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物理学史-中考物理知识手册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物理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学物理学旨在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
以下是中学物理学史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古代物理学:古代文明国家在探索自然界时发展了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其中,古希腊学者提出了了解物质构成的原子论,人们开始了解火、水、土和气体等自然元素。
2. 牛顿力学:17世纪,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其中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定律。
这些定律和原理成为了后来力学研究的基础。
3. 热学和热力学:18世纪,卡尔文·卡门迪尔和约瑟夫·布莱克等科学家对热量的本质和传导进行了研究,奠定了热学和热力学的基础。
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解释了物质内部的运动和热现象。
4. 电磁学:19世纪初,科学家开始研究电和磁现象,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奥斯特、法拉第和法拉第-安培定律等的发现推动了电磁学的发展。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和磁场的关系。
他的工作成为了电磁学理论的基础。
5. 玻尔原子模型:20世纪初,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玻尔模型,描述了原子结构和量子理论。
他的工作奠定了原子物理学的基础,也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6. 相对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解释了相对速度、时间和质量的变化,广义相对论则描述了引力和物质对时空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在现代物理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7. 量子力学: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的理论开始发展。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行为,解释了原子和粒子的能量、位置和态的概率性。
波尔、斯卡罗、海森堡和朗道等科学家为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做出了贡献。
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2. 运动学:-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反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的直线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3. 能量与功:- 功: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作用距离乘积。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压强与浮力:-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某点受到的压力。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
-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8. 电路:-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电流相同。
- 并联电路:电路元件两端并联,电压相同。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9. 电磁学:-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10. 物理实验:- 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刻度尺、天平、秒表等。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资料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资料一、物理世界和物理量1. 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物理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物理世界是由物质和能量构成的。
2. 物理量和量纲物理量是人们对物理现象和规律所用的基本概念的抽象,物理量及其单位统称为量纲.3. 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使用的计量单位和度量标准的国际协议,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计量系统。
包括国际原子钟的秒、原子钟的米、光速的米、电流的安、温度的开尔文、物质的摩尔、物质的千克和电压的伏特等。
4. 物理量的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式,并且要根据精度、准确度和误差进行分析。
5. 误差分析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值之间的偏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应根据误差的影响对测量结果加以修正。
6. 物理量的运算物理量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幂的运算。
在运算中要考虑到物理量的量纲和单位。
二、运动的描写1. 描述运动的方式描述运动的方式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位移是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向量。
速度是位移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速度越大。
加速度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率。
2. 运动的图像运动的图像是通过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
3. 运动的规律牛顿三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出来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净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它本身就受到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合外力为零时,系统内动量守恒。
4. 综合运动分析综合运动是指物体同时具有直线运动和转动运动,要同时考虑两种运动的相关因素。
5.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垂直运动,在近地面过程中受空气阻力作用可以忽略。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学史知识点精选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学史知识点精选
【摘要】
中考
虽然迫在眉睫,但备考仍须要切合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
只有坚实有效率,科学合理,冲刺就可以事半功倍,获得理想的效果。
物理网整理了中考物理学史知识点优选期望对同学们存有协助!
