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学设计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李斌翔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李斌翔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教案)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程标准】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4.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一课时】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土地面积广大(全区规划面积218.9平方公里)、水源充足(长江流经、河网密布)、动力丰富(谏壁发电厂是我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市场广阔、交通便捷(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铁、公、水路联运的地区)、政策扶持(土地价格低、”两免两减半”等)、政策扶持(土地价格低、”两免两减半”等)等等。
【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决定工业区的区位,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土地、水源、原料、能源、市场、交通、技术、资金、劳动力、政策环境等1.工业区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承转】:工厂建设在什么地方,都想获得面面俱到的区位因素,但是这种完美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那么,在决策时只能考虑影响其工业的主导因素。
【探究活动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以下工厂各属于何种工业类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结合表格上的区位选择原则及工业特点,学生互相讨论,完成表格填空)水果罐头厂、汽水厂、炼铝厂、水产品加工厂、普通服装厂、家具厂、电子装配厂、卫星制造企业、飞机制造企业、啤酒厂、精密仪表厂【针对练习1】:1.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甘蔗制糖厂应接近消费市场b电子计算机的制造应接近科技发达地区c炼铜、炼铝厂应接近火电厂d服装厂应接近棉花产区。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生产的含义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掌握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4. 提高学生对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工业生产的含义及其分类。
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4. 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5. 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生产的含义、分类;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发展。
2. 教学难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的看法。
4. 采用多媒体展示法,直观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和现状,引发学生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工业生产的含义、分类,阐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的看法,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并分析本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地理 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精品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2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2.解由于产品方面的联系、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等形成的工业地域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3.工业集聚与扩散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学习资源]课本、地图册、世界政区图等[探究活动1]读课本“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图”,认识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力的变化,并将其转换成表格形式。
[探究活动2]根据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可将工业分为五大类型。
阅读知识窗——“工业区位论”,完成课本活动:填写表格——“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点”,并选出表格3-2-2中所列工业部门最主要的区位因素,在相应栏目打上“ ”。
[探究活动3]理清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三者之间的关系:工业地域的规模逐渐扩大,则有可能形成工业城市,如我国的石油城——大庆;钢铁城——攀枝花等。
在这条线索中,工业联系是基础。
那么,你知道工业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工业集聚的优势又有哪些?[探究活动4]理解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内涵,完成下列要求: (1) 在下面的纲要图上填入合适的内容:(2)工业过分集中,就会出现许多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工业____现象。
读课本知识窗“日本工业地域的变化”,想一想日本工业地域分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活动5]读课本“知识窗”和“活动”,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亚洲硅谷”班加罗尔为案工业联系 ____方面的联系_______方面的联系 ●____方面的联系工业集聚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加强彼此间的____和____ ●降低________和_________获得规模效益例,比较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在表3-2-3中对应的区位优势上打“ ”。
表3-2-3[探究活动6]读课本“世界主要工业区与环境污染分布图”,了解环境污染区与主要工业区之间的关系,并完成分析:(1)世界上大部分工业活动(主要是制造业)集中于______半球的_____纬度地区。
高中地理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2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内容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是本节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分散及工业地域三个部分。
学习中要以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这条主线进行,这样才易于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结果,它主要包括产品上的联系、空间上的联系和信息上的联系。
在讲述工业联系的基础上,教材分析了工业集聚和分散的情况。
教材首先指出了工业集聚可以带来规模效益,接着从分析工业过度集聚产生的问题入手,引出工业扩散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现代社会产生工业分散的其他因素。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主要概要地阐述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可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设想】1、“工业地域的形成”比较抽象,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教学过程中抓住本节内容的主线,即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清知识线索,使本节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
3、引入典型案例,提供学习信息,安排适当活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供各种可能,力争让学生理解本节重点内容,获得一些发展本国工业地域的启示。
在分析工业地域形成以后,探讨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重在分析不利影响。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联系的类型,并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间的关系。
2、明确工业集聚和工业扩散的表现、原因和优势。
