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妹主任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名老中医治慢性盆腔炎的经验
名老中医治慢性盆腔炎的经验
名老中医治慢性盆腔炎的经验:
1、多喝水:每天喝8杯以上的温开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喝几杯冷水,这样可以刺激消化系统,促进体内毒素和废物的排泄。
2、温敷:用温水浸泡布料,放在盆腔周围,每天温敷2-3次,每次15-20分钟。
3、中草药:使用中草药来改善肠道功能,以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升,以此达到抗炎的目的。
4、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穴位来改善血液循环,提升人体免疫力,以此达到抗炎的目的。
5、合理饮食:要注意饮食的搭配,避免吃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不利的食物,如辛辣刺激、油炸、垃圾食品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案例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案例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案例:
患者张女士,31岁,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半年,月经色重,白带多且带黄,有腥味,头晕心悸,舌质淡白,舌苔白厚,尿频,手脚冰凉。
经过彩超诊断,确定为盆腔炎和宫颈糜烂。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余邪未尽、淤积胞宫,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受损,从而引起经、带诸症。
针对张女士的症状,中医采用活血化瘀调经的方法进行调理。
经过3个多月的综合调理,张女士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到医院进行复查已经痊愈。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一定要寻找正规渠道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确保安全有效。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常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或失去治疗时机转化而来。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炎症比较顽固,西药抗生素治疗常达不到远期疗效,易产生耐药性或药物毒副作用,给患者增加精神上、经济上的负担。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结合祖国医学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理论,把本病分成: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三型,并拟了清热活血、行气活血、温经活血三个活血汤剂进行对症治疗,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1 、湿热瘀结型:临床症状常见低热或无热,腰酸腹痛,行经或劳累时加重,月经先期或经期延长,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带下赤白或色黄秽臭,胸闷纳差,口干心烦,多梦易醒,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用清热活血汤:双花10~20g,连翘10~15g,公英15g,丹皮10g,赤芍10g,红藤12g,虎杖12g,生地15g,桃仁6g,益母草12g,车前子12g,土茯苓15g。
经期延长、经血淋漓不绝者减桃仁,加黄芪15g,白术12g,仙鹤草12g,升麻6g,柴胡9g,甘草9g。
2、血瘀气滞型:症见腹痛拒按经期加重,腰酸腿软,腹部可触及包块,白带量多色黄赤,舌质紫暗或边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B 超检查示:盆腔或附件区有炎症性包块。
治宜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用行气活血汤:香附12g,木香9g,郁金9g,桃仁9g,红花9g,元胡9g,丹参9g,路路通12g,鸡血藤15g,皂刺12g,当归12g,川芎12g,益母草10g,牡蛎12g,山甲9g。
3、寒湿凝滞型:症见小腹胀痛,腰骶酸痛,行经或劳累时更甚,小腹及四肢有冷感,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或经闭不行,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用温经活血汤:小茴香10g,干姜9g,制乳香9g,制没药9g,桃仁9g,当归12g,乌药6g,香附9g,元胡9g,川楝子12g,五灵脂9g,三棱6g,莪术6g,牛膝9g。
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引言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常见于女性。
传统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体内寒湿或湿热等病邪所致,具有反复发作、症状多样化的特点。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艾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定。
常用的中药有:1.温经活血类:如丹参、川芎、红花等,能够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症状。
2.清热利湿类:如茵陈蒿、石韦、金银花等,能够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有助于排除湿热病邪。
3.补脾益肾类:如黄芪、党参、山药等,能够补益脾肾,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康复进程。
4.散寒化湿类:如独活、苍术、陈皮等,能够祛寒化湿、舒筋活络,改善盆腔局部的寒湿环境。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
同时,中药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食物、寒凉食物的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常用辅助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针灸疗法的具体操作应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见效。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中医特色疗法,适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艾灸疗法通过燃烧艾绒,将热量传递到人体特定的穴位上,起到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关元、气海、足三里等。
艾灸疗法的操作相对简单,可以自行进行,但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避免烫伤的发生。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机体的作用。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推拿按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按、推等。
