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的宝黛钗
黛玉、宝钗与贾府风云:《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

黛玉、宝钗与贾府风云:《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作品中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黛玉和宝钗是两个备受关注的女主角,她们与贾府风云息息相关。
本文将对黛玉、宝钗以及她们在贾府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入研究。
1. 黛玉形象分析1.1 外貌特征黛玉年纪轻轻,面容秀美,头发如云瀑般披散在肩上。
她眉清目秀,皮肤白皙如雪,并常带着一丝忧郁的神情。
### 1.2 性格特点黛玉是一个感性而多愁善感的人。
她崇尚自由和真诚,在狭隘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显得苍凉无助。
她渴望真爱,但由于家族的命运以及个人的悲剧经历,她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失落。
### 1.3 在贾府中的角色黛玉是贾府中最受宠爱的女子之一,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政与王熙凤之女。
她在贾府中备受关注,但也倍受排挤。
黛玉善良而敏感,她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处理与其他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
2. 宝钗形象分析2.1 外貌特征宝钗是一个美丽大方的女子,容貌出众,眼角弯弯,颧骨高挺。
她身着华丽的衣裳,给人一种高贵气质。
### 2.2 性格特点宝钗聪明机智、深思熟虑。
她性格坚定而稳重,在困境中总能保持冷静并作出正确判断。
她具有极高的智慧和处事能力,并能够运筹帷幄。
### 2.3 在贾府中的角色宝钗是贾府中地位崇高、才华出众的女子。
她是贾府的中心人物,集结了各种资源,并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宝钗与黛玉形成鲜明对比,在情感以及家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3. 黛玉与宝钗的关系黛玉与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她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矛盾的关系。
在传统价值观和命运的制约下,黛玉与宝钗表现出不同的人生选择和态度。
两人相互影响,引发了许多故事情节和冲突。
结论通过对黛玉、宝钗以及她们在贾府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黛玉和宝钗作为其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女主角,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女性形象的特点。
《红楼梦》中的宝玉与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宝玉与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以其独特的细腻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而广受赞誉。
在《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是两个最具代表性和最受关注的人物角色。
他们的形象塑造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和社会现象。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宝玉与黛玉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1. 宝玉的形象1.1 善感细腻的性格宝玉是西洲梦幻仙境中的神仙化身,他有着极其敏感和细腻的感觉。
无论是对于美丽事物的欣赏还是对于悲伤事物的伤感,宝玉总能表现出极为深情和善感的一面。
在《红楼梦》中,宝玉常常为一些微小的事情而感到难过,他会用诗词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1.2 独立思考与超脱尘世与一般的男子相比,宝玉有着独立思考和超脱尘世的特点。
他不满足于家族规定的婚姻安排,也不被金钱和地位所迷惑,而是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理想。
宝玉对世俗的厌恶和对自由的渴望,与作者曹雪芹的价值观相契合。
2. 黛玉的形象2.1 聪明敏感的女子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她与宝玉同属贾府的宠儿。
黛玉以其聪明才智和敏感情感而著名。
她对家族内外的一切细节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到一些微妙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2 独立自主与坚持信仰黛玉独立自主的性格使得她不愿意接受家族的婚姻安排,而是追求自己的真爱。
她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愿意妥协。
这种独立和坚持的品质,并不是常见于传统女性形象中的。
3. 宝黛之间的情感与关系宝玉和黛玉在小说中是一个欢喜一个愁。
在他们的关系中充满了患得患失和痛苦的情感,他们有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有时却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
宝玉对黛玉虽然有感情,但却不敢追求,而黛玉则对宝玉有着深深的情感,但却痛苦地意识到他们之间的距离。
3.1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患得患失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纠结和患得患失。
宝玉对黛玉有着深深的感情,但却因为身世和他人的干预而不能表达出来。
宝黛钗品格分析

宝黛钗品格比较分析(一)爱博心劳——贾宝玉1、通灵宝玉,超凡脱俗。
首先,他具有独特性——仙气:一是女娲补天之后变成扇坠大小的鲜明晶亮的一块美玉;二是西方灵河岸边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之人。
二者集于宝玉一身,因此,他不同于尘世间的人。
2、聪明灵秀,率真清纯。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这是对宝玉外在容貌的描写。
“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生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是对宝玉内在气质的形容。
这些描写和形容,从内到外对宝玉进行着肯定和褒扬!3、高尚纯洁,爱博多情。
宝玉是最富有感情的人,是充满了爱心之人,是千古第一情人,是名符其实的“情圣”。
宝黛之恋是有思想内容的,它不同于此前那些旧小说的没有思想为基础的爱情描写。
他爱的是思想,爱的是志同道合。
宝黛之恋排除了一切低级趣味是不庸俗的,是纯洁高尚的。
宝黛之恋受历史的局限,一方面是宝黛自身的民主思想意识尚属初步,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家长不能为他们作主。
这些因素,最后导致了宝黛之恋爱情悲剧的产生。
4、宝玉洁身自好。
在宝玉高尚品格中,洁身自好占有着相当重的份量。
聪慧、多情、善良之后便是洁身自好了。
宝玉的洁身自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思想上坚决抵御那些“混帐话”的侵蚀,拒入“国贼禄鬼”之流。
追求人人奉献爱心的美好人间。
二、坚持精神恋爱的“意淫”,拒绝“片时之趣”的肉欲。
这在当时的封建末世,是极其少见的。
5、叛逆性格。
宝玉的叛逆性格,是他身边的环境影响而造就的。
其具体表现为:1)反对“男尊女卑”。
(2)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观念。
(3)反对读书考举,厌恶利欲熏心的“混帐话”。
6. 宝玉之愚顽。
宝玉的“呆、傻、狂”是毋庸置疑的。
可能有人会说,宝玉的呆、傻、狂其实是老实。
固然,做人要老实,这是无可厚非的。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是每个人必须恪守的人生原则。
应该承认,宝玉确实老实。
但是,在现实中,老实过头就是呆、就是傻。
这种过了头的老实,既能使自己吃亏,又能伤害到别人,使自己常常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女性形象解读与对比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女性形象解读与对比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书中塑造了众多精彩细腻的人物形象,其中宝钗和黛玉是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两个女性角色。
本文将围绕宝钗和黛玉展开,就她们在小说中的形象特点、性格分析以及所代表的不同女性类型进行解读,并进行对比分析。
宝钗:智慧与坚韧宝钗是贾府中贾母外孙女,聪明睿智且心思缜密。
她具有出色的才情和卓越的智慧,在家族内部享有极高的声望。
她对待自己的事业非常认真,总是能够做到既头脑冷静又考虑周全。
同时,宝钗也展现出坚韧不拔的一面,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勇敢坚持并寻求解决办法。
