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散热风扇技术--SUNON磁浮马达

散热风扇技术--SUNON磁浮马达

SUNON磁浮馬達一、磁浮马达风扇开发缘由建准电机自许为全球散热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自创立以来,持续在风扇马达领域深耕,多年来并陆续推出众多创新设计与技术。

SUNON 深知要在风扇马达领域永续经营,必需突破传统马达架构瓶颈,研发出能克服传统风扇马达噪音、磨损、寿命不长问题的产品。

因为抱持着对散热领域界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的承诺,SUNON 长期投入钜资与人力开发,终于在1999年第四季向世人推出全世界第一颗轴心与轴承运转时,完全没有接触摩擦的「磁浮马达风扇 MagLev Motor Fan」。

此风扇具备低噪音、耐高温、长寿命等优异性能,自推出以来,迅速获得国际大厂的青睐,成为全球最受瞩目、具备绝佳性能的一颗散热风扇。

二、全新命名「MagLev」自2003年起,磁浮马达风扇由原有名称「Magnetic Levitation Motor Fan」,取其前三个字母合成新命名「MagLev」,希望传达给使用者更简洁、更精密、高科技的产品意涵,让使用者化繁为简享受科技。

三、MagLev,最静音的尖端科技专利MagLev设计,风扇运用磁力原理使扇叶转动,且运用磁浮力吸住扇叶成360度定轨且定点之稳定旋转。

利用这种吸附效果,彻底解决传统马达风扇运转时的晃动与震动状况。

同时,扇叶旋转是悬空的,轴心与轴承并无直接接触摩擦,故低噪音、耐高温、长寿命。

它是全世界第一款实践轴心与轴承无接触摩擦的风扇,所以低噪音、耐高温、长寿命,这就是建准MagLev磁浮马达风扇伟大之处。

自1999年Q4本产品推出至今,已出货超过5000万台至世界知名品牌客户。

在高阶散热需求的领域如笔记型计算机、服务器、投影机、音响设备中,都可以看到MagLev风扇源源不绝的贡献。

四、何认识一颗 Sunon MagLev磁浮马达风扇以往传统之风扇是藉由同极性相排斥的原理而运转,又无任何运转之轨道吸附控制,所以扇叶就成不规则颠簸、摇晃之转动。

长时间轴承就会受扇叶轴心严重之磨损,变成形同喇叭形,所以磨耗之机械噪音就产生,寿命就不长。

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维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维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维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起动马达磁力开关是一种常见的电气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电力设备中。

它的作用是控制电动机的启停和保护电动机免受过载和短路等故障的影响。

起动马达磁力开关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的原理、常见故障及原因,以及维修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的工作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工作过程和各个部件之间的作用关系。

接下来,本文将列举一些常见的故障现象,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通过对故障原因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故障点,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在维修的步骤中,我们将着重介绍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的拆解与组装、检查与测试、更换损坏部件等方法。

通过本文的指导,读者可以学会正确、高效地维修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确保其正常的工作状态。

最后,本文将总结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维修的重要性,强调保养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起动马达磁力开关在技术上的创新及应用领域的拓展。

相信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维修的必要性,并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维修工作。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的维修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将通过引言部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的作用和重要性,并阐述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内容,即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的原理、常见故障及原因以及维修步骤。

在"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的原理"部分,我们将详细解释起动马达磁力开关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组成部分和功能原理。

通过理解其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诊断和解决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常见的故障及原因"部分,我们将列举和分析起动马达磁力开关常见的故障情况,并探讨导致这些故障的原因。

这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维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为后续的维修步骤提供参考。

液压马达驱动课程设计案例

液压马达驱动课程设计案例

液压马达驱动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液压马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结构与功能;2. 学生能描述液压马达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了解其重要性;3. 学生掌握液压马达相关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液压马达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2. 学生具备设计简单液压马达驱动系统的能力,能进行基本的系统调试与优化;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液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探索精神;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3. 学生通过液压马达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但液压马达相关知识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实践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液压马达驱动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液压马达基础知识:-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液压马达的结构与分类- 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2. 液压马达的应用:- 液压马达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 液压马达与其他动力装置的比较3. 液压马达驱动系统设计:- 液压马达驱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液压马达驱动系统的设计原则- 液压马达驱动系统设计步骤及方法4. 液压马达驱动系统调试与优化:- 系统调试的目的与方法- 液压马达驱动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系统优化措施及实施方法5. 实践操作:- 液压马达拆装与组装- 液压马达驱动系统搭建与调试-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液压马达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液压马达的应用案例分析第三周:液压马达驱动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第四周:液压马达驱动系统调试与优化第五周:实践操作及成果展示教材章节关联:《工程技术基础》第三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章 液压系统设计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液压马达驱动系统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液压马达的计算范文

液压马达的计算范文

液压马达的计算范文1.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是选择液压马达的基础,主要包括输出功率、转速范围、转矩要求和工作压力等参数。

根据这些要求,可以确定液压马达的类型,如齿轮式、液压轮式、液压马达和瓶子马达等。

2.液压马达的类型选择与计算(1)最大转速:液压马达的最大转速应满足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一般取液压泵的最大转速值。

(2)理论输出功率:液压马达的理论输出功率可以根据公式P=T×n/9550计算得出,其中P为输出功率,T为输出转矩,n为转速。

(3)最大转矩:液压马达的最大转矩应满足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一般取液压泵的最大转矩值。

