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水污染种类及防治 精品
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技巧

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技巧水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农业和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性,水源受到了各种污染物质的威胁,导致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有责任采取措施来防治水污染。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技巧。
一、水污染的成因1. 工业排放:工业活动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2. 农业活动:农业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等进入水源,造成水污染。
3. 垃圾处理:未经妥善处理的垃圾进入水体,会释放出有害物质,使水源受到污染。
4. 非法倾倒:非法倾倒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到水源,造成水污染。
5. 生活污水:居民生活中的废水、漏油等也是水污染的一大原因。
二、防治水污染的技巧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工业和农业活动,以减少排放的污染物质。
2. 加强管理和监测: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定期检测污染物浓度,并对超标的企业进行处罚。
3. 制定环境税收政策:对污水排放超标的企业进行增税,鼓励他们进行净化处理。
4. 促进环保技术研发:投资研发环保技术,例如废水处理技术、节水技术等,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5. 提倡绿色农业:促进有机农业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农业污染。
6.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的认识和重视,推广环保理念,鼓励人们积极参与防治水污染。
7. 进行深度治理:加大对水污染源的整治力度,清除非法排污点和垃圾倾倒点,恢复水源的生态系统。
8.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水污染问题,分享成功经验和技术,并通过跨国行动解决边界水体污染。
在实施防治水污染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力度,企业应积极采取净化处理措施,公众应理性使用水资源并参与环保行动。
总之,水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防治水污染。
通过加强管理和监测、促进环保技术研发、提倡绿色农业等手段,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净化水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水污染的种类与防治措施

水污染的种类与防治措施水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水污染的种类也日益增多,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污染的种类,并列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水污染的种类1. 有机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溶剂、重金属、石油类物质等,这些物质在水体中存在,会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2. 酸雨: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酸性物质,降落到地表水中,并对水生物造成危害。
防治措施包括控制工业及交通尾气排放,减少化肥使用等。
3. 生活污水:包括家庭、学校、医院等地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若未经处理排放到水体中,会降低水质,繁殖病菌和藻类,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建立废水处理设施是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4. 农业污染:农田灌溉和化肥农药使用过度会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其中农药残留和农田土壤流失是主要问题。
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改善农田排水管网等措施是防治农业污染的有效方法。
5. 工业废水: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刺激性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破坏。
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企业排放标准是有效防治工业废水污染的途径。
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依法进行监管和治理,对违法企业进行罚款和关闭整顿,强化水污染治理的力度。
2. 加强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废水得到有效处理,不污染环境。
3. 推动环保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发投入,开发出高效、低能耗的废水处理技术和装备,促进水污染防治技术的升级和推广。
4. 宣传教育和意识提升:通过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污染问题的意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污染源。
5.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评估治理效果,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防治策略,保证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办法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办法水是我们日常的生命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谁资源开始出现污染情况,一旦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水污染如何分类按照造成污染的原因,水污染可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自然污染是指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水污染。
如地震可能使地壳的某些有害元素大量地迁移到地表水体或地下水含水层中,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
人为污染是指人类生产或生活活动中的废弃物对水造成的污染。
在人为污染中,工业污染是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排放出大量废水,其中夹带着许多原料、中间产品或成品,如重金属、有毒化学品、酸、碱、有机物、油类、悬浮物、放射性物质等,这些都会造成污染。
此外,在生活污水中也含有大量有机物、病原菌和虫卵等,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也会造成水污染。
按照污染物的性质,水污染可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按照污染源平面分布状况,水污染又可分为点源污染、线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如酸雨、农田施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污染等)。
水质指标是衡量水中杂质的标志。
水质指标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三类。
常用的水质物理指标包括温度、色度、浑浊度、嗅与味、固体含量、电导率等。
水质的化学指标包括表示水的硬度、酸碱性程度、氯化物含量等的指标,以及表示水中溶解气体含量的指标和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等。
有些有机物的含量可能需要单独测定(如苯类、醇类、醛类等)。
另外,一些有毒物质(如砷、硒、氰化物、酚类、有机农药等)含量的指标也应当作为水质的重要指标。
水中病原体的种类繁多,但往往浓度很低,不宜一一检测,故常采用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两个微生物学指标予以表示。
需注意,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形势的变化,水质指标体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水污染防治中的理论与方法

