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略萨:伟大的文学让生活更美好--阅读设计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8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对“戏剧性”这一概念,历来众说纷纭。
戏剧本身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剧有两个生命。
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所谓“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指的就是戏剧这种存在方式上的差别。
不过,好的戏剧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舞台性。
古今中外那些经典的戏剧作品,都是既经得起读又经得起演的。
只供阅读而不能演出的戏剧作品与只能演出而无文学性可言的戏剧作品,都是跛足的艺术。
这样一来,我们在理解戏剧性这一概念时,首先就要分清它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
举例来说,针对清代批评家金圣叹对中国古典名剧《西厢记》的评论,清代戏剧家李渔指出:“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也。
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搬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
”李渔说,如果金圣叹能克服这一局限,全面评价《西厢记》,就会“别出一番诠解”,显然,不论是从事戏剧创作,还是从事戏剧评论,都要既重戏剧的文学性,又重戏剧的舞台性。
那么,对戏剧性的认识与把握,也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眼,将“文人把玩”与“优人搬弄”统一起来而探其幽微、得其“三昧”。
人们经常用“双刃剑”比喻一个事物同时具有利弊两端,这个比喻是蹩脚的——剑之两面有刃,用起来岂不更好?因此,如果用“双刃剑”比喻戏剧性,就十分贴切——一刃是从文学构成上讲的,一刃是从舞台呈现上讲的,合之双美,便是完整的戏剧性。
今将两者的大体区别列表表示如下:必须强调的是,这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
当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被“立”在舞台上时,这两者就完全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了。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也可以说,后者为观众进入前者深邃的宅院提供了一把开门的钥匙,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便是戏剧性的最佳状态。
10百年孤独(节选)(基础练)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基础知识·达标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浑.( )不在意 汗渍.( ) 狡黠.( ) 污秽.( ) 阿玛兰妲.( ) 吮.( )咂.( ) 簪.( )子 箔.( )片 铁砧.( ) 呱呱..( )坠地 海芋.(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在《百年孤独》辉煌光芒的照耀下,马尔克斯其他的长篇小说都显得有些孱弱和暗淡——它们的确不能跟《百年孤独》 。
《枯枝败叶》只能看成是《百年孤独》的泥坯,是《百年孤独》的“枯枝败叶”;《家长的没落》从兀鹰撕破铁丝网的神奇意象开头,却在作者 的反复涂抹下,渐渐变得暗昧不辨轮廓;《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与作者别的作品相比,毫无野心可言,是作者肌肉快感驱使下的市井逸闻;《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这部小说在我看来,艺术成就仅次于《百年孤独》,但格局气象仍不能 。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看到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不敢相信一个 的诺贝尔奖作家,会如此罕见地写一部终成眷属的爱情小说。
我愿意把它解释成是马尔克斯难得地大发善心,对世人做了一次满怀恻隐的安抚。
近三十年来,可以肯定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超得过马尔克斯,( ),我承认,对他任何的吹毛求疵,也许只是一个为他庞大身躯投下的阴影所惊骇的后辈,闪在一旁,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A .相提并论 鞭长莫及 望其项背 名垂青史B .等量齐观 力不从心 望尘莫及 名垂青史C .相提并论 力不从心 望其项背 声名显赫D .等量齐观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声名显赫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9 百年孤独(节选)(基础练)第三单元A.《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B.《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福建福安高级中学、霞浦七中、周宁十中2016届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试卷
福建福安高级中学、霞浦七中、周宁十中2016届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
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
