 它夸大了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B. 它否认了社会的客观性C. 它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D. 它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5. 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 杰出人物和领袖B. 人民群众C.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 支配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6. 物质概念中“客观实在”是从()A. 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B. 人类社会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 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 万事万物的总和7.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如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句话主要表明()A. 意识可以决定物质B.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 人脑可以改造物质的东西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8.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反映了A.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9. “没有必要的建筑材料,最好的建设工人,也无法建造房屋。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与下列成语或俗语所包含的哲理最接近的是A.人定胜天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C.欲速则不达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0.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菲律宾的一个深山老林中发现的一个日本军官,他还是在1940年左右于战争中逃进去的。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是本框学习重点。
因为把握了意识的本质能够深刻地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第二框:“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是本框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理解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观点,且对学生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难点:第一框:1.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宗教信仰的神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把它看作“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惑。
2. “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因为抽象思维的内容在直观上是找不到的,学生很难理解。
3. “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存在着理解上的障碍,把没有发生的事情看作“反映”学生难于接受。
第二框:“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本框的学习难点,因为教材并没有充分揭示。
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第一框:理解意识概念,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意识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内容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
第二框: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正确反映与错误反映的主观原因。
(二)学习提纲:第一框:1.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高中政治哲学试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B. 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C. 抽象性、具体性、辩证性D. 逻辑性、系统性、历史性答案:A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多样性D. 可分性答案:A3.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质量互变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D. 矛盾论答案:B二、填空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______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无产阶级5.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______。
答案:内部矛盾6. 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______。
答案:基本观点三、简答题7.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说明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将实践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实现了对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四、论述题9.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分析和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历史分析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推动历史发展。
高中政治 哲学前五课精品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政治1——5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联系是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4、“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5、“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
”这段话阐明了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6、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下列理解最切合题意的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哲学的基本问题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8、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可知论D、二元论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6课易错点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6课易错点整理2、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4、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 )7、哲学的本义就是聪明、智慧。
( )8、哲学智慧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
( )9、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10、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11、世界观人人都有,因而都是正确的。
( )1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此与方法论无关。
( )1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 )14、哲学是一成不变的。
( )15、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 )16、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 )1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 )19、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 )20、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 )2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2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2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 )24、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 )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
( )27、超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 )28、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高一政治哲学试题及答案
高一政治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这是因为()A. 世界观就是哲学B. 哲学是世界观的概括和总结C. 世界观就是方法论D. 世界观就是哲学思想答案:B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实践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行动的关系问题D. 存在和行动的关系问题答案:A3.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4.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意识的C. 世界是精神的D. 世界是理念的答案:B5.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外部条件B. 内部矛盾C. 外部矛盾D. 外部条件和内部矛盾答案:B6. 形而上学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外部条件B. 内部矛盾C. 外部矛盾D. 外部条件和内部矛盾答案:A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 主观对客观的创造C. 主观对客观的改造D. 主观对客观的复制答案:A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A. 主观的B. 客观的C. 相对的D. 绝对的答案:B1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价值是()A. 主观的B. 客观的C. 相对的D. 绝对的答案:B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个人奋斗D. 英雄人物答案:B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A. 历史的创造者B. 历史的旁观者C. 历史的被动者D. 历史的决定者答案:A1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 个人自由发展B. 社会和谐C. 国家富强D. 人类解放答案:D1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自我实现B. 社会贡献C. 个人利益D. 物质享受答案:B1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A. 对立的B. 统一的C. 矛盾的D. 无关的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6.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实践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行动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AD17.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意识的C. 世界是精神的D. 世界是理念的答案:A18.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A.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部矛盾B.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外部条件C.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答案:ACD1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特点包括()A. 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 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创造C. 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改造D. 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复制答案:A2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特点包括()A. 社会发展是自然规律的体现B. 社会发展是人的活动的体现C. 社会发展是阶级斗争的体现D. 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体现答案:BD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 哲学是世界观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 必修四1--5课 政治试卷 附答案