水污染防治中的理论与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污染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一半的河流和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其中许多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这使得水污染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水污染防治的概念水污染防治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防止或减少水资源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过程。
水污染防治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源头控制、治理与修复以及监测与评估。
其中,源头控制是最有效、最经济、最持久的手段,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
二、水污染的种类水污染主要按来源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染和生活污染。
工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物质和重金属,比如有机物、乙烯、氨、氮氧化物等。
农业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农药、化肥等,城市污染和生活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生活废水、垃圾等。
三、水污染防治的理论与方法1.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预防污染的首要措施,通过控制排放源,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数量和浓度。
其中,政府是源头控制的主体,能够通过立法、管理和监督等手段来限制、监管企业和个人的排放行为。
此外,技术手段也是源头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采用低污染物技术、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损耗等。
2.治理与修复治理与修复是对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的过程。
治理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比如生态修复、化学抑制、人工曝气等。
其中,生态治理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一种新兴治理方式,主要是通过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功能。
3.监测与评估水污染防治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与评估系统,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监测与评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水质监测、生态监测、环境生态评价等。
其中,水质监测是核心工作之一,它可以监测水体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及时发现污染源和扩散范围,为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四、未来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水污染防治的理论与方法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水污染种类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污染种类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水体中的化学物质、生物物质或物理因素超出一定限度,破坏或改变水体的结构和功能。
水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于有效解决和预防水污染,了解水污染的种类和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水污染的种类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一、水污染种类1. 有机污染物:例如工业废水、农业农药残留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化学物质,如溶解的有机物、石油烃类和农药等。
2. 无机污染物: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工业废水中的无机盐类,如汞、铅、铬、镉等。
3. 土壤和农业废弃物:包括农村和城市的废弃农药、化肥、兽药以及农作物残渣等农业废弃物。
4. 化学氧需求量(COD):COD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染物进行氧化所需的氧化剂的体积或质量。
5. 营养物质:指在农业和农村生活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导致水体中出现过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
6. 生活污水:包括农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
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水生生物受损:水污染会造成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鱼类、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受到毒素的影响,导致物种的减少和生态链的破坏。
2.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会导致水质下降,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用水和农业用水。
某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的受限,大量使用受污染的水会对人类生活和农作物生长产生严重影响。
3. 健康问题:水污染会引起人类健康问题,例如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可能导致肝脏疾病、胃肠道感染和慢性中毒等。
4. 影响农业产量:农业废弃物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量,导致藻类繁殖过多,形成赤潮现象,影响水质,威胁农作物产量。
5. 生态系统平衡破坏:水污染不仅影响水生生物,同时也会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营养物质通过河流和地下水循环进入土壤和植被,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三、应对水污染的措施1. 加强监管: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水污染控制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工业、农业和市政污水的监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与介绍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与介绍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
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
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
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
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耗氧污染物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
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
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
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
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
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水污染种类及防治

如何防治水污染水污染通常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即水体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因而引起水质恶化,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对水生生物及人类生活与生产用水的不良影响。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下水流动把地层中某些矿物溶解,使某些地区水体盐分、微量元素浓度偏高或因植物腐烂中产生的毒物而影响了当地的水质。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水。
此外,还包括生活污水、农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及堆积在地上的垃圾经降雨淋洗流入水体的污染物。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镇的增加和扩大,城市生活污水、工农业生产废水大量排入水体而造成污染,人类对大气和土壤的污染,经过降水和径流过程,污染物最终也进入水体,此外还包括石油和其他工业废水进入海洋而造成的水污染。
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对污染物质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称为环境容量。
水体能够在环境容量的范围之内,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依靠环境自身的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或消除的过程即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体的自净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还与污染物的性质、浓度(或数量)以及排放方式等有关。
按照作用机理,这种自净作用又可分为物理自净、物理化学自净和生物自净三种。
1.物理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水的流动、使污染物得到扩散、混合、稀释、挥发,改变污染物的物理性状和空间位置,使其在水体中降低浓度以至消除。
2.物理化学自净:污染物在水体中通过中和、沉淀、氧化还原、化合分解等物理化学变化,使污染物发生化学性质、形态、价态上的变化,从而改变污染物在水体的迁移能力和毒性大小。
3.生物自净:指悬浮和溶解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分解,使其降低浓度、转化为简单、无害的无机物以至从水体中消除的过程。
它还可以包括生物转化和生物富集等过程。
在水体自净中,生物自净占有主要的地位。
水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危害性可分为:无毒污染物、有毒污染物两大类。
水污染的种类和影响

