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教育】2017届高三生物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四次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
1. 下列关于神经递质和抗体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者都属于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
B. 二者在合成过程中都需要高尔基体加工
C. 进入细胞时都需要消耗能量
D. 都是由动物细胞合成并且分泌
【答案】D
【解析】神经递质属于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不属于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A项错误;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合成过程中不需要高尔基体加工,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因此抗体的合成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加工,B项错误;抗体在细胞外与抗原结合而发挥作用,不进入细胞,C项错误;神经递质由神经细胞合成并且分泌,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并且分泌,神经细胞和浆细胞都属于动物细胞,D项正确。
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根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且发明了基因位置测定的方法
B.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半保留复制
C. DNA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物质
D. DNA复制与RNA逆转录产物相同,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也相同
【答案】B
【解析】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发明了基因位置测定的方法,A项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B项正确;DNA 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C项错误;DNA复制与RNA 逆转录产物相同,都是DNA,但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NA复制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T-A、A-T 、C-G、G-C,逆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U-A、G-C、C-G、A-T,D项错误。
3. 将完好的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息状态时,可测得细胞膜外各处的电位不相等
B. 静息状态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 Na+浓度高
C. 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D. 若阻断 Na+内流,刺激后,该神经元不产生兴奋
【答案】D
【解析】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为正电位,可测得细胞膜外各处的电位相等,A项错误;因任氏液模拟的是细胞外液,因此静息状态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 Na+浓度低,B项错误;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C项错误;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的内流,进而产生兴奋,因此若阻断 Na+内流,刺激后,该神经元不产生兴奋,D 项正确。
【点睛】明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 关于生物变异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 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C. 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 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
【答案】D
【解析】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A项错误;用二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其体细胞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项错误;利用二倍体西瓜培育而成的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后代三倍体西瓜不育,说明四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因此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D项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真正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及基因重组的来源而导致对A项进行误判。左图所示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右图为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
5. 现有一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无自然选择。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由于人类干扰使种群中AA个体30%死亡,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
A. 24%
B. 56%
C. 75.2%
D. 60.8%
【答案】C
6.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根尖成熟区细胞比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长
B. 一个四分体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4条脱氧核苷酸链
C. 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 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后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尖成熟区细胞失去分裂能力,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一个四分体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8条脱氧核苷酸链,B错误;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7. 采用一定的方法分离得到小球藻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甲中盛有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乙中盛有适宜浓度
的丙酮酸溶液,当处于充足光照且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两支试管内都会产生气泡。请分析回答:
(1)小球藻含丰富的叶绿素,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光,其分子中含有_________ (填“Fe”、“Ca”或“Mg”)。
(2)从小球藻细胞中分离得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叫
__________。
(3)甲中的气泡产生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阶段,该阶段同时产生的ATP、直接用于还原____ (填“CO2”、“C3”或“C5”)。
【答案】 (1). 红光和蓝紫 (2). Mg (3). 差速离心法 (4). 同位素标记法(5). 光反应 (6). C3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实验处理方式及其实验现象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叶绿素的化学组成和功能、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的熟记并理解能力。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据此围绕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分子中含有Mg。
(2) 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属于细胞器,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4C标记C0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转移途径。
(3) 甲试管中有叶绿体,盛有的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可为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提供H20和C02,因此当甲试管处于充足光照且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可进行光合作用,甲中的气泡为02,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同时产生的ATP、直接用于还原C3。
8. 排尿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在大量饮水后,______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的______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______(填“降低”或“升高”),导致尿量增多。
(2)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内的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至脊髓,并进一步传至______产生尿意。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完成排尿,而在医院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能排出尿液,这些现象说明了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_______。
(3)某同学上学时,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这种做法对身体健康不利,原因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