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分区介绍之华北区

合集下载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中南地区:包含华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其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为华中地区,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澳门为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地区:江、浙、沪、福建、台湾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

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

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即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等四盟(市)。

政治上一般上把整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即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四盟(市)也列入华北地区。

地理意义的现代华北指的是包括黄土高原,南起秦岭—淮河,北至长城—燕山。

其中,华北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系冲积平原,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黄海。

华中地区:中国传统的地理大区,或称“中部地区”。

华中三省包括: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

在全国的交通地理位置中占有重要作用。

不仅有多处名胜古迹,还有像武汉,长沙等大都市。

华中地区常与华南地区合称中南地区。

现时属于中国经济地理上第二阶梯的中部经济区。

华南地区:现指中国南部地区,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

而民间的“华南地区”则有多种说法,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华南地区,包括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广义自然地理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中南部、台湾省区。

华南地区位于我国最南部。

北与华中地区相接,南面包括辽阔的南海和南海诸岛,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相望。

西南界线是我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边界。

关于华北地区的知识

关于华北地区的知识

关于华北地区的知识
1. 地理位置
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省区。

地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是中国大陆腹地。

2. 气候特征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形成了东湿西干的格局。

3. 自然资源
华北地区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巨大,被誉为"能源大省"。

此外,还拥有丰富的黄金、钨、铁等矿产资源。

4. 农业生产
华北平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尤其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而著称。

5. 工业发展
华北地区工业基础雄厚,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发达。

北京、天津作为直辖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 文化遗产
华北地区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曲阜孔庙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7. 交通枢纽
华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高铁、公路、航空网络发达,与全国各地联系紧密。

以上是关于华北地区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概括了该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源、农业、工业、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华北是指哪几个省

华北是指哪几个省

华北是指哪几个省
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

在自然地理上,华北地区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在政治经济上华北地区地理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中部。

华北地区面积838100平方公里,人口一共3.2亿,占了全国人口的1/4,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天的气温高,6月和7月份是多雨的季节,而冬天又寒冷又干燥。

2、华东(七省一市):指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

3、华中:河南、湖北、湖南;
4、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以及香港、澳门两特区;
5、华西:新疆、内蒙古西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西藏、四川、重庆、云南。

华北地区人文地理介绍

华北地区人文地理介绍

人民大会堂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 侧。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是党、 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国 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人民场是中国航空交通枢纽和周转中心,已开通国际航 线69条,通往36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大城市。
首都机场T1航站楼
秦皇岛港地处渤海之滨,扼东北、华北之咽喉,是我国北 方著名的天然不冻港。这里海岸曲折、港阔水深,风平浪 静,泥沙淤积很少,万吨货轮可自由出入。秦皇岛港是世 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是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主枢 纽港,担负着我国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应,占全国 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
6、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首都北京就属于华北平原地区
北京历史悠久,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 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 北平、京师、顺天府等等。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辽朝於会同元年起 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称为中 都。此后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民国的袁世凯从南京 迁都到北京。
丰富的海燕资源,使得相关产业得到发展。无棣县 属于山东省滨州市,位于山东最北部,盐行业历史 悠久,是我国四大海盐基地之一,无棣县盐务部门 利用当地丰富的海盐资源,在国内率先研发出海盐 雕刻工艺品,在丰富盐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取得良 好经济效益。
精美的盐雕艺术品
2、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农业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种植业,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经 济作物棉花等。
火爆的招工现场
5、科技、文化繁荣
其中华北的京津唐都市经济圈拥有全国最高的 科技文化水平,是国内一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基地和开放式的教育中心。科教优势,已成为 该经济圈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社会进步的主 要动力源。2000年统计,该区域的中等教育人 数达1362.4万人,高等教育人数(北京、天津) 达318.7万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约28万人, 占 全国的比例为8.8%, 发明专利批准量约占全国发 明专利批准量的五分之一。

关于华北地区的知识

关于华北地区的知识

关于华北地区的知识
1. 地理环境
华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等山地,还有草原、戈壁、沙漠等自然景观。