1、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恒速前进:意大利伽利略
运动物体不受到外力不仅速度大小维持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维持不变:法国笛卡尔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英国牛顿
2、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有:德国奥托格里克
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意大利托里拆利
3、首先通过实验获得电流跟电压、电阻定量关系(即为欧姆定律)
通过实验最先精确确定电流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4、辨认出电流的磁场(即为电流的磁效应)的(首先辨认出电和磁有联系)奥斯特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电和磁的联系)1831年英国法拉第
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在)、杠杆平衡条件(又叫做杠杆原理):希腊阿基米德
6、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关系的法则(即安培定则):法国安培
7、电子的辨认出:英国汤姆生8、白炽灯浸的发明者:美国爱迪生
9、小孔成像:最早记载于《墨经》10、光的色散:牛顿
11、氩气的辨认出:1894年英国瑞利(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
12、超导现象(零电阻效应)的发现:1911年荷兰昂尼斯
13、早期电话的发明者:贝尔
14、电报机的发明:莫尔斯
15、应验了电磁波的存有,创建了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
16、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
中考物理历史常识总结归纳
中考物理历史常识总结归纳近年来,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的物理历史相关知识越来越多。
了解物理历史常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还有助于培养我们对科学发展和科学家贡献的欣赏和尊重。
本文将对中考物理历史常识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为广大中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提出17世纪末,著名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这些定律成为了经典力学的基石。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则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第二定律则指出物体受力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强调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任何一次作用都伴随着同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
2.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牛顿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他对万有引力的研究。
通过广泛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导,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该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此定律不仅解释了行星运动和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原因,也为后来的物体运动和天体力学提供了基础。
3. 波尔的量子理论20世纪初,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提出了量子理论的核心观点。
波尔根据普朗克辐射理论和玻尔兹曼热力学理论,提出了电子能级和光子的概念。
波尔的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原子光谱和电子结构等现象,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赢得了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之一。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它颠覆了牛顿力学中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并建立了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即著名的E=mc²公式。
狭义相对论的研究对宇宙学、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5. 霍金和黑洞理论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是当代最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之一。
他的贡献主要集中在黑洞理论和宇宙起源理论方面。
中考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非生物体的运动、能量、力、热、光、声、电、磁、原子核等物质的基本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手段。
在中考中,物理是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一门考试科目。
下面将对中考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相对于某个确定的物体或空间的位置的改变。
运动状态的描述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其中位移是运动过程中物体位置的改变量,速度是位置改变的快慢程度,加速度是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物理中通常用矢量表示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它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
也就是物体要想改变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就必须施加一个外力。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方向相同。
“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并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F=ma。
(3)牛顿第三定律:如果一个物体A对另一个物体B施加了力,那么B对A也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3. 运动的图像表示(1)位移和路程:位移是一个带方向的量,而路程是一个标量。
(2)速度和速度图像:平均速度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位移。
瞬时速度是一个物体在某一刻的速度。
(3)加速度和加速度图像:加速度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瞬时加速度是一个物体在某一刻的加速度。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方程4. 力和力的计算(1)力的概念和分类(2)力的合成与分解(3)力的计算方法(4)重力、弹力的计算(5)力的单位和力的量纲5. 力的应用(1)摩擦力的计算(2)牛顿力学的应用(3)重心与稳定(4)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6. 动量守恒定律在各种相互作用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
变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两物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量变化问题。
如果一个物体的力学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那么它的动量就发生了改变。
中考物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史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现象和规律。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物理学史进行一个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1. 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是物理学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开始对自然世界进行思考和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柏拉图提出了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理性思考的方法,他认为数学是揭示自然规律的关键。
而亚里斯多德则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自然界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四种元素构成的,分别是地、水、火和气。
这些观点虽然在今天已经被否定,但是在当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们开始对自然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研究。
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地心说的反驳,并且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证据。
伽利略的成就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 牛顿时期牛顿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贡献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理论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为后来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
4. 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20世纪是物理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物理学进展。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理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奇特性。
量子力学的发展也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大成就,量子力学颠覆了牛顿力学的经典观念,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规律。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5. 当代物理学当代物理学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许多新的领域和理论正在不断涌现。
例如,超弦理论和黑洞理论是当代物理学的热门研究领域。