3、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4、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扩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学会案例分析法。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 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高中人文地理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中贯穿了区位理念,从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
由于工业生产活动和本单元上一节介绍的农业生产活动都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所以教材在介绍了农业生产活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后,紧接着就安排了工业生产活动的相关内容。
然而工业又因其特点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的复杂了,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为学习后面知识做辅垫。
本节课主要包括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和工业区位选择三部分内容,其中工业的区位选择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说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对五种指向型工业进行区位选择,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方法。
4、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的有用性;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判断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并进行区位选择四、学情分析和教学策略在本课之前,学生已详细学过另一种产业活动——农业生产,由于工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都属于最基本的人类生产活动,内容虽不尽相同,却相似,尤其是分析工业、农业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农业、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分析方法都是相通的。
但是工业比农业要复杂的多,而学生的生活圈子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对工业生产活动知之不多,在学生的印象中轰鸣的机器远不如餐桌上的玉米来的真实,因此这一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浓缩的,因此需要教师将工业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消除学生心中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生阅读资料印发六、教学方法图文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七、教学过程材料三:参、五种指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安排探究活动、角色扮演 ---- 我是企业家:给学生提供7 种(5 类)工厂,作为企业的董事,工厂选址时,你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你会把你的工厂建在具备什么条件的地区?学生分成A、B 两个大组,分别负责前四个、后三个,给学生提供材料(如下)和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教师总结,使之条理化最后,补充几种学生易混淆的工业,学生上台分类,鼓励学生质疑。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掌握工业生产的分类及特点;(3)了解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图表和数据,提高学生的地理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工业生产关系的认识;(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 工业生产的分类及特点;3. 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生产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2.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其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工业生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工业生产,引导学生理解工业生产的分类及特点;4. 课堂讨论:探讨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2. 辅助材料:工业生产案例、图表、数据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生产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工业生产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工业生产的关系;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影响工业布局的地理因素,并选取一个具体的工业区进行分析,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该工业区的发展的。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2.请同学们思考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短文,提出自己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建议。字数在600字左右,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合理。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呈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教学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增强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通过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精神,使其具备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多元教学手段,提高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适时引导,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难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实践活动,提升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生产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5.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
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
【自主探究二】: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部门
生产成本(%)
原料运费
劳动力
技术研发
动力
其他
产品运费
A
35
20
10
10
15
10
B
10
20
10
10
15
35
C
5
25
40
5
15
10
D
15
35
10
10
15
15
E
20
20
10
30
10
10
思考:A、B、C、D、E工业部门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其工业生产有何特点?其区位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课题
工业区位与选择导学案
时间
审核人:高一地理组
【课前预习案】
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资源和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鞍钢与宝钢工人数量及文化程度对比
建厂时间
工人数量
工人文化程度
鞍钢
50年代
50万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一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班级:姓名:【复习目标】1、掌握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2、分析主要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3、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重难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一、自主学习问题1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②社会经济因素:探究活动1:阅读P67图3-2-2, 回答:工厂理想的区位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工厂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探究活动2:工厂现实的区位选择要依据什么?问题2 不同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归类:(将序号填入相应工业部门)①汽水厂②有色金属冶炼厂③普通服装厂④制鞋厂⑤水产品加工厂⑥集成电路厂⑦飞机制造厂⑧水果罐头厂⑨印刷厂【针对练习】读“工业生产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1~2题。