(4)体积效率:体积效率是液压马达转动损失的主要参考指标,一般取0.9左右。

(5)全负载效率:全负载效率是液压马达在额定工况下的效率,一般取0.8左右。

3.液压马达的效率液压马达的装载效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也可以通过理论分析进行估算。

装载效率的计算公式为ηL = (Pout - Ploss) / Pin,其中ηL为装载效率,Pout为输出功率,Ploss为压力损失功率,Pin为输入功率。

4.液压马达的选型液压马达的选型主要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和液压马达的特性参数进行匹配。

在选择液压马达时,应综合考虑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转速和转矩要求,并根据液压马达的理论输出功率、最大转速、最大转矩、体积效率和全负载效率等参数进行比较。

总之,液压马达的计算是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和驱动装置的性能参数来确定液压马达的类型和规格。

在计算中,需要考虑液压马达的转速、转矩、输出功率、体积效率和全负载效率等参数,并根据液压系统的要求进行综合比较和选型,确保液压马达在工作过程中的性能稳定可靠。

机电基础知识

机电基础知识

机电基础知识目录一、基础概念 (2)1.1 机械与机电的关联 (3)1.2 机电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二、机械基础知识 (4)2.1 零件与构件的分类及识别 (5)2.2 运动与力的传递 (7)2.3 材料特性及其选用 (8)三、电气基础知识 (9)3.1 电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10)3.2 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1)3.3 电磁原理及应用 (12)四、电子基础知识 (14)4.1 电子元件及其功能 (14)4.2 电子电路的搭建与调试 (16)4.3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 (17)五、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18)5.1 传感器的种类与工作原理 (19)5.2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 (21)5.3 检测技术的应用 (22)六、自动化与控制系统 (24)6.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26)6.2 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27)6.3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28)七、机电设备与系统 (30)7.1 机电设备的分类与特点 (31)7.2 机电系统的设计与选型 (33)7.3 机电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34)八、安全与环保知识 (36)8.1 机电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37)8.2 电气安全与防护措施 (39)8.3 环保技术与节能减排 (40)一、基础概念机械工程:研究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运行和维护的科学,涉及力学、热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

电气工程:研究电力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的科学,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电气设备和控制等方面。

机电一体化: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性能。

传感器:一种能够将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用于测量、监测和控制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组成,实现对生产过程或设备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机械系统设计:根据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运动设计、强度计算、材料选择等工作,以完成机械系统的设计任务。

螺杆钻具

螺杆钻具

第二节第节螺杆钻具(中国石油大学谭春飞主讲)目录一、概述1.井下动力钻具简介2.井下动力钻具发展概述3.井下动力钻具分类3井下动力钻具分类二、螺杆钻具简介、结构及分类1.螺杆钻具简介1螺杆钻具简介2.螺杆钻具结构3螺杆钻具分类3.螺杆钻具分类三、螺杆钻具各部分的工作原理1.旁通阀总成1旁通阀总成2.螺杆钻具马达部分万向轴总成3.万向轴总成4.传动轴总成一、概述1.井下动力钻具简介将动力发动机置于井底直接与钻头相联驱动钻头破碎岩石进行钻井的井下动力装置,称为井下动力钻具。

这种钻井方式称为井下动力钻具钻井。

特点:1)井下动力钻具钻井时,钻杆不转,只承受钻头的反扭矩,这样可1)井下动力钻具钻井时钻杆不转只承受钻头的反扭矩这样可改善钻柱的受力状况,减少钻柱与套管之间的磨损;2)井下动力钻具与转盘钻井相比,转速快,有利于提高机械钻速;3)可实现井身轨迹的定向控制。

4)可与转盘复合,实现复合钻井。

不仅可以实现旋转或滑动钻井,还可提高钻头转速,提高钻井速度。

还可提高钻头转速提高钻井速度2.井下动力钻具发展概况井下动力钻具发展概况世界上第个井下动力钻具的专利于1873年注册于美国,比转盘钻世界上第一个比转盘钻井的提出还早11年;但其真正应用是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前苏联。

前苏联作为全球主要应用涡轮钻具钻井的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作为全球主应涡轮钻钻井的家在纪年代中期前前苏联80%以上的油井是用涡轮钻具钻成的。

20世纪30年代,法国工程师根据对阿基米德螺旋泵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单螺杆泵。

1955年,美国戴纳公司(Dyna)在单螺杆泵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单螺杆钻具,于1958年起开始出售商品,一时占领世界市场。

1966年,前苏联的苏井科学技研究院开始研制多头螺具全苏钻井科学技术研究院VNIIBT开始研制多头螺杆钻具。

井下动力钻具发展概况2.井下动力钻具发展概况随着定向井数目的增加,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螺杆钻具的兴趣与日俱增。

微纳马达_运动模式研究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微纳马达_运动模式研究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微纳马达运动模式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微纳马达是一种在微米和纳米尺度下实现运动的机械装置,其具有独特的功能和潜在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微纳马达的运动模式,可以揭示微纳尺度下物质的性质和行为规律,为设计和制造更高效、精确的微纳器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微纳马达的运动模式展开研究,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目的进行说明并简要介绍文章结构。

接着,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定义微纳马达并探讨研究其运动模式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研究现状。