黛玉:独特与敏感黛玉是贾府中贾母之孙,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黛玉十分敏感且多愁善感,对于自己情感和他人的关怀都非常深刻。
她对花草、诗书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黛玉在情感上非常纯真,但由于过于敏感而容易受到伤害。
宝钗与黛玉的性格对比宝钗和黛玉在性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宝钗注重理智和思考,行事稳重而成熟;而黛玉则更加情绪化和柔弱。
宝钗具有冷静和果断的特点,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而黛玉则容易被情感所左右,较为消极和悲观。
宝钗与黛玉所代表的女性类型宝钗和黛玉在《红楼梦》中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宝钗以聪明、坚韧、睿智为特点,展示了一种独立自主、有才华且富有战略眼光的现代女性形象。
她不仅在外貌上美丽,更在智慧和生活技巧上与男性角色媲美。
而黛玉则代表了一种敏感、多愁善感的女性形象。
她通过对自我情感的反思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传递了追求真实内心需求和渴望得到关注与理解的现代女性特质。
结论通过对宝钗和黛玉这两个角色的解读与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了丰富多样、鲜活生动的人物。
宝钗代表了聪明、坚韧,并具有突出才华和独特胆识;而黛玉则展示了敏感、多愁善感的一面,呈现出脆弱但又深邃细腻的情感特点。
这两个角色各自有着独特魅力,并通过她们之间的对比衬托出所代表的不同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宝玉与黛玉的性格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的宝玉与黛玉的性格对比分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之一,描绘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和人物群像。
其中,宝玉和黛玉被认为是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引人关注的两个角色。
宝玉的性格特点宝玉被视为红楼故事中的主角之一,他具备睿智、聪明和感情丰富等多种复杂的性格特点。
1. 敏感和柔情:宝玉以其敏锐的感情和温柔细腻的心灵而闻名。
他对父母、亲戚和朋友都表现出深厚的感情。
2. 脆弱和矛盾:尽管宝玉有着善良和美好的天性,但他却常常陷入内心纠结与痛苦之中。
他对于世俗规则与婚姻制度产生矛盾,并因此感到困惑和负罪。
3. 理想主义者:宝玉渴望追求完美与精神上的自由,他借助诗文和书信来表达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世俗的追求。
黛玉的性格特点黛玉是一个极具个性的角色,她有着独立、坚强、艺术家气质等多重性格特点。
1. 独立意识:黛玉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她坚持自己的原则与价值观。
尽管生活环境限制了她的行动,但她仍然尝试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
2. 敏感与脆弱:黛玉虽然外表强势,内心却常常困扰于情感和身份问题。
她不容易释放内心压抑,而是用诗词来表达自己深沉、激情和忧伤之情。
3. 艺术家气质:黛玉是《红楼梦》中极富艺术才华的角色之一。
她善于音乐与绘画,并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宝玉与黛玉性格上的相似点尽管宝玉和黛玉在某些方面有明显不同之处,但他们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1. 敏感和脆弱:无论是宝玉还是黛玉,都有着极其敏感和容易受伤的一面。
他们对待爱情、友谊和家庭关系都表现得略带戒备心态。
2. 强烈的情感体验:宝玉和黛玉都能在情感上达到极致。
他们对于亲人的离世、友谊的亲密以及自身命运的纠结等都有着深深的体悟与情感阐释。
3. 文学与艺术倾向:无论是宝玉还是黛玉,两个角色都表现出对于文学与艺术的浓厚兴趣。
他们用诗词、音乐、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
总结宝玉和黛玉作为《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拥有复杂而迷人的性格特点。
浅析_红楼梦_中的宝黛形象

教育艺术《红楼梦》是我国最伟大的一部现实主义古典小说,它的出现将长篇章回小说的发展推向了顶峰,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血肉,自己的面貌,自己的灵魂。
尤其是作品中女性形象描写方法多样,其中的形象有思想,有性情且个性鲜明,从而使文章产生了巨大的现实主义和艺术魅力。
“潇湘妃子”无疑是曹雪芹对林黛玉的一种近乎神仙般的仰慕,而潇湘馆的竹子更是作者对林黛玉人格的一种赞扬,作者虽倾情如此,最后却给了她一个悲剧的结局,而对于宝钗有人认为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
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
为什么她们性格差异会如此之大,小说中的女性如此之多,她们因何能在大观园的女性中脱颖而出,又是因何而感动读者,成为古典文学长廊中青春永驻的人物?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1.1 林黛玉的个人气质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才貌双全且生性孤傲、天真率直、秀外慧中,兰心慧质,是不可多得的聪慧女子,又因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在她的身上体现还有一种前卫的、进步的民主思想,她个性解放、人性觉醒的思想和叛逆性格,不屈服于强权的顽强精神,是个视名利如鸿毛的女子。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贾府这样一个主子奴仆几百人之多的大家族中,她毫无顾忌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而且还和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贾宝玉互为知音,结为同心。
她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追求着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她有异于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是大观园里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
也正是由于她的叛逆及对心灵相通的爱情的执著追求才引起封建家长们的不满,作为一个异类,她的失败及悲剧命运是注定了的。
1.2 林黛玉性格特点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红楼梦》赏析之宝黛钗的悲剧

《红楼梦》赏析之宝黛钗的悲剧第一篇:《红楼梦》赏析之宝黛钗的悲剧读书报告演讲稿《红楼梦》赏析之宝黛钗的悲剧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环卫处的黄立冬,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看《红楼梦》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历经种种磨难,保存至今,并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当然有作者曹雪芹十年著一书,字字珠玑的艰辛。
其中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本书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腐败淫乱的生活,揭示了封建主义的落后性。
又以贾氏家族为中心,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又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为主角。
以下是我对该书三大主角的一些浅薄认识。
贾宝玉可谓是出生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贾氏家族动用一切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让他成为封建家庭的接班人、封建社会的拥护者。
可是正如他的前身一样,他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就像是一颗顽石,桀骜不驯,用自己的意志来对抗整个家族的封建思想。
他不愿意读圣贤书,做八股文,亦不喜通过举业进入仕途,也不喜“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搞些“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的应酬。
他所乐衷的是寄居于他家族下的那些妙龄女子。
为她们涂脂画眉、“理妆”、“换裙”,在内帏厮混。
所喜爱的是被当时专制统治者视为“淫词秽语”而横加禁毁的《西厢记》、《牡丹亭》之类。
相对于四书五经,这些“真正好文章”让他“若看了连饭都不想吃”。
当然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也是一个“极度的女权保护者”,在当时的社会中充斥着“男尊女卑”的思想,但他却反其道而行,认为是“女尊男卑”。
