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中的交通对策探讨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与重要组成部分,老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记忆与城市历史最完整的物质体现。
城市老街区的生存、保护与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高潮时期,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也处于高危时期。
随着遗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彰显,各地政府纷纷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不可避免地面对城市化发展与旅游商业化开发的巨大冲击,出现街区历史建筑、风土文化过度开发,城市风貌趋同,逐渐丧失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等诸多现象。
因此,有必要认识与概括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现象,深层次分析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 老街区;改造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以老街区改造为核心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色历史建筑消失、城市空间变异、城市肌理切断、城市社会网络瓦解等。
在进行老街区改造时应更加慎重,采取合理方式进行,为增加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通过提升旅游服务、乡村振兴等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探索出一条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保护利用模式,同时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概念与内涵历史文化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包括古都型、传统风貌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风景名胜型、一般史迹型等。
城市老街区,又称城市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具有比较重要景观价值和相对完整的城市历史肌理、融合了一定城市功能和生活内容的城市地段。
城市更新的目的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城市物质空间的拆迁、改造与建设,包括城市中衰落的区域、城市建筑物的改造,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是对城市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的延续与更新。
街区的老化是对其进行更新改造的根本原因,它不仅仅表现在由于时间久远而造成的各种建筑及设施等形态上的破损陈旧,也表现在由于城市发展导致的街区原有的功能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
共生思想下的历史街区传承初探

将原有真正历史文化 的精 神层面抹去完全 打上 2 l世纪时代 的烙印而 建筑表 层的特 征保持不变,就 是 “ 去核存表 ”的含义 。上海新 天地改造是一个典 型的摒 弃 “ 文化” 内涵保 留 “ 物 质”外壳的街 区。 上海新 天地本是石库 门里弄建筑 改造中更换其空 间 功 能,开设了多家餐厅 、时 尚店 、酒吧等 ,达到 了 城 市、政府、居民利益 的最大化 ,也已然变成 了喧 闹奢华 的中产阶级商业购物与休 闲娱乐活动 ,却鲜 有 唤起对 上海历 史文化 的渴望 与追 寻。 这几 种老街保护与更新类型 是 以孤立、片面 、 静 止的 哲学观 理解 街 区而采 取 的不 恰当 的行为 实 践 。为 改进 这 些 认 识 层 面 上 的不 足 , 笔者 认 为 需 要 寻找一种 综合 、发展、全面 的哲学 思想来 指导我 国 历史街区 的文化传承 。
二 、 共 生 思 想 的 引入
区传承的建议三个方面,提出 了要想真正保护好历史街区 、 实现街 区价值及 意义的永续使用和 发展,就应根植于街 区
的历史 ,真 正做 到街区历史 、现在 与未来、表象与本 质的
共生。
名 屯溪老街隔新安江相望 ,镇 海桥将其相连 。溪流 贯 穿整 条老 街 , 增 添 几 份 古老 的 情 愫 ,符 合 江 南水 乡的自然风貌 ,使街 区与 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
2 . 异 质 与 文化 的共 生 黑 川绩 章 认 为 ,为 了 使我 们 在 生 理 和 心 理 上永
葆青春 , 就有必要在我们 的生活方 式中注 入“ 噪音 ” , 就某种体系而言 ,“ 噪 音”就是异质因素 。历 史老街 的主要 异质 文化有 :遗存 建筑 与更新建筑 、历史文 化与现代文 化、物质文化 与非 物质文化 、回顾 历史 与展望 未来 思想上的共生 。例 如 。物质文化包括 古 民居 、寺庙 、古树 、古井等等 ;非物质文化包括 各 种特殊手工艺、由传统习俗 自发而成 的场 景 ( 庙会 、 歌舞、茶 艺等 ) ,现代文化有办 公、学校、快餐、流 行音乐等等 。如何 将对立 的两者 既不形成此消彼长 的关系 ,又不会 阻碍两者 的发展 ,变 成 了历史街 区 保护与更新的现实性 问题 。
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简述)

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简述)洛阳自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美誉。
今洛阳老城历史悠久,为金兴定元年(1217)在隋唐城遗址上兴建而成,时为金中京城,距今已有794年历史。
自建成后至解放前城池基本未变,故称“老城”,是洛阳迄今尚存的唯一一座古代城池,也是洛阳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座古城,现城墙遗址以内面积约2km2。
据元《河南志·宋城阙古迹》载:“金初仍宋制。
正大初,以河南为中京,改河南为金昌府。
筑城东拒瀍河,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城)一里。
”这段叙述清楚地说明了老城与隋唐旧城遗址的关系,亦表明了今日所见洛阳老城的四至。
另据1989年编写的《洛阳市老城区志》,老城城墙在金元时期仍为夯土结构,至明洪武六年(1373)始包砌城砖,至此老城轮廓最终确定。
明初城墙周廻八里三百四十五步,墙高四丈,环城共设观敌台39处,城开四门:东建春门,西丽景门,南长夏门,北安喜门。
四门外均有月城,上建阙楼。
城外开凿城壕,壕阔三丈,宽五丈,引瀍河及涧河水入其中。
明清以来,老城一直是河南府治或洛阳县治所在地,是洛阳及豫西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代曾分别封伊王、福王于洛,其王府遗址尚存。
民国时期的河洛道尹公署、豫西行政长官公署等均设于洛阳。
自1920年起吴佩孚就在洛阳号令天下,并于1923年8月迁河南省长公署至此,改洛阳为河南省会。
1927年5月冯玉祥攻占洛阳后也在此就任河南省主席,设豫西行政长官公署于老城内的福王府,1932年,国民政府因淞沪战事吃紧而临时驻跸洛阳老城,定此地为行都,历时近一年。
老城城墙曾毁于明末李自成攻洛之战。
清顺治二年(1645)、六年(1649)分别重筑,康熙年间又重修四座城门并建城楼,历清一代,屡有修葺。
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政府于1938年1月设洛阳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驻防地,1938-45年间程潜、卫立煌、蒋鼎文分别在此任司令长官。
1938-39年洛阳频遭日机轰炸,城内百姓无从躲藏,死伤惨重,为便于疏散、减少伤亡,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于1939年12月发布命令拆除城墙,改为环城道路。
旧城改造的交通优化策略——以平顶山火车站综合市场改造为例

建筑与装饰2022年5月上 133Construction & Decoration旧城改造的交通优化策略——以平顶山火车站综合市场改造为例杨讷上海尧策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0摘 要 经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城市前期规划不完善或者没有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导致出现了较多的城市问题,交通问题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矛盾点,也是城市更新的难点。
