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风》教学设计《风》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教学设计篇1一、说教材:本单元以了解“自然现象”为主题,《风》是第一篇课文,在教学时,主要使学生了解自然,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这首诗歌共有三节结构相似,主要借助外界事物的变化说明风的存在。
第一节:颤动的树叶告诉我们风来了。
第二节:泛波的河水告诉我们风在哪儿。
第三节:点头的鲜花告诉我们风的存在。
三节并列从各个角度形象地交待风的存在。
二、说教学目标:这首诗歌清新优美,形象地表现了“风”的存在,在教学时,我注重在培养学生诵读上下功夫,所以第一个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请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第二个目标是:认识本课8个生字。
三、说教学方法:本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合作、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指导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达到自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动手扇一扇,从日常生活中感受风的存在,从而导入新课,并解题。
2、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我出生字,并记住生字。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节。
(3)同桌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3、细读课文:(1)自读喜欢的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2)师生评价,以指导学生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对风的喜爱之情。
(4)请学生表演读,进一步体会诗的内容,感受风的存在。
4、扩展延伸:(1)虽然我匀看不见风,但我们却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谁能说说你还能从哪些新高方面感觉到风?模仿课文说一说。
(2)用画笔来描绘树叶颤动、河水泛波、花儿点头。
《风》教学设计篇2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如下任务: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旧北京春风的狂暴。
2、了解课文时代背景及作者,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并能描述风的形成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风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3. 学生能够分析风的作用,探索与风相关的技术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风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3. 风的作用及与风相关的技术和应用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入风的概念,与学生对话,询问学生对风的了解程度。
引发学生对风的疑问和兴趣。
步骤二:概念讲解1. 讲解风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具有气体流动的特性。
2. 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风的形成原因,如温度差异、气压差异、地球自转等。
3. 介绍风的特点,如风有方向性、风具有不同的强度、风对气温和降水产生影响等。
步骤三:实验探究1.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例如,使用温度计和风向标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和风向,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2. 引导学生观察天气报告中的风向和风速数据,并与实际天气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步骤四:探究风的作用1. 让学生分组讨论风的作用,并向全班汇报。
2. 引导学生思考风的作用,如风对环境的影响、风对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的作用、风能利用等。
步骤五:技术和应用1. 介绍与风相关的技术和应用,如风力发电、风洞实验、风险评估等。
2.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自由探索其他与风相关的技术和应用,并向全班汇报。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与风相关的问题。
拓展课外阅读和研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风的更多应用领域。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2. 综合评价学生对风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风能利用设施,如风力发电站或风洞实验室。
2. 设计小组项目,让学生自主探索风的应用领域,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成果。
《风》幼儿园大班教案
风: 幼儿园大班教案教学目标•认知: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风的概念和产生原因;•表示:培养幼儿对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交流:通过探讨和互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教学准备1.风筝、风车、输球等与风相关的玩具;2.描述风的书籍、图片等教具;3.包含风相关歌曲和游戏的音频、视频文件。
教学活动活动一:欢迎时间1.询问幼儿今天的感受和心情;2.播放包括风的儿歌、音乐等,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活动二:探究风的概念1.展示图片或视频,讲解风的定义和产生原因;2.配合玩具模拟风的过程,让幼儿亲身体验风的力量;3.询问幼儿有哪些风相关的经验和见解。
活动三:用玩具感知风的能力1.给幼儿风筝、风车等玩具,让他们在风中运用和观察玩具;2.引导幼儿阐述风对玩具的影响以及玩具运转的变化;3.鼓励幼儿对风的感受和表现进行交流。
活动四:多样化的游戏1.带领幼儿玩室内输球游戏,利用风节奏抛掷和接住球;2.教育幼儿理解风对人体的影响,让他们跑、飞起来,感受风的美好;3.进行开放性游戏,激发幼儿透过风,创造更多的玩法。
活动五:总结时间1.与幼儿总结学习的内容以及收获;2.回顾并强化幼儿对风的认知和表达的能力;3.适当夸奖幼儿在学习中的优秀表现。
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对风的感知和表现的能力;2.询问幼儿对风的知识是否有所掌握;3.综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表现,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继续探讨风的种类、风向等相关概念;2.创设风玩具制作等手工活动,增强幼儿对风知识的理解;3.利用国家地理杂志、科普读物等,扩大幼儿对风的认知面和航空知识。
古诗教学设计 《 风》
风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一类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从朗读中感悟风来了时周围的情况。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56班的同学都很聪明,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出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听得见,看不着,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同学们,它是什么?生:风(如果猜不出来可适当提示,是大自然的事物)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留意过大自然中的风吗?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它(播放风声)师:唐朝诗人李峤写了首关于“风”的诗。
板书课题:风。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2页。
二、疏通生字1、学生自读,不熟悉的生字画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学们想读好这首古诗,首先得过生字这一关。
能:néng鼻音能够、能力浪:làng 边音波浪万:wàn 前鼻音千万斜:xié意为“不正”歪斜老师带读,学生齐读巩固二、朗读诗文,读中感悟诗意1、学完生字,相信大家能更准确地朗读这首诗了,小声地读一遍。
2、刚刚大家字是读对了,可是有些同学节奏不对,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节奏感强。
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这首诗的节奏画出来了,在画双斜线的地方稍作停顿,听老师朗读一遍。
3、把握节奏跟老师读一遍,老师读一句大家读一句。
4、没有老师的带领再读一遍。