2019-2020学年度滑县六中高二年级周练三政治试卷考试范围:1--5课;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1.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常常令人倍感困惑。
但拥有“智慧之学”的人,常常身在绝境,却能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拥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境界。
这主要是因为A. 哲学的只会产生于人类的实践B. 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科学世界观C. 哲学学习使我们获得成功人生D.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2.有人认为:“历史地看,哲学和世界观其实是一回事,所有的重要哲学归根结底都是一种世界观,因为世界观和哲学可以相互替代。
”这种观点()A. 是正确的,经哲学家整理的世界观就是哲学B. 是片面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是片面的、哲学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D. 是正确的,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就是就是哲学3.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
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
这段话表明()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人们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
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①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学问②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的反映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5.对于水,化学家关心水的分子结构,物理学家关心水的分子热运动。
而孔子在水边由眼前的水流不息想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运动不已,感叹“逝者如斯夫”;老子则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得出柔弱刚强的一般结论。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 第一课 第一框题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框题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二政治上册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框题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含前言部分)二. 重点和难点重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难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 学法指导1. 哲学的含义:这是前言的教学重点,明确哲学的含义的关键是了解哲学的对象。
哲学研究的对象也就是世界观思考的对象。
教材中关于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人与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质关系”、“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共同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所以教材对哲学的定义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要真切地理解哲学的含义,必须弄清三个关系:一是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而哲学是适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体系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二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规律,以及人与外部世界的共同本质关系和共同规律。
三是世界观、方法论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讲解时运用对比方法为好。
2. 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教材对这个问题非常简要,可概括为“一总五分”。
“一总”是指“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五分”即指学习目的,表现为“五个有助于”。
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难点,可采取列表对比方法讲解:关系具体科学哲学区别含义和研究对象不同研究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事物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整体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学说任务不同提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提示整体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作用不同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哲学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4. 前言在教材中的地位:前言是全书的起始课,整个教材是在讲哲学常识,所以讲好哲学这一概念是学习全书的基础。
高二政治-高二哲学常识第一课练习 最新
高二哲学常识第一课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科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A.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B.就是辩证唯物主义C.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D.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一般规律的科学3.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①光学②法律③生产关系④阶级利益⑤磁场⑥路线、方针、政策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⑧万有引力规律A.①②③④ B.③⑥⑦⑧ C.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⑧4.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防止用共同的唯一的特性抹煞了个别的特性,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防止用个别的特性代替共同的特性,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这段话的意思是()A.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有联系的 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有区别的C.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D.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没有联系5.意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这说明()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③有了人脑,才可能产生意识④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⑤无论是人们对过去的考察和对现状的认识以至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⑥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⑤6.据报道,从1979年—1988年,非洲大象就减少了55万头。
国际濒危动植物保护组织禁止象牙贸易,旨在保护非洲大象。
欧洲各发达国家呼吁保护非洲大象,因为他们把非洲当作天然动物园和狩猎场。
非洲各国对国际组织禁令漠然视之,仍大量猎杀,因为象群袭击村庄,毁坏庄稼,使原本粮食危机的非洲不能容忍。
以上事实表明,由于(. )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就有所不同。
A.人们的利益立足点B.人们的阶级立场C.世界观和思维方法D.知识构成7.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高中政治2024届高考哲学经典判断题练习(共106道,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政治哲学经典判断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2.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6.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具有普遍性的现代化新模式()7.具体科学的进步促进哲学的发展()8.人的活动方式体现了人的世界观()9.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10.神话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1.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12.扎根边疆意识是正确国家观在守边人头脑中的客观反映()13.正确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14.物质生产劳动是获得正确意识的唯一途径()15.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经验感受之中()16.人们对团圆的美满期盼通过月亮门的设计造型表达出来()17.时代变迁,认识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是精神运动的载体()18.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19.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20.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2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2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23.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24.正确的产业决策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25.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26.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27.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28.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29.海南整体发展服务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30.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建立各个区域间的联系()31.海上丝绸之路是人们出于需要基于实际建立的人为联系()32.抓住主要矛盾,统筹规划,可以恢复自在事物的联系()33.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3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35.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36.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37.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38.量的积累一定导致事物原有性质的改变()39.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40.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41.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42.