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概述微纳马达运动模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微纳尺度下的运动规律、动力学分析方法与模型建立以及实验观测与验证手段。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解释微纳马达运动模式的形成机制,包括Brown运动及其影响因素解析、外力作用下的微纳马达运动模式演化解释以及外部环境对微纳马达的影响解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微纳马达运动模式研究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微纳马达的运动模式,并系统地阐述微纳尺度下物质运动规律与行为特性。

通过研究微纳马达的运动模式,可以加深对微米和纳米尺度下物质运动机制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本文也旨在总结当前微纳马达运动模式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微纳尺度下物质行为提供参考和启示。

以上就是“引言”部分内容,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2. 微纳马达运动模式研究2.1 定义微纳马达:微纳马达是指尺寸在微米和纳米级别的小型机械驱动装置。

它们具有自主运动和导航等特点,并可应用于微型传感器、医疗设备、控制系统等领域。

由于其体积小、能耗低以及可精确操控的特性,微纳马达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2.2 运动模式研究的重要性:对微纳马达的运动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和分析微纳马达的运动模式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运动原理与行为规律,进而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和稳定性。

手机震动马达原理浅析

手机震动马达原理浅析

手机震动马达原理浅析交通运输 03420701 裴晓苏 20071447 摘要: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大学物理中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公式对手机为何能震动;震动是怎样产生的;对于手机的影响等相关问题作简单的解释和剖析。

并通过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反过来加深我们对相关公式定理的理解,体会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关键词:手机震动马达,偏心转动,重力序:手机作为现代社会科技进步的象征,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几乎必须拥有的工具。

手机以其特有的方便性、快捷性、多功能性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短信和电话已经成为人们之间最为普遍和常用的沟通方式之一。

当我们收到短信或是接到电话是,手机铃声能在第一时间记得提醒我们。

但在某些场合,此起彼伏的铃声是不能被接受的。

此时,手机的震动功能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在不影响他人的同时及时的提醒自己。

在这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现象背后,其所蕴含的原理又是什么呢?手机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震动这一功能的呢?震动马达外观及基本构造:目前手机上应用的手机震动马达如左图所示。

图片中上部为马达的整体外观。

下部圆盘形的结构为震动马达的核心部件——容纳偏心轮并使之高速转动的外盒。

整个震动马达的实际大小约为4mm ×2mm ×1mm ,质量也很小。

这主要是为了配合现有手机的轻薄机身设计的。

马达外部为工程塑料制成的外壳,内部除了有上文介绍的外盒外,还有一个微小的直流电动机,驱动偏心轮转动。

此外还有一块很简单的集成电路,用以控制启动和停止电动机的运转。

当手机设为“振动”状态时,控制电路接通。

当手机收到短信或电话时,电动机起动,带动偏心轮做高速旋转,从而产生震动。

偏心转动涉及的物理问题:将偏心轮所在的外盒拆开后发现,在盒中绕马达做高速转动的为一根长度约为1.5-2mm 的很细的金属棒。

金属棒的一段固定在马达的转动轴上。

整个结构为不对称结构,单根金属棒为偏心转动源。

有转动惯量的公式可知,在此情况下,直杆对于边缘垂直于直杆的轴,231ML J (1) 将此金属棒视为刚体,则此金属棒的角动量为,ωJ L = (2)此定轴转动的金属棒的转动动能为,221ωJ E K = (3) 查阅相关信息后经推断可知,金属棒的质量约为50mg ,长度约为1.5-2mm ,转速至少为每秒10000转。

电机马达实习报告

电机马达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电机马达实习旨在让我深入了解电机马达的结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通过实习,我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电机马达厂四、实习单位和部门XX电机马达厂研发部五、实习内容1. 电机马达基本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电机马达的基本知识,包括分类、原理、结构等。

通过学习,我对电机马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电机马达装配与调试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电机马达的装配与调试工作。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安装电机马达的各个部件,并掌握了调试方法。

3. 电机马达性能测试为了了解电机马达的性能,我参与了电机马达的测试工作。

通过测试,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测试仪器,并掌握了电机马达的各项性能指标。

4. 电机马达应用案例分析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电机马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工业、农业、家用等。

这使我认识到电机马达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六、实习心得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2. 团队协作精神至关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3.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实习使我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我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4. 电机马达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电机马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总结本次电机马达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我国电机马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直线电机极距与行程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直线电机极距与行程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直线电机极距与行程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直线电机是一种以直线运动为特点的电动机,它通过电磁力驱动负载在直线轨道上移动。

直线电机的极距与行程是直线电机运动的两个重要参数。

极距是指直线电机的磁场极性间的距离,它决定了电机的输出力量大小。

行程是指负载在直线轨道上能够实现的最大位移距离,它代表了直线电机的运动范围。

本文将主要探讨直线电机的极距与行程之间的关系。

研究直线电机的极距与行程关系对于了解电机的运动特性、优化电机的设计以及提高电机的性能至关重要。

在下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直线电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应用领域。

接着,我们将明确直线电机的极距与行程的定义,并详细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的支持,我们将阐述极距与行程对直线电机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调节极距和行程来优化电机的工作效果。

总之,本文将通过研究直线电机的极距与行程关系,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直线电机的运动特性和性能表现。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直线电机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和改进方法,以推动直线电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分章节介绍,并简要描述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文章结构部分的一个示例: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相应的章节。

