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特点

音域仍在扩展,自然音域在c1~c2之间, 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唱歌机会的增多,音域 可扩展到a~d2之间,个别可能发展到更宽。 儿童音域发展的个别差异仍然存在,特别 是女孩能唱出很高的音,但也有个别儿童 连唱a1都有点勉强。
• 能唱3/4和6/8拍的歌曲,也能掌握相应的 节奏,甚至也能够较好地掌握带附点的节 奏和切分节奏。
第6页
(三)节奏、节拍方面
歌唱已经初步显现出了节奏的意识,但这种 意识还很模糊,而且大多与歌词中的节奏有关, 所掌握的歌曲节奏也还十分有限。如果歌曲的节 奏能够与儿童自身的生理活动,如心跳、呼吸、 脉搏的节奏等相适应,或与儿童的身体动作,如 走路、跑步等的节奏相协调,儿童掌握起来也比 较轻松。因此,一般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 分音符所构成的歌曲节奏,是比较容易被这个年 龄段的儿童所接受的。
第14页
(五)呼吸方面
一般能够学会歌唱时呼吸自然而迅速,不耸肩,不发 出响的吸气声,能有节制地消耗气息,能按照音乐的意 思来换气,不中断音乐的句子。
已发展起了一定的表现意识,已能较熟练地应用一些
简单的表现技能。对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的体验理解
能力也增强了。不仅更加积极主动地在歌唱中运用声音变
化来表达感情,而且也能表现比较细致和复杂的音乐形象。
(二)音域方面
第3页
一般来说,2岁以前的儿童还 处于嗓音游戏阶段,歌唱和说 话正在逐步从嗓音游戏中分化 出来,很少有人能够完整地歌 唱,因此还谈不到音域发展的 问题。
2岁以后,儿童开始努力变化自己的发音,唱一些短小的歌曲 或歌曲的片断,音域有限,大约在d1~g1之间(即C调的2~ 5)。
(三) 旋律方面
(五)呼吸方面
呼吸
气息保持的时间较以前有所延长,能够按乐 曲的情绪要求较自然地换气。但即使到了6岁, 肺活量和控制气息的能力还很有限,如果所 唱歌曲句子太长,速度又太慢,还是会感到 困难。

学前儿童音乐游戏能力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音乐游戏能力的发展特点
音乐能力
身心各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听辨能力更加精细,声音运用能力愈加自如,对音准、力度、速度的 控制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在音乐游戏中不仅能唱准七声音阶的歌曲旋律,还能够掌握切分节奏与休止符。 在一些韵律活动或歌舞表演动作中,他们也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的力度。
动作发展
对动作的支配能力明显提高,动作日益协调,在音乐游戏中可以做出比较复杂且更加协调的联合动作 以及连续的移动动作等。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也更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也有提高,且更喜欢用动作 来玩音乐游戏。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一、0~3岁儿童音乐游戏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
大约1岁半左右开始模仿人说话、歌唱、念儿歌,并能自发地关注声音、倾听音乐,喜欢独立或与熟 悉的人一起做有声音或动作的游戏,并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2岁以后能够记住一些音乐或动作的片段, 对熟悉的声音或动作能够愉快地倾听、观看并积极参与他人的音乐、舞蹈表演活动中。
规则意识
自控能力差,规则意识也自然就淡薄。他们陶醉于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会很快忘了游戏的规则。
第3页
合作协调
在音乐游戏活动中的合作协调性较差,对于教师组织的音乐游戏活动有时会不知所措或放声大哭,声 音有的高、有的低,有人快、有人慢,有时还会出现闹情绪不愿与他人配合的状况等。
其他方面
在游戏时以模仿接受为主,往往在示范多遍的基础上开始创造性表现。目的性差,游戏中容易被声音 响亮、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富有变化的事物所吸引,而且注意力非常容易被转移,参与游戏的时间也不 长。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音乐游戏中往往因一些事物引起无意识的想象,使游戏偏离主题。因此应以一 些具体形象的事物和简单动作为主。
动作发展
1岁半的幼儿喜欢摆弄物体,并能够用不同的方式制造出各种声音,能够随音乐做动作、歌唱、念儿 歌或敲打物体,能够用自己想出的声音或动作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体验。2岁以后的儿童开始喜欢优美、 有表现力的动作,开始注意在歌唱、做动作或敲打物体时尽量跟随音乐的节奏。

0~3岁婴幼儿音乐能力发展

0~3岁婴幼儿音乐能力发展

0~3岁婴幼儿音乐能力发展一、视频导入播放一名17月龄随乐而动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讨论:如何描述和评估视频中幼儿的音乐能力水平?二、新授1.吸收阶段(0~6月龄)特点:(1)可以区别母亲的声音和环境声音。

