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1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1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新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 表现形式。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2.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 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只绵羊
第二节
(四) 货币形式
货币
50斤谷物 = 2把斧子 = 40尺布 = 1只绵羊 = 其他种种商品 =
5克黄金
第二节
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使用价值 和价值 商品的内在矛盾 具体劳动 和抽象劳动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商品与商品的外部对立 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 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私有制 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第二节
货币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2把斧子 主动作用 被动作用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第二节
三、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尺度: 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 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想 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2.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 现 3.价格标准:计量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 币单位,叫做价格标准。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1.1 复习笔记一、经济制度改革的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与经济制度变革(1)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规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反映着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

(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3)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2.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两三百万年的原始社会制度、数千年的奴隶社会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四五百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数十年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1)原始社会经济制度①原始公社制度原始公社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初的社会经济制度。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发展速度极为缓慢,人们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实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集体劳动。

②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同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况相适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原始的互助合作关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构成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①在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奴隶;②奴隶是在奴隶主或监工的暴力手段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3)封建社会经济制度①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在封建社会里,封建主占有最大部分的土地,农民则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

为了取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农民不得不通过向封建主缴纳地租取得土地的使用权,不得不忍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奴役。

②封建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a.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b.封建主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c.农民不得不租种土地。

(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制度,雇佣劳动从对资本的“形式从属”转变为“实际从属”,不仅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切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都是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3.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市场交换。

表现:两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关系。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统一性: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B.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因素。

交换才能成为社会劳动。

不好。

对立性:A.一切商品对由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B.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D.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活动)1.具体劳动: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的社会属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的交换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4.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私人劳动: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
21.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22.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物反过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使其膜拜物
商品价值量
23.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2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一种含义)
31.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技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产管理)形式,劳动对象的状况,以及自然条件等。
32.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创造的使用价值越多。
33.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8.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由私人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而成为社会劳动,需要两方面条件:一方面,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其他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并且是等量劳动时,私人劳动才能成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直接在生产者那里得到表现和承认。各个商品生产者是在社会分工的特定部门独立经营,各自在独立经营条件下提供劳动产品。
25.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了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上去的劳动量,这个劳动量就是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市场需求量直接决定。
26.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决定第一种含义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的实现程度。如果某种商品生产的总量超过了市场需求量,其所包含的由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不可能完全得到实现。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第一章: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三个决定: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1、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分工、私有3、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市场)4、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价值5、劳动的两重性——具体、抽象(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枢纽)6、衡量商品价值量的两个尺度——个别、必要7、劳动生产率对价值量影响的两个方面——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8、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个别(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9、货币的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货币的职能、技术规定10、货币流通与经济危机——既打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又导致商品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11、货币流通规律的两个关系——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同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12、纸币发行后的两个后果——通货膨胀、通货紧缩13、价值的决定和供求关系14、市场机制的三要素——价格、竞争、供求15、价值规律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作用:调解、促进、优胜劣汰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等价交换和价值增值2、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特征——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价值增值(形成)过程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否增值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6、资本构成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形态——物质形态(技术构成)、价值形态(价值构成)7、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积聚,个别资本和总资本都会扩大。

集中,个别资本扩大,总资本不变。

8、利润转化平均利润——剩余价值在各部门重新分配,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与价值的两点区别——生产价格直接与资本相联系;生产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10、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三种职能资本11、决定股票价格的两因素——股息收入;银行存款利率12、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1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生产价格由劣等土地决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得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

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得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得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得地位与关系、产品得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得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得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与变化得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现实意义。

⑴认识与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⑶正确认识我国得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与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与处理问题、⑸对学好其她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

商品得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得有用性、由商品得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必须对别人有用,就是社会得使用价值b必须就是劳动产品得使用价值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得使用价值,从而就是交换价值得物质承担者、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得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得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就是交换价值得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就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商品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得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就是商品c 不就是为了交换得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就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就是商品得自然属性,价值就是商品得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得社会关系b使用价值与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c两者得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得劳动得二重性。

具体劳动就是劳动得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得关系。

抽象劳动就是无差别得人类劳动,就是劳动得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得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第一章1、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①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鞭策生产力的发展。

③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鞭策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2、什么是经济规律?它的客不雅性表示在什么地方?答: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表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②经济规律的客不雅性主要表示在:它在必然的客不雅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并随客不雅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既不能消灭、拔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3、生产力(科学技术)是鞭策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答: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