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43.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44.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45.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46.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对立属性寓于月亮门优美造型的统一属性之中()47.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48.“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49.“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50.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做事情要分清主次(错误)51.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52.不同颜色瓷器的特殊性寓于其普遍性之中()53.具体分析瓷器的普遍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54.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55.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56.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57.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58.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59.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相结合能够深化认识()60.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61.科学实验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62.准确认识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63.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实践活动()64.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65.实践提出的问题引导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66.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67.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68.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69.真理性认识更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70.理论是在实践指导下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的()71.理论的感召力从根本上源于在科学指导实践中展现的真理力量()72.学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73.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74.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75.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76.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77.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78.空间站全面建成取决于中国航天人对太空认识的不断深化()79.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80.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8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82.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83.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84.劳动是经济制度的基础()85.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86.人类首先必须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87.城市记忆是人们的精神故乡,应尊重社会意识的独立性()88.精神传承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89.生产力的发展助力人们的实践创新()90.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91.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92.消除社会基本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93.共同富裕会随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自发实现()94.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95.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96.月亮门与云瑞给人美的享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97.人们所处的不同立场导致不同的价值判断()98.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价值观()99.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100.事物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101.价值观能够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102.劳动的终极价值是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103.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104.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贡献的独特方式()105.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106.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附:参考答案和解析1.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2.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6.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具有普遍性的现代化新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模式)7.具体科学的进步促进哲学的发展(√)8.人的活动方式体现了人的世界观(√)9.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10.神话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1.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12.扎根边疆意识是正确国家观在守边人头脑中的客观反映(×扎根边疆意识是正确国家观在守边人头脑中的反映)13.正确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14.物质生产劳动是获得正确意识的唯一途径(×实践是获得正确意识的唯一途径)15.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经验感受之中(×美的源泉是实践)16.人们对团圆的美满期盼通过月亮门的设计造型表达出来(√)17.时代变迁,认识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是精神运动的载体(×人脑是精神运动的载体)18.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19.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意识活动)20.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2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规律是客观的,规律起作用不依赖于人是否尊重规律)2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23.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只有正确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24.正确的产业决策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实践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25.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联系不具有必然性)26.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27.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28.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29.海南整体发展服务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不能说整体服务业部分)30.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建立各个区域间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于自身需要建立新联系)31.海上丝绸之路是人们出于需要基于实际建立的人为联系(√)32.抓住主要矛盾,统筹规划,可以恢复自在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的实践无关)33.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3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35.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36.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37.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38.量的积累一定导致事物原有性质的改变(×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事物原有性质的改变)39.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事物原有性质的改变)40.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41.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42.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43.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44.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发展本质上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45.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46.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对立属性寓于月亮门优美造型的统一属性之中(√)47.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后退”与“前进”有明确的界限)48.“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49.“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50.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做事情要分清主次(错误)51.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52.不同颜色瓷器的特殊性寓于其普遍性之中(×不同颜色瓷器的普遍性寓于其特殊性之中)53.具体分析瓷器的普遍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54.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55.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自然条件制约不能突破,可以克服不利条件的影响)56.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创新精神不能直接推动矛盾转化)57.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个性到共性的转化)58.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可靠的知识)59.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相结合能够深化认识(√)60.