尤其在老城区,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与交通设施更新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老城区的交通基础设施问题对于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与布局,进而提升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关键词 城市更新;城市交通系统改造;综合市场改造;慢行系统优化Traffic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Old City Reconstruction——Taking Pingdingshan Railway Station Comprehensive Market Reconstruction as ExampleYang NeShanghai Yaoce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Shanghai 201100, ChinaAbstract After decade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cities have taken on a new look. However,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 in China, the intens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density continue to increase, and the pre-planning of cities is not perfect or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resulting in many urban problems, among which traffic problems are a major contradiction and also the difficulty of urban renewal. Especially in the old urban area,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traffic demand and the lag in the renewal of traffic facilities is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raffic infrastructure in the old urban area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layout of land use, thus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Key words urban renewal;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 transformation; comprehensive market reconstruction; slow-moving system optimization引言项目简介:项目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老城区,地块不规整,紧邻平顶山火车站,西侧临程庄街(小吃街),地块北侧相邻老旧住宅区,待拆迁户较多。
利用城市废旧铁路进行公交化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利用城市废旧铁路进行公交化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利用城市废旧铁路进行公交化改造的背景利用城市废旧铁路进行公交化改造是一种有效利用城市资源的方式,可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居民出行体验。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废旧铁路逐渐成为一种资源闲置的问题,而将其改造为公交线路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其潜在价值。
城市废旧铁路公交化改造背景中,首先是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区交通压力较大,公交化改造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其次是城市交通线网不完善,很多废旧铁路线路遗憾地横亘城市中心,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公交化改造可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方便市民出行。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稀缺,废旧铁路的改造可以为城市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促进城市更新和发展。
利用城市废旧铁路进行公交化改造,在促进城市交通发展、缓解交通拥堵、完善公共交通线网、提升城市形象和促进城市更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意义城市废旧铁路公交化改造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城市废旧铁路进行公交化改造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公交化改造可以促进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激发废旧铁路周边地区的发展潜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质。
通过改造废旧铁路为公交线路,还可以减少城市对汽车的依赖,降低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环保节能做出贡献。
研究城市废旧铁路进行公交化改造的意义在于推动城市交通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000字】2. 正文2.1 城市废旧铁路公交化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1. 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城市废旧铁路通常经历了多年的使用,基础设施如轨道、站点、信号灯等可能存在老化、磨损严重的情况,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更新。
2. 线路规划不合理:原本用于铁路运输的线路可能并不适合公交车辆运行,存在弯曲、坡度大、转弯半径小等问题,需要重新规划线路以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洛阳古城区保护理_论与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丽景门古城区调研摘要:历史街区是指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畜,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进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这类地区在以前其实是存在很多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人类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城市建设。
然而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后,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已经随着新城的出现而消逝。
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当它们真的成为历史的时候,人们才开始重视它们,才开始明白它们的重要意义。
才开始想着要去保护那些失去之后不复返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前进的过程中,怎样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进行良好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我们就以古城区的文化街区的保护与规划为例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研究对象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建城史4000多年,在我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
素以“九朝古都、八代陪都”而闻名中外。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西晋、北、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29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最兴盛时期城市人口超过百万。
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
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