(2)可以感受语音和语义。

(3)如果可以有良好的音乐环境,他们对上行、下行和钟形的音调可以有所感知。

启蒙关键:这个阶段的婴儿能通过敏锐的听觉来收集环境中的各种音乐的声音,来呼应和意识生活环境,应尽可能多地提供不同风格的优质音乐。

2.随意反应阶段(7~12月龄)表现:(1)开始尝试更主动地表达音乐。

比如,尝试用嗓音发出声音(2)用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节拍的感知。

特点:(1)反应与外在的音乐环境往往无关。

(2)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启蒙关键:在于帮助幼儿感知音乐中的内在规律:循环的节拍和律动等。

3.有意反应阶段(13~24月龄)表现:(1)开始应和着音乐而动或者跟随音乐发声。

(2)可以通过模仿尝试模唱几个音符。

(3)对不同乐器的音色也能有所感知。

启蒙关键:帮助幼儿认识音高、音阶的形成,体会音乐音色、强弱的差别等。

4.自我意识阶段(25~36月龄)表现:(1)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律动、发音与外在的音乐不合。

(2)可以正确模仿聆听到的音乐。

如,模仿演唱五度之内的两个音的连接;可以辨识和尝试感受无音高打击乐的音色启蒙关键:鼓励幼儿通过动作感受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模仿和理解。

5.评估与总结总结:视频中的幼儿可以有意识地应和着音乐而动,表现在随着音高伸展手臂、蹲下,但还未出现对音乐的模仿。

因此可以判断,她在出生后是处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下,已经进入了对音乐有目的的反应阶段。

三、总结在良好的音乐启蒙下,将会经历音乐的吸收阶段、随意反应阶段、有意反应阶段、自我意识阶段。

这几个阶段并不是严格意义地按照年龄划分的,而是需要指导者的仔细观察各阶段的特点和信号,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音乐启蒙活动。

幼儿音乐领域年龄特点及发展目标

幼儿音乐领域年龄特点及发展目标

幼儿音乐领域年龄特点及发展目标文章正文:幼儿音乐领域年龄特点及发展目标音乐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然而,要实现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最大化发挥,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幼儿音乐领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

本文将探讨幼儿音乐领域的年龄特点以及相应的发展目标。

1. 婴儿期(0-12个月)在婴儿期,幼儿正在探索和熟悉周围的世界。

他们对声音和音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触觉和听觉来感受音乐。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听力感知和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

幼儿应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音乐和声音,如轻柔的摇篮曲、欢快的儿歌等,以促进他们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

2. 学步期(1-3岁)在学步期,幼儿开始追求自主和独立,并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音乐活动对于幼儿的身体和语言发展非常关键。

通过舞蹈、手势和口语表达,幼儿能够培养身体协调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鼓励幼儿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游戏和舞蹈活动,培养他们的身体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学前期(3-6岁)在学前期,幼儿的身体和认知能力正在快速发展。

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结构,并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此时,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通过歌唱、合唱和乐器演奏,幼儿能够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4. 小学阶段(6-12岁)在小学阶段,幼儿的音乐理解和技能发展迅速。

他们可以开始学习乐器和音乐理论,并参与到音乐团体中。

此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提高。

幼儿应该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学习音乐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

5. 青少年阶段(12岁以上)青少年阶段是幼儿音乐领域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音乐素养和水平。

此时的目标是鼓励他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音乐,发展自己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音乐才能。

幼儿应该有机会参与音乐创作、演出和音乐比赛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演奏能力。

婴幼儿具备哪些音乐能力?

婴幼儿具备哪些音乐能力?

婴幼儿具备哪些音乐能力?●婴幼儿时期(0~3岁)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

●婴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受能力。

节奏节拍知觉旋律知觉音色知觉●人类对节奏(音的长短)知觉能力在很早就得到发展。

新生儿就能分辨规律与不规律的心跳。

4个月的婴儿可以分辨出简单的节奏变化,如,长-短或短-长的节奏(Lewkowicz, 2003)。

●随着年龄的增加,婴幼儿节奏知觉能力会越来越强。

●婴幼儿具备节拍(强弱变化相同的时间片断循环重复)知觉能力。

新生儿能够检测到不符合预期的节拍(Winkler et al., 2009)。

幼儿可以随着音乐进行同步化运动(Moog, 1976)。

●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备旋律知觉能力。

●Plantinga和Trainor(2005)让6个月的婴儿在7天时间内反复聆听一段旋律,第8天进行测试。

原始旋律转调旋律●结果显示,6个月的婴儿可以识别出聆听过的旋律,即便将这些旋律进行各种转调,婴儿仍然能识别出转调后的旋律。

同时,婴儿对原旋律和转调旋律的偏好没有差异。

●这种旋律知觉能力可能缘于婴儿的音乐记忆能力,因为2个月的婴儿就可以分辨出刚刚听过的旋律(Plantinga & Trainor, 2009)。

音色知觉●新生儿也能够区分出不同乐器的音色。

●Trainor等人(2011)让2组4个月的婴儿分别聆听一周的由吉他或马林巴演奏的旋律。

●一周后,婴儿聆听由这2种乐器演奏的新旋律,并记录其脑电反应。

●结果显示,吉他组婴儿在听吉他旋律时诱发出更大的额部负波,马林巴组婴儿听马林巴旋律时诱发出更大的额部负波。

●这表明,对某种乐器音色的听觉体验,能够影响婴儿对该音色的大脑表征。

总结●即便是新生儿,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

●随着出生后音乐聆听经历的增多,婴幼儿的音乐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婴幼儿的这些基本音乐能力为其后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保教管理]各年龄段音乐能力发展特点