2. 资源状况
华北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煤、铁、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矿产,以及金、银、铜等金属矿产。

但缺水短缺是一个突出问题。

3. 农业特色
华北地区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还有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畜牧业以养殖猪、牛为主。

内蒙古是重要的牧区。

4. 工业布局
北京、天津是重要的工业城市,有机械、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

河北以钢铁、装备制造业为主导。

山西是煤炭、电力、冶金工业基地。

5. 文化遗产
华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山西的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

6. 交通枢纽
北京是国家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京津冀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达。

京沪、京广等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以上是我对华北地区的一些基本认识,当然这个地区的知识面还很广阔,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中国自然地理华北地区

中国自然地理华北地区
华北降水的年变率大于20%,4月平均变率海河流域大于 80%,黄河下游、山东半岛一般为60—70%,黄土高原60%以 下。夏季的降水变率一般在50%左右,黄淮平原可达70%。 华北地区旱涝频率大,而降水的保证率较小,这是本地区自 然条件中的不利因素。
3、春旱多风沙
华北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750毫米,具有夏湿冬 春干旱的特征,尤以春旱为突出。春季降水只占年降水 量的10—15%。春季气温升高很快,而这时降水甚少, 旱情往往延续到6月中旬。华北地区不仅春季降水量小 而且无雨时间长。往往冬季少雨雪,入春以后气温升高 很快,风力大增,蒸发加强,更加深了旱情的发展。
夏季气温高,与亚热带不相上下,温暖期较长,降水与温暖 期同季,利于喜温作物生长。冬季较长且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一 般在8—14°;7月全区气温大多超过24℃,渭河谷地、华北平原 南部气温可达28℃。渭河谷地受焚风影响,夏季气温很高,西安 极端最高气温曽有过45.2℃的记录。
华北地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偏低,1月平均气温 0—10℃。较同纬度各地区低。0℃以下的低温日数,华北平原、 山东半岛历时约三个月,淮北平原约半个月,而黄土高原、冀北 山地长达三个半月。地面冻结层厚度较薄。
黄土堆积的总厚度在地域上有明显的变化,陇东、陕北、晋西是 黄土分布的中心区。除黄河峡谷两岸地带黄土厚度为60—70米以外, 黄土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子午岭西侧的董志塬和东侧的洛川源,出 现两个最大厚度中心,分别达到200米和180米,六盘山以西,吕梁山 以东,渭河北山以南的地区,黄土总厚度减为50—100米。 黄土颗粒成分,从整体看有很大的均一性,以细粉沙为主,次为粗粉 沙。黄土的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粘土含量则由西北向东 南增加。
华北地区
小组成员: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华北地区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华北地区
• 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降 水少,晴天多,阳光充足;
• 纬度低,温度高,蒸发旺盛; • 地势平坦,便于晒盐; • 靠近海洋,原料丰富,且海水
盐度高。
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主要分布于河
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其中以塘沽盐场规模最大,年产盐 119万吨。长芦盐场南起黄骅,北到山海关南,包括塘沽、汉 沽、大沽、南堡、大清河等盐田在内,全长370公里,共有盐 田230多万亩,年产海盐300多万吨,产量占全国海盐总产量 的四分之一。长芦盐区的开发历史悠久。远在明朝时期,在沧 县长芦镇就设置了管理盐课的转运使,统辖河北全境的海盐生 产。到清代,虽然将这一机构转移至天津,但是袭用旧名,一 直称长芦盐区。
1. 成因
地壳下陷 流水沉积 黄河、淮河、海河等含沙 量高的河流合力冲积而成 的典型的冲积平原。
华北平原
2.地貌差异
·西部:山前洪积和冲积 物组成的缓斜平原。
·向东:各河冲积物组成的冲积平原。是黄淮海平原 的主体。
·滨海: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三角洲)。
3. 农业生产
①对比评价右图A、B、C三地 发展种植业的条件。
莺歌海盐场阳光强烈,全年日照数2600多小时,一年中经常吹 3—4级风。莺歌海盐场晒盐全过程较短,从纳潮至成盐只须31 天,是我国南方晒盐条件最好的地区。读“海南岛雨季降水量 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海南岛盐场应分布在岛屿的______ (东、西南、西北)部沿海地区,分析 该地区晒盐的有利自然条件。
2.环渤海地区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分析其盐场的多在春秋季节晒 盐的原因。
• 淮河以北地区冬季寒冷气温低, 蒸发量小,不宜晒盐;
• 夏季(7-8月)降水集中,云量大, 盐产量低;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二、区域特征 (二)黄土广泛分布
– – –
定义:黄土是第四纪不同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 类型有: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 特征有:主要位于比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
黄土特征

