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的解读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的解读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宗旨正如省厅的文件里明确指出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是“引领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南“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因此,课程游戏化是江苏省幼儿园课程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只有根本转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和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理念,从而改变行为,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首先,在幼儿阶段什么学习对幼儿的一生至关重要知识技能还是兴趣习惯、学习品质、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是否能看幼儿期幼儿所特有的学习方式是否认同幼儿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幼儿是在游戏和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学习的儿童观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起点;其次,游戏、幼儿园游戏,自主游戏、规则游戏、探索游戏,区域游戏、学习性区域等等名词经常出现在教师的口中,也是教师对目前游戏与区域活动的现状认识模糊的表现;到底如何认识“游戏”,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什么样的游戏才对幼儿的发展有意义都是需要重新认识及厘清的问题;正确的游戏观需要我们把属于幼儿的游戏还给幼儿,同时鹰架设计幼儿园游戏,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学习;第三,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到底如何理解和实施幼儿园课程也是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们困惑的问题;特色课程、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等等名词或是这些课程的建构更加使得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与实施走向迷茫;正确的课程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到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学段课程的本质性的区别,正确认识课程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可以以自己独有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去生活和游戏,我们做什么、如何做才能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人的思维方式与定势、对教育的认识、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为模式不是轻易容易改变的;如果教育的变革仅停留在对理念的认识上,理念的转变仅停留在会说纲要和指南里的话,行为的改变仅停留在形式上,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影响人们行为的尤其是教育行为的常常是我们意识不到的、潜在的教育理念,我们内心的、根深蒂固的思想在左右我们的行为;为了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效性,作为方向性的引领,在项目的启动阶段,提出了“六个支架”作为抓手,帮助幼儿园通过行为的改变体会正确的理念,形成正确的理念引发幼儿园课程实质的改变;通过六个支架的实施,围绕核心理念思考和体会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逐步体会如何才能将将理念转化为行为,尝试调整教育行为; 做“六个支架”并不意味着就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全部,只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序幕;不是做到了六个支架,就是做到了课程游戏化,只是给幼儿园提供六个切入点,逐步体会和形成正确的观念,为后续项目的深入开展做准备;一、通过支架1——通过发现儿童,认识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支架1: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自己用随笔最好是白描方式记录,同事们之间以即兴谈话或沙龙方式高频度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儿童行为也可以正式讨论,坚持做1-2个月;要求: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而不是去发现问题,也不需要提供帮助,学习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提示:户外游戏更容易观察;教研人员和园长也要随教师一起观察儿童,并且还要观察教师一为什么是不超过三分钟的观察教师的日程工作规范不可能允许教师长时间只在一个区域观察或关注某一个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观察能力就是在巡视幼儿的活动时,在短时间内通过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抓住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典型意义的关键事件;在真实的教育活动现场,长期坚持观察,再辅以专门的针对观察视频资料或日常观察的案例的教研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长期以来如何观察幼儿一直是广大教师们困惑的问题,如何能在日复一日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看到幼儿的学习更是教师们的难点问题;这个支架为幼儿园教师搭建了如何提升观察能力的路径和方法,在观察中体会如何观察,在观察中体会如何发现幼儿学习,在观察中重新认识幼儿;二为什么要观察三次长期以来教师在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的习惯和定势,每个环节和流程都按照预定的计划来实施,包括提什么问题,用什么语言组织幼儿的活动、对活动结果的调控等等,教师总是按照预设好的方案按部就班执行,并且活动后还要围绕自己的行为进行教育反思;提出每天至少观察一名幼儿、观察三次的要求是通过这样的规定逐步养成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习惯,并且在多次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一个完整的儿童;通过这个支架,逐渐地把老师教育活动中的指导意识逐渐转移到幼儿的身上,从关注教师自己的行为转向关注幼儿;三为什么高频率讨论对幼儿的观察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更多的去讨论对幼儿行为的观察,长期坚持可以引领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样的教研活动的转变是促使教师儿童观转变的有效手段;这种教研活动可以营造一种氛围,教师的视线落在幼儿身上,讨论过程中能加深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的认识,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自然回到学习儿童心理学,用心理学的解读幼儿;集体氛围的围绕对幼儿行为的讨论也利于教师们发现幼儿,提升观察能力;三为什么建议在户外自由活动中观察幼儿教师观察能力难以有效提升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当幼儿在教师高控下的活动中,幼儿的行为按照教师的要求亦步亦趋,教师就难以发现幼儿的自主行为,难以发现幼儿的学习;甚至有时幼儿的角色游戏都要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场景、提供好的材料、启发好的情景来玩,我们如何能观察到幼儿真实的想法、经验和发生的学习学习安吉幼儿园幼儿户外自由活动的经验,在户外让幼儿自由活动,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属于幼儿的游戏是怎样发生的,体会什么样的游戏才是属于幼儿的游戏,体会幼儿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看到幼儿在自主活动中的交往,问题的解决,每个幼儿不同的学习特点;通过这个支架,把对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儿童观、游戏观的认识逐渐迁移到室内活动,相信幼儿,改变一日活动中对幼儿活动的高控,逐渐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幼儿,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四为什么园长与教研员都要观察幼儿一个地区的教研员是地区课程改革的引领者,园长是一个幼儿园课程的领导者;如果引领者领导者不会观察幼儿,就无法给予教师支持,有效提高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引领者和领导者的观念决定着一个地区或一个幼儿园的教师们教育理念的转变;而观察幼儿是认识幼儿、改变儿童观、游戏观的唯一一条最有实效的捷径;教研员和园长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高于普通的教师,在观察幼儿方面更应成为领头羊和专家;二、通过支架2——让指南成为幼儿教师的“圣经”支架2: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自己的观察经历与教育经验,对于每一条目标都举出3个案例;要求:不要死记硬背指南内容,不提倡要求老师书写案例,以口头交流或者群交流分享为主要形式;对于每一条目标如果能够举出6个案例的,属于熟练掌握指南;一如何学习指南、用好指南自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各地都重视指南的学习和精神的贯彻;教师们经过的多轮的学习,考试、演讲、现场观摩等等;指南中幼儿学习与发展五个领域的典型行为与表现是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的学前教育文件中,如何理解幼儿典型性行为,如何依据这些典型行为解读幼儿的行为,而不仅仅把它作为撰写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把它作为评估幼儿发展的依据,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成为教师们困惑的问题;这个支架要求教师们带着问题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发现幼儿行为,也就是发现当下幼儿正在发生的学习;理解指南的典型行为只是代表着幼儿某个领域发展的一般状况,体会每