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61.科学实验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62.准确认识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推动实践发展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63.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64.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65.实践提出的问题引导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66.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67.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68.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69.真理性认识更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真理性认识没有直接现实性)70.理论是在实践指导下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的(×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指导实践)71.理论的感召力从根本上源于在科学指导实践中展现的真理力量(√)72.学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73.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74.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75.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次反复,螺旋式上升的)76.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77.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78.空间站全面建成取决于中国航天人对太空认识的不断深化(×认识不能决定实践)79.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80.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8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82.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83.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84.劳动是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85.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86.人类首先必须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87.城市记忆是人们的精神故乡,应尊重社会意识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88.精神传承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89.生产力的发展助力人们的实践创新(√)90.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91.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92.消除社会基本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社会基本矛盾不能消除)93.共同富裕会随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自发实现(×共同富裕不会自发实现)94.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95.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96.月亮门与云瑞给人美的享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月亮门与云瑞给人美的享受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97.人们所处的不同立场导致不同的价值判断(√)98.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价值观(√)99.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对事物的认识错误也可以进行价值判断,只不过可能是错误的价值判断)100.事物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事物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价值形成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101.价值观能够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102.劳动的终极价值是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劳动的终极价值是改造世界)103.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104.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贡献的独特方式(×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贡献)105.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106.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高中政治 第一课 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处处有哲学一、选择题1.远古时期,人类与山川、鸟兽以及草木为伍,敬畏和依赖大自然,认为只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才能“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而逐步形成了“天人合一”理念。
这表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哲学智慧C.哲学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D.哲学思维是人类不自觉的情感体验,敬畏和依赖大自然”,讲的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天人合一”理念,表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错误;哲学思维并不都是人类的情感体验,D项说法错误。
2.面对频繁发生的地震,人们不可避免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人们能否遇到地震?如何把地震的损失降至最低?这表明(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C.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D.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人们不可避免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表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意不符;B项颠倒了哲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3.学习了《生活与哲学》之后,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更加科学、活跃。
以下是几位同学学习之后的感受,其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哲学比较神秘,一般人是不能掌握的③哲学博大精深,需要在实践中去理解和应用④哲学学好了,其他学科自然也就学好了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①正确,排除②;哲学理论抽象,需要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③正确;④说法绝对。
4.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
两人共同强调的是(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指导C.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D.哲学思考推动着实践问题的解决,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都说明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不符;真正的哲学才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B 项说法不准确;哲学属于意识范畴,仅仅依靠哲学思考并不能推动实践问题的解决,D项说法错误。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复习课件 旧人教版
3.论述题:某水果冷库主任,不顾多数职工的反对,在水果 旺季时,超过冷库的加工和储存能力,大量购进苹果100万 公斤,准备到水果淡季时高价售出。他还违反入库的规定, 将好坏苹果一起入库,使大量苹果存在腐烂变质的隐患。当 发现一部分苹果腐烂时,他又不及时组织人力进行处理,致 使30多万公斤苹果腐烂变质,经济损失惨重。
原理与方法论
高二哲学
第 一 课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基本原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的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错误倾向
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①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 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 思想意识。
②通过开展“三讲”教育,有利于帮助领导干部武装 自己的头脑,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全面地认识和把 握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敏锐地识别各种错误的观 点和思想,科学地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在各种复杂的 局势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③因此,通过“三讲”教育,必将使各级领导干部在 思想、作风和纪律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从而有 助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物质 决定 意识
自然界是 客观的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一切 方法论 人类社会 从实 是客观的 际出 意识是客观 发
存在在人脑 中的反映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意识 的 能动 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 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意识阻碍 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重视精神 力量
高二政治-高二哲学常识第一课测试 最新
高二哲学常识第一课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之所以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是因为()①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②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④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
上述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B、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劳动在古猿向人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D、物质是世界的本原3、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在其《道德经》中教导人们:师法自然。
即以自然为师。