水污染的种类和影响水污染是指任何形式的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质下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现象。
水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有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是指大量有机废物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导致水中有机物浓度升高,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氧气溶解能力,严重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常见的有机物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溶剂、石油、农药残留等。
这些有机物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繁殖,进一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华等问题,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无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主要是指金属离子、酸碱、重金属、氰化物等化学物质进入水体,使水质发生改变。
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对人体有害,能积聚在水生生物体内,经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引发中毒等健康问题。
此外,酸性物质进入水体会导致水体酸化,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
三、溶解氧不足溶解氧不足是指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无法满足水生生物的需氧要求。
水体缺氧会导致鱼类、浮游生物的生存困境,造成水生态系统的崩溃。
溶解氧不足的原因可以是水体有机物过多,水体本身富营养化,又或者是来自于污水处理不当等。
四、生物污染生物污染是指外来生物种的大量繁殖和入侵,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外来物种会抢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引发生态失衡。
例如,非本地水草进入水体后繁殖迅速,覆盖湖泊或河流的表面,使水中的氧气无法充分溶解,从而导致其他生物无法生存。
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下面是详细步骤:1. 指明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引出本文的主题。
2. 介绍有机物污染,包括有机物污染的定义、常见的有机物污染物和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3. 介绍无机物污染,包括无机物污染的定义、常见的无机物污染物和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4. 介绍溶解氧不足,包括溶解氧不足的原因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5. 介绍生物污染,包括生物污染的定义、常见的外来物种入侵和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污染的常见源头和治理方案

水污染的常见源头和治理方案水污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然而,要解决水污染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水污染的常见源头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污染的常见源头和治理方案,并分点列出步骤。
一、常见的水污染源头:1. 工业废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
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造成水质污染。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养殖废水、畜禽粪便等对水体造成污染。
3.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居民的生活排放污水,在排放前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对水体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4. 地下水污染:主要源头包括人类活动排放废物、化肥农药的渗入、工业废水倾倒等,这些污染物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地下水体,给水源安全带来风险。
二、水污染治理的方案:1. 法律与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加大对水污染的处罚力度,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2. 水处理技术:开展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如化学沉淀、吸附、生物处理等方法,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3. 排放管控与监测:建立健全废水排放的监测体系,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和管控,确保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废水的规范排放。
4. 农村环境改善: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包括改善农田肥力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5. 清洁生产与循环利用: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和排放。
同时,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6. 启动公众参与: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提高环保教育普及率,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水污染治理工作中。
三、治理水污染的步骤:1. 第一步是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水污染来源和情况,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2. 第二步是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水体污染来源分类及治理措施

水体污染来源分类及治理措施近些年来,我国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为了能能更好的解决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根据水体污染物的来源,水体污染源可大概分如下几类:1。
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
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治炼、化学工业等.据报道,比长江污染更为严重的水系统还有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水系。
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而让目前的这种污染趋势发展下去,全国70%淡水资源将由于受到严重以污染而不能直接使用。
2。
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
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一些重碳酸墁等;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后者如锌、铜、铬、锰、镍和铅等;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
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医院污水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卵、钩虫、蛔虫卵等。
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此外,水体中贝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如上海甲肝暴发流行)。
4.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
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
水污染的种类及其影响