推拿按摩的具体操作应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见效。
根治慢性盆腔炎的偏方
根治慢性盆腔炎的偏方1、需食清淡易消化食品,如赤小豆、绿豆、东瓜、扁豆、马齿苋等,应食具有活血理气散结之功效食品,如山楂、桃仁、果丹皮、橘核、橘皮、玫瑰花、金橘等。
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猪肉、鸭、鹅和鹌鹑等。
2、禁食生冷之物如冷饮、瓜果等,忌食辛辣温热、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狗肉、公鸡等。
不宜食肥腻、寒凉黏滞食品。
如肥肉、蟹、田螺、腌腊制品等。
3、杜绝各种感染途径,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做到专人专盆,切不可用手掏洗阴道内,也不可用热水、肥皂等洗外阴。
盆腔炎时白带量多,质粘稠,所以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
4、要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质、色、味。
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臭秽味者,说明病情较重,如白带由黄转白(或浅黄),量由多变少,味趋于正常(微酸味)说明病情有所好转。
5、月经期、人流术后及上、取环等妇科手术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洗桑那浴,要勤换卫生巾,因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机而入,造成感染。
1、杜绝各种感染途径,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做到专人专盆,切不可用手掏洗阴道内,也不可用热水、肥皂等洗外阴。
盆腔炎时白带量多,质粘稠,所以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
2、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并观察大便的性状。
若见便中带脓或有里急后重感,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防盆腔脓肿溃破肠壁,造成急性腹膜炎。
3、盆腔炎病人要注意饮食调护,要加强营养。
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对高热伤津的病人可给予梨汁或苹果汁、西瓜汁等饮用,但不可冰镇后饮用。
4、白带色黄、量多、质稠的患者属湿热证,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
少腹冷痛、怕凉,腰酸疼的患者,属寒凝气滞型,则在饮食上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元肉等温热性食物。
五心烦热、腰痛者多属肾阴虚,可食肉蛋类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强壮。
5、月经期、人流术后及上、取环等妇科手术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洗桑那浴,要勤换卫生巾,因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机而入,造成感染。
老中医治妇科疾病经验方【转载】
老中医治妇科疾病经验方【转载】老中医治妇科疾病经验方叶腾辉,全国名中医师,承蜀中近代名中医巫镜明,深谙《内经》、《难经》,并对《伤寒》、《金匮》有很深的造诣。
叶老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医术精湛,学验俱丰,我们来看看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方。
一、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指中青年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肿块,临床表现为乳房周期性疼痛(常与月经周期有关),一侧或两侧乳房内可扪及结节或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常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等,属中医“乳癖”范畴。
叶老认为,本病应以舒肝行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调理冲任为治疗大法。
经时调血疏肝,方以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经后以乳癖方加减。
乳癖方中皂角刺、浙贝母、法半夏软坚散结,香附、川楝行气疏肝,乳香、没药活血化瘀。
若经前乳房胀痛,合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若乳房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加三棱、莪术,或合失笑散;若乳络不通,加炮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若结节难消,加夏枯草、昆布、海藻、牡蛎。
典型病例:周某,女,46岁。
患者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右侧乳房不适。
B超示:右侧乳头外象限可见一回声结节,大小约8毫米X4.6毫米。
西医诊断为“乳腺增生”,并给予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病情未改善,遂求治于叶老。
症见:口渴,经前1—3天乳房胀痛,经时伴腰痛,经量、色、质如常,舌质稍胖,色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诊断:乳癖。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痰凝,,治宜疏肝行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处方:乳癖方加减。
枳壳、香附各15克,柴胡、青皮、皂角刺、乳香、没药、川楝、知母、黄柏扦10克,浙贝母、半夏、川芎各12克,白芍2()克,炮山甲6克,蒲公英20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共5剂。
二诊:患者诉乳房胀痛较前减轻,触之仍行疼痛感,口渴,舌质稍胖,色淡红,苔薄白,脉沉略弦。
处方:上方去知母、黄柏,加五灵脂、元胡各10克,草豆蔻3克。
后以此方加减,共服51剂。
患者症状箍本消失,B超示:回声结节大小约5.4毫米X2.8毫米。
浅谈慢性盆腔炎的治疗经验
浅谈慢性盆腔炎的治疗经验笔者先后师承王子瑜、郭志强、肖承宗、吕仁和几位中医大家学习,受益匪浅,现撷其要旨介绍如下:1.清热利湿,行气止痛法:适用于湿热阻滞之慢性输卵管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病程缠绵,日久不愈,湿热蕴结,冲任胞宫,阻塞气机,伤及任带,故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少腹胀痛。
肝气不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阻滞之象。
柴胡10 克、枳实15克、赤白芍各10克、甘草6克、鱼腥草15克、土茯苓15克。
王子瑜经验方加味四逆散而成。
方中柴胡枢转气机,透达郁热,枳实配柴胡升清降邪,调理气机;赤、白芍敛阴和血;甘草和中,与芍药同用,缓解舒挛;鱼腥草、土茯苓这一对药,鱼腥草清热解毒见长,土茯苓利湿解毒功胜,两药合用,热毒可清,湿有去路。