5、同学们读得真好,要是这么悦耳的读书声配上音乐肯定更好听,试试吧!三、这首诗诗题为《风》,但诗文中却找不到一个“风”字。
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1、“解落三秋叶”师:重点理解“三秋”,一年12个月,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就是三个月,农历一二三月是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
三秋指秋季三个月,也就是整个秋天。
“解落”在这里相当于“吹落”,联系课题,是谁吹落了秋天的树叶?(风)师:归纳句意:风吹落了秋天的树叶。
《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风》是台湾诗人谢武彰写的一首儿童诗。
作者充分展开想象,运用拟人手法,把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了好动好奇、顽皮淘气的孩子。
诗中描写风的所作所为,透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游戏精神,读来令人捧腹。
全诗共有三节。
蜻蜓、蝴蝶和白云看到了洗好的衣服就走了,只有风最好奇了,悄悄地试穿着———爸爸的上衣跟裤子,妈妈的衬衫跟裙子,弟弟的制服跟鞋子,再扔掉了毛巾、手帕,最后还滚走了圆帽子。
刻画了一个可爱活泼的孩子形象。
全诗内容简单易懂,富有情趣,学生读起来饶有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儿童诗特有的音韵之美,特有的儿童情趣,决定了它特别适合儿童读。
教师根据这首儿童诗的特点,整堂课让学生充分朗读,大胆想象,感受风的顽皮,但二年级的学生在写话上表达还不清晰,所以,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为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和写话的兴趣。
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
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有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认识12个生字,正确书写“弟、互、得、坏、汗、帕、扔、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和方法以读为主,创设情意。
创造畅想天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皮捣蛋,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边想边记忆。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认识12个生字,正确书写“弟、互、得、坏、汗、帕、扔、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二)教学难点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皮捣蛋,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边想边记忆。
四、教学方法(一)先学后教利用自学指导开展学习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后继教育打下基础。
(二)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风》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
03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
听讲专注度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较高的专 注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回答问题准确性
学生能够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表现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小组合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够积极与他人 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
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提交及时。
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多样化
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缺乏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 ,如讨论法、案例法等。
教学手段陈旧
我主要使用了传统的黑板和粉笔进行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 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
缺乏个性化教学
我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导致教学效 果不佳。
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风》 这一课程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技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和期待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加强跨学科整合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 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情 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学生参与度,促进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提出与风相关 的问题和疑惑,及时解 答和指导,增强学生的 学习动力。
开展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对风的理解和认 识,促进思想碰撞和交 流。
实施课堂互动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 互动形式,让学生在轻 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 掌握风的相关知识。
小学二年级语文《风》教案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学生参与度是否高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思维 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针对学生不同水平,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故事导入:讲述 与风相关的故事, 引起学生兴趣
图片导入:展示 风的图片或动画, 引导学生观察和 思考
谜语导入:出关 于风的谜语,让 学生猜谜底
复习导入:回顾 之前学过的内容 ,引出新课主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四季风的特点和作用。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描述自己感受的风,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歌中“风”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04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05 教 学 评 价 与 反 馈 06 教 学 反 思 与 改 进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业评估:布置作业,检查 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表现, 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测试与考试:定期进行测试 和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
小学二年级语文《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恰当地表述“风”的概念,理解“风”的特点;
(2)熟悉“风”的不同形式表达,如:风和雨;
(3)能灵活运用“风”的相关表达,熟练掌握使用“风”的句式、语句和结构等。
2、能力目标:
(1)养成认真、踏实、严谨的态度,追求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2)培养细致、稳健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训练观察能力,提升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细腻、体贴的交流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的精神;
(2)培养自信心,营造良好的师生沟通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挥小组活动的最大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重点词汇:(1)风(2)轻的(3)强的(4)暴风雪)(5)冷的
2、重点句型:(1)风是多么清新!(2)风像急流一样袭来!(3)夏日的风更加清爽!