曾经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了;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他虽然反叛当时的封建社会,但又拘泥于其中,虽然推崇“女尊男卑”,但却时有对女子动手动脚,崇尚与黛玉的自由恋爱,却在游幻境之后与袭人偷试云雨。
对于朝廷也是抱着“受命于天”的思想。
在父兄之伦上也谨遵“圣人遗训”。
文学作品欣赏:《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欣赏:《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贾府家族和其他相关人物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有许多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究她们在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点和角色。
1.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著名和深得读者喜爱的角色之一。
她是贾府大小姐林妹妹,以其聪明才智、独立思考和艺术天赋而闻名。
然而,她也常常表现出情感上的脆弱和敏感性格。
林黛玉对自由理想追求始终坚定不移,但因家道中落和自身命运注定,在家族压力和抑郁症困扰下逐渐走向悲剧结局。
2. 薛宝钗薛宝钗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女性角色。
她是贾府的外族儿媳,与宝玉最初订下了亲事。
薛宝钗以其美貌、温柔和聪明才智而受到众人喜爱。
她具有家族背景强大和稳定的特点,一直在贾府中保持着相对高尚与纯洁的形象。
尽管面临种种压力和困境,薛宝钗能够忍耐和坚韧地应对,并在家庭内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3. 贾元春贾元春是贾府的正妻之一,也是个多愁善感、聪明熟稔、心地善良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她被描绘为一个思想成熟、充满智慧和包容心态的女子。
她尽力减少家族内部纷争,并为贾府的各种事务做出贡献。
然而,尽管努力安抚一切,但她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无望之中。
4. 王熙凤王熙凤是贾府中一个非常复杂的女性角色。
她既有果敢和聪明的一面,又有刻薄和权谋心机的一面。
王熙凤在贾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的智谋和计策往往能够为贾府解决许多问题。
然而,她也因为过于追求权力和利益而导致自己的失败,最终酿成悲剧。
结论《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每个角色都具备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命运。
无论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还是王熙凤,她们都代表了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所展示的女性命运、家族关系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的题材内容。
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地位与角色认知上种种思考与困惑。
《红楼梦》中宝黛钗品格比较分析

《红楼梦》中宝黛钗品格比较分析1、黛玉、宝玉张扬个性,而宝钗失去了率真宝玉的叛逆性格以“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形式表现出来。
“囫囵不可解”的疯话、呆话,带着点孩子气的可笑的行为,包含着对封建社会视为神圣的“文死谏,武死战”这类封建道德原则的蔑视,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反抗,在疯傻的言行中把神圣视为无稽,把幸福看作痛苦。
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
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
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
黛玉很有女人味。
她的可爱之处还表现在,她活得很纯粹。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功利色彩。
黛玉并不爱世人所爱,当世人都拼红了眼睛去抢那个叫做“功名利禄”的东西时,她却根本无动于衷,并且绝尘而去。
她对读书中举不屑,她对出将入相不屑,她对人情虚假也不屑。
就是喝茶,也是和“琴棋书画茶”,而不是“油盐酱醋茶”。
她更看重美,也更看重爱。
黛玉的生活是最纯粹的,她把人生最纯粹的东西演绎得淋漓尽致。
宝钗虽然美丽却不可爱。
她就是要把自己的性格特征都磨灭掉,她和那些美好的东西、充满活力的东西都格格不入。
相反的,她就是生怕自己可爱。
还要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地让自己不可爱。
最典型的就是吃“冷香丸”,“吃”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性别魅力都消灭掉。
宝钗的内心还很冷,这正是她最不可爱的地方。
宝钗的“冷”与“无情”正是建立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理之上。
2、三人对爱情的态度不同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
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
可是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
他爱黛玉,因为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
宝黛钗性格简析

宝黛钗性格简析1.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满怀理想和激情,倾其心血和才力创造的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全新的不朽典型。
贾宝玉这一形象既丰富深刻,又生动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典型性。
1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是贾府里荣国府的嫡亲孙子,作为贾府振兴的希望,贾宝玉受到贾母等家族上层人物的特别宠爱。
他本应该为了家族的利益,遵循传统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道路,成为一个标准的封建士子和孝子;但他却叛变了,反而成了本阶级的逆子和破坏者。
他的叛逆性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厌弃功名仕进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他的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②反对封建秩序他轻视封建伦常和秩序,追求生活方式的自由,常常打破男女、长幼、嫡庶、贫富、贵贱、主奴关系上的等级名分。
③反对封建礼教他极力抵制封建家族的安排,自主选择未来的生活伴侣;抵制不成时,以离家出走来维护理想,这种行为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礼教的桎梏。
④梦醒者的苦痛,“多余人”的悲剧贾宝玉看见了许多黑暗,看见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被毁灭而无力相救,他感叹“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只得向佛老哲学寻求解脱办法,最后悬崖撒手,遁入空门。
2他是思想改革的弄潮儿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也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
他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他摒弃封建礼教的束缚,倡导婚姻自由,反对性别歧视,尊重个性,提倡人权、思想解放。
贾宝玉有与封建主义格格不入的性格,站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来看,贾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胎儿。
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精神的完整轮廓和雏形。
这在当时我国历史现实中,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中,无疑是“新人的典型”。
2.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之一。
人物角色分析之宝黛钗

三人的困境
不同于现代的情感,《红楼梦》中的宝黛 都对宝玉有情,却都表现得含蓄而亲密, 然而这种纠结错综,不是三人悲剧命运的 根本原因,究其根本,作者对于三位人物 性格的设定才使得这个困境无法解开。
宝玉的乖张与不合礼法注定无法与最正统 的礼法代表宝钗合拍,因此二人不会幸福。
同样,黛玉的性格与做派和宝玉也难进入 婚姻。
对迎春
迎春出嫁后,遭遇十分悲惨,宝玉满 心悲愤地在潇湘馆大哭,他说:“我只 想着,咱们大家越早些死的越好,活着 真真没趣儿!”