若下秽臭异常者加墓头回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若带下量多色黄者加生薏米30克、黄柏10克;若少腹部胀痛者加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
2.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法:适用于气滞血瘀之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慢性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七情内伤,脏气不宣,肝气郁结,或外感湿热之邪,余毒未清,滞留于冲任胞宫,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脉络不通则少腹部坠胀而痛,月经前后加重;经期瘀血下行则经血量多有块;气血瘀结,带脉失约则带下量多;胞络闭阻则婚久不孕;肝气不疏,肝经阻滞,则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皆为气滞血瘀之象。
丹参20克、赤芍15克、牡丹皮10克、乌药15克、香附9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桃仁15克、败酱草30克、当归9克。
罗元恺经验方丹芍活血行气汤。
方中乌药、香附、川楝子理气行滞;丹参、赤芍、牡丹皮、桃仁、当归活血化瘀;延胡索化瘀止痛;佐以败酱草清湿热解余毒。
若瘀滞明显者,腹痛较剧:可加五灵脂10克、没药10克;若带下量多:加生薏米30克、白芷12克;若低热起伏:加蒲公英15克、黄柏10克;若大便干结者:加生地黄25克;若小便短涩者:加车前草30克、生薏米30克;若输卵管阻塞者:加青皮10克、路路通15克、穿破石15克,(或王不留行15克);若腹部包块明显者:加文术、三棱各10克;若体虚者:去桃仁,加首乌15克、鸡血藤20克;若胸胁乳房胀痛:加郁金12克、青皮10克;若偏于寒者,加小茴香10克、桂枝12克;3.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法:适用于寒湿凝滞证之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积水、慢性输卵管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慢性输卵管卵巢囊肿。
叶玉妹主任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叶玉妹主任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摘要:慢性盆腔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治疗后容易复发,给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
其基本病机是日久耗伤气血,虚实夹杂。
与妇女行经、妊娠、产后,胞脉开放密切相关。
以“攻补结合”为治疗原则,釆用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药;名医经验;叶玉妹;Abstrat: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frequently encountered disease in women, long course of disease, easy relapse after treatment, b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life. Its basic pathogenesis is long time consumption of qi and blood, factors. With menstruation,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women, closely related to cell pulse open. With "attack in which" for 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the calculation of evil spirits, and on the centralizer treatment.Keyword: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 Ye Yumei;慢性盆腔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女性内生殖器、盆腔腹膜及周围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普遍是因为患者在患有急性盆腔炎后未能进行彻底治疗而使病情迁延所导致,部分是因为患者体质较弱而未经过急性盆腔炎而直接发展成慢性盆腔炎[1]。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临床研究
叶茶香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4(000)020
【摘要】目的: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叶茶香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婺源 333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的疗效评价
2.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临床观察
4.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5.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盆腔炎二号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8
盆藏炎二号方治疗漫挂盆藏旋的稿庶研究
渐积成瘾。 困素芳簿轴”认为零痪系镌弩气及冷任、弩虚翳罄赝致。 藿淑君等绉’认为本瘸究萁原因,多困滢燕下滚,湿毒蕴结,损及任带二辣,瘀绪脆
中,导致气舷失和,胞络受阻,气滞舭瘀,日久结为瘸瘕,阻滞气机,不通则痛。 张玉蓉婶‘3n认为本瘸的发生主要谢以下两方面因素:一为正气日虚,如经期血室正
慢性炎瘢导致盆腔瘀觚,患者常有月经增多;导致输卵管粘涟阻塞时,患辫可有不 孕。 2.2、钵征(妇科内诊):
子宫常照后倾后屈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 触到呈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 盆楚一爨或疆辍齄及囊瞧耱辏,活动多受隈{若为簸靛结缔组织炎薅,予富一镶竣嚣铡 有片状增厚、压痛,富骶韧带常增褪、变硬,有触痛。 2_3、诊断:
2、症状体征及诊断
2.1、症状。 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以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为主,有时仅有低热,易感疲
倦。由于病壤嚣重闻较长,部分患者可京謇枣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摄、冈身不适、失眠等, 当患者抵挠力差露,亦蠢急往或亚急瞧麓幸筝。疆槛炎症形成静瘢痰粘连竣及黧麓充盘, 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底部酸瘸,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缀前后加剧。
蒋利亚等“’认为本瘸发病机理是凝与瘀互结,娥气滞血瘀,久则肾虚血瘀,阻滞胞 脉、胞络,损伤冲任胞害而发病。
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中西医同行解难题!