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同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五个领域的发展表现形式都是不同的,跟好地运用指南解读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个支架的做法,帮助教师不仅仅死记硬背学习指南,而是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收集案例,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指南,让指南渗透到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二如何运用指南全面、积极、客观地评价幼儿运用指南全面、积极、客观地评价幼儿而不是不用经验去判断幼儿的行为是当下教师观察幼儿时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如何改变教师长期以来习惯用积累的经验评价幼儿,总是以“教”的角度去发现幼儿的不足之处来提出教育策略等等,这个支架的做法给了教师强有力的改变策略;我们要运用指南去发现一个正在朝着指南提出的发展目标发展着的幼儿,去思考如何给予现阶段发展的幼儿以支持;三如何用指南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指南里5个领域、11个子领域、32条目标下的小中大班幼儿典型行为表现为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收集案例的过程也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现幼儿典型性行为的过程,使得教师的观察可以聚焦,对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敏感性,能将幼儿的行为与正在发生的学习联系起来,使幼儿的学习看得见,从而真正将观察幼儿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出发点,教育的手段和策略追随幼儿,更加有效;三、通过支架3——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环境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支架3:改变活动室内小学化的课桌椅摆布方式;要求: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恰当布置课桌椅,以方便儿童游戏为基本原则,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一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幼儿园活动室的空间布置游戏是幼儿阶段特有的行为方式;合理灵活的规划活动室空间,恰当的布置桌椅,以方便幼儿游戏活动为基本原则,允许儿童去游戏;支架三,是让老师们充分的去体会和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和小学课程不同的特点,环境和空间在幼儿学习发展当中的作用和条件;二从形式上去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与小学不同,首先体现在一日活动的日程安排上;如果活动室的桌椅像小学教室那样摆放的话,在活动组织形式上就模仿小学的形式;这个支架的推出的意义在于无论教师理解或不理解,要求教师在活动室桌椅摆放的形式上去小学化,把幼儿的游戏空间还给幼儿,从而让教师去改变小学化的教学行为;三体会环境在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方面的价值与意义活动室桌椅排排座的摆放到区域设置的变化,减少孩子每天活动搬桌椅的次数,就意味着儿童的等待时间、无效时间的减少;固定游戏区域的设置,方便幼儿游戏,孩子自主意识的增强,孩子拥有活动室控制权;目前在江苏尤其在农村地区,大班额小空间的状况下,如何贯彻如何去支持幼儿学习发展,首先要从调整活动似的空间开始;不能因为空间小、班生数多为理由维持现状;这个支架的实施要求教师因地制宜、想方设法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班级的空间,而不是从教师利于管理幼儿的角度规划空间;四、通过支架四——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如何“游戏化”支架4: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要求:打破“安全”的束缚,用“怎么让孩子更具有自主安全意识”去代替“孩子不安全怎么办”,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一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过去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仅把进餐这些活动作为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来要求,或是重视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为诱饵的进餐服务好;幼儿园尝试自主进餐,就是让教师思考在进餐、点心活动中是否有被教师忽略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幼儿自助点心和进餐,能够主动地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做事的顺序;并且学会分享、轮流、排队、秩序等内化的社会性发展;教师通过对幼儿自主进餐活动的实施,体会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观,同时能把这个认识迁移到其他生活活动中,组织幼儿的活动,如盥洗、入园、离园、午睡等等,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二发现幼儿的学习能力 ,相信幼儿,把更多的自主还给幼儿通过这个支架的实施,老师们可以发现幼儿可以自己盛饭盛菜,并自己端到座位;实际上,通过自主进餐的改变,更应该引发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以往的教育是否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否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自主进餐绝不是做一种形式,我们要通过自主进餐看到孩子具备的能力,更应该相信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三体会不同年龄班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通过自主进餐教师也可以体会到,尽管幼儿具有能力,但是小中大班幼儿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充分认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特点,去研究儿童,给予幼儿能力范围内的主动权;因此同样是自主进餐和点心,不同年龄班的做法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要研究提供怎样的环境、材料和策略取汁吃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五、通过支架五——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支架5: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在课程资源地图中提供3处幼儿园周边的课程资源介绍,及依据指南预设有可能引发的幼儿的学习及经验分年龄班;一追随幼儿经验,为生成活动做准备这个支架所要求做的课程资源地图,实际上是引领教师关注幼儿生活的环境,用幼儿的视角去看周围的环境,其实就是引领教师更多的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幼儿的经验;这个支架将教师研究文本教材的视角转向研究幼儿的生活,研究幼儿的经验,研究幼儿的兴趣,研究幼儿的需要,为走向经验的幼儿生成的活动,做好准备;二从幼儿的经验出发,预设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不同的幼儿园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课程内容是不一样的,但不同地域、不同地区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幼儿的周围生活是课程内容的来源,是幼儿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幼儿学习的最终结果;幼儿周围生活中我们承认认为的有价值的、值得幼儿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是这些内容幼儿在园三年是学不完的;因此收集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做有准备的课程,把幼儿周围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作为幼儿的学习载体,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三深入理解指南,指南作为追随幼儿经验的依据课程资源并不是找到即可,要依据指南分析在这些资源中有可能引发出的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是完整的,要从幼儿五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出发分析资源的价值,预设幼儿的发展;六、通过支架六——一日活动中尝试实现观念的改变支架6: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老师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市县两级教育管理部门不统一规定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表,全园是否统一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由幼儿园自行决定;教师安排时间的原则是:建立稳定、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流程,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场地户外场地、专用活动室等由老师们根据活动需要,采用预约、协商的办法解决,不提倡幼儿园统一排表;如果幼儿园一下子做不到自主安排时间,可以先尝试:每天由教师主导发起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1次;加大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个班级的户外游戏材料和活动不少于5种;区域游戏时间不少于小时,每个班级有6个左右的游戏区域,允许儿童自己创造玩法;一稳定有规律的同时给予幼儿自主的一日活动流程对幼儿的意义支架六实际上是引领幼儿园通过一日活动的安排,尝试在整个课程实施推进当中,一种观念的改变,认识到稳定有规律的一日活动流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因为在幼儿的年幼的阶段,稳定的生活常规,大脑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是保护幼儿大脑,促进孩子大脑,促进他们的能力发育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同时稳定的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安排能给予幼儿情绪的稳定和安全感,也有利于幼儿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弹性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时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把更多的自主给幼儿园,园长能够把更多的自主给老师,老师就能能把更多的自主给孩子;弹性安排作息时间,就是要减少环节过渡时间,减少少幼儿的等待时间.