悠久灿烂的历史背景与历史文化造就了在历史篇章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长期以来的发展也使得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地上的地下的、宏伟的精巧的、保存完整的残缺的...这些各式各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在市的很多地方,而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当中,怎么样才能既保持城市建设的高速全面发展,又避免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呢?怎么样合理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一期总体规划的编制始于1954年。
历史街区道路空间规划与交通改善

历史街区道路空间规划与交通改善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发展步伐。
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却忽略了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造成许多历史建筑被高楼大厦取代、宽阔的道路贯穿整个历史街区,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正逐渐消失。
城市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价值的载体,如何合理规划好历史街区的交通空间,通过现代交通方式激活历史街区的生机与活力,是当下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探讨了历史街区道路空间规划,并同优化路网、完善交通设施、加强停车管理和慢行交通系统四个方面对历史街区道路交通进行改善。
关键词:历史街区;空间规划;交通改善引言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在被信息化社会所同化的同时,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交通空间狭小、空间风格迥异、交通出行不畅通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历史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系,阻碍了城市文脉的延续。
因此,加强历史街区道路空间规划设计,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改善,不仅是历史街区道路自身建设发展的需求,更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历史街区道路空间规划(一)发扬历史风貌特色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城市现存的历史街区反映了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
不同的历史街区街道景观、建筑构造、道路形态、空间尺度等特征是区别不同地域文化的重要因素。
道路空间是历史街区展示文化特色的重要平台,可通过艺术化基础设施、路面及景观小品等手法,使其成为了解历史街区的直接途径。
特色的历史街区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城市对外展现的一个窗口,以西安为例:西安古称长安,至今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
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囊括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根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在明城墙内共有四处历史街区,分别为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七贤庄历史文化街区和湘子庙街-德福巷-竹笆市历史街区。
老旧城区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探讨

老旧城区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探讨作者:李游慕冰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3年第11期摘要:文章分析城市老旧城区拥堵原因,分别从供给端、需求端和秩序端提出可行的交通缓堵对策。
其中,增加供给端的措施主要为优化交通组织及管理,可在短期内提升老旧城区通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控制需求端主要聚焦于交通政策,其更多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交通问题,是未来老旧城区交通问题缓解的根本所在;规范交通参与者行为旨在提升参与者文明意识,加强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遵守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
关键词:老旧城区;交通缓堵;拥堵原因;缓堵对策0引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化水平飞速提升,随之应运而生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尤其是老旧城区,由于先天条件较差,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尤为突出,不仅制约了居民的日常出行,降低了居民出行品质,更阻塞了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解决老旧城区交通拥堵迫在眉睫。
本文将深入分析老旧城区拥堵原因,提出可行的交通缓堵对策。
1 老旧城区拥堵原因1.1 道路条件先天不足,交通供给难以匹配需求增长老旧城区道路建设普遍较早,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道路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存在交叉口间距短、车行道宽度窄、圆曲线半径小、节点基本无渠化等缺陷,道路通行能力较为有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块也陆续在机动车道上设置了出入口,交通的连续性遭到了较大的破坏,进一步削弱了通行能力。
随着个人机动化出行比例的日益提升,老旧城区道路交通量成倍增长,不断逼近原本就不富余的道路通行能力极限,形成较大的交通供需矛盾,引发交通拥堵[1]。
1.2 停车占用行车空间,动静交通矛盾突出老旧城区的大部分建筑未设置或仅少量配建停车位,车辆只能占用道路行车资源进行停靠。
随着机动车持续增加,停车对于行车资源的侵占愈演愈烈,车辆乱停乱放、见缝插针等现象日益严重,道路交通不堪重负。
空间资源的缺失导致的尖锐动静交通矛盾现已成为了老旧城区交通最主要的病症,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基于文化生活复兴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活力提升探讨——以洛阳老城东大街为例

基于文化生活复兴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活力提升探讨——以洛阳老城东大街为例摘要:本文针对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文化生活复兴这一角度出发,期望结合对洛阳老城区东大街附近相关调研结果,通过一些低影响的改造手段提升公共空间活力。
关键词:公共空间;活力;洛阳老城区;文化生活洛阳老城区东西南隅是承载洛阳金元明清800多年的历史文化街区。
洛阳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塑造了其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历史人文特征、生活性特征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老城区面临历史记忆及公共空间活力衰减的问题。
如何提升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活力?本文拟从文化生活复兴这一角度出发对老城东南隅片区东大街进行活力提升的研究。
1.改造选址区域大环境分析在老城十字街的带动下,东大街的商业分布密度自南大街与东大街交叉口至东旧城墙位置逐渐减弱。
但由于近几年洛邑古城游客的增加,选址区域具有很大的商业潜力。
同时在基地周围分布着鼓楼、文庙等多个文化景点,具有非常良好的文化发展潜力。
选址位置南临洛邑古城,东临铜驼暮雨,这两个景观节点内都具有丰富的水系和绿化,但总体来说选址区域的休闲绿化场地相对匮乏。
2.业态及人群分析2.1南大街至道尊街在靠近南大街部分有少量的餐饮店面服务于十字街的游客,但商业主要是偏重于古城生活服务,如中西乐器、丧葬用品等,构不成对城市其他居民的吸引也不利于外来游客的消费。
经调研,商户认为:此处靠近景点,游客较多,具有较强的文化氛围,但同类型商业已经饱和不具吸引力,周边的环境也不适宜居住,如要维系生意状态就不能拥有较好的居住环境。
游客认为:文化环境不错,但纪念品不具备特色,文化氛围流于表面且缺少休闲娱乐服务。
2.2道尊街至明新街明新街位于洛邑古城北门,沿街两侧最近新兴起一部分商铺大多以民俗为主的店铺,如汉服体验馆、创意生活馆等文创店用于服务游客,但对片区居民无太大吸引力。
