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的认识-以后就业的准备)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的认识-以后就业的准备)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的认识,以后就业的准备)〔摘要〕就业难,是现代世界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何况我们这个超级人口大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就业更难。

我国就业的总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区域性矛盾、就业弱势群体、农村就业等问题十分突出。

解决就业问题一是要正确分析和认识问题,二是要拓展就业渠道,三是发挥市场机制,四是合理的给予政策扶持与引导。

〔关键词〕就业引导扶持一、就业压力与任务人们常说:“安居乐业”。

但是,假如一个社会面临大量无业者、失业者、下岗者的时候,不惟无业者难乐,恐怕有业者也难以安乐了。

目前我国就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古人云: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

是说,没有稳定的职业就不会有稳定的家产;没有稳定的家产者其心不专,其志不一。

其中的部分人可能会衍变为社会的动乱因素。

就业是人的最基本权力,它不仅是人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人融入社会大家庭的基本方式。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发展观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就业是民生之本”。

那么,我国实际的就业压力究竟有多大呢?1、就业压力激增,总量性矛盾十分突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13亿总人口中,年龄在15--64岁的劳动人口2002年底约8.9亿。

2010年将达到9.7亿,2020年将达到9.97亿。

预计今后几年,全国新生劳动力供给将达到4650万,城镇现有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400万,农村积累剩余劳动力1.5亿以上。

(杨凌隆:《深化分配体制改革,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劳动力总供给都远远大于总需求。

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无论它是否参与社会生产过程、是否创造价值,它都要消耗大量的其他资源。

人力资源又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等能够储存、保管,现在不用,将来开发出来仍然可以用;人力资源是一种不能储存的活劳动,过了盛年期后将只能退出。

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5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5篇)

形势与政策论⽂(精选5篇)形势与政策论⽂(精选5篇) 在⽇常学习、⼯作⽣活中,说到论⽂,⼤家肯定都不陌⽣吧,论⽂对于所有教育⼯作者,对于⼈类整体认识的提⾼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你知道⼀篇好的论⽂该怎么写吗?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形势与政策论⽂(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形势与政策论⽂※▼形势与政策论⽂篇1 ⾃建国以来,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成就,为我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伟⼤复兴奠定了新的基础。

青年是整个社会⼒量中的⼀部分最积极最有⽣⽓的⼒量。

⼤学⽣是青年中具有特殊优势的群体,新的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长在这个伟⼤时代的⼤学⽣,幸逢盛世,既是⽆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代,⼜是责任重⼤、任务艰巨的⼀代。

全⾯建设⼩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标,是我国进⼊21世纪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和主题,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学⽣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

⼤学⽣,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学⽣们必须坚定⾃⼰的理念,时刻牢记⾃⼰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且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学⽣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建设⼩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历史使命。

说到当代⼤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先要认真地回顾⼀下历史,从这些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年轻⼈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现实的⼈,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

⾄于你是否意识到这⼀点,那都是⽆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产⽣的。

”从⽼⼀辈⾰命家和建设者的⾝上可以得出⼀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当代的⼤学⽣,我们⾸先要对⾃⼰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环境,创造有价值的⼈⽣,这是⼤学⽣对⾃我的要求,也是⼤学⽣承担社会责任的第⼀步;此后,我们要⽤我们的能⼒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的贡献,为⼈类⽂明的发展贡献⾃⼰的⼀份⼒量。

如何解决民生问题论文

如何解决民生问题论文

如何解决民生问题论文《如何解决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它涵盖了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诸多方面,关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解决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教育是民生之基。

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也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创新能力。

然而,当前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应试教育倾向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改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推进教育改革,摒弃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医疗是民生之需。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民众的难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同时,加强药品监管,控制药品价格,打击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让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可及、透明。

就业是民生之本。

稳定的就业是人们获得收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的进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为了促进就业,政府应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创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为求职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企业也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稳定就业岗位,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住房是民生之安。

高房价让许多人望房兴叹,住房问题成为了民众关注的焦点。

解决住房问题,需要综合施策。

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增加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的供应,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1500字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1500字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1500字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1500字篇1摘要: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上涨,就业问题变得十分的严峻,成为了困扰毕业生的一大羁绊。