二从课程的角度思考一日活动的安排在一日活动的安排当中,如何给予幼儿自主学习和自主游戏的空间,怎样从课程的角度去思考一日活动的安排,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到底如何安排在一日活动当中,如何去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都是在这个支架实施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一日活动流程的安排是否有效,教师可以去通过观察去研究,在一日活动当中幼儿的等待时间、有效活动的时间有多长,如果一个好的一日活动的安排,一个好的课程实施,当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的等待时间,一定是最少的,那么他有效的游戏和学习活动的时间,应该是最长的;三一日活动安排如何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第六个支架要求“每天由教师主导发起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1次;加大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个班级的户外游戏材料和活动不少于5种;区域游戏时间不少于小时,每个班级有6个左右的游戏区域,允许儿童自己创造玩法;”是为了帮助老师实现“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的理念,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游戏,按照日程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让幼儿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的活动;推动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模式,因主体的不同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行政模式;行政模式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六个支架的实施就是这个模式;第二钟模式是草根模式,是幼儿园自己内部发展需要而要求的课程改革,是自下而上的推进课程改革;第三种是平行的示范模式,是有专家团队研究引领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的发展当中,只有当三种模式形成合力时,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才会最为有效;而合力形成的重要前提是这个课程的改革所有的参与者具有共同的价值观、责任感和目标感;第三种模式是合力中的中坚力量;首先,既要推进行政发起的改革,还要要通过研究帮助幼儿园产生改革的内需,从幼儿立场出发,理清观念,不断修正观念,引领实践的正确方向;第二,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搭建桥梁,不是简单的去评判幼儿园做的好还是做的不好;第三,要从课程的宏观背景去出发,去帮助幼儿解决微观层面的实践问题,而不能就事论事,就形式做形式,就内容做内容;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环往复的、有内在规律的过程,因此幼儿项目课程游戏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到幼儿园的课程目标,从空间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到一日活动的安排,到教师的教育策略途径和手段到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从对幼儿的观察到对幼儿学习发展的观察和评估,从自然资源到家园社区的合作等,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宏观的课程系统;这样的六个支架,给了老师们六个支点或是六个路径去改变固有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为推动整个幼儿园课程改革做号前记得准备;。
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探索幼儿园课程改革新路径
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探索幼儿园课程改革新路径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政策依据从国家政策层面重视幼儿园游戏的重要性,可谓由来已久。
1979年颁布的《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
”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明确指出:“在游戏中幼儿最易接受教育,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1989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亦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同年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三条也提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1996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再次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综合组织各方面教育内容,寓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
为将上述教育思想和观念真正转化为教育行为,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总则中又一次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继《纲要》之后,又一个对于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文件。
《指南》再次强调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并至关重要地点明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并明确要求教育者应当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获取直接经验的学习需要。
《纲要》和《指南》两个课程政策文本,凸显了对儿童主体性的关注、对游戏和日常生活的关注、对课程实施整体性的关注,确立了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重新界定了幼儿园教育的价值体系,其带给幼儿园的影响理应是巨大而深远的。
然而,宏观的政策并没有在幼儿园实施层面得以切实的落实。
课程游戏化: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耿志涛(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摘 要]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不仅仅局限于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游戏精神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
做到以幼儿为中心,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促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四点要求,以“课程游戏化项目六大支架”为指导,鼓励幼儿在探索与活动中提升经验,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该文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教育质量[基金项目] 2020-2021年度连云港市科协软课题研究资助项目(Lkxyb2008)[作者简介] 耿志涛(1970—),男,江苏沭阳人,硕士,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254-03 [收稿日期] 2020-08-2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如何尊重幼儿的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养成幼儿学习品质?游戏是儿童不可或缺的重要成长方式,在有趣的游戏中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是有效实施课程游戏化不断追寻的旨趣。
那么我们应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游戏化,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呢?在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的过程中,针对当地实际状况总结以下几条经验。
一、课程游戏化概述(一)课程游戏化的基本概念分析一般课程游戏化就是幼儿在活动当中能够尽情释放天性,彰显出游戏在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使参与游戏的幼儿都能够获得相关经验,对幼儿充满激励性和热情,进而取得一定进步和发展,实现寓教于乐的基本目标。
(二)课程游戏化的衡量指标1.活动有效果。
游戏化的活动效果不是指教师培养的过程以及整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而是强调最终有效活动的效果,即幼儿在游戏当中收获了多少经验。
所以有效活动效果其主要关注点并非是教师,而是幼儿是否在其中取得了进步和发展。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方式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方式作者:束腊娣来源:《幸福家庭》2021年第14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笔者所在幼儿园基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体魄强健、品行良好”为培养目标,在集体教学中以游戏作为主要的课程实践手段,在一日生活中以游戏作为活动的内容,在区域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和完成教育教学过程,确保幼儿的游戏时间,做到了一日活动游戏化、作息时间弹性化、课程制定兴趣化、区域游戏预约化。
本文结合實践,从身心健康工程、家园共育、课程游戏的生成三个方面谈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方式。