诗人的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
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
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
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
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分)1.(6分)在2024年“探源中华文明,传承中国文化”活动月中,某学校组织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开展“走进博物馆”研学活动,同学们整理了河北博物院发展概况资料。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953年4月,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河北省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保定古莲花池院内,正式拉开了河北博物馆发展的帷幕。
1982年搬迁至石家庄。
此后,经过多次改、扩建,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正式对外开放。
扩建后的河博总建筑面积达53128平方米,展览面积22000余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
南区是扩建的新馆,北区为原有老馆,也是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两馆共同的轴线上,一个高大的玻璃大厅连接彼此。
俯瞰两区建筑,和谐统一,巍峨壮丽,成为石家庄市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
参观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地区的最佳方式。
近年来,河北博物院从我省文物特点出发,撷取一颗颗明珠,串起河北历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常设陈列:《石器时代的河北》《战国雄风——古中山国》等。
通过5000余件(套)精美的文物和现代化展示手段,和每年举办的当代文化艺术、社会热点透视、国内外文物交流及其它各类临时展览,①记录了河北200万年来连绵延续的人类发展史,②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世事沧桑,云卷云舒,站在河博高大宏伟的建筑前,人们会被一种强大的气场所包围。
仿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廊柱式建筑向两边延伸而去,正门入口处巨大错金银双翼神兽四肢弓曲,利爪怒张,神秘而充满力量。
复行数步,穿过悠闲的鸽群,气势恢弘的建筑,将中山路上的喧嚣拒之“门外”,身心沉浸于宽敞安静的展馆中。
西汉长信宫灯、刘胜金缕玉衣、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甲】一件件文物历经岁月的洗礼,辗转来到我们面前,散发着夺目而迷人的芬芳。
回望历史,思索未来,身在其间,总会让人觉得莫名的笃定和心安,那是从岁月深处流淌而来的亲近感,亦是深厚历史底蕴赋与我们的文化自信。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
2.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
3.试卷全部答案必需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请运用2B铅笔填涂,用黑色字迹签字笔或钢笔作答。
4.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基础·运用(共15分)2024年母亲节即将到来,班级开展了“感受母爱报答母恩”活动。
请你依据要求,完成1—4题。
1.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4)题。
(共7分)母.爱是一股清清的泉,干净而碧澈;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延长而顺畅;母爱是一座高高的山,挺立而坚实;母爱是一泓湛湛的潭,深厚而有容。
谁能说母爱不是最宏大的?母爱对子女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而巨大。
正如高尔基所说:“世界上一切光荣和傲慢都来自母亲。
”的母亲教会孩子面对困难不怯不懦。
梁启超的二夫人王桂荃女士,在梁启超离世之后,度过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岁月,终使九个孩子功成名就。
在她去世以后,梁思成和兄弟姐妹一起在父亲墓旁种下一棵母亲树以此纪念这位宏大的母亲。
的母亲让孩子学会博爱大度。
比尔盖茨就曾说过,自己在母亲那里得到的是“虔诚和和善”。
我们在比尔盖茨对全世界贫困地区的大量捐款上就可以看到母亲的印记的母亲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深度。
徐志摩的表弟、闻名作家金庸就曾经说,他对小说的人物内心深处的探究很多得益于自己的母亲。
(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笔顺的推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潜qiǎn “母”的第三笔是横B.潜qiǎn “母”的第三笔是点C.潜qián “母”的第三笔是点D.潜qián “母”的第三笔是横(2)依据语意,在文段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甲】心胸宽敞【乙】意志坚毅【丙】知书达理A.【甲】【乙】【丙】B.【丙】【甲】【乙】C.【乙】【丙】【甲】D.【乙】【甲】【丙】(3)文段中“母亲树。
”词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1分)A.:“母亲树。