1.乙类工业生产成本比例最大的是()。
A.原料运输B.产品运输C.科技投入D.工资投入2.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业属于()。
A.劳动力指向型B.技术指向型C.市场指向型D.原料指向型问题3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探究活动4:读下列图文思考:材料1 下表是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1吨生铁所需原料和燃料的变化资料.材料2 鞍钢区位图、宝钢区位图:材料3 我国20世纪50年代扩建的鞍山钢铁企业,拥有职工50万人,工人文化程度多以小学初中为主;70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宝山钢铁企业,规模与鞍钢差不多,起初需职工3万人,现在职工不足2万人,且大中专毕业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1、读材料2鞍钢、宝钢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这一现象说明工业区位因素出现了什么变化?鞍钢的区位原料和燃料,宝钢的区位市场和交通运输。
结论: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市场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2、材料1、3中还有哪些变化?早期的钢铁工业建在煤炭产地。
结论:在工业发展的早期,原料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
结论:劳动力数量影响减弱,劳动力素质影响增强。
【总结】:区位因素的变化:1、原料:下降2、市场及交通运输:上升3、劳动力数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上升。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课程标准: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本节课主要学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说出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学会分析工业的主导因素并能判断工业区位类型【教材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鲁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一目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二是不同的工业类型,其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
教材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又以知识窗的形式安排了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亚洲硅谷班加罗尔,为知识的应用搭建了平台。
课本设计了活动,说说各种工业类型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学会分析利用图表、地图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并能够做出区位选择。
3、运用案例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重点】会分析影响不同工业的主要因素。
根据不同特点的工业能选择合理的工业区位。
教学难点】主导区位的判断,尤其是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归纳法、案例探究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文登宣传片”。
文登有许多知名的企业,如制革、家纺、曲轴、工具厂等,这些企业都分布在哪里呢?影响这些企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案例分析一】威海市文登经济开发区位于文登区北部,与文登区紧密相连,总区划面积30 平方公里,辖20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目前辖区面积148.7 平方公里,建成区30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万人。
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处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叠加区域,北临威海市区,南接文登区,是中国距离日本、韩国、朝鲜最近的区域,开发区交通便捷,距离威海机场20 公里,烟台机场百余公里,威海码头30 公里,铁路、高速公路穿区而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高一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3讲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前准备】查找信息:利用网络、报刊书籍查找或者向亲戚朋友了解两三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带来怎样的污染?其中应包括轻重工业、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情诊断思考:象农业生产一样,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先请你结合生活体验归纳有利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
工业生产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培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
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②迅速说出关键词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xx探究活动1:读课本“世界主要工业区与环境污染分布图”,了解环境污染区与主要工业区之间的关系,并完成分析:xx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了解环境污染区与主要工业区之间的关系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世界主要工业区与环境污染分布图”。
②根据学案要求,查找信息,分析思考,填写答案(见下面)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读图,注意不同图例所表达的工业污染类型。
②学生读图分析,作出回答。
掌握阅图分析的方法。
了解环境污染区与主要工业区之间的关系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世界主要工业区与环境污染分布图”。
②根据学案要求,查找信息,分析思考,填写答案(见下面)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读图,注意不同图例所表达的工业污染类型。
②学生读图分析,作出回答。
掌握阅图分析的方法。
环境污染的分布规律与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规律具有______性。
因为人类对_______、_______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严重的__________,并直接破坏__________。
高中地理 3.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鲁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一、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通过重点介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旨在阐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目“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教材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侧重从实际出发,分析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第二目“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包括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分散及工业地域三个部分。
第三目“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概要的阐述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目标1.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工业部门的分类。
2.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初步学会分析某一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因素,并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
4、理解工业联系的具体形式及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影响5、掌握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难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区位因素四、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农村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不熟悉,以讲为主,多分析一些案例。