这里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人对自然无能为力,只能做自然的奴隶B、认识自然界的主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改造自然界C、人应该成为自然的朋友D、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应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和基础4、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A、它夸大了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B、它否认了社会的客观性C、它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D、它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5、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杰出人物和领袖B、人民群众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支配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6、物质概念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B、人类社会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7、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一事实说明()A、社会是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B、不依赖欲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9、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观点()A、表明了世界的本质是意识B、表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C、说明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D、证明了世界的本质物质10、感觉和抽象思维都是意识现象,它们的区别在于()A.感觉是客观的,思维是主观的 B.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感觉反映了事物的现象,思维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感觉根源于客观事物,思维根源于人的头脑11、宗教是信仰上帝、鬼神等虚幻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这一事实说明()A、神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B、神是客观实在的东西C、神是人头脑中自生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D、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在客观事物中找到它的原型12、下列关于意识说法正确的有()A、大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反映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促进事物的发展13、下列现象中属于意识现象的有()①刺激感应性②自然科学③鹦鹉学舌④宪法⑤“十五”计划⑥和平与发展⑦紫外线A、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⑥⑦D、②③⑥14、医学证明,大脑皮层受损,人就会成为白痴,这说明()A、人脑是思维的源泉B、只要有人脑就会有意识C、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15、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如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高二政治哲学1-5课练习题
高二政治哲学1-5课练习题出题人:吴燕双审题人:宫晶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哲学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是()①哲学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不大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③人人都懂哲学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有关世界观与哲学联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和世界观都可以自发形成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3、“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
”这段话说明()A.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B.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上述材料体现了()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 哲学是人类对其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6.“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分别代表了下列哪些哲学派别()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7.“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心外无物”“动恒动,静恒静”这些观点依次是()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形而上学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8、2008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的紧急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
高二政治下册哲学常识 第五课 第一框题 第二框题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政治下册哲学常识第五课第一框题第二框题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二政治下册哲学常识第五课第一框题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第二框题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难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表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①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客观条件的制约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三新课讲解5.1.1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导入新课:人要取得改造世界的胜利,从自然界取得物质生活资料,就要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那么,人有没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人怎样认识客观世界,这就是第五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为什么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1 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2 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活动——“想”什么是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在同客观世界的接触过程中,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认识。
有人会说,动物同客观事物相接触,不也产生认识吗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类的认识活动有什么特点呢人类认识世界是积极的能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即具有主观能动性。
表现在:(1)人的认识活动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
当面对滚滚洪水,动物只能逃生,而人却在思考着洪水的成因和怎样战胜洪水,并积极地同洪水搏斗。
人可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制造仪器设备,建立实验室,设计各种方案,去探索事物的奥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这一点主要是讲认识活动的特点。
(2)人不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的现象,而且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通过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一点既是指认识能力,是人高于一般动物之处;又是讲认识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特有的认识活动。
政治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神创造的D. 世界是人的意识创造的答案:A3.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矛盾B. 联系C. 发展D. 否定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多样性B. 物质性C. 可知性D. 客观性答案:B6.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 外部原因B. 内部矛盾C. 外部矛盾D. 外部条件答案:B7.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A. 简单的抛弃B. 绝对的否定C. 包含肯定的否定D. 包含否定的肯定答案:C8.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答案:D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B. 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C. 人类改造世界的唯一途径D.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唯一途径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客观的B. 主观的C. 相对的D. 绝对的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系统性答案:ABC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A. 人脑的机能B. 客观存在的反映C. 物质的产物D. 客观存在的创造答案:ABC13.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 肯定和否定的统一C.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答案:ABCD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包括()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 社会意识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至第五课判断题(有答案)旧人教版前言1、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错)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错)3、世界观和哲学人人都有。
(错)4、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错)5、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源于哲学。
(错)6、哲学是理论,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错)第一课第一节1、人们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对)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对)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对)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错)5、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错)6、人们可以创造物质。
(错)7、哲学和具体科学、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错)第一课第二节1、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对)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直观等同的反映。
(错)3、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错)4、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错)5、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
(错)6、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从意识的本质角度来看是不同的。
(错)7、宗教是鬼神观念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错)8、鬼神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产物。
(错)9、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对)10、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错)11、意识的反作用也包括意识对人自身的调节作用。
(对)12、有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错)13、意识能够错误的反映客观事物。
(对)14、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错)15、意识具有指导作用。
