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咏梅》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奉寄诗(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奉寄诗(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5c4e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1.png)
诗歌专题训练-----奉寄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寄韦太守陟①(唐)王维②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③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④,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注】①韦太守陟曾任吴郡.襄阳等地太守。
②王维在边关写此诗。
③高馆:驿馆。
④岁方晏:一年将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该诗一二句“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中的“自”和“空”用得妙,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看似环境点染,实为诗人内心情绪的写照。
B.三四句描写高远阔大的边城秋气肃杀的景象,视听结合,一静一动,调动了多种感官。
C.五六句中诗人视觉由下而上,描写出了塘水凛冽、岸草衰败、驿馆外梧桐稀疏枯干的景象。
D.诗歌前六句通过对一系列边城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阔远、雄浑豪壮的氛围。
E.本诗的情感表达非常含蓄,主要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来传达。
2.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
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寄高常侍①杜甫汶上相逢年颇多②,飞腾无那故人何。
总戎楚蜀③应全未,方驾曹刘④不啻过。
今日朝廷须汲黯⑤,中原将帅忆廉颇。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注]①本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高适回朝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时年61岁。
②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高适秋后至汶上,与杜甫结交。
③总戎楚蜀:指在楚蜀之地担任节度使。
高适任节度使期间,辖下多处为吐蕃所陷。
④曹刘:指曹植、刘桢。
二人都以诗文见长。
⑤汲黯:汉代名臣,以直谏闻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相交已久,二人之间的情谊并未因友人的飞黄腾达发生变化。
B.尾联借天涯春色、锦水之波来表达自己于迟暮之年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C.这首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都化用廉颇的典故,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之悲。
D.这首诗由从前事写到了眼前事,夹叙夹议之中尽显诗人对待友人的真挚情感。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bdaa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8.png)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梅花引王观年年江上见寒梅。
暗香来,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
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
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暗香来,为谁开”轻轻一问,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冷。
B.上阕借古人“折梅赠远”习俗表达了对身处远地的故人的思念。
C.“怨极恨极”与“那堪塞管吹”之语,揭示了人生易逝的主题。
D.整首词就像是跟所见的寒梅深情地对话,更觉无人倾诉的孤寂。
2.试比较“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与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境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前出塞九首(其七)杜甫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注】曾:同“层”。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主人公骑马前行,天上下着雪,天气十分恶劣,与下文的“指落”遥相呼应。
B.出征的队伍进入高山,“高山”这一特定环境也为“径危”和“筑城”提供了合理性。
C.“指落曾冰间”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摹诗中主人公因手抱寒石而冰冷刺骨的感受。
D.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浅显易懂,多用白描,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4.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岑参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今甘肃凉州。
②晋昌:今甘肃瓜州,在武威西北一千余里。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以景起笔,颔联情景交融,颈联由景到人,尾联以事作结,脉络清晰又富于变化。
B.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本诗感情更丰富。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导言课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导言课](https://img.taocdn.com/s3/m/bd56259948d7c1c709a14537.png)
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作初,第二个小时叫作正。
例【如资:料子拓时A展的.】两个提小时高就叫了子初市、子场正。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如《扬州C慢.》“淳造熙丙成申”国,“淳民熙”经为南济宋孝结宗赵构昚年失号,衡“丙申”是干支纪年D。 .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选修历史)选择的课程。 每个模块2学分,1学期,经考核合格,达到学业质量标 准的水平3或水平4,可获得相应学分。是学业考试的内 容,记入高考成绩。
校本课程,课标建议的课程是学生根据专业发展(历史 相关专业)或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择的课程。每 个模块2学分,1学期,经考核合格,达到学业质量标准 的水平3或水平4,可获得相应学分。考试成绩记入综合 素质评价,供高校招生参考。
一、高中历史课程
必修课程
选修Ⅰ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模块1 国家制度与社会
治理
模块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模块3 文化交流与传承
选修Ⅱ课程
校本课程
(学校自主开设)
建议模块1 史学入门
建议模块2 史料研读
必修 课程
选修Ⅰ 课程
选修Ⅱ 课程
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共同基础课程,1学年,是对学业质 量水平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经必修课程学习,经考 核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2,可获得4学分,可以毕业。
离。材)2料9纯.议话2题0;世二是纪避免2面0面年俱到代,即,“广泛中议论国”。度论的量点多衡,但的没有一状点说况清理是透,,原因“:缺同少对一象意秤识,也解决,办法有:“公专论秤一点、”
我们来看私2018秤年天、津卷米:请秤结合、全文油分析秤,文之中的分“我”为别何要”寻找“徽墨同。(一《虹天关何平处落也徽墨,》)有库平、漕平、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考试《早梅》答案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考试《早梅》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8d2c0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f.png)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早梅》答案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齐己①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②,先发望春台③。
