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现状及治理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涉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其发展和保护对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无序发展和不合理利用,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该区域的突出问题。
本文将就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治理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化学污染:太湖流域的废水排放量大,不同类型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水体。
其中,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多,使得太湖流域的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另外,工业废水排放的有机物、重金属物质等也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生物污染:过量的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内的蓝藻和水华暴发频繁,这种水华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严重影响了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
水华繁殖期间释放的有毒物质可能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永久性损害,以及相关产业的损失。
此外,太湖流域的非法捕捞和不合理养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治理建议:一、加强水体监测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太湖流域水质变化,为治理提供准确数据。
同时,加强与长江局的协调,对流域内的排污口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农田排水网络的优化调整,减少农业养分和农药物质的流失。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合理利用化肥,控制农药使用量。
三、加强工业企业环保治理:对截留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推动企业提升污染物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和有机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减少水环境污染。
四、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加强太湖流域湿地的保护,通过恢复湿地功能来净化太湖周边环境。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太湖,这座位于中国江苏和浙江两省交界处的宁静湖泊,近年来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导致水生植物如藻类等大量繁殖,最终影响水质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太湖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其原因。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气候条件适宜,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湖区水域广阔,水资源丰富,是周边城市的重要水源地。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太湖的水质逐渐恶化,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太湖流域的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普遍偏高,使得藻类等水生植物大量繁殖。
夏季是太湖富营养化的高发期,由于气温高、降雨少,藻类繁殖速度加快,导致湖水透明度下降,水质逐渐恶化。
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过度施肥和城市污水的排放,使得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太湖。
随着太湖流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体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水生植物繁殖失控。
环太湖地区的工业发展也给水质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太湖富营养化已经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和有害微生物含量增加,影响了饮用水的质量。
同时,富营养化还导致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失衡,许多珍稀水生生物如中华鲟、太湖银鱼等濒临灭绝。
为了防止和减轻太湖富营养化的程度,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府加强了对太湖流域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了农业生产的化肥使用量,并加强了对城市污水排放的监管。
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项目,如建立生态保护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等。
环保组织积极倡导公众参与环保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例如,组织志愿者清理湖边的垃圾,减少人为因素对太湖的破坏。
科研机构也在积极研究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如引进新技术改善水质、推广生态农业等。
通过政府、环保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相信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太湖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和努力解决。
太湖水污染及治理
太湖水污染的治理——水上种植法摘要: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桶装水,引发了无锡水危机。
关键词水上种植生物治理效益信息档案平台背景太湖简介地理: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位于长江三角洲下游,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
地位:太湖是上海、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脏”,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发展的各类血管。
虽然太湖只占全国面积的0.4%,但承载人口3000多万,创造了全国11.6%的GDP和16.7%的财政收入,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
同时,太湖也是我国著名的粮仓。
现状太湖自古被许多诗人称赞,如白居易的〖泛太湖书事,寄微之〗黄夹缬林寒有叶,碧琉璃水净无风;赵汝茪的【浣溪沙】笑摘青梅傍绮疏。
数枝花影漾前除。
太湖石畔看金鱼。
而如今,太湖因蓝藻事件而闻名。
太湖水质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初,太湖水质良好,以Ⅱ类、中营养一中富营养水体为主,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据1981年调查,太湖水域属Ⅱ类水的面积占69%,Ⅲ类水占30%,Ⅳ类水占1%;中营养状态面积占83%。
近几十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即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2个等级,即富营养。
富营养化图现状:太湖水污染是近几年追求GDP的产物,严重影响当地经济乃至威胁全国经济的发展,解决太湖问题刻不容缓。
由于太湖的特殊地位以及严重的污染,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污染治理问题,从1996以来,太湖就被作为中国水污染治理重点,制定了《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家及地方先后共投入百余亿,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污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行流域内污染排放达标制度,重点关停污染严重企业、二、实施“引江济太”工程、三、实施太湖生态修复工程;同时,江苏省政府下发《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以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下决心恢复太湖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并采取了许多具体的措施。
最新太湖污染及防治
太湖污染及防治太湖污染及防治摘要: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追溯太湖污染成因以及治理方式。