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中西医同行解难题!发布时间:2021-03-16T06:58:03.986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8期作者:余东宏[导读] 盆腔炎是以女性上生殖道细菌感染为基础病理,以腰腹部疼痛/坠胀、白带/月经异常、尿频/尿急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妇科疾病。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妇女盆腔炎的发病率高达40%,已成为威胁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素。
余东宏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中心卫生院 615502盆腔炎是以女性上生殖道细菌感染为基础病理,以腰腹部疼痛/坠胀、白带/月经异常、尿频/尿急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妇科疾病。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妇女盆腔炎的发病率高达40%,已成为威胁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素。
目前西医针对抗病的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随着抗生素耐药问题的加剧,单纯抗生素治疗下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患者病程延长,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给女性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以“辨证施治”理论为指导,以“整体康复”为原则,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协同西医可有效发挥“协同互补”的作用,共同解决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的难题。
1什么是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会造成什么危害?慢性盆腔炎是因细菌感染而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及盆腔组织的炎症反应性疾病,病程大于3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包括腰腹部疼痛、坠胀、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及尿频/尿急等,经临床表现、妇科检查、B超等可确诊。
临床上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炎症反应进行性发展下会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包括:(1)进展为慢性盆腔痛。
据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在急性盆腔炎发作后,约有20%的患者遗留成慢性盆腔炎,而慢性盆腔炎患者发作1次,其转化为慢性盆腔痛的风险增加12%,发作3次时其进展为慢性盆腔痛的风险增加67%;(2)导致不孕。
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造成月经不规律,排卵期紊乱,影响受孕;同时,慢性盆腔炎易造成盆腔粘连,引起输卵管炎,甚至引起双侧输卵管狭小,导致卵细胞与精子的结合受阻,进而引发不孕。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偏方最有效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偏方最有效【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慢性盆腔炎。
【偏方组成】当归、丹参、苋实、土茯苓各25克,赤芍、元胡、川楝子、三棱、莪术各15克,山药30克,香附10克。
【用法用量】制成蜜丸,每丸10克。
每日3次,每次1丸。
【加减】湿热瘀结型患者,加黄柏、苦参各15克,寒凝气型患者,加炮姜、茴香各10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共治慢性盆腔炎346例,总有效率94.9%。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慢性盆腔炎。
