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初步认识
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上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重要地位的高度重视,对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对文化建设责任的自觉意识。
全面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紧密结合我国文化建设实际,我们应该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推进文化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当代中华文化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1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
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作为一个对世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尤其是在经济崛起国力大增之时,更应该注重挖掘文化的潜力,做到文化软实力的与时俱进。
一个国家的倔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
“把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写进党代会的报告,说明执政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
”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强调文化的力量,既能丰富人民的社会生活,也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的发展动力。
文化软实力其实是指你自身的内在修养于个人而言。
于国家来说是就是文化的传承,例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软实力体现在综合国力。
现在的中国非百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现在的中国是腾飞的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历史、文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样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所在。
形式与政策论文
我国现在形式与政策分析电信学院通信1002班xxx xxx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了中国的文化安全、周边环境、国际形势,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下面我就分条阐述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党在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我认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
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
4专题四 文化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随堂达标检测
2.(2023·广西)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志愿者小明参与了市 博物馆一个展区的布展。根据下列图片,推断这一展区的主题是 ( D )
A.泽被天下的农业 C.四通八达的交通
B.灿若星辰的文坛 D.光耀千古的科技
随堂达标检测
3.(2023·东莞模拟)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 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体现了先民 ( A ) A.强调不误农时 B.主张种植水稻 C.关注农具革新 D.重视因地制宜
随堂达标检测
材料二 2005年8月18日,香港发行的四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特 别邮票。
随堂达标检测
(2)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请选择其中你感兴趣的两项发明,分析其对世界 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答案]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 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大 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 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任答两点即可,4分)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 法家 韩非 战国末期
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随堂达标检测
1.(2023·泸州)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 涉及社会的各方面,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了3000多年的 历史,被誉为“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 ( C ) A.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 B.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 D.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
教材知识归纳
3.指南针 (1)发展历程:①战国时,制成指南工具——司南;②北宋时,制成指南针, 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2)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考试题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考试题目:1、论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及某一经典作家对马克思的独创性贡献2、马克思主义当今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回应3、如何正确处理当今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4、简述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及现实意义5、如何正确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6、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体系与特点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相互关系8、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1.论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及某一经典作家对马克思的独创性贡献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结晶。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思想,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是迈进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他们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石;同时,他们特别声明: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自《共产党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大陆爆发了一系列民族民主革命,特别是发生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近代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显端倪。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新的发展,不断运用所创立的理论指导革命运动,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修改某些具体的设想和论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塑造国家形象的 重要途径
国际影响力是国际竞争的重 要组成部分。国际影响力的大小 直接决定着一国在国际舞台上发 挥作用的大小。国际影响力的大 小由很多因素决定,这其中经济 因素的作用是最大的,但是其他 诸如文化软实力等因素也是不可 忽视的。大力提升一国的文化软 实力可以通过文化外交增强本国 文化对其他国家人们的吸引力, 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联 系,在国际舞台上提升本国的国 际影响力。
其次,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文化软实力 的提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在我 国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性比,物质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 小,科技含量高,产品效益好。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激发了整 个社会的文化创新力,满足了人们多层次的精神需求,文化商 品的输出也推广了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提升了国家形象,从 多方面带动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高了文化软实力对经济资源 的调动和整合能力,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 动力和智力支持。
3. 对外文化交流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首先是中国政府的对外文化交流。迄今为止,中国政府 与世界上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并与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同时与数千个外 国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中国开始在全世 界推广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国开办孔子学院,并加大了对外 的各种文化活动。 其次,民间的各种对外文化交流也不断加深。随着中国 与其他国家之间往来的不断加深,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对 于中国的教育水平有了新的认识。随之而来的是留学中国的 人数开始大幅提高。大量外国留学生进入中国成为中外文化 交流的使者,对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加快中国文化产 品输出的步伐,因为文化的输出可以向世界传递一个真实、 全面的中国,从而化解其他国家人们对中国的误解,进而扩 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之前国内热播的《甄嬛传》登陆美国 市场的案例更是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公务员申论范文:文化也是一种力量