水污染的种类及其影响水污染是指水体中被有害物质污染或超出规定的水质标准,使水的可用性和健康性降低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污染的种类及其影响。
一、水污染的种类:1. 有机物污染: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化肥、家庭和商业污水、石油产品泄漏等。
这些有机物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直接毒性影响。
2. 酸碱度污染:主要由排放酸性和碱性废水导致水体酸碱度失衡而产生,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功能。
3. 重金属污染:包括铅、汞、镉、铬等重金属污染物,主要由工业废水和农药使用引起。
这些重金属在环境中积累、富集,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慢性风险破坏。
4. 病原体污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来源于污水排放和农业废弃物。
这些病原体可引起水源性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二、不同类型水污染的影响: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a. 饮用水污染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如腹泻、呕吐等;b. 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对人体造成慢性和急性中毒,严重时可致癌、导致智力退化等;c. 水中病原体的污染会引发水源性传染病,如霍乱、脑膜炎等。
2.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a. 有机物污染会导致水体缺氧,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b. 酸碱度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代谢和繁殖能力;c. 重金属污染会累积在水生生物体内,使其受到慢性毒性影响,导致死亡或生殖能力下降。
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a. 水污染破坏水体生态链条,使物种数目减少;b. 水污染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破坏湖泊和河流生态平衡;c. 水污染引发水华现象,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崩溃。
三、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步骤:1. 加强监管与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水污染排放标准和处罚机制,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管。
2. 改善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农药化肥使用,采取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3. 建设和改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投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废水直接排放到水体的情况。
水体污染物分类

水体污染物分类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水体污染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水体污染物是指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各种物质,它们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治理水体污染,我们需要对污染物进行分类,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其对水体的危害。
一、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是指由碳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在水体中具有潜在的毒性和生态危害性。
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溶剂、石油炼制产物、农药和化肥残留等。
这些有机污染物往往具有较高的持久性和难降解性,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二、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是指不含碳元素或含碳量极少的化合物,在水体中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问题。
常见的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无机盐(如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以及酸碱度等。
这些无机污染物来源广泛,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水生生物中毒和生态系统紊乱。
三、生物污染物生物污染物主要指一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危害性藻类等生物体,在水体中引发疫病传播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常见的生物污染物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钩端螺旋体、赤藻等。
这些生物污染物会导致水源地和饮用水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威胁。
四、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是指核能开发和应用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核废料等。
放射性污染物对水体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导致水源放射性污染、生态系统受损和生物遗传变异等问题。
五、营养盐类污染物营养盐类污染物是指过量的有机氮、无机氮、磷等营养物质堆积在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这些污染物常常来源于农业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城市污水的排放等。
富营养化会引发水华现象,对水质和水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综上所述,水体污染物可分为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和营养盐类污染物等几个主要类别。
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我们需要实施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源头控制、减排治理、生物修复等手段,以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污染的检测与防治方法

水污染的检测与防治方法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水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水污染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而且会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命安全。
因此,及时检测和防治水污染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污染的定义、分类、检测方法、防治措施等角度,深入探讨水污染问题。
一、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水污染是指外来有害物质的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使水体质量下降,对水生态环境或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现象。
根据进入水体的来源不同,水污染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工业污染是指由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因素造成的污染。
该类水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化学物质等。
产生的水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严重影响,长期接触还有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农业污染一般来自于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以及动物粪便、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产生的水污染物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水体的转运等过程最终进入地下水或者人类所需的水源,引起水质降低等问题。
生活污染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排放的废水、废弃物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
产生的水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废物、细菌、病毒等。
该类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
二、水污染的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水污染是防治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水污染检测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等。
化学法主要是通过物质的化学变化,检测水中特定物质的含量,如测定水中氨氮、硝酸盐等几何体。
化学法检测方法快速、准确,但需要使用试剂和设备,有一定的检测成本。
物理法主要是利用吸附、过滤、沉淀、膜分离、电化学等方法分离和净化水中的污染物,例如通过纳滤等技术过滤细菌病毒、化学物质等微小污染物。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会引入新的污染物,但不能检测一些难以物理分离的污染物。
生物法主要是通过检测水中微生物、细胞等生物指标变化,判断水质是否存在污染。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三、水污染的防治方法要有效地防治水污染,需要从源头控制、生产治理、管理监督三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水体污染类型与危害