1。物质组成


黄土多呈灰黄色、棕黄色和棕红色; 以粉沙为主,细沙和粘土的含量都较少;矿物成分 以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并含有粘土矿物、易溶 盐(如碳酸盐和石膏、MgO、K2O等)。
5。 黄土的抗蚀性弱,特别是植被受到破坏 后,地表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黄土地貌
河沟 切沟
细沟与浅沟 冲沟

黄河下游堆积
黄土与土壤发育

自然土壤 耕作土
– – –
黄绵土 娄土 黑卢土

二、区域特征 (三)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下的 地带性土壤和植被 纬度地带性(南部和北部) 干湿地性(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西北部)
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三、区域内部差异


3.2 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 地质:华北平原是华北陆台上的新生代断陷区。晚 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堆积范围逐步扩大,形成连 片的大平原,与此同时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 大平原轮廓日趋鲜明。新生代相对下沉,接受了较 厚的沉积,局部沉积竟达千米。

三、区域内部差异 – 3.2 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 – 气候:大体在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北则属于暖 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 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 – 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黄淮地区年均 温14~15℃,京、津一带降至11~12℃,南北相差3~4℃。7 月均温大部分地区26~28℃;1月均温黄、淮地区为0℃左右, 京、津一带则为-5~-4℃。 – 平原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南部淮河流域800~1000毫米, 黄河下游平原600~700毫米,京、津一带500~600毫米。平 原西部和北部边缘的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可达700~800毫 米,冀中的束鹿、南宫、献县一带仅400~5高原 – 范围: – 分区:陇西高原(或陇中盆地)、陇东陕北高原、渭河地堑 平原、山西高原

中国地理—华北地区1

中国地理—华北地区1

中国地理——华北地区一、区域特征和知识梳理(1)位置:32°N~40°N, 114°E~120°E Array(2)范围: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

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

(3)地形:①我国第二大平原;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面平坦地势:西高东低(4)地貌及成因: 西部——缓斜平原;缓斜平原以东——冲积低平原(主体部分);滨海平原,外力作用以流水堆积为主。

(5)河流及水文特征:海河、黄河、淮河。

外流河,水量较小,汛期较短,河流含沙量大,结冰期较短。

黄河上游河套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发生凌汛现象。

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6)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属暖温带地区,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集中于7、8月之间。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7)资源: 矿产:河北:华北油田,开滦、峰峰煤田,迁安、武安的铁矿,长芦盐场山东:胜利油田,兖州的煤,招远的黄金河南:中原油田,平顶山煤田江苏:徐州煤田,安徽:淮北煤田旅游:泰山,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龙门石窟、承德避暑山庄.(8)农业生产: 优势: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光照充足,温差大制约因素:旱涝,风沙,盐碱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秋播夏收),棉花。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暖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柿(11)自然灾害:气象:旱涝、风沙、寒潮;地质:地震、滑坡、泥石流(12)国土整治方向——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1.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沙。

3.盐碱地的治理开发(北丘洼)土壤水盐运动的特征: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核心: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

改造盐碱地的关键:使土体脱盐。

二、试题分析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读下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地形C .人为因素D .距海远近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地形B .地形、海陆差异C .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 .纬度位置、人为因素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 .甲地、黄河口附近B .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C .丙地、乙地D .甲地、丁地4.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自然地理学科 华北地区