1.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直线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背景。

接着,在文章结构部分,将总结整篇文章的章节内容和顺序。

最后,在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部分主要涵盖三个章节,包括直线电机的基本原理、直线电机的极距与行程的定义以及直线电机的极距与行程的关系。

在直线电机的基本原理章节,将详细介绍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在直线电机的极距与行程的定义章节,将对直线电机中的极距和行程进行详细解释和定义。

在直线电机的极距与行程的关系章节,将探讨直线电机的极距与行程之间的数学关系以及影响因素。

液压传动习题1

液压传动习题1

第一章液压传动概述一、填空题1、一部完整的机器一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传动是主要利用________能的液体传动。

3、传动机构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液压传动由四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液压传动主要利用________的液体传动。

6、液体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流体传动。

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二、简答题:液压传动的优缺点?答案:1 、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液压传动具有以下优点:(1)液压传动的各种元件,可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来布置;(2)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3)操纵控制方便,可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速(调速范围达2000:1);(4)可自动实现过载保护。

(5)一般采用矿物油为工作介质,相对运动面可行润滑使用寿命长;(6)很容易实现直线运动;(7)容易实现机器的自动化,当采用电液联合控制后,不仅可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控制过而且可以实现灌控)。

2 、液压传动的主要缺点(1)由于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和泄漏较大,所以效率较低。

如果处理不当,泄漏不仍污染场地而且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工作性能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

(3)液压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因而价格较贵。

(4)由于液体介质的泄漏及可压缩性影响,不能得到严格的定比传动。

(5)液压传动出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使用和维修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液压流体力学基础一、填空题1、油液在外力作用下,液层间作相对运动进的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叫做________。

2、作用在液体内部所有质点上的力大小与受作用的液体质量成正比,这种力称为________。

3、作用在所研究的液体外表面上并与液体表面积成正比的力称为________。

超磁致伸缩材料驱动微型马达的原理与应用

超磁致伸缩材料驱动微型马达的原理与应用
2 超磁致伸缩马达的种类
随 着超磁致伸缩材料性能的日趋完善, 科技 人员一直试图将其应用于高精度微型机械装置 中, 并期待着显著地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超磁致 伸缩材料最初是被应用于各种换能器和执行器装 置中, 同时也被探索性地以各种形式应用于机械 马达装置中。超磁致伸缩马达按运动形式一般分 为尺蠖式、旋转式和直线式三种。 2. 1 尺蠖式超磁致伸缩马达
泛的超磁致伸缩薄膜材料。 超磁致伸缩薄膜除了
具有合金材料的性能外, 还具有涡流损耗及磁滞
小等特性。 薄膜的成功制备为超磁致伸缩微型马
达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应用材料。
H a lstrup 等根据超磁致伸缩薄膜材料应变
大、频响快、滞后小且驱动磁场低等特点 Nhomakorabea 利用薄
膜振动的原理研制出一种直线超声马达[8], 虽然
·1161·
em 为机械效率, em = 1 (1 + R m R load) ; R m 为阻尼电阻; R load 为负载电阻。
由 式 (4) 可以看出, 超磁致伸缩马达装置的 输出功率完全取决于有效耦合系数。在理想情况 下, 超磁致伸缩马达装置的有效耦合系数等于材 料的耦合系数。
通过上述简化理论分析可进一步了解超磁致 伸缩马达系统的特性, 如马达系统中的应力和磁 场有一个极限强度, 共振动态应变比静态应变大 以及要保证励磁场在一定的范围内等特性。然而, 为了理论分析方便我们对磁场形态、应力一致性 等条件进行了假设, 以至于不能完全正确地预测 超磁致伸缩马达的运行状态。因此, 为了得到更加 可靠的超磁致伸缩马达系统, 需不断深入研究和 发展各种超磁致伸缩马达精确模型, 准确地分析 马达系统参数。国外学者已经开始对几种初级的 超磁致伸缩马达原型进行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

第3章_液压泵与液压马达1

第3章_液压泵与液压马达1
降低噪声除了设计时要注意外,使用时也需要重视。
3.1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
3.1.4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分类
按运动部件的形状和运动方式分:
齿轮泵(马达) 叶片泵(马达) 柱塞泵(马达) 螺杆泵(马达)
按排量能否改变分类:
定量泵(马达) 变量泵(马达)
按流量方向是否可以改变分:
单向变量泵(马达) 双向变量泵(马达)
排油过程: 密封容积减小
两个条件: 油箱通大气
配油装置
泵和马达的结构分析基础
3.1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
液压泵的作用 (1)液压泵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 (2)建立足够的压力以克服负载; (3)提供稳定的流量以满足执行元件运动速度的要求。
抓住密封容积的形成和变化是研究了解 泵结构特点和泵工作原理的关键
何谓配油? 配油方式?
⑶ 泵工作的两个条件:
油箱通大气或作用一定压力;配油(配流)装置不可少。
⑷ 泵输出压力取决于油液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大小;
⑸ 流量的建立靠密封容积的变化量和变化速率。
3.1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
3.1.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由上述原理知,液压泵工作的基本条件是:
1.必须构成封闭容积,并且容积可变;
流量脉动率
p(qma)sxhqp(qmi)nsh10% 0
产生流量脉动的原因 在轮齿不同的啮合点,密封容积的变化率不一样, 因此,瞬时输出的流量是变化的。
危害 流量脉动造成压力脉动,影响执行元件的工作平稳性。
1. 例:如图所示的齿
轮泵:
(1)试确定该泵有几个吸油口和压油口? (2)若三个齿轮的结构相同,其顶圆直径=48mm,齿宽B= 25mm,齿数z=14,n=1450r/min,容积效率,试求该泵的理 论流量和实际流量。 解:

深度了解摄像头闭环式马达

深度了解摄像头闭环式马达

深度了解摄像头闭环式马达闭环式马达作为手机镜头中的新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机镜头的对焦精度与速度,带来更好的拍照体验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单纯提高对焦精度与速度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相机拍摄过程中的抖动,但提升成像质量更多依赖于传感器等其他部件这里的闭环应当是close(d)loop的意思,也就是close loop VCM,本身不算多新鲜的东西,很早在制造业就有应用。

携带电话方面,最早应该是是三星电机的产品,在Galaxy S4之中应用。

最近似乎又几家国产厂家在炒作,又突然出来了。

关于装置了闭环式马达摄像头成像这个问题,理论上闭环的合焦精度更高,速度也更快,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一般来说镜头的素质由镜头本身决定,并不会有什么改变,只是出片率更高一些。

一般来说镜头马达使用的是步进马达,驱动步进马达时两端加的电压通常是这样。

如果负载恒定,电流恒定情况下马达会按照下图方式转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负载变化,电压变化,惯性原因,总之一般都会发生),电机转动的位置并不像上图这么理想化,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失步为了降低这种事件的发生我们检测电流,调整占空比/频率,为什么通过检测电流就可以保证基本准确呢?原因见下图(因为是收集到的图片,没改文字,请忽略下图中的所有文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负载变化,电压变化,惯性原因,总之一般都会发生),电机转动的位置并不像上图这么理想化,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失步为了降低这种事件的发生我们检测电流,调整占空比/频率,为什么通过检测电流就可以保证基本准确呢?原因见下图(因为是收集到的图片,没改文字,请忽略下图中的所有文字)这样我们就可以较为精确的控制电机转动角度了可以看到,如果镜头中使用这样的马达控制电路,对电机转动角度可以控制得更精确,从而可以实现更快的对焦,也就是说使用闭环马达控制可以提高对焦速度,对于成像有没有影响呢,有,但影响不大,原因为如果对焦速度慢的话,软件在一定时间内无法精确对焦时可能会牺牲对焦精度,告诉相机,己经对好焦了。

低频压电马达驱动理论的基础研究及分析

低频压电马达驱动理论的基础研究及分析
第2 7卷 第 5期 2 1 年 5月 01
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un lo inTec esIsi t fE gn eiga dT c n lg o r a fJl a h r n tueo n i ern n e h oo y i t
Vo 7 No 5 L2 . M a . 01 y2 1
C i 2 C lg hn a; . o eefMeh i l n i e n ,inU i rt,h ncu in 10 2 , ia l o cnc gn r g Jl nv sy C ag hnJ i 3 0 1C n ) aE ei i ei l h
Absr c : i ri l s a u e l w- e u n y p e o l crc moo rv y v b ai n fe- t a t Th sa tce i bo ta n w o - q e c iz ee t t r d e b i r to r - r f i i q e c n 3 u n y i 0Hz ~1 0Hz,a ti h a sul a o i trt tha e uc e su l e 5 nd i st e s me a t s n c mo o ha sbe n s c s f ly d — r v lpe n b an a p i ain. I i l us fvb ain d v oo r .On y c a g h r - e o d a d o t i p lc to t s al e o i r to r e r trwo k i l h n e t e fe q e c ft e vb ai n,c n i ma h t rwo k u e he p we f5 u n y o h i r to a t ke t e moo r nd r t o ro 0Hz I a e t e s e . ts v h p — ca o rs p l o a e wi t e s i lp we u p y c mp r t oh r .Ma e t e whoe s se sr c u e mo e smp e.Atp e ‘ h k h l y t m tu t r r i l r s

液压马达驱动课程设计思路

液压马达驱动课程设计思路

液压马达驱动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压马达的基本原理与结构,掌握其工作过程及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能进行简单的性能分析。

3. 引导学生了解液压马达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操作液压马达,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处理。

2. 提高学生运用液压原理图进行液压马达回路设计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液压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积极实践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液压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实践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液压马达的相关知识,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液压马达基础知识:- 液压马达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液压马达的类型及特点- 液压马达的工作介质与性能参数2.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分析:- 液压马达的工作过程及流量分析- 液压马达的扭矩与转速计算- 影响液压马达性能的因素3. 液压马达的应用与维护:- 液压马达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液压马达的操作与维护方法- 液压马达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4. 液压马达回路设计:- 液压原理图的基本元件及符号- 液压马达回路的分类与设计方法- 液压马达回路的仿真与优化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液压马达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分析第三课时:液压马达的应用与维护第四课时:液压马达回路设计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液压基础第一节:液压马达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第二节:液压马达的类型及特点第二章:液压马达的性能分析第一节:液压马达的工作过程及流量分析第二节:液压马达的扭矩与转速计算第三章:液压马达的应用与维护第一节:液压马达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案例第二节:液压马达的操作与维护方法第四章:液压马达回路设计第一节:液压原理图的基本元件及符号第二节:液压马达回路的分类与设计方法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液压马达相关知识。