这些理论试图揭示宇宙中最基本的规律,对人类认识宇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考物理专业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专业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总结性考试,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基础物理知识。
以下是中考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力学部分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
5. 压力与压强:压力是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小,压强是压力的度量单位。
6.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的流体体积有关。
热学部分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转移。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4.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包括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电学部分1.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
2. 电压:电势差,单位是伏特,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原因。
3.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
4. 欧姆定律: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5.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影响电流和电压的分配。
6.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消耗或释放的电能,单位是瓦特。
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改变传播方向。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4. 透镜成像:透镜对光线的聚焦或发散作用,形成实像或虚像。
声学部分1. 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2.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声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能量与能量转换1.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能量转换:如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电能转换为光能等。
初三物理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承载着人类对于自然界运动规律的探索和认识。
历史上,物理学经历了众多学派和科学家的贡献,形成了丰富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参考。
1. 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末提出。
牛顿力学的三大定律为整个物理体系提供了基本框架。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规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施加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阐明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相等大小、反向相反的力。
2.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
远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静电现象。
17世纪末,科学家库伦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19世纪,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发展出了电磁理论。
3.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对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古代的光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几何光学,而到了17世纪,荷兰科学家伊萨克·牛顿和德国科学家狄德罗斯都对光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
19世纪的托马斯·杨和奥古斯特·菲涅耳等科学家对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提出了波动理论。
4.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温度和热能转化等热现象的科学。
历史上,人们对热学的研究始于古代希腊时期。
17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奠定了热学的基础。
5.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波传播和声音产生、发射等现象的学科。
古代的希腊、中国、印度等文明都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7世纪,科学家罗伯特·赫雅利特和赫斯特发现了声音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开创了声学的发展。
6.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的科学。
19世纪末,对于原子存在与否的争论逐渐解决,学者们提出了原子论。
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学概述1. 物理学的定义和意义2.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二、力学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牛顿运动定律3. 运动物体的力学性质4. 力的合成和分解5. 力的作用点和作用线6.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7. 力的做功和功的计算8. 动能和动能定理9. 动能的转化三、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2. 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3. 抛体的运动规律4. 物体做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关系5. 一维匀变速直线运动6. 二维直线运动7. 圆周运动8. 相对运动4. 力学运动1. 力学系统2. 弹簧系统的振动规律3. 波的传播特点4. 时间和频率的关系5. 波长和波速的关系6. 光的反射和折射7. 离心力和向心力8. 地球引力和天体运动五、热学1. 热量和温度的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热传导4. 物体的热膨胀5. 热量和机械功的关系6.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7. 气体的分子动理论8. 水的比热和汽化热9. 冷热的快速交换六、电磁学1. 电荷的基本概念2. 电流和电流的大小3. 电压和电阻的概念4. 串联和并联电路5. 电功和电热6. 磁场的产生和作用7. 磁场的性质和磁力线8. 电磁感应现象9. 电磁波的特性10. 电磁现象的应用七、光学1. 光的传播特性2. 光的直线传播3.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4.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 人眼的调节和成像原理6. 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7. 物体的颜色和光的原理8. 光的干涉和衍射9. 光的偏振八、原子物理学1.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2.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3. 辐射的吸收和发射4. X射线的产生和应用5. 核裂变和核聚变6. 放射性以上就是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学史
中考物理学史物理学家国籍重要成就内容
牛顿英国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伽利略意大利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阿基米德希腊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托里拆利意大利测出大气压的值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欧姆德国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焦耳英国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奥斯特丹麦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安培法国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八 九年级物理学史知识点
八九年级物理学史知识点物理学史知识点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和突破性的发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八九年级物理学史中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
1. 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7世纪末提出。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成为自然界中力和运动规律的基石。
他的贡献不仅仅是这三个基本定律,还有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的发展。
2.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热量和热能传递的学科。
18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尔丹发现了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和工业革命的进程。
3.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电磁场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19世纪初,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总结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开创了电磁学理论的发展。
后来,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将电磁学理论进行了完善和整合,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为电磁波的存在和光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的学科。
在物理学史上,人们对光的本质进行了漫长的探索。
在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光是一种粒子。