《酒吧长谈》阅读感想
《酒吧长谈》阅读感想略萨在《酒吧长谈》中利用自由这一小说家的特权,重塑了那段压抑时期秘鲁的政治和社会状况。
他称此书的目的在于表现那一时期秘鲁社会在精神层面上表现出的无耻、麻木、屈从和腐化。
我从20世纪50年代的秘鲁中,看到了极权辐射到更远处的将来,也为自己的麻木和无力感到羞愧。
长篇小说的好处就是有充分的空间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经历、故事、思想会以中低频的几率出现在生活的所有角落里。
掩卷后,我一直无法理解圣地亚哥的矛盾,也无法理解安布罗修的懦弱胆小。
圣地亚哥的处境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两面性:一方面,他聪明,他看破世态,看到政治、亲情、爱情底下的阴暗,他有反抗精神,对宗教、资产阶级、极权统治不满,向往革命,敢于与资产阶级决裂;另一方面,他怯懦,遇到困难就逃避,逃避爱情、亲情、友情、革命、信仰,他看到极权压制下毫无希望的革命,就放弃信仰,一生碌碌无为,他想坚持正义又放不下亲情,想坚定信念又无法彻底决裂。
“倒霉”是他喜欢用的字眼,它概括了一个知识分子毫无出路的情绪,也概括了整个秘鲁社会的现实。
在小说的后部,读到圣地亚哥对波佩耶说他已不再关注政治新闻时,我一下就明白了圣地亚哥堕落的根源:在一个彻底由腐败官僚制度侵蚀的国度里,任何新闻媒体都无法保证公信力,尤其是政治类新闻。
如果,作为公证的新闻媒体无法保持其公信力,还有什么是可相信的?人民的力量要通过什么形式来凝聚?正义如何得以伸张?在人的思想无法得到自由,政见无法公平竞争时,一切的斗争都失去了意义,要么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么选择浑浑噩噩,把头埋进沙里当鸵鸟。
很明显,圣地亚哥是后者。
我隐隐觉得,在圣地亚哥这个不讨喜的人物形象背后,藏着现代人许多无可奈何的悲叹,于是我竭力想弄清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倒霉”,什么时候开始想当鸵鸟。
“那一夜,我没睡着觉,我敢肯定阿伊达也没睡着,哈柯沃也没睡着,我觉得所有的大门都为我敞着,但是后来不知何时又都对我关上了。
”圣地亚哥与家庭的决裂从入学当天遇见阿伊达和哈柯沃时就开始了。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4.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教学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搓捻、惭愧”等词的读音,熟记“绽、慨”等字的字形;理解“奥秘、企盼、恍然大悟”等词语的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那么,如何能再塑生命呢?要怎样做,才能将生命重新塑造呢?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追问,走进课文,倾听海伦·凯勒的人生故事,看看她的生命又是如何被重新塑造的。
教师板书课题:10*再塑生命的人(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课件展示作者海伦·凯勒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4)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是想昭示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她出生后19个月被重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最后嘴巴也不会说话了。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一、教学要求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思考文学对人生、社会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3. 了解巴尔加斯·略萨的作品及创作风格。
二、学习要点1.解题关键字文学与人生;巴尔加斯·略萨,拉美作家代表人物之一,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内容提示巴尔加斯·略萨的《文学与人生》是一篇雄辩滔滔的论说文。
文章从阅读现状出发,提出文学是与人生、社会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精神活动,因为文学不仅“是在民主现代的社会里培养公民、培养自由人不可替代的活动”,而且一个没有文学的社会“注定会从精神上变得野蛮起来,注定会危及社会本身的自由。
”它触及了当前社会的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商品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几乎占据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的今天,人们,尤其是年青人越来越多地依赖和沉迷于视听媒体,文学(它的载体就是书籍)会不会消失?未来的人类真的会像比尔·盖茨所预言的那样将只从屏幕上阅读了吗?三、作者生平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位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
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甚至曾竞选过秘鲁总统。
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
因“他对权力结构描绘,以及他那反抗、起义、失败的犀利印象”获颁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
巴尔加斯·略萨1936年生于秘鲁,成长于玻利维亚,1946年随家人搬回秘鲁。
1959年,巴尔加斯·略萨移居巴黎,任职于法新社及法国国家电视台。
其后,曾在美国、南美与欧洲多所大学讲学,目前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