中国自然地理学科 华北地区

黄土被雕塑成特殊的黄土地貌,填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土壤发育、
植被分布、水文特征等都深受黄土的深刻影响。
2020/3/24
7
2、黄土堆积及其影响
(1)黄土地貌发育具有特殊的过程
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已被分割成千沟万壑的丘陵沟壑区,称为黄土 梁峁丘陵沟壑区,其面积约占黄土总覆盖面积的9/10,梁峁分布区地 面非常破碎,丘陵顶部面积小,梁的面积很少超过2平方千米,峁的 面积一般仅0.25平方千米,顶部坡度3°—5°,或8°—10°,坡面 的坡度大到15°—35°,梁与峁在地域分布上无法划定其分带,大体 上,陇中梁多于峁的比例较大,那里较多出现具有大面的凹斜坡的长 梁。陕北与晋西梁多于部的比例较小,那里则以具有较大面积的凸斜 形坡的短梁居多。在延水关以北的黄河沿岸及其较大支流的下游,梁、 峁面积大致相等。 黄土高原受现代加速侵蚀,被切割的程度和速度十分惊人。从地面分 割度来看,陇东为24.86%到27.45%;丘陵沟壑区的陇中为24.60%到 25.49%;陕北为19.80%到42.66%;晋西为38.84%到43.70%。从沟 道密度来看,黄土丘陵沟壑区一般可达3.8—8.05km/km2。
夏季气温高,与亚热带不相上下,温暖期较长,降水与温暖 期同季,利于喜温作物生长。冬季较长且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一 般在8—14°;7月全区气温大多超过24℃,渭河谷地、华北平原 南部气温可达28℃。渭河谷地受焚风影响,夏季气温很高,西安 极端最高气温曽有过45.2℃的记录。
华北地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偏低,1月平均气温 0—10℃。较同纬度各地区低。0℃以下的低温日数,华北平原、 山东半岛历时约三个月,淮北平原约半个月,而黄土高原、冀北 山地长达三个半月。地面冻结层厚度较薄。
现两个最大厚度中心,分别达到200米和180米,六盘山以西,吕梁山

中国自然地理:华北地区

中国自然地理:华北地区
黄土堆积的总厚度在地域上有明显的变化,陇东、陕北、晋西是 黄土分布的中心区。除黄河峡谷两岸地带黄土厚度为60—70米以外, 黄土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子午岭西侧的董志塬和东侧的洛川源,出 现两个最大厚度中心,分别达到200米和180米,六盘山以西,吕梁山 以东,渭河北山以南的地区,黄土总厚度减为50—100米。 黄土颗粒成分,从整体看有很大的均一性,以细粉沙为主,次为粗粉 沙。黄土的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粘土含量则由西北向东 南增加。
(2)华北地区由于水分自东向西减少,植被土壤的经度递变也 很明显。 a.东部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属落叶阔叶林-棕壤带。年降水量一 般大于700毫米,干燥度小于1.可以生长华北的代表树种麻栎、 栓皮栎、槲 (hú)栎。以槲 树和辽东栎为主体组成的落叶阔叶 林,以及由赤松、油松组成的赤松林、油松林是地带性植被。 地带性土壤为棕壤。棕壤发育于不同的母质,由于夏季气温高, 降水多,不但土壤中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 用。
(三)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 候条件下的地带性土壤和植被
1、植物区系特征
(1)华北地区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组成本区植被 的建群种甚为丰富。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以松属和壳斗科 的栎属的种类为主。针叶林中的赤松分布于辽东半岛南 部、胶东半岛直到苏北云台山一带;油松则广泛分布于 华山山地的丘陵上;华山松分布于华北西部地区。 (2)在本区的自然植被中,目前面积最大而且分布最广 的是森林遭受破坏之后而出现的灌草丛。这是一种常见 的次生植被,其建群种灌木以荆条和酸枣为主,草本种 类以黄背草和白羊草最占优势。
西面:乌鞘岭—祁连山东—洮河以西—白龙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0米等 高线)
南面:秦岭—淮河( ≥ 10℃ 积温4500℃的等值线 ) 东面:濒黄、渤二海。