然而,在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提出了波动理论,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解释了光的粒子性,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波粒二象性理论成为光的本质的综合解释。
5.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及其结构与性质的学科。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面包状模型”;其后,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通过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模型,并揭示了原子中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空间结构。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必备知识(共25页)
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即根据电流产生 这时就必须将研究的方向转移到由该物质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效
的效应来判断;
果上,由此来分析、研究该物质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2.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可以通过研究 转换法。转换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也时常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应用到
常见物体或其物理量 分子的直径 头发直径 成年人腿长 课桌高 教室长度 住宅楼一层楼高 物理课本长度 教室门高度 一支铅笔长度
附录
数值 约10-10 m 约70 μm 约1 m 约0.8 m 约10 m 约3 m 约26 cm 约2 m 约18 cm
栏目索引
速度
时间 面积
人步行 中学生长跑 自行车 小汽车正常行驶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 真空中光和电磁波的速度 人耳能够把回声跟 原声区分开的时间 成人单只脚底面积
格间有5个小格,则分度
值为0.2 N);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为2.6 N
电流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不允许将电流表和用电器并 根据被测电流的估计值,选择相应量程,将所选量
联;
程对应的接线柱接入电路中,然后根据每一大格
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时,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 表示的电流值及每一大格间的小格数计算分度
栏目索引
附录
总纲目录
总纲目录
一、物理学史 二、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 三、常见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四、常见物理量的数值 五、中考常考物理量计算公式总汇
栏目索引
一、物理学史
1.初中常见物理学史
附录
栏目索引
物理学家
贡献
牛顿(英国)
①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②通过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证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八年级1.《光的色彩颜色》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牛顿还通过实验将分解得到的各种色光混合还原成白光,进一步证实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记忆)2.《人眼看不见的光》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歇儿发现,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存在能使物体发热的不可见光,这种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显著。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色散光带紫光外侧存在能使荧光物质感光的不可见光,这种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
(了解)3.《光的直线传播》《墨经》中最早记录了小孔成像现象及其解释“景到(倒),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瑞。
”意思是:成的像之所以倒转,是由于遮光屏上有一个小孔,光照进入后如同箭那样直进,通过小孔后上下位置发生交错。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形象的描述了飞鸢通过窗户缝隙形成的影,其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元代的赵友钦还用实验的方法得到了小孔成像的大小、明暗与物距和孔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
4.《望远镜与显微镜》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个凸透镜组成望远镜,观察行星和月球,被称为开普勒望远镜。
1668年牛顿用金属磨成的凹面镜代替凸透镜作为物镜,制成了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大多采用这种形式。
5.《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利用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现象来测量时间。
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盈亏圆缺,给人类计量时间提供了原始标准,逐渐形成了“日”和“月”的概念。
日晷,计时工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针影随太阳运转而转动,晷盘上的不用位置表示不同时刻。
沙漏,利用流动物质的规律性制成的计时工具。
1583年,伽利略发现了摆振动的等时性,以此原理为基础,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于1656年发明了摆钟。
中考物理知识手册 专题06 了解物理学史.docx
专题06 了解物理学史一、热学1.布朗:“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2.开尔文: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二、光学1. 1672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中国墨子发现小孔成像3.美国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光——激光。
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提出用光纤通信的构想,这使得用光进行通信的幻想得以实现。
三、力学1.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的结论;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
3.意大利物理学家发现单摆的等时性4.法国笛卡尔发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
5.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用其名字命名为力的的单位。
6.希腊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
7.德国奥托克里格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8.意大利托里拆利最先准确测出大气压的的值(1643年)9.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kx)四、电学1.荷兰昂尼斯发现超导现象(1911年)2.美国爱迪生发明灯泡(1879年)3.英国汤姆生发现电子((1897年)4.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1776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功率的的单位5.英国焦耳发现焦耳定律,最先确定出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1840年),并用其名字命名为能量的的单位6.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建立欧姆定律(1826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电阻的的单位.7.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
(一)物理学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史国籍物理学家画像贡献内容英国牛顿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宇宙间的任何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光学: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焦耳焦耳定律(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德国欧姆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意大利伽利略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发现“摆的等时性”单摆摆动时,完成一次摆动所用时间与摆动的幅度、摆锤质量无关。
摆绳越长,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周期)越长。
伽利略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托里拆利首先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标准大气压为1.013×105Pa 。
法国安倍1.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2.发明电流计1.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 极;2.电流在线圈中流动时表现出的磁性和磁铁相似,由此创制出第一个螺线管,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电流计。
丹麦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