早梅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④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诗人早年曾热衷功名,然屡试不中。
②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③望春台:观赏春景的高台,也喻指京城。
④坐:即将。
1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齐诗和柳诗都对早梅的形与神进行了细致地刻画,表现了其不畏严寒、素雅芳洁的特点。
B. 齐诗的早梅一枝独开,既与万木受冻即将摧折不同,又先开于其它梅花,暗含双重对比。
C. 齐诗借深雪、风、禽鸟等意象来突出早梅形象,这与柳诗的楚天、朔风、繁霜等作用相同。
D. 齐诗和柳诗结构不同,齐诗颈联紧承颔联,对梅做进一步描写,柳诗颈联转为议论抒情。
12. 这两首诗虽都与早梅相关,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11.D12. 相同点:①对早梅的喜爱和赞美。
两首诗歌塑造的梅花形象都傲霜斗雪,芳香四溢,素雅高洁,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②表现诗人对坚贞不屈、孤傲高洁品格的坚守。
诗人借物喻人,借梅花的形象特点表达自己对高贵品格的坚守。
不同点:①齐诗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自信。
明年梅开望春台表现诗人对将来功成名就的自信乐观精神。
②柳诗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诗人想要折梅相赠万里外的亲友而不能,只能愁看早梅凋零,黯然神伤而无以慰藉。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议论”错误,“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意思是想折一枝寄赠万里之外,无奈千里迢迢,山水阻隔。
此处是记叙和抒情,没有议论的手法。
故选D。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①齐诗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和柳诗的“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都写出了早梅的傲霜斗雪,芳香四溢,素雅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118d5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e.png)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燕子》阅读题及答案(通用5篇)
![《燕子》阅读题及答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3ec12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4.png)
《燕子》阅读题及答案《燕子》阅读题及答案(通用5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燕子》阅读题及答案篇1我们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
起初我对它并不在意,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
只是当爷爷奶奶给它喂食的时候,偶尔看它两眼,因为我有好多事要做,才懒得管它呢!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爷爷奶奶总是叫我去给小黄燕喂食。
开始我很是不耐烦,但经过一个多星期对小黄燕的喂养,我觉得在它身上好像多了些什么似的。
不知不觉地,我开始注意它,观察它了。
黄燕除了吃小米外,特别爱吃菜叶,而且动作很敏捷,吃饱后,总是很悠闲地用乖巧的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
原来它也是那么爱整洁。
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上,觉得有些惭愧,怪不得家里人总是叫我注意清洁卫生。
我似乎明白了许多,开始爱我的小黄燕了。
清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短促、时而悠扬的鸣叫声,十分美妙动听。
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进树林、带上蓝天,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使我觉得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使我产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是啊,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的,也会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然()内疚()灵巧()希望()(2)读读文章最后一段,用“要是……会……也会……”说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仔细阅读文中画“”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说说“我”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填空。
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一模 语文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一模 语文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8233f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b.png)
2022年兰州市九年级诊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一、基础-运用(24分)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一一春节”主题活动,共同守护民族记忆,康续文化根脉。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说文解“春”】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春''字。
这个字形体不定,但基本由“帅” “日” “屯”三个部件组成。
《说文解字》中说:“屯,难也。
象帅木之初生。
屯然而难。
” “日”,是阳光,带来了春天的生长。
“春”由“屯”,“日” “帅”组成,形象地体现出春季万物苏生,的过程——大地冰封严寒,草芽悄然地积聚生机,艰难破土;在阳光的普照下,最终焕发出强旺的生命力,春草m&ny9n (),遍布原野。
在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之间体现出一种微妙、神奇的韵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国人从春天中体会到的,是一种bfiqUbfinWo ()、雄浑旺盛的生机。
这份阳光下的生机磅礴,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遏口,这就是春天的精神气象!(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词语。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悄然磅礴• •(3)参考下面知识链接,结合语境,为原文口处选择正确的字。
止:停止;拦阻,使停止。
制: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
(4)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人与自然之间体现出一种微妙、神奇的韵律”中“微妙”“神奇”词性相同。
A.“草芽悄然地积聚生机,艰难破土”中“积聚生机” “艰难破土”短语类型不同。
要求:(1)根据所选任务要求习作;(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改编试卷的材料。
2022年兰州市九年级诊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林逋《山园小梅》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林逋《山园小梅》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d593827fd5360cbb1adb62.png)
林逋《山园小梅》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二、阅读欣赏(共50分)(一)(4分)山园小梅(宋)林逋①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②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③共金樽。
注:①诗人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其“梅妻鹤子”。
②合:应该。
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拍板,此处指歌唱。
8.诗中描绘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9.本诗艺术表现“绝伦”“曲尽其妙”,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2分)答案:8.不畏严寒、明媚鲜丽(或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和峻洁清高、孤芳自赏(或幽独超逸、自甘淡泊)的形象。