[保教管理]各年龄段音乐能力发展特点

各年龄段音乐能力发展特点
在教学中,音乐活动各年龄班的教学要与主题活动各年龄班的教学相一致。

如果幼儿已经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就可以跳过,如果幼儿没有掌握,可以加在准备阶段。

这方面的工作比较细致,需要教师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音乐能力发展水平。

教师可以按照课程的编排顺序循序渐进,根据本班的孩子实际能力水平来掌握课程的进度。

一、小小班幼儿(2~3岁)音乐能力发展特点
喜欢探索、聆听各种音响,能有区别地模仿声音;能模仿老师进行歌唱;能合着中速慢速的乐曲进行律动;使用简单的打击乐敲击稳定拍节奏;通过游戏的方式欣赏音乐。

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欣赏,简单的音乐元素要多重复。

二、小班幼儿(3~4岁)音乐能力发展特点
能有区别地模仿各种声音;能掌握稳定的节拍;进行单纯的游戏;分辨歌唱讲话和其它声音中的区别;两至三种人声或乐器声音的鉴别;使用小鼓敲击稳定拍节奏;通过游戏的方式欣赏音乐,喜欢老师的歌唱。

三、中班幼儿(4~5岁)音乐能力发展特点
由教师示范,幼儿可以个人进行演唱,能够参加集体歌唱,有好的发声;能掌握稳定的节拍和旋律的节奏;能用拍手等表现音乐节奏;在吟诵和歌唱中表现快和慢;内心听觉可以在歌曲中表现;更好地辨别人声和乐器的音色;能够集中注意几分钟倾听歌唱或乐器演奏。

四、大班幼儿(5~6岁)音乐能力发展特点
集体和个人的独立歌唱,唱准音调,正确的音高和正确的速度;能掌握稳定的节拍和旋律的节奏;能用拍手等表现音乐节奏的差异,能通过节奏识别歌曲;独立区分和表现快和漫;采用多种样式和舞蹈动作体验美感的均匀的律动;可以拍手模仿节奏主题,很好地辨别人声和乐器的音色;能够集中注意较长时间倾听经典作品;使用更多的打击乐器进行较多种节奏敲击。

0-3岁婴幼儿学会音乐教案

0-3岁婴幼儿学会音乐教案

0-3岁婴幼儿学会音乐教案教案标题:0-3岁婴幼儿学会音乐教案目标:1. 帮助婴幼儿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2. 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婴幼儿的语言发展、社交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3. 培养婴幼儿的音乐表达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1. 引入音乐(5分钟)- 使用简单、欢快的儿童音乐作为引入,通过歌曲和节奏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

2. 声音感知活动(10分钟)- 使用各种乐器或发声工具,如铃铛、手鼓、口哨等,让婴幼儿触摸、摇晃、敲击或吹响,引导他们感知不同的声音。

- 引导婴幼儿模仿各种声音,例如动物叫声、车辆声等。

3. 音乐运动活动(15分钟)- 播放欢快的音乐,鼓励婴幼儿跟随节奏做简单的动作,如拍手、跳跃、转圈等。

- 引导婴幼儿感受音乐的速度、节拍,并尝试用身体表达音乐的情感。

4. 唱歌活动(15分钟)- 选择简单易唱、旋律明快的儿童歌曲,鼓励婴幼儿跟随节奏和歌词一起唱。

- 利用手势或小道具辅助歌曲的理解和表达。

5. 自由舞蹈活动(10分钟)- 播放动感的音乐,让婴幼儿自由舞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身体感受。

- 鼓励婴幼儿尝试不同的舞蹈动作,如摇摆、跳跃、转圈等。

6. 结束活动(5分钟)- 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婴幼儿放松身心,进行简单的按摩或亲子互动。

教案评估方法:1. 观察婴幼儿对音乐的反应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婴幼儿是否能够模仿声音和动作。

3. 观察婴幼儿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

教案扩展活动:1. 制作简易乐器:使用废物利用的材料,帮助婴幼儿制作简易乐器,如纸碟手鼓、纸杯沙锤等。

2. 音乐绘画:在听音乐的同时,鼓励婴幼儿用颜料或彩笔随意画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3. 音乐故事时间:选择一些有音乐元素的童话故事,用音乐和声音效果增强故事的趣味性。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音乐的音量适宜,不要过大或过小,以免吓到或无法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

2. 注意婴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尖锐或易碎的乐器。

3.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

婴幼儿发育培养宝宝音乐能力的五个关键阶段

婴幼儿发育培养宝宝音乐能力的五个关键阶段

婴幼儿发育培养宝宝音乐能力的五个关键阶段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普遍的语言之一,对于婴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认知、语言、情感和运动发展。

而在宝宝的音乐能力培养过程中,有五个关键的阶段需要特别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个阶段及其重要性。