关键字:太湖污染成因治理方式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湖泊流域开发活动加剧,加之一个时期以来,人们环境意识淡薄,将湖泊用作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纳污和农业灌溉退水的场所,一些不合理的人为开发活动,如:围湖造田、森林砍伐、网箱养鱼以及湖滨带破坏等,给诸多湖泊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全国性的湖泊富营养化、干旱地区湖泊水质咸化、湖泊淤积或萎缩、湖泊生态破坏以及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和发生,致使我国许多湖泊生态系统出现故障,给湖区的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
因此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湖泊当今重大环境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N)、磷(P)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相对封闭或水流缓慢的水体, 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水域的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 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 水体溶解氧量下降, 水质恶化, 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太湖的富营养化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近年来也一直很吸引人们的注意,其严重程度有目共睹。
一、太湖概况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流域面积36 500 km2,总人口约3 400万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 200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地区之一, 同时太湖流域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13%以上,是我国经济发达、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太湖是苏、浙、沪地区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在太湖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江苏省经济发达的苏、锡、常三市都在太湖流域内。
太湖水源是整个太湖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其水质优劣直接关系这个地区乃至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太湖污染状况太湖流域用她温润的气候和优美的景色孕育了湖区人民的优越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一曲《太湖美》足可以说明一切。
太湖水污染原因、现状及治理概要
近20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 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 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 富营养为主。
高锰酸钾指数:1990—2004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除了2000年外,其它年份的高锰酸盐指 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但是浓度增加趋势不容忽视。 总磷指标:除1990年和1991年基本满足Ⅲ水质标准外,其它年份均超标。1990—1995年,总磷 指标呈明显增加趋势;1995—1999年,呈下降趋势;受入湖水量偏小的影响,2000年总磷指 标浓度变大;2000—2004年,呈下降趋势。 总氮指标:一直高于Ⅲ水质标准,甚至高于Ⅴ水质标准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总氮已成为太 湖首要污染指标,必须从严控制。
治理蓝藻的方法
常用的治理方法分为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耗时长投资大, 实施难度大 化学灭杀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但是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有可能造成 二次污染
生物治藻
•微生物治理 •食藻生物防治 •水生植物抑制
物理治藻
•用船把它捞出来 •声波振动 •引水冲刷
化学治藻
气候
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 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 高水温达38℃,最低水温0℃,水温年 变幅介于29.5和38.0℃之间,历年平 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 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 温高1.3℃且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
虽然其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4%,人口 占全国的3%,却创造了全国11.6%的 GDP和16.7%的财政收入。太湖地区城 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 ,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 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是我国重要
太湖污染治理面临三大难题
太湖污染治理面临三大难题本期提示:地跨苏、浙、沪、皖三省一市、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的太湖流域,以占全国不到0.4%的土地面积、3%的人口,去年创造了占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9%的财政收入,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是,碧波万顷、风光旖旎的太湖也同时承受了工业文明带来的伤害,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沉重代价,目前太湖流域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水质型缺水,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等问题。
不久前,记者参加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为主题的中华环保世纪行赴太湖流域采访,发现这些问题涉及管理机制、部门利益、治理盲点等,本文所列举的“三大难题”只是众多难题中的突出难题。
难题之一:行政交界水域污染谁管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与江苏省苏州市所属吴江市盛泽镇相邻,流过太湖流域主要城市常州、无锡、苏州的京杭运河在此地成为江浙两省的界河。
盛泽是全国著名的化纤和真丝绸纺织生产基地,“日出万匹,衣被天下”使它扬名天下。
然而,由于该镇众多印染企业排放的污水通过支流注入古运河,使“邻居”嘉兴深受其害。
记者随后乘一艘汽船沿古运河逆流而上。
船行到支流清溪河和排泾港入运河的河段之间时,眼前的运河水用“乌黑发臭”形容毫不为过,船尾的漩涡成了污水团。
据了解,按照要求,到今年底苏州出境水质应当实现《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规定的水质目标,即高锰酸盐指数达到三类,氨氮达到四类,总磷达到五类。
但按照目前的趋势,吴江市副市长王永健向记者坦言:这一目标难以完成。
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浙两省交界水域污染严重问题应通过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探索环境污染补偿机制、建立两省协调机构等手段寻找解决途径。
江苏于今年6月5日开始实施的《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核心制度就是水质交接责任制:对出境水质超出规定目标的,由上级政府通报批评,对造成环境污染或水功能退化的,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对下游造成水质功能不达标且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游政府给予相邻地区经济补偿;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太湖,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供应基地。
然而,多年来太湖水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居民和政府。
本文将探讨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关的治理措施。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随着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工业生产规模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
然而,由于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和管理不善,这些废水常常直接排入太湖,导致水体污染。
其次,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太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农田使用并随降雨冲刷入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太湖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造成了水华暴发和蓝藻繁殖。