是的,“超然的心,是得像贝类一样, 外面非有壳不可的。”可惜宝玉没有这 道防护壳,于是“好象全世界的苦恼萃 于一身,在替大众受罪似的。
对丫鬟
他替人充役,代人受过,替彩云瞒赃,为藕官 烧纸打掩护,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极力地 扩大首他的影响。怡红院中的丫头比其他房里 的要自由得多,她们可以半夜三更跑到外面闹 着玩,可以和干娘吵架,可以拿硬话去对主子。
自尊到极致,体现出的自卑
木石情缘:宝黛爱情
林黛玉是“不可无一”又“不可有二” 的独特创造,她的爱情记录册上没有任 何糜烂、污秽的字眼,曹雪芹把古往今 来各式各样惊心动魄的爱情描写消化之 后,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封建社会少 男少女的独特表达方式。宝黛爱情不同 于秦钟、智能儿,不同于司棋、潘又安, 也不同于小红和贾芸。
反面:敏感、小性儿、尖酸、难相处
周瑞家的送宫花 雪雁送手炉 丫头们的评价 “诗人的心,漂泊的命运”
心胸爽朗的史湘云就曾当着宝玉的面,说她是一个 “小性儿,行动爱恼人”的人。与林黛玉毫无干系的 赵姨娘在背后也发过牢骚:“要是那林丫头,她把我 们娘儿正 眼也不瞧……”。丫环小红和坠儿在滴翠亭 说悄悄话,中了宝钗的“金蝉脱壳”计,误认为是林 黛玉听见了,当时就很紧张,小红说:“那林姑娘嘴 里又爱刻薄人, 心里又细……”,因而对她都怀有不 满。
宝黛钗的爱情悲剧

既有木石前盟,何言金玉良缘——浅析《红楼梦》宝黛钗的爱情悲剧生活就是一场游戏,有人欢喜有人悲。
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大悲剧,生活在贾府的人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只是悲剧的内涵各有不同。
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则是《红楼梦》全书最大的悲剧。
我总在想如果红楼中没有薛宝钗这个人物,那么宝玉和黛玉还是个悲剧吗?曾看过一句话:“鸳鸯是双戏的好,多出一只就不能成对;爱情是两个人的好,多出一个就不再完美。
”好多事情多出一份,就多出一个孤单,多出一片泪水。
那么宝姐姐算是多出的那个吗?在表面上也许同情林妹妹的人都痛恨宝姐姐的存在,是她来到贾府后,才有的金玉良缘之说,才让楚楚动人的林妹妹变得尖酸刻薄,说话如针扎的尖利,才让宝玉和黛玉不能成就木石之约。
事实上,这与他们三人性格差异有很大关系,并不是薛宝钗一人造成的,在这个爱情悲剧中,她也是个悲情的人物。
薛宝钗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生于有百万之富,“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一直与势利又世故的母亲共同生活的她从小就对仕途官场了解颇深,对人对事都自有一套逢源做法,在贾府里大家都喜欢她。
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完美到极点,那么这个人真的很恐怖。
是个人,怎么可能没有缺点?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诠释,就是城府极深,太会隐藏。
她会迎合贾家的顶尖上的人物,贾母的一切喜好而博得贾母的欢心。
如第二十三回讲到贾母出资为宝钗过生日时,“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她“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
”对王夫人则是关心备至,让这个婆婆日渐对准儿媳爱护有加。
如“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针线来。
日至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语半时。
”如此一个贤良淑德才华横溢的大家闺秀可能是封建家长眼中的好女儿,古代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但是薛宝钗悲剧的遇见了有叛逆思想的宝玉。
两个人在精神上就不能产生共鸣,一个追求名利仕途,一个视其为粪土,可想而知精神上的鸿沟怎么可能让宝钗与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对宝玉的情感也许是爱情,也许更多的是爱宝玉的家族,爱宝玉在贾府里的地位,这些宝钗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吧。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便是说明遭受婚姻约束的女性形象的一面,揭示出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封闭性、封存性,体现出中国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对女性的影响,在同情人性之外,又能陶冶情操,凸显传统文化中“妇女近庭”之崇高理想。
红楼梦中宝黛一生最大的悲剧便是无论多么坚强倔强,在樊家之家无异于在轻铁上行走,毕竟“物换星移,今夕何夕”。
宝黛从小就在改变不了的选择中,被家族的牢笼套住,不得苟活。
宝黛作为一个婚姻中的妻子,得到永无分裂的围绕;而作为一个母亲,照顾她的孩子无法在她身上体现出来,只能当一个木偶处境,让每一个自心底想做的事儿都凭空飘然而去,宝黛无可挽回地卷入整个家族的女阴影之中,产生了“锒铛入狱”的结果,被家族的利益驱使,只能坚强地接受“强则宁,弱则死”的命运。
宝黛爱情的激荡也让《红楼梦》更加添上对人生的痛苦哀恸。
宝黛的爱情悲剧也被鲁迅先生描述为:“诚如贾宝玉所描绘的宝黛,无非是苦楚和哀思构成的一幅画,唉!太遥远了,女人反抗、做主观、不受男人约束,也许在古代绝处逢生,但大概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
宝黛实在太可怜了,她明知道是错,但还是勉强自己去做,太可怜了,只能无望地活着,没有希望也没有愉悦,这样的悲剧,当真也让人无法抗拒。
宝黛无法完成自己的爱情,在贾宝玉的爱情下却又渐渐有了一份心结,口是心非,却又有了几分柔情,这便是一份坚持心智的体现,也代表了宝黛对家族的忠贞不渝。
莎士比亚先生的著作《威尼斯商人》中Othello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与宝黛的爱情悲剧有异曲同工之妙,宝黛面对爱情的抉择也犹如Othello,选择了更爱面子,而牺牲自己的爱情,与朱丽叶承受Othello留下的可怕责罚也同出一辙。
宝黛在《红楼梦》中的悲剧,也为婚姻礼仪的表达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体现出妇女婚内角色的封闭性、封存性,占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但是,宝黛作为一个女性,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宿命,她只能在社会伦理之下,坚强地活着,而这也正是宝黛悲剧最大的真相所在。
宝黛的赏析

宝黛的赏析宝黛,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两位主要角色之一。
宝黛的形象深入人心,她的聪明、美丽和坚强让人印象深刻。