五、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法、图示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板书]: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学生: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点。
《工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工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工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工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能够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上让学生了解世界工业生产的有关知识,要求初步掌握分析工业生产区位因素的方法,能够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且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鲁教版《工业生产和地理环境》就是基于这个课程标准而设计的,它从属于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国家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规定学习哪些、学习多少个工业地域类型,内容的选择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发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调查活动感知工业区位问题,让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要与地理环境相适应,才有利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二、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包括三个板块: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个板块之间联系既很紧密,有自成体系。
教师在讲授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理性的分析。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向学生传递的知识很多,完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工业生产就在我们身边,学生耳闻目睹的现象很多,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有效教学资源,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完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益。
但是,教材中也有很多独特的设计,需要教师用心思考,比如:针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教材只有一幅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内容,并配以知识窗《工业区位论》,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整个工业地理部分中这个板块是很重要的,熟练掌握这个知识点有助于学习后面的两个板块;工业地域的形成是本节中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要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因素;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自生活,学生见惯多了,相信难度不大,但学生分析时是否全面、准确,值得教师关注。
本节中还有三个活动内容,选材即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梳理,又注重技能的提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三个活动案例,实现教学效益的提升。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泗水县实验中学王宜涛2014.5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本节课主要学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说出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学会分析工业的主导因素并能判断工业区位类型【教材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鲁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一目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二是不同的工业类型,其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
教材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又以知识窗的形式安排了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亚洲硅谷班加罗尔,为知识的应用搭建了平台。
课本设计了活动,说说各种工业类型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运用案例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工业区位类型。
难点:工业区位类型;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资料分析法、合作探究、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娃哈哈集团继续加大对贵州省的投入”。
贵州省能吸引娃哈哈集团的大力投资,肯定有其优越的工业区位条件,具体有哪些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解读学习重、难点。
知识点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角色扮演:假设你是一位企业老总,需要建设工厂,在选择工厂地点时你会考虑哪些因素?(把学生分成传统产业老总和高科技产业老总)学生上台扮演角色。
对学生进行点评。
接下来把选择工厂地点时考虑的因素进行归类-----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原料、土地、水源、能源(动力),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科技。
(进行板书)承转:企业老总建厂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赚取更多的利润,理想的区位条件是每一个老总都想得到的,但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抓住对工业区位影响最大的因素,也就是主导因素。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 学科:高中地理3. 课时:2课时(90分钟)4. 年级:高中一年级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能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工业生产的概念与特点2. 工业生产的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 我国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特点5. 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直观认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兴趣。
2. 讲解工业生产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3. 分析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工业生产的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工业生产。
3. 分析我国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特点,让学生认识我国工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4. 讲解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引导学生关注工业生产的环境问题。
5.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实现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工业生产概念、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二课时)说课稿
2.认知水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关系,但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
3.学习兴趣: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喜欢通过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学习。