公务员申论范文:文化也是一种力量1、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之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
一般来说,“硬实力”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
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样。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
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
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实践多姿多彩。
只有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探究(精)
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探究[ 10-12-02 08:57:00 ] 作者:袁哲编辑:studa090420内容摘要:本文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定义出发,沿着学者们的观点和研究思路,剖析了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和内涵,初步探讨了企业软实力的六大主要特征:非物质性、价值性、独特性、难以复制性、辐射性和动态性。
学者们关于企业软实力内涵的观点,以及企业软实力的特征有助于本文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企业软实力概念的精神实质,有助于企业发现、培育、巩固、提升软实力,以取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内涵特征问题提出“软实力”的概念诞生于国际关系领域。
“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约瑟夫•奈,2005)。
自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Nye)于20 世纪90 年代初首创“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并不断地著书立说对其进行补充、扩展和完善以来,“软实力”的概念日渐清晰而科学,“软实力”作为一种理论日渐为人们所认可。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软实力研究的深入,软实力理论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其重要价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其应用范围也从国际关系以及国家竞争战略等领域延伸到商业和个人等领域。
企业软实力概念的界定(一)国内学者对企业软实力的研究对于企业软实力,国外的研究尚不多见。
国内学者在引进软实力概念后,将其运用到企业领域。
从此,企业软实力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国内的学术论文和官方的报刊杂志中。
关于究竟什么是企业软实力,部分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对其定义如下:王洪亮(2007)认为,企业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凝聚力与向心力、承受力与适应力、执行力与能动力、学习力与创新力、权威力与亲和力。
曾德国(2005)将soft power译成软权力,并将软权力定义为企业领导者通过吸引下属而不是通过威胁和收买达到领导者所期望的目的的能力。
最全的形势与政策--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论文
形势与政策--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
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英文)Situation and Policy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理论学时数:16学时实验/上机学时:2学时理论学分数:1学分考核方式:考查预修课程: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参考书:《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课程简介:《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该课程主要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教育,即开展党的最新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的最新的理论动态等开展教育活动。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地分析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理论能力,确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门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处在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2)理解正确理解我国的经济形势及其展望;(3)了解当前我国经济特征与走势;(4)了解中美关系“新型大关关系”;(5)理解和认识当代大学生历史责任。
2.能力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能使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回答问题。
(2)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能力:能利用网络搜集完成论文任务目标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资料。
(3)辨别判断能力:具有对重大事件正确判断能力。
(4)分析研讨能力:能对完成相关任务的有用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5)写作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写论文等。
3.素质目标:(1)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目标: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确立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人生观;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浅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以及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几种途径。
In the deepen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 cultur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untry's soft power competition. Under soft power of cultural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foreign competition, but in a weak, strengthen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we have to face reality.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strength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ultural power, and several ways to improve our soft power of cultural.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现状、提升途径。
Key Words:Soft power of cultural, status, Ways to improve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9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试题
19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试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题目录1、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向发展? (1)2、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2)4、为什么说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5、谈谈你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取向、措置以及意义的认识?(3)6、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3)7、经济改革及其成绩的世界影响? (4)8、怎样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4)9、怎样理解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10、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怎样理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11、如何认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依据和制度安排? (6)12、如何正确认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6)13、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7)14、如何理解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9)15、请谈谈对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看法? (9)16、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战略和外交决策的新调整?(10)1、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向发展?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党的建设思路和布局的一个重大创新。
2)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地位和作用。
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2014春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参考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各自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根本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讨,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式诞生。
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键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什么是“三个自信”?它们的内涵、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坚持“三个自信”有何意义?(1)“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内涵:道路自信,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