水体污染类型与危害由于排入水体中的污染物种类繁杂,所以它们对水体的污染作用也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在水体污染研究和水污染防治上,都需对水体污染进展分类,以便确定各种污染类型的特点与危害。
水体污染的类型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开展,大量排放的各种废水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普遍下降。
水污染的类型十分复杂,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注意和重视的典型水污染。
〔1〕病原微生物污染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及地面径流等。
病原微生物的水污染危害历史悠久,至今仍是威胁人类安康和生命的水污染类型之一。
〔2〕需氧有机物污染需氧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酯类等有机物。
含病原微生物的污水中,一般均含需氧有机物,因为它能提供病原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
需氧有机物没有毒性,在生物化学作用下易于分解,分解时消耗水中之溶解氧,故称需氧有机物。
水体中需氧有机物愈多,耗氧愈多,水质愈差,说明水体污染愈严重。
〔3〕富营养化污染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指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体,接纳大量的氮、磷、有机碳等植物营养素引起的藻类等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的水体污染。
自然界湖泊存在着富营养化现象,由贫营养→富营养→沼泽→干地,但速率很慢;而人为污染所致的富营养化,速率很快。
特别是在海湾地区,在温度、盐度、日照、降雨、地形、地貌、地质等适宜的条件下,细胞中含有红色色素的甲藻或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在上升流的影响下聚积而出现,海洋学家称为“赤潮〞;如在地下水中积累,那么可称为“肥水〞。
〔4〕恶臭恶臭是一种普遍的污染公害,我国及日本环保均列为公害之一,它也发生于污染水体之中。
人能嗅到的恶臭物达4000多种,危害大的有几十种,它们主要来自金属冶炼、炼油、石油化工、塑料、橡胶、造纸、制药、农药、化肥、颜料、皮革、油脂、鱼肠兽骨等工业生产过程。
恶臭的类型取决于发臭物质所具有的“发臭团〞的分子构造。
我国黄浦江就受到有机物的严重污染。
水污染控制工程系列—(一)水污染的类别、危害及防治

1、可生物转化的有机物; 2、难生物转化的有机物; 3、不能生物转化的有机物。
一、水循环与水污染
• 水污染的类别
(四)营养盐污染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农田径流中也 常挟带着大量残留的氮肥和磷肥。这类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港湾、内海等水流 缓慢的水体,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进而造成“富营养化”。
3、保持景观水体的水质,美化人类居住区的环境。
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内容与任务
• 主要内容与任务
1、制定区域、流域或城镇的水污染防治规划; 2、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3、对各类废水进行妥善的收集和处理; 4、开展水处理工艺研究,满足不同水质、不同水环境的处理要求; 5、加强对水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
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内容与任务
• 主要目标
1、确保地面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为向居民供应安全可靠的引用水提供 保障;
2、恢复各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和生态环境,确保自然保护区、珍惜濒危水生动植物 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公共游泳区、水上娱乐体育活动区、工业用水取水区和农业灌 溉等水质,为经济建设提供合格的水资源;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水体污染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循环与水污染
• 水污染的类别
(一)物理性污染
水体的物理性污染是指水体在遭受污染后,水的颜色、浊度、温度、悬浮固体等 发生变化。
1、感官污染:色度、嗅和味、浊度 2、热污染:通常表现为水体温度,进而带来的水体溶氧量变化 3、悬浮固体: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4、油类污染:覆盖水面,形成油膜,隔绝水体与空气的气体交换过程
详述水中污染物的各种处理方法