评分: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以梅自况。
诗人咏梅,实际上是他幽独清高、自甘淡泊人格的自我写照。
在诗人眼中,梅含波带情,质仪相偕。
首联即写梅明媚鲜丽,尾联又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精神追求。
示例二描写正侧面结合。
如颔联用“疏影”“暗香”正面描绘梅花的轻盈、芬芳;颈联用“霜禽”“粉蝶”侧面烘托梅花的孤洁、鲜丽。
正侧面描写结合,使梅花的形象更加迷人。
示例三虚实相生,对比衬托。
如颈联前句实写“霜禽”爱梅之甚,“欲下先偷眼”;后句想象(虚写)“粉蝶”“如知合断魂”,把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
一实一虚,构成对比,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示例四视觉、嗅觉融合。
颔联上句从视觉角度细致描绘出疏枝清影、水月空明的图画,下句从嗅觉角度刻画出梅香氤氲、沁人心脾的幽境,二者巧妙结合,融成“绝伦”的写梅千古名句。
示例五直抒胸臆,托物言志。
如前三联,诗人写眼中之梅,胸中之梅,隐曲地表达对梅的喜爱;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把诗人的情操趣味和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怀水乳交融。
示例六善用修辞。
对偶。
颔联中“疏影”与“暗香”、“横斜”与“浮动”、“水清浅”与“月黄昏”,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谐美。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早梅》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早梅》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a1080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8.png)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早梅》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
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1.请简要分析并概括诗中刻画的早梅形象。
12.孙昌武先生评价此诗是“表现上的简淡清爽与内在感情上的深沉炽烈的统一”。
试选一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1.早梅具有“香、白”的特点,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
以早梅自比,表现了诗人虽遭贬但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2.构思: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 起笔不凡,笔势突兀。
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写法:①借物抒怀,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②衬托,诗歌第二联,用“朔吹”“繁露”来写早梅生长的恶劣环境,反衬出早梅不畏严寒,坚守“香、白”的品质。
③运用视觉、嗅觉写景。
语言;①炼字准确,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
②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的融和合一,形式的质朴,感情的其淳,流露出来的诗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形象。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的意思是,腊梅在高树之上早早地绽放,映照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其中“发高树”表现早梅在高树之上绽放的情景,体现了它的孤高傲岸的品质,“发”字又生动地体现出它生命力旺盛;这句诗描写了早梅映照在湛蓝的天空下,描绘了一幅明净旷远的画面,体现出早梅的高雅脱俗,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的傲岸品格。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讲解+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讲解+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5d4a91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a.png)
排比抒情。“诗成”三句用典,同时也是排比,赞美张可久的曲作的艺术 效果。④运用对仗直接抒情。最后两句直接赞扬张可久的名望之高,影响 之大。⑤借事抒情。全篇对张可久一生事迹作了高度概括,表达了对他的 仰慕之意。
[注]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 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既表明诗 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5~16 题。
【双调】燕引雏 奉寄小山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诗成神鬼愁,
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 注] 张可久字小山。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
14.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物喻人(象征)
用典抒情 借古抒怀(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有没有对比、侧面描写、反问等其它手法
第二步:例 题 引 导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
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
都做许多情。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诗句解析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诗句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36036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0.png)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诗句解析
奉寄小山先辈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②。
词林谁出先生右③?独占鳌头。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
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注释】①小山:张可久的字。
②八表:八方之外。
指极远的地方。
③右:上。
【鉴赏】这是一首寄赠的小令。
寄赠的对象是先辈张可久,故文词不同于一般小令“俗谣俚曲”的特点。
其中用典颇多,不着痕迹,充分显示出典雅、庄重的风格。
这首小令从三个方面评价了张可久的艺术成就。
首先歌颂张可久的才气。
开头化用杜甫“老气横九州”(《送韦评事赴同谷判官》)和黄庭坚“老来忠义气横秋”(《次韵德孺五丈惠贶秋字之句》)的诗句,用“气横秋”形容张可久才气横溢天地。
他才思敏捷,无处不到,真可谓“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接着用一设问句对张可久的才气作了高度评价:“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
”词家中谁能超出先生之上呢?只有先生乃是曲中状元。
其次赞颂张可久作品的艺术效果。
这里化用杜甫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的诗句,再加上“才展山川秀”五字,充分表
达了作者对前辈的推崇仰慕之情。
最后称誉张可久的知名度。
张可久极负盛名,其名声已传遍全国。
这首寄赠小令,热情地歌颂了张可久的才华、作品和名望,表达了对前辈的崇敬仰慕之情。
【高中古诗词阅读】古诗阅读:《迎燕》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古诗阅读:《迎燕》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f7cb0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a.png)
【高中古诗词阅读】古诗阅读:《迎燕》阅读答案【古诗
阅读
】迎燕(宋)葛天民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燕入,不出旧帘啰。
翅烫粘微雨,泥香拎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随过华。
8.用自己的话说道说道翅烫粘微雨,泥香拎【古诗
写作】
迎
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燕入,不出旧帘啰。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华。
8.