古希腊阿基米德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条件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二)常考物理量的估测、估算数值长度①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 ;②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③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宽度约为18cm ;④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⑤教室的高度约为3m ,长度约为10m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⑥成年人腿长约为1m ;⑦成年人正常的步幅约为0.5m ;⑧头发直径约为70μm ;⑨一拃的长度约为18cm ;⑩手掌宽度约为8cm ;⑪成年人小臂的长度约为30cm ;⑫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⑬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mm 。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手册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手册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能量、波动、电磁现象等。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会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将为他们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章: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与运动相关的量。
常见的运动学知识点包括:1. 位移和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所经过的直线距离和方向。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
这里可以引入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分别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间隔内总共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以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2.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指物体的速度变化率。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加速度保持不变,速度随时间成等差数列变化的运动。
在这一知识点中,可以涉及到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和加速度-时间的图像,以及如何根据图像进行运动情况的分析。
3. 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重力加速度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导致的加速度,通常取9.8m/s²。
学生需要了解重力加速度不受物体质量的影响,并能够应用相关公式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
第二章:力和牛顿运动定律力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牛顿运动定律是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关的知识点包括:1. 力的分类和力的合成力的分类包括接触力(摩擦力、张力等)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等)。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形成的合力。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力以及如何进行力的合成。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需要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够应用惯性解释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3.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公式F=ma表明了力和加速度的直接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 了解物理学史
一、热学
1.布朗:“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
2.开尔文: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二、光学
1. 1672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中国墨子发现小孔成像
3.美国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光——激光。
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提出用光纤通信的构想,这使得用光进行
通信的幻想得以实现。
三、力学
1.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的结论;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
3.意大利物理学家发现单摆的等时性
4.法国笛卡尔发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
5.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用其名字命名为力的的单位。
6.希腊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
7.德国奥托克里格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8.意大利托里拆利最先准确测出大气压的的值(1643年)
9.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kx)
四、电学
1.荷兰昂尼斯发现超导现象(1911年)
2.美国爱迪生发明灯泡(1879年)
3.英国汤姆生发现电子((1897年)
4.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1776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功率的的单位
5.英国焦耳发现焦耳定律,最先确定出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1840年),并用其名字命名为能量的的单位
6.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建立欧姆定律(1826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电阻的的单位.
7.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五、磁学
1.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最早发现磁偏角。
(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
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方向略有偏离。
)
2.法国科学家安培发现安培定则即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1820年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电流的的单位。
3.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电与磁的关系(1831年)。
4.丹麦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实脸一首先发现电和磁的关系(1820年)
5.美国莫尔斯电报机的发明
6.美国贝尔早期电话的发明
7.德国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六、物理学史拓展知识
1.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提出质能方程2MC 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8.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9.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0.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1.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2.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3.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4.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理论
15.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16.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提出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德布罗意波,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17.汤姆生(逊):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18.卢瑟福
10m。
(1)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5-(2)卢瑟福:1919年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19.查德威克(卢瑟福的学生):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20.密立(里)根:油滴实验,测得元电荷e电荷量。
21.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
22.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学;发明摆钟
23.托马斯.杨:首先巧妙而简朴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
24.伦琴:德国物理学家。
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和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5.玻尔: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6.威尔逊:发明威尔逊云室
27.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
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28.老居里夫妇镭的发现者: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29.小居里夫妇(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用人工核转变获得放射性同位素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产生了正电子(但未被重视)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因放射研究获得诺贝尔)。
30.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31.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2.现代粒子物理成立:1932年利用云雾室来观测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33.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
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34.爱因斯坦光电方程:E k=hγ一w ;其中γ为入射光子的频率,W为逸出功,E k表示光电子所具有的最大初动能.
35.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