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本质和劳动技能。

②可以革新、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③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

④可以改进和变化工艺过程,从而有利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章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⑴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不雅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属性。

劳动的社会性要求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的需求,而劳动的私人性又往往使商品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发生矛盾。

⑵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些矛盾包罗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价值规律为什么自发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答:商品生产者改进了生产技术,改善了生产经营办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可按照社会价值销售商品,就可获得较多盈利;反之,就会收入较少,不能盈利,甚至亏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

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商品的使用价值1、概念: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特点(1)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2)具有自然属性:不反映社会或阶级属性,只是体现人与物的关系(3)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非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4)是社会使用价值(满足别人和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5)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三、商品的交换价值1、交换价值的概念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如:1把石斧=10斤粮食(1:10)=1只羊(1:1)=15尺布(1:15)四、商品的价值1、价值的概念: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特点:•价值是抽象的、看不到,摸不着的。

•价值在质上相同,因此在量上就可以比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商品的价值常常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谈的“价值”五、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交换价值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自己。

2、交换价值与价值并不是完全吻合的,它们受时间、地点、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统一性(不可分割):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可能有价值;矛盾性(不可兼得):二者是互相排斥的,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A、凡不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都没有价值B、一切有用的物品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的物品都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价值D、一个物品具有了使用价值,也耗费了人的劳动,就一定是商品E、商品因保管不善而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曾耗费了人类的劳动,所以还有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1章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1√1.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

这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重大事件。

(1)机器大工业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用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生产。

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

(2)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的奠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

(3)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暴露和激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蓬勃发展的反对资本主义的工人斗争的实践,强烈地呼唤着属于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区别: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2√2.理论来源。

19世纪初,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它触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研究的最高成就。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政治经济学,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开放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了原则性的预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重点G1-1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重点G1-1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重点G1-1《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重点G1-1本章学习重点内容一、主要概念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账、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生产社会化、社会分工、个别分工二、主要问题1、商品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交换形式),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久条件。

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构成社会分工。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次劳动的两方面,它们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

商品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2、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之间差异,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

第一、当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全部得到补偿。

第二、当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不能全部得到补偿。

第三、当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不仅全部得到补偿,还能获得额外收入。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与成反比。

(注意:指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企业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使商品生产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劳动时间,获得额外收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商品和货币•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四章:资本循环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割•第六章: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第七章: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第八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第一章: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四、政治经济学学习的方法五、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六、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人类社会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大约进行了200多万年,从经济实践基础上萌发一定的经济观点,到形成一些经济思想和某些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两千多年时间,而从理论上概括、阐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经济运动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则是近几百年的事情。

中国古书经济:经国济世,经邦济民。

古希腊(色诺芬)经济:家庭管理。

现代含义1、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

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

3、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4、节约(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出版了一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以后《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于工场手工业和产业革命时期,初创人:威廉.配第;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完成者:大卫.李嘉图。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力图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优越于封建生产关系,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作了一定的科学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但其必然带有一定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庸俗政治经济学是专门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萨伊,英国的马尔萨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第1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了解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建议】本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要掌握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

【主要知识点】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物质资料的生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本章小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

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收集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和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学科,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版)第一章商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版)第一章商品

第二节 商 品
商品就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体。
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 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 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对立性表现在:一切商品对于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 值;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 既占有价值,又占有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 值又是相互排斥的。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 盾。
✓ 从自然属性来看,商品都具有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的属性,即使用价值。
✓ 从社会属性来看,商品又都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 别人的商品相交换,就是说它具有交换价值。
✓ 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
式。
第二节 商 品
商品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1) 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自然形式。 (2) 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在它和别的商品相 互交换时才能表现出来。
✓ 劳动强度——由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决定的。
第二节 商 品
✓ 在考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还必须注意简单劳动和复杂 劳动的区别,以及劳动生产力(或称劳动生产率)。
✓ 劳动生产力也称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的生产能力或效 率。劳动生产力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 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4. 一般等价物 在一般价值形式下,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变成 社会劳动的唯一体现者,因而商品价值的无差别的社会性质就得到了更充 分的体现。
第二节 商 品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
取决于
劳动量
取决于
劳动时间
✓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某个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个别劳 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三要素(1)概念: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造劳动对象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三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Pm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1)生产的目的——消费(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不断进行,周而复始,故称再生产(3)四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反之,分配、交换、消费也决定着生产(4)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包含两个因素: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其作用的对象。