在此片区活动较频繁的汉服文化爱好者表示:经常到洛邑古城拍摄正片,但没有合适的场地场所进行交流。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交通改善规划研究——以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交通改善规划研究——以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彭敏;阮金梅;陈冠男【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规划在各层次保护规划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而当前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保护,系统而科学的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改善规划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在分析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现状交通问题的基础上,以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改善规划为例,对交通改善规划的目标与原则、规划策略、近远期规划方案、规划实施保障等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期刊名称】《中国名城》【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交通改善规划;规划实施【作者】彭敏;阮金梅;陈冠男【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自1993年《北京总体规划》确定旧城25片历史文保区以来,北京旧城目前总计有33片历史文化街区。
与此同时,北京旧城的保护工作也在逐步加强,从初始的“文物建筑保护”进展到今天的“旧城整体保护”。
北京编制了诸多的保护规划,总体规划层面如《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如《北京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等[1][2][3][4][5]。
北京也对这些年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认为“保护规划明确了保护的对象与保护范围,提升了社会各界对于保护的认识,对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的保护原则与内容至今仍适用”[6]。
梳理上述各层次保护规划,不难发现:交通规划在这些保护规划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内容与深度均有所欠缺。
如《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总体规划层面的规划重点强调的是“旧城棋盘式道路网和街巷胡同格局的保护”,缺少旧城整体交通发展策略的研究;《北京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等控规层面的规划,交通规划内容较少,深度也较浅,多停留于胡同的宽度、交通组织形式等的研究。
洛阳老城旧区规划方案最新

洛阳老城旧区规划方案最新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壮大,洛阳老城旧区逐渐面临着空间狭窄、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提升城市形象,洛阳市政府最近制定了一项最新的规划方案,旨在对老城旧区进行全面改造和重建。
本文将介绍这一最新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规划内容1. 改善住房条件:老城旧区的居民大多居住在老旧破败的民房中,因此,规划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改善住房条件。
计划对老城旧区进行拆迁重建,建设高品质的居民住宅区,并配套建设公园、商业中心、学校等公共设施,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2. 改造街道交通:老城旧区的街道狭窄、交通拥堵是居民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规划方案拟优化街道布局,增加道路宽度,建设更多的交通枢纽,提升交通流畅度,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
3. 保护历史遗迹: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老城旧区内遗留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规划方案强调要在改造过程中保护和修复这些遗迹,尽可能保留历史文化的底蕴,在新旧城区的衔接过程中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
4.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了注入活力和吸引力,规划方案提出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建设文化艺术街区、创意产业园区等;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和青年创业者在老城旧区落户,为老城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5. 重塑城市形象:老城旧区作为城市的名片,规划方案强调要重塑城市形象。
通过统一的建筑风格和规划布局,打造出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形象,提升洛阳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规划目标1.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通过改善住房条件、优化街道交通等举措,提升老城旧区居民的住房、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使他们更加舒适和便利。
2.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历史遗迹,注重文物保护和传承,让老城旧区的历史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
3.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吸引青年创业者和企业家在老城旧区投资兴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
4. 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具有个性和魅力的城市形象,提高洛阳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通过建设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 场等方式,增加停车设施,规范 车辆停放。
完善公共交通设施
通过增加公交线路、提高公交服 务质量等方式,完善公共交通设 施,方便居民出行。
对未来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发展的展望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将更加智能 化,如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等,提高交通效率 和安全性。
排水设施不畅
部分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畅,导致雨天积水严重 ,影响行车安全。
照明设施不足
部分城市道路照明设施不足,影响夜间行车安全 。
03
改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措施
优化道路设计,提高通行效率
拓宽道路
通过拓宽道路,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设立公交专用道
设立公交专用道,减少公交车与其他车辆的相互干扰,提高公共交 通效率。
定期对交通信号灯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信号灯正常工作,保障 交通安全。
加强道路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加强日常巡查
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道路损坏、坑洼等问题,确保道路 平整、安全。
定期维修保养
定期对道路进行维修保养,包括路面修复、排水系统清理等,延长 道路使用寿命。
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道路维护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维护工作质量,保障道路安全 畅通。
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
部分地区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导致 居民出行不便。
总结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改善措施
优化道路网络布局: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调整交通信号灯配时:根据交通流量和车速等因素,合理调整交通信号灯配时,提 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总结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洛阳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区)保护规划说明书