在整个小说中,宝黛的形象是非常复杂的,她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更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人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宝黛的形象进行赏析,探讨她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以及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谈宝黛的性格特点。
宝黛是一个聪明、敏感、有主见的女子。
她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女性角色中。
她对爱情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追求,不愿意随波逐流。
在与贾宝玉的爱情中,她展现出了自己的坚强和执着,不畏艰难,不畏世俗的眼光。
同时,宝黛也是一个有着深情厚谊的人,她对待身边的人都是真诚和善良的。
她和黛玉、探春等人之间的友谊,展现出了她的真诚和善良。
其次,我们来谈谈宝黛的成长历程。
宝黛从小就被寄养在贾府,她的成长环境并不是很好。
她的母亲早逝,父亲又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所以她从小就学会了独立和坚强。
在贾府,她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坚强。
她在与贾宝玉的爱情中也经历了很多磨难,但她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和坚持。
在整个小说中,宝黛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断成熟和坚强的过程,她从一个无助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有着自己主见和坚持的女子。
最后,我们来谈谈宝黛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宝黛是整个故事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她的出现和成长都对整个故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是整个小说的主线,也是最感人的部分。
她的坚强和执着给了贾宝玉很大的鼓舞和启发,也对贾宝玉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宝黛的聪明和善良也对身边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和黛玉、探春等人之间的友谊也是整个故事中最温暖的部分。
总的来说,宝黛是一个非常丰富和复杂的人物,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聪明、美丽和坚强让人敬佩,她的成长历程和对整个故事的影响也让人感动。
在整个《红楼梦》中,宝黛的形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她的存在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红楼梦》中的钗黛关系研究

《红楼梦》中的钗黛关系研究一、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复杂的人物关系、丰富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社会寓意吸引了无数读者。
其中,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位女主角的关系,更是成为了红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她们二人,一钗一黛,各自独特,相互映照,共同构筑了《红楼梦》中最为动人的女性形象。
本文旨在探讨《红楼梦》中钗黛关系的内涵、演变及其意义,揭示这一关系在整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二、钗黛关系的内涵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性格迥异,但都是贾宝玉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女子。
宝钗端庄贤淑,深谙世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黛玉则聪慧敏感,才情出众,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
她们二人之间的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既有误解也有理解,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在小说中,宝钗和黛玉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是紧张的。
她们共同生活在荣府中,互相照应,互相学习。
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在贾宝玉的情感选择上,两人产生了明显的竞争。
宝钗虽然对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她更注重家族的荣誉和利益;而黛玉则更加关注个人的感情和幸福。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钗黛关系的演变在《红楼梦》中,钗黛关系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最初,两人互相欣赏,共同成长。
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尤其是在贾宝玉的情感选择上,两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逐渐显现。
一方面,宝钗作为荣府的嫡女,有着极高的地位和身份。
她注重家族的荣誉和利益,希望贾宝玉能够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
然而,贾宝玉却对黛玉情有独钟,这使得宝钗感到十分不满和焦虑。
她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争取贾宝玉的心,但最终未能如愿。
另一方面,黛玉则对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
她敏感而脆弱,对贾宝玉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关注。
然而,由于她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缺陷,使得她在荣府中备受排挤和冷落。
她渴望得到贾宝玉的爱和关注,但却无法得到满足。
这种矛盾和冲突使得她倍感痛苦和绝望。
四、钗黛关系的意义钗黛关系在《红楼梦》中具有深刻的意义。
论《红楼梦》中的宝黛钗

论《红楼梦》中的宝黛钗《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典小说,塑造的人物众多,其中的人物形象一直是红学爱好者们探讨的话题.。