汪见腰酸,腹痛下坠感,带下量多,色赤或黄,苔黄腻;或见痛经,舌质暗等。
【偏方组成】败酱草、苡米、夏枯草各30克,丹参20克,赤芍、元胡各12克,木香10克。
【用法用量】以上药水煎为500毫升,每次服50毫升,每日服2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30例,治疗效果较好。
【功能主治】清热燥温,活血清带。
主治慢性盆腔炎。
【偏方组成】黄柏12克,苍术12克,生苡米30克,香附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白芍20克,甘草8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养血通络,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慢性盆腔炎。
【偏方组成】当归12克,木通12克,白芍18克,桂枝9克,细辛3克,甘草6克,萆薢15克,蒲公英30克,二花24克,大枣3枚。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1剂水煎2次,取汁400毫升,早晚分服。
10天为1疗程。
1.【病例验证】谷某,女,42 岁。
患者己绝育3年,带下痛经一年余。
近一年来黄白带下气腥味浊,腰腹坠痛,月事错前25天左右色黯质浓,七日方净。
经前感觉会阴及腹部胀痛,状如临盆,苦楚不堪,须用止痛片方能缓解。
其舌正红,苔略黄,脉细弦而数。
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充血,宫颈下唇中糜,附件右侧增厚压痛,宫体大小正常,白带镜检:红血球十,脓球卅,证属湿浊之邪久滞带脉,瘀热互结成为带下,治宜燥湿,清热,利带。
嘱其共服17剂,带下渐少,色转浅淡,腰腹坠痛明显减轻,经期结束可停服镇痛剂。
经方合方论治慢性盆腔炎临证心得
内蒙古 中医药
经方合方论治慢性盆腔炎 临证心得
黄 海超 任 存 霞
摘 要: 本 文 旨在 通过 对慢 性盆腔 炎 的病 因病机 、 治 则治 法 、 当归芍 药散 、 薏 苡附子 败酱 散病 方证 特 点进 行 分析 , 得 出慢性 盆腔 炎应 采芍 药散 合 薏 苡附子败 酱散 为首选 之 方。 关键 词 : 慢 性 盆腔 炎 ; 经方; 合方 ; 当归 芍药散 ; 薏 苡附子败 酱散
中图分 类号 : R 7 1 1 . 3 3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5 ) 0 7 — 0 0 5 2 — 0 1
慢性 盆 腔炎 是妇 科 常 见病 、 多发病, 近年 来 该病 发 病率 有增 高 的趋 势 。现代 医学认 为本病 主要 是 由于分 娩 、 人流 、 产褥 、 宫 腔 内手 术 和经 期抵 抗 力低 下 时 , 病原 体 入侵 感染 而 致 , 包 括慢 性 子 宫 内膜 炎 、 慢性 输 卵管 炎 、 输 卵管 积水 , 慢 性 输 卵管 卵巢 炎 , 输 卵 管卵 巢囊 肿与 慢性 盆腔 结缔 组织 炎 。本 病属 于 祖 国医学 ‘ 带下 ’ 、 ‘ 痛经’ 、‘ 瘕瘕’ 等范 畴 , 是诸 多 内外 因引起 冲 、 任、 带 脉损 伤所致 , 病位 在 胞宫 、 胞脉、 胞络 【 1 】 。笔 者从 事妇 科 临床 多年 , 对 慢性 盆 腔 炎 的治 疗有 独 到 的见 解 , 认为 ‘ ‘ 湿’ 与‘ ’ 是 其重 要 的病 理 因素 , 如何 化 湿 如何 祛瘀 是 药物 起 到疗 效 的关 键 。使 用 经方 当归 芍 药 散合 薏苡 附子败 酱 散治疗 , 疗效 卓著 , 临 证有所 心得 , 滋 述如 下 。 1 中医学 对慢性 盆腔 炎病 因病机 的认 识 慢 性盆 腔炎散 见 于古代 文献 ‘ 带下痛’ 、 ‘ 痛 ’ 、 ‘ 妇 人腹 痛 ’ 、 ‘ ‘ 无 子, ’ 等病 记 述 中 。本 病为 患 者 素体 虚弱 、 摄生 不 慎 , 湿 热邪 毒 乘 虚 内侵 , 邪正 交 争 , 搏结 成瘀 , 瘀 滞胞 宫 、 胞 脉Ⅲ, 以致经 络 闭阻 而发 病 , 血瘀 是本 病病 机 的关键 所在 , 故其 病理 基础 可用 ‘ 湿、 瘀、 虚” 概 括 。一 般证 型 分 为 : 湿 热瘀 结 、 痰瘀 交 阻 、 气虚血瘀 、 气 滞 血瘀 、 寒 凝 血瘀 、 肾 虚 血瘀 等证 『 2 】 。其 中湿 瘀 交 阻最 为 常 见 。本 病 因 湿至 瘀 , 因瘀 又 加重 湿滞 , 瘀 与湿 交结 , 使 得病 情 顽 固 , 缠绵 难愈 , 治 疗 以活血 化 瘀 为主 , 又 因女 子 以血 为本 , 血 得 温则 通 , 久 病 机体 阳气 不 足, 邪 从寒 化 、 湿化 , 故 温阳佐 以利 湿 以清 除体 内余 邪, 使邪 祛湿 退 , 经脉通 畅 , 诸症 自除 。
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对付慢性盆腔炎,国医大师用的是这个方剂!