华北-精品文档

华北-精品文档

华北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地理特征•历史背景•文化传承•经济状况•社会生活•环境与资源目录01地理特征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五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位于中国北部华北地区的纬度范围大约为北纬32°至50°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

纬度范围地理位置华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地形。

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华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类型华北地区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如黄河、海河、永定河、白洋淀等。

河流与湖泊经济发展华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和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等。

人口分布华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城市和交通线附近。

文化特色华北地区的文化特色丰富多彩,有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也有各地的地方文化特色。

人文地理02历史背景华北地区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起源华北地区是夏商周三代的统治中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夏商周时期华北地区成为中国的统一政治中心,经历了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朝的儒学兴起。

秦汉时期古代历史近现代历史晚清时期华北地区成为列强侵略的重点区域,先后被沙俄、日本等国家侵略和割据。

要点一要点二抗日战争华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华北地区是中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要点三改革开放华北地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成为中国的经济发达区域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地区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现代化建设华北地区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示范区域之一。

华北地区概况

华北地区概况

华北地区概况华北地区,为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北纬32°—42°之间,东经110°----120°,具体范围为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西邻青藏高原,东濒黄、渤二海。

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相接。

大致以≥10℃积温3200℃(西北段为3000℃)等值线、1月平均气温-10℃(西北段为-8℃)等值线为界。

基本信息政治上、版图上的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即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呼和浩特市等盟(市)。

版图地理、气候地理意义的华北指的是包括黄土高原,南起秦岭—淮河,北至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1]。

其中,华北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系冲积平原,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黄海。

泛指中国北方地区。

人文意义上的中国华北地区位于中国除中国最南部外的北方,即除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中南部、海南、云南最南部、香港、澳门、台湾等和划归上述省区管辖的临近海岛外的北方省市,比如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广泛使用北方方言(和西南官话大致相同)。

华北的行政区划,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

山西省和陕西省中北部属黄土高原。

内蒙古西部属草原沙漠地区,气候严寒干旱,和地理意义的气候学华北不是一个概念。

地理上的气候学的现代华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且较长,夏季高温降水相对较多,春秋季较短。

但华北平原的热量和雨水明显多于黄土高原。

华北的土壤皆为河流冲积黄色旱作类型,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

华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2]地理位置从丹东、阜新、彰武、围场、张北、右玉、榆林、定边,中宁至乌鞘岭一线,此线以南大部分属暖温带,作物二年三熟,黄土广泛分布。

华北地区的西界,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麓、洮河以西至白龙江,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与青藏高原相接。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分区
01 历史沿革
03 主要省市 05 教育
目录
02 地理位置 04 交通
华北地区,简称华北,是中国地理区划之一,北至中蒙边境,南靠秦岭淮河,东临渤海和黄海,西邻青藏高 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华北地区共有城市81个,有1个中国超大型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近似于城市群的城镇密集区2个:以山 西太原为中心的城镇密集区和呼包鄂金三角地区。
我国华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8~13℃左右。年降水量 在400~1000mm左右。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少于400mm,为半干旱区域。
从丹东、阜新、彰武、张北、右玉、榆林、定边,中宁至乌鞘岭一线,此线以南大部分属暖温带,作物二年 三熟,黄土广泛分布。华北地区的西界,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麓、洮河以西至白龙江,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 与青藏高原相接。南界为著名的秦岭淮河线,相当于≥10℃积温4500℃、1月平均气温0℃等值线、800毫米年等 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并 且是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夏季长达6~9个月,具体界线为秦岭北麓,经伏牛山,淮河至苏北灌溉总渠。亚热 带作物逾越此线则不能正常生长,各种自然现象在这条线的两侧都有显著差异,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 界线。
山西省地级市地图山西省,简称晋,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省地理坐标为纬34°34'~40°43'、 东经110°14'~114°33'。全省纵长约682公里,东西宽约385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 的1.6%。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 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 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现辖太原、大同、朔州、忻州、晋中、阳泉、吕梁、长治、临汾、晋 城、运城等11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80个县,26个市辖区,省会太原市。