1990年,巴尔加斯·略萨参与秘鲁总统竞选,在遭受了三年不断的死亡威胁后,最终输给了秘鲁前总统阿尔韦托·藤森。
1993年,巴尔加斯·略萨转入西班牙籍。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板书设计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教学反思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样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
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评价,积极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
这样,他们在交流时才会毫无束缚,畅所欲言,进而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2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4.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5.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1.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2.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图片引入: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育活动吗?(跳水)你们喜欢看跳水吗?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走近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
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命审题单位:武汉六中语文学科组审题单位:圆创教育研究中心武汉市第一中学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1日上午8:00—10:30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属于在认识和实践、言论和行为相结合的基础上,展示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它的主体是民族、国家、政党及其成员。
有三层内涵:一是文化自知。
领悟自身历史发展精髓,尊重自身优良传统禀赋,肯定自身有价值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自信的前提,是要知道昨天创造了什么样的文化,今天承享着什么样的文化,明天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自知,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自觉。
二是文化自行。
努力在日常行为和社会实践中从容躬行和实践被自己认可的文化规范,具体展示其风貌特征。
文化自信不只是个理论认识问题,自信的表现也不光在如何讲、怎样看,关键还在怎样行。
文化犹如空气,人们时时呼吸而不觉,对某种文化的自信,必然潜移默化于做人做事的态度和风格当中。
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三是文化自新。
文化自信与重复式的墨守成规不是一回事情。
要根据时代条件、与时俱进地对既有文化规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贵,在于它能激发原有文化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由此,文化自信不是固定人群对既有文化规范的被动承担,而是一种科学态度。
略萨的生平及创作-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略萨的生平及创作巴尔加斯·略萨于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南部亚雷基帕省首府亚雷基帕市的一个中产家庭。
父亲Ernesto VargasMaldonado,母亲Dora LlosaUreta。
父母在略萨出生前数月即离异。
其父后来承认自己与一德籍女性有染,后与之结婚,因此略萨还有两个异母兄弟。
1937年1岁多时跟妈妈随祖父一家人移居玻利维亚的科恰邦巴(Cochabamba),在那里度过了幼年时光。
略萨的祖父拥有一棉种植园,为略萨及其母提供的要经济支持。
家人不愿对略萨解释父母离异一事,只好谎称其父已亡。
1946年略萨祖父因公被派回秘鲁皮乌拉省省政府皮乌拉(Piura)市,于是举家迁回秘鲁;略萨就读于一所宗教小学——萨莱西诺学院(Colegio Salesiano)。
同年,略萨又随母亲移居首都利马。
也就是在这里,略萨在出生十年后终于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父母随后复合,一家人住到了利马郊区,略萨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光。
1947到1949年间,略萨就读于天主教中学拉萨叶学校(又译萨勒学校)。
略萨14岁时,父亲将其送往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就读(1950-1952);毕业前一年,又做起了报社的实习记者。
最后,略萨从军校退学,并在皮乌拉省的国立圣米盖尔中学完成中学学业。
此间,略萨为当地的《工业报》撰稿;作家的第一部剧本《印加航班》也被搬上舞台。
1953年略萨在拉美最古老高校——利马的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双主修文学与法律,并供职两家报社。
1957年第一次出版短篇小说《领袖》和《祖父》,标志着作家文学生涯的开始。