阶段一:孕期音乐刺激音乐的影响可以在婴儿出生前就开始。

孕期的宝宝能够通过母体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旋律。

研究发现,孕期接受音乐刺激的宝宝,出生后更容易适应外界的声音,并且对音乐更敏感。

孕期音乐刺激可以通过母亲主动播放音乐或者参加音乐治疗等方式进行。

这个阶段的音乐刺激对于培养宝宝的音感和情感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阶段二:出生后的声音感知宝宝出生后,他们的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声音,包括语言、音乐和其他周围的声音。

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主动播放宝宝喜欢的音乐,如轻柔的古典音乐或儿歌,以帮助宝宝形成对不同声音的认知。

此外,与宝宝进行频繁的语音交流和唱歌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宝宝感受到语音的节奏和韵律。

阶段三:身体运动与音乐的结合婴幼儿期是宝宝发展运动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利用音乐来激发宝宝的运动兴趣。

例如,父母可以在宝宝能自由抬头、翻身、坐起和爬行等时候,为宝宝播放欢快的音乐,并与他们一同舞动。

通过与音乐的结合,宝宝能够学习运动技能,并发展协调性。

此外,音乐还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节奏感和音乐记忆。

阶段四:音乐游戏与认知发展在宝宝逐渐成长,开始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时候,音乐游戏将成为促进宝宝认知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音乐游戏,宝宝能够学习识别不同音调、音高和节奏,并在游戏中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

父母可以与宝宝一起玩拍手、击鼓和弹奏简易乐器等游戏,通过乐器的声音和音乐的韵律,激发宝宝对不同声音和乐器的兴趣。

阶段五:音乐学习的继续当宝宝进入幼儿园时,音乐学习将成为一个正式的课程。

在幼儿园或其他专业培训机构中,宝宝将有机会学习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音乐技能。