详述水中污染物的各种处理方法0901012402乔洪蕾详述水中污染物的各种处理方法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污染按性质可总的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一化学性污染1无机污染物污染:无机污染物主要指酸碱盐的污染。
污染水体中的酸主要来自酸雨、矿山排水和各类工厂特别是化工厂的生产废水。
碱主要来源于碱法造纸、化学纤维、制碱、制革以及炼油等工业废水。
酸性废水或碱性废水中和处理后可产生盐,而且这两类废水与地表物质相互反应也能生成一般无机盐类,所以酸和碱的污染必然伴随着无机盐类的污染。
酸、碱污染水体后使pH值发生变化,由此破坏水体的自然缓冲作用,消灭或抑制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可腐蚀金属船体。
若水体长期受到污染,将对水体的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并使水的硬度逐渐提高,危及工业用水的水质。
一般说来,对含酸、碱工业废水的治理常用中和法。
对酸性废水常用的碱性药剂有:苛性钠、生石灰、纯碱、石灰石、氨、碳酸氢钠和含钙动物贝壳等,在比较这些药剂中和酸的能力时常用碱度因数作指标,所谓碱度因数是以CaO为基准而计得给定药剂的中和容量。
除碱度因数外,药剂的溶解度也是决定中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中和法治理碱性工业废水时常用药剂有硫酸、盐酸、二氧化碳等,其中硫酸较便宜,但如废水中含钙时会产生沉淀。
治理酸碱废水的其他方法还有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等。
2无机有毒物污染:无机有毒物污染主要是指Hg、Cd、Pb、As、CN、F等。
非金属无机毒物以氰化物为典型例子。
氰化物是指含有氰基的化合物,它是剧毒物质。
水体中氰化物主要是来源于电镀废水、焦炉和高炉的煤气洗涤水,合成氨、有色金属选矿、冶炼、化学纤维生产、制药等各种工业废水。
水体中含氰化物0.1mg/L能杀死虫类,0.3mg/n能杀死赖以自净的微生物,而含0.3-0.5mg/L时,鱼类中毒死亡。
水污染的种类及处理方法

水污染的种类及处理方法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本文将介绍水污染的主要种类以及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
一、水污染的种类1. 悬浮物污染:悬浮物是水中的固体颗粒,比如泥沙、污水、植物残渣等。
它会造成水体浑浊,并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
2. 有机物污染: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污水,包括石油、煤矸石、化学品等。
这些有机物会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 养分污染:养分污染是指含有大量氮、磷等养分的水体。
这些养分源自农业和城市污水,它们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4.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在工业生产和矿山开采过程中被排放到水体中,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5. 酸碱污染:工业废水中的酸碱物质会改变水体的酸碱度,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水污染的处理方法1. 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物理的手段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包括筛网过滤、沉淀、澄清等方法。
比如悬浮物可以通过沉淀池使其沉淀下来,而澄清池则可以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
2. 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例如,通过添加消毒剂如氯来杀灭细菌和病毒,添加絮凝剂来凝聚悬浮物以便更好地去除。
3. 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例如,利用活性污泥法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利用湿地植被可以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
4. 综合处理法:综合处理法是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这种方法将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5. 微滤和逆渗透技术:微滤和逆渗透技术是利用膜分离原理去除水中的溶解物和微生物。
这种技术可以对水进行深度净化,去除微量有机物和重金属等。
6. 选择性吸附:选择性吸附是利用吸附剂选择性地吸附污染物。
水污染概况分析 (一)