本科毕业后入同校语言学研究所做研究生,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诗人鲁文·达里奥(Rubén Dario)的学位论文(《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Bases para una interpretación de Rubén Darío)获文学(语言学)学位,同年获奖学金赴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深造。
马-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马-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马-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1936 ),当代秘鲁作家,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第二大城市阿列基帕。
博尔赫斯的虚构
博尔赫斯的虚构*马·巴尔加斯·略萨【专题名称】外国文学研究【专题号】J4【复印期号】1998年01期【原文出处】《世界文学》(京)1997年06期第149~162页【作者简介】[秘鲁-西班牙]马·巴尔加斯·略萨当我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曾经狂热地阅读萨特的作品,由衷地相信他断言作家应对时代和社会有所承诺的论点。
诸如,“话语即是行动”,写作也是对历史采取行动等等。
现在是1987年,类似的想法可能会令人觉得天真或者感到厌倦,——因为我们对文学的功能和历史本身正经历着一场怀疑的风暴——但是在50年代,世界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文学应该对此有所贡献的想法,曾经让我们许多人认为是有说服力的和令人振奋的。
这时,博尔赫斯的威望开始超越《南方》杂志和阿根廷追随者的小圈子。
在拉丁美洲一些城市的文坛上,出现了一群群争先恐后、寻宝似地寻找博尔赫斯稀有版本的虔诚信徒,他们能背诵博尔赫斯短篇小说中的一系列故事——尤其是优美至极的《阿莱夫》,纷纷把博尔赫斯的老虎、迷宫、面具、镜子、匕首以及令人吃惊的形容词和副词借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在利马,第一个追随博尔赫斯的是我的朋友和同龄人,我们那时一起分享读书的喜悦和文学之梦。
博尔赫斯是我们无穷无尽地争论的话题。
对我来说,博尔赫斯堪称以化学的纯粹方式代表着萨特早已教导我要仇恨的全部东西:他是一个躲进书本和幻想天地里逃避世界和现实的艺术家;他是一个傲视政治、历史和现实的作家,他甚至公开怀疑现实,嘲笑一切非文学的东西;他是个不仅讽刺左派的教条和乌托邦思想,而且把自己嘲弄传统观念的想法实行到了一个极端的知识分子:加入保守党,其理由是嘲弄性的:绅士们特别愿意投入到失败的事业中去。
在我们的多次争论中,我使出浑身解数,以萨特式的刻薄极力要证明:一个按照博尔赫斯那样写作、说话和行事的知识分子,某种程度上应该对世界上种种不公正、不公平和不公道的社会现象负部分责任;他的小说和诗歌只是一些“响亮但空洞的大话”,将会由历史—这个进步人士根据自己的标准,如同刽子手挥舞刀斧、赌徒甩出做了记号的纸牌、魔术师作出迷人的手势一样,挥动着这个可怕而铁面无私的大写的历史一给予惩处。
《百年孤独(节选)》测试卷(含答案)
《百年孤独(节选)》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喧扬碍事搁置兴高采烈B.氛围茫然发髻密不示人C.狡黠遏制牛犊无所事事D.安息锤练聋哑呱呱坠地2.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阳春三月,盐渎公园,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阑珊,我们几个小伙伴徜徉其间,时时感受到大自然那盎然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
B.《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我永远都无法忘记《百年孤独》带给我的美妙的阅读体验,那些翻云覆雨、时空倒错的想象和叙事。
C.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可谓半斤八两,都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在《舌尖1》凭单纯的美食获得成功后,《舌尖2》想当然地认为仅靠单纯的美食已经不够,还需要美食背后动人的故事,于是开始喧宾夺主,将美食节目拍成了亲情故事。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石洞村始建于清光绪元年。
( ),故被称为“珍珠洞”。
该洞弯曲延伸数千米,洞中有水、水中有洞,奇特的自然景观让人击节赞赏,堪称“苗乡屏边第一洞”。
A.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立在村旁,其洞壁砂石奇特,光线照射其上仿佛漫天珍珠闪闪发光B.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立在村旁,其洞壁砂石奇特,闪闪发光,光线照射仿佛漫天珍珠C.村旁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其洞壁砂石奇特,光线照射其上仿佛漫天珍珠闪闪发光D.村旁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其洞壁砂石奇特,闪闪发光,光线照射仿佛漫天珍珠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mào) 逾越(yú) 扎营(zā) 煎熬(áo)B.校准(jiào) 魁伟(kuí) 怪癖(pǐ) 跋涉(bá)C.蹉跎(cuō) 氛围(fèn) 愧疚(kuì) 扳倒(bān)D.滑稽(jī) 杜撰(zhuàn) 辗转(zhǎn) 铁砧(zhān)5.下列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一进门说了一声:“大伙儿都在等着你们呢!”就飞也似的跑开了。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文学性文本阅读