3岁前幼儿各种音乐的“前能力”发展的主要年龄标志

3岁前幼儿各种音乐的“前能力”发展的主要年龄标志

3岁前幼儿各种音乐的“前能力”发展的主要年龄标志0~1个月:对各种声音有所反应。

0~2.5个月:能从各种声音中区分出人的嗓音,并表现出确定的敏感。

1~3个月:能持续3.秒钟倾听人的嗓音。

2~3个月:能发出一些与身体动作毫无联系的声音。

2.5~4个月:对拨浪鼓发生深厚的爱好,情愿自己拿着玩。

2.5~4.5个月:能够一张一合更有节奏地哭,而不单纯是哇哇大哭。

1~5个月:可以用不同凹凸、长短、强弱的声音来表达他不同程度的需要。

3.5~5个月:会用眼睛搜寻声音的位置。

3~6个月:在哭闹中听见母亲的声音会变得宁静一些,也会对兴奋的声音或歌曲、音乐作出乐观的反应。

5~6个月:能够用咿咿呀呀的方式对他所听见的音乐作出反应。

5.5~6.5个月:很有新区地对人咿呀学语。

5~7个月:对自己的名字有所反映,当你叫他的名字时,他会看着你。

5.5~8个月:对发声物品产生爱好。

6~10个月:回玩“藏猫猫”玩耍,并极有热忱。

7.5~12个月:能咿咿呀呀地仿照成人说话,并有很大的进步。

11~15个月:能随着节奏鲜亮的音乐自发地手舞足蹈、做动作,并消逝咿咿呀呀的独自言语。

11~15个月:持续地学习说话阶段。

13~16个月:努力尝试跟着成人一起唱出歌曲的音调,当然不是完整地唱,而是唱出其中的某一句或某个小节。

17~19个月:在玩耍时常常回急迫地、不停地自言自语。

18~21个月:能主动地仿照环境中的各种声音。

18~21个月:能仿照各种动物的叫声。

18~23个月:能尝试着学习成人真正用歌词唱歌。

22~24个月:在观看电视、图片、玩具或纸贴画中的各种动物形象时会仿照相应的动物叫声。

23~27个月:能较为完整地唱出歌曲中的某个乐句。

18~30个月:对摇篮曲、无意义的韵文、诗和歌谣表现出极大的爱好。

30~36个月:学会背诵一些简短的儿歌。

[1]。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特点

三、4~5岁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一)音乐感知、听辨能力
听觉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身心的发 展,他们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如音乐中的渐 弱、渐强、渐快、渐慢等;能分辨不同体裁、性 质和风格的乐曲,不仅能听出音乐在情绪上的变 化,还能感知一些简单的曲式结构。同时,他们 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能基本理解 歌曲及有标题的器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可 以借助于图片、动作等作出正确的回答。
二、3~4岁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音乐感知、听辨能力
已经能够从周围生活环境中倾听和寻找声音, 开始自发地注意听他们所喜欢的音乐,并分辨其 速度、力度、音高等特点,但还不能稳定地感知 音乐变化。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理解音乐作品 中的不同情绪,但已对音乐中的情绪性质有了初 步的感受。
第3页
• 这个阶段的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并不 完善,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水平较低,记 忆也不明确,还不能用语言较好地表达对作品 的感受,更不能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音乐的情 感。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喜欢摆弄乐器、敲打 物品,使物体发出声音来引起别人注意,并喜 欢用不同于他人的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 的感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一、0~3岁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儿童对声音的反应在胎儿期就开始了。多数胎儿3个月大时就对外界的声音有所感觉,他们用动 作及改变内部呼吸的方法对声音作出反应。
婴儿出生后最初几个月内不仅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的音乐,还能进行区别。 6个月大时就开始试图模仿所能听到的声音。 1岁前的婴儿对音乐的听觉感知和反应是较缓慢和不太精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对外界环 境中各种声音的反应、听辨和分化能力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分辨声源、音色等,还会认真倾听自己喜 欢的音乐。 2岁左右的儿童不仅对歌曲感兴趣,而且还喜欢用自己的玩具、自己的声音或物体“创造”音乐。

如何在婴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如何在婴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如何在婴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音乐是人类的共通语言,能够激发人的情感和创造力。

从婴幼儿期开始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婴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首先,创造一个音乐丰富的环境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音乐儿歌、音乐玩具、乐器音效等可以成为幼儿接触音乐的切入点。

在幼儿园、家庭和其他活动场所中,我们可以提供音乐资源和活动,让幼儿有机会聆听、模仿和参与音乐表演。

此外,为幼儿选择适当的音乐背景,如轻柔的古典音乐或儿童歌曲,有助于营造安静、放松的音乐氛围。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提供多种多样的音乐体验。

幼儿可以自由地跳舞、摇摆和拍打简单的乐器,这有助于他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合唱儿歌,教授他们简单的乐器演奏方法。

此外,定期举办音乐会和参观音乐表演也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第三,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增强幼儿的音乐能力。

例如,通过教唱与字母相关的儿歌,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记忆字母表;结合绘画活动和音乐,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可以组织一些有关音乐的游戏和小活动,如音乐拼图、音乐猜谜等,以增加幼儿对音乐元素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最后,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关注。

每个幼儿的音乐天赋和学习进程都不同,我们需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音乐教育,与幼儿一同参与音乐活动,建立亲子互动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婴幼儿期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关键时期。

通过创造音乐丰富的环境、鼓励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及耐心和持续的关注,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其音乐能力。

这种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水平,还能促进他们的智力、情感和社交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下一代的音乐之路铺平道路。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是指儿童在0-6岁期间,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和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音乐认知、音乐表达和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天赋和艺术修养,还可以对他们的智力和情感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和学习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亲和力。

他们天生对音乐的节奏和音调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幼儿园阶段的音乐课程可以提供给儿童大量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机会,以促进他们音乐能力的发展。

在0-3岁的早期阶段,婴幼儿通过大脑对声音的感知、模仿和记忆等基本过程,开始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逐步形成。

他们能够辨别高低音、节奏快慢,能够随着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摇摆、拍手,能够模仿和跟随音乐的节奏和动作等。

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以简单、重复和有趣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和活动,如唱儿歌、做动作歌、玩乐器等,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基础认知和发展身体协调性。

在3-6岁的幼儿园阶段,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能够通过歌唱、舞蹈、音乐游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和创造力。

他们能够辨认、唱出、模仿简单的旋律和节奏。

同时,他们也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符、音阶、调式等,对声音和乐器的种类和特点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参与音乐的创造和表演,如编创歌曲、自由舞蹈等,以培养儿童的音乐表达和创作能力。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来促进。

音乐欣赏是儿童赏析、评价、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儿童可以开拓视野,培养审美情趣,提升音乐表达的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观看音乐会、演唱会、舞蹈表演等,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交流,以培养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总之,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提供合适的音乐教学和活动,以满足儿童不断变化的需求。

幼儿园音乐领域核心经验

幼儿园音乐领域核心经验

幼儿园音乐领域核心经验一、前言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启迪智力、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梳理幼儿园音乐领域的核心经验,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参考。

二、幼儿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 0-3岁: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快速发展,对音高、节奏、音色等有初步的认知。

- 3-6岁:幼儿音乐能力的关键期,可以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音乐素养,包括音准、节奏、和声、音乐欣赏等。

三、音乐教育目标1. 培养音乐感知能力:让幼儿能够感受音乐的美感,对音高、节奏、音色等有敏锐的感知。

2. 提高音乐表现能力:通过歌唱、舞蹈、打击乐等方式,培养幼儿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发展音乐创造力:鼓励幼儿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激发创新思维。

4.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让幼儿学会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提高审美水平。

四、教学策略1. 游戏化教学: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涵。

3. 分组教学:根据幼儿的音乐兴趣和特长,分组进行针对性教学。

4. 亲子互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音乐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内容1. 歌唱活动:教授简单歌曲,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记忆。

2. 舞蹈活动:学习基本舞步,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音乐表现力。

3. 打击乐演奏:通过打击乐器的演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4. 音乐欣赏:聆听经典幼儿音乐作品,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评价与反馈1. 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兴趣和进步。