水污染概况分析 (一)
水污染,是指水中存在各种危害人类健康和水生态系统平衡的物质的
现象。
现代工业、城市建设等活动不断加速,而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和
水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全球水危机日益显现。
在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面,要在加强污染监测、防控污染源、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
不断加强。
一、水污染的种类
1.化学污染,如重金属、农药、化肥等。
2.生物污染,如有害微生物和危险动植物等。
3.放射性污染,如辐射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4.物理污染,如水体淤积、土石流等。
二、水污染的影响
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水污染会导致人体水源失去稳定性,使人血液
中的有害物质增多,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2.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污染会直接导致水生态系统的受损,出现水
生物种群的灭绝和数量减少等问题。
3.影响经济发展:由于水源的严重污染,导致饮水变得零星无序,给
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三、水污染防治
1.加强污染源管理:对生产活动主管部门的规范管理是分级管理的有效方式。
2.加强污染监测:构建污染物质和污染指标的标准化监测体系,对实际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查。
3.推行科技创新:加强环境保护的技术研究、推广,制定一些环保的科技标准。
4.在法律法规程度上加强监管和执法,构建完善的环保制度体系。
四、总结
水污染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需要人们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的全力合作。
在共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应当承担起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共同进步,构建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防治水污染
水污染通常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即水体对污染物
的净化能力,因而引起水质恶化,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对水生生物及人类生活与生产用水的不良影响。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下水流动把地层中某些矿物溶解,使某些地区水体盐分、微量元素浓度偏高或因植物腐烂中产生的毒物而影响了当地的水质。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水。
此外,还包括生活污水、农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及堆积在地上的垃圾经降雨淋洗流入水体的污染物。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镇的增加和扩大,城市生活污水、工农业生产废水大量排入水体而造成污染,人类对大气和土壤的污染,经过降水和径流过程,污染物最终也进入水体,此外还包括石油和其他工业废水进入海洋而造成的水污染。
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对污染物质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称为环境容量。
水体能够在环境容量的范围之内,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依靠环境自身的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或消除的过程即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体的自净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还与污染物的性质、浓度(或数量)以及排放方式等有关。
按照作用机理,这种自净作用又可分为物理自净、物理化学自净和生物自净三种。
1.物理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水的流动、使污染物得到扩散、混合、稀释、挥发,改变污染物的物理性状和空间位置,使其在水体中降低浓度以至消除。
2.物理化学自净:污染物在水体中通过中和、沉淀、氧化还原、化合分解等物理化学变化,使污染物发生化学性质、形态、价态上的变化,从而改变污染物在水体的迁移能力和毒性大小。
3.生物自净:指悬浮和溶解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分解,使其降低浓度、转化为简单、无害的无机物以至从水体中消除的过程。
它还可以包括生物转化和生物富集等过程。
在水体自净中,生物自净占有主要的地位。
水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危害性可分为:无毒污染物、有毒污染物两大类。
无毒污染物:
水体中的无毒污染物包括酸碱盐等无机物及蛋白质、油类、脂肪等有机物,它们一般虽无生物毒性,但含量过高会对人类或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酸、碱物质使水体不能维持正常pH范围(6.5~8.5<)。
含氮、磷的化合物,如合成洗涤剂及化肥等是营养物质,因过量会引起藻类疯长而使水体缺氧。
其他有机物因化学和微生物分解过程而消耗水体中的氧气,致使水体中溶解氧耗尽,水质恶化。
各种溶于水的无机盐类会造成水体含盐量增加,硬度增加,同样会影响某些生物的生长和造成农田盐渍化。
此外还影响工业用水和饮水水质,从而增加处理费用。
有毒污染物:
一.无机有毒物
(一)重金属污染物:Hg、Cd、Ph<、Cr、As、Be<、Co、Ni、V<、Cu、Z n、Se<等。
As、Be、Se<虽非重金属,但在环境科学中考虑到As、Se的毒性和某些性质类似于重金属,Be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因此常把它们列入重金属讨论范畴。
(二)无机阴离子
1.NO2-
NO2-具有毒性,进入生物体内后易转化为强致癌物质亚硝胺(R-NH-NO<),在饮用水中不得检测出NO2-,NO3-易转变成NO2-,岩盐中含有NO3-,在腌制食品时的无氧环境中,盐中的NO3-有可能转变成NO2-。
NO3-含量在水中以N计不容许超过10mg/L。
2.-
人为排放的因素主要来自化学、电镀、煤气、炼焦等工业排放的含氰废水。
-具强烈配合作用,能破坏细胞中氧化酶,造成人体缺氧呼吸困难,从而窒息死亡。
每升饮用水中-含量不能超过0.0lmg/L。
3.F-
F-在体内破坏磷化酶、钙代谢,与骨骼组成中Ca(PO4)2、Ca(OH)2生成溶解度较小的CaF2,生成氟斑牙,同时,它还能导致Ca、P代谢紊乱,引起低血钙、氟骨症等疾病。
二.有机污染物
有毒的有机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类有机物。
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共同特点是:极大多数为难降解有机物,或称持久性有机物。
它们在水中的含量虽不高,但因在水体中残留时间长、有蓄积性、可促进慢性中毒,造成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生理毒害。