用自己的话说说“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一句的意思。
(2
分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就是(
)(2
分后)
a.
这就是一首五言律诗,整体表现的就是春燕与人之间一种亲近人与自然的关系。
b.
首联写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屋檐之下的生活习性。
c.
颔联中“不出旧帘啰”整体表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清苦窘迫,令人略美感悲凉。
d.
这首诗没华丽的辞藻,语言自然质朴,笔调词藻浅白。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
写作答案
网整理
8.
天上飘着细细的春雨,燕子的小翅膀被淋得湿漉漉的,嘴上衔着的用来筑巢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2
分后,每句1
分)
9.c
(2
分后)。
新版本《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_新教材1
![新版本《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_新教材1](https://img.taocdn.com/s3/m/a9be9b3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4.png)
知识结构
观“变”:明至清中叶之社会
壹 经济之变
目
贰 思想之变
录
叁 文学艺术之变
肆 科技之变
壹
经济之变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农业:
大家是否认识以下两种农作物?它们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如何?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为传统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注入了一股活力,引发了明清粮 食生产的革命。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农业:
新航路开辟后 (1)农作物 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 高了粮食总产量。
加均匀光泽; 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更增强了对“思考、权衡、选择”等“思辨”能力的考查,呼应“探究性”——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有了更
高的期待。)
C.从这火首曲药子的爆赞颂破来看技,作者术多次已把张经可久广与唐泛代“应诗仙用”李于白相采比拟矿。 业;
⑩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故以此时为赏月之佳节。
2.手工业: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 ( 丝 织 、 榨 油 、 制 瓷 行 业 ) 出现新的经 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手工业: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zhù]轴而户纂[zuǎn]组,机户出资,织工出 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 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
《双调清江引咏梅》阅读答案
![《双调清江引咏梅》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f1bf38f78a6529647d533b.png)
《【双调】清江引咏梅》阅读答案《【双调】清江引咏梅》阅读答案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
编宜雪月交,不惹
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8请赏析“南枝夜来先破蕊”句中“先”字的妙用。
(5分)
9请结合具体句子赏析该元曲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
参考答案:整理
8.①“先”字说明梅花并未都怒放,仅仅是南枝因朝阳而破蕊先开。
(2分)②在严寒笼罩之时,一枝梅花
独绽,写出了梅花斗霜傲雪的风采。
(3分)
9.①拟人。
“泄漏春消息”中“泄漏”一词将梅花拟人化,写出了梅花报春隐秘而不盛开怒放的形态,也
流露出诗人殷切盼春的情意。
(2分)②衬托。
“偏宜雪
月交”一句,写梅偏偏适宜与冰雪、夜月交往,用“雪月”的一尘不染、洁白无瑕衬托梅的神韵。
(2分)③托
物言志。
表达了作者崇尚高洁,不慕名利的高尚人格写照。
(2分)。
雏燕阅读答案
![雏燕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3cee0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5.png)
雏燕阅读答案篇一:雏燕阅读答案您的位置:>>雏燕阅读答案_文言文雏燕翻译_古诗大全文言文《雏燕》选自,其原文如下:【原文】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
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
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
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
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
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注释】1啾啾:象声词,在此形容燕子叫。
2趣:古同促,催促;急促。
也有赶快、从速的意思3遽:就,竟4日:每天5雏:幼禽,小鸟6劳:辛劳,辛苦7甚:非常8尔:你(们)9安:怎么10得:可以11竟日:整天12盖:原来是13未几:不久后 14是:这 15乃:是,才 16熙熙:和睦欢乐的样子 17而:表承接关系 18释:释放【翻译】我弟弟爱鸟,他日日夜夜都梦想得到一只小燕子。
今年,有燕子从南方来,整天衔泥,有燕子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得非常辛苦。
不久,听到啾啾的声音,原来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
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外,弟弟把它捡起来,非常高兴,装进笼子喂养它。
