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计划安排表
六年级梦想课《理财》教学计划表
15、财富大盘点
1
18
PPT课件等
19
期末总结
20
寒假开始
1
9
PPT课件等
10
半期考试
1
10
PPT课件等
11
8、最佳买手
1
11
PPT课件等
12
9、小小拍卖会
1
12
PPT课件等
13
10、理财大超市
1
13
PPT课件等
14
11、财富大转盘
1
14
PPT课件等
15
12、梦想水立方
1
15
PPT课件等
16
13、小金猪
1
16
PPT课件等
17
14、如果我有一百万
1
17
PPT课件等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6、为突出梦想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可根据班级情况选择相应授课内容。
6.通过财富大转盘等活动,初步理解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7.通过财富梦想单元,树立合理的财富价值观。
教
学
措
施
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小学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班本课程设计评分表
班本课程设计评分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学科基本原理,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
2. 学生能描述本章节的关键知识点,总结出主要理论框架。
3. 学生能整合所学知识,对比不同案例,分析其内在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活动,增强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形成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自主学习欲望。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
学生特点:根据年级特点,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点和心理需求。
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以下安排:1. 理论知识学习:- 教材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原理- 教材第二章:学科发展历程与现状- 教材第三章:学科领域的关键技术2.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教材第四章:实验操作与方法- 教材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应用3. 综合应用与拓展:- 教材第六章:跨学科综合应用- 教材第七章: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学习教材第一章和第二章,了解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学科发展历程。
第二周:学习教材第三章,掌握学科领域的关键技术。
第三周:学习教材第四章,进行实验操作与方法的学习。
第四周:学习教材第五章,分析案例并探讨应用。
第五周:学习教材第六章和第七章,进行跨学科综合应用及拓展。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java课程设计进度计划表
java课程设计进度计划表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Java编程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数据结构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Java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2)掌握Java的流程控制语句,包括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3)了解Java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等;(4)熟悉Java的常用类库和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Java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2)具备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并实现解决问题的能力;(3)掌握调试程序的方法,能独立解决程序中的错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热爱编程、积极探索的态度;(3)引导学生认识编程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其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Java语言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2.Java的流程控制语句,包括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3.Java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等;4.Java的常用类库和方法;5.实际编程案例的分析和实践。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第1-2课时:Java语言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第3-4课时:Java的流程控制语句;第5-6课时:Java的数据结构;第7-8课时:Java的常用类库和方法;第9-10课时:实际编程案例的分析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语句和数据结构等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编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Java编程的方法和技巧;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编写Java程序,培养其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Java编程入门》;2.参考书:《Java核心技术》;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环境等。
课程设计课程计划表
课程设计课程计划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并能运用其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XX学科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XX学科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XX学科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
3.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通过团队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运用XX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科前沿动态和应用案例:介绍XX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团队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运用XX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XX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参考书目,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对XX学科的理解。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提供完善的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课程计划
课程设计课程计划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二章“代数与方程”的核心概念,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具体包括:1.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够正确列出简单的代数式。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
3.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能够找出给定方程的解。
技能目标具体包括:1.能够运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方程的解的概念检验方程的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体包括: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二章“代数与方程”的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1.代数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3.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代数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第二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3.第三课时: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解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代数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积极思考习惯。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采用《数学》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多媒体资料:制作PPT、flash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代数式、方程等概念。
3.实验设备:提供计算器、纸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代数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表
施工课程设计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施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施工的设计、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掌握施工的各项管理任务和工程项目的结构。
此外,学生还应能够运用施工的基本概念和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施工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熟悉施工的设计、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
4.掌握施工的各项管理任务和工程项目的结构。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施工的基本概念和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能够进行施工的设计和计划。
3.能够进行施工的实施和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施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技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施工的定义、目标、原则和方法等。
2.施工的设计:包括施工的设计内容、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等。
3.施工的计划:包括施工的计划内容、计划方法和计划工具等。
4.施工的实施:包括施工的实施过程、实施方法和实施工具等。
5.施工的控制:包括施工的控制内容、控制方法和控制工具等。
6.施工的管理任务和工程项目结构:包括施工的管理任务、工程项目结构和项目管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解材料的展示,向学生传授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对施工的学习和思考。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施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掌握施工的实践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关于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的说明1.《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省和延边州参照此课程计划制定。