高二华北地区知识点

高二华北地区知识点

高二华北地区知识点华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地理和文化区域,其在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对于高二学生而言,掌握这一地区的知识点对于他们的学术成长和未来的高考准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理知识、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高二华北地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

地理知识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地区。

这一地带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学生需要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此外,华北地区的地形多样,包括华北平原、太行山脉和黄土高原等,这些地形对当地的水资源分布、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都有重要影响。

学生应掌握这些地理特征,并理解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背景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从古代的燕赵文化到明清两代的京城文化,这一地区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多个重要时期。

高二学生需要了解的主要历史知识点包括: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的历史地位,以及这一地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华北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该地区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文化特色华北地区的文化特色丰富多彩,涵盖了语言、艺术、民俗等多个方面。

学生应当了解普通话的标准音——北京话,以及华北地区的方言特点。

在艺术方面,京剧作为国粹,起源于华北地区,并在此地得到发展和繁荣,学生需要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和代表性剧目。

此外,华北地区的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泥塑等,也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文化知识点。

经济发展华北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尤其是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它们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需要了解该地区的工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

同时,应关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城市功能定位、交通网络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

此外,对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如畜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学生也应有所了解。

中国地理分区介绍之华北区

中国地理分区介绍之华北区

土地利用
耕地占绝对优势,林牧用地少,城乡居民点和道路用地所占比例较大。耕地 约0.21×108 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占本区面积的53%,垦殖率比全国平均值 高约38个百分点。林地和草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60%。城乡居民点道路用地是 全国平均量的3.3倍。 华北区是中国东部季风区内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最大,而林地用地 比例最小的区域。
图10-1 华北区矿产资源组合区
大城市集中,城市群与经济中心或工业中心资源富集区相伴,主要 有京津唐超大城市群、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以及沿京广线、京沪线城 镇密集区。
第十章 华北区
第二节 首都经济圈
首都经济圈是以北京为中心,京津唐地区为核心区、冀鲁豫晋为腹 地的特定经济区域,不仅有体现首都功能的核心区,也有广大的外围地 带。
图10-5 黄淮海平原地球化学分区
第十章 华北区
四、农业综合开发与专业化发展
综合开发的重点是对全区耕地4/5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和开垦宜农荒 地,以增产粮、棉、油、肉为主要目标。
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粮棉油肉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前6年(1988—1993年)统计,通过综合整治措施, 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09.6×104 hm2,其中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386.6×104 hm2,增 加和改善除涝面积221×104 hm2,使得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 能力大幅度提高。
京津唐
京津冀
环渤海
环渤海外环 图10-2 首都经济圈
第十章 华北区
一、首都北京的中心地位
Ⅵ 远郊区 (延怀密平)
1267年
V 城郊区 (昌顺门房通大) 1644年
Ⅱ 城区(东西宣崇) 1153年 Ⅲ 规划城区 (S南苑—N清河— W石景山—E定福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农业结构优化 4.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区域化发展
第十章 华北区
三、人口、资源与经济
人口