三、教学步骤
1、热身:准备一幅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对图片中的风景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英语简单地表达出来。
2、理论知识指导:
(1)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风景的变化,学习和讨论“风”这一自然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如:轻风、大风、暴风雪等;。
古诗《风》教学设计【优秀8篇】
古诗《风》教学设计【优秀8篇】古诗《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
物品。
复习引入。
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
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准备好制做材料。
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课后作业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谚语。
古诗《风》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的天气怎样?那么你就拿起书本扇一扇,体会有风,你看见风了吗?叶圣陶爷爷是怎么看到风的呢?板书:风2、解题:什么是风?(由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2、认生字卡片,并在课文里圈出来,再读一读。
3、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三、细读课文:1、导学第一节:(1)自读第一节(注意:把词连起来读一读)(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风来了,并把它圈住)(3)做一做树叶颤动的`动作。
(4)指导朗读:自读、赛读、跟读、自读、指名读2、合作学习第二节(1)自读第二节(注意重音、停顿)(2)同桌互读第二节(3)读了这一节你怎么知道风来了?(圈出表示风来了的词)(4)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组读、带动作读3、自学第三节(方法同第一、二节)四、总结全文本文通过3个事例告诉我们风的存在,其实只要认真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风。
不信请看。
五、扩展延伸:活动一(1)吹泡泡(2)生续写诗活动二(1)摆动红旗(2)续写诗活动三:想想自己在哪看见过风?并续写一首诗。
李峤《风》教学设计
李峤《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写的,全诗用简洁凝炼、通俗易懂的语言,传神地表现出在“风”的作用下,自然界景物的变化。
诗歌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让幼儿边模仿、边学习.[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学习,了解古诗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向幼儿渗透风的知识。
[教学准备]录像古典乐曲录音机磁带风车人手一个[教学过程]1、引出课题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
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看录像: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风)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幼儿感受风的顽皮、可爱)古代有一个叫李峤的诗人,写了一首风的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2、看课件欣赏古诗第一遍。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示四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风娃娃了?教室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教师小结:秋风吹落了树叶,春风吹开了百花。
江风卷起千尺浪涛,狂风刮得万竿翠竹歪歪3、欣赏第二遍风儿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我来出你来做听音乐引导幼儿通过表演理解4句古诗4、学说古诗(1)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
(齐读,再分组读,评价。
)(2)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说一说5、听录音表演古诗: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说一遍。
6、用风可以-------说一句话风除了可以吹落黄叶、吹开百花,掀起巨浪,吹斜大树、还可以干什么呢?用风可以-------说一句话教师小结:风可以-------,风可以-------,风可以-------,风可以------,风儿真可爱。
风 叶圣陶 教学设计
风叶圣陶教学设计《风》是一篇著名的散文,由叶圣陶所写。
本文描绘了风的形象,并通过风对生物、土地、建筑等各方面的影响,表达出作者对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以下是一个以《风》为主题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篇散文。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风》,了解风的形象与特点,并理解作者对风的赞美之情。
2. 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阅读与讨论《风》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创作一篇类似于《风》的作文,并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放映相关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自然界中的风的形象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风的认识和感受。
阅读与讨论:1. 将《风》散文分段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作者对风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b. 文章中提到了风对不同事物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c. 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修辞手法有哪些?d. 你觉得作者通过文章想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讲解与解读:1. 教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拟人等,解释这些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创作与分享:1. 要求学生以《风》为样本,创作一篇描述自然界中其他自然现象的散文或写景作文。
2. 学生可以选择雨、日出、花朵等等作为素材,自由发挥,但要求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运用修辞手法。
3. 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作文分享和点评,交流各自的创作思路和体会。
归纳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复习文章的主题、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师强调风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风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拓展与延伸:1. 探究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感知风的变化。
2. 邀请专业人士或爱好者来学校进行风的相关讲座或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风的知识和兴趣。
《风》叶圣陶教学设计