对付慢性盆腔炎,国医大师用的是这个方剂!导读:女人身上有个“聚宝盆”,它就是盆腔!只可惜,这个“聚宝盆”总是很容易被盆腔炎盯上,无论你是女神,还是女神经……盆腔炎,并不理会你的身份,它或远或近地围绕在你身边,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它缠上!盆腔炎这个黏人的“小妖精”,该怎么制服它?国医大师班秀文有个妙方!清宫解毒饮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班秀文教授经验方,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94例,取得较好疗效。
一、一般资料94例均系门诊病例。
年龄最小18岁,最大48岁,其中22~35岁62例,占66%。
罹病于产后(人工流产、自然流产)54例,占57%。
病程最长5年,最短2个月。
其中4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为结核性盆腔炎。
二、诊断依据临床病例选择具有腹痛、腰骶酸痛、时有低热或带下量多并性状改变者,经妇科检查子宫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呈索条状、肥厚、压痛明显或有炎性包块。
部分患者经B超协诊。
三、治疗方法处方:土茯苓30g,鸡血藤20g,忍冬藤20g,薏苡仁20g,丹参15g,车前草10g,益母草10g,甘草6g。
每天1剂,复煎,分两次服。
腹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如脓,原方加桃仁、鱼腥草、黄柏;发热口渴,加野菊花、连翘;阴痒兼用药渣加白鲜皮、苦参煎水坐盆熏洗;带下量多,色赤白相兼,味臭,盆腔有炎性包块,原方加川楝子、荔枝核、郁金、路路通等;带下夹血丝,加海螵蛸、茜根;阴道瘙痒,加苍耳子、苦参;月经后期,月经量少,不孕,带下量多,色白质黏腻,去忍冬藤、车前草,加王不留行、苍术、香附、皂角刺、胆南星等;腰骶酸痛,腹痛隐隐,带下量少,质黏稠似血非血,伴有心烦少寐、阴道干涩者,去忍冬藤、车前草、益母草,加山茱萸、何首乌、黄精、炙龟板等;腰脊酸痛,小腹胀坠而痛,加桑寄生、杜仲、骨碎补;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加补骨脂、白术、桑螵蛸;带下无痒无臭,加蛇床子、槟榔。
另用药渣加白酒炒热外敷患处腹部相应部位,或用穿破石、细辛、桃仁、皂角刺、三棱、莪术等药研粗末,用水拌湿后装入袋内,隔水蒸30分钟,取出敷患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消癥合剂合止痛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消癥合剂合止痛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叶玉妹;戚庆莲;孙卓君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2(36)1
【摘要】为探讨消合剂合止痛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理 ,将 90例患者随机分成 3组各 30例 ,治疗Ⅰ组 ,用消合剂治疗 ;治疗Ⅱ组 ,用消合剂合止痛酊治
疗 ;对照组 ,用妇科千金片治疗 ;3个月为一疗程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病情程度和疗效的关系、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结果 :治疗Ⅱ组有效率 97% ,与治疗
Ⅰ组 (有效率 80 % )、对照组 (有效率 80 % )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治疗Ⅱ
组重度患者缓解率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其他两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提示消合剂合止痛酊能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总页数】2页(P30-31)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消Zheng合剂;止痛酊;妇科千金片;中医药治疗
【作者】叶玉妹;戚庆莲;孙卓君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913.3
【相关文献】
1.消癥丸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260例临床观察 [J], 李文英
2.消癥丸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60例临床观察 [J], 李跃琴
3.清化止痛消癥汤及中药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 [J], 段文芳;刘飞
4.金刚藤片结合止痛化癥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J], 夏金桃
5.止痛消炎方热敷联合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36例 [J], 周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外治法概况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外治法概况
马玉双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11(32)12
【摘要】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月经失调等病症,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中医药治疗盆腔炎具有明显优势,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又能避免西医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现将近5年来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外治法的进展做一综述.1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吸收总量比口服给药吸收总量高,生物利用度增加,而且能发挥局部用药效应,药物直接渗透至病变部位,能维持较长时间有效药物浓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病灶的吸收;同时药物的温热作用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营养得到改善,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马玉双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医院,天津30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
【相关文献】
1.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概况
2.慢性盆腔炎外治法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3.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进展
4.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进展
5.中医外治法结合慢盆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玉妹主任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发表时间:2016-12-29T14:08:14.8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王归雁
[导读] 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2]。
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学归为“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等范畴。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200137
摘要:慢性盆腔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治疗后容易复发,给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
其基本病机是日久耗伤气血,虚实夹杂。
与妇女行经、妊娠、产后,胞脉开放密切相关。
以“攻补结合”为治疗原则,釆用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药;名医经验;叶玉妹;
Abstrat: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frequently encountered disease in women, long course of disease, easy relapse after treatment, b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life. Its basic pathogenesis is long time consumption of qi and blood, factors. With menstruation,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women, closely related to cell pulse open. With "attack in which" for 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the calculation of evil spirits, and on the centralizer treatment.