9 文学性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时间:40分钟(一) 读书如“熬粥”赵畅①我喜好喝粥, 是母亲培养的, 因为母亲熬得一手好粥。
孩提时我曾问母亲何以熬一锅好粥, 她告诉我: “粥是熬出来的, 熬粥有三要素, 即好米、文火、持续。
”熬粥之妙, 令我想起读书。
②________ 经典好书, 如同“好米”。
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 它们总是超越时代, 历久弥新。
读经典, 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 从与高贵心灵的对话中得到陶冶。
作家略萨说: “如果一个人不读书, 或者很少读书, 或者只读‘垃圾书’, 他可能会说话, 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儿事情, 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
不仅是词汇的限制, 同时也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 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
”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 一个常读好书的人, 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③________ 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 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读书须用“文火”, 好似老牛吃草, 不慌不忙, 细细咀嚼。
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 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 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 它意味着什么, 你暂时还不知道, 你只是向往。
然后, 你打开书本, 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
如果说, 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 那么, 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
按高尔基的说法, 阅读就是向你“打开了一扇扇通向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
只是别忙, 须从容读。
从容读, 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________ 不能心血来潮, 高兴时没日没夜地读, 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
真要读书, 须善耐寂寞, 甘守孤独。
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孤独, 你就感到厌烦无味, 就与读书渐离渐远。
坚持读书, 须有定力。
在这方面, 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
据他的友人回忆, 陈寅恪在德国留学期间, 心思纯正, 始终专注于读书学习, 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 终成大师。
专题5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10)-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诺贝尔文学奖
专题5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10)一、作者及作品简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
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
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
Mario是名字,Vargas(巴尔加斯)是父亲的姓,Llosa(略萨)是母亲的姓,分别代表Mario父亲和母亲的家族。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略萨的第一部小说《城市与狗》获得1962年简明丛书奖和1963年西班牙文学批评奖。
《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
1965年他的第二部小说《绿房子》问世,并获得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和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1972年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成为第2位得主)。
特别是后来又发表了小说《酒吧长谈》、《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世界末日之战》、《公山羊的节日》《天堂在另一个街角》和《坏女孩的恶作剧》等。
1987年,略萨曾回到秘鲁组建新政党“自由运动组织”,主张全面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
1989年,略萨参加秘鲁总统大选,最终惜败于藤森。
日后,在回忆录《水中鱼》中,他反思道:现在看来,没能获胜意味着一种精神解脱,可当时真是刺痛了我的心。
然而,正是此次败选,让他坚定了对写作的信仰,“我要设法通过我的写作参与政治。