本文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主要人物为代表进行评述,以期感受他们艺术形象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黛玉宝钗性格红楼梦宝玉在《红楼梦》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配着一切,仿佛一切的万事万物皆为“天命”,在第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的判词,所听的曲子,无疑就是贾府以及大观园中众儿女的“生死簿”.。
以大观园、贾府所代表的封建王朝必然会“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判词,太虚幻境,一僧一道,无疑是“末世”的先知者.。
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只有钗黛被安排在同一首判词中.。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咏絮才”都是中国古代女子的典范,前者在于“德”,后者在于“才”,然而在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中,后者并不太推崇,甚至有谬误.。
作者把钗黛安排在一起,不仅是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紧密关联,还在于形成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强烈对比,以此突出作者的褒贬倾向.。
关于“宝黛钗”,最先介绍的是林黛玉.。
在第二回中,写黛玉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的家庭中,因“聪明清秀”便当成儿子一般让其“读书识字”,黛玉之“咏絮才”由此而来,紧接着在同一回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道出“清明灵秀”、“乖僻邪谬”的宝玉[3].。
在第三回中,两人正式见面.。
黛玉原为“绛珠仙草”因得“神瑛侍者”灌溉而成形,所以寶黛一见如故,“倒像在哪里见过”、“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宝黛二人心灵相通,他们是大观园唯一能读懂彼此内心的人.。
在“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的宝钗未来之前,宝黛二人有着“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的亲密友爱.。
在第四回中,宝钗及母兄进入贾府,威胁由此开始.。
宝钗有母亲,兄长依靠,且是皇商.。
而黛玉只是一个扬州巡盐御史之女,不比薛家的势力,自幼无母,父亲这唯一的靠山也并没有维持多久.。
《红楼梦》中的宝钗与黛玉:两位矛盾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宝钗与黛玉:两位矛盾的女性形象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塑造了许多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
其中,宝钗和黛玉作为主要女性角色,展现了截然不同的个性与命运。
本文将从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以及命运起伏等方面展开探讨,揭示两位女性形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一、宝钗:聪明睿智、机智过人1.宝钗是贾府中一位出色的女子。
2.宝钗聪明睿智,机智过人。
3.宝钗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较高的社交能力。
4.宝钗在家族中地位崇高,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
5.宝钗从小就被赋予了成为权势家族之妻子的使命。
二、黛玉:敏感多情、才情出众1.黛玉是贾府中一个独特而敏感的存在。
2.黛玉有着异常的才情,善于诗词和绘画。
3.黛玉对于美的追求与敏感情感使她更加矛盾。
4.黛玉来自荣府,家族背景复杂而混乱。
5.黛玉的命运多舛,遭受了许多困苦和挫折。
三、宝钗与黛玉之间的冲突1.宝钗和黛玉在性格上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机智与敏感、世俗与超脱。
2.宝钗代表了理性与现实,黛玉则寄托着浪漫与理想。
3.宝钗认为黛玉过于情绪化,缺乏应变能力,而黛玉认为宝钗妥协太多,不懂得真正追求内心的欢愉和幸福。
4.宝钗常常以平静稳重的姿态出现,而黛玉经常陷入忧伤和自责之中。
四、两位女性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环境1.宝钗是封建社会女性成功角色的代表,她具备了传统女子应有的所有美德。
2.黛玉则体现了女性地位的低下和束缚,她受制于家族的传统观念,无法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
3.宝钗与黛玉之间的差别折射出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悲剧。
结论《红楼梦》中的宝钗和黛玉作为两个矛盾而复杂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古代贵族女性在不同环境下所面临的命运选择与挣扎。
宝钗凭借聪明机智、稳重务实而成就了较为成功的人生;而黛玉却经历了诸多磨难,最终情感失落、身体枯竭。
这两个角色在小说中相互对比、交错出彩,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于个体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引起读者对于女性地位和自我价值认知等问题的思考。
《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分析

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分析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复杂多变的人性与感情。
其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引人注目。
本文将对宝玉与黛玉的爱情进行分析。
宝黛两情缠绵宝玉和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对男女角色,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认为是小说中最为动人和深沉的爱情之一。
1. 宝玉与黛玉初次相遇宝玉和黛玉初次相遇于贾府,两人从一开始就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他们互相吸引并产生了强烈共鸣,在彼此眼中逐渐成为重要存在。
2. 彼此扶持与关心在小说中,无论宝玉还是黛玉都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然而,无论何时何地,两人总是坚定地支持和关心彼此。