液压马达介绍

液压马达介绍

液压马达一、液压马达定义及用途液压马达是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工作装置,以旋转运动向外输出机械能,得到输出轴上的转速和转距。

液压马达主要应用于注塑机械、船舶、起重、卷扬等场合。

二、按输出转速分为高速和低速两大类.1、输出转速高于500 r/min的属于高速液压马达。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转速较高、转动惯量小,便于起动和制动,调速和换向的灵敏度高,通常高速液压马达的输出转矩不大。

2、输出转速低于500r/min的属于低速液压马达。

低速液压马达的主要特点是排量大、体积大、转速低,因此可直接与传动机构连接,不需要减速装置,使传动机构人为简化。

三、液压马达也可按其结构类型分为齿轮式、叶片式、柱塞式等。

1、齿轮液压马达齿轮液压马达又分为外啮合齿轮马达和内啮合齿轮马达。

齿轮马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自吸性能好、维修方便等优点。

但同时齿轮马达也存在压力和流量脉动大、容积效率和输入压力较低、输出转矩小、噪音大等缺点。

因此齿轮液压马达仅适合于高速小转矩的场合。

一般用于农业机械等对转矩均匀性要求不高的机械设备上。

(附齿轮马达动画)2、叶片马达叶片马达具有体积小、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音低、动作灵敏、输入转速较高等优点;但同时叶片马达泄漏量较大、低速稳定性较差、输入压力较低、对油压的清洁度要求较高。

因此叶片式液压马达一般用于转速高、转矩小和动作要求灵敏的场合。

(附叶片马达动画)3、摆线马达摆线马达工作原理和内啮合齿轮马达相似。

摆线马达采用了摆线针轮啮合代替内啮合齿轮的形式。

摆线马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自吸性能好、维修方便等优点。

但同时摆线马达也存在压力和流量脉动大、容积效率和输入压力较低、输出转矩小等缺点。

因此齿轮液压马达仅适合于中、低速小转矩的场合。

(附摆线马达原理图)4、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径向柱塞马达为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

低速液压马达按其每转作用次数,可分为单作用式和多作用式。

我公司生产的XHM、XHS液压马达就是单作用径向柱塞马达。

4-液压马达解析

4-液压马达解析

2018/10/15
东昌学院· 机电工程系
29
2. 确定液压泵的工作压力 p泵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pB,应满足液压系统中执行机构所 需的最大工作压力p最大,即
pB K p最大
式中: K-考虑到液压泵到执行机构管路中的各种压力 损失的系数(一般取1.1~1.5)。
2018/10/15
东昌学院· 机电工程系
理论上,液压马达与液压泵是可以互换的。
2018/10/15
东昌学院· 机电工程系
2
2.液压马达分类
齿轮式
高速马达 油马达 低速马达 以转速高低分: 高速:额定转速高于500r/min的属于高速液压马达。 低速:额定转速低于500r/min的属于低速液压马达。 从流量(排量)变化分:定量马达 变量马达
2018/10/15
东昌学院· 机电工程系来自25 4.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是可逆的。理论上(不计损
失),它们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具有同样的数学关系:
2T p q 液压泵 Q q 2
小反映了泵和马达的能力。
pq T 2 液压马达 2Q q
30

液压泵的产品说明书中,标明了每种泵的额定压力值和最 高工作压力值。算出后,应按额定压力值来选择液压泵。 只有在使用中有短暂超载场合,或产品说明书中特殊说明 的范围,才允许按最高压力值来选择液压泵。 额定压力值,是指使用中不应超过的压力值,否则将影响 液压泵的效率和寿命。 液压泵的输出压力决定于工作负载,是一个基本概念。这 里说液压泵产品说明中标明的额定压力值,是从液压泵本 身的密封和寿命要求而言的。与泵输出压力决定于工作负 载是一致的。
形成密封空间。由于叶片作用面积不同,产生一扭矩(相 对于转子轴),从而输出力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机常见问题分析一、 确认马达尺寸(即了解马达型号)1. A 段尺寸的确定:3P :A 段尺寸 = 换向器长 + E 段尺寸 + 0.6 5P :A 段尺寸 = 换向器长 + E 段尺寸 + 0.8 为何5P 所留空间为0.8?因5P 绕线,线堆积较3P 高,会造成以下几点不良: 1. 焊头碰线。

2. 焊压敏电阻时空间小,夹具易将线挤伤。

3. 点焊短路,线堆积过高,点线时传热于线上时将线烧破皮。

2. 制定B 段尺寸的原则:B 段尺寸大,除具有以上三项不良外,还有第四项不良, 即:线高铜介子(它会造成平衡胶碰螺丝的现象) 铁后盖B 段尺寸原则如下:360H 22片 380H 35片 540H 42片 550H 60片 5512 56片 365H 20片 385H 32片 545H 40片 555H 58片二、 确定马达的特性因素:1. 转速(确定转速的因素有:线圈、B 段、碳精、磁石)线圈(线圈与槽满率有关)槽满率 = 线截面积 ÷ 转槽的截面积 × 100%截面积 = n × D 2π ÷ 4 n :线圈圈数, D :漆包线线径, 槽满率高与低对马达特性的影响: 槽满率太高(胖线),不良因素有: 1. 绕线困难(胖线时线拉力过大易断线)。