五四制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各市(州)参照此课程计划自主制定。
2.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3.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两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此时间未计入学年总课时量),学校机动时间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
各地、各学校一定要保证学年上课时间,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4.各年级均按每周5天安排课程。
每节的课时,一至六年级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为45分钟。
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长短课结合的实验。
5.每天安排广播操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安排1次眼保健操,每次5-10分钟。
6.学校日常的组织活动,如晨会、班队会、科技和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内自主安排。
为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可在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将有关活动安排在下午放学前进行。
一至六年级的第7节课、七至九年级的第8节课,严禁安排文化课。
7.此课程计划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小学阶段强调综合课程的设置,注重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8.“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三门课程,体现了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综合化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体验教育,强调活动教学。
其他各门课程应结合自身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9.外语从三年级开设。
为强化外语教学,各校可利用长短课结合等方式,保证学生每周有3次以上的参加外语学习、活动的机会。
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培养、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区域内统一安排课程计划等)配备外语师资,保证外语课的开设。
山东省小学课程设计表
山东省小学课程设计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课本中涉及的重点知识点,理解课本中的难点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课本中列举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理解课本中的重点章节内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培养课本中提及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热爱,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课本中的重要章节进行讲解,具体包括:1.课本第一部分内容:介绍基础知识点,讲解重点概念。
2.课本第二部分内容:深入理解重点章节,分析难点知识点。
3.课本第三部分内容: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对基础知识和概念进行讲解,使学生准确掌握。
2.讨论法:分组讨论重点章节,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课本,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等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知识点。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问题回答等情况,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批改和反馈,以巩固所学知识。
3.考试:进行定期的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校本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章节的基本概念,如XXX(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够描述XXX(知识点)的发展历程,解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理解XXX(难点知识)的基本原理,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勇于面对挑战,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XX年级,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评估,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安排如下:1. 知识点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XXX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XXX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大纲:- 第一周:介绍课程背景,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整体框架。
- 第二周:讲解XXX知识点,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 第三周:以小组合作形式,研究XXX案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 第四周:总结课程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巩固所学知识。
3. 教材章节及内容:- 教材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原理- 教材第二章:XXX知识的发展历程- 教材第三章:XXX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教材第四章:综合练习与拓展阅读4. 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安排一次课,共计4周。
家庭教育与心理辅导课程安排计划
家庭教育与心理辅导课程安排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家庭教育与心理辅导课程安排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一、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通过专家讲解和案例分享,帮助家长了解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二、组织心理辅导课程,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亲子活动,通过亲子间的互动,增强亲子关系,提高家庭和睦度。
四、进行家庭教育调查,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家庭教育工作者作数据支持。
一、与专业机构合作,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心理辅导,保证课程质量。
二、利用网络平台,扩大讲座和课程的影响力,让更多家庭受益。
三、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四、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为工作指导。
通过本计划的有效实施,预期可以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增强亲子关系,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我们计划开展家庭教育与心理辅导课程安排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本计划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进行家庭教育讲座,通过专家讲解和案例分享,帮助家长了解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2.心理辅导课程:组织心理辅导课程,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亲子活动:定期组织亲子活动,通过亲子间的互动,增强亲子关系,提高家庭和睦度。
4.家庭教育调查:进行家庭教育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为家庭教育工作者作数据支持。
课程安排计划表
课程安排计划表
课程安排计划表
第1周:
1. 学生手册及规章制度宣讲
2. 班级构建及教育环境建设
3. 学生心理健康及情感教育
第2周:
1. 语文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
2. 数学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
3. 英语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
第3周:
1. 社会文化实践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
2.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
3. 体育健康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
第4周:
1. 科学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
2. 艺术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
3.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
第5周:
1. 智慧校园建设及应用推广
2. 班级风气建设及学生管理
3. 家校合作及家长教育
第6周:
1. 学校教育评价及课程改革
2. 教师职业道德及教育伦理
3. 全员综合素质测评及反馈
第7周:
1. 学科竞赛及科技创新教育
2. 班级文化建设及公益活动
3. 教育质量管理及监控
第8周:
1. 正面教育心理阳光课程设计及实施
2. 德育模块及亲子教育项目
3. 中考命题及拓展实践
第9周:
1. 学生自我成长路线规划及实践
2. 校际教研及教学研讨分享
3. 职场发展与企业对接
第10周:
1. 校园体验营及实践活动
2. 师德建设及中小学教育基础理论
3. 家庭教育及培养孩子自我管理
注:以上课程计划是学生教育计划的调整,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大学课程设计计划方案模板
大学课程设计计划方案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相关理论和知识体系,如XX理论、XX模型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高问题分析、解决和决策能力。
2. 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和尊重他人观点的良好品质。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大学XX年级,具有一定的学科背景和理论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组织:1. 基本概念与理论:包括XX理论、XX模型等,对应教材第1-3章,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框架和核心知识。
2. 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对应教材第4-6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技能训练:涵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分析等,对应教材第7-8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导论,基本概念介绍,教材第1章;第二周:XX理论深入学习,教材第2章;第三周:XX模型分析,教材第3章;第四周:实践案例解析,教材第4章;第五周: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教材第5章;第六周:数据分析与处理,教材第6章;第七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教材第7章;第八周:综合案例分析,总结与拓展,教材第8章。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燕山大学课程安排