就业这条道路艰辛且未知,如何乘上社会、政府、高校和个人不断合作发展的东风,在就业的道路上激流勇进,是高校和个人亟待寻找的答案。

本文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分析了现在形势下的就业情况,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就业;大学生;困境;机遇一、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大部分的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出路感到十分困惑,无论是选择找工作还是考取研究生、公务员,都感觉十分的迷茫。

目前的就业形势,从地域讲,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片面,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因为经济发达,物质生活比较丰富,这就导致了这些地方出现了“扎堆”的现象。

而在中西部地区,虽然很需要人才,但是因为条件较为艰苦,物质资源较为匮乏,所以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这就导致了就业的“一边倒”,结构性的矛盾十分突出。

从职位来讲,很多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倾向于选择公务员、企业白领等稳定、收入较高的岗位,而对于自身的能力认识、职业发展规划却置之不理。

这就使得很多毕业生,在就业初期,因为定位不准确,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随着“钉子”越碰越多,自信心丧失,出现了胆怯的心理。

还有一些毕业生,因为家庭环境较为安逸,个人志向较为远大,希望在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从基层、最基本的工作干起,就像新闻报道所说,一些地区和单位虽然急需人才,但是因为待遇较低,机遇较少,而无人问津。

(二)大学生的就业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由个人因素决定的,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

所以很多大学生对就业没有正确的预期,导致就业定位处于“迷茫”的状态。

无法实现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一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遇到比自己优秀的对手,容易失去自信,主动放弃竞争,错失就业机会。

中特作业小论文

中特作业小论文

民生问题之就业问题摘要:民生问题是政府最关注、最敏感、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我国现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 使就业变的更难。

提高就业率是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 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本文着重对民生问题中较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帮。

关键词:民生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岗位一、民生问题的起源及现阶段民生问题重点民生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从人类社会形成开始,人们就非常关注民生问题。

中国民生思想源远流长, 萌于西周, 成于春秋, 盛于明清。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

意即百姓要生存就要勤劳,勤劳才能使物质财富不匮乏。

在中国的古典文籍中随处都可见到有关民生问题的警句。

二千六百年前的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尚书·五子之歌》所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不难看出, 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

“劳有所获”是民生问题的前提。

所有的民生问题都与“劳有所获”相联,也是解决其他民生问题的重要支撑点。

“劳有所获”是民生之本。

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劳有所获包括劳与获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劳,也就是就业问题。

提高就业率是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作为政府要为经济的持续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把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就业培训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劳动者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创造岗位,利用国家政策,把握市场机遇,结合自身特长自主创业;劳动者要珍惜岗位,市场竞争激烈,岗位得来不易,适应岗位要求做出贡献;劳动者要敬重岗位,没有不好的岗位,只有没做好的工作,任何岗位做到极致都会展现人的价值。

民生论文

民生论文

民生论文----烟台大学李小球摘要: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的满足程度与改善程度,直接决定着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表面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以民生为本并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发展升级的新时代,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当前,我国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资源、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教育结构失衡、机会欠工与质量欠优,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药费偏高,商品房房价居高不下,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待改革,就业压力加大。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民生问题,必须要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从体系、制度和机制的层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完善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关键词:民生对策社会管理一、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意义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生活必需上面。

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

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对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大学生就业论文1500字

大学生就业论文1500字

大学生就业论文1500字篇一: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素质1500~20xx字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素质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

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

其实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

本调研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

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

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

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

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

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

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

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

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

加强与改善民生(论文)

加强与改善民生(论文)

加强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姓名:杨小平学院:旅地学院(2011级)学号:Z11420210003摘要: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这个问题,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

关键字:民生社会保障和谐社会一、加强民生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要求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于其他领域的建设。

民生,是人民之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在我国自古与“国计”相提并论。

中国古代的民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文化上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为主的文化建设新局面。