2. 点焊因难(点焊推动时易破皮)。

3. 平衡作业困难。

(加胶难加) 4. 装风叶困难。

5. 高转速马达易飞线。

6. 焊压敏电阻空间小,易将线挤破。

槽满率高的优点:扭力大(接收磁场大)。

马达尺寸中,变化较多属转子部分,转子主要几个尺寸有:A 段、B 段、E 段、C 段、轴长槽满率过低的不良因素有: 1. 扭力小(接收磁场小)。

2. 线径小(线径小时电流密度大 马达易发热 马达烧坏机率大)。

槽满率过低的优点:节约成本三、 后盖的确定(即:铁盖、胶盖)铁盖马达电磁屏蔽好四、 转子线径与圈数的确定:首先查找与待求马达同电压且转速接近的作为参照物。

如:已知:RS-360SA-13325 12V 测试 RPM :5700求知:RS-360SA-? 12V 测试 RPM :7500 圈数 = 5700 ÷ 7500 ×325线径 = 5700 ÷ 7500 × 325 × D 2π÷ 4 = 5700 ÷ 7500 × 325 × 0.132π÷ 4 当试验过程中,转速偏差较大时(如与待求值差2000rpm ), 圈数修改同时线径亦要求修改。

(避免槽满率高)五、 碳精的确定(碳精又名:电刷、碳素、碳刷):碳精主要成份有铜与石墨。

石墨优点:润滑性好、耐磨、耐温、熔点在3000℃以上 选碳精受约束的因素有:1.电压 2.寿命 3.声音 4.转速1. 6V 以下电压:碳精使用70%-----80%4.8V 以下电压:碳精一般用80% 2V 以下电压:一般用含银碳刷金属刷一般用于280以上马达及音响马达, 3V 电压或3VRPM10000以下的马达 金属刷的成份有:磷铜、铍铜、贵金属(如:钯、铑、银) 金属刷的优点:导电性好(接触电阻小,则马达压降小) 一般碳刷马达12V 测试时接触电阻其压降为0.6V 而金属刷接触电阻其压降几乎为0因一般马达有起动电压,再加上压降,所以当2V 测试或1.5V 测试马达用碳刷则不能起动马达,而金属刷则行。

用铁盖的好处:1. 耐温(散热快)。

2.芯片多(芯片多----接收磁场大---扭力大)。

3.电磁屏被好(高转速马达一般用铁盖)。

4.强度大。

用铁盖的坏处:1. 绝缘效果差,如3170装电容时需加绝缘套管。

2. 成本高马达简易图:6V-----12V 电压 碳精用40%---60% 3# 50% 5# 60% RPM8000以下用60---70% 12V-----36V 电压 碳精用30%---50%1. 寿命1. 含铜量高,则马达寿命短。

这是因为碳精的主要成份是铜和石墨,铜含量高,则石墨含量相应减少,故耐磨性差。

2. 含铜量高,硬度大,则换向器易磨损。

3. 含铜量高,导电性好,但火花大。

马达换向器有火花(即通常称为电弧),火花中心温度很高,若换向器沟槽被烧黑,此时温度一定在1600℃以上,因铜的熔点为1600℃。

4. 含铜量高,声音差(摩擦系数大,硬度大)六、 铁壳铁壳的选取主要在于磁石。

磁石分: 等方性(弱磁)(铁氧体) 异方性(强磁) ( 又分 干压:密度小;湿压:密度大。

)按材料分:1.橡胶磁.2.铁氧体磁.3.钕铁硼.4.铝镍钴. 橡胶磁石:优点:1.易成形,可以装成很多形状. 2.做成环型,K特性好等. 3.不易破碎. 4.可以做得很薄.缺点:1.磁力较弱(密度低,有许多非磁性材料―――橡胶). 2.易老化,耐温低(60℃以下环境下工作). 3.成本较高. 铁氧体(生产中用的):优点:1.耐温高(550℃) 缺点:1.易破裂. 2.价格低. 2.磁性能提高有限. 3.磁性能稳定且较高. 3.体积大,重量大 铝镍钴优点:1.磁性高,稳定(远高于铁氧体) 2.耐高温(500℃以上)I 2R 碳刷与换向器接触时,其能量损耗缺点:1.价格昂贵(钴是国家战略物质) 钕铁硼优点:磁性高,稳定. 缺点:1.生产成本高, 湿压性能高于干压。

干压:用模具直接将粉末压挤而成,其粉沫集合密度小,粉末中有气隙。

湿压:将粉沫溶于水,再用模具将粉沫压挤而成(水将粉沫中间空气压走),其密度大。

1. 使用弱磁的好处:K特性低,马达转矩脉动性好.弱磁适用于低电压高转速马达。

例:同为3.6V 测试时,弱磁与强弱线径与圈数的差别: 3.6V 7516 (550) 弱磁 R 1 R 2 3.6V 8018 (1150) 强磁 R 11 R 21使用强磁时,线径与圈数则改变,则相当于线圈电阻\碳刷与换向器接触时的电阻增大。