Keyword: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 Ye Yumei;
慢性盆腔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女性内生殖器、盆腔腹膜及周围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普遍是因为患者在患有急性盆腔炎后未能进行彻底治疗而使病情迁延所导致,部分是因为患者体质较弱而未经过急性盆腔炎而直接发展成慢性盆腔炎[1]。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下腹痛、腰骶酸胀痛、白带增多等,可伴有低热、月经失调等。
输卵管伴有炎症时,可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物,可伴有轻压痛;盆腔结缔组织发生炎症时,子宫有片状增厚、压痛,下腹部可触及包块。
慢性盆腔炎病程较长、治疗后容易复发,反复发作增加不孕症、异位妊娠的几率。
大多数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2]。
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学归为“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等范畴。
叶玉妹主任医师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精于医理,勤于临床,行医30 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种中医内、妇科疾病,在辨证论治月经病、不孕症、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方面有独到见解,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随师临诊,获益匪浅,现将叶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叶师认为盆腔炎性疾病的基本病机是日久耗伤气血,虚实夹杂的病症。
妇女在行经、妊娠、产后,胞脉开放空虚之时,感受外邪,或外阴不洁,或不禁房事,导致瘀、热、湿三者与冲任气血相互搏结,凝聚难愈。
《金匮要略》:“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诸病源候论》:“若经水未尽而合阴阳,即令妇人血脉挛急,小腹重急支满,??,结牢恶血不除,月水不时,或月前月后,因生积聚”。
《温病条辨》:“热入血室??为邪热陷入,搏结而不行,胸腹少腹必有牵引作痛拒按者”,皆与慢性盆腔炎的描述相近。
《妇人大全良方》提出:“夫妇人小腹疼痛者,此由胞络之间素有风寒,搏于气血,停于小腹,因风虚发动,与血相击,故痛也。
”由此可见当时已认识到寒邪入侵,与气血相搏结、正气虚弱而发病,可导致小腹疼痛,这与由盆腔炎而引起的腹痛类似。
《女科证治约旨》:“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松驰,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
”说明经期、产后女性本身胞脉空虚,若经产期再不注意卫生调摄,湿热之邪乘虚内侵,伤之任带二脉,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带下量多色黄或伴有异味,这与由盆腔炎带下增多的症状很相似。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癥瘕:“多因经脉失于将理,产褥不善调护,内作七情,外感六淫,阴阳劳逸,饮食生冷,遂致营卫不输,新陈干怜,随经败浊,淋露凝滞,为癥为瘕”。
说明那时已认识到癥瘕的形成因产后调护不善,内伤七情、外邪侵入,致气血不畅,外邪与血气夹杂凝滞而成,这些描述与慢性盆腔炎包块类似。
《医贯》:“八脉皆虚肾经,肾气虚损带脉漏下。
白为气虚,赤为火,治法俱以补肾为主”。
古人对本病的病因可归纳为,经期、产后胞宫胞脉开放空虚,外邪入侵,滞于冲任,留于胞宫胞脉,气血受阻,雍滞不同所致。
2 治疗
慢性盆腔炎病程长,容易反复,临床上出现虚虚实实、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叶师以“攻补结合”为治疗原则,釆用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的治疗方法。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痰瘀立论,按清热活血、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创立“慢盆方”,药味精炼,基本组成为:败酱草30g,皂角刺30g,鬼见羽30g,菝葜30g,王不留行30g。