2. 表现性评价:通过歌唱、舞蹈、打击乐表演等形式,评价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3. 作品评价:对幼儿的音乐创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创新和个性表达。

4. 家园沟通:定期与家长沟通幼儿的音乐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七、结语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本指导文档,我们期望每个幼儿都能在音乐领域获得宝贵的经验,培养出热爱音乐、具有基本音乐素养的良好习惯。

0~3岁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婴幼儿音色感知

0~3岁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婴幼儿音色感知

0~3岁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婴幼儿音色感知音乐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提高其音色感知能力。

0~3岁是婴幼儿的黄金期,正是在这个时期,通过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可以为他们的音色感知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0~3岁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进行音色感知的培养。

一、音乐对0~3岁婴幼儿的重要性音乐对婴幼儿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可以激发婴幼儿的五感,尤其是对音色的感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音色的感知,婴幼儿可以提高对不同乐器声音的辨别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促进思维发展和感情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0~3岁婴幼儿音色感知的培养方法1. 听觉刺激在0~3岁的阶段,婴幼儿对外界声音非常敏感。

为了培养他们对音色的感知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给他们听不同乐器的音色,使他们渐渐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乐曲,运用多样化的乐器来演奏,并配以图像或肢体语言的展示,让婴幼儿通过不同的声音刺激来感知音色。

2. 亲子互动在婴幼儿的音色感知培养过程中,家长的亲子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和婴幼儿一起唱歌、跳舞、敲击乐器等方式,让婴幼儿更加深入地感知音色。

同时,家长可以逐步引导婴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色的感受,比如用手指指向喜欢的乐器声音等,鼓励他们参与到音色感知的过程中。

3. 视听结合音色感知不仅仅靠听觉刺激,视觉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通过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如播放音乐时用乐器演奏的画面配合,或者是用具有音色特点的图形与音乐相结合,这样更能激发婴幼儿的兴趣,并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色感知能力。

4. 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让婴幼儿接触到不同的音色,从而培养他们的音色感知能力。

三、婴幼儿音色感知培养的注意事项1. 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在婴幼儿音色感知的培养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非常重要。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音乐是人类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另一套符号系统。

对学前儿童来说,最容易接受的一个信息交流途径就是音乐。

认真从事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就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音乐发展心理学家哈格里夫斯,英国的心理学家舒特——戴森,美国音乐心理学家戈登等人。

(一)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舒特——戴森)0——1岁,对音乐作出各种反应1——2岁,自发的、本能的“创作”歌曲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的唱出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如果此时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可以培养绝对音高感4——5岁,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5——6岁,能辨别理解响亮之声和柔和之声,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式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6——7岁,在唱歌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乐好听(二)对音乐的反应穆格于1976年对6个月——5.5岁的儿童的音乐能力发展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6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主动的对音乐作出反应,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音乐。

表现为他们会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并作出高兴乃至惊喜的表情。

2、6个月——1岁,伴随音乐,儿童会连续的晃动身体。

但在这个阶段早期,婴儿可能只是对纯音响作出反应,到一周岁时,才会对较鲜明的节奏作出相应的反应。

3、1岁左右儿童开始发声的唱歌,这种唱歌称为“咿呀之歌”。

所谓咿呀之歌,它是一种类似说话和简单的歌唱,其特点a、有变化的音高 b、用一个元音或很少的音节唱出的 c、在音节系统和节奏组织上还是不定型的、杂乱的,停顿只是呼吸的需要。

注意:当听到咿呀之歌时,大人要高兴的看着孩子,模仿孩子的声音和唱法,让孩子与你产生目光对视,这样会促进孩子以后有意识的去唱。

4、1岁以后的儿童对声音刺激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明显增加。

1.5岁左右的儿童已有试图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协调的迹象,同时也表现出与大人一起跳舞的意向。

0~3岁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婴幼儿的歌唱

0~3岁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婴幼儿的歌唱

婴幼儿的歌唱一、导入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情感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婴幼儿的歌唱可以从婴幼儿的歌唱能力和与指导者的歌唱互动这两点来做详细讲解。

二、新授1.婴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的各阶段特点(1)0-6个月哭是婴儿的第一个乐音,婴儿的哭是他最先和最重要的表达早期需要和情绪的方式,他们在音高、响度和节奏模式方面发声变化,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音乐。

婴儿的哭声可以说是最正确的歌唱方法,婴儿的哭声声音集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这和我们的歌唱所追求的声音是完全一致的。

(2)7-18月龄7-18月龄的宝宝开始喋喋不休的咿呀说话,语音的探索为他们的旋律感奠定了基础。

此时的婴幼儿可以歌唱简短的歌曲片段。

教育者可以更有耐心地等待他们发声。

(3)18月龄-36月龄这个阶段的婴幼儿,他们的歌唱变得更加完整了。

他们可以自主完成一段完整的童谣或歌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曲调模仿能力也在增强。

比如他们会和父母一起唱最喜欢的童谣和歌曲。

这一阶段的幼儿更喜欢熟悉的音调,会要求父母反复唱同一首歌曲。

此时的歌唱音调可能不太准确,但纠正音高并不是这个阶段的重点,教育者应给与幼儿更多的鼓励。

2.与婴幼儿的歌唱互动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妈妈们完全不必担心自己唱得好不好听。