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

其增长的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一致,出现了“国富民不强”的尴尬局面。

新中国成立已满70周年,于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便显得尤为迫切。

社会建设的重点就是发展民生,全面地改善人民生活。

二、加强与改善民生的现实意义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面临内忧外患,只能走内向积累型的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民生问题论文

民生问题论文

浅谈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雍晓鹏(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摘要:民生的主要内容即改善人民生活,它的地位对于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应该是最重要的。

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他的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中,国家的中心是经济建设,而对于民生的改善则做得有所欠缺。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就业难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更加充分暴露。

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成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些问题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

如何看待、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应当值得党和国家、政府的重视,也应需要整个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关键字:民生、大学生、就业、影响、措施中图分类号:G646正文:自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就民生问题做了详细的解说。

说到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

《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 ,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

2011年两会除了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今年的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反腐倡廉等热点表达更多关切。

党校培训结业论文——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党校培训结业论文——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

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党90年历史的一根红线和优良传统,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改革开放之初,民生问题一度表现为主要生活用品的短缺;那么,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民生问题则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上。

“改善民生”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一)教育是民生之基。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特别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

要坚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关键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特别要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就业宣传文章

就业宣传文章

就业宣传文章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之基。

以下是一篇关于就业的宣传文章,供您参考:
携手共进,点亮就业之路
就业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就业市场的变化也越来越复杂。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在积极行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创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同时,企业也在不断优化岗位设置,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然而,就业市场的竞争依然激烈。

有些人因为缺乏专业技能而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些人则因为竞争压力过大而选择放弃。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盲目追求高薪和稳定的工作,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就业之路是漫长的,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拼搏、奋斗,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让我们携手共进,点亮就业之路,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学⽣就业形势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就业形势论⽂1 摘要:⼤学⽣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

另外,就业时绝不能⼀昧⾼挑、慢等。

因为⽆论是对⾃⼰、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学毕业⽣早El就业都是硬道理。

关键词:⼤学⽣;就业形势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起伏变化,⼤学⽣就业形势也年年发⽣着变化,但不管怎样,⼤学⽣的就业问题却始终存在。

⼤学⽣就业观与其就业密切相关,关注⼤学⽣就业观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引导⼤学⽣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是我国教育肩负的重任。

⼀、当前⼤学⽣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

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

有不少⼤学⽣在找⼯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选,根本不愿意去中⼩企业、尤其是中⼩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

事实上,随着国内中⼩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企业为⾼校毕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型企业。

⽽许多⼤学⽣出于“求稳”的⼼态,看不上⼩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常好的⼯作机会。

可以说,当前⼤学⽣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很⼤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态所造成的。

2。

毕业⽣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

由于⾼校就业体制改⾰,⼤学⽣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学⽣在择业时更多地以⾃⼰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

求职履历是⽤⼈单位选⽤⼈才的第⼀道关卡。

为了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多数⼤学⽣会在毕业前尽可能地提升⾃⼰的竞争实⼒,但也有少数⼤学毕业⽣通过夸⼤或造假履历来武装⾃⼰,造成了部分⽤⼈单位对⼤学⽣的诚信认可度下降。

改善民生论文:改善民生促社会和谐

改善民生论文:改善民生促社会和谐

改善民生论文:改善民生促社会和谐摘要: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

关键词:改善民生促和谐胡锦涛十七大报告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教育、就业、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1.教育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我们喀什地区教育现状首先,教育的公益性体现不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普遍存在;户籍制度让众多农民工子女失去高考的机会;学校收费项目多,杂;私立学校成为了贵族学校且主要是赢利为目的,教育的区域发展及不平均,喀什市区学校较好。

其次应试教育催生的各种课外辅导、培训多。

教师队伍的素质不高,尤其是乡村教师素质。

具体措施为: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

二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正确看待和评价每个学校、每个学生、每个老师。

三是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质量评价标准。

四是提高。

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使他们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下给学生传授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学得生动活泼。

五是规范。

要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不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准随意增减课程。

2.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

党中央、国务院将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城镇新增就业和登记失业率列入宏观调控指标,制定实施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积极的就业政策。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姓名:伍颖班级:一班专业:财管内容摘要: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改善民生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和谐社会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