2000年,华北区有人口28 156万,占全国人口的21.7%,人口密度为 526人/ km2,是中国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 北京和天津每平方千米人口分别为823人和886人,城区人口密度都超 过2万人,属世界最稠密的都市之列。 河南与山东居中国人口大省前列,人口密度分别达到每平方千米554 人和579人。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高达每平方千米500人以上。
京津唐
京津冀
环渤海
环渤海外环 图10-2 首都经济圈
第十章 华北区
一、首都北京的中心地位
Ⅵ 远郊区 (延怀密平)
1267年
V 城郊区 (昌顺门房通大) 1644年
Ⅱ 城区(东西宣崇) 1153年 Ⅲ 规划城区 (S南苑—N清河— W石景山—E定福庄)
北京市政区
Ⅰ北京老城
图10-3 首都北京的地域范围
图10-5 黄淮海平原地球化学分区
第十章 华北区
四、农业综合开发与专业化发展
综合开发的重点是对全区耕地4/5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和开垦宜农荒 地,以增产粮、棉、油、肉为主要目标。
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粮棉油肉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前6年(1988—1993年)统计,通过综合整治措施, 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09.6×104 hm2,其中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386.6×104 hm2,增 加和改善除涝面积221×104 hm2,使得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 能力大幅度提高。
截水 淡化海水 节水
缺水
需求性
增加 供水
第十章 华北区
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
一、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黄淮海平原开展“黄淮海平原 治理与农业开发”科学试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二、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特征
首先,水盐运动的分配和转化上的特点表明:每年参与黄淮海平原水循环 的水量七分来自降水,三分来自周围山地。这些水分的3/4以蒸散形式排出, 1/4的水自黄、淮、海、滦等河径流入海。水分中的55%在土壤—植物—大气系 统中转化循环而蒸散。 第二,旱季和雨季更替,使土壤潜水中的水盐循环表现为季节性的上行和 下行过程的更替。 第三,地下水矿化度与化学组成、地形和母质等均对地下水的性质发生影 响,但随矿化度的增长而出现的各积盐阶段的总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第四,易溶盐在土壤和潜水中的积聚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
第十章 华北区
第三节 水资源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
华北区水资源的突出问题是总量不足,人均、地均水量很低,水的 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水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也是区域发展中的稀缺 资源。
表10-1 华北区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的组合状况
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河南 华北 全国 水资源总量/ (108m3) 40.8 14.6 236.9 335.0 407.7 1 035.0 27 460.3 人均水量/ (m3· 人-1) 375.7 165.2 384.6 394.4 471.4 409.1 2 408.8 耕地水量/ (m3·hm-2) 9 885.0 3 384.0 3 613.5 4 884.0 5 880.0 4 859.2 28 701.9
水污染
需求性
人多、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第十章 华北区
三、主要缺水工业城市聚集区的水供需平衡
京津唐地区经济发达,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超大城市群。本区多年 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仅123.1×108 m3,人均水量不足全国水平的1/7,而且入境水量 不断减少,按总人口、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及相应的耗水指标计算,该 地区现状年缺水量为130×108 m3,其中工业需水30×108 m3,生活需水15×108 m3。 供需相比,平水年基本上平衡,枯水年(P=75%)缺水20多亿立方米。
二、京津冀地区
北京与周边区域经济关系的第 一层次是与天津、河北的关系,即 京津冀关系。北京经济发展的优势 有: ①首都优势; ② 经济优势; ③ 信息、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 ④ 旅游优势。 图10-4 京津唐城市群
第十章 华北区
北京经济发展制约:①人口压力过大,城市超负荷;②自然资源严重短缺; ③农畜产品供应不足;④生态脆弱,污染严重。 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通商口岸,北京的海上门户,居于东北亚和环渤海的中 心区位,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国际贸易、金融、信息和技术的中心。 河北地理位置,一是东临渤海,二是环绕京、津,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河 北形成了以资源型为主的经济格局。 京津作为两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经济高度发达的集合点,河北在经济生长点 和生产要素布局上以面的形式存在,京津本能地要求进行大规模的集聚和扩散, 而接受这种集聚和扩散的首先必然是河北。 京津唐是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核心区,也是全国工业基地和超大城市群。