理论自信,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心。
制度自信,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
(3)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一个整体,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4)意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继承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中国优异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继承现状检查报告检查时间: 2014 年 11 月 20 日-12 月 4 日检查人:成媛大二英语一班序言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几千年的文明结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睦社会的创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兴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己的终生感悟堆积下来的文化精华。
对人的生计和发展拥有极大地踊跃指导意义、需要获得传承和发展。
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汲取者,也是中国将来的建设者。
在这类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长绚烂的文明成就,又要联合现代社会的客观状况。
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别的一个集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踊跃参加。
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跟着今世社会的发展而不停延长,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定是丰富的,复杂的,不停变化发展的。
所以我们的此次检查是有必需性和其针对性的。
此次检查的目的是初步认识“大学生对中国优异传统文化认识与继承的现状“,一共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网上问卷检查(仅以长安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为检核对象)。
问卷的主要检查了大学生对为何要继承和认识传统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核以及其对大学生的借鉴作用。
学校平常会从哪些方面流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及自己对身旁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参加?此外详细还有团委组织的团日活动的主题有没有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地政府举办的相关传统文化的活动还有人们对传统文化冷淡的原由检查报告:①研究思路与方法:检查法、逻辑剖析法我们先经过软件问卷星制作了我们组的检盘问卷表,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电子版经过网络, qq,以及贴吧向长安大学的学生宽泛传发,向同学们解说说明目的,大多半同学表示理解并赐予了支持。
纸质版打印出来此后由组员分三天在食堂门口发放检盘问卷表,填写完成后一致录入电脑。
所以我们资料采集是多渠道的,检核对象的选择也是随机的。
检查大概上做到了定性,定量和质量控制。
浅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11电子科学与技术(6) 3111008618 关继业浅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奏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最强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全面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扬起以《决定》为中心思想的校园文化建设旗帜,把精神具体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高等学府充满和谐与特色的优良校园文化氛围。
[1]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期盼。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以下几点初步的学习认识。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认识的深化、对文化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决心已定,并且充满了信心。
我们要按照《决定》确立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办法等,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开启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上具有一致性。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1000字10篇
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1000字10篇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与思考1000字(篇1)“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
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
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们要肩负好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让民族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在不断前行中勿忘“来时路”。
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经史子集当中,也体现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
透过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寻觅到历史发展的踪迹,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兴衰荣辱。
鉴往知来,__,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是“__、方得始终”的根基所在。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要在不断前行的路途中__、铭记历史,学习借鉴优秀发展经验,及时补足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将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要珍惜和平、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新的辉煌。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让我们在走向复兴中凝聚“民族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着民族共识、体现着民族精神。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赓续民族精神,传承文化基因,留住文化根脉。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
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大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
要深刻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该向何处去。
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牢固树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守住“民族根”,凝聚“民族魂”。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中国古代史知能专练(一)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含解析)
知能专练(一)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李雪山先生全面梳理了甲骨文中有关方国、封国名称,用青铜器铭文等材料与甲骨文对勘,以及卜辞同版或关联的记载推定方国、封国的具体地方;通过对甲骨文中所见的侯、伯、公、男、田、卫、亚、子、妇等诸称是否为爵称的缜密分析,判断封国应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2.王国维评价商周时期的政治变革时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动;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
”该材料反映了()A.官吏选择和任命的出现B.学在民间取代学在官府C.嫡长子继承制结束D.王位世袭制出现3.(2014·威海一模)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活跃的市场经济……不管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是产品市场都已经非常完善。
当时中国的文明不仅在经济基础、科学技术上领先于西方,而且在制度层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在制度层面走在世界前列B.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C.编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D.小农经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4.(2014·常德质检)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5.(2014·保定模拟)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
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A.君轻民贵思想、焚书坑儒B.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C.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D.“仁”的思想、郡县制6.(1921年梁启超语)“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18岁以下的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我国式现代化指的是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不断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和方式。
而18岁以下的人对我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按照你的要求,从简到繁地探讨这个主题,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初步认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18岁以下的人对我国式现代化的初步认识可能是比较片面的。