《风》叶圣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风》叶圣陶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风》这首古文诗,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2. 通过朗读《风》这首古文诗,提升学生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3. 通过分析《风》这首古文诗的结构和意境,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4. 通过合作探究《风》这首古文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学生坐在教室里突然感到一阵阵的风吹过,老师引导学生注意窗外大树摇摆的情景,引发学生对风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2. 师生互动:老师呈现《风》这首古文诗的标题,询问学生对风的认识和感受,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风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步:朗读诗歌1. 嗅闻的学生,分成小组,用表演的方式朗读《风》这首古文诗。
2. 学生观察古文诗的内容和结构,感受诗歌中的风的形象与意境。
3. 学生就朗读中的困难和挑战进行讨论,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步:合作探究1. 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风》这首古文诗的意义,并给出自己的解读。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
3. 全班进行讨论,补充和澄清不明确的地方,并达成共识。
第四步:个人思考与表达1. 学生个人思考,《风》这首古诗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加深对古文诗的理解。
第五步:课堂总结1. 整理学生的思考和观点,总结《风》这首古文诗的主旨和意义。
2.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和总结。
学习评价:1. 学生的朗读表演是否情感真挚,语音语调准确;2. 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表现如何,是否能提出合理的解读;3. 学生的个人思考和表达能力如何,是否能深入思考和把握文本的内涵。
思考题:1. 你觉得《风》这首古文诗描绘了怎样的风景和氛围?2. 你认为《风》这首古文诗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3. 你对于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4. 你在合作探究《风》这首古文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你是如何解决的?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地学习和理解《风》这首古文诗的意义和美感,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024《风》的说课稿范文
2024《风》的说课稿范文这是一个关于《风》的说课稿范文。
《风》是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诗歌,它描写了风的形态、性质和作用,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现象的感知和理解的重要素材。
首先,我们来说说教材。
《风》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诗歌,它属于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篇诗歌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风的特点和作用,通过描绘风的形态和感受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接下来,我们说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一是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态和性质,理解风的作用和影响;二是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和体会诗歌中的美妙描写,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三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和实践运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接下来,我们说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风的形态和性质的描述,让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描写来感受和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明白风的作用和影响,引导他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后,我们来说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听说读写的综合教学法,通过听读诗歌、欣赏插图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我们还将运用肢体动作和情感表达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接下来,我们说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展示课程内容,我准备了课件、插图和其他多媒体资料,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风的形态和作用,并通过课堂实践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最后,我们说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中,我将通过导入新知、分析诗歌、讨论和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我会先通过一些问答和图片展示等方式来导入风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让他们体会诗歌中的美妙描写和意境。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对风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模拟风的动作或制作风车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风的认知和体验。
《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风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培养观察力。
2.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的特点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风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
3. 体验法:让学生在户外感受风,亲身观察和体验风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3 分钟)展示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风的存在和现象。
2. 风的特点(10 分钟)让学生描述自己感受到的风的特点,如风向、风力、风声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具体的词语来描述风,如微风、大风、狂风等。
3. 风的作用(12 分钟)讨论风的作用,如推动风车转动、传播种子、吹干衣物等。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风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户外观察(15 分钟)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风,让他们观察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回到教室后,分享观察结果。
5. 总结与拓展(5 分钟)总结风的特点和作用,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了解自然现象。
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风是如何形成的,不同季节的风有什么特点等。