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资质:甲级资质证号: [建] 城规编第(甲级 081004)院 长: 尹 稚 教授、博士生导师项目总负责:张 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规划师:张 飏 注册规划师、一级注册建筑师项目负责人:张 弓 注册规划师张 冲 规 划 师主要编制人员:李 磊 规划师姜 滢 规划师阎 照 规划师黄 琛 规划师张 笛 规划师张倩倩 助理规划师徐向荣 助理规划师匡广佳 助理规划师刘海琛 市政规划师林增玉 市政规划师1项目概况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1)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现随着对全球化的深刻反思,地域文化特色缺失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以及国内的普遍重视。
城市文化、特色及综合环境质量在大城市及城市地区之间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趋明显。
洛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知名的历史城市。
作为一个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城市,洛阳如果要在未来激烈多变的同级别城市间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从战略上强化其古城风貌及文化特色,强调对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满足可持续发展条件的更新利用。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任务紧迫洛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城市文化与突出的城市特色,而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片区)是洛阳市范围内尚存的以传统风貌为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
长期以来,名城保护工作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受到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与破坏,加之历史文化街区的民居建筑及基础设施的自然衰败年久失修,诸多能够反映洛阳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逐步被蚕食甚至消失,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遗留下的古城格局特征及历史文化街区迫切需要科学系统的保护。
(3)新形势对已有保护规划思路的调整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代表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与文化精髓的历史街区在城市区域职能分工中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整体保护”工作思路及功能定位等已不能完全符合新的发展要求。
因此探索基于文化遗产价值认知及古城特色保护的新规划思路尤为迫切,如何积极地保护好尚比较完整的老城区空间格局和极富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能综合提高生活质量、振兴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处理好老城区格局与城市发展之间矛盾等,已成为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历史街区空间规划与交通改善设计探讨

历史街区空间规划与交通改善设计探讨【摘要】在当今城市倡导绿色出行、低碳交通的人环境下,木文通过调查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交通现状,探讨了在历史文化街区构建绿色交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出转变规划和交通理念,调整街区土地用途和城市功能,运用交通稳静化技术力法完善道路设计,实施公交优先的交通策略等一系列绿色交通应用途径,从而改善历史文化街区交通环境,提升空问环境品质。
【关键词】历史街区;空间规划;交通设计1街区交通现状分析1.1以城市公共职能为主的土地利用模式产生了巨人的交通需求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模式客观存在互动机制。
在土地经济性和交通可达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现代城市中历史文化街区土地使用呈现很强的城市公共职能,大量公共生活催生了巨大的交通需求,街区交通总量庞大,交通结构中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较高。
以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1.41平方公里街区内分布有24处中小学、幼儿园用地,学生上下学和家长接送小孩产生了庞人的交通量。
但从街区有限的人口需求和中小学校合理的服务半径来看,街区本身并不需要配置数量如此众多教育设施,大量的公共设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交通总量。
1.2交通结构中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较高由于街区的地理位置优越,街区的交通便捷性较高,因此大大促进了街区公共交通的发展。
本文对五大道街区结构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据不完全统计分析,街区人群中有51%人会选择步行以及自行车出行,有14%的人会选择小汽车方式出行,而有35%的人会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1.3道路综合指标高,交通通行能力较高由于历史街区的区位条件的特殊性,使得历史街区呈现外部交通便捷,内部交通网络密度大等特点,由于街巷尺度较小,因此在历史街区中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例如公共交通、私人交通、步行以及自行车等,其中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较低。
以天津五大道街区是典型的小街廓、密路网的街道格局,由39条道路划分成以300米*100米的长方形街廓为基本单元的街道格局,道路网密度13.22km/km2,高于城市中心地区、繁华的商业步行区路网密度10-12km/km2规范数值的上限,因此街区中每条道路分担的交通量较小,交叉口中能够对交通量进行疏散,从而增加到了通信的能力。
老城区道路改造的难点及相关处理对策

老城区道路改造的难点及相关处理对策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就老城区道路改造的难点及相关处理对策提出一点粗浅建议,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关键词:老城区道路改造;管线协调;难点与对策。
0 引言:老城区改造的一期工程接近尾声,二期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在筹备当中,我结合去年工地现场管理的实践,参阅了有关文章资料。
1 老城道路改造的难点:1.1 道路下的专业管线繁多。
目前,许多城市的道路下都要敷设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各种地下管线。
在原本就不是太宽阔的道路基层下密布着或将要布置给、排水、燃气、强弱电等各类管线,且这些管线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安装到位的,各投资主体不同,导致地下管网布置混乱,又缺少完整的竣工图纸,在改造时会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会严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
1.2 地下管线施工干扰多。
在老城区道路改造建设时,由于地下现状管线较多,而且现状管线年限已久,施工时并未考虑与后续新建管线的综合平衡问题,造成新建管线平面位置紧张,竖向高程“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管线施工过程中交叉冲突问题较多。
结合道路改造要实施线杆入地,由各专业部门实施,这些单位很难同步施工,因此挖挖填填时有发生,相互制约扯皮现象非常普遍。
1.3 平交道口众多。
这些管线集中在城市道路下有限的空间内,纵横交错,其中还有保证工程管线正常维护、运行的检查井等;构筑物原有街巷道口多,旁边临街店面也多,路面标高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考虑街巷和店面的顺接,同时也要认真考虑好路面排水,施工期间还要兼顾行人通行,对施工组织提出了较高要求。
1.4 施工工期紧,文明施工难度大,环境要求高。