一、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

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一)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现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数据显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大约2500万劳动力,而每年实际上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在1200万。

关于就业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重要思想,一是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另一个是强调要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

应该说,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就业将是“十二五”期间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东部很多地方却出现了“用工荒”。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有人认为,招工难表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已经“逆转”;也有人表示,招工难只是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要认清当前的“两难”局面,必须透过表象,深入分析,把准就业形势的“脉”。

形势政策论文(民生)

形势政策论文(民生)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学号姓名)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改善民生是根本,社会建设是保障。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做了全面部署。

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关键性工作。

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努力建设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民生是和谐之本。

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要融入深厚感情。

要坚持万事民为先,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时刻把民生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重视民心民意,不做表面文章,不为“政绩工程”,使工作决策得民心、顺民意、有实效。

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察民情、听民声、想民难、解民忧,言之倾心,行之尽心,把惠民行动落实到工作中。

摆正群众利益的位置,爱惜民力,亲民为民,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的问题,努力办好群众急需办理的事情。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要健全保障制度。

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要真正发挥出制度的刚性作用。

要保持制度的连续性,不要让一项惠民制度因人事的调整而改变,看准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少变换镜头和焦点,力戒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

要维护制度的公正性,进一步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并依照法律和政策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阳光操作、规范操作、有情操作,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坚决纠正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尽可能让他们不受损、少受损,甚至能得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否充分是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产业结构转型下资本对劳动的排斥必不可免,在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就业总量矛盾虽有缓解,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和区域性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我国就业形势面临的复杂背景,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深入分析我国近几年就业形势的变化,切实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就业工作,同时准确研判我国未来就业趋势,对于实现充分和稳定就业、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基本情况当前,我国农村仍存在很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城镇失业人口及未就业毕业生逐年积累并有扩大趋势,就业问题将是未来几年我国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从产业结构角度看,第三产业正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产业;从所有制角度看,我国就业人口主要集中于非公有制经济;从区域结构角度看,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吸纳就业能力正相关。

同时,我国就业人口整体素质仍显偏低,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一)我国就业结构现状就业结构主要体现了社会劳动力在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的配置结构,这里主要从就业产业结构、就业所有制结构和就业区域结构加以考察。

一是就业的产业结构。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就业人员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年下降。

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幅略高于第二产业,但相对发达国家来说,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偏慢,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能,仍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间的重要任务。

二是就业的所有制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非公有制经济部门吸纳就业人员的数量及所占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成为吸纳劳动力人口的主要渠道。

三是就业的区域结构。

从我国就业人员分布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份,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其吸引就业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就业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侧面解释了就业区域结构形成的原因。

(二)我国失业人口现状目前,我国的失业人口主要分三类:一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口。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指城镇常住人口中(男16~50岁,女16~45岁),具有劳动能力但未从事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利润的劳动,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失业者。

2010~201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城镇登记失业人口规模仍有继续扩大的压力。

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近些年,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波动较大。

但总体看,仍有较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待释放,其在未来将对我国就业形势产生一定冲击。

三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实际失业人口。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高校离校但未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积累,这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日益成为不容忽视的待就业人群。

(三)我国劳动力就业素质现状据世界银行相关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失业率密切相关: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就业人员素质普遍达不到高科技和新兴行业发展的用人要求,不仅不利于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也给未来就业形势带来隐患。

二、当前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指在劳动力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现象,即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部分企业却出现“招工难”,而这是近些年,也是未来几年我国将会持续存在的重要问题。

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国际需求不振、国内需求尚待提升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大量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生产萎缩或转型升级,导致传统制造业岗位需求显著减少,必然带来大批的失业人员。

而这些失业人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普遍没有达到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即使有着强烈的就业愿望,也很难在劳动力市场找到相适应的就业岗位,且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同时,我国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目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这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必然伴随相对长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是政府和学术界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挑战与机遇并存近年来,我国高达数千万的农村转出人口流入城市和城镇,这一方面为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区的企业“用工荒”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劳动力缺口。