6. 作业布置(2 分钟)让学生回家后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风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分享。
通过实际观察和体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描述风的特点。
同时,拓展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自然科学。
大气水平运动——风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
“大气水平运动——风”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二、课标解读:运用示意图,说明近地面风向、高空风向的规律;运用等压线图,判读风向、风速。
三、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热力环流原理,让学生掌握风形成的原因;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三种力;3、通过观察不同等压线图,让学生掌握近地面风向、高空风向的规律;4、通过等压线图,让学生掌握判读某点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近地面、高空风向的规律及判读;2、风速大小的判断。
五、教学思路:情境导入“古诗背诵”→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风的概念和受力→老师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流、画图,掌握不同类型风向规律→在具体的等压线图中应用所学规律,判读某地的风向和风速。
内容二活动一二、风的形成和种类活动1:观察教材(北半球)的图2.14、2.15、2.16,完成下列问题:(1)三种类型风分别对应哪个图?并说出受力情况。
(2)三种风的最终风向各有什么特点?阅读教材,观察图,讨论交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活动二活动2:画一画,(南半球)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受力及风向动手画一画,完成南半球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受力及风向。
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检测学生活动1的掌握程度。
活动三活动3: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在等压线图中,如何判读某地的风向和风速?①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②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并说明理由;③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完成教材P40活动;学习等压线判读的一般规律;学会判读等压线图中某地的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上图中,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的力是 ( )A.只有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①和④2、一架飞机在南半球高空中自东向西飞行,如果飞机是顺风飞行,则高压在飞行员的 ( )A.南侧B.北侧C.东侧D.西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教学设计及习题
《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对比进行描述的方法。
4、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对比进行描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刮风的天气吗?说一说你看到的刮风时的情景。
(课件1)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4、开火车读生字,巩固生字的读音。
(出示生字卡片)5、课件出示生字,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表号吸极穿服漂(课件2、3、4、5、6、7、8)三、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
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关于风的知识。
(课件9)第二课时一、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课件10)二、详解课文。
1、读第2、3、4自然段段,想一想:风娃娃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课件11、12、13、14)2、这时风娃娃心情怎样?是怎样想的?(课件15)3、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风娃娃又做了什么事?这次还和上次的结果一样吗?(课件16、17、18)三、再读课文,把风娃娃做的好事和不好的事进行对比,想一想:风娃娃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还责怪风娃娃呢?(课件19)四、作业:画风,自己想一想,如何表现出风的姿态?板书设计:风娃娃好的愿望:吹大风车不好的结果:吹跑了风筝吹帆船吹倒了小树对人们有利吗?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提意见或建议《风》习题一、基础题1.给加点字注音。
使劲()表示()栽树()帮助()摆动()责怪()2.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chēyāng miáo hàn shuǐshāng xīn guǎng chǎng ()()()()()3.比一比,组词语。
《风》老舍教学设计
《风》老舍教学设计《风》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孤独无依的老人和他与风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
下面是我针对这篇小说设计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背景和作者老舍的生平;2. 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主题;3.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中关于《风》的课文和注释;2. 一些关于老舍和他的作品的背景资料;3. 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呈现《风》中的场景;4. 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
教学活动: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老舍的照片和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老舍的作品特点和他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2. 阅读和讨论(15分钟)让学生在课本中阅读《风》这篇文章,并对关键词和重要的段落做标注。
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
3. 观看视频(1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自然风景的视频,例如大自然中的风景、风的声音等。
然后,让学生在笔记本上或纸上写下他们在观看视频时的感受和想法。
4.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风》中的主题和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5. 文学欣赏(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共享一些他们喜欢的文学作品,并解释他们为什么欣赏这些作品。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6. 创作活动(2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风》的理解,写一篇小故事或短文,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反馈。
7. 发表作品(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向全班朗读他们的作品,或者将作品分享到班级的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上。