身心健康工程中“身”是指强健的体质,“心”是指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它要求我们在一日生活中做到日日有体育,环环渗健康,班班有快乐,人人爱运动。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玩性”,激发幼儿“玩趣”,启迪幼儿“玩智”。
教师可以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如呼啦圈、足球、篮球等体育用品,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快乐运动中保持身心健康。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组织运动会,设置多种运动项目,如花样拍球、花式跳绳、体能测试大闯关、健康跑道等,传达快乐、运动、健康、自信的理念。
家园共育模式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全面发挥幼儿园及家庭双方教育作用,助力幼儿发展。
我园充分挖掘家庭资源,努力构建家园共同体,从以下五种途径落实家园共育。
(一)家长会和公益讲座相结合我园各级部定期组织家长会。
在每学期开学初,教师会向家长介绍教育教学计划、班务园务活动计划、班级工作的重点等。
在学期中,教师会针对本班孩子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提出家园合作的注意事项,并与家长进行探讨。
在学期末,教师会评价孩子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
我园还采用了线上会议形式,定期开展公益讲座,如“家庭隔代教育”“幼小衔接”等,向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最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
最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最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最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10篇活动开始以前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江苏地区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的解读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的解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与特教研究所张晖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宗旨正如省厅的文件里明确指出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是“引领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为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南》“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因此,课程游戏化是江苏省幼儿园课程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
只有根本转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和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理念,从而改变行为,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首先,在幼儿阶段什么学习对幼儿的一生至关重要?知识技能还是兴趣习惯、学习品质、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是否能看幼儿期幼儿所特有的学习方式?是否认同幼儿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幼儿是在游戏和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学习的?儿童观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起点。
其次,游戏、幼儿园游戏,自主游戏、规则游戏、探索游戏,区域游戏、学习性区域等等名词经常出现在教师的口中,也是教师对目前游戏与区域活动的现状认识模糊的表现。
到底如何认识“游戏”,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什么样的游戏才对幼儿的发展有意义都是需要重新认识及厘清的问题。
正确的游戏观需要我们把属于幼儿的游戏还给幼儿,同时鹰架(设计)幼儿园游戏,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学习。
第三,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到底如何理解和实施幼儿园课程也是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们困惑的问题。
特色课程、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等等名词或是这些课程的建构更加使得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与实施走向迷茫。
正确的课程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到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学段课程的本质性的区别,正确认识课程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可以以自己独有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去生活和游戏,我们做什么、如何做才能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江苏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详解
(二)为什么要观察三次? 长期以来教师在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的习惯和定势,每个 环节和流程都按照预定的计划来实施,包括提什么问题,用什么语言组织幼儿的活动、对活动结果的调控 等等,教师总是按照预设好的方案按部就班执行,并且活动后还要围绕自己的行为进行教育反思。 提出每天至少观察一名幼儿、观察三次的要求是通过这样的规定逐步养成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习 惯,并且在多次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一个完整的儿童。通过这个支架,逐渐地把老师教育活动中的指导意识逐 渐转移到幼儿的身上,从关注教师自己的行为转向关注幼儿。 (三)为什么高频率讨论对幼儿的观察 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更多的去讨论对幼儿行为的观察,长期坚持可以引领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从关注文 本转向关注幼儿,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样的教研活动的转变是促使教师儿童观转变的有效手段。这种 教研活动可以营造一种氛围,教师的视线落在幼儿身上,讨论过程中能加深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的 认识,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自然回到学习儿童心理学,用心理学的解读幼儿。集体氛围的围绕对幼儿行为的 讨论也利于教师们发现幼儿,提升观察能力。 (三)为什么建议在户外自由活动中观察幼儿 教师观察能力难以有效提升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当幼儿在教师高控下的活动中,幼儿的行为按照教师 的要求亦步亦趋,教师就难以发现幼儿的自主行为,难以发现幼儿的学习。甚至有时幼儿的角色游戏都要按 照教师设计好的场景、提供好的材料、启发好的情景来玩,我们如何能观察到幼儿真实的想法、经验和发生 的学习? 学习安吉幼儿园幼儿户外自由活动的经验,在户外让幼儿自由活动,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属于幼儿 的游戏是怎样发生的,体会什么样的游戏才是属于幼儿的游戏,体会幼儿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具有巨 大的学习能力。看到幼儿在自主活动中的交往,问题的解决,每个幼儿不同的学习特点。通过这个支架,把对 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儿童观、游戏观的认识逐渐迁移到室内活动,相信幼儿,改变一日活动中对 幼儿活动的高控,逐渐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幼儿,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四)为什么园长与教研员都要观察幼儿 一个地区的教研员是地区课程改革的引领者,园长是一个幼儿园课程的领导者。如果引领者领导者不 会观察幼儿,就无法给予教师支持,有效提高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引领者和领导者的观念决定着一个地区 或一个幼儿园的教师们教育理念的转变。而观察幼儿是认识幼儿、改变儿童观、游戏观的唯一一条最有实 效的捷径。教研员和园长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高于普通的教师,在观察幼儿方面更应成为领头羊和专家。 二、通过支架2——让《指南》成为幼儿教师的“圣经” 支架 2:学习《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自己的观察经历与教育经验,对于每一条目标都举 出 3 个案例。要求:不要死记硬背指南内容,不提倡要求老师书写案例,以口头交流或者 QQ 群交流分享为 主要形式。对于每一条目标如果能够举出6个案例的,属于熟练掌握指南。 (一)如何学习《指南》、用好《指南》 自2012 年《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各地都重视《指南》的学习和精神的贯彻。教 师们经过的多轮的学习,考试、演讲、现场观摩等等。《指南》中幼儿学习与发展五个领域的典型行为与 表现是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的学前教育文件中,如何理解幼儿典型性行为,如何依据这些典型行为解读幼儿的 行为,而不仅仅把它作为撰写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把它作为评估幼儿发展的依据,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成 为教师们困惑的问题。 这个支架要求教师们带着问题�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试行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根据前一阶段项目实施的情况,结合项目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状况,对照教育厅的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在此提出了五方面项目实施的要求。
希望项目幼儿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观念,切实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