”二、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演讲词从我的孩童时期起,我便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前往巴黎,法国文学曾那样令我心醉神迷,以至我一直坚信,只有前去巴黎,与巴尔扎克、司汤达、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呼吸相同的空气之后,我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
若我不离开秘鲁,我将永远只能做一个在节庆周末给大家找找乐子的三流写作者。
事实上,法国确实令我受益匪浅,法国的文化对我的教育令我终身难忘。
11《百年孤独(节选)》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③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远远地就能望见一座高崖上錾刻着“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亮白如新,蔚为壮观。
④尽管《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观众好评如潮,但是仍有人对它恶意攻击,演员们对此拍手称快,纷纷揭露攻击者的险恶用心。
(摘自《高中生》2018年31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等信的马尔克斯”为题,向读者讲述了一个“等待”的故事。这里的“等信”既是马尔克斯在等别人给他寄钱,更是在等待希望。
B.文章结尾交代二十多年后,获得诺贝尔奖的马尔克斯专门回小旅馆还房租和利息的事,目的只是强调马尔克斯的诚信以及房东的善良。
鲨鱼放开了大鱼,身子朝下溜,临死还吞下了咬下来的鱼肉。《老人与海》
12.阅读下面《老人与海》中语句,分析桑迪亚哥这一人物形象。
老人系紧帆脚索,卡住舵柄然后拿起绑上了刀子的船桨,尽量轻地举起来,因为双手疼得不听使唤了。接着,他张开手,轻轻地握住船桨,双手松弛下来。他又紧紧地攥起手,让它们忍着疼痛不畏惧,一面看着鲨鱼游过来。《老人与海》
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城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不择手段竞争等。略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公羊的节日》体现了他对拉美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小说通过杜撰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将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魔鬼般的独裁时代,批驳得淋漓尽致。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
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这是略萨的理想。
略萨,秘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略萨现在真的很痛苦,他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现在很多人来采访他,特别是新闻界,采访是无休止的,不让我好好地安静地生活,不让我好好地工作,总是有记者来问那些我不想回答的问题.有时候我想逃到岛上去生活,在没有记者的地方生活。
略萨说,他也当过记者,所以理解他们。
但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一个作者成了一个受难者.名气,是一件不可逆的事,你一旦拥有了,想抛弃它,比登天还难。
报纸上有你的名字,口碑里传颂着你的故事,人人以你的成功作为自己的榜样。
想让“自己变得没有名气”与“让自己变得有名气”相比,后者反而容易得多。
因为让“自己变得有名气"的途径实在太多了,写本书炒作,拍部电影加点绯闻,玩玩“不雅照"“车震门”,与名人打场笔墨官司等等,甚至学学“郭美美”和“把微博当QQ 的局长”,大无畏地“无知",自己就有名气了。
但是,成了名人后想让自己没有名气,那就难了。
只能依靠时间磨灭一切。
一个人要让自己的名气变得小些,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臭名,当然让人避之不及;一种是心灵英雄,他只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无欲无求,自成一体,自得其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么“名利”便是浮云。
略萨说,1996年他第一次来中国,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也没有记者来报道他,他以一个纯粹的旅游观光者的身份细细品味中国古老文明的风情韵致,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但15年后,他再来中国,发现一切都变了,这件事变得那么的不好玩了。
对于一个不喜欢名气的人来说,名气何来美妙,反而成了一场灾难。
麦家也是。
他是我的同乡。
四年前,我从杭州去四川九寨沟,路过成都,拜访了麦家。
他住在一个旧旧的生活小区里,把自己关在一个阁楼里写作,写作对于他来说非常快乐。
那时他的名气并不大,也没有想过以后会得茅盾文学奖,也不知道以后自己的小说版权可以卖到一千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略萨:伟大的文学让生活更美好
昨天上午,当头发雪白,西装笔挺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风度翩翩地走上讲台,座无虚席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讲堂里立即涌起了巨大的声浪。
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用掌声和欢呼声表达着他们的期待——面对这样一位在去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以及这场题为《一个作家的证词》的演讲,人们无法不感到好奇,他究竟会吐露出什么样的心声或观点?