2.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全区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田成方、 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桥涵闸配套的新格局。在开发区内林木覆盖率一般增 加3~6个百分点。减轻了风沙和干旱危害,调节了农田水热条件,改善了农田小气 候。使原来盐碱、风沙、涝洼等多灾的低产农田生态系统转化为高产、高效、良 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第十章 华北区
内容结构
粮食基地 小麦、棉花 首都圈 城市化显著 交通枢纽与多个 工业基地
缺水及其 环境问题
耕地 占优势
水资源 短缺
矿种 匹配好
华北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
旱、 虫灾, 盐碱
灌溉与 盐渍化 问题
区位: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首都;环渤海
第十章华北区
第一节 地理概况
华北区包括北京、天津2市及河北、山东、河南3省,共辖506个县 (市、区),总面积53.56×104 km2,总人口2.82亿。本区地理位置优越, 是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中南的中央枢纽,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主体部 分。本区地处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又是首都北京所在地,历史悠久, 经济发达,是中国北方经济重心。水资源短缺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 因素。
第十章 华北区
三、地球化学分区及水盐运动动态变化
在气候、地貌和古代积盐过程 的综合影响下,黄淮海平原的易溶 盐的化学流空间上有规律地进行着 迁移、积聚和分异过程。按其空间 分异特征和易溶盐在土壤—潜水中 淋溶和积聚的特点,可以划分为5个 大区和一些亚区:
Ⅰ.淋失转运区 Ⅱ.重碳酸钙镁盐积聚区 Ⅲ.苏打积聚区 Ⅲ1.重碳酸钠积聚亚区 Ⅲ2.苏打硫酸盐—氯化物积聚亚区 Ⅳ.氯化物—硫酸盐积聚区 Ⅳ1.低矿化淋失亚区 Ⅳ2.矿化强积盐亚区 Ⅴ.氯化钠积聚区 Ⅴ1.高矿化强积盐亚区 Ⅴ2.高氯化自然脱盐亚区
资源
华北区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气候资源中光热资源充足,降水偏少而集 中;土地资源优势在平原耕地多;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而且水少土多, 组合不平衡;矿产资源种类多,组合条件好,但优势矿产不明显;海洋资 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第十章 华北区
经济
华北区是中国各个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 重点地区,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速度。经济 水平的省市间差异比较大。 北京、天津属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市,山 东属较发达、上中等收入省,河北属上中等 发达、下中等收入省,河南则属于中等发达、 低收入省。 华北区工农业生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已形成以能源、钢铁、电子、机械、水泥、 化工、纺织为支柱产业的完整工业体系,是 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已形成以粮棉为主,灌 溉发达的农业体系,是中国最大的冬小麦生 产基地、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第二大玉米 生产基地。本区交通发达,北京是全国铁路、 公路和航空运输中心。
第十章 华北区
二、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主要自然植被及土壤的地带模式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此外,河南 南部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地带,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地为暖温带森 林草原褐土带。河北坝上地区则为温带干草原栗钙土地带。在数千年开垦过程中, 广大平原的自然植被已被人工作物所取代。
从卫星影像上看华北区的土地覆盖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水域、河道堤坝和大 面积连续的灌溉农田,还有密密麻麻的乡村聚落和城市群。
图10-1 华北区矿产资源组合区
大城市集中,城市群与经济中心或工业中心资源富集区相伴,主要 有京津唐超大城市群、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以及沿京广线、京沪线城 镇密集区。
第十章 华北区
第二节 首都经济圈
首都经济圈是以北京为中心,京津唐地区为核心区、冀鲁豫晋为腹 地的特定经济区域,不仅有体现首都功能的核心区,也有广大的外围地 带。
Ⅳ 近郊区 (朝海丰景)
第十章 华北区
2001年底,北京市有人口1 383万(1949年北京总人口为156万)。 半个世纪,北京城市人口增加约8倍。
北京有3 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45年的周武王时,北京初步形成 城市。历史上北京有蓟、广阳、幽州、燕京等名称。金代定都,称中都, 元朝称大都,明朝始称北京。1949年将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经济指挥中心。
胶东半岛是近十几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是全国县级市 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但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100×108 m3,人均水资源 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6。供需相比,平水年和枯水年份分别缺水22×108 m3 和26×108 m3。
四、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
水量性 水质性 解 决 途 径
调水
关键词
• • • • • 华北区 (north China) 黄淮海平原 (Huanghuaihai plain) 首都圈 (the areas encircling Beijing) 京津唐地区 (the areas of Beijing, Tianjin and Tangshan) 环渤海地区 (the areas around Bo Ha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