但户籍制度以及附着其上的保障制度的差异性,导致农村转移劳动力真正实现市民化困难,不仅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相关政策的效果,而且转移劳动力在城市的边缘化很容易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不仅有利于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拐点的压力,为产业转型升级留足空间,也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尤其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新型城市化,重点集中于人的市民化,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高效转移带来了难得机遇。

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大规模的农业人口市民化意味着政府需要承担巨大的转移成本,即使存在足够吸纳劳动力的渠道,初期的转移成本规模仍不容忽视。

而在国家限制部分城市人口规模、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更多进入二级及以下城市的背景下,各级地方城市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转移成本压力。

如何抓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机遇,同时尽量降低转移成本,将成为各级政府必须认真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近些年,随着地方高校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未就业毕业生规模也持续积累。

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来源,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高校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改革滞后,加之高校为求“发展”盲目扩大规模和生源、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合理,不仅带来普遍的“学用脱钩”现象,更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逐年积累,形成日益庞大的“高学历”失业大军。

如果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没有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对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进行及时的改革完善,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并会成为我国未来就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四)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人口流动受限、信息不对称和教育滞后是导致就业问题长期存在的主要因素,政府往往通过对这三个因素施加影响,来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但改革开放以来,在人口红利和经济高速发展影响下,就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足够认识。

直到近些年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如何促进就业才逐渐为各级政府所重视。

但由于缺乏相应经验,且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很不完善,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仍仅限于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失业人群,而从长期的、根本性的角度,针对人口流动限制、信息不对称和教育滞后三大因素的全方位改革尚未展开,给未来就业问题的解决留下隐患。

三、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对策(一)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因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应优先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将更好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的前提。

在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应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第三产业,实现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把人力资源开发过程变成拉动就业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使人力资源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促进经济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在市场调节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最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也是促进劳动力就业得以实现的重要工具。

第一,加大政府直接投入力度,保障就业困难群体的利益。

面对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需求巨大的矛盾,应通过加大政府财政直接投入,利用预算内外各种渠道,积极筹措失业救济资金、特困群体就业补助及再就业人员的培训费用等,重点保障就业困难群体的利益。

同时,加强对再就业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监督管理,推进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

第二,实施积极的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国有企业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并办理城镇失业登记的失业人员等群体,大多仍然具备较高的再就业需求和能力。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再就业扶持政策,针对以上群体推出适宜的税收优惠政策。

如,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在规定限额内(每人每年8000元)按四个税种依次减免。

对只要自谋职业(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网吧、氧吧等服务业外)或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仍可享受若干年(如3年)免征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以鼓励和帮助以上群体尽早实现再就业。

[2] 第三,积极创造条件开征社会保障税。

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为待业人员筹集必要的最基本生活资金的社会保障方式。

[3]当前,我国社会保障费用筹集主要采取“收费”的方式,缺少一定的强制性,导致漏报、冒领及资金挪用现象较为普遍。

[4]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征社会保障税,以此增强相关费用收支的强制性,更好地发挥其保障待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功能。

同时,完善社会救济制度,加大财政对失业人员的补贴力度,尤其要积极探索非公经济部门失业人员的救济办法。

如,针对离退休不到5年的非公经济部门失业人员,应规定财政和企业分比例继续给予其社会保险补贴和相应的岗位补贴,直至失业人员达到退休年龄为止,以此保障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5]第四,对于吸纳下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达到一定比例、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给予一定企业税减免优惠或信贷优惠,以此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贡献力量。

(三)创造良好的创业和就业制度环境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就业问题的顺畅解决需要完善的制度环境加以保障。

首先,加强就业相关法制建设和宣传力度,以更好发挥政府促进就业、保障就业的职能。

各级政府及就业管理部门应加快多层次的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社会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营造科学严格的制度环境。

同时,加强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尤其应加强失业求职群众的普法教育,倡导公平就业理念,以更好保障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其次,加快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制度尚不完善,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社会化程度低,劳动就业培训和服务机构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结构重叠、培训内容雷同、管理不顺、信息提供不及时等问题,加之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财力的制约,已严重阻碍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与合理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