3.社会生产力的两个方面(1)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两方面的关系A.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B.其二: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狭义: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系”(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经济规律(1)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

(2)三种类型:a.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规律b.在几个社会阶段中期作用的规律c.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规律(3)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实质。

(4)各种经济规律由于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着,形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用来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效用、有用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3)交换价值是形式,价值是内容(4)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两者的统一对立——两者之间存在着决裂:商品生产者无法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劳动二重性使商品有二因素(1)具体劳动: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生产资料,采取不同的形式,生产不同商品的过程,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抽象劳动:抛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一章:商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一章:商品

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概念)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决定•不会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价值(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历史范畴,具有社会属性,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差别•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与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1)对立性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同时存在•(2)统一性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概念)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为具体劳动,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为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不同的具体劳动产生不同的使用价值,各种使用价值的总和表现了各种具体劳动的总和,既表现为社会分工。

•具体劳动的种类与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需要的改变而变化•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两要素的结合•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

无偿捐献非商品;阳光、空气非商品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第一章:商品2022年3月23日23:20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量上的可比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对立性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因此属于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反应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在发达商品经济中表现的更充分,因此属于历史范畴•(2)统一性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1. 性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1)?“ 经济” 的涵义a. 古汉语中: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b. 在西方文献中: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又赋予此词以谋生手段的涵义。

c. 近代和现代意义上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节约、精打细算;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经济学的出现a. 色诺芬的《经济论》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研究的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即家庭管理。

b.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c.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神学论着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重商主义(16-17c初)(2)古典政治经济学(17c中叶-19c初)(3)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18c末-19c30s)(4)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萌芽:重商主义学派16-17世纪初,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学派。

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1)“ 经济” 的涵义a. 古汉语中: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b. 在西方文献中: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又赋予此词以谋生手段的涵义。

c. 近代和现代意义上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节约、精打细算;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经济学的出现a. 色诺芬的《经济论》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研究的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即家庭管理。

b.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c.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神学论著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重商主义(16-17c初)(2)古典政治经济学(17c中叶-19c初)(3)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18c末-19c30s)(4)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萌芽:重商主义学派16-17世纪初,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学派。

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以后“政治经济学”一词逐渐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

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上升时期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

在英国由威廉·配第创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即经济学的产生。

(3)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18c末-19c30s)它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资产阶级理论体系。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西尼耳、马尔萨斯,法国的萨伊。

到19c30s ,它的各种学说,如生产三要素说、以效用或费用为中心内容的价格论、“ 三位一体公式” 的分配论、萨伊定律等,已经开始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据统治地位。

19c 30s 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尽管不断出现各种流派,提出了或多或少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要求、具体研究经济现象形态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但从总的思想体系看,它们始终没有脱出庸俗经济学的范畴。

(4)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a.19c70s初,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等几乎同时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企图以此来代替劳动价值论。

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方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杰文斯在《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该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更加符合学科研究的对象和宗旨。

b.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该书的问世,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名称,使经济学这一名称得到承认和应用。

到20c,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

c.20c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新发展1936年,J.M.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失业的有效需求原理,认为投资和储蓄不可能自动形成均衡,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对所谓的新古典经济学发起“攻击”,形成“凯恩斯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世界“滞胀”弊病的产生,反对国家干预经济、鼓吹恢复经济自由主义的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合理预期学派、供应学派等,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起了挑战。

以J.K.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在反对凯恩斯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强调了社会经济的结构改革。

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17c~19c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常也沿用这个名称,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c80s以来,经济学已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

现在,我国有关部门将经济学科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大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被归入理论经济学学科。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与产业革命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基本原理(1)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辩证法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2)反映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原理: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等;(3)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的原理: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趋势等。

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第一,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探索和提出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毛泽东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基本路线(1978.12.18-2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推动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概念,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产生。

•党的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明概括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形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内涵•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在珠江三角洲考察期间,正式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部分)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

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生产资料。

2.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资本主义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1)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社会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3)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相互关系。

*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是广义的生产关系。

(4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5 )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的概念: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必然性。

(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经济规律的特点。

(内在于人的活动;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

(5)经济规律的类型。

(一般、共有、特殊)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1)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它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因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指引的方向完全一致,它能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制度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唯物辨证法是根本方法,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

2 、历史唯物注意方法3 、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4 、分析和综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5 、对现代经济学方法的借鉴: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实证分析、静态、动态分析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