他们可能会受到一些偏见或片面的信息影响,认为现代化就是拥有高科技产品和消费品,而对于现代化所涵盖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了解较少。
2. 深入了解随着芳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18岁以下的人会逐渐深入了解我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
他们可能会开始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了解现代化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亲身经历,他们的认识会逐渐丰富和深化。
3.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18岁以下的人对我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重要的是要给予他们多元化、全面的信息和知识,让他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独立、客观的观点。
也需要引导他们关注我国式现代化所带来的利与弊,以及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结回顾通过对我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过程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18岁以下的人在这一过程中会经历认知的升华和思想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我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也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对18岁以下的人对我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基于此撰写了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并同时激发你对我国式现代化的思考和探索。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需要调整或修改,也请随时告诉我。
我国式现代化是指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和发展,使我国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
它是一个复杂的进程,既包括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也包括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对于18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认识和看法可能有所局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他们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我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史学习提升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史学习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上,在不同的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历史学习提升文化软实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史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社会主义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从而为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
首先,社会主义史学习有助于加强我们的思想理论素养。
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社会主义的历史,我们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原理。
比如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从而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加强思想理论素养,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从而更好地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其次,社会主义史学习可以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繁荣与发展。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进而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心。
拥有历史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此外,社会主义史学习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国际交往能力。
社会主义是一种国际主义的理念,追求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和团结抗争,这对于我们加强国际交往能力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在国际事务中,我们应该坚持原则立场,以平等、互利、开放的态度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合作。
通过国际交往,我们可以将我国的社会主义理念和实践推广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最后,社会主义史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动态。
社会主义是全球范围内的政治思潮,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和贡献,从而取得更多共赢的合作机会。
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2021年第10期367经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任小娟中共蒙城县委党校,安徽亳州233500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凸显。
文化自信已经不单单局限于文化领域,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复兴,因此,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软实力建设必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一、文化与文化自信究竟什么是文化?至今没有确切的说法。
但谈到文化时,有一条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文化的社会功能。
文化在育人、在促进社会发展、民族团结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文化自信就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认同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自信。
之所以反复的强调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重点一直放在经济建设,在对外贸易中,我们输出的更多的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输出相对较弱。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中可以看到,居民消费的重点还是在物质层面上,教育文化娱乐方面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小的,有很大提升空间的。
因此我们不能只重视GDP 的提高,文化和精神家园的建设同样重要。
另外如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如何在这种形势下激流勇进?仅仅依靠物质力量显然是不够的,更需要精神力量,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提高民族凝聚力,使各民族像石榴子儿一样紧紧凝聚在一起。
二、文化自信的根由(一)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础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我们创造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中国也成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汤恩比曾说:虽然从排序上看,古代中国在四大文明古国里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它却是非常独特的,因为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的确如此,例如我们的汉字,中间虽然也有演变,但很多整体变化都不大。
很多名言警句我们至今还在沿用。
此外,传统文化在一些思想理念上也与现代文化也有许多内在相通之处,有些思想不仅至今都不过时,甚至是我们一直追寻的目标。
可以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就得益于它强大的生命力、适应性和包容性,而这种特性也必将支撑起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雄伟大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一谈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初步认识2008年的奥运会、2009年中国建国六十周年庆祝以及今年即将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博览会,都体现出中国日益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生动展示,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
一、软实力的含义“软实力”这个概念是曾任美国国防部长助理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
是同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一般说来,“软实力指的是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和文化的感染力等所谓的软要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通过学习,我自己认为软实力可能要说到两个方面含义:一个是内部的。
一个是外部的。
外部的当然比如说国家的创造力、思想影响力、观念文化的亲和力、文化产品传播能力和辐射能力。
对内部来讲,文化软实力,包括民族团结精神,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点,比如说我们经常提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精神财富。
加之现实政策对国民的凝聚力、号召力,公民的一种创造能力,民族发展的生命力,比如我们说中华民族、民族复兴。
这个民族复兴是讲这个民族复兴的愿望和能力,这种生命力表现出来。
所以,讲到软实力,实际上就是讲文化实力,讲一个国家除了单一经济实力外很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一种力量。
这种影响力,这种对外界的形象,都构成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概念。