各市政管线在施工前应由监理单位组织各管线权属部门、管线施工主体单位、设计单位等结合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做好各类管线的施工时序安排,按照管线埋深“由深到浅”,管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对各家管线施工时序进行统一安排,避免管线先来后到随意施工,造成平面上“先施工管线占据未施工管线断面位置”的现象,竖向上“先施工管线随意埋设,后施工管线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同时,也避免了深埋管线较迟施工,对已浅埋管线管基和检查井基础等的破坏现象。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中共洛阳市委党校陈元一、洛阳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与旅游业现状洛阳的古都历史和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本人走了不少地方,觉得其它地方在这方面与洛阳相比,或显得单一,或显得缺乏内涵,或显得粉饰太厚。
相比之下,洛阳给人的感觉一方面是大气又不失深沉,另一方面则是细腻又不失灵气。
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历史文化遗存相当丰厚。
按类别分:古建筑、石刻、陵墓、遗址、书籍、民间工艺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都是极其丰厚;按区域分,河洛大地俯首皆是,并且分布非常集中。
密度如此之高,全国除了关中平原、北京周边一带可以相提之外,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类别如此之全,全国无二。
二是时间连续纵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
从华夏文明起源阶段开始,直至封建社会全时期、近现代,每一时期在洛阳都有相对应的重要文化遗存被发现,并且阶段性的高峰除了元明清时期略显单薄之外,其它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可圈可点的。
在这方面全国也仅西安所代表的关中地区可比,但西安的夏商时期与洛阳相比略逊色,洛阳则在明清以后略逊色于西安。
河洛文化和文化遗存的影响力远比其它区域文化范围广、时间持久。
三是历史文化遗存和区域的人文载体内涵丰富。
洛阳发现的相当多的文化遗存以及没有遗存的文化地区区域,依附其上的历史、典故、传说等人文载体的内涵非常丰富,甚至是多层叠加。
譬如汉魏城遗址、邙山、龙门等等,时间和空间留下的历史、传说等不胜枚举。
四是部分遗存历史价值极其重大。
像龙门、白马寺、周王陵、二里头遗址等等,其历史价值重大,在全国甚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五是尚待研究的空间广阔。
正所谓有差别才会有发展动力。
我市目前从事洛阳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还是太少,对许多领域的研究尚属起步甚至是空白。
与西安、北京等地区相比,我们有很大差距。
但这也是一种优势,不断的研究会有更多使人惊喜的地方。
譬如对二里头夏文化的研究,以后肯定会有新发现。
古街改造提升方案

古街改造提升方案近年来,城市更新已成为各城市的重要任务。
其中,对于一些中小城市及旅游城市,古街的改造也成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古街改造提升方案进行探讨,力求为各城市的古街改造提供可行方案。
古街现状问题分析在古街改造前,首先需要进行现状问题分析,找出古街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常见的古街问题包括:1.交通问题:大量车辆通行导致道路狭窄、交通拥堵。
2.环境问题:商业繁荣带来了大量垃圾和污染,众多商家排放污水和经营卫生问题又加剧了环境问题。
3.管理问题:古街管理混乱,区域乱搭乱建、乱涂乱画现象较为严重,也存在一些商家违法经营的情况。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古街旅游环境急需改善。
古街改造提升方案1. 移步换景区对于某些交通问题和环境问题过于严重的古街,可以考虑将游客引导至周边景区,避免交通和环境问题的影响。
2. 修建地下停车场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应该在适当的位置修建地下停车场,鼓励游客自驾前往,减少交通压力,并且在地下停车场内设置电动车出租和接驳巴士,便于游客出行。
3. 商业转型升级为防止商业吸引游客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可以考虑商业转型升级。
新型商家应按照统一规范进行管理,严格要求商家门店外观、经营规范和环境卫生问题。
同时,引进一些文化和创意类的商业项目,在留住传统餐饮等观光型商业的基础上,增加文化创意类的商业化运营。
4. 建立管理和维护机构为加强古街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可以考虑在古镇街区内成立公共服务管理机构,负责整个地区的资源调度和突发事件响应,同时制定统一的管理规定,切实维护和改善古街的环境。
5. 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古街的历史文化,可以在古街地区内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中心,同时注重对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使古镇内古老的建筑更好地展现出来。
结语古街作为城市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其改造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采用以上提出的古街改造提升方案,则能够更好地解决古街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实现古街的山水人文和谐共生,展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雄厚历史底蕴的国家,众多的文化古城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而老街区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当年的历史,也能很好地体现各文化古城的历史记忆。
如今我国正在快速的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而文化名城中老街区的改造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例如:历史痕迹的消失、城市空间的变异以及城市社会网络的瓦解等等。
因此,在进行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的改造时,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
本文主要对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城市更新引言:我国国务院在1986年颁布的重要文件中提出,判定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如今的情况需要有历史的特点,能够有浓重历史代表的老街区。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街区则更能体现出历史的痕迹,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因此,老街区的发展、生存等与历史文化名城是紧密相连的,对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但是,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展也在加快,而这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1.概念与内涵历史文化名城是指:该城市当中保存较多的历史文物、该城市有着比较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该城市经历过某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具有这三个因素就可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而历史文化名城也分为几种类型,分别是古都型、传统风貌型以及民族特色型等等。
城市老街区的历史文化是非常显著的,城市老街区中会保存着较多的历史遗迹,城市老街区的景观价值非常高,并且还拥有比较完整的历史肌理,城市老街区是一个包含了生活内容以及城市功能的城市区域。
1.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1.城市更新理念错位如今,在商业发展的推动下,老街区的改造只是重视设施功能性的增强,而没有重视老街区原有的历史文化,导致老街区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洛阳市老城安国寺的修复思路探讨