妈妈只需要哼唱出简单的曲调,婴儿就能发出声音来和母亲应和,在这种歌唱互动中,婴儿能产生安全感,体会歌唱的乐趣。

歌唱互动时,要注意的要点在于(1)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PPT12和孩子进行歌唱互动时,一定要“童化”自己,用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2)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和歌唱进行串联,如讲《拔萝卜》这个故事来延申到《拔萝卜》这首儿歌,讲《三只小兔》这个故事延申到唱《小兔乖乖》这首儿歌,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幼儿更能体会歌词表达的意思,使歌唱互动得以升华。

(3)范唱感染、激发幼儿表演欲望与幼儿的歌唱互动时,指导者要有感情的歌唱,做到声情并茂,在配合肢体语言,让幼儿感知歌唱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歌唱的欲望。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音‎乐是人类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另‎一套符号系统。

对学前儿童来‎说,最容易接受的一个信息交‎流途径就是音乐。

认真从事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就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音乐发展心理学家哈格里夫‎斯,英国的心理学家舒特——‎戴森,美国音乐心理学家戈登‎等人。

(一)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舒‎特——戴森) 0——1‎岁,对音乐作出各种反应‎1——2岁,自发的、本能‎的“创作”歌曲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的唱出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如果此‎时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可以培养绝对音高感4‎——5岁,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5‎——6岁,能辨别理解响亮之‎声和柔和之声,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式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6——7岁,‎在唱歌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乐好听(二)对音乐的‎反应穆格于1976年对6‎个月——5.5岁的儿童的音‎乐能力发展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6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主动的对音乐作出反应,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音乐。

表现为‎他们会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并作出高兴乃至惊喜的表情。

‎2、6个月——1岁,伴随‎音乐,儿童会连续的晃动身体‎。

但在这个阶段早期,婴儿可‎能只是对纯音响作出反应,到‎一周岁时,才会对较鲜明的节‎奏作出相应的反应。

3、1‎岁左右儿童开始发声的唱歌,‎这种唱歌称为“咿呀之歌”。

‎所谓咿呀之歌,它是一种类‎似说话和简单的歌唱,其特点‎a、有变化的音高b、‎用一个元音或很少的音节唱出‎的 c、在音节系统和节奏‎组织上还是不定型的、杂乱的‎,停顿只是呼吸的需要。

注‎意:当听到咿呀之歌时,大人‎要高兴的看着孩子,模仿孩子‎的声音和唱法,让孩子与你产‎生目光对视,这样会促进孩子‎以后有意识的去唱。

4、1‎岁以后的儿童对声音刺激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明显增加。

学前儿童打击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打击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特点

• 指在打击乐器演奏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集 体和自己的演奏,并有意识地在音色、音量等方 面与集体形成默契,服从于整体音响形象的塑造 要求。
• 能够学会在演奏时与大家一致地开始和结束, 能够初步理解简单的指挥手势,愿意在演奏活动 中用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与他人沟通、配合,别人 指挥时,能面带微笑,与指挥者相互注视,并将 身体前倾表示更乐于接近对方等。
(一乐器操作能力
不仅能模仿成人的演奏方法,还会努力探索同 一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如铃鼓的摇奏、晃奏, 沙球的震奏、击奏等。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对 乐器音色、力度、速度的调整和控制能力也有所 提高。
第8页
• 随乐意识增强,大多数能够基本合拍地演 奏2/4、3/4和4/4拍的歌曲或乐曲。能够初步学 会使用小肌肉动作演奏乐器,因而能接触到更 多种类的打击乐器,并能更熟练地掌握乐器的 各种不同演奏方法,懂得控制、调整用力方式 和用力强度,奏出所需要的音量和音色。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 有意识地去敲击乐器、探索声音,但这些 动作多是偶然的、零碎的,因此3岁前儿童的随 乐能力十分有限,并不能与音乐保持一致的节 奏和拍子。
三、3~4岁儿童打击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
(一)乐器操作能力
指运用乐器演奏想要奏出的特定音响的能力。 一般能够逐步掌握一些主要用大肌肉动作来演奏 的打击乐器,学会简单的演奏技能。
• 指运用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设计 配器方案和进行演奏表现的活动。
• 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3~4岁的儿童能够为 熟悉的、性质鲜明的音乐形象选择比较合适的乐 器和演奏方法。当一个儿童的意见得到采纳或鼓 励时,所有的儿童都会不同程度地体会到成功的 愉快感。
三、4~5岁儿童打击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
在各种打击乐器中,最容易被儿童掌握的是 铃鼓和串铃的演奏方法,以及对响板的拍奏和双 手各持一木柄碰铃的击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岁婴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优美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音乐与婴幼儿的能力发展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