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废物处理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或几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按照水质状况及处理后出水的去向确定其处理程度,废水处理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即用格栅、筛网、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等构筑物,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浮油,初步调整pH值,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
废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BOD 去除率仅25-40%<)。
故通常为预处理阶段,以减轻后续处理工序的负荷和提高处理效果。
二级处理是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及某些化学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和部分胶体污染物。
经过二级处理后,废水中BOD的去除率可达80-90%,即BOD<合量可低于30mg/L。
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达到农灌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故二级处理是废水处理的主体。
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中还存留一定量的悬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物和氮磷等藻类增值营养物,并含有病毒和细菌。
因而不能满足要求较高的排放标准,如处理后排入流量较小、稀释能力较差的河流就可能引起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源。
三级处理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病原体等。
废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法(化学氧化、化学沉淀等)、物理化学法(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等)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的一种“深度处理”方法。
显然,废水的三级处理耗资巨大,但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及工业废水可利用各种分离和转化技术进行无害化处
基本原理常用技术
物理法
通过物理或机械作用去除废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及油品
过滤、沉淀、离心分离、上浮等;
化学法
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废水中
污染物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使之发生化学或
物理状态的变化,进而从水中除去;
中和、氧化、还原、分
解、絮凝、化学沉淀等;
物理
化学法运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
汽提、吹脱、吸附、萃
取、离子交换、电解、电渗
析、反渗析等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
染物氧化降解成无害物质的方法,又叫生物化学
处理法,是处理有机废水最重要的方法
活性污泥、生物滤池、
生活转盘、氧化塘、厌气消
化等
其中废水的生物处理法是基于微生物通过酶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物质,把有毒的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的方法。
根据在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的不同要求,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气(氧)生物处理和厌气(氧)生物处理两种。
好气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气的情况下,藉好气细茵的作用来进行的。
细菌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合成等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CO2、H2O、NO3-、PO43-等)获得生长和活动所需能量,而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使自身生长繁殖。
厌气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气的情况下,藉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
厌氧细菌在把有机物降解的同时,需从CO2、NO3-、PO43-等中取得氧元素以维持自身对氧元素的物质需要,因而其降解产物为CH4、H2S、NH3等。
用生物法处理废水,需首先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的可生物分解性能进行分析。
主要有可生物分解性、可生物处理的条件、废水中对微生物活性有抑制作用的污染物的极限容许浓度
等三个方面。
可生物分解性是指通过生物的生命活动,改变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从而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所能达到的程度。
对于好气生物处理是指在好气条件下污染物被微生物通过中间代谢产物转化为CO2、H2O和生物物质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污染物的转化速率。
微生物只有在某种条件下(营养条件、环境条件等)才能有效分解有机污染物。
营养条件、环境条件的正确选择,可使生物分解作用顺利进行。
通过对生物处理性的研究,可以确定这些条件的范围,诸如pH值,温度以及碳、氮、磷的比例等。
近年来,在水资源再生利用研究中,人们十分关注各种纳微米级颗粒污染物去除的问题。
水中的纳微米级颗粒污染物是指尺寸小于lum的细微颗粒,其组成极其复杂,如各种微细的黏土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腐殖质、油类和藻类物质等,微细黏土矿物作为一种吸附力较强的载体,表面常吸附着有毒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病原细菌等污染物,而天然水体中的腐殖质、藻类物质等,在水净化处理的氯消毒过程中,可与氯形成氯代烃类致癌物,这些纳微米级颗粒污染物的存在不仅对人体健康具有直接或潜在的危害作用,而且严重恶化水质条件,增加水处理难度,如在城市废水的常规处理过程中,造成沉淀池絮体上浮、滤池易穿透,导致出水水质下降、运行费用增加等困难。
而目前采用的传统常规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水中这些纳微米级污染物,一些深度处理技术如超滤膜、反渗透等又由于投资及费用昂贵,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发展新型、高效、经济的水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