水华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还释放出有毒物质,对当地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大气污染也对太湖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工业排放物和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可通过大气沉降进入水体,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这些污染物在太湖中蓄积和生物放大,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针对太湖水污染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政府应该提高对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和管理力度,确保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才排放入太湖。
其次,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农药使用标准和管理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和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流失。
另外,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政府应该加大对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监管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此外,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也是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保护湖泊周边的湿地和河流,加强河口管理,防止污染物通过河流进入太湖。
最后,加强公众意识和参与是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太湖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公众采取实际行动,减少对太湖的污染。
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
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一、本文概述太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承载着周边众多城市和乡村的供水、灌溉、渔业等多重功能。
然而,近年来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问题的日益严重,不仅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更引发了饮用水危机,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其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政策引导,期望能够为太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太湖富营养化原因分析太湖富营养化的现象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织与叠加。
从自然因素来看,太湖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降水充沛,这为水生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这种湿润的气候也容易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积累,为富营养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为因素在太湖富营养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太湖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聚集和工业生产活动导致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太湖。
这些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极大地促进了水体中藻类的生长。
农业活动也是太湖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湖周边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区,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导致了农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这些营养物质随着农田排水进入太湖,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不合理的湖泊管理也是太湖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湖泊管理机制,太湖周边的水体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理。
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违法排放污水,进一步加剧了太湖的富营养化。
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为了有效地解决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水体治理、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太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加清洁、安全的水资源。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知识分享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知识分享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生态系统。
然而,近年来,太湖的水质却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遭受了严重的水污染。
本文将探讨造成太湖水污染的原因,并分享一些有效的治理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导致太湖水污染的一些主要原因。
其中之一就是工业废水的排放。
太湖周边的工业地区密集,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废水,其中包含各种有害物质和化学物质。
这些废水直接排入太湖,导致水质恶化。
其次,农业活动也是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农业用地位于太湖流域,农民使用化肥和农药来增加产量。
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雨水流进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和水质退化。
此外,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太湖周边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废水处理设施容量有限,许多污水未经处理就被排入湖泊。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针对太湖水污染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首先是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加大了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用地的监督,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罚款和处罚,并加强了对污染源的整治。
其次,提升废水处理设施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政府投资建设了更多的废水处理厂,并更新了处理设备。
这些设施使用先进的技术来过滤和处理废水,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另外,推广可持续农业也是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关键。
政府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此外,通过改进农田排水系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太湖的影响。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也是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知识。
通过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可以有效减少污水的排放和不当废物处理行为。
综上所述,太湖水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但通过加强监管、更新废水处理设施、推广可持续农业和加强环境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治理太湖水污染。
保护太湖的水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应当共同努力,为太湖的生态健康作出贡献。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一、本文概述二、太湖水污染现状分析工业废水排放:太湖流域的纺织、化工、造纸等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这些废水的排放对太湖的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经过雨水冲洗进入河道,最终流入太湖,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污染。