(对)16、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错)17、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18、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19、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以马克思主义真理(或科学理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错)20、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共同毛病是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对)21、主观反映客观就是主观符合客观。
(错)22、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错)23、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错)24、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对)2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错)第二课第一节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或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或因果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对)2、任何事物都处于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
(对)3、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对)4、任何两个事物(或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或因果联系)。
(错)5、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的、无条件的。
(错)6、一事物周围的事物的是该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对)7、联系具有必然性和直接性。
(错)8、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错)9、先行后续的关系都是因果关系。
(错)10、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互为因果。
(错)11、局部的总和就是全局。
(错)12、整体功能大于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错)13、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错)14、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对)第二课第二节1、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对)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唯一特性。
(错)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人脑是认识运动的主体。
(对)4、有些唯心主义者也讲运动,但把运动仅仅看作是精神的运动,而否认物质运动的主体。
5、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错)6、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但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又有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因而是相对的。
(对)7、静止也是一种运动。
(对)8、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
(对)9、我们要反对静止,坚持静止的观点。
(错)10、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
(对)11、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错)12、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
(对)13、新事物都是后来出现的,后来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
(错)14、新出现的事物是新事物。
(错)15、新事物是指那些力量强大、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事物。
(错)16、形式新的事物是新事物。
(错)17、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对)18、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对)第二课第三节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是规律。
(错)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规律。
(对)3、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错)4、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错)5、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对)6、人们虽然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或改造)规律,但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
(对)7、人们可以依据事物固有的属性,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对)8、认识客观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才是目的。
(对)9、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如实反映。
(对)10、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错)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错)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其中,与时俱进是核心。
(错)第三课第一节1、矛盾是一种联系,联系一定是矛盾。
(错)2、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
(错)3、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错)4、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和具体矛盾斗争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错)5、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对)6、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对)7、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是虚幻的、无条件的。
(错)8、对同一事物、同一时间、同一关系若做出两种相反的判断,这两个判断之间的关系就是哲学中说的辩证矛盾。
(错)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对)10、“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这就是矛盾普遍性的涵义。
(错)11、“事事有矛盾”是指任何事物内部和任何事物(或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错)1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对)13、一点论是指看问题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割裂对立与统一。
(对)第三课第二节1、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各不相同的。
(错)2、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的矛盾,从而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根据。
(对)3、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4、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对)5、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错)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对待矛盾。
(对)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反对形式主义的“一刀切”、“一风吹”。
(对)8、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它对这类事物来讲也可以叫矛盾的的普遍性。
(对)9、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
(对)10、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普遍性表现出来(错)11、矛盾的普遍性不可能在特殊性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1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错)13、我们既要从普遍性中概括出特殊性,又要在特殊性的指导下去研究普遍性。
(错)14、人们认识事物的秩序是由普遍到特殊,由特殊到普遍的过程。
(错)15、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试点”等,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科学的工作方法。
(对)1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对)17、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典范。
(对)第三课第三节1、任何事物都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错)2、复杂事物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
(对)3、首先解决的或急需解决的就是主要矛盾。
(错)4、主次矛盾或矛盾主次方面,其地位和作用是平衡的。
(错)5、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对)6、主、次矛盾的转化规定着事物性质的变化。
(错)7、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全力解决主要矛盾。
(错)8、依据一定的条件,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对)9、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对)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都包含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对)11、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形式。
(对)12、离开两点谈重点,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离开重点谈两点,是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对)13、矛盾分析方法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
(错)14、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对)第四课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错)2、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对)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4、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错)5、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作用。
(错)6、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7、内因决定外因。
(错)8、量变是由外因引起的,质变是由内因引起的。
(错)9、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对)10、在量变阶段,事物没有发生变化。
(错)11、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唯一形式。
(错)1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错)13、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对)14、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对)15、质变就是发展。
(错)16、量变是事物发展的起点,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终点。
(错)17、坚持适度原则就要保持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不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变。
(对)18、重视量的积累就是重视数量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