他们互相扶持,在艰难与痛苦中共同度过。
3. 情感纠葛与误会尽管宝玉和黛玉之间深情厚意,但在他们的爱情故事中也充满了纠葛和误会。
有时,他们因为家庭背景、婚姻状况等因素产生摩擦和矛盾。
这些困难考验着他们之间的感情,使得他们的爱情更加复杂和曲折。
爱情结局:离别与遗憾尽管宝玉和黛玉深爱着对方,但最终却没有能够在一起。
1. 黛玉的离世黛玉年轻而柔弱,在小说后期患上了重病,并最终不幸辞世。
她的离去让宝玉陷入了巨大的失落与忧伤。
2. 宝玉的遗憾宝玉对于黛玉的离世感到极度的遗憾和自责。
他始终无法释怀这段爱情,并以此为人生的遗憾和痛楚。
影响与意义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纯真和执著爱情的追求。
这段爱情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荣辱和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它也使得读者思考并反思了自己对于爱情与生命的态度。
总结:在《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既是美丽而又充满矛盾和遗憾。
他们一起经历了痛苦、幸福和离别,其爱情故事让我们深感人生无常和命运摆布。
然而,他们的感情仍然被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了经典文学作品中不可磨灭的一页。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巨著,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独特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小说中,出现了众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她们以她们各自的方式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细腻,为整个小说增添了层次感和魅力。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她们的内心世界和角色所代表的意义。
1.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和独特性格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具备着既美丽又矛盾的性格,既是贾府最受宠的女孩,又感受到了社会的腐化和虚伪。
黛玉的形象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她聪明敏感,深情而又叛逆,她对执着于真理和美好的追求,使她一直犹豫不决,无法融入以虚伪为本的世界。
她的形象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她象征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2. 薛宝钗薛宝钗是林黛玉的对立面,她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
不同于黛玉的敏感和情绪化,宝钗是一个理智、沉稳的女性,她以她的聪明才智和深情厚意征服了许多人的心。
她以她的温柔体贴和顾家的能力,为贾府的和谐作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她并没有像黛玉那样备受关注,但她却是一个有效而且识时务的女性角色,她通过微妙的方式对贾府中的许多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贾元春贾元春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女性形象,她是贾府中儿媳妇的代表。
元春是一个温柔贤淑的人,她以她的坚贞和忍耐力,面对着贾府的丑陋与腐败。
她对神秘和宗教的虔诚,也为她的形象增添了一丝奥秘感。
贾元春的形象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一种延续和演绎,她承载着传统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和角色。
4. 史湘云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最具个性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活泼开朗,善良热情。
她懂得享受生活,从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
她以她活力四溢的个性,为贾府的和谐增添了欢笑和快乐。
她的形象与其他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她代表的是年轻一代对于传统禁锢的反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5. 薛蟠薛蟠是一个典型的男性角色,但他的存在使得贾府的女性形象得以突出。
薛蟠是对立于四婶薛姨妈的形象,他对享乐主义的追求与薛姨妈的虚伪正是许多女性角色所抗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题记
红楼的女儿,个个秀外慧中,个个惹人怜,到最后许多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不禁令人掩卷叹息。
尤其是钗黛二人,一个早逝,一个早守寡,悲剧在她们——两个最为美丽可爱的女子身上发生,更令人心如刀绞。
主
角宝玉是一情痴情种,他偏爱女子,尊重女性,不爱“须眉浊物”,鄙视腐败官场;他深爱黛玉,却被强逼娶宝钗,到结局终于心灰意冷,随一僧一道出家,也是悲剧。
现用我之愚才,解红楼之宝黛钗,也算是表我对宝黛钗之叹惋。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黛玉和宝钗,我以为是“同一人的两种形态”。
虽说宝钗是“肌肤丰泽”,“面如银盆,眼若水杏”,且“眉不描而茵翠”,“唇不点而含丹”;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睁非睁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生之病”,二人一个体态丰满,一个体型纤瘦;一个面常带笑,一个面是愁容;一个深得贾府上下之喜爱,另一个被贾府暗暗排挤。
但是她们,却是同一个人。
正所谓“玉带林中挂,金
簪雪里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警幻此诗,已明明白白地将宝钗与黛玉归于同一诗中。
我以为,黛玉是真正的绛珠草,是真正的潇湘妃子,而宝钗,是潇湘妃子的一种分化。
黛玉,她是绛珠草托生而来,因此身有异香,娇弱常愁。
误读红楼的人常说黛玉不容人,小气至极,却未发现啊,她的所谓
“小气”,全是针对宝玉的。
黛玉的心堕入了爱恋,找到了知己,自不能允许知己同别人再有什么。
众人所赞的宝钗,对她来说,是随时可能将宝玉夺取的“情敌”。
作为宝玉的知己,她希望和宝玉共结良缘,做他的枕边人,听他苦闷听他悲诉。
而深得贾母欢心的宝钗,是最有可能和宝玉结成连理的。
因此,黛玉的压力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在宝玉与宝钗有互动时,她的压力常达到顶峰,于是这压力多以尖酸刻薄的形式发泄出。