生活污水排放:太湖周边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也是导致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太湖后,不仅会恶化水质,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植物过度繁殖等问题。
富营养化问题:太湖西部水域营养过剩,出现了营养型污染,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绿色“水华”,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质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太湖流域水质逐年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根据相关数据,太湖已有较大面积的水面水质受到轻度污染,并且有部分水域的水质已经达到中一富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
太湖水污染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来改善水质,保护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
三、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工业污染:随着太湖流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放至太湖,导致水体污染。
工业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农业污染:太湖流域农业活动频繁,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径流中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太湖后,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过度生长,形成水华,破坏水生态平衡。
生活污染:随着太湖流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和病原体,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太湖,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水土流失:由于流域内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表层土壤,还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进一步加剧水污染。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一、引言太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不仅是江苏省重要的饮用水源,还承载着众多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
然而,近年来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湖泊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方法,以期为当地水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水污染形势及原因1.水污染形势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富营养化、蓝藻暴发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超标。
大量污水直排、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显著加重了太湖水体的污染程度。
2.水污染原因首先,太湖流域人口众多,各类活动导致的污水直排和农业面源污染成为重要原因。
其次,农业的过度施肥和过度使用农药,使养分和农药超出太湖承载能力,导致其富营养化和蓝藻暴发。
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直接排入太湖,严重污染湖泊水质。
三、综合治理方法1.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采取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合理调度水资源供应,降低流域水污染风险。
2.加强污水处理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提高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水质要求。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科学施肥制度和减少化肥使用。
3.控制工业废水排放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尾水回用。
4.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建立严格的环境执法体系,加大对非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监管,完善环境排污许可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形成强大的环境保护力量。
5.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太湖流域水环境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培养更多的水环境专业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出低成本、高效率的水污染治理技术。
四、治理效果评估治理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需要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对水质指标、蓝藻浓度和有害物质含量的监测,评估综合治理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挑战之一。
太湖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却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探讨太湖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方法。
二、太湖流域的现状太湖流域位于中国东部,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三个省市,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然而,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调查统计,太湖流域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指标超标情况严重,水质已经达到或接近IV类,其中IV类是不能供生活饮用和工业用水的。
三、水污染的原因1.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通过流入河流和地下水体系,最终进入太湖流域的水体中,导致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超标。
2.工业污染:太湖流域发育着众多的工业区,这些工业区的废水排放对流域的水质造成了巨大影响。
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危害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3.城市污染: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密集地,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厂无法完全处理所有污水,一部分污水会直接排入太湖流域,导致水质下降。
四、水污染的影响1.生态系统破坏:太湖流域的水污染严重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或迁徙,影响了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2.人类健康风险:太湖流域的水污染直接影响到当地人民的健康。
长期饮用水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肝癌、胃癌等。
3.经济发展受限:太湖流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水污染导致了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衰退,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综合治理的方法1.加强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部门的监管,严禁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规范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等。
2.农田绿色改造: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具有丰富生态系统和重要经济价值的地区。
然而,近年来,太湖流域水环境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为了改善太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并提出几项新的治理建议。
首先,人为污染是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需要加强太湖周边城市和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废水排放对太湖流域的影响。
同时,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法规,确保工业废水的合规处理和排放。