Abstract: Built in the Tang Dynasty, Anguo Temple is well-known and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corner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core protection area in Laocheng District, Luoyang, Henan. Based on the actual project of Anguo Temple,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Anguo Te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toration thought and preliminary plan of Anguo Temple, and makes new project planning concerning how to realize the activation of the historical block, so a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new approac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uddhist temples. Key words: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guo temple; value orientati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Buddhist temple; the activation, regener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ancient city
解决中牟县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2017年10月第20卷第20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Oct.,2017Vol.20,No.20随着中牟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受道路和停车资源等的限制,中牟县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居民的出行和生活。
为有效解决我县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近期县政府办公室会同县交通局、公安局停管中心、综合执法局等单位对我县老城区交通拥堵情况进行了调查。
1 中牟县老城区道路交通现状1.1 老城区人口和基础设施概况目前,城区有常住人口60 762人,流动人口9 896人。
城区有公办学校27所(其中高中3所、职专1所、职高1所、初中6所、小学10所、幼儿园6所)、医院7所、银行9家、大型商场4个和农贸市场2个。
县城区人员主要活动场所多集中在老城区。
1.2 老城区道路概况受特定的历史条件影响,老城区原有道路狭窄、不易改造,易形成交通瓶颈。
目前,城区主干道三纵三横:三纵,即东风路、官渡大街、青年路;三横,即解放路、建设路、中兴路。
笔者结合群众反映以及实地调查,了解到各主要干道交通基本通畅,交通拥堵情况多集中在有学校、商业区的地方,高峰时段市民集中通行,分时段拥堵情况明显。
1.3 全县机动车保有量2000年,全县共有机动车0.4万辆,到2010年增加到5.6万辆,10年间年均增长0.52万辆,到2014年底增加到19.5万辆,4年间年均增长3.475万辆。
到目前为止,全县登记上牌的机动车有21万辆,驾驶员有18万人,并且仍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
1.4 老城区停车场概况目前,老城区仅有1 987个临时停车位,远远低于私家车数量,且部分被出店经营的商贩和非机动车辆占用,机动车辆因无处停车而占用快车道,不但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而且加剧了道路拥堵。
城区没有规划公共停车场,缺少货运车辆停车场,导致大多数低速货车、小型货车、大货车涌入城区内临街停放,影响交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中华民居2011年10月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中的交通对策探讨朱彦东(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摘要: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面临诸多难题,交通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以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为例,分析总结了改造过程中面临的交通问题,提出了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并制定了基于街巷机理保护的交通疏解对策。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交通 对策 洛阳1 引言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 ,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 。
洛阳城,雄踞中原,北临邙山,南系洛水,东压江淮,西挟关陇;更有群山环绕,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北通幽燕,南对伊阙,人称“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是目前保存相对完整的中国古代都城之一。
2010年,洛阳市将老城保护与振兴纳入城市近期实施计划,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2 保护规划面临的交通问题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内部道路以6米以下的街巷为主,其中4-6米宽道路为内部机非混行车道,4米以下道路基本上以慢行交通为主。
外围交通疏散则以主次干路为主。
目前,道路交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现状道路街巷狭窄,可达性低,与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定位不符,也难以适应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发展需求2)交通方式错杂,交通组织较为混乱,东、西大街及南、北大街均未限制机动车运行,内部狭窄街巷未实施机动车限行或单向交通;3) 公交交通服务严重不足,所有交线路全部位于老城外围,步行距离较远;4) 缺乏慢行交通体系缺失,如传统步行街、自行车道等;5) 机动车停车场严重不足,基本以路边停放为主。
3 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针对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改善,提出“尊重历史、内外分行、快慢分区、动静分离”的基本原则。
1)充分尊重传统历史街区机理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内部街巷狭窄、断面不连续等特征,在交通系统提升过程中既有机理完全得到尊重和保护,特别是规划文物紫线范围内,原则上不对即有街巷布局进行调整。
2)内外分行的交通疏解将历史文化街区内部交通出行和外部交通出行从空间上进行有机分离,避免过境交通大量穿行历史文化街区,减少城市交通对历史文化街区内部出行的干扰。
3)快慢分离的交通组织对外交通主要利用外围快速路和主干路进行快速组织,内部历史文化街区则重点组织步行街等慢行交通组织方式。
4)动静分区的交通区划将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具有洛阳特色、适合历史街区、具有旅游文化符号的交通出行区,内部彰显交通宁静区,外部体现现代交通的快速便捷特征。
4 交通改善对策4.1 交通需求分析采用经典的“四阶段法”预测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未来的交通需求,对旅游出行量予以重点考虑。
图3 交通需求预测技术路线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历史文化街区内部出行总量为41041人次/日,人均出行次数为2.6次/日。
其中旅游出行量为11860人次/日,占出行总量的28.9%,可见未来旅游出行客流强度较大。
4.2 道路网布局根据交通需求预测,未来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交通出行量将大幅增加,机动车交通将以“外围疏解、内部调控”的策略进行组织,主要以单向交通为主。
沿几条主要旅游空间开设电瓶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强化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环境,打造老城内部以慢行为主导的交通稳静街区。
由此,内部道路将以低等级道路为主,规划形成“两步行街+两次干路+内部街巷网格”的道路网布局。
两条步行街指东西大街及南北大街,构成老城内部“十字”形的步行交通轴线,承担老城内部主要的行人流量;两条次干路指顺城街和柳林街,作为对外交通的集散道路,承担老城内部的集散交通;内部网格状街巷大部分组织单行交通,合理设置交通静化设施,形成“人车和谐”的局面。
2006年,洛阳老城东、西南隅被列入洛阳市历史文化街区。
在洛阳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城市化率40-75%左右)后,文化驱动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历史文化资源的地位得到战略性提升,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也将从被动性的消极维护方式转变为主动性的积极利用方式4.3 停车场布局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和建设,遵循以下原则:1)规划保护紫线范围内尽量减少机动车停车场布局;2)沿规划区域主要出入口外围地区设置集中型大型停车场,以满足到达停车需求;3)停车场形式采用地下和地面停车相结合的方式。