据研究表明,5~6个月时的胎儿已经有感受音乐的能力了。

出生后,宝宝在哭闹时听到胎儿期播放的音乐就会安静下来,说明他已有记忆能力。

刚出生的新生儿爱听优美的乐曲,如平卧的新生儿会将头转向音乐发出的方向,2个月大的婴儿已能安静地躺着欣赏音乐,2~3个月时能区分音高,3~4个月能区分音色,6~7个月能区分简单的曲调。

以上说明孩子从小接受音乐训练是有生理基础的。

有一位13岁的天才小提琴手,她已和许多著名的交响乐队一起出场演奏。

原来她的母亲是一位职业音乐师,她在孕期还坚持在室内拉小提琴。

因此,从胎教时期就可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爱好。

一、音乐对婴幼儿智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不但能使婴儿心情愉快,还能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使他们变得更聪明。

研究表明,若在婴儿8~9个月时进行音乐训练,孩子到3岁时能明显提高时空推理能力,这种能力能帮助小孩认识模型、拼图及迷津游戏。

有34所幼儿园的儿童接受了8个月的课堂钢琴训练,结果比未接受课堂训练的儿童时空推理测验分提高46%。

研究还发现,婴儿
对莫扎特音乐的节奏、旋律与和谐的特性有无意识的反应。

这些特性使孩子以后更容易了解时间、空间和序列技能等关系,这些能力对精通科学、数学以及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很重要的。

研究也提示,对音高的良好区分,有利于区分音素,可能与朗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关。

二、音乐能促进智力发展的原因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验,有26名大学生连续4天听莫扎特的奏鸣曲,另外26名大学生听Philip Glass音乐,结果前者的时空测验分比后者增加62%。

上述结果也在动物实验上得到进一步验证。

有人把110只老鼠分成四组,每组20只或30只。

一组从宫内到出生后60天听莫扎特奏鸣曲,一组听Philip Glass音乐,一组听白色噪音,另一组则养在安静环境中。

动物行为测定结果发现,第一组大鼠在完成空间迷津能力上明显快于其他三组,错误也较少,有力地证明了听莫扎特奏鸣曲的功效。

音乐可以提高右脑创造能力,加强直觉思维,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

有科学家认为,通过音乐锻炼大脑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如跑步不仅可提高跑步能力,也能提高踢足球或打篮球的能力。

因此,音乐是挖掘婴幼儿潜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有韵伴随将使人生充满智慧和活力。

三、运用音乐发展婴幼儿智力的方法
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对婴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1.婴儿期(0~1岁)运用音乐来进行亲子活动
我们和婴儿说话要用儿语,高声调,有节奏,拉长音调,像唱歌一样。

可以经常给婴儿唱歌,如唱些民歌、儿歌、或自己喜欢唱的内容健康、有节奏感、优美、欢快的歌曲;晚上宝宝睡前则唱催眠曲。

当唱歌时按节奏摆动宝宝的上下肢。

到宝宝六七个月后,大人唱歌时他已会挥动自己的手臂了。

播放古典音乐,特别是莫扎特创作的乐曲,在游戏或进餐时播放,并用音乐提示日常生活,如午睡或晚上就寝时间。

但播放时的音量要适中,持续时间不要过长。

父母可以细心留意婴儿的反应,如面部表情及身体语言,避免对婴儿造成过分的刺激。

抱宝宝在怀中,随音乐节奏翩翩起舞。

抱宝宝在镜子前,随着音乐节拍轻轻摇晃宝宝的身体,当音乐改变时,变动活动方式。

模仿并鼓励孩子尝试随着音乐舞蹈或唱歌。

当孩子洗澡或更换衣服时,也可作为共享音乐的时光,随着音乐的节拍按摩宝宝肌肤,活动一下宝宝的小腿和上肢。

2.低幼期(1~3岁)运用音乐和孩子同乐
播放音乐时,可以扶着孩子的双上臂假装做指挥,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动,父母一边欣赏,一边赞美。

孩子在听音乐时随着旋律歌唱。

让孩子玩一些安全的玩具乐器,加强他们动手拨动或敲打乐器的能力,用音乐促进婴幼儿智力的
发展。

音乐在发挥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潜力上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能为孩子营造一种健康成长、和谐安全的环境。

首先,创造一个适宜的音乐环境。

家长可通过一些如抚触等感性的音乐,帮助婴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建立身体意识,以不同节拍与曲调的音乐和一些表达不同情感的歌曲来让婴儿认识广阔的声音世界,让宝宝能使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随着音乐节拍随意敲打并扭动身体,使肢体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音乐游戏。

游戏即是儿童的工作,音乐游戏可以使用节奏和旋律的自然手段来和婴儿互动,使儿童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生活并感知音乐的魅力,如亲子园里的奥儿夫音乐课等活动。

第三,家庭应建立让婴儿随时随地感受到音乐的环境。

家长可以在婴儿睡前准备如摇篮曲、小夜曲等节奏舒缓类的柔和音乐,让其尽快入眠并形成睡眠的规律,白天的睡眠次数多,可以让音乐贯穿其整个入睡阶段。

当婴儿快要醒来时,换成一些欢快的儿歌类音乐,节奏感较为鲜明一些的,让婴儿回到游戏的环境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