4.学习习惯:习惯于课堂讲授和书本学习,但逐渐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难以将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3.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困惑。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现实案例:通过展示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现实意义。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3.实践操作: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或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4.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如制作海报、演示PPT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5.教学评价: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供反馈。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的建议。
4.成绩反馈:向学生提供阶段测试的成绩,分析成绩背后的原因,指导学生制定改进计划。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温故知新提问导入:我国有哪四大工业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形成原因:辽中南: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京津唐:背靠我国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农产品充足,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大沪宁杭:技术水平高珠三角:市场广阔二、目标导航让学生念,认知目标三、互动探究1.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学生思考回答学案点评:学案65页“典题精析”题22.(角色定位)假若你是一个工厂的厂长,让你在全国选一个地方建厂,请问:(1)工厂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最大经济效益)(2)你觉得工厂理想的区位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丰富、市场前景广阔、交通便利、政府政策优惠)(3)那么在现实中有这样的地方吗?那么工厂在现实中区位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没有抓住主导因素)3.(1)如果你要建一个制糖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接近原料产地)(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2)如果你要建一个家具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接近消费市场)(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3)如果你要建一个炼铝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接近能源供应地)(需要消耗大量能源)(4)如果你要建一个电子装配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接近劳动力充足的地方)(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5)如果你要建一个飞机制造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地区)(技术要求高)4.五组争锋:小结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5.结合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6.“议一议连一连”:小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7.以“你知道吗”导入工业的区位因素材料1:“长虹”是我国电子电器工业的民族品牌。
它的生产基地在四川绵阳,深居内地,原来是军工企业。
50年代初应国防需要而建立的。
(国防需要)材料2: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安排许多工业部门在西部落户,目的是缩小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主备教师:张世宏教学课时:2课时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的内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主要内容是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核心内容是影响工业生产的因素、工业类型。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会分析某种(应该列出具体的举例,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工业类型的区位优势。
学生对某种(该种)产业活动区位分析的方法有一定的基础。
本节的内容是在基础知识上的发展。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解决这个重点的关键是在充分理解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设置的条件下,从世界工业的形成和发展等历史因素,以振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练习。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定位1、运用案例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以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的选择的影响。
2、能够举例子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二)目标解析1.通过以中国东北工业基地的例子,概括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的方法可以结合地理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针对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2.分析判断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重点是结合其产业特点来进行分析。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不会运用地图分析,评价某一工业选择,而是死记硬背工业类型的特点和形成的区位优势。
产生这一困难的原因是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弱。
要解决这一困难就必须借助多媒体或教学挂图。
其中关键是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达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举世界工业分布和中国东北工业基地的例子并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理解以及学会一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加上学案和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设计,利用学案有利于学生的预习和自学能力增加,更好地学习世界工业区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使用多媒体,能够直观地反映世界工业区的分布及其类型,增加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已针对高考的变化趋势。
五、教学过程问题一:(导入活动讨论)同学们,你们看看身边都有哪些工业加工厂?看看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什么?(设计意图:把握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掌握基本的工业特征以及合理的布局工业)师生活动:1、以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自主感受思考。
2、教师提出小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问题串:1、什么是工业?2、工业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它们的生产投入需要哪些?产出的东西有哪些?3、为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
你认为企业的布局需要哪些条件?解析:工业主要指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或者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部门。
工业按照其投入和产出的物质来划分为传统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根据不同产业的投入和产出的特点,结合其效益,因此传统产业布局要考虑:原料、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高新技术产业则要考虑:技术、知识、环境、交通(航空以及高速公路)、国家政策。
但工业的布局不可能考虑到全部因素,因此在某一地域工业只考虑某一地理要素,该要素成为影响该类工业的主导因素。
例题1:问题连线:(配合课本68页活动)制糖、水果加工、水产品加工市场指向型产品易腐烂、易破损卫星、电子、精密仪表技术指向型原料易腐烂变质电子装配、制鞋、普通服装动力指向型耗能较大有色金属冶炼如炼铝厂原材料指向型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劳动力指向型接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地区变式练习:下列工厂中哪些宜靠近钢铁厂()A.电风扇厂B.机床厂C.手表厂D.化工问题二、工业生产给区域带来哪些影响?面对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办?(设计意图:知道环境因素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解析: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应非常慎重(图7)。
