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觉得自己丑 “想丑”综合症在作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镜子觉得自己丑“想丑”综合症在作怪
照镜子总觉得自己颜值低?如此感觉未必真实,或是心理问题所导致。

“想像丑陋综合症”学名躯体变形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因过度关注自身相貌,而想象自己具有身体缺陷。

严重者可导致抑郁、孤僻、过度整形和社交恐惧等。

做人应正视自己的容貌。

上面所提的想像丑陋综合症又被简称为想丑综合征,学名为“躯体变形障碍”。

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对自己外表的某些部位持有想象的或严重夸大的缺陷偏见,表现为对这些“缺陷”厌恶、反感、羞辱,甚至深受这种观念的折磨而误入歧途。

想丑综合征,是想象丑陋综合征的简称,又称“相貌偏见症”,学名叫做“躯体变形障碍”,表现为过度关注自身想象出来的一些身体缺陷:鼻子太大、看似阴险的眉形或者外扩的嘴巴等都是常见的一些“想象丑陋”的例子。

这种对自己外表的不满会持续数年,同时伴随严重的抑郁、自杀行为、孤僻行为、多次求助整形医生以及不停照镜子等行为。

想丑综合征的特征有哪些?
想丑综合征有两个特征:假象的外表问题的先占,和因为自感丑陋不欲为他人所知而出现的回避行为。

他们常抱怨面部暇疵,最多的如皱纹、斑点、疤痕、血管瘤、痤疮、肤色黑或红、局部肿胀、面形不对称、头发稀薄而担心秃头等;其次是鼻子的形态、大小,还有眼睛、眉毛、耳朵、嘴唇、牙齿、下颌、下颏、脸颊及头颅等,都可能成为“相貌偏见症’病人幻想丑陋的部位。

患者通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反复在镜子中审视自己,是否自己的缺陷变得更引人注目了或是有了某种程度的改变。

还有的就是不断地把自己同杂志或广告牌上的人进行比较。

还有一些人通过化妆、更换衣服,或是重做发型以纠正或掩盖缺陷,企图让自己看得更顺眼一些。

再有就是通过戴帽子、假发或太阳眼镜试图伪装或隐匿自己的缺陷。

一些极端的病人则戴上面具或用头巾把自己的头裹得严严实实。

流行病学编辑《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刊登的一份报告显示,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都饱受“想象丑陋(综合征)”错觉的困扰,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经有选择地接受了整容手术。

“想象丑陋”指对自己的全部或部分外表严重不满意的状态。

有一项在大学生中进行的调查表明,被调查的2298名大学生中有71.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对自己外表的不满意,如个子太矮,脸上有斑点,以及肥胖、秃顶、多毛、乳房太大或太小等等“相貌偏见”。

想丑综合征病因
当前想丑综合征的病因未明。

存在诸多假说,但是若要解释症状尚需要作更深入地研究。

极有可能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多重作用导致BDD发生。

有证据表明大脑5羟色胺失衡会促发这类症状。

也有可能心理因素比如童年遭受过多的讥讽嘲笑,或是家庭成员和同龄人过于注重外表,或是创伤,比如性虐待,会是症状表现的风险因素。

不恰当的媒体信息会加重原本就易受伤害的想丑综合征病人的病情。

想丑综合征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想丑综合征的另一个有效疗法。

此种类型的治疗通常是除药物治疗以外最常用的疗法之一。

行为疗法包括暴露和效应预防法。

暴露疗法的意思就是让病人暴露在通常会使他们产生回避行
为的情境下,效应预防法是帮助病人停止实施缺陷有关的强迫性行为。

主要目的是减轻回避性情境所引发的焦虑。

认知疗法时定址患者强迫行为所伴发的插入性思维,或仪式行为,比如照镜子的程度。

主要是为了探查患者的信念与价值观以帮助或增强病人对于躯体的感知觉。

认知重建旨在帮助病人了解这些观念是如何影响一个人对于躯体的感知的,逐步重建对于插入性思维的新思路,而不是单纯探知照镜子和寻求保证的行为的严重度。

重建包括帮助病人改变认知,而不是反复询问病人对于躯体的错误认知。

(文章来源:全球医院网来源链接:/article/150416/37512.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