使用弱磁,则可减少碳刷与换向器接触的电阻,即压降减少,则减少损耗。

七、K 特性:其单位是(g-cm )亦名扭力,即转动马达轴的阻力就是K 特性。

K 特性大,磁场阻力大,马达空载运转时,机械阻力、空气阻力,铁芯损耗(涡流)大,则空载电流大,故RS-545PA-20135(滚珠),电流大,将磁石改为干压。

K 特性小,则与上相反。

磁石充磁后有一定的磁通量。

磁通量:磁场通过一定面积的磁力线多少。

干压磁石磁形分布呈正弦波 湿压磁石磁形分布呈方形波弱磁,磁形分布呈正弦波,更明显: 如下图:干压磁场 湿压磁场 弱磁磁场K 特性小(扭力小) K 特性大(扭力大) K 特性更小(扭力更小) K 特性大:则电流大,起动电压高,转动脉动性很大(当电压很低时测试,脉动弹跳性较大),扭力大。

K 特性小:则电流小,起动电压低,转动平缓,扭力小。

K 特性大小除与磁石有关外,同时与转子槽数、槽宽也有关系。

转子槽宽,磁石吸力小,转动脉动性大,扭力大。

转子槽数越多,则槽宽均衡,转动平缓,扭力小。

K 特性大小与磁石有关,而相关磁石与不同充磁方式充磁会有不同磁场产生 充磁方式有:1.内充 2.外充 外充又分塞口充磁和隧道充磁,图示如下:内充坏处:1. 易爆充磁头(不易散热,绕线充磁头线径小,电阻大,易发热)。

2. 结构变化少(不适应各种马达要求的需要)。

外充好处:1.散热好,2。

线径粗,3。

结构变化多下面介绍外充中塞口充磁的三种情况(各种充磁方式,磁场始终是平行发射的)。

1. 圆形充磁头,磁座两旁未加铁芯护磁,这种充磁方式,磁通量大,扭力大,磁场分布呈方形波, K 特性大。

方形波 磁通量大 此时呈方形波2.扁形充磁头,磁座两旁未加铁芯护磁,这种充磁方式,磁通量小,扭力小,磁场分布呈正弦波, K 特性也小。

内充内充好处:1. 磁力大。

2. 弧形发射磁场,最适合电机适用。

3. 两个马达之间磁场吸力小(因是内充,磁场最强部位在磁石内R 面)。

正弦波 磁通量小 此时呈正弦波3. 扁形充磁头,且磁座两旁加有铁芯护磁,这种充磁方式,磁通量更小,扭力更小,磁场分布正弦波更明显,K 特性也更小。

正弦波更明显 隧道充磁,如图:540马达RPM 在17000左右时,有共振。

共振:即转子脉动频率与K 特性一致时,则产生共振。

要消除共振,则需要改变转子脉动频率,以下几种方式可消除共振:1. 以充磁方式消除共振:有共振时,充正弦波,即采用外充中塞口充磁的第2与第3的方式。

K 特性与充磁的关系:1. 当要求扭力大的,充方波,用塞口充磁的第1种或内充。

2. 当要求电流小,起动电压低,充正弦波,并且磁石尽量用干压磁石。

磁场不饱和度影响磁场分布(即磁场波形) 下面分别介绍饱和与不饱和两种状态:1.饱和状态:当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磁石达到饱和状态,若电压继续调高,磁通量虽有增加,但趋于平缓,如下图1:图1 当充磁电压过高时,会将磁石充破。

图2 磁石材料不良时,也会造成曲线分布不良2.不饱和状态:当磁石处于不饱和状态时,磁形分布紊乱,测试转速时,转速显示跳跃,即显示不同转速值,无法分辩真伪。

如上图2:充磁电压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 1. 磁场的需要2. 磁石本身的特性。

磁石本身的特性是矫顽力。

矫顽力定义:充磁饱和,再将磁力全部退出时的力。

矫顽力大小:铝镍钴>钕铁硼>铁氧体>橡胶等矫顽力大的缺点:1.磁力难退。

2.同时难充磁。

3.对内充磁头限度大(因内充磁头结构变化少)。

矫顽力大的优点:(即对马达的好处)1.可频繁起动,却不易退磁,如:摩托车马达。

2.正反转马达(频繁运转),不易产生退磁。

矫顽力小的优缺点:易充磁且易退磁。

每一个磁石都是一个负温度系数,即温度每升高1℃时,则高斯下降1.8%,负温度系数为1.8%。

如中心高斯为1000GS的马达,开始运转时温度为20℃,20小时后马达温度为70℃,求70℃时中心点高斯变化量?充磁磁性变化=1.8×1.8÷1000×100×<70℃--20℃>=16.5GS即70℃中心高斯变化16.5GS。

八、护磁片护磁片的作用:1.降低磁阻2.屏蔽磁场为什么降低磁阻:因为它加强了磁力线,但前提条件是铁壳需导磁,如下图所示:一般规定:护磁片厚,5#1.0或0.6mm, 3# 0.6mm为什么护磁片并非越厚越好?因护磁片达到一定厚度后,特性改变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甚微,故从经济角度来讲,护磁片最厚取1.0mm,而非1.1---1.5mm。

九、压敏电阻:(又称:变阻器、银圈)为什么又称为变阻器:因为两极的电阻随电流改变而改变,且变化很大,故称变阻器,如下图:电容与电阻的区别:电容:吸收高频频率。

电阻:稳压。

有压敏电阻的马达要求:1.产品过EMC(抗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