“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
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目标: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3.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
要求:1.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2.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种植等)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课程上的调整。
3.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4.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系统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等的适宜性,并进行调整和改造。
5.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帮助教师形成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鼓励教师做有用的观察,避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如便条、微信、QQ、电话、约谈等)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为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与建议。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试行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根据前一阶段项目实施的情况,结合项目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状况,对照教育厅的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在此提出了五方面项目实施的要求。
希望项目幼儿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观念,切实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
“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
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目标: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3.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
要求:1.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2.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种植等)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课程上的调整。
3.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4.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系统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等的适宜性,并进行调整和改造。
5.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帮助教师形成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鼓励教师做有用的观察,避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如便条、微信、QQ、电话、约谈等)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为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与建议。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一)“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
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
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
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
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研究项目实施计划
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研究项目实施计划好嘞,今天我们来说说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研究项目的实施计划。
嘿,别急着觉得这话题有点“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又有趣。
毕竟,孩子们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死板”的课程,更多的是充满了色彩和欢笑。
所以,咱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们坐在桌前背书,而是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开发潜力。
这个计划说白了就是想办法把课堂变得更像一个游戏场,让孩子们一进园就像进入了一个冒险乐园,什么都可以玩,什么都能学。
课程得有意思,不然孩子们一进门就开始犯困,打哈欠,那可怎么办呀?你想,谁能在五彩斑斓的教室里,面对一大堆枯燥的课本,心情不跌入低谷?所以,我们得在课程里加入一些“魔法”。
比如,数学课怎么能让小朋友觉得好玩呢?我们可以通过水果、积木、彩色球这些东西来给孩子们做“加法”或者“减法”题目。
想象一下,孩子们一边吃着橙子一边数,咦,这不就是数学吗?甚至把“数数”变成游戏,谁数得最快谁就是“小小数学家”。
数学不再是数字堆砌,而是变成了有趣的“冒险”!语言课程也是同理,课本上那些枯燥的单词,能不能换成故事呢?让孩子们变身故事里的小英雄,学单词也学到自己心里去。
再说说游戏。
大家都知道,孩子们的世界没有“停顿”二字,玩才是他们的主旋律。
游戏在这里不是“玩乐”的意思,而是把教育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比如,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们可以扮演小医生、老师、警察,甚至是宇航员,所有的游戏角色背后都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等待他们去探索。
比如做“小小医生”,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还能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与健康相关的知识。
这种游戏形式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角色,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
说实话,谁不喜欢当一回“英雄”呢?还记得我小时候,做“过家家”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分工明确,一个做爸爸,一个做妈妈,一个做小孩,所有的角色都要自己去学,会做饭、洗衣服、照顾小弟弟妹妹……这些游戏虽然简单,却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作者:王琳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5期(徐州开发区大黄山实验幼儿园)作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基地,我园按照实施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改造。
一、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转变儿童观、教育观,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课程游戏化带来的改变首先应该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能够帮助幼儿园每一位教师转变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
从而促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教师提升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形成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团队,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幼儿园制作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口袋书,教师人手一本可以随时翻阅。
我们每周有集中学习指南的时间和自学时间,并有专用的记录本。
老师结合自己的观察经历与教育经验,对于每一条目标都试着举出案例。
我们老师从6月份开始一直坚持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自己用随笔方式记录,年级组教师互相分享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还会在教师群里进行研讨。
2.专家引领:自2015年3月与徐州幼高师学前教育系签订帮扶协议后,我园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园定期指导,现场调研、剖析,指导幼儿园提升理念,制定科学有效的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
3.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派送教师到各地参加相关培训,把握动态,结合我园师资的具体情况,然后对全园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使教师掌握与课程游戏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对游戏化课程的规划设计能力。
4.园际交流:在帮扶园的定期指导下,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坚持岗位练兵,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形成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
二、游戏化环境的改造1.户外投放了大量的低结构材料,创设了大的户外建构区域。
制作了不同形状的大型积木,将原本的特质砖块进行打磨,增添了小推车等运输工具。