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和互动,并互相点评和评论。
评估:1. 观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的能力;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估,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3.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问答测试,进行个人评价。
古诗《风》教学设计
古诗《风》教学设计古诗《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读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积累带生字的词语,从而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并进行感情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大致感受诗的意境,了解风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难点体会刮风时景物的变化。
教学突破组织学生在读中感悟,启发学生思维,并体会刮风时景物变化,结合诗的内容进行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幻灯机、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风的知识、古诗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自学指导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先来猜个谜语:来无影,去无踪,来时树动花摇,去时水平浪静。
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出它是谁了吗?生:它是风。
师:唐代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以《风》题目的小诗。
(板书课题)(教学一开始,老师便用谜语的形式将古诗的内容展现给孩子们,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猜谜中感知了古诗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师:想读读吗?那就看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2),自己小声地读读吧。
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诗。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师: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
师: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出示投影片—1)师:这一遍你想怎么读呢?(放手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旨在培养学生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识字。
识字中体现了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有些学生拿着自己的书问别人,还有的主动帮助同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最后,回归到课文中,将古诗出示在课件中,引导学生在古诗这一语言环境中找到生字并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语文一下:《风》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8 个会认字,会写9 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难点:从读中领悟风来了时周围的情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谜语,想猜猜吗?(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小娃娃,真是没礼貌。
见到小树摇一摇,吓得树叶哇哇叫。
见到小花逗一逗,摘去她的太阳帽。
师:我来读,你来猜,看看谁最聪明?
师:这个小娃娃是谁呢?
生:风
师:你们猜对了,(课件:揭示谜底)
(设计意图:学生都很喜欢猜谜语,谜语导入会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带着好奇心学文。
)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风吗?(指名回答)
生:在树叶动的时候我知道风来了。
师:恩,你看到的是风使事物发生的变化。
你见过风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齐说:没见过。
师:风是这样的神奇,看不见,摸不到,但是有些同学却能感受到它的到来。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7 课《风》,去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指导“风”字书写的笔顺。
第二笔是横斜钩。
里面先写撇后写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将书打开翻到第45 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认字表里的字在文中都组了哪些词?在文中圈画出来,并大声地读一读你所画的词和词语所在的句子。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学习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为运用语言文字做好铺垫。
)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都画了哪些词?
生:见过和但是知道波纹在哪儿游戏
师:现在老师把生词宝宝请出来了你还认识吗?(课件出示:生词)生:认识。
师:谁愿意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生读师:见过的过在这里要读轻声,请大家跟老师来读“见过”。
“哪”这个字念n ǎ, 但是后面加上一个儿,就要发儿化韵了读n ǎr, 跟老师再来读一读. 师领读, 学生跟读.
师:把生词中的字宝宝请出来了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师:谁愿意来区分一下这三个字(课件出示:到、道、倒)生:第一个道是到处的到,第二个道是道路的道,第三个倒是倒垃圾的倒。
师:同意吗?很好,他是用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同音字的。
师:这两个字怎样区分?(和、合),谁愿意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呢?课件出示:1和2 合
()作()并
()平我()你
生:汇报
师:不难看出,第一个和不但可以表示和睦、和谐的意思,还可以起到连接
的作用,比如我和你,你和他,除了人以外还可以连接什么?
生:铅笔和橡皮。
生:桌子和椅子。
生:,,
师:你们可真聪明。
那么第二个合则是表示结合到一起的意思,看来我们只
有理解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运用汉字。
二、课文分析
师:看来,这些生字宝宝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把他们送回到文中相
信同学们一定能将课文读得更好了!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小结,标一标自然段的序号。
师:谁愿意来说说,这篇小诗歌共几小结?
生:三小结
师:现在老师想请三名学生分别来读一读这三小节。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
你是从哪里知道风来了。
(设计意图:学文要从整体入手,所以要让学生读整篇文章)
生:分小节读文。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风来了。
生: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师相机板书: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
师: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小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此时的风是什么样的风?
生:大风
师:说说理由?
