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不为五斗米折腰∣教科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8不为五斗米折腰∣教科版五四制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8不为五斗米折腰∣教科版五四制含答案

《不为五斗米折腰》分层练习◆基础题美哉陶公冯伟林(1)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

陶渊明就生长于此,居住于斯。

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

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仿佛置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

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中,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竹林七贤”之一刘伶。

常于醉眼朦胧之中,在神情恍惚之间,看到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提着一把铁锹,说:“死便埋我。

”陶公读此,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

(2)有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他,“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有时陶渊明做东,在酒席上喝酒醉时,便悠然向客人们挥手说:“我醉欲眠。

卿可去。

”(3)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生。

在同亲朋好友饮酒之后,或者独对着悠闲挂起了明月的静夜,陶渊明常常抚弄这张无弦之琴。

他自负地称之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4)把一顶小小的乌纱帽,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

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代在变化更替。

他的一生经历了东晋、桓玄建楚和刘裕建宋三次改朝换代,还经历了十多个皇帝,都如镜中花、水中月,转瞬即逝。

滚滚红尘中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疾风、屋外的一阵骤雨罢了。

(5)做一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了智慧而又快乐的老者,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志趣。

(6)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

陶公能这样。

(7)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

(8)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跟着钟嵘在《诗品》中又封给他“古代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

于是,辞官回乡的陶渊明,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

(9)可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

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黑暗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
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
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
之尘埃乎?”
------《渔父》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 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 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 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 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
选修 《中国民俗文化》
不为五斗米折腰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 刘海涛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陶渊明不畏强权,蔑视权贵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体会陶渊明不畏强权,蔑视权贵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培养高尚的品格。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讨论法、讲解法
文本分析
齐读、疏通文意,找出体现陶渊明品行的句子,加以概括。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体现气节、高尚品格的人物及 事迹
①鲁迅:傲骨铮铮的代表人物,据周建人先生在《回忆鲁 迅在上海的几件事》一文中记述,1930年,鲁迅 在上海组织了“中国自由运动大联盟”,反对国 民党独 裁统治,时任行政院长兼教育部长的蒋 介石曾企图以重金和高职拉拢感化鲁迅,都被鲁 迅坚决拒绝。
------《东床坦腹》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子呼来不上船, Βιβλιοθήκη 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命撰乐词, 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 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 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
------《李白脱靴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教学设计

《不为五斗米折腰》教学设计
中国民俗文化
短文六则
礼,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 也。从示从豊。 五礼莫重于祭, 故从示。豊者, 其器也。
礼字解释: 1、祭神祀祖 2、表示恭敬,以礼相待 3、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
《古代汉语词典》前三条释义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荀子》
以礼相待
宾客(有才、年 幼、 恭敬、真诚
其貌不扬)
热情、友好
友人
尊重、平等
贫者
毋轻视
上级
毋冒犯
老师
虔诚
…老者…
…耐心…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仲
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九礼 :冠、婚、朝、聘、丧、祭、 宾主、 乡饮酒、军旅。
对于古代的各种礼仪,当代 人该如何传承?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孔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
无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仲
六则短文分别讲了哪些人之间 的故事?
分别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对哪类 人应以礼相待?可以选用文中词汇。
社交对象
宾客(有才、年 幼、 其貌不扬) 友人 贫弱 上级 老师 老者
以礼相待
? ?
分六组讨论: 怎样的态度才算是对对方以礼 相待呢?结合文本分析。
能否到联想古今礼待此类人的 相关礼节或故事?
社交对象

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题写教案

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题写教案

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题写教案
教案标题:不为五斗米折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所表达的内涵;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为了物质利益而犯下违背良知的行为。

教学内容:
1. 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这一故事取材自汉朝的官场历史;
2. 引导学生思考:大多数时候,都应该有勇气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3. 结合当今社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律、自制和自力更生的精神,避免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违背良知的行为;
4. 搭建讨论平台,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讨论,就“不为五斗米折腰”展开讨论。

教学步骤:
1. 讲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2. 引导学生思考:能够坚持原则的人拥有什么样的素质?
3. 提出问题:当你觉得自己该做什么,但是别人又说你不该这样做时,你应该如何做?
4. 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书·陶潜传》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来迎,稚子侯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觚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

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暮,将有事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晨以孤往,或植杖而芸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而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顷之,征著作郎,不就。

《桃花源记》实用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实用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导入新课】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郡里派了一名督邮来视察。

督邮趾高气扬地让陶渊明去拜见他。

小吏劝陶渊明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免得得罪长官。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向来看不惯这种倚官仗势的人,长叹一口气,高声说道:“我宁可饿死,也不愿为了这五斗米的官俸,去向那种势利小人鞠躬作揖。

”于是辞官归隐了。

这就是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来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传世名作《桃花源记》,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概括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的写法。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背景链接】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

陶渊明从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对现实社会的厌恶,却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隐居田园的大量诗歌和虚构《桃花源记》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知识链接】《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

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

“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感情和见解。

【字音字形】缘.溪行(yuán)豁.然(huò)俨.然(yǎn)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 怡.然(yí)便要.(yāo) 间.隔(jiàn)语.云(yù) 诣.太守(yì) 刘子骥.(jì) 问津.(jīn)【朗读停顿】(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忘/路之远近(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疏通文意】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022年教学教案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案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优秀教案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这里记载了陶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

但由于“不堪束职〞,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

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

回家后,耕植缺乏以自给,再加上孩子多,生活没有方法。

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做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

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在彭泽县任职。

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写信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

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好待他。

〞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经去职。

后来,他写了?归去来兮辞?这篇传世之作。

诗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写作原因。

他十分坦城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这就是说,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

辞中表达了他辞官的决心和心情:“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为五斗米折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不为五斗米折腰”,其实只是陶渊明的一种牢骚和怨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阅读本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有骨气,不趋炎附势、品格高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陶渊明吗?知道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陶渊明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导入本文,令学生们对本文更加感兴趣。

二、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人物生平
陶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陶渊明的人物生平,了解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字词学习
1、字词解释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
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比喻为人庸俗,没有骨气,为利禄所动。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2、近义词
不为斗米折腰
不吃嗟来之食
【设计意图】学习文中的生字,使学生能够流利的朗诵课文。

四、课文阅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概。

五、课文小结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就去做了县令。

但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

一天,上级派督邮来督察。

为人骄横的督邮一到彭泽县就差人把陶渊明叫来见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则将影响他的前程。

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因为这区区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乡下种田去了。

这则故事主要是赞扬有骨气,不趋炎附势·品格高尚的人。

【设计意图】小结课文,这则故事主要是赞扬有骨气,不趋炎附势·品格高尚的人。

六、课外拓展了解
1、文学成就
诗文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一诗四言: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
卷之二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

2、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

《杂诗》十二首多表
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散文辞赋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

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3、文学思想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

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

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设计意图】课外了解陶渊明,知道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七、课后作业
1、课外了解陶渊明的故事。

2、阅读陶渊明所写的田园诗。

教学反思: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