五大行动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试行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根据前一阶段项目实施的情况,结合项目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状况,对照教育厅的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在此提出了五方面项目实施的要求。
希望项目幼儿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观念,切实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
“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
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目标: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3.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
要求:1.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2.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种植等)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课程上的调整。
3.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4.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系统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等的适宜性,并进行调整和改造。
5.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帮助教师形成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鼓励教师做有用的观察,避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如便条、微信、QQ、电话、约谈等)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为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与建议。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好家长26李 莉“活的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贯穿了陶行知先生一生的思想发展及教育实践。
“活的教育”,即“以活的教师,用活的内容和方式,培养活的学生”。
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理想,陶行知先生主张建构和实施“活的课程”。
他为此提出为国立人、多元跨界、多样弹性、生动实用、按需设置等课程目标观,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对幼儿园课程改革带来了不少启示。
一、立德树人,培育爱国情怀——课程改革把握的方向和准则陶行知先生确立了为国立人的课程目标观。
这是他的教育理想,也是课程实现的终极目标。
2022年2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幼儿园指明了办园方向,进一步明确了幼教工作者新时期的职责和使命,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
这一办园要求和评估要点,和陶行知课程目标观是高度一致的。
因此,立德树人、培育爱国情怀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始终把握的方向和准则。
幼儿园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保教结合,保教并重,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方式,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自主体验和主动践行爱国情怀,以此厚植幼儿爱国情怀,培育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的情感。
二、打破阻隔,联结社会自然——课程改革架构的理念和方法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
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倡“课程要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阻隔,使学校向社会开放,构建大的教育系统;要打破个体教育时限的阻隔,提倡终身教育;要打破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间的阻隔”。
这三个“打破”聚焦在全面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如何实现三个“打破”?陶行知先生认为,课程应与自然、与社会相联结,面向人的终身发展,“课程不仅是待在教室里坐而论道,更包括在自然、社会的广阔天地里,自立、自为、自强”。
他还提出了“多元跨界”的课程目标观,打破领域、学科的界限。
我们必须承认,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教学的研究者,但不是垄断者。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也是贯彻《3-6岁儿童研究与发展指南》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根据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和教育厅的要求,提出了五方面的实施要求。
希望幼儿园能够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途径和策略,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是幼儿教育工作的起点。
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的行为及其情境,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以下要求:1.用便捷的方式记录儿童日常行为,并尝试解读儿童的研究特点和过程;2.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并作出课程上的调整;3.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4.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等的适宜性,并进行调整和改造;5.开展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鼓励教师与家长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提高观察与解读的准确性和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以上要求旨在帮助幼儿教师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
通过这些努力,幼儿园能够更好地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1.对于初学观察的教师,可以采用多人同时观察同一对象的方式,各自形成观察报告,然后比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分析的准确性、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2.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性质,制定持续的观察计划,例如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需要制定长期的跟踪观察计划,用过程和事实说话,防止以偏概全。
3.本文推荐了多本与观察儿童相关的书籍,供读者参考。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虞永平课程游戏化项目是一个课程改革项目,更是一个质量工程,也是推进《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落实的重要举措。
课程游戏化不是要另搞一套课程体系,不是倡导课程的一统化,而是对现有课程的优化和完善,是倡导《指南》理念指导下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化。
项目不是要把所有项目幼儿园规范在一条线上来,而是鼓励不同的幼儿园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朝着《指南》指引的方向,形成属于自己的发展扇面。
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的精神理解不断深入,各项工作落实逐步到位,大部分项目园呈现了积极向上的面貌,一些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的改变,尤其是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过于强调集体教学、过于在意教师用书、过于在意一致化行动等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变,课程游戏化项目稳步推进。
更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全面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形成了改革创新的良好局面.在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幼儿园对《指南》学习不够深入,对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不够明晰,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要求理解不够透彻,甚至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工作上的偏差。
在此我想重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希望项目幼儿园仅仅围绕这些基本要求,结合自己幼儿园课程的实际,尤其是结合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
一、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课程游戏化的理念的核心是关注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儿童发展和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让幼儿园课程更具有游戏精神,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与国家有关的法规和政策一致的,也是陈鹤琴等老一辈教育先驱倡导的。