面对环境十分敏感的一些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则应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例题2:下图为河北省某城市规划图,该城市拟建大型商场、高级住宅区、港口、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水泥厂,请在A、B、C、D、E、F、G做出选择: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G、________变式练习:请举例说出亚洲硅谷——班加罗尔的区位优势?变式练习: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立分厂 B.上海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活动探究: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如何变化的?(设计意图:掌握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迁)例题:(1)在工业发展早期:原料和交通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料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和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3)现代社会,科技成为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形成如美国硅谷、日本筑波亚洲硅谷——班加罗尔等新兴工业区;环境标准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工业区位因素,此外一个地区的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也有影响。
问题三、工业地域是怎样形成的?(设计意图:明白工业积聚的形成、利弊)问题串:1、工业集聚具有哪些优势?2、工业过分集聚会带来哪些后果?解析:工业的联系包括工厂的产品、基础设施、信息(产品研发、市场、客户、政策法规等),由于不同工厂之间存在工业联系,为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不同部门在地域上集中分布,发生近距离的工业集聚。
例题:某地规划建成的工业园区中,集中了服装企业、食品企业、制鞋企业、高档时装企业等,这些企业间的联系属于A.产品方面的联系B.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C.廉价劳动力方面的联系D.技术、信息的联系的变式练习:下列哪些城市是由于工业地域扩展而形成的()A.天津 B.成都 C.石家庄 D.克拉玛依【解析】天津是港口城市、成都是老的政治中心基础上发展成的;石家庄是因铁路经过而发展;克拉玛依因开发石油,工业地域发展而形成的石油城。
答案:D问题四: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面对此情景,我们该怎么办?(设计意图:知道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并能简单的举出一些治理的措施)解析:工业生产对原料的需求增加而促使有限资源、能源锐减。
不合理的使用资源、能源,造成了酸雨、淡水污染、大气以及噪声污染,同时高新技术也产生了铅、贡等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反射性污染。
例题: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可能会()A.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B.污染范围扩大C.消除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变式练习:读“某城镇工业布局简图”回答:若在城市建设电子工业基地、饮料厂、钢铁厂、化工厂,请在下表中按要求填上适当内容解析:⑤接近科技文化区,且环境洁净④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且接近消费市场⑥位于河流下游且在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可减少对城区的污染②靠近铁矿产地和火电厂,靠近河流用水方便,靠近铁路线运输方便,且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可减少对市区的污染六、课堂小结: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抓住主导因素工厂布局综合环境效益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工业活动的影响:工业生产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深刻影响了人与环境的关系。
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夜会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七、目标检测:1、下列工业区位选择不合理的是( )A .在渔场附近建水产品加工厂B .在林区建木材加工厂C .在郊区建啤酒厂D .在科技发达地区建电视机装配厂2、某地规划建成的工业园区中,集中了服装企业、食品企业、制鞋企业、高档时装企业等,这些企业间的联系属于A.产品方面的联系B.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C.廉价劳动力方面的联系D.技术、信息的联系的3、下列各组食品,其加工厂靠近原料产地的是( )A .鲜奶、蔗糖B .面包、食盐C .鱼干、饼干D .豆浆、酱油4、图一为水果罐头厂、电子装配厂、玻璃制造厂、炼铝厂4种工业区位模式图,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A .①炼铝厂 ②水果罐头厂③电子装配厂 ④玻璃制造厂B .①玻璃制造厂 ②炼铝厂③水果罐头厂 ④电子装配厂C .①水果罐头厂 ②电子装配厂③炼铝厂 ④玻璃制造厂D .①电子装配厂 ②玻璃制造厂③炼铝厂 ④水果罐头厂5、工业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 .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B .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C .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D .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下降6、图四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 、B 、C 、D 四地区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建立副食品基地及进行绿化建设,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如何合理布置上述企业?(18分)⑴自来水厂建在 处,理由是 。
⑵火力发电厂建在 处,理由是 。
⑶印染厂建在 处,理由是 。
⑷服装厂建在 处,理由是 。
⑸副食品生产基地建在城市的 郊,理由是 。
⑹绿化带布置在城市的 郊,理由是 。
1)C 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水源清洁、无污染。
2)D 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城市远郊,靠近铁路和煤田,运输方便。
3)B 位于河流下游。
4)A 地处城区,有大量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
5)东部,远离工业区,污染小,土地多,便于灌溉,且离城区较近,靠近市场。
6)西南,与重工业分开,在铁路和城区之间,减少噪声污染。
图四图一参考答案1、D2、B3、A4、B5、B6、(1)C(1分)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无污染(2分)(2)D(1分)火力发电厂有大气污染和固体垃圾污染,应布局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且近铁路便于原料运输(2分)(3)B(1分)印染厂对河流有污染,应布局在城区河流下游(2分)⑷A(1分)污染小,地处城区,有大量的劳动力(2分)⑸东北(1分)无大气污染,土地多,便于灌溉(2分)⑹西南(1分)建在重工业区、铁路线与城区之间,可减轻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城区的影响(2分)八、配餐作业A组选择题(第1-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7-20题为双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工业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A.葡萄酒厂、甘蔗制糖厂、水果罐头厂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D.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2.啤酒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A.原料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D.市场指向型3.航天工业属于()A.市场指向型工业 B.技术指向型工业C.动力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4.体现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逻辑顺序的是()①工业城市②工业联系③工业地域④工业集聚A.③④②① B.①③④②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B组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