比如,当宝玉与宝钗共处一室时,她道:“哟,我来得不巧了。
”当宝玉听宝钗的话温酒来吃时,她对着小丫头雪雁不冷不热地指桑骂槐道:“也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你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她,比圣旨还遵些。
”而在宝玉和其他人有互动时,黛玉因是“恋爱中的少女”所以常有不必要的吃醋或误会。
宝玉身上的东西被小厮们搜刮干净,黛玉以为他将自己所制的香袋也送了去,因此赌气回房,与宝玉产生了因误会而起的争执。
可她再怎么样,不还是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为的是我的心。
”黛玉这句话,可谓是为黛玉所有看起来小心眼的举动做了解释。
黛玉,为的是她的心,她的爱情。
而在无关宝玉与其他人互动的场合中,黛玉幽默可爱,颇有才气,宽容大度。
当林妹妹说出:“还未唱《山门》,你倒先《妆疯》了。
”引得贾母等人一阵笑声;当探春自号“蕉下客”时,林妹妹打趣道:“常言’蕉叶覆鹿,你该不是一只鹿了?炖了你的脯子倒好吃酒!”时,也引得笑声一片;再有“拿来铁锅一口,锅铲一个,我倒好替你炒颜色吃呢”巧妙地问出姜和酱的用处。
当香菱学作诗时,一向“小气”的她热情大方的指教让所有人都对她刮
目相看。
香菱最后终做得好诗,不仅在于香菱的勤奋努力,还在于林妹妹细心的指导。
甚至在有时,宝玉和宝钗有互动,且是宝玉“看呆了”的场合,黛玉还能“咬着帕子吃吃地笑”说:“天上有只呆雁,我刚要看时,它却‘忒儿’一声飞了。
”这样幽默可人的黛玉,这样慧心慧眼的黛玉的悲剧,也无非是因“心比天高”,常“小心眼”而不得贾母宠爱。
她为宝玉的所愁所哀,被贾府众人所曲解成不容人,“嘴比刀子还尖”,再加上宝玉与宝钗所谓的“金玉良缘”为贾母所做出的扭曲引导,她的悲剧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不得不说,宝钗的确是一个令贾府上下喜爱的女子,她心胸宽广,圆滑处世,礼待下人。
但是,我却不喜欢宝钗。
她太圆滑,太早熟,少了黛玉的孩子气。
纵使她再受宠,没有了稚嫩的宝钗,也是令书外人不爱的女
子。
她是黛玉的一种分化,是一个被封建观念侵蚀的黛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一个完美的黛玉,是少了多愁善感,对世界有清醒认知,少了对封建家庭的反抗的黛玉。
因无多愁善感,所以眉目常含笑;因无对世界有清醒认知,她才会多次劝说宝玉取得功名;因无对封建家族的反抗,所以她认为女子就该纺纱制线。
除了这些,黛玉的其他都没有改变。
黛玉的容貌自是美丽,而宝钗也是名符其实的美人儿。
一个漂亮的宝钗,才能让宝玉有“比起黛玉又有另一种妩媚风流”之感,然后“不觉看呆了”。
虽说长相不同,但是最本质的“漂亮”没有改变,也就姑且算作是共同点。
在海棠社作诗时,宝钗黛玉经常轮流夺魁,实力难分伯仲。
黛玉“比别人又是另一副心肠,”因此她的词清丽动人,有的是淡愁浅喜;宝钗心思是希望男子入朝为官,报效国家,因此她的诗浑厚沉郁,颇有古风。
她们的诗词都令海棠社其他人难望其项背,都是才气满盈。
宝钗的宽容大度是看得见的,从她劝说自己咎由自取的哥哥不要去报复柳湘莲,她未对不听自己把话说完的宝玉生气等都能看出来。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却在扑蝶时无意间听到小红等人说话时慌忙嫁祸给黛玉以避嫌,自己觉得好笑,却不知小红为之变色,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
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了,倘或走漏了风声,怎么样呢?”宝钗也不是不知道黛玉的性格,那她为什么要喊黛玉的名字呢?所以,这就是我所喜欢的宝钗的一面,因为她在这里的表现,是惶恐无可解的。
即使她再圆滑得显得早熟,在遇到这事时,依旧是不知道怎么处理的,这使她像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像一个未涉世故,显得犹稚嫩的女孩子。
宝钗不懂宝玉,却和宝玉结了婚。
她对宝玉不是没有对异性的爱恋,只是
她的路与宝玉没有交集。
她不是促成宝黛悲剧罪魁祸首,却是这场悲剧的直接诱因。
于是,宝黛悲剧促成了她自己的悲剧。
宝玉是一个“拒绝长大的男孩子”,这在《蒋勋解红楼梦》中已经详细解说,我再解说已经无用。
他和黛玉是一对真正的知己。
他作为一个孩子,却是真正的看透了世事。
在这一点上,贾政作为一个父亲都比不了他。
给那些读书以考取功名的人取号“禄蠹”,并不是他鄙夷读书,而是他看到了这个污浊环境的真相。
官官相护的世界又有几个官是干净的?贾雨村乱判命案,冯渊白死只得银子,薛蟠毫发无损;贾芸为了攀权,竟认比自己小四岁的宝玉为父;贾政想当清官,却因能力不足将权力交给李十儿,任他贪赃枉法胡作非为欺压百姓,最后罪名反贴了自己;四大家族相互勾结,沆瀣一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文臣死谏是为了“丹心照汗青”,武将为了扬名立身非要战死在沙场上。
这些,宝玉怎么看不到?他无力去改变这世界,反抗是他惟一能做的事。
在他的家族都翘首盼望他能够考取功名出人头地时,他痛苦不堪只能装作读书样。
宝玉不爱“须
眉浊物”,是因为那些人只想脱离贫苦,然后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
民脂民膏,都被这些忘八端的东西搜刮得干干净净。
他偏爱红颜,我认为是源于他本性那片柔软。
他认为女儿干净,他觉得女儿温软,他认定女儿是温柔乡,他以为女儿是英雄冢。
只有有阴柔之性的女儿,才能使他感到自己存在。
在他迷茫的时候,黛玉的来到,无疑使他摇摆不定的心变得坚定。
黛玉是他的知己,只有黛玉,才不会像湘云和宝钗那样对他说,男人家,便该多读些四书五经之类的“混帐话”。
在他被打后,黛玉试探道:“你从此都改了吧”,他却反劝慰黛玉:“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他爱黛玉,他最为珍视的女子就是黛玉。
因为黛玉懂他,所以每次黛玉的赌气,他都耐着性子去劝慰,并不因每次黛玉都哭哭啼啼而感到厌烦。
宝玉他的想法,做法,知己的类型都与封建观念相悖,贾母因想找一个性格温和的女子来帮他“改改”,宝钗无疑是合适的。
因此,宝玉想引的贾母夸黛玉,贾母却夸起了宝丫头。
家族的观念,贾母的权威,使得他的悲剧变成了最主要的悲剧中的核心。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所凑成的“金玉良缘”使宝玉所憧憬的“木石前缘”变成破碎的梦幻。
贾母只看到了宝钗的金锁儿,只看到了宝钗的宽容和气。
作为一家之主,她没有问宝玉爱谁,而是让宝玉娶了宝钗。
黛玉是懂他,是爱他,是不会说混帐话,但是,黛玉不得贾母的最宠,又能怎么样呢?他和黛玉保证过,要黛玉放心,但是贾府的决定,是能够任他一介孩童能够轻易改变的吗?宝玉的悲剧在于,他看到了一切并意欲改变他身边的不合理,却只能被封建浪头推走,最后
溺亡在封建的河流里。
他的爱无处付诸,他的反抗没有用。
他擎起手,想要推开封建观念的狞笑,却被吞噬在封建礼教的黑洞中。
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宝黛钗剧照
宝黛钗,是一场爱情的悲剧,更是一场时代的悲剧。
曹雪芹和高鹗不仅是想告诉我们这场悲剧的起与止,因与果,更让我们看到了这场悲剧的背后,是有多少美丑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