母亲听说了,说:这是益鸟,吃害虫,而且会飞到南方去过冬,你怎么能养的久呢?母亲催促弟弟马上把小燕子放掉。
弟弟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态非常悲伤,于是就把它放出了笼子。
小燕子飞回了巢,和它的家人们和睦欢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篇二:雏燕阅读答案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雏燕落地的思考 1.看到文章题目你会有什么问题想知道?(2个)2.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想象力营造氛围,诶拓宽想象而努力。
这句话的含义是、_百度作业帮雏燕落地的思考1.看到文章题目你会有什么问题想知道?(2个)2.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想象力营造氛围,诶拓宽想象而努力。
这句话的含义是、雏燕落地的思考1.看到文章题目你会有什么问题想知道?(2个)2.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想象力营造氛围,诶拓宽想象而努力。
古诗词鉴赏《山路梅花》阅读练习及答案(福建龙岩2021-2022学年上期末高一语文题)
![古诗词鉴赏《山路梅花》阅读练习及答案(福建龙岩2021-2022学年上期末高一语文题)](https://img.taocdn.com/s3/m/f8f9bd0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a.png)
龙岩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路梅花冯山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车行途中听闻山下有梅花开放,随即揭开车帷,下车观赏,可见诗人雅兴之浓。
B. 颔联写诗人亲手折下林梢开放的梅花,一股春意向他袭来,使他享受到春天的芳情美意。
C. 颈联运用联想想象,写诗人希望能在归途中不时见到梅花,并寄意东风能依次把梅花吹放。
D. 这首七言律诗,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样,以梅喻人,托物言志,可谓异曲同工。
15. 诗人为什么说对山路梅花“莫作寻常花蕊看”?请简要分析。
【答案】14.D 15. ①山路梅花带回了春到人间的消息。
②山路梅花带来了江南隔年的音信。
③山路梅花开在路旁,陪伴行人于路途之中,给人带来温暖与慰藉。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以梅喻人,托物言志”错误,本诗就是写山路梅花,没有以梅喻人,托物言志。
故选D。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第三、四两句“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写作者在下车之后,步行到梅树中间,亲手折下林梢开放的梅枝。
东风才放最高枝,所以在折梅花的当儿,不觉春意逼人而来。
又因为作者是闻知山下有数株梅花,才开帷下车的,在闻得此讯之时,就已经感到春到人间了。
据此可知,山路梅花带回了春到人间的消息。
结尾两句“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大意是:莫把梅花当做寻常花草看待,它一年一次地把江南春的讯息带来。
这是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赞语。
诗人认为,梅花,不仅带回了春到人间的消息,也带来了江南隔年的消息。
第五、六两句“何妨失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这两句写折梅之后,更觉春意逗人,因而产生了这样的感想:倘若能在归途中不时见到梅花,实为旅途中的快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5~16 题。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
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
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 [ 注] ]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的字。
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
心驰八表快神游,李白《大鹏赋序》中有“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之语。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李白《草书歌行》诗有“时时只见龙蛇走”之句,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句。
15.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B.“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肯定张可久在曲坛上的领袖地位。
C.从这首曲子的赞颂来看,作者多次把张可久与唐代“诗仙”李白相比拟。
D.全曲气势横溢,一片至诚,文词典雅庄重,行笔流畅,是颇具才气之作。
16.阿拉伯古称大食,作者可能是位阿拉伯人,其汉文化的修养是颇为深厚的,在本曲中他是如何表达对张可久的由衷赞扬之情的呢?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曾点表达希望能够在舞雩台上唱祭歌、献祭品,祭天求雨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刘备知人善任的用人风范,讴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格。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之山水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
15. A(“套曲”错,应为“小令”。
)(3分)
16.①开头两句用典,是对张可久才气、文思的称赞,赞其是一位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大手笔。
②“谁出先生右?”以反问句表述在词林中无人可匹比之意,起到特别强调的作用。
③“诗成”三句用典,同时也是排比,赞美张可久的曲作的艺术效果。
④最后运用对仗,以张可久的名望之高,影响之大作结。
⑤全篇对张可久其人其才其曲其名作了高度概括,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之意。
(一点2分,答三点即可)(6分)
17.(本题共1小题,6分)
(1)风乎舞雩,咏而归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