其次,农业活动也是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农业用水过程中常常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农药和养分的污染物流入太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控,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施肥技术的科学性,避免养分流失。
此外,大气污染也对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降雨等方式进入太湖,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因此,应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有效防止大气污染对水环境的污染。
最后,要加强太湖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
太湖流域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对太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应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划定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管控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保持湖泊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是一个复杂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工业废水处理和排放监管,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大气污染防控,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是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
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都应共同努力,为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通过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提高施肥技术的科学性、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太湖流域生态修复工作等综合治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
中国太湖的水污染问题与治理研究
中国太湖的水污染问题与治理研究中国太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华东地区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然而,多年来,太湖一直受到水污染问题的困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负担。
本文将通过探讨太湖水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治理研究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对这一问题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过度的城市化和农业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水与农田农药渗透到湖泊中,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
同时,规模庞大的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也直接影响了湖水的质量。
加之,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欠缺,致使一些污水处理厂的设施水平低下,导致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太湖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水污染的威胁。
水污染对太湖周边地区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太湖是许多居民的主要供水来源。
对水源的污染不仅危害了人们的健康,还限制了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其次,太湖的水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许多鱼类和植物栖息地都受到了破坏,导致生态链的崩溃和物种数量的减少。
这不仅对水域生物造成了巨大威胁,还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太湖的水质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自然风景区,太湖的水污染不仅使景区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也削弱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直接对当地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太湖的水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通过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对水污染的防治责任和要求。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工业排污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改善排放水质。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采用有机农业的方式,减少对湖泊的农业污染。
此外,政府还组织了清理太湖水域的行动,加强了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太湖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然而,太湖水污染治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治理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政府财力和人力资源。
太湖水环境问题与治理
太湖水环境问题与治理环境科学侯翔10142102201.太湖的简介1.1地理位置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
是华东最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环太湖风景名胜区。
古代太湖有“一湖跨三州”之说,即东吴(苏州)、中吴(常州)、西吴(湖州)这三个地方,太湖横跨苏州吴中、无锡滨湖、常州武进、宜兴,分别由苏州、无锡、常州管辖。
今太湖三分之二水域在苏州行政区划之内。
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公尺,蓄水27.2亿立方米。
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
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
黄浦江为最大泄水河道,约占总出水量的80%。
其余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
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
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
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它自镇江谏壁口引长江水南流,穿过太湖水系众多的河流和湖荡,吞吐江湖,调节水量,成为这个水网的重要干流。
湖中现存岛屿40多个,以西洞庭山最大。
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等低丘,山水相连,风景秀丽,为著名游览区。
沿湖丘陵和湖中岛山盛产茶叶、桑蚕以及亚热带果品杨梅、枇杷、板栗、柑橘等。
太湖平原旧河网大都河道浅窄多曲、排灌系统紊乱,洪渍仍是潜在威胁。
现已进行统一规划,禁止盲目围垦,并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太湖的景色秀丽,尤以无锡的鼋头渚公园为代表,我国著名文人郭沫若先生诗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对鼋头渚的风光赞不绝口。
此外,太湖沿线比较著名的景点还有苏州东山、西山、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灵山大佛、鼋头渚风景区、蠡园;常州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工业点源污染
江苏推出太湖流域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 太湖流域限排标准更严 最严限值比原有标准增10多倍
针对船舶污染
2008年11月5日,太湖第一座船舶油废水回收站在常州落定后 试运行,标志着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船舶污染防治工程 基础建设全面启动。此项工程范围涉及整个苏南地区,贯穿苏、 锡、常、镇4市,计划总投资3750万元,在3年内将分两期先后建 设15座船舶垃圾收集站和15座船舶油废水回收站。据介绍,已在 常州落定试运行的第一座船舶油废水回收站规格为0.25m/h2,坐 落于常州奔牛中石化水上加油船上,配有油水分离器、空压泵、 抽水泵、废油水废机油柜等。
太湖水污染现状、原因分 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 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 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
为人体的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轮廓还是战略功
能上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