生:课文中插图里的大树都被吹弯了。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不过这里的插图为了让大家更明显地看到风,画得比
较夸张,可能误导了你,快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面的词语会给你一些提示。
生:我认为是小风。
师:小风其实就是微风,你从哪看出是微风?
生:颤动,
师:颤动就是只微微地振动,老师手里拿了一张纸,吹气,大口气吹纸飞起来了,而轻轻吹纸师微微抖动,同学们这就是颤动,所以此时吹过的是微风,谁愿意读一读试着读出微风吹过树叶颤动的样子?
生读
师:我没有感受到树叶颤动。
同学们微微的颤动,风吹得很轻,我们要把“颤
动”读得轻一点。
谁还愿意来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微风吹过,大树抖动着他的枝叶,仿佛在空中舞蹈,多美啊?现在谁愿意想象着来读,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互评)
师:快让我们到第二小节中去看看,微风吹过河面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谁愿意读第二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微风吹过河水时的样子吧(课件出示图)
师: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微风吹过水面时的样子吗?(微波荡漾波光粼粼)
师:风吹过,河水起波纹的时候多美啊,同学们让我们也美美地读一读吧,谁愿意读?
生读(互评)
师:微风吹过河面是这样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大风吹过什么样子?能不能用一个成
语来形容?(波涛汹涌)那风悄悄离开时又是怎样的呢?(水平如镜),请同学们选择恰当的成语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师:我们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积累了三个成语,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这些词,以后也让这些成语宝宝到我们的文中来做客,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师:风姑娘又在哪里出现了?快看看第三小节,谁来读?
生读第三小节。
师:花怎么会点头呢?
生: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叶圣陶爷爷笔下的小花多可爱啊,想去看看嘛?(课件视频)
师:顽皮的小花不但会点头,还和风做游戏呢,多有趣啊!谁愿意加入他们,和他们一起游戏?读一读,读出愉快的心情?
师范读
师指名读文(互评)
师:男女生配合读文。
配乐
师:下面让我们看一组图片,边看边想一想在生活中,还在哪能发现风已经来了。
谁能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外面正下起了雪,雪花在空中飞舞,你能再来填填吗?
师:想一想,随着天气的变化,季节的变化,所处地方的变化,风会是一样的吗?在来说说。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风》
师简单讲解
风,它在四季里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它用自己的行动,为奇妙的大自然倍添光彩。
让我们带着对风的喜爱之情齐读这首诗。
师:下课!
板书:风
树叶颤动
河水起波纹
花儿点头
评课与反思
《风》是教科版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
教科版教材识字量、写字量以及课文容量都大,按传统的语文课时分配方式,即第一课时集中识字写字,扫清字词障碍,显然不符合此版教材的要求,而让学生一节课抽象的认识、会写将近20 个字,也不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
低年级学生不善记忆抽象地东西,习惯记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感兴趣的则不易记也不乐于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是这个年龄段一个认知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为本,寓识于读,使识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为了巩固识字,那么就要让识字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反复识记,以达到认识生字的目的。
今天执教的是第一课时,重点解决的是在阅读中识字的问题。
本节课让学生学习、认识15个生字,并能较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是其中的8 个会认识的字,因为7 个下节课要学会写的字一部分学生已认识。
这节课将识字教学融化在阅读中,让学生读中识字,读中学字,让识字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孩子们兴致昂然。
产生了学习课文的欲望。
教师用亲切柔和的语言把孩子们自然的带到风的世界。
(二)圈出汉字,定向记忆。
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读文, 初步感受文章,第一次接触生字,教师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找生字,用符号圈出来,学生对生字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然后借助拼音自己反复拼读,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接着教师范读课
文,不仅从全文给学生一整体感知,主要帮助学生正音,也是学生再次在课文中识字的过程。
(三)阅读感受
在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出示微风吹过河面的图片和花儿点头的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风的喜爱之情,抓住重点词语“颤动”让学生感受风的柔美,亲切。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
2、抓词理解,悟情。
3、配图、音乐,激情。
4、教师范读,引情。
5、同学互评,升情。
(五)拓展延伸
在这个部分教师出示图片,给了学生很多提示,让学生由仿写逐步转为创作。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也正是课标中提倡的大语文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