项目建设幼儿园要以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学习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思想,学习世界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新进展和新动向,根据自己的实际,切实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质和规律,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并身体力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实践,总结经验,努力提升对儿童、对课程的认识,逐步总结、提炼、明晰教育理念,增强课程意识,增强课程建设的目的性,不断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发布稿)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试行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根据前一阶段项目实施的情况,结合项目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状况,对照教育厅的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在此提出了五方面项目实施的要求。
希望项目幼儿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观念,切实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
“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
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目标: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3.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
要求:1.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2.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种植等)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课程上的调整。
3.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4.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系统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等的适宜性,并进行调整和改造。
5.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帮助教师形成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鼓励教师做有用的观察,避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如便条、微信、QQ、电话、约谈等)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为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与建议。
锅碗瓢盆变奏曲
保育之窗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提出,“要关注生活活动的价值,能在生活中发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实现生活的教育价值”“要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我们逐渐转变观念。
然而从理论到实践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在幼儿园开展自主进餐实践前,我们还是有些疑虑:让孩子自主进餐真的可行吗?我们决定先在大班年龄段试一试。
迈出变革的第一步是最难的。
我们决定先和孩子们聊一聊,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这天午餐后,我们与孩子们进行了谈话。
了解孩子们对当前午餐的想法和感受教师:今天的午餐吃了什么,你们觉得好吃吗?欣欣:我们吃了花菜和肉圆,还有汤,我觉得很好吃。
园园:我不喜欢吃肉圆,其他的还可以。
月月:我觉得一般,汤没喝完,我喝不下了。
教师:你们喜欢现在这样的午餐吗?乐乐:喜欢呀,有我喜欢吃的菜。
我喜欢在幼儿园吃饭。
明明:我喜欢和我的好朋友欣欣坐在一起吃饭,但是她总是比我吃得快,我也想快点吃完,和她一起去看书。
教师:那么现在的午餐有没有让你们感到不喜欢的地方?月月:有时候会有我不喜欢吃的菜,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吃完,我就觉得不开心。
笑笑:我不喜欢老师给我盛那么多饭,要是自己盛饭,我就少盛一点。
了解孩子们喜欢怎样的午餐教师:你们喜欢怎样的午餐?冰冰:我喜欢野餐,在草地上铺张垫子,带上喜欢吃的东西,大家一起吃。
彤彤:我喜欢吃自助餐,可以自己拿,爱吃什么就拿什么。
笑笑:我也喜欢自己选,不喜欢的少拿一点,喜欢的多拿一点。
……与孩子们的交流令我们了解到,孩子们喜欢宽松自由的进餐环境和氛围,希望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食物、自己决定吃多少。
当孩子们的兴趣、需要被我们关注到,变革的序幕拉开了。
一、学习自我服务听说要实行自主进餐,孩子们非常开心。
可是,仅仅“大胆放手”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景吗?我们有一些担忧: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和能力能支持他们从“享受教师提供的服务”转向“自我服务”吗?于是,我们带着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试行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根据前一阶段项目实施的情况,结合项目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状况,对照教育厅的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在此提出了五方面项目实施的要求。
希望项目幼儿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观念,切实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
“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
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目标: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3.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
要求:1.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2.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种植等)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课程上的调整。
3.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4.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系统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等的适宜性,并进行调整和改造。
5.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帮助教师形成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鼓励教师做有用的观察,避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如便条、微信、QQ、电话、约谈等)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为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与建议。
将对儿童的观察通过合适的方式(如视频、照片)与儿童进行分享,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行为的意图,提高观察与解读的准确性和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6.对于初学观察的教师,可以就某一观察对象,多人同时观察,各自形成观察报告(含观察纪录、分析与解读、教育建议),然后比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分析的准确性,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7.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性质,制定持续的观察计划,例如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需要制定长期的跟踪观察计划,用过程和事实说话,防止以偏概全。
参考书:施艳、韩春红编.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2Carole Sharman著.单敏月等译.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版).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10.8Sheila Riddall—Leech著.潘月娟等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师大出版社.2008.1Warren R.Bentzen著.于开莲等译.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6案例与工具征集(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音视频记录与文本材料):案例主旨: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的案例✍∙正确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的案例✍∙观察基础上提高教育决策有效性的案例✍∙个体(或小组、群体)儿童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观察解读回应(可多人观察同一情境)✍∙个体(或小组、群体)儿童在日常情境中的行为观察解读回应(可多人观察同一对象)✍∙对个体儿童(或小组、群体)进行长期持续观察的案例(可多人观察同一对象)✍∙基于观察,从课程角度反思教育内容、环境材料、组织方式等适宜性的案例✍∙立足于提升观察解读能力的教研活动案例✍∙观察类专业书籍的阅读心得与实践成效✍∙…………二、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改造现行课程方案是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课程适宜性的重要策略。
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对现行课程方案的不断调整,课程的适宜性程度和游戏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目标:1. 基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对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审议,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做出适宜性调整。