败酱草在组方中为君药,其药性微寒,味辛、苦,能清热解毒排脓,活血消痈。
现代研究表明,败酱草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并可抗病毒;还能防止肝细胞变性,舒通门静脉循环,加速肝细胞再生;皂角刺为臣药,药性辛温,归肝、胃经。
《本草纲目》记载,皂角刺能“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本草崇原》记载,皂角刺能“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等,现代药理试验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凝血和抗肿瘤等作用;菝葜为臣药,药性甘温。
其有祛风湿,利小便,消肿毒作用;鬼箭羽有破血通经、解毒消肿之效,组方中为佐药,中药药理实验认为,鬼箭羽水煎液有一定的调节血脂作用,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浆总胆固醇,调节脂质代谢,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具有降血糖作用;王不留行入肝、胃经。
有镇痛、消炎作用。
王不留行以善于行血知名,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所以叫王不留行,但流血不止者,它又可以止血,在组方中为使药。
五药组方相得益彰,桴鼓即应,以达清热利湿,化瘀软坚之效。
3 有效病案举例
刘某某,女,41岁,职员。
病史:患者有慢性盆腔炎6年,原有子宫内膜增生史,经刮宫后月经延后,曾用黄体酮治疗。
2015年9月17日求治于本处,证见腹胀疼痛,腰酸,经前乳胀,未次月经:2015年9月8日,察其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诊其脉象细。
妇科检查发现附件肿块;子宫+附件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左侧肿块55×51×38mm,子宫直肠积液”。
虑其盆腔炎常源于邪犯冲任,引起冲任损伤,致使湿热和热毒客于冲任和胞宫,故有腹痛、痛经之症状。
故应根据“冲任以通畅为贵”的理论,以清利湿热、清热解毒为治则,有效控制炎症,减少局部充血、水肿与渗出,使气机通畅,冲任疏泄。
法当清热利湿,化瘀软坚。
[处方]败酱草30g,皂角刺30g,鬼见羽30g,菝葜30g,留行子30g,红藤30g,延胡索10g,当归10g,大川芎6g,制香附10g,7剂二诊:(2015年9月24日)
证见小腹胀痛好转,白带不多, 腰酸如折,察其舌质红、舌苔薄白,诊其脉象细。
析该病又呈慢性过程,病延日久,可出现湿热内阻、久而阻络、血瘀痰阻、肝肾不足、脾肾气虚等征候,故后阶段应清热利湿,化瘀软坚,佐以清养调补,杞子、黄精、杜仲以补肾调冲任,使
疗效得以巩固。
[处方]败酱草30g,皂角刺30g,鬼见羽30g,菝葜30g,留行子30g,红藤30g,当归10g,大川芎6g,大生地10g,赤白芍10g(各),杞子10g,黄精10g,杜仲10g,7剂
按语:该患者每周复诊一次,经过五个月治疗,经水调,腹痛缓。
在临床中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炒白术;兼血虚者,加当归、鸡血藤;带下量多色黄者,加黄拍、土茯苓、红藤;肿块明显者,加三棱、莪术、穿山甲;腹痛著者,加徐长卿、炙乳香、炙没药;也可配合盆腔炎外敷方局部用药。
外敷盆腔炎方:红藤15g,败酱草15g,附块15g,白芷15g,白芥子15g,羌活15g,独活15g,防风15g,钻地风25g,透骨草15g,艾叶30g,鸡血藤60g,威灵仙15g,徐长卿30g,土茯苓30g。
用法说明:将上述中药饮片,装入自制纱布或毛巾袋中,缝好,临睡前,放锅内隔水蒸20-30分钟,趁热敷在患处,(刚蒸好温度过高,敷处可垫一条干毛巾)待温度降下取出。
第二天蒸热再用,连续可使用7天。
参考文献:
[1]滕林秋.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12):834-835.
[2]程玲,丁永芬.论盆腔炎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56-58
王归雁(1985-)女汉族籍贯:浙江硕士学位主治医师中医内科
受“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资助(XZ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