2014–2015学年秋冬学期必修课程教学安排教务处二О一四年七月2014-2015学年秋冬季学期课程表说明(INSTRUCTIONS)一、本学期全校教学工作按照“四小学期制”运行,即将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拆分为秋季学期(1-10周)和冬季学期(11-20周)。
其中第10周为期中考试周,第20周为期末考试周。
为保持教学的连续性,本学期期中考试周不停课。
教学计划中学时数右上角加*的课程必须在期末考试周内进行考试。
二、一年级新生的《外语AI》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行分级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上机课从开课后第三周开始上课,《外语AI》的上机课正常开课;东校区体育课第一次课的上课地点为体育馆前的小操场,西校区第一次课的上课地点以体育学院的通知安排为准。
三、教学计划中学时为60/10表示总学时为60学时,讲课50学时,实验10学时;学时为54-18表示总学时为54学时,讲课36学时,上机18学时;学时为36/4/2的表示总学时为36学时,上机4学时,实验2学时,讲课30学时。
四、课程表中分单、双周开的课程均已注明[如“工程数学◇2节/双周(02-12,16-17)”表示该门课程每逢双周上课,第二周开课,至第十二周,停三周后,第十六周继续上,止于第十七周];课程表中有(06-11)的表示该门课程第六至十一周上课,课表中未注明上课时间、地点的课程请按教学计划中本班级开课时间执行。
五、教室号以(一)开头的为东校区第一教学楼内的教室,以(二)开头的为东校区第二教学楼内的教室,以(三)开头的为东校区第三教学楼内的教室,以(四)开头的为东校区第四教学楼内的教室,以(机)字开头的为机械馆内的阶梯教室,以(世)字开头的为世纪楼内的教室,以(人)字开头的为东校区人文馆内的教室,以(里)字开头的为西校区里仁学院的教室(其中以C开头的为里仁教学主楼C区内的教室,以J开头的为里仁学院的阶梯教室)。
以(西)字开头的为西校区第二组团的教室[“西(一)、西(二)、西(三)、西(四)、西(五)”分别为西校区二组团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教学楼]。
单元计划课程设计计划
单元计划课程设计计划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1.教材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包括关键知识点和案例分析。
2.教材第二部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
3.教材第三部分: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为:1.讲授法:用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
2.讨论法:用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用于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用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提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南。
2.参考书: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3.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用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方式为: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章节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2.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合理分配课堂讲解、实践操作和讨论时间。
3.教学地点:选择适合教学的教室或实验室,确保教学环境和设备的适宜性。
软件工程课程表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专业代码080611W (国家)0406 (学校)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 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及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掌握自然科学和与软件有关的法律基础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使用先进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创新、创业、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具有软件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素质,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对高素质软件工程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 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运用先进软件开发技术、方法和工具的能力,具备与软件有关的法律知识,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软件项目管理与开发技术、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技术、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网络信息安全和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2、熟练掌握需求分析和建模、软件设计和实现、软件评审与测试、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先进软件技术和开发工具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工作。
3、掌握与软件有关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具备自觉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素质。
4、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5、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动态和法律法规;6、具有良好的英语写作和交际能力,外语水平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二、学制:四年。
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安排(一)课程类别本专业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通识文化课)、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模块课程(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嵌入式软件)、专业任意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限制选修课、公共任意向选修课)。
高中数学课程设计计划表
高中数学课程设计计划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立体几何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理解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准确说出点、线、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了解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3)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和几何意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点、线、面的性质和位置关系解决简单几何问题;(2)能够运用空间向量进行几何问题的求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判断;3.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和几何意义。
具体的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第二课时: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判断;第三课时: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和几何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4.实验法:利用模型和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立体几何的特点,提高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立体几何》;2.参考书:王几何《立体几何解析与应用》;3.多媒体资料:立体几何动画演示、实物模型展示等;4.实验设备:立体几何模型、教具、投影仪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考试:安排一次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立体几何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授课计划里的课程设计
授课计划里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和内容填写),理解其定义、性质及运用场景。
2. 学生能了解课程内容涉及的XXX(如公式、定理、历史事件等),并能够正确运用。
3. 学生能总结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X(如分析、计算、实验等)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事实、客观评价、勇于创新等。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X学科(如数学、语文、英语等)的示范课,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XX年级,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课程设计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同时,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达成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知识点讲解:以教材第X章为主线,系统讲解XXX(如概念、理论、方法等)。
- 第一节:XXX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第二节:XXX的运用与实践- 第三节:XXX的发展与现状2. 实践操作:结合教材内容,进行XXX实验或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实践一:XXX操作方法- 实践二:XXX实验分析3. 小组讨论:针对课程内容,设置XXX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 主题一:XXX问题的解决方案- 主题二:XXX现象的成因分析4. 拓展阅读:推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知识面。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安排表
1-1公共基础课(必修)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总学时
学分
考核类型
学分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讲授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1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2
42
2.5
查
2.5
310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2
42
2.5
考
2.5
31000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51
51
3
考
3
120012
生物化学技术1
51
51
1.5
查
1.5
120030
分子生物学
51
51
3
考
3
120032
分子生物学实验
34
34
1
查
1
120200
动物生物学
51
51
3
考
3
120201
动物生物学实验
51
51
1.5
查
1.5
小计
680
408
1088
52
16
8.5
14
13.5
4-1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修)
34
34
68
3
查
3
330001
大学体育1
34
34
1
查
1
330002
大学体育2
34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