演讲伊始,略萨的思绪便飘回到了遥远的玻利维亚。
童年时,他从出生地秘鲁搬到了这里,在一个名叫科查班巴的小城,度过了整整十年天堂般的时光。
从5岁开始,略萨便学会了识字看书。
回想当年的这一壮举,他说这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那时他几乎读遍了周围所有的小说,这让他进入到了“扑朔迷离的不同时空的世界”。
一个令略萨印象深刻的细节是:“读《基督山伯爵》时,当看到基督山伯爵死了的时候,我泣不成声。
”再后来书看得多了,他开始对许多世界名著的故事结局感到不满;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动手改变故事的结局。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举动,让他细心的母亲发现了儿子当作家的天赋。
略萨认为,在所有的作家当中,萨特和福克纳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作家,他甚至尊称他们为“老师”。
“我的《城市与狗》《绿房子》《酒吧长谈》都体现了这两位伟大作家对我的影响。
”
“萨特说,文学负有社会责任,不应该脱离社会,文学是一种行动的方式。
”略萨至今仍对这段名言记忆犹新,他深深地迷恋于“文学是一种行动方式”的铿锵表述,并且因此坚信,文学要唤醒人们的意识,文学要面对社会问题,而且要解决问题。
福克纳则教会了略萨如何丰富自己的文学形式。
“福克纳文学形式多样,狂野的语汇,节奏和张力的掌握,丰富多彩的颜色,饱满的情感,时空顺序的组织,结构的串联,故事的描述,就像是叙述性的建筑。
”他坦言,自己的《城市与狗》、《绿房子》等早期作品,无不受到福克纳的影响。
作为一位新结构主义大师,略萨的很多小说荒诞色彩颇浓,而叙事手法也非常跳跃。
不过他声称,自己的小说题材都是自然产生的,“是题材选择了我,而不是我选择了题材。
”
比如著名的《胡利娅姨妈和作家》,其中的部分情节来源于他在秘鲁当记者时遭遇的真人真事,但略萨在其加入到纯粹靠想象力编造出的故事之中,将现实与想象力相结合,结果发现了新的创作手段。
“文学不可能纯粹、完全、客观表现现实,不可能把现实完全移植进去。
”他由此得出一个令人瞠目的结论,“小说不仅仅是为了说实话,也是为说谎话。
”
因为受到萨特的影响,略萨早先总是回避用幽默的笔触去写作,他一直认为,“严肃文学不应该让人捧腹大笑。
”但在上世纪60年代,他偶然发现了一个颇为荒诞的故事,但是如果“严肃地讲这个故事,大家不会相信,一定会觉得虚假,是人为编造的。
如果你想别人相信你的故事,有说服力,去说服那些读者,就必须要让读者发笑、微笑、捧腹大笑。
”于是,他开始尝试着用幽默的笔法去写作,结果便创作出赫赫有名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
在他看来,文学是一个公民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工具。
“人不能只活在
自己的世界中,而应该想办法到达别人的心灵,穿过语言、穿过文化,了解别的习俗、别的文化、别的信仰。
”略萨说,当今社会,专业化让人们隔行如隔山,沟通起来更加困难,“但文学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打破专业化隔离,让不同的人找到相通的地方。
”
略萨告诉读者,看文学作品其实并不是浪费时间,“相反,文学阅读为自己树立批判精神,它是减少现实世界对人造成粗暴干预的有效方式。
”他甚至觉得,当人们迷茫时,可以通过阅读文学寻找答案,“伟大的文学应该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
”
(摘自《北京日报》,有删改)1.文中说“这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那么略萨说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说?(4分)
2.略萨认为,萨特和福克纳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作家,甚至尊称他们为“老师”。
请说说两位伟大的作家对略萨各有哪些影响。
(6分)
3.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的句子“小说不仅仅是为了说实话,也是为说谎话”的含义。
(4分)
4.请联系文本,说说你对“伟大的文学让生活得更美好”的理解。
(6分)
答案:
1.最重要的事是略萨5岁时便学会了识字看书。
因为他由此开始大量的阅读小说,并为名著改结尾,从而进入了写作世界。
2.①萨特的“文学是一种行动的方式”的观点影响着略萨,使他坚信文学要唤醒人们的意识,要面对社会问题,而且要解决问题。
②福克纳的“叙述性的建筑”般的表现形式影响和丰富了略萨的文学形式
3.含义:小说既要运用写实的手法反映客观现实,也要运用幽默的笔法,凭借相像虚构故事,将现实和相像结合。
4.①文学能让人了解别的习俗、文化和信仰,抵达他人的心灵。
②文学能打破专业限制,让不同的人找到相通的地方。
③文学阅读能为人们树立批判精神,有效减少现实世界对人们造成的粗暴干预。
④文学阅读能使迷茫的人们寻找到答案。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