“心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
治理蓝藻的方法
常用的治理方法分为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耗时长投资大, 实施难度大 化学灭杀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但是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有可能造成 二次污染
生物治藻
•微生物治理 •食藻生物防治 •水生植物抑制
物理治藻
•用船把它捞出来 •声波振动 •引水冲刷
化学治藻
总氮量自2001年开始均为上升趋势,全湖总氮 年均值范围为1.71~2.79mg/L,年内汛期、非 汛期监测结果接近
太湖污染特点
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大运河水质污染严重
PartⅢ 太湖污染的原因
二次污染 工业点源污染
船舶造成的水体污染
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化带来的水体污染
水产养殖的污染
社 会 因 素
PartⅣ 前人对太湖的治理
早期错误做法 加高太湖的湖堤,建造闸门,分割湖面,修建人 工的入海通道,把自然的太湖改造成一个由几千个 闸门控制的人工平原水库改造成一个既无自然入口 又无自然出口的、水基本不流动的人工水库系统。
强烈反差……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结构调整 科学技术创新 政策法规引导
经济
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 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PartⅡ太湖污染的历史和现状
无锡鼋头渚[yuán tóu zhǔ] 曾是最佳观湖景点,但蓝 藻成祸,游客已经不能与 太湖水亲密接触了
20世纪80年代初,太湖水质良好,以Ⅱ类、中营养一中富营养水体为 主,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据1981年调查,太湖水域属Ⅱ类水 的面积 占6 9 %,Ⅲ类水的30%,Ⅳ类水的占1%;中营养状态的面 积占83%,中富营养状态的占16.9%。
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 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 的沉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 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 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生活污水
太湖流域地区随着工业化、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人口剧增 ,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之以前迅 速增大。 与此同时,排污管道铺设不健全 、处理没施跟不上市化进程的 步伐,致使污水未经处理或只经 过简单的处理,就排入到太湖中 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元 素物质。
近20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 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 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 富营养为主。
高锰酸钾指数:1990—2004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除了2000年外,其它年份的高锰酸盐指 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但是浓度增加趋势不容忽视。 总磷指标:除1990年和1991年基本满足Ⅲ水质标准外,其它年份均超标。1990—1995年,总磷 指标呈明显增加趋势;1995—1999年,呈下降趋势;受入湖水量偏小的影响,2000年总磷指 标浓度变大;2000—2004年,呈下降趋势。 总氮指标:一直高于Ⅲ水质标准,甚至高于Ⅴ水质标准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总氮已成为太 湖首要污染指标,必须从严控制。
•硫酸铜法 •也可向局部水体 投加丙玛三肽、钙 化合物、铝化合物 和改性粘土等
各种治理方法小结
太湖蓝藻的预防和综合治理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认真实施治理太湖保护水源行动
依靠专家实行科学治水
加大财政支持和多元投入 治理太湖
或许新方法的诞生能对太湖蓝 藻的治理有所帮助
自动吸藻器正在吸取厚达 5厘米的微囊藻水华
发展的各类“血管”。
Contents
1
太湖的简介
2
太湖污染的历史和现状
3
太湖污染的原因
4
前人的治理方法
PartⅠ太湖的简介
地理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 具体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主要水源︰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 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 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 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洩长江,以娄江、 吴淞江、黄浦江为主,黄浦江为最大洩水河道
全湖高锰酸盐指数自2003年以后增加较快,变 化范围4.05~5.80mg/L,年内汛期、非汛期监 测结果接近。
全湖总磷自2003年以后明显增加,年均值范围 为0.064~0.104mg/L,年内汛期、 非汛期监测 结果接近
全湖氨氮含量年均值范围为0.18~0.55mg/L,年 内氨氮浓度非汛期明显高于汛期
投入小白鲢、鳙鱼等鱼种 ,用以吞食、消化蓝藻
重力斜筛自动脱水设备 在对滇池蓝藻水华进行 脱水处理
防治水污染的工作必须从源头抓起, 这是解决问题的 根本, 污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严格控制水 中氮、磷含量,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不良趋势。 应建立完善的藻类监测机制, 为科学治理提供可靠的 数据, 减少出现盲目治理、浪费资源的情况。 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 让人们认识到, 水是生命 之源, 水的质量与生命健康休戚相关, 而蓝藻爆发不 是突发性的, 它是污染日积日累的结果。 防治藻类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就有化学除藻, 但我认 为, 如非迫不得已, 最好不要采取化学除藻, 因为蓝 藻繁殖很快, 一旦优势种群形成, 即使用药除藻有效, 但过1~2天又会大量繁殖出现, 而且化学除藻容易给 水体带来二次污染, 不安全。
自 净 能 力 削 弱
网围养殖 泥沙淤积与沼泽化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用水量大量增加湖区用水过度,导致湖 泊萎缩,土地沙化,水质下降,环境变差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合理,部门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矛盾加剧 未形成健全合理的水权、水价及水市场机制 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落后,污染防治投入不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 短期经济利益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污染排放的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科学研究 不够,缺少科技支撑
气候
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 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 高水温达38℃,最低水温0℃,水温年 变幅介于29.5和38.0℃之间,历年平 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 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 温高1.3℃且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
虽然其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4%,人口 占全国的3%,却创造了全国11.6%的 GDP和16.7%的财政收入。太湖地区城 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 ,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 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是我国重要
太湖水域捕鱼的船只众多,现在的 捕鱼船多是用柴油作为动力,燃烧 不充分,产生的气态颗粒污染物随 风飘落到太湖中,污染水体。 另一方面,船只老化,废油滴漏严 重,覆盖水面,较难自净,加剧了 太湖水体的污染。
船舶
土地利用方式转换
部分河流被填埋,一些河流虽然未被填埋,但阻隔了与其它水系之间的沟通 降低了水环境容量和对污染物的稀释吸纳能力
工业点源污染
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 十分严重,化工、纺织印染 、黑色冶金依然是重点污染 行业。 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 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 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 成的污染极为严重 。
养殖
农业面源污染
肥料、农药、畜禽粪便、水产 养殖业、秸秆、村庄生活污水 、村庄生活垃圾对水体氮磷污 染贡献;农膜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