具体软实力所指的东西,是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我们民族精神和凝聚和来自文化传统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影响感,凝聚力。
也包括我们的文化产品,比如说出版物、我们的报纸,我们的电影、电视事业,等这些东西的影响。
甚至是语言,比如说语言表达的一种影响力。
一种美感,一种魅力,都应该是包括其中。
充分发挥文化的这种力量在我们中国当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个工作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里,文化都是在起很重要的作用。
文化自身当然是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对经济、政治、社会这一块来讲,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用通俗的比方,每个家庭之间互相对外显视出自家的精神风貌,如家庭的环境、生活状况、成员的文化素质等。
有的家庭成员文化素质高、表现能力强就能够得到外部的认可,就有很多朋友。
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好、文化素质也高但沟通能力不强,那他的朋友也就少,他在朋友间的话语权也就有限。
国与国之间也是这种情况,只不过他的层次要高很多,文化软实力要包含内容也是很多。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经济落后和缺乏国际地位的国家会拥有可观的“软实力”。
在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印度。
虽然印度人很聪明,但印度综合“硬实力”不强一直使其国际影响受到限制。
从“软实力”的角度看,印度的文化和民主都应该是帮它“加分”的因素,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硬实力”,可以说印度没有多少实质上能影响国际政治的“软实力”。
二、发展文化软实力带来的机遇文化是每一民族国家的重要资源,当今世界各国对自身的文化资源也越来越重视。
2001年美国的一项”艺术、文化与国家对策“项目研究报告认为,”美国文化是美国智慧和创造精神积聚而成的一种资本。
这种特殊的资本既是人类成就和历史的宝藏,也是人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源泉。
美国文化资本在当今全球知识性经济社会中,作为一种关键性社会资源,对于美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在寻求保存各自的民族特性和达成相互了解的过程中,正日益显现其重要性。
“文化与经济的全面”联姻“当今世界,技术领域的变革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迫使我们重新认识创造精神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全球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把”文化经济“视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部类。
一些国家如英国等特别关注”创意阶层(创造性群体)“”创造性社团“”创造性劳动人群“对国民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加出口做出的重大贡献。
当代世界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包含有两大趋势:这就是当代经济的产业下游化与公民需求上游化、高档化的趋势。
文化的经济化,是指文化已全面进入市场,构建市场甚至左右市场,文化成为日益强大的产业群体,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将文化的产业属性和商品属性解放出来,文化才进入当代经济发展的整体机制之中。
经济的文化化强调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的、科学技术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要素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就是说,文化在经济中的作用是实质性的。
在美国,仅所谓的版权经济,包括电影,录像,音乐,出版,软件诸行业一年就创造4500亿财政收入,几近全部GDP的百分之五,为上述行业贡献了790亿的销售额。
据估计,上述行业吸纳760万人就业,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的速度在增长。
从经济角度看文化,创造精神和文化产业成了美国在新经济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那么,中国文化软实力在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格局,丰富了亿万人民的文化生活。
我国的图书出版由1978年的1.45万种,发展到2006年的23.39万种;报纸由1978年的186种,增加到2006年的1935种。
中国广播电视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电子传媒。
互联网迅猛发展,全国已有1.62亿网民,居世界第二位;手机用户4.87亿,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初期被外国友人描述为“大城市的夜晚如同乡村”的“寂静的中国”,变成了有声有色、充满生机的文化中国。
在党的十七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文化的进步反映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民族众多,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所以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在站在新的高度、新的视角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加自觉、主动地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社会进步是文化兴盛的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并伴随文化的兴盛和繁荣。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推进文化建设,使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与建设富民强省要求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是摆在国家今后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文化领域的发展也近乎停滞,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深厚底蕴逐渐被社会所重视,慢慢开始向外传播。
就拿哲学来说,刚开始外国人学习中文的时候,中国历史哲学的巨大成就还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而就在随后的十年里,中国国内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迅速升温,相关国际交流也不断加强。
孔子的儒家学说以及道家和法家等一些蕴含中国古文化积淀的理论和观点也越来越成为国际哲学研究中国的一个窗口。
中国的这些古文化和哲学观点其实一直以来都是西方世界对于中国感兴趣的焦点,而中国自身在这方面研究的发展则是推动这种研究最大的动力。
中国领导人和在国际上有影响华人来推广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例如温总理在每年两会期间答记者招待会和外出访问都要引用一些古文来传播我们自身的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国的发展也令世界惊叹。
对于从事中文学习和教学的人来说,以前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了解甚至要比现代艺术还要多,因为古代的文化艺术都有一些书籍和影音资料可以参考,而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可能只是在近几十年来“突然”发展的。
就拿电影来说,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频频登上威尼斯、柏林等一些国际重要电影节的颁奖台,中国电影越来越国际化。
值得一提的是,20年以前外国人看中国电影感觉“基本看不懂”,10年前他们感觉“已经全部能看懂”,而现在“又有点看不懂”。
他们觉得,这是中国电影从简单的中国式思维模式的叙事电影发展到了现代电影叙事模式的反映。
如今,中国导演的思想进一步国际化,表现手法进一步多样化。
现在看“中国大片”“有点看不懂”,其实是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当然,我们同国外真正大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像去年年底上映的《阿凡达》、《20102》等,但中国文化却有点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国外媒体一致以盛况空前、精彩绝伦来描述。
而我们借此也把五千年厚重历史与当今中国的时代风采交相辉映,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向世界完美表现出来。
中国对外信息发布渠道的拓宽和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发展的迅速。
20多年前,对于中国的报道,大多来自法新社、路透社等西方通讯社。
中国对于当时所有学习中文的学生是神秘的,学习中文也是完全出于好奇。
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对外宣传不断加强,先后在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成立孔子学堂及中国功夫馆,以此传播中国博大精深文化。
1991年CCTV开通了中文国际频道。
几年后,CCTV又开通了英文国际频道,增加了一些中文初学者了解中国的机会,也给当地观众提供了一个直接了解中国的窗口,有利于他们更加客观和真实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
近年来,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的渠道越来越通畅,CCTV所有节目都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观看,这大大方便了中文教学的进行,中文的资料比以前可以更加方便地得到。
去年,中国在美国最佳的广告时段进行宣传,这些都体现出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它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情感人,以文化人,让人“服”你,有时能让比硬实力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的硬实力发展很快,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外贸出口也是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国防力量也是令国际上密切关注——尽管我们有些武器并不是世界最先进的,但是任何对手都不必怀疑我们捍卫国家安全的信心和能力,我们的硬实力增长是很令人欣慰的。
但是,还必须看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和我们的经济实力相比,还是有较大落差。
从国内看,思想文化多元、多变,交融、交锋,良莠并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任重道远,理想信念、道德规范、文化认同、干部形象、民族和谐等尚有缺憾,歪曲事实、扰乱思想、涣散人心、毒害心灵、污染社会的文化垃圾时见网络媒体。
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百分之十以上的水平(美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少得可怜,其中音像制品、电影电视节目、新闻传媒、图书杂志在世界市场所占的份额,同我们这个经济大国的身份明显不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