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机动车公共停车场17处,其中10个地下专用停车场,7个地面及地下停车场,停车泊位数2521个,规划能够满足历史文化街区未来的停车需求。
5 结语在洛阳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城市化率40-75%左右)后,文化驱动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历史文化资源的地位得到战略性提升,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也将从被动性的消极维护方式转变为主动性的积(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50878044)资助。
)中华民居2011年10月极利用方式,对交通系统而言也一样,不能完全从城市机动化和供需平衡的角度单纯考虑,保留传统街巷的交通运行模式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1]《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片区)保护规划》[R].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8.[2]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R].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10.[3]惠英,张玉鑫等.历史街区的交通规划设计编制框架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6,⑸:101-106.仁化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状况与发展对策王冰 熊香玉(仁化县林业局 广东 韶关 仁化县 512300)摘要:本文针对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现今仁化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做分析,以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就如何更快更好的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仁化 林业 改革 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温家宝总理曾经在2009年6月22日会见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代表中有谈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非常重要,它在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发展中,在农民增收致富中,都起到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
正因为此,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毫不动摇。
2010年12月21日,仁化县编办在调查摸底、协商、研究之后,根据林业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仁化县林业系统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方案》,现就对林权改革至今发展的一些状况及方向做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意见,供参考。
1 仁化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现状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全县总面积2204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5.75万人。
由于位于粤北地区,林业资源丰富,据了解,仁化县现有集体林地256.7万亩。
在2010年12月21日由县编办制定的《仁化县林业系统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方案》也表明了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心。
据统计,全县现今完成外业勘界面积251.6万亩,占任务的97%。
发放林地使用权林权证2000本、5500宗、250.3万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7.5%。
预计在今年十月份将完成最后阶段的全部工作。
仁化县督导检查组表示,仁化林权改革工作有序开展,进展顺利,效果良好。
这与领导的重视,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深入动员,广泛宣传密不可分。
2 仁化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1.基本上每镇都有固定人员专门从事林改工作,但在部分工作内容上划分并不太明确。
在《仁化县林业系统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方案》出台后,有关部门精心组织成立了县、镇两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组,督导组。
分片对全县林改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但在实际工作中,在部分工作内容上划分却不是那么的明确。
2.在林改过程中有广泛的宣传,但在计划性上较欠缺,在时间安排上大多集中在白天,在农忙的时候不利于信息的传达。
在《仁化县林业系统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方案》出台后,先后召开了林改试点工作动员大会,林改工作动员大会,全县印发了小册子,张贴标语横幅,印发宣传资料,广播电视滚动播放宣传,举办林改培训班和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林改政策、意义,使林改可以更好的进行。
但把宣传时间更多的是放在白天进行,对处于农忙中的农民认识林改较不利。
3.在处理山林纠纷上,较难把握适度的范畴,常常出现同一个山地多次划分问题的现象。
在处理山林纠纷调处工作上,出台了《关于落实山林纠纷调处工作分级负责制的通知》和《山林纠纷调处工作奖惩暂行规定》,明确了各级对山林纠纷调处的职责和激励机制,建立了山林纠纷调处长效机制,采取行政调解和司法诉讼等途径,但在现实中的实地划分上出现过多次划分的问题,较难统一标准的问题等,对少数农民划分山地的纠纷问题解决比较难到位。
3 仁化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的一些建议。
1. 加强领导,在组织上的分工更细化。
组织县、镇两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林改工作指导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督导组。
分片对全县林改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并在实际工作中,更明确分工细则,这样会更有利于工作责任的落实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2. 广泛宣传,在时间计划上更合理。
抓好宣传的发动时机,培训骨干工作。
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力度宣传,通过召开林改试点工作动员大会,林改工作动员大会,全县印发小册子,张贴标语横幅,印发宣传资料,广播电视滚动播放宣传,举办林改培训班和讲座等形式,多管齐下进行,在农忙的时候,在可能的范围之内更多的放在下午五点后的时间进行,避开农忙时段进行宣传。
3. 调处纠纷,明晰产权,登记发证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更好的处理山林划分纠纷问题。
认真开展林地林木权属登记发证工作,发放集体林地所有权林权证,林地使用权林权证,股权证,自留山、责任山林权证等,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则通过均股、均利等方式落实到农户,以股权登记形式,确立经营主体地位,实行集体股份经营。
在处理纠纷上运用多种方式多管齐下,已协商为主做好相应的工作。
4. 抓好工作责任的落实,稳步组织实施计划,同时抓好工作检查验收,总结和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工作的责任制度,要有监管部门负责的监督,人民群众意见箱等,做好工作责任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提高人民对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满意度,参与度,同时人民的意见也同样起到监督的作用。
在完成一个地区的集体林权问题后,做好工作的检查验收,减少人民对于此次集体林权问题的投诉,并做好总结已便于日后的工作的完善提供保障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