能关注生活活动的价值,将课程有机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
2. 关注游戏和生活的价值,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设计、生成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
3. 提升教师对儿童生活的敏感性,对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敏感性,并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要求:1.审议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安排。
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注重幼儿的现实需要,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给予幼儿更多自发活动的机会,注重动静交替,形成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等各类活动科学组合的一日活动流程,避免无序化、随意化和单一化。
2.审议室内外环境。
教师要因地制宜、想方设法从幼儿活动的需要出发设计班级空间,而不是从教师利于管理幼儿的角度规划空间。
要丰富室外环境,让室外环境更具有生命的气息,更多的包容多样化的资源,更有利于幼儿的充分的活动。
室外环境要有利于幼儿开展运动、观察、种植、探索、扮演、操作等多种活动,并给幼儿带来丰富多彩的经验。
3.审议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应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应与周围的生活紧密联系。
要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来自幼儿园的环境和现实生活,应从社区生活与家庭生活中寻找课程内容。
要避免本本主义的“课本”定内容的现象,也要避免拿来主义的模仿、因袭和克隆课程内容的现象。
4.审议课程资源。
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依靠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基本的玩具和多样化材料以及具有生命气息的环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要从幼儿园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程内容,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幼儿周围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都是课程资源。
要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
避免资源贫乏和单一的现象,避免有资源而不加利用资源的现象。
5.审议一日活动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活动的指导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以观察为先导的结合具体问题的启发、鼓励、提示和指导,应针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灵活采用多样化的、适宜的和有效的指导策略。
对幼儿的指导绝不是包办代替和一味的讲解,适宜的指导策略有助于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完整享受探究、交往和表达的过程,让幼儿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幼儿有成就感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参考书:1. 米歇尔·格雷夫斯.理想的教学点子(全4册).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茱莉亚·布拉德.陈妃燕.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 翠斯特·道治.幼儿园创造性课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案例与工具征集(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音视频记录与文本材料):案例主旨:重在审议过程中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及主动性,着力培养反思意识、建立审议制度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需要,对幼儿园课程进行审议的案例。
如以下几个方面: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总体课程方案或部分课程内容进行审议的案例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进行审议的案例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总体或部分室外环境进行审议的案例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总体或部分室内环境进行审议的案例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幼儿园内部或外部课程资源进行审议的案例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教育活动指导策略进行审议的案例✍∙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审议的案例✍∙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幼儿园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审议的案例✍∙课程设计类专业书籍的阅读心得与实践成效✍∙…………三、关注生活的教育价值《纲要》和《指南》对生活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对生活的关注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
关注生活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实现革命性的转变,从书面的知识转向生动的生活,从成人期待转向儿童需要,从简单接受转向在行动中学习。
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生活,在交往中学交往,在做人中学做人。
幼儿园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来自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儿童的生活。
目标:1. 能依据《纲要》和《指南》理解幼儿生活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2. 能在生活中发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实现生活的教育价值。
3. 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并努力付诸实施。
要求:1. 依据《指南》分析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握各环节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洞察各环节可能给幼儿带来的活动和经验,使一日生活各环节发挥整体的发展价值,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避免只关注集体教学的现象。
2. 关注幼儿在园的生活环境,从幼儿整体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高度审视、完善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丰富和充实环境的内涵,为幼儿提供安全、稳定、有序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环境。
3. 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具体活动的需求出发,加强对家庭生活资源的利用,在引导家长理解课程资源的价值的基础上,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和支持幼儿园对课程资源收集和利用,鼓励家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让幼儿获得动手体验的机会。
4. 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开拓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会机构、社会成员、社会活动以及各种民间文化资源等等。
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有效的社区课程资源网络。
参考书1. [日]高杉自子. 与孩子们共同生活.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3.张雪门.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 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4.陈鹤琴. 陈鹤琴全集(第二卷).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案例与工具征集(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音视频记录与文本材料):案例主旨:让课程源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儿童生活的全过程✍∙分析一日生活各环节(入园、餐点、饮水、如厕、洗漱、散步、穿脱衣物、睡眠、离园等)、各领域学习发展契机、幼儿当前经验关系的案例✍∙幼儿园生活中发现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案例(散点经验或系列经验)✍∙家庭生活中发现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案例(散点经验或系列经验)✍∙社区生活中发现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案例(散点经验或系列经验)✍∙从幼儿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对待在园生活环境的案例✍∙从幼儿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对待家庭生活环境的案例✍∙从幼儿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对待社区生活环境的案例✍∙资源库(素材库、结构性资源库、校外资源库、电子资源库等)建设案例✍∙幼儿生活类专业书籍的阅读心得